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氧清除性Ce6-鲁米诺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小鼠放射性肺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1
作者 雷航科 黄定德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9-497,共9页
目的制备活性氧清除性Ce6-鲁米诺脂质体(Ce6-Luminol encapsulated liposomes,CLL),探究基于纳米材料的活性氧清除策略对小鼠放射性肺炎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化学合成活性氧清除性材料Ce6-鲁米诺,通过脂质体技术将其包封得到活性氧清... 目的制备活性氧清除性Ce6-鲁米诺脂质体(Ce6-Luminol encapsulated liposomes,CLL),探究基于纳米材料的活性氧清除策略对小鼠放射性肺炎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化学合成活性氧清除性材料Ce6-鲁米诺,通过脂质体技术将其包封得到活性氧清除性CLL;用激光粒度仪对CLL的粒径、多分散指数及Zeta电位进行表征;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HUVEC细胞及Raw 264.7细胞对CLL的摄取;CCK-8法评估摄取CLL后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活体成像系统考察CLL在放射性肺炎小鼠肺组织的分布情况;将75只雄性C57BL/6J小鼠(6~8周龄,17~19 g)按体质量分层抽样,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0、2、10和50 mg/kg CLL干预组,每组15只。CLL干预组小鼠胸部接受15 Gy X射线辐照,于辐照后第0.25、3及5天尾静脉注射相应剂量CLL。辐照后第7天检测小鼠肺组织活性氧H_(2)O_(2)含量,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炎症细胞趋化因子MCP-1、KC的含量,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比例,评价CLL对小鼠放射性肺炎的干预效果。结果成功合成了活性氧清除性材料Ce6-鲁米诺,制备的CLL平均粒径为(127.8±0.5)nm,多分散指数为0.164±0.005,Zeta电位为(-23.6±1.4)mV。CLL可被A549细胞、HUVEC细胞及Raw 264.7细胞以时间及剂量依赖的方式所摄取,细胞活力均未见剧烈降低。活体成像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CLL在放射性肺炎小鼠肺组织的分布显著增多(F=351.741,P<0.05)。CLL干预可显著降低放射性肺炎小鼠肺组织活性氧H_(2)O_(2)(F=15.183,P<0.05)、炎症因子TNF-α(F=5.150,P<0.05)和IL-1β(F=10.036,P<0.05)、炎症细胞趋化因子MCP-1(F=3.777,P<0.05)和KC(F=3.755,P<0.05)的含量,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比例(F=17.751,P<0.05)。结论活性氧清除性脂质体CLL可减轻小鼠放射性肺炎,基于纳米材料的活性氧清除策略对小鼠放射性肺炎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炎 电离辐射 活性氧 炎症 活性氧清除性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调控活性氧稳态维持马铃薯愈伤早期的细胞膜完整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柳宁 尹燕 +4 位作者 徐晓斌 宋兵芳 程新艳 王毅 毕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2-228,共7页
本研究用2 mmol/L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溶液浸泡处理人工损伤的马铃薯块茎10 min,测定愈伤早期(损伤后12 h内)块茎伤口处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量及酶促清除系统相关酶活性,分析体外抗氧化能力以及细胞膜的完... 本研究用2 mmol/L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溶液浸泡处理人工损伤的马铃薯块茎10 min,测定愈伤早期(损伤后12 h内)块茎伤口处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量及酶促清除系统相关酶活性,分析体外抗氧化能力以及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表明,SA提高了愈伤早期块茎伤口处NADPH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促进了伤口处O_(2)^(―)·和H_(2)O_(2)的积累。SA总体提高了块茎伤口处过氧化物酶活性,但总体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SA还提高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以及抗坏血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水平。此外,SA提高了块茎伤口处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降低了细胞膜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综上,SA可以通过调控马铃薯块茎愈伤早期伤口处的ROS稳态,提高体外抗氧化能力从而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保证愈伤早期正常代谢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块茎 水杨酸 愈伤早期 活性氧产生与清除 体外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284
3
作者 赵丽英 邓西平 山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3-418,共6页
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干旱引起活性氧自由基增加,使植物细胞遭受氧化胁迫.植物体通过酶促和非酶促两大保护系统清除活性氧,活性氧自由基的变化也会引起抗氧化防御系统的不同变化,同时干旱胁迫下活性氧的产生也与ABA的... 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干旱引起活性氧自由基增加,使植物细胞遭受氧化胁迫.植物体通过酶促和非酶促两大保护系统清除活性氧,活性氧自由基的变化也会引起抗氧化防御系统的不同变化,同时干旱胁迫下活性氧的产生也与ABA的积累、脯氨酸的积累以及叶绿素荧光猝灭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以及活性氧在植物生理生化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活性氧清除系统 A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幼苗叶片活性氧清除能力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6
4
作者 谭晓荣 吴兴泉 +2 位作者 戴媛 杜书文 孔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0,共4页
