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猪源和鸡源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特征分析
1
作者 陈玉 王鹤佳 +6 位作者 赵琪 程敏 刘芳琴 崔明全 张纯萍 李霆 张启迪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5,共13页
为了解山东省养殖环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耐药性特征,本试验从山东省10个城市35个养殖场共收集猪和鸡相关样本120份,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质谱鉴定,使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类型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 为了解山东省养殖环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耐药性特征,本试验从山东省10个城市35个养殖场共收集猪和鸡相关样本120份,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质谱鉴定,使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类型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耐药表型分析,最后对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型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从120份样本中共分离出110株大肠埃希菌,其中33株为DEC,77株为非DEC;33株DEC中包括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27株、肠产毒大肠埃希菌(ETEC)4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检测的25种药物中,DEC对氨苄西林(81.82%)、氟苯尼考(81.82%)和氯霉素(81.82%)的耐药率较高,DEC与非DEC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鸡源DEC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头孢噻肟、妥布霉素和氨曲南5种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猪源DEC(P<0.05或P<0.01)。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3株DEC共包含27种ST型,其中ST10为优势型别;共携带41种耐药质粒,其中以ColRNAI最为常见;共携带54种耐药基因,包括氨基糖苷类(15种)、β-内酰胺类(12种)、磺胺类(9种)、氟喹诺酮类(4种)、酰胺醇类(4种)、大环内酯类(3种)、四环素类(3种)、多磷类(2种)、多肽类(1种)和利福霉类(1种)。其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IIa在DEC中的携带率显著高于非DEC(P<0.05),而aadA5的携带率则显著低于非DEC(P<0.05)。研究表明,山东省猪源和鸡源DEC耐药严重,耐药质粒和耐药基因种类繁多,菌株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结果可为优化畜牧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策略提供关键数据支持,也为防控DEC相关腹泻暴发和耐药性扩散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多重荧光定量PCR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疱疹病毒gB基因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2
作者 李鹏 苏和 +4 位作者 韩慧敏 孟海 王昊 王凤雪 温永俊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99,共7页
为建立检测鸽疱疹病毒(PiHV)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研究根据PiHV gB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PiHV q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PiHV qPCR方法最低DNA检出... 为建立检测鸽疱疹病毒(PiHV)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研究根据PiHV gB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PiHV q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PiHV qPCR方法最低DNA检出浓度为8.62×10^(2)拷贝/μL,敏感性比普通PCR方法高100倍,可特异性区分鸽疱疹病毒与其他多种常见感染鸽的细菌和病毒,其批内变异系数小于1%,批间变异系数小于2%;应用该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赛鸽公棚和鸽养殖场采集的30份疑似病鸽肝脏样品进行检测,可快速准确地检出样品中的PiHV,并且检出率比普通PCR方法高。研究表明,建立的PiHV q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能够应用于赛鸽、肉鸽等的鸽疱疹病毒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疱疹病毒 SYBR Green 荧光定量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 G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自噬基因的克隆及蒎烯胁迫对其的影响
3
作者 汪勇 薛旗 +4 位作者 陈乃勋 孙宣 闵莉静 张琳沅 张立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29,共8页
为了探究自噬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抵御松树分泌的蒎烯胁迫过程中的作用,用不同质量浓度的α-蒎烯和β-蒎烯混合液体外处理线虫,模拟树体胁迫,观察蒎烯胁迫对线虫取食和繁殖的影响,克隆松材线虫自噬基因BxATG6、BxAT... 为了探究自噬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抵御松树分泌的蒎烯胁迫过程中的作用,用不同质量浓度的α-蒎烯和β-蒎烯混合液体外处理线虫,模拟树体胁迫,观察蒎烯胁迫对线虫取食和繁殖的影响,克隆松材线虫自噬基因BxATG6、BxATG10和BxATG12,检测胁迫后这3个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松材线虫自噬基因在抵御蒎烯胁迫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松材线虫自噬基因BxATG6、BxATG10和BxATG12编码的蛋白与稻叶牙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相关自噬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低质量浓度蒎烯混合液(32.1 g·L^(-1))会显著抑制线虫的取食和繁殖,胁迫3 h以上,线虫3个自噬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由此表明,松材线虫自噬基因BxATG6、BxATG10和BxATG12在抵御蒎烯胁迫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自噬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Α-蒎烯 Β-蒎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离子胁迫对SRB修复酸性矿山废水效能的影响——功能基因与污染物去除的双重视角
4
作者 夏璐 刘龙云 +3 位作者 李常锁 高晓兵 姜慧 高宗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2,共12页
