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粗分饲与颗粒型混合饲粮对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袁金泉 别欣亚 +4 位作者 周亚楠 杨得玉 单青生 冯宇哲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34-4650,共1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精粗分饲和颗粒型混合饲粮对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功能的影响,以期为颗粒型混合饲粮在断奶牦牛犊牛培育中的应用提供重要依据。选取10头体重[(57.90±2.93)kg]相近、健康的6月龄断奶母牦牛犊牛... 本研究旨在探究精粗分饲和颗粒型混合饲粮对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功能的影响,以期为颗粒型混合饲粮在断奶牦牛犊牛培育中的应用提供重要依据。选取10头体重[(57.90±2.93)kg]相近、健康的6月龄断奶母牦牛犊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5头牛。2组分别进行精粗分饲(SCF组)和颗粒型混合饲粮饲喂(PMD组)。试验期70 d,其中预试期8 d,正试期62 d。结果表明:1)SCF组和PMD组之间生长性能和腹泻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PMD组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SCF组(P<0.05),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SCF组(P<0.01)。2)PMD组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高于SCF组(P<0.05)。3)PMD组的瘤胃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SCF组(P<0.05),瘤胃胃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SCF组(P<0.01)。4)SCF组的瘤胃厚壁菌门(Firmicutes)、F082和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PMD组(P<0.05)。5)SCF组和PMD组主要的代谢通路有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脂肪酸降解、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综上所述,相比精粗分饲,饲喂颗粒型混合饲粮对断奶牦牛犊牛瘤胃功能具有正向调控作用,提高了瘤胃主要消化酶活性,提高了养分表观消化率,更有利于促进断奶牦牛犊牛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牦牛犊牛 精粗分饲 颗粒型混合饲粮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精粗比对沂蒙黑山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2
作者 殷正艳 张永翠 +4 位作者 徐云政 刘方圆 赵晓冬 尹作国 程光民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16,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非常规饲料组合下精粗比不同的全混合饲粮对沂蒙黑山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沂蒙黑山羊母羊5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3组试验饲粮精粗比分别为3∶7(... 试验旨在探究非常规饲料组合下精粗比不同的全混合饲粮对沂蒙黑山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沂蒙黑山羊母羊5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3组试验饲粮精粗比分别为3∶7(Ⅰ组)、4∶6(Ⅱ组)、5∶5(Ⅲ组)。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Ⅱ组黑山羊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黑山羊的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黑山羊瘤胃乙酸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1),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Ⅲ组黑山羊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黑山羊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Ⅱ组黑山羊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研究表明,饲粮精粗比为4∶6时可更好地提高沂蒙黑山羊的养分表观消化率,增加氨氮利用率,改善瘤胃发酵功能,达到较高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粮精粗比 黑山羊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瘤胃发酵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门塔尔肉牛不同精粗比TMR营养价值及经济效益评定
3
作者 王生年 李春业 +4 位作者 苟钰姣 李林霞 陈凤兰 李国才 金鑫燕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3期1-4,共4页
为研究3种不同精粗比TMR日粮的营养价值水平及其TMR日粮经济效益,本试验选取15头30月龄左右健康的西门塔尔公牛作为试验对象,分别设计55∶45、60∶40和65∶35三组不同精粗比TMR日粮进行日粮营养价值评定及饲喂试验,每组5头,试验预饲期10... 为研究3种不同精粗比TMR日粮的营养价值水平及其TMR日粮经济效益,本试验选取15头30月龄左右健康的西门塔尔公牛作为试验对象,分别设计55∶45、60∶40和65∶35三组不同精粗比TMR日粮进行日粮营养价值评定及饲喂试验,每组5头,试验预饲期10 d,正式期30 d。结果表明,65∶35组日粮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含量、日粮可消化干物质采食量(DMI)、可消化干物质(DDM)、相对饲喂价值(RFV)和总可消化养分(TDN)显著高于55∶45组和60∶40组(P<0.05);55∶45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高于60∶40组和65∶35组(P<0.05);3组的灰分、钙(Ca)和磷(P)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65∶35组饲料消耗量、日均干物质采食量和消耗饲料成本均显著高于55∶45组和60∶40组(P<0.05);55∶45组料重比和增重成本显著高于60∶40组和65∶35组(P<0.05),而增重量、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60∶40组和65∶35组(P<0.05)。