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T技术检测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核酸在泌尿生殖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
作者 黄瑞清 邹迪 叶沛仪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6期94-97,共4页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技术)检测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核酸在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择123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阴道分泌物拭子,通过SAT技术检测UU和CT。...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技术)检测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核酸在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择123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阴道分泌物拭子,通过SAT技术检测UU和CT。分析患者CT、UU阳性检出情况,对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CT、UU阳性检出情况。结果 123例患者的UU阳性检出率为47.97%(59/123),CT阳性检出率为8.13%(10/123),CT+UU阳性检出率为4.88%(6/123)。52例男性患者中UU阳性检出率为30.77%,CT阳性检出率为5.77%,CT+UU阳性检出率为1.92%;71例女性患者中UU阳性检出率为60.56%,CT阳性检出率为9.86%,CT+UU阳性检出率为7.04%;女性患者的UU阳性检出率较男性高(P<0.05)。≤20岁患者的UU、CT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2.73%、13.64%,其次为41~50岁患者,UU、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72%、10.34%,≥51岁患者的UU、CT阳性检出率最低,分别为28.57%、0。结论 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UU阳性检出率较CT高,且CT感染往往伴有UU,建议相关可疑人员进行生物学检测。SAT技术取材方便,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便于临床筛查,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 解脲脲原体 沙眼衣原体 核糖核酸 泌尿生殖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乙醇发酵工艺的比较及放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常春 赖智乐 马晓建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8,共4页
为了得到高效的纤维乙醇发酵方式,在酶解和发酵适宜的条件下,以汽爆玉米秸秆为原料对分步糖化发酵、同步糖化发酵、预酶解补料批式糖化发酵和变温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的4种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变温同步糖化发酵效率较高,其乙... 为了得到高效的纤维乙醇发酵方式,在酶解和发酵适宜的条件下,以汽爆玉米秸秆为原料对分步糖化发酵、同步糖化发酵、预酶解补料批式糖化发酵和变温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的4种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变温同步糖化发酵效率较高,其乙醇体积分数为4.98%,比同步糖化发酵提高了7.56%,比预酶解分批补料糖化发酵提高了12.60%,比分步糖化发酵提高了23.07%.在50 L发酵罐内进行了变温同步糖化发酵的放大实验,乙醇体积分数为4.26%;同时对放大实验中酵母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残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和乙醇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糖化发酵 变温 放大实验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SAT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书婉 徐蓓 +1 位作者 吴爽 黄君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36-838,共3页
目的探讨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RNA-SAT)在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21例临床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MPP患儿75例,非MPP患儿146例,分别检测咽拭子肺炎支原体(MP)RNA和血清MP抗体(MP-A... 目的探讨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RNA-SAT)在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21例临床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MPP患儿75例,非MPP患儿146例,分别检测咽拭子肺炎支原体(MP)RNA和血清MP抗体(MP-Ab),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临床诊断为标准,RNASAT与MP-Ab检测法二者的敏感性分别为65.3%和64.0%(χ~2=0.02,P>0.01),特异性分别为97.9%和82.9%(χ~2=15.75,P<0.0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2%和65.8%(χ~2=26.43,P<0.0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和81.8%(χ~2=1.16,P>0.01)。结论 RNA-SAT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技术在儿童MPP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结合MP-Ab检测可以有效提高MPP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恒温扩增技术 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肖剑 陈秀云 +3 位作者 梁美丹 陈楷 洪红 焦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682-688,共7页
目的考察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国标培养法及分子测序为参考方法,研究SAT方法用于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及单增李斯... 目的考察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国标培养法及分子测序为参考方法,研究SAT方法用于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及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灵敏度、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度,同时利用卡方检验分析阳性率显著性差异。结果 4种致病菌SAT试剂盒的灵敏度均为100%,不存在假阴性及漏检情况;沙门氏菌(94.2%)、金黄色葡萄球菌(99.5%)、副溶血性弧菌(100%)和单增李斯特氏菌(100%)的特异性符合要求,假阳性率均小于9.6%,准确度均大于94%。结论 SAT技术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强、准确度高,可作为上述4种致病菌的检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 食品检测 灵敏度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实验方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5
作者 白广红 朱蕾 高漫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6期608-611,720,共5页
目的评估直接涂片法、浓集涂片法、结核分枝杆菌罗氏培养法、BACTEC MGIT960系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扩增法、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等7种方法对临床结核诊断的应... 目的评估直接涂片法、浓集涂片法、结核分枝杆菌罗氏培养法、BACTEC MGIT960系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扩增法、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等7种方法对临床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72例肺结核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的痰标本用7种结核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672例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直接涂片法17.0%(115/676)、浓集涂片法25.6%(173/676)、改良罗氏培养法32.2%(218/676)、BACTEC MGIT960系统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法45.7%(309/676)、实时荧光定量PCR 90.1%(609/676)、SAT扩增法96.4%(652/676)、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法65.4%(442/676)。对照组只有荧光PCR法和结核抗体法检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1%、12.9%。涂阴标本经罗氏培养法+结核抗体法+SAT法联合检出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方法。结论涂片法操作简便、快速和价格便宜,但阳性率低,在长时期内其依然是基层医院诊断结核病的主要检测手段;结核分支杆菌培养能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仍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但周期长;结核抗体法方便,简单,仍是结核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区分感染与发病;荧光PCR扩增法快速,灵敏,有较好诊断价值,但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易污染;SAT法快速,灵敏,要求较荧光PCR扩增法低,可以辅助诊断结核病。同时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率,并满足不同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 结核 涂片 培养 核酸恒温扩增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食品致病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试剂盒方法验证比对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秀云 何泳媚 +2 位作者 许雪荷 于明辉 焦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047-1052,共6页