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RB)修复酸性矿山废水具有成本低且金属沉淀可回收的优点。然而,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会对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其修复效能。为探究重金属离子对硫酸盐还原菌修复酸性矿山废水效能的影响,开展室... 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RB)修复酸性矿山废水具有成本低且金属沉淀可回收的优点。然而,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会对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其修复效能。为探究重金属离子对硫酸盐还原菌修复酸性矿山废水效能的影响,开展室内批量实验,结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系统研究Cu^(2+)、Zn^(2+)、Mn^(2+)、Pb^(2+)胁迫下硫酸盐还原菌对酸性矿山废水中SO_(4)^(2-)及重金属离子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添加重金属离子后,体系pH值稳定于6.8~7.7,氧化还原电位持续降低;重金属离子对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抑制强度为Pb^(2+)>Mn^(2+)>Cu^(2+)>Zn^(2+);从SO_(4)^(2-)去除率来看,重金属离子对SO_(4)^(2-)去除的抑制作用强度排序为Cu^(2+)(35.16%±6.55%)>Pb^(2+)(35.98%±6.46%)>Mn^(2+)(36.10%±5.37%)>Zn^(2+)(44.52%±11.53%)。此外,硫酸盐还原菌对Pb^(2+)去除率最高(99.85%±0.29%),Mn^(2+)最低(75.19%±20.36%)。本研究从硫酸盐还原菌功能基因与污染物去除双重视角,揭示不同重金属离子对硫酸盐还原菌修复酸性矿山废水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酸性矿山废水 重金属离子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食品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名扬 王鸣秋 +6 位作者 刘艳 李诗瑶 朱必婷 张涛 郭雅晴 周陶鸿 彭青枝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5-260,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市售食品动植物过敏原标注情况,该研究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并对其进行灵敏度实验,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检测技术对38种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动... 为进一步明确市售食品动植物过敏原标注情况,该研究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并对其进行灵敏度实验,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检测技术对38种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动植物过敏原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LPA检测技术可同时对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进行检测,扩增峰之间不存在交叉干扰,扩增峰实际大小和理论大小相差≤3 bp,检出最低脱氧核糖核酸(DNA)质量浓度为1 ng/μL;RT-fqPCR、MLPA技术检测标注过敏原成分食品的检出率分别为51.5%、44.1%,此外,MLPA检测法检出了6个标注可能含有过敏原成分样品中的过敏原成分,10个样品中未标记的过敏原成分。因此,采用MLPA技术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灵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植物过敏原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多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廉红霞 高腾云 +2 位作者 傅彤 孙宇 李改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28-129,132,共3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全封闭反应等优点而成为了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综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定量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 定量方法 研究进展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uantitative real-time Method of 分子生物学研究 应用前景 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封闭反应 重复性 速度 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Taq Man-MGB探针在结核分枝杆菌实时PCR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锦荣 白玉杰 +4 位作者 罗明 张庆华 郭晏海 张菊1 阎小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7-810,共4页
为建立一种比现有方法敏感、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结核分枝杆菌DNA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以TaqMan探针技术为基础 ,运用TaqMan MGB探针 ,实时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DNA .用来自临床标本的DNA及克隆于载体的IS6 1 1 0序列检测所建立... 为建立一种比现有方法敏感、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结核分枝杆菌DNA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以TaqMan探针技术为基础 ,运用TaqMan MGB探针 ,实时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DNA .用来自临床标本的DNA及克隆于载体的IS6 1 1 0序列检测所建立方法的有效性 .结果显示 ,所建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 1个基因拷贝 反应 ,在每反应 1 0 0 ~ 1 0 8拷贝范围内 ,Ct 值同DNA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同一模板不同时间或同一时间不同管内扩增 ,所得Ct 值恒定 .用该方法检测 37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痰液标本 ,敏感度为 1 0 0 % ;用该方法检测 1 6例TB系列阴性参考品 ,特异性为1 0 0 % .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 荧光定量PCR TAQMAN-MGB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MGB探针在沙眼衣原体实时PCR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赵锦荣 白玉杰 +4 位作者 王胜春 郭晏海 张庆华 张菊 阎小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6-470,共5页