综上所述,65∶35组经济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R日粮营养价值 西门塔尔肉牛 精粗比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绵羊羔羊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兴岗 郝小燕 +1 位作者 张暄梓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9-1781,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选取48只体重相近的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的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的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pH,氨态氮、乙酸、异丁酸浓度以及乙丙比值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丙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丙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发酵参数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木聚糖酶活性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的总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嗜淀粉瘤胃杆菌数量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原虫数量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嗜淀粉瘤胃杆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微生物酶活性和功能微生物数量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3)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在血清中IL⁃4含量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BC均可以促进瘤胃发酵,有效提高羔羊对饲粮的消化吸收,同时还可以提高机体炎症应答水平,进而促进羔羊健康生长,且在高精料饲喂条件下添加BC效果更好。因此,BC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益生菌制剂应用于羔羊生产中,且在精粗比为70∶30的高精料饲粮中添加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 不同精粗比饲粮 凝结芽孢杆菌 瘤胃发酵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兴岗 张暄梓 +2 位作者 杨代毅 郝小燕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5-1086,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条件下饲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条件下饲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选取48只4月龄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生长性能试验共计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消化代谢试验共计7 d,其中适应期4 d,取样期3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的末重(FBW)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5或P<0.01),并且料重比(F/G)极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1);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羔羊的ADG显著高于24只饲喂不添加BC饲粮羔羊(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对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5),而对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则极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1);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羔羊对DM、OM、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24只饲喂不添加BC饲粮羔羊(P<0.05)。同时,饲粮精粗比和BC在羔羊对OM和NDF的表观消化率上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HD+BC组的OM和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3)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的粪能、总能表观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极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1);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羔羊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24只饲喂不添加BC饲粮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在粪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上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4)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在氮表观消化率、微生物蛋白(MCP)合成量上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5或P<0.01);饲粮精粗比和BC在摄入氮、粪氮、可消化氮、沉积氮、氮沉积率以及血清中尿素氮含量上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BC较不添加BC可提高绵羊羔羊对饲粮中OM、DM、NDF的消化吸收,有效提高总能表观消化率,进而促进羔羊生长。