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方式,即间断干旱胁迫和持续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片活性氧清除能力的影响,测定了3种活性氧[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生长小麦的叶片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 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方式,即间断干旱胁迫和持续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片活性氧清除能力的影响,测定了3种活性氧[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生长小麦的叶片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氧(.OH,H2O2,O2.-)的能力;2种干旱方式均导致小麦.OH和O2.-清除能力上升,复水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种干旱方式均导致小麦H2O2清除能力下降,复水后仍低于正常水平;根和叶对相同处理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与间断干旱比较,持续干旱处理使小麦表现出更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对小麦活性氧清除能力的影响较大且延续时间长,具有胁迫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苗叶片 干旱胁迫 活性氧 清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非酶促清除剂对老化种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夏方山 闫慧芳 +2 位作者 朱艳乔 王明亚 毛培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6-1135,共10页
种子老化是影响种子贮藏的关键问题。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非酶促清除剂能延缓种子的老化,但其含量会因种子老化而下降。因此,合理添加ROS非酶促清除剂协助其内部酶系统共同清除种子内ROS,抑制种子的老化,从而延长种子... 种子老化是影响种子贮藏的关键问题。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非酶促清除剂能延缓种子的老化,但其含量会因种子老化而下降。因此,合理添加ROS非酶促清除剂协助其内部酶系统共同清除种子内ROS,抑制种子的老化,从而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这将成为种质资源迁地保存研究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本文重点综述了ROS非酶促清除剂的种类及其对种子老化过程的影响,并系统分析了ROS非酶促清除剂在种子老化过程中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其研究前景,以期为研究种子老化过程中ROS非酶促清除剂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老化 活性氧 清除剂 脂质过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前喷施胺鲜酯对采后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毅雄 林河通 +2 位作者 陈艺晖 王慧 林艺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42-248,共7页
为研究采前喷施胺鲜酯对采后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福眼’龙眼为材料,在龙眼盛花期后70、90、110 d用10 mg/kg胺鲜酯喷施龙眼果实3次,以蒸馏水喷施为对照,龙眼果实在盛花期后120 d采收,采后龙眼果实经过挑选、清洗... 为研究采前喷施胺鲜酯对采后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福眼’龙眼为材料,在龙眼盛花期后70、90、110 d用10 mg/kg胺鲜酯喷施龙眼果实3次,以蒸馏水喷施为对照,龙眼果实在盛花期后120 d采收,采后龙眼果实经过挑选、清洗和晾干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每袋50个),在(28±1)℃、相对湿度85%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每天取样测定果皮O^-2·产生速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力、内源抗氧化物质(还原型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果实对比,采前喷施胺鲜酯可提高采后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SOD、CAT、APX、GR等活性氧清除酶活力,延缓AsA和GSH含量的下降,保持较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降低O^-2·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结论:采前喷施胺鲜酯增强采后龙眼果实耐贮性与其能有效降低采后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活性氧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果实 胺鲜酯 活性氧 活性氧代谢 活性氧清除酶 耐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对鼠视神经挫伤后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海燕 高晨 +4 位作者 张景科 周丽雅 王小梅 田蔓男 魏志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钳夹伤致视网膜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in,ROS)的含量和依达拉奉(edaravone,MCI-186)对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19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钳夹伤致视网膜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in,ROS)的含量和依达拉奉(edaravone,MCI-186)对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19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8只。对照组、治疗组用视神经钳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夹挫伤模型;治疗组造模后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每隔12h腹腔注射给药。给药时间为30min,共14d。于实验的3、6、10、14d处死大鼠。