为建立基于TaqMan MGB探针的沙眼衣原体DNA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用PCR法扩增沙眼衣原体隐蔽质粒pLVG44 0 2 464~ 2 980nt段 ,并克隆入 pMD18 T载体用作参比模板 ,设计一对引物和一个TaqMan MGB探针 ,优化反应条... 为建立基于TaqMan MGB探针的沙眼衣原体DNA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用PCR法扩增沙眼衣原体隐蔽质粒pLVG44 0 2 464~ 2 980nt段 ,并克隆入 pMD18 T载体用作参比模板 ,设计一对引物和一个TaqMan MGB探针 ,优化反应条件 ,建立沙眼衣原体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 ,并运用该系统同时应用连接酶链式反应 (LCR)法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沙眼衣原体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 ,最低检测限度为 1DNA拷贝每反应 ;在 10 0 ~ 10 9DNA拷贝每反应范围内 ,Ct 值 (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和DNA拷贝数呈线性关系 (r >0 990 ) ;对临床标本检测结果同LCR分析结果吻合率为 10 0 % .以上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基于TaqMan MGB探针的沙眼衣原体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线性检测范围广等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B探针 沙眼衣原体 PCR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10基因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中表达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琼 叶达伟 +4 位作者 常莹 宋宇虎 谢娜 王晓燕 林菊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8-760,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株中PEG10基因(parternal express gene 10)表达水平的定量分析,探讨其作为肝癌转移基因的可能性。方法提取肝癌细胞株HepG2、MHCC-97L、MHCC-97H的RNA,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对反转录产物进行荧光定量... 目的通过对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株中PEG10基因(parternal express gene 10)表达水平的定量分析,探讨其作为肝癌转移基因的可能性。方法提取肝癌细胞株HepG2、MHCC-97L、MHCC-97H的RNA,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对反转录产物进行荧光定量PCR。用管家基因-βactin的cDNA起始浓度作为参照标化PEG10的cDNA起始浓度,对标化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HepG2、MHCC-97L、MHCC-97H标化后的PEG10 cDNA相对起始浓度分别为(3.15±0.05)×10-3(、5.06±0.03)×10-3(、6.14±0.09)×10-3,各肝癌细胞系之间PEG10表达量差异也存在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EG10基因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呈正相关,可以推测PEG10基因可能是促使肝癌转移的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肿瘤转移 荧光定量PCR PEG10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江河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初步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邹世春 朱春敬 +3 位作者 贺竹梅 栾天罡 徐维海 张干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655-660,共6页
环境中细菌的耐药性,尤其是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论文采用抗生素抗性平板法调查了北江河水中四环素、红霉素及磺胺类这3类抗生素耐药性细菌的存在,采用定性PCR及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研究了该水域sul1和sul2这... 环境中细菌的耐药性,尤其是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论文采用抗生素抗性平板法调查了北江河水中四环素、红霉素及磺胺类这3类抗生素耐药性细菌的存在,采用定性PCR及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研究了该水域sul1和sul2这2种磺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存在和含量水平.结果表明,所采集北江水域的9个样品中有5个对四环素有耐药性,7个对红霉素有耐药性,8个对磺胺二甲嘧啶有耐药性;定性PCR实验并经基因测序结果证实,5个样品含有sul1,4个样品含有sul2.进一步的PC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7个样品中均检出sul1和sul2磺胺抗性基因,它们与内对照基因16S-rRNA表达量比值分别在10-2.56~10-0.52及10-3.25~10-1.24范围内,该结果显著高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北部河流的研究结果.此外,数据分析也发现,sul1和sul2磺胺抗性基因的含量水平与该区域水中磺胺含量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外源性抗生素对河流的污染是诱导抗性基因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耐药性 聚合酶链反应(PCR) 荧光定量PCR 北江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被引量:21
11
作者 邵美丽 董鑫 +2 位作者 赵燕丽 孔保华 刘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69-172,共4页
根据GenBank公布的单增李斯特菌的hlyA基因序列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序列各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探针,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所有目标菌株均产生特异... 根据GenBank公布的单增李斯特菌的hlyA基因序列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序列各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探针,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所有目标菌株均产生特异性扩增曲线,其他非目标菌均不产生扩增曲线,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且该法对阳性重组质粒pMD18-hlyA和pMD18-nuc同时定量扩增的敏感度分别为19.5拷贝/μL和18.7拷贝/μL。同步检测人工染菌肉样中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02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探针 单增李斯特菌hlyA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呼吸系统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DNA的分析 被引量:43
12
作者 钟天鹰 毛志红 张其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7-139,共3页