相较饲喂精粗比为60∶40的饲粮,饲喂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可提高绵羊羔羊对饲粮中OM、DM、NDF的消化吸收,有效提高总能表观消化率、氮表观消化率和MCP合成量,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因此,BC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益生菌制剂应用于羔羊生产中,且在精粗比为70∶30的高精料饲粮中添加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 精粗比 凝结芽孢杆菌 生长性能 消化代谢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郭法光 孟德坤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为探讨合理的日粮精粗比,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方法]试验选用4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年龄3~5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精粗比为50∶50、60∶40、65∶35和70∶30的饲粮,编号为A、B、C、D组,预试验7 d,正式试验周期30 d,检测... [目的]为探讨合理的日粮精粗比,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方法]试验选用4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年龄3~5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精粗比为50∶50、60∶40、65∶35和70∶30的饲粮,编号为A、B、C、D组,预试验7 d,正式试验周期30 d,检测各组试验奶牛产奶性能及牛乳品质。[结果]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能和牛奶品质均明显提高;高精粗比饲粮组(C、D组)的奶牛饲喂30 d后,日产奶量分别达到21.51、22.65 kg,而料肉比显著降低;牛乳中乳蛋白率和乳总固体物显著升高,C、D组分别是3.17%、11.87%及3.19%、11.97%,两组的牛奶品质比较接近。[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日粮中精料的添加比例可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改善牛乳品质,综合成本因素,且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精粗比为65∶35的日粮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精粗比 奶牛 产奶性能 牛奶品质 营养精准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7
作者 王吉峰 王加启 +3 位作者 李树聪 汪水平 姚美蓉 刘仕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9-573,共5页
选用4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泌乳奶牛(体重为483 kg±21 kg,泌乳日龄为175 d±6 d),研究4种日粮,分别为30∶70CW(粗料由羊草组成)、30∶70CCA(粗料为玉米青贮+苜蓿+羊草混合型)、50∶50CCA、65∶35CCA日粮对泌乳... 选用4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泌乳奶牛(体重为483 kg±21 kg,泌乳日龄为175 d±6 d),研究4种日粮,分别为30∶70CW(粗料由羊草组成)、30∶70CCA(粗料为玉米青贮+苜蓿+羊草混合型)、50∶50CCA、65∶35CCA日粮对泌乳奶牛瘤胃内pH、NH3 N浓度、VFA的动态变化及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每期23 d。结果表明,精粗比为65∶35CCA日粮条件下奶牛瘤胃内pH显著低于其它组(P<0 01), 65∶35CCA及50∶50CCA日粮组瘤胃内NH3 N浓度显著高于精粗比30∶70 日粮组(P<0 01),瘤胃内乙酸浓度随精料比例的提高而降低(P= 0 10),丙酸浓度、丁酸浓度及乙酸/丙酸比例差异均为极显著(P<0 01);在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乳脂率差异显著(P<0 01),以30∶70CCA组为最高;产奶量、乳蛋白率及非乳脂固形物含量均呈极显著差异(P<0 01),均以高精料组65∶35CCA组为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 泌乳性能 瘤胃发酵 NH3-N 模式 拉丁方设计 固形物含量 精粗比 酸浓度 泌乳奶牛 十二指肠 瘤胃瘘管 玉米青贮 生产性能 动态变化 丙酸比例 差异显著 乳蛋白率 牛瘤胃 混合型 VFA 乳脂率 产奶量 羊草 粗料 pH 精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精料和牧草比例对舍饲山羊增重的影响 被引量:95
8
作者 李向林 张新跃 +2 位作者 唐一国 何峰 张坚中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85-91,共7页
报道了在四川省洪雅县进行的一项山羊舍饲试验。试验分3个阶段、4个分组,每组8只5月龄的波尔×成都麻羊杂交公羔(去势),按不同精料与牧草配比饲喂。在舍饲条件下,无论以哪种牧草为基础日粮,随着补饲精料比例的增加,总的干物... 报道了在四川省洪雅县进行的一项山羊舍饲试验。试验分3个阶段、4个分组,每组8只5月龄的波尔×成都麻羊杂交公羔(去势),按不同精料与牧草配比饲喂。在舍饲条件下,无论以哪种牧草为基础日粮,随着补饲精料比例的增加,总的干物质采食量相应增加,而牧草采食量有所下降。以牛鞭草为基础日粮时,如果不补饲精料,山羊日增重很低,补饲精料可明显提高日增重。在牛鞭草日粮的基础上增加苜蓿干草,最初阶段因试验羊不太适应,导致日增重降低,但是经过约2周的适应之后,山羊日增重显著提高,但苜蓿干草成本较高,用于饲养山羊并不划算。以多花黑麦草为基础日粮时,山羊增重效果最好,依补饲精料比例的不同(12%~43%),山羊日增重130~189g,10月龄时的胴体重为17.56~25.23kg。以黑麦草为基础日粮结合补饲精料虽可以提高山羊日增重,但增加精料导致成本过高,净收入降低。综合比较,在黑麦草基础上添加10%精料(干物质基础)的配比最好,每只羊每日可通过增重获得0.64元净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舍饲 日粮 牧草 精饲料 增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泌乳奶山羊肝脏氨基酸代谢和产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桂芳 石蕊 +3 位作者 姜发彬 贾志新 沈向真 庄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9,共7页