2′,7′-二氯双氢荧光素双乙酸酯(DCFH-DA)为标记探针,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内2′,7′-二氯双氢荧光素(DCF)的荧光强度;以AnnexinV/PI双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透射电镜观察各组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造模后3~14d,视网膜细胞中活性氧的表达量和细胞总凋亡率在3、6、10、14d时每个时间点对照组较治疗组和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与正常组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透射电镜检查显示:治疗组大鼠RGCs细胞核、染色质、细胞器损伤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结论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阻止了RGCs凋亡,具有一定的视网膜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清除剂 视神经钳夹伤 视网膜细胞 活性氧 凋亡 超微结构 依达拉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对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介导的痛信号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吕虎 徐娟娟 +4 位作者 陈辉 许华 孙继虎 蔡志扬 熊源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对P2X3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的影响。方法用成年雌性SD大鼠建立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经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S)、PBN 10... 目的探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对P2X3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的影响。方法用成年雌性SD大鼠建立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经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S)、PBN 100mg/kg、PBN 30mg/kg、PBN 10mg/kg,给药30min后,经足底注射P2X3受体特异性激动剂α,β-meATP 50nmol,体积为50μL,持续观察注射后15min内的自发缩足次数和主动悬足时间,并整合计算每2min内的综合悬足时间(PLTPM)。结果 PBN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由α,β-meATP引发的自发性痛行为,与NS组比较,PBN100mg/kg组在前6min内能明显抑制自发性疼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BN 30mg/kg组大鼠仅在2至4min时间单位表现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有效缓解由CCD模型引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及P2X3受体激动剂诱发的自发痛,ROS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了P2X3受体介导的痛觉信息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P2X3受体 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 神经病理性疼痛 自由基清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光强胁迫对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牛建峰 冯泽中 +6 位作者 孙振杰 王伟伟 张晓雯 梁广津 王立军 李晓捷 王广策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海带(Saccharinajaponica)是我国藻类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21~2022年产季,山东荣成海带主产区先后暴发了大规模病烂灾害,给当地水产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引起病烂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其中藻体所受光... 海带(Saccharinajaponica)是我国藻类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21~2022年产季,山东荣成海带主产区先后暴发了大规模病烂灾害,给当地水产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引起病烂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其中藻体所受光照过强及水体营养盐水平较低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为此,基于海带幼苗的最小饱和光强、烟台高新区牟平自然海区海水氮磷浓度及不同海水深度下的光照强度测定结果,研究了梯度强光在不同海水营养盐水平下对海带生理的影响,以期为“烂菜”现象的病因分析提供一定的线索。结果显示,海带幼苗在700~900μE/(m^(2) s)强光胁迫3 d后, Fv/Fm可恢复至对照水平,光合色素合成活跃,营养盐含量较高的海水更有助于PSII的修复,但1 300~1 500μE/(m^(2) s)的强光辐射导致PSII不能恢复,岩藻黄素、叶绿素a及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整个胁迫实验中,藻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其他抗氧化酶比活力大体上在强光胁迫的起始至第3天上调,而在胁迫第5天时又出现下降趋势,且在营养盐含量较高的处理组中,各样本活性均高于天然海水处理组样本。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在低于900μE/(m^(2) s)的光照条件下,抗氧化酶活性可以得到较好的维持,而海水中相对较为丰富的营养盐则有利于藻体抗氧化能力的维持。研究结果为荣成海带病烂暴发的原因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光胁迫 活性氧清除 光系统修复 海带幼苗 抗氧化酶 岩藻黄素 β-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活化及氧自由基清除剂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文军 贾一韬 +4 位作者 夏照帆 付晋凤 马兵 吕开阳 卫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观察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38活化的情况,并探讨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tempol后对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n=45)和tempol预处理组(n=10)。IRI组采用右侧肾摘除左肾蒂夹闭50min后松开制... 目的:观察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38活化的情况,并探讨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tempol后对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n=45)和tempol预处理组(n=10)。IRI组采用右侧肾摘除左肾蒂夹闭50min后松开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0、5、10、15、30、45min及1、2h处死动物取肾组织,Western印迹法观察p38活化情况。Tempol处理组动物同样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前1h尾静脉注射tempol(100mg/kg),再灌注45min取肾组织;假手术组行右侧肾摘除但不夹闭左肾蒂,术后45min取肾组织。