为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早期诊断 ,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检测1010例疑似MP感染患儿血、痰中的DNA ,结果发现1010例患儿中MP -DNA阳性401例 ,占39.70 % ,其中血液标本阳性率23.60 % ,DNA平均拷贝数7.88×102;痰、咽... 为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早期诊断 ,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检测1010例疑似MP感染患儿血、痰中的DNA ,结果发现1010例患儿中MP -DNA阳性401例 ,占39.70 % ,其中血液标本阳性率23.60 % ,DNA平均拷贝数7.88×102;痰、咽拭子标本阳性率41.71 % ,DNA平均拷贝数2.71×103。血液与呼吸道标本之间MP -DNA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5)。提示FQ -PCR可快速、敏感、准确地定量检测标本中MP -DNA ,了解MP在患儿体内感染和复制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呼吸道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妇血清HBV DNA含量对乳汁和新生儿血清HBV DNA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彭其才 许成芳 +1 位作者 滕奔琦 侯红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9-730,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血清HBV DNA含量对乳汁和新生儿血清中HBV DNA含量的影响,以指导孕期处理和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145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产妇血清、母乳和新生儿血清HBV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血清HBV DNA含量对乳汁和新生儿血清中HBV DNA含量的影响,以指导孕期处理和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145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产妇血清、母乳和新生儿血清HBV DNA进行检测,并将产妇血清HBV DNA浓度分3级,分析产妇血清不同HBV DNA浓度级对乳汁及新生儿血清HBV DNA浓度的影响。【结果】血清HBV DNA<500copies/mL的产妇74例,乳汁中检出HBV DNA阳性为零,新生儿血清HBV DNA阳性1例;血清HBV DNA浓度为500~1.0×106copies/mL产妇30例,乳汁中检出HBV DNA阳性为3例,新生儿血清HBV DNA阳性1例;血清HBV DNA浓度为≥1.0×106copies/mL产妇41例,乳汁中检出HBV DNA阳性为36例,阳性率为87.8%,新生儿血清HBV DNA阳性仅3例。【结论】产妇血清中HBV DNA≥1.0×106copies/mL时,乳汁中HBV DNA阳性率大幅度增加,而当产妇血清HBV DNA浓度小于1.0×106copies/mL,乳汁中HBV DNA检出率极低。产妇血清HBV DNA浓度对宫内感染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DNA 母婴传播 母乳喂养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F-PCR筛查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微缺失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媛媛 杜强 +3 位作者 刘晓亮 崔婉婷 何蓉 赵彦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2-557,共6页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技术在快速筛查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中的应用,文章对1218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采用多重QF-PCR结合毛细...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技术在快速筛查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中的应用,文章对1218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采用多重QF-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Y染色体长臂AZF区9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TS)以及性染色体短臂的AMEL(Amelogenin)和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位点,辅以常规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218例患者中105例可见AZF区微缺失(8.62%),其中AZFc区缺失(67.62%)最常见,其次为AZFb,c区缺失(20.95%);AZFb区缺失(7.62%)和AZFa区缺失(3.81%)则较少见;另有5例患者为AZFa,b,c区缺失合并AMEL-Y缺失,提示可能缺少Y染色体,经核型分析验证为46,XX(性反转)。105例AZF区微缺失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染色体异常16例,其中"Yqh-"12例。根据AMEL-X/AMEL-Y比值,可见1218例患者中86例可能存在性染色体异常,经核型分析验证,68例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多重QF-PCR技术,一个反应即能检测样本的多个位点,并可提示性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有助于男性不育患者尽早明确病因,也为后续的检查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因子 微缺失 Y染色体 定量荧光PCR 男性不育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发酵乳中双歧杆菌 被引量:17
15
作者 吴燕涛 刘晓莉 +1 位作者 曹悦 王立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2-175,共4页
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发酵乳中双歧杆菌的DNA提取方法、PCR扩增效率、标准曲线绘制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分析碱式提取法、玻璃珠破碎法和酶解法3种提取方法对发酵乳中总DNA提取效率、4种不同参考菌株的PCR扩增效率以... 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发酵乳中双歧杆菌的DNA提取方法、PCR扩增效率、标准曲线绘制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分析碱式提取法、玻璃珠破碎法和酶解法3种提取方法对发酵乳中总DNA提取效率、4种不同参考菌株的PCR扩增效率以及单一菌株标准曲线与混合菌株标准曲线的计数结果,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测定发酵乳制品中双歧杆菌数量方法。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发酵乳中总DNA效果最好,OD260/280比值基本接近1.80,且提取的质量浓度含量最高;不同菌株的PCR扩增效率不同,其中参考菌株1.2213的Ct值与其他3菌株的Ct值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单一菌株绘制标准曲线与混合菌株绘制标准曲线计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后者计数结果更客观、准确。采用酶解法获取样品中的菌体细胞,基于混合菌液绘制标准曲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确定发酵乳中双歧杆菌种属数量,可快速、准确地测定发酵乳中双歧杆菌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双歧杆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FS5-5在盐胁迫下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雪飞 郭晶晶 +3 位作者 姜静 唐筱扬 张颖 乌日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26,共7页