选择6只安装门静脉﹑肝静脉和股动脉慢性血管瘘的健康泌乳中期西农萨能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每组3只,试验日粮由精饲料和粗饲料组成,且精、粗饲料比例分别为4∶6(高粗料组,HF)和6∶4(高精料组,HC),研究不同精... 选择6只安装门静脉﹑肝静脉和股动脉慢性血管瘘的健康泌乳中期西农萨能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每组3只,试验日粮由精饲料和粗饲料组成,且精、粗饲料比例分别为4∶6(高粗料组,HF)和6∶4(高精料组,HC),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泌乳中期奶山羊肝脏氨基酸代谢及乳产量、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门静脉血浆中高精料组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BCAA)及总必需氨基酸(total essential amino acids,TEAA)浓度均高于高粗料组,且赖氨酸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生糖氨基酸(glucogenic amino acid,GAA)和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AA)浓度低于高粗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肝静脉血浆中高精料组赖氨酸浓度显著高于高粗料组(P<0.05),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的浓度显著低于高粗料组(P<0.05),其他氨基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股动脉血浆中高精料组赖氨酸浓度显著高于高粗料组(P<0.05),其余氨基酸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日粮对股动脉血浆中支链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生糖氨基酸及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两种日粮对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血氨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高精料组门静脉﹑肝静脉﹑股动脉血浆中的尿素浓度显著高于高粗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日产奶量、乳糖含量高于高粗料组,且乳糖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均低于高粗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精粗比日粮影响着肝脏内的氨基酸代谢,高精料日粮可显著提高血浆尿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 精粗比 氨基酸 肝脏 奶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机体氧化应激和瘤胃内环境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10
作者 侯志高 王振勇 +4 位作者 柴同杰 贾玉东 巩庆亮 马健 王允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5-459,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精料浓度对奶牛机体氧化应激和瘤胃内环境稳定性的影响,选用5头临床健康体重为(502±20)kg的荷斯坦奶牛,饲喂9种不同精料水平日粮(精粗比分别为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30、100... 为了探讨不同精料浓度对奶牛机体氧化应激和瘤胃内环境稳定性的影响,选用5头临床健康体重为(502±20)kg的荷斯坦奶牛,饲喂9种不同精料水平日粮(精粗比分别为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30、100∶0)对奶牛瘤胃内pH、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变化的影响。连续进行9期饲喂试验,前8期每期30 d,全精料组试验期为3 d。结果表明,全精料日粮条件下奶牛瘤胃内pH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组(P<0.05),精料浓度为55%日粮条件下,瘤胃内SOD的活力极显著高于其他精料浓度日粮(P<0.05),MDA及OH.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日粮(P<0.05),GSH-Px活力极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日粮(P<0.05),T-AOC的活力显著高于精粗比为30∶70、35∶65、40∶60、45∶555、0∶50、100∶0的日粮组,和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精料浓度为55%日粮条件下,血清内SOD、T-AOC的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精料浓度组(P<0.01),GSH-Px活力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组(P<0.01),MDA含量与精粗比为50∶506、0∶40的日粮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日粮组(P<0.05),OH.含量与精粗比为60∶40的日粮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日粮组(P<0.05)。说明不同精料浓度的日粮对瘤胃内环境稳定性和机体氧化应激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氧化应激 瘤胃内环境稳定性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发酵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5
11
作者 汪水平 王文娟 +2 位作者 王加启 谭支良 龚月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50,共7页