Western印迹法观察3组p38活化情况,分析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大鼠肾组织磷酸化p38含量在再灌注早期(5min)开始升高,45min达到高峰,再灌注2h仍较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IRI和tempol预处理组磷酸化p38含量明显升高(0.103±0.008vs2.025±0.136vs0.833±0.191,P<0.05),且tempol预处理组低于IRI组(P<0.05)。3组间肾组织MDA、TNF-α、IL-1β的含量检测结果与磷酸化p38结果类似(P<0.05)。结论:氧自由基介导的p38磷酸化在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肾脏炎症性损害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tempol可以抑制p38磷酸化,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氮氧化物 自由基清除剂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9种群落共存种干旱胁迫下抗氧化酶的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伟伟 杜峰 +2 位作者 张馨月 张赟赟 周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45-1154,共10页
通过盆栽试验,以9种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中期群落共存种(猪毛蒿、中华隐子草、小花棘豆、冰草、无芒隐子草、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茭蒿和白羊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季中(8~10月)重度和中度干旱胁迫及适宜水分条件下(分别为45%~50%、... 通过盆栽试验,以9种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中期群落共存种(猪毛蒿、中华隐子草、小花棘豆、冰草、无芒隐子草、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茭蒿和白羊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季中(8~10月)重度和中度干旱胁迫及适宜水分条件下(分别为45%~50%、60%~65%和75%~80%的田间持水量)活性氧清除酶(SOD、CAT、POD、APX)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分析土壤干旱程度、植物和生长季三因素对上述各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群落共存种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揭示水分变化后群落共存种的群体效应和植被演替的植物生理生态机制。结果表明:(1)9种群落共存种的SOD、CAT、POD、APX活性以及MDA含量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生长季中(8~10月)以及不同水分条件下也存在显著差异。(2)达乌里胡枝子SOD活性、白羊草CAT活性、中华隐子草POD活性以及小花棘豆的CAT、POD和APX活性均相对较高,而且达乌里胡枝子的MDA含量较低;生长季中(8~10月)9种群落共存种的SOD、CAT和POD活性逐月下降且MDA含量进入10月后也有所下降,说明生长旺季耐旱性指标的生理活性较高;与POD和CAT活性相比,9种群落共存种的SOD和APX活性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提高,显示SOD和APX活性对于干旱胁迫具有较好的响应能力。(3)达乌里胡枝子和小花棘豆具有较高的SOD、APX活性和较低的MDA含量,说明达乌里胡枝子和小花棘豆的耐旱性相对较强,在土壤水分较低时,其在群落中的相对多度可能会有所上升。(4)9种群落共存种在演替序列上以前期种的SOD和APX活性相对较低,而演替后期种相对较高,表明演替后期的植物较为耐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共存种 耐旱性 活性氧清除酶 MDA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片型1-MCP处理对采后安溪油柿果实活性氧代谢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慧 陈燕华 +2 位作者 林河通 陈艺晖 林艺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83-2289,共7页
研究了纸片型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采后安溪油柿果实活性氧代谢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采后安溪油柿果实经1.35μL/L纸片型1-MCP处理12 h后,在(20±1)℃、相对湿度85%条件下贮藏。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纸片型1-MCP处理能有... 研究了纸片型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采后安溪油柿果实活性氧代谢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采后安溪油柿果实经1.35μL/L纸片型1-MCP处理12 h后,在(20±1)℃、相对湿度85%条件下贮藏。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纸片型1-MCP处理能有效提高采后安溪油柿果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活性氧清除酶活性,保持较高的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内源抗氧化物质的含量;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延缓采后安溪油柿果实细胞膜透性增加。因此,1.35μL/L纸片型1-MCP处理能有效提高采后安溪油柿果实的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活性氧积累和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从而延缓采后安溪油柿果实衰老,延长果实保鲜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溪油柿 果实 1-甲基环丙烯(1-MCP) 活性氧代谢 活性氧清除能力 细胞膜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后处理与氧自由基清除剂预处理对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涂荣会 钟国强 +4 位作者 曾志羽 陈立 何艳 黎庆捷 梁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观察缺氧后处理与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联合过氧化氢酶(CAT)预处理,对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者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对照组、缺氧/复氧组... 目的观察缺氧后处理与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联合过氧化氢酶(CAT)预处理,对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者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后处理组及缺氧/复氧+SOD+CAT组。