以分离自东北自然发酵大酱中的一株耐盐植物乳杆菌FS5-5(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S5-5)为实验对象,在转录水平上对该菌株盐胁迫相关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数生长期,表达显著下调的共29个基因,分别为参与碳水化合物转运和... 以分离自东北自然发酵大酱中的一株耐盐植物乳杆菌FS5-5(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S5-5)为实验对象,在转录水平上对该菌株盐胁迫相关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数生长期,表达显著下调的共29个基因,分别为参与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的4个基因,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的9个基因,维生素代谢的3个基因,核苷酸代谢的6个基因,遗传信息翻译、核糖体结构和形成的7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的有参与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的4个基因。这些变化可能与L.plantarum FS5-5的盐胁迫机制密切相关。选取参与维生素代谢的3个基因和核苷酸代谢的1个基因,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转录组学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中基因表达趋势一致。实验对L.plantarum FS5-5的盐胁迫反应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为提高工业生产中菌株的耐受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盐胁迫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 rRNA基因检测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潘红英 孙洪运 +5 位作者 谌翠容 陈群伟 徐晶 叶荣夏 娄国强 卢德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7-560,共4页
目的评估16SrRNA基因检测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SrRNA基因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76例疑似SBP及6例非感染性腹腔积液患者腹水细菌DNA,并与腹水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S rRNA检测疑似SBP... 目的评估16SrRNA基因检测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SrRNA基因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76例疑似SBP及6例非感染性腹腔积液患者腹水细菌DNA,并与腹水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S rRNA检测疑似SBP患者腹水标本的阳性率为22.4%,明显高于腹水细菌培养的7.9%(P<0.01)。6例非感染性腹腔积液患者的腹水16SrRNA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和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16SrRNA检测可做为SBP的快速诊断方法,其敏感性优于腹水细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基因 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在鸡淋巴细胞和羽髓中的复制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晶梅 刘长军 +4 位作者 张艳萍 施维松 曲鹏 刘爱玲 闫福海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79-884,共6页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1型(MDV1)引起的鸡高度接触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MDV1在体内的复制状况与其致病性强弱及传播能力直接相关。本实验选择近几年从国内不同地区MD暴发鸡场分离的6株MDV1强毒株、弱毒疫苗"814&...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1型(MDV1)引起的鸡高度接触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MDV1在体内的复制状况与其致病性强弱及传播能力直接相关。本实验选择近几年从国内不同地区MD暴发鸡场分离的6株MDV1强毒株、弱毒疫苗"814"株和国内标准MDV1强毒J-1株,分别人工感染SPF鸡,采用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感染后1d~28d病毒在淋巴细胞和羽髓中的复制状况。结果显示,接种1d后即可在淋巴细胞中检测到MDV1(102.6copies~105.2copies/106cells);在检测期间,淋巴细胞中病毒载量略有上升的趋势,总体呈现不规律变化,而且变化并不明显。接种7d后羽髓中病毒载量开始显著增加,14d~21d达到峰值,超强毒株峰值处病毒载量可达到107copies/106cells,峰值期病毒载量是感染前期(1d~7d)的100~10000倍。强毒株在体内的病毒载量高于弱毒株,即复制能力高于弱毒株。研究表明,MDV1国内流行的毒株有增殖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的新特点;MDV1致病性的高低与在其在体内的复制能力的高低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制动力学 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1型 双重荧光定量PCR 分离株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在大肠杆菌O157:H7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力均 许恒毅 +1 位作者 熊勇华 李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58-362,共5页
荧光定量PCR技术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重复性以及较强的特异性而在大肠杆菌O157:H7检测中广泛应用。本文对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简介,并综述近年来其在大肠杆菌O157:H7检测中的应用概况,为基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荧光定量PCR技术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重复性以及较强的特异性而在大肠杆菌O157:H7检测中广泛应用。本文对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简介,并综述近年来其在大肠杆菌O157:H7检测中的应用概况,为基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大肠杆菌O157 H7 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非小细胞肺癌SATB1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32
20
作者 周来勇 刘芳 +3 位作者 童健 陈群请 张福伟 郭琳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4-537,共4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ATB1 mRNA的表达,探讨SATB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TRIZOL提取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总RNA后,将其反转录为cDNA,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ATB1 mRNA的表达,探讨SATB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TRIZOL提取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总RNA后,将其反转录为cDNA,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SATB1 mRNA的表达,分析SATB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SATB1 mRNA表达量为正常组织13倍,两者差异显著(P<0.001),其中有、无转移组分别为正常组织23.63倍和5.57倍。结论SATB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有关,有望成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SATB1 mRNA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