目的以传统国标培养法作为参考比对方法,考察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食品检测试剂盒,在食品中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如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阪崎肠杆菌的一致性。方法以食品中志... 目的以传统国标培养法作为参考比对方法,考察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食品检测试剂盒,在食品中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如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阪崎肠杆菌的一致性。方法以食品中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和阪崎肠杆菌国标培养法为参考方法,以基因测序法作为确认法,考量SAT食品检测试剂盒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度,同时进行2种方法的显著差异检验。结果 3种SAT食品检测试剂盒灵敏度均为100%,假阴性为0;特异性:志贺氏菌100%,阪崎肠杆菌100%,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 98.4%。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假阳性率为1.2%。结论 SAT试剂盒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的优点,无一例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 食品微生物检测 灵敏度 特异性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SAT技术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徐雨霁 朱炳伟 刘永林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2期257-258,共2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RNA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10例小儿肺炎患者咽拭子标本,分别进行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MP-SAT)与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并将两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10例肺炎患...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RNA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10例小儿肺炎患者咽拭子标本,分别进行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MP-SAT)与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并将两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10例肺炎患儿中,MP-SAT检测阳性率为29.0%,MP-DNA阳性率为27.6%,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T技术检测RNA的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93.4%.男性患儿阳性率为31.9%,女性阳性率为25.8%,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P-SAT检测4~9岁组阳性率最高为39.0%,其次是10~14岁组阳性率为33.3%,0~3岁组阳性率最低为16.7%,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SAT检测和MP-DNA检测两者检测结果相似,且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方法用于肺炎支原体的早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桂金 宋晓礁 +2 位作者 张銮 李洪宽 乌日琴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852-4857,共6页
目的以传统国标培养法作为参比方法,评价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real-time 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 SAT)方法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方法依据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 目的以传统国标培养法作为参比方法,评价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real-time 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 SAT)方法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方法依据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对SAT法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进行评价。分别检测纯培养物、人工污染样品以及实际样品来评价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和准确度,同时采取2种方法的显著性差异分析,确定最终结果。结果 SAT法灵敏度为100%,纯培养物检出限为10^(3) CFU/mL,人工污染检出限灵敏度为10^(3) CFU/mL,假阴性率为0、假阳性率为2.9%;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性符合要求。结论 SAT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度等检测结果全部达标,并且检测时间短,适用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 灵敏度 特异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4种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出情况 被引量:12
9
作者 杜娟 张栋 +9 位作者 张睿 陈雨 伊洁 吴洁 窦亚玲 杨卓 叶阿里 孔令君 甘勇 杨启文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518-525,共8页
目的探究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疑似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患者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un,MG)及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 目的探究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疑似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患者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un,MG)及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感染情况,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疑似STD患者的送检标本(包括尿液标本及生殖道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检测样本中CT、UU、MG、NG,并计算其阳性率。结果2013-2018年,共接收CT、UU、MG、NG检测标本12804份。4种病原体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UU(42.88%,4833/11271)、CT(8.43%,905/10739)、MG(5.44%,231/4246)、NG(3.78%,338/8932);合并感染以UU+CT(4.13%,402/9725)、UU+MG(1.98%,74/3745)较常见。女性患者UU阳性率均高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CT、NG、MG阳性率低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除女性患者NG、UU单一感染外,4种病原体单一感染率及合并感染率(UU+CT、UU+MG)均以≤20岁患者最高。NG、MG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CT、UU阳性率呈小范围波动。男性患者中,尿道拭子标本NG阳性率明显高于尿液标本(12.37%比5.27%,P<0.001);女性患者中,宫颈拭子标本UU阳性率明显高于尿液标本(61.78%比54.74%,P<0.001),CT阳性率低于尿液标本(6.16%比7.73%,P=0.022)。结论2013-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疑似STD患者中,4种常见病原体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UU、CT、MG、NG;UU+CT、UU+MG是常见的合并感染类型;≤20岁患者病原体阳性率较高;不同类型标本中病原体检出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沙眼衣原体 淋病奈瑟球菌 解脲支原体 生殖支原体 恒温扩增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