应用荧光探针测定心肌细胞线粒体活性氧水平,Hoechst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i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缺氧后处理组、缺氧/复氧+SOD+CAT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缺氧/复氧组比较,缺氧后处理组、缺氧/复氧+SOD+CAT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缺氧后处理组及缺氧/复氧+SOD+CAT组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蛋白明显上调,Bax蛋白明显下调。结论缺氧后处理及氧自由基清除剂预处理抑制线粒体活性氧爆发,减轻缺氧/复氧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其抗凋亡可能机制与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蛋白表达上调及Bax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心脏 缺氧 活性氧 自由基清除剂 细胞膜 线粒体 心脏 超氧化物歧化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牛草克隆分株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差异光周期的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伟 钱永强 +2 位作者 韩蕾 刘俊祥 孙振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28-1436,共9页
以盆栽野牛草克隆分株为材料,将克隆分株分别标记为O(姊株)和Y(妹株),设置连接组和断开组两种处理,其中,连接组中O分株和Y分株通过节间子相连,断开组则剪断分株节间子;两组处理的O分株光周期均设置为光照12h/黑暗12h,Y分株光周期均设置... 以盆栽野牛草克隆分株为材料,将克隆分株分别标记为O(姊株)和Y(妹株),设置连接组和断开组两种处理,其中,连接组中O分株和Y分株通过节间子相连,断开组则剪断分株节间子;两组处理的O分株光周期均设置为光照12h/黑暗12h,Y分株光周期均设置为黑暗12h/12h光照(恰好与O分株相反),经过7d的差异光周期处理后进行72h全光照稳定培养,并于全光照条件下在48h内连续测定各分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探讨野牛草叶片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差异光周期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差异光周期处理1周后,全光照条件下,断开状态的野牛草克隆分株O和Y间叶片中SOD、POD、CAT、APX活性以及MDA含量在24h内基本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而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O和Y间叶片中以上指标在24h内呈现趋于一致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野牛草酶促活性氧清除系统活性在一天内呈现节律性表达模式,且差异光周期处理下的野牛草相连克隆分株的活性氧清除系统的活性的节律性变化趋于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牛草 克隆分株 差异光周期 活性氧清除系统 同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中活性氧的产生及清除机制 被引量:43
15
作者 胡文琴 王恬 孟庆利 《家畜生态》 2004年第3期64-67,共4页
 各种氧化应激使动物细胞中积累大量的活性氧,从而导致畜禽生产性能的下降。动物体内有效清除活性氧的保护机制分为酶促和非酶促两类。酶促系统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物酶(POD...  各种氧化应激使动物细胞中积累大量的活性氧,从而导致畜禽生产性能的下降。动物体内有效清除活性氧的保护机制分为酶促和非酶促两类。酶促系统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物酶(POD)。非酶促系统包括抗坏血酸(Vc)、谷胱甘肽、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等。在动物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来维持抗氧化平衡,是集约化管理条件下维持畜禽良好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一个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活性氧 清除机制 清除机制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氮素形态影响水稻根系通气组织形成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钰佩 高翠民 +3 位作者 任彬彬 胡香玉 沈其荣 郭世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280,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水分胁迫下不同氮素形态对水稻根系通气组织形成的影响及该过程中的调控因子。[方法]以‘汕优63’(杂交籼稻)和‘扬稻6号’(常规籼稻)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通过供应不同氮素形态以及100 g·L^(-1)PEG6...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水分胁迫下不同氮素形态对水稻根系通气组织形成的影响及该过程中的调控因子。[方法]以‘汕优63’(杂交籼稻)和‘扬稻6号’(常规籼稻)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通过供应不同氮素形态以及100 g·L^(-1)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氮素形态和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根系解剖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供硝态氮营养水稻根系通气组织面积显著大于供铵态氮营养水稻,且其形成时间早于后者;与供铵态氮营养水稻相比,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供硝态氮营养水稻根系脯氨酸含量低,丙二醛含量高,抗胁迫能力差;与供铵态氮营养水稻相比,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供硝态氮营养水稻根系呼吸速率显著增加,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超氧阴离子大量累积。[结论]抗氧化能力下降和活性氧调控系统失衡引发的活性氧大量积累是导致水分胁迫条件下供硝态氮营养水稻根系通气组织显著增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水分胁迫 通气组织 活性氧清除酶 超氧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芥属植物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4
17
作者 郑清岭 杨忠仁 +2 位作者 张凤兰 张晓艳 郝丽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74-1682,共9页