选择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奶牛,按4×4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精粗比约为30∶70的“高低质粗料型”日粮、30∶70的混合型高青贮日粮、50∶50的精粗料比例相当的日粮及65∶35的高精料日粮等4种不同精粗比日粮,研究日粮精粗比... 选择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奶牛,按4×4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精粗比约为30∶70的“高低质粗料型”日粮、30∶70的混合型高青贮日粮、50∶50的精粗料比例相当的日粮及65∶35的高精料日粮等4种不同精粗比日粮,研究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发酵及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pH值,氨氮质量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和乙酸/丙酸、(乙酸+丁酸)/丙酸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而对瘤胃乙酸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饲喂不同精粗比日粮,奶牛乳产量、4%标准乳产量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而乳脂、乳蛋白、乳糖、非脂固形物及总固形物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其产量随乳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结果表明,4种精粗比日粮能使瘤胃发酵和乳成分含量保持稳定,但影响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乳产量;低质和优质粗料的合理搭配有利于稳定瘤胃内环境和乳脂含量,且能改善泌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精粗比 瘤胃发酵 泌乳性能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后期饲粮营养水平对母羊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帆 崔凯 +1 位作者 王杰 刁其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4-482,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饲粮营养水平对母羊及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怀双羔的初产湖羊,妊娠0~90d采用相同的TMR,自由采食。妊娠90d时母羊(平均体重(44.45±2.2)kg)分3个处理组饲喂,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共计66只。试...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饲粮营养水平对母羊及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怀双羔的初产湖羊,妊娠0~90d采用相同的TMR,自由采食。妊娠90d时母羊(平均体重(44.45±2.2)kg)分3个处理组饲喂,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共计66只。试验采用相同的精料补充料和粗料,分别按照以干物质为基础,精∶粗为5∶5、4∶6、3∶7定量饲喂母羊至妊娠140d,每组选取3只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水平降低:1)母羊体重有降低趋势(P<0.10),对母羊腹围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可显著影响到母羊的体增重(P<0.05);2)母羊的妊娠产物总重、羊水重及胚胎重无显著变化(P>0.05),但胚胎重量有降低趋势(P<0.10);3)除心重外(P<0.05),胚胎的体尺及内脏器官的发育无显著变化(P>0.05),但随营养水平降低,胚胎体高、体斜长、肝、肺、胃、小肠重量有降低趋势(P<0.10)。通过精∶粗调控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可显著影响到母羊的体增重;但在没超出母体的耐受范围的情况下,母羊以降低自身的体增重最大限度维持母羊的妊娠产物、胚胎的体尺、组织器官的发育,但仍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母羊 营养水平 日粮组成 精粗比 妊娠后期 湖羊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精粗比对泌乳水牛瘤胃细菌和甲烷菌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林波 梁辛 +3 位作者 李丽莉 韦升菊 李萍 邹彩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01-3109,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粗比对泌乳水牛瘤胃细菌和甲烷菌区系的影响。选取15头健康杂交后备泌乳水牛,按体重、采食量等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精粗比为0∶100(全粗料组)、35∶65(低精料组)、50∶50(中等精料组)的混...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粗比对泌乳水牛瘤胃细菌和甲烷菌区系的影响。选取15头健康杂交后备泌乳水牛,按体重、采食量等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精粗比为0∶100(全粗料组)、35∶65(低精料组)、50∶50(中等精料组)的混合饲粮。试验为期40 d,其中前10 d为预试期。在试验结束后第1天,经口腔抽取瘤胃液抽提微生物DNA,采用Illumina Miseq PE250平台研究瘤胃细菌和甲烷菌区系组成。结果表明:1)在门水平上,水牛瘤胃内拟杆菌门(45%-65%)、厚壁菌门(13%-27%)和变形菌门(13%-18%)为主要细菌类别,与低精料组和中等精料组相比,全粗料组提高了拟杆菌门、黄杆菌门和SR1细菌的比例,降低了厚壁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细菌的比例;在科水平上,普雷沃氏科(15%-32%)和黄杆菌科(8%-21%)为主要细菌类别,与中等精料组相比,全粗料组、低精料组提高了普雷沃氏科细菌的比例,降低了黄杆菌科、毛螺菌科、瘤胃球菌科、红蝽杆菌科和双歧杆菌科细菌的比例;中等精料组瘤胃细菌相比全粗料组有更高的多样性。2)水牛瘤胃内,90%以上的甲烷菌为甲烷短杆菌属,其次为热原体属,饲粮精粗比的改变并未影响甲烷短杆菌属在瘤胃内的优势地位。综合得出,全粗料饲粮有提高水牛瘤胃内纤维降解相关细菌比例的趋势,却降低了瘤胃细菌的多样性;饲粮精粗比的差异对水牛瘤胃甲烷菌在属水平上的组成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精粗比 瘤胃 细菌区系 甲烷菌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日粮奶牛体外消化性能与甲烷产生量比较 被引量:15
14
作者 娜仁花 董红敏 +2 位作者 陶秀萍 马瑞娟 习佳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76-1581,共6页
为控制动物甲烷排放提供参考依据,以奶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体外消化法进行了日粮类型对CH4产生量及其与消化性能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日粮精粗比均为40∶60的条件下,粗料为玉米秸秆青贮日粮的CH4产生量、消化单位干物质(DM)的CH4... 为控制动物甲烷排放提供参考依据,以奶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体外消化法进行了日粮类型对CH4产生量及其与消化性能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日粮精粗比均为40∶60的条件下,粗料为玉米秸秆青贮日粮的CH4产生量、消化单位干物质(DM)的CH4产生量、单位消化能量的CH4产生量比粗料为干玉米秸秆日粮分别减少了30%、37%、32%,差异显著(P<0.05);粗料均为玉米秸秆青贮的条件下,精粗比60∶40日粮的CH4产生量、消化单位DM的CH4产生量、单位消化能量的CH4产生量比精粗比40∶60日粮分别减少了21%、23%、23%,差异显著(P<0.05)。玉米秸秆经过青贮处理或适当增加日粮中精料比例可以显著减少甲烷的产生,同时可以提高干物质消化率和消化能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体外消化试验 日粮精粗比 青贮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精粗比和添加硫胺素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潘晓花 王梦芝 +1 位作者 付聪 王洪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9,共12页
本试验采用体内逐渐提高奶牛饲粮精料水平与体外批次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模型,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硫胺素微生物净合成量的影响,以及添加硫胺素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体内逐渐提高奶牛饲粮精料水平与体外批次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模型,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硫胺素微生物净合成量的影响,以及添加硫胺素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2×4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因素1为硫胺素添加水平,设0和180 mg/kg 2个水平,因素2为饲粮的精粗比,设4个水平,分别为40∶60、50∶50、60∶40、70∶30。试验共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体外培养0、3、6、9、12 h后采集样品。结果表明: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培养液中硫胺素的微生物净合成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精粗比为40∶60、70∶30的饲粮组培养液中硫胺素的微生物净合成量在3、9、12 h时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精粗比为50∶50和60∶40的饲粮组(P<0.05或P<0.01)。在12 h时,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培养液pH极显著降低(P<0.01),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组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硫胺素组培养液pH极显著提高(P<0.01)。在6、9、12 h时,精粗比为60∶40和70∶30的饲粮组培养液中乳酸浓度极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0∶60的饲粮组(P<0.01);在3、9 h时,添加硫胺素可极显著降低培养液中乳酸浓度(P<0.01)。饲粮精粗比对培养液中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的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培养液中牛链球菌、乳酸杆菌和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P<0.05或P<0.01);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硫胺素组培养液中牛链球菌的数量降低了3.84%(P<0.01),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提高了4.02%(P<0.01),但乳酸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由此得出,在高精料饲粮条件下,瘤胃中硫胺素的微生物净合成量降低,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添加硫胺素可通过提高瘤胃pH,降低乳酸浓度,以及调节瘤胃菌群结构来缓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硫胺素 瘤胃 发酵参数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精粗比对南江黄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建勋 刘江波 +3 位作者 薛白 阎天海 王之盛 王立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0-877,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精粗比对南江黄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以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平均体重为(25.48±1.48)kg]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饲粮精粗比分别为10∶90(10C组)、30∶70(30C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精粗比对南江黄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以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平均体重为(25.48±1.48)kg]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饲粮精粗比分别为10∶90(10C组)、30∶70(30C组)、50∶50(50C组)、70∶30(70C组)、90∶10(90C组)。结果表明:随着饲粮精粗比的提高,培养液中pH逐渐下降,发酵后70C、90C组均显著低于10C、30C组(P<0.05);精粗比对氨态氮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微生物蛋白浓度随着精粗比的提高逐渐升高,其中90C组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有机物发酵率随着精粗