以沙芥属植物沙芥和斧形沙芥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干旱方法,分析其在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根和叶的活性氧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和抗旱系数法综合评价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抗旱性。结果表明:(1)随着干... 以沙芥属植物沙芥和斧形沙芥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干旱方法,分析其在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根和叶的活性氧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和抗旱系数法综合评价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抗旱性。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和叶中O-·2产生速率及·OH、H2O2、MDA含量总体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干旱胁迫下沙芥比斧形沙芥产生了更多的ROS和MDA。(2)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和叶中POD、APX、GST活性及叶中GR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叶中的SOD活性以及根中GR、GPX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根和叶中的CAT活性、叶中的GPX活性和根中SOD活性均逐渐升高;但根和叶中的SOD、POD、CAT活性在各干旱处理下均表现为斧形沙芥高于沙芥。(3)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和叶中AsA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先升高后降低,GSH含量逐渐升高,CAR含量逐渐降低,而VE含量在叶中逐渐升高,在根中却逐渐降低;但斧形沙芥比沙芥合成更多的AsA和GSH,其植物体内AsA-GSH循环系统能清除更多的ROS。(4)沙芥和斧形沙芥的根和叶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随着干旱加剧逐渐增强,且斧形沙芥的总抗氧化能力强于沙芥;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平均隶属度和综合抗旱系数显示,轻度干旱胁迫下沙芥抗旱性强于斧形沙芥,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斧形沙芥的抗旱性强于沙芥。研究认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斧形沙芥根叶中ROS和MDA含量明显低于沙芥,而其大部分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高于沙芥,斧形沙芥植株体内抗氧化系统表现出更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从而表现出更强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芥 斧形沙芥 干旱胁迫 活性氧清除系统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紫菜脱落酸合成对高盐胁迫的响应及其对光合作用的保护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斌 杨佳丽 +1 位作者 牛建峰 王广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3-90,共8页
植物在逆境下产生活性氧,诱导抗氧化酶活性、抗逆基因表达上调。采用梯度盐度胁迫的方法处理条斑紫菜,发现高盐胁迫下细胞内脱落酸(ABA)含量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提示条斑紫菜中可能存在ABA介导的抗氧化代谢通路。利用ABA间接合成途径相... 植物在逆境下产生活性氧,诱导抗氧化酶活性、抗逆基因表达上调。采用梯度盐度胁迫的方法处理条斑紫菜,发现高盐胁迫下细胞内脱落酸(ABA)含量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提示条斑紫菜中可能存在ABA介导的抗氧化代谢通路。利用ABA间接合成途径相关的几种抑制剂处理条斑紫菜叶状体,高盐胁迫诱导氧自由基产生,在藻体复苏过程中通过测定光合作用参数的恢复情况,探测藻体受到的氧化伤害,从而证明条斑紫菜中ABA生物合成的可能路径。结果显示多效唑显著降低了光系统II的电子传递能力,说明条斑紫菜中C5前体的合成是通过类似真菌的MVA途径;萘普生减缓了光合参数的恢复,说明条斑紫菜中ABA合成途径类似于类胡萝卜素参与的间接途径;然而,间接途径合成最后一步的抑制剂钨酸钠却没有影响条斑紫菜胁迫后光合作用参数的恢复,说明条斑紫菜中可能存在经由脱落醇生成ABA的支路途径,而脱落醇可作为活性分子,调控抗氧化酶的表达。烯唑醇则可能引起ABA的分解代谢受到抑制,导致过氧化氢的过度产生,并最终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的结果为后续条斑紫菜ABA介导的抗氧化机制解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 生物合成途径 活性氧清除系统 高盐胁迫 植物激素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9个实用桑树品种的耐旱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丹 邱长玉 +9 位作者 李标 陆晓媚 李韬 韦伟 曾燕蓉 朱光书 唐燕梅 张朝华 朱方容 林强 《蚕学通讯》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建立快速鉴定桑树耐旱性的方法,明确不同桑树品种的耐旱能力,可为筛选出适合干旱或者石漠化地区种植的桑树品种提供基础数据。以9个主栽桑树品种(桑特优2号、桑特优1号、沙2×伦109、桂桑5号、桂桑6号、粤桑120、粤桑51、桂桑优12... 建立快速鉴定桑树耐旱性的方法,明确不同桑树品种的耐旱能力,可为筛选出适合干旱或者石漠化地区种植的桑树品种提供基础数据。以9个主栽桑树品种(桑特优2号、桑特优1号、沙2×伦109、桂桑5号、桂桑6号、粤桑120、粤桑51、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的1年生盆栽嫁接苗供试,通过不灌溉的方法使其遭受干旱胁迫,分别测定各品种对照(干旱胁迫处理0 h)和干旱胁迫后桑叶中丙二醛(MDA)、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叶片水势的降低,各品种叶片中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而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随叶片水势降低而降低。以上述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不同桑树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桂桑优12号的耐旱性最强,桑特优2号的耐旱性最弱。对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AT和POD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CAT和SOD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05;脯氨酸与叶绿素的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71。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方法,能客观反映不同桑树品种的耐旱能力,可用于快速鉴定桑树的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耐旱性 渗透调节 活性氧清除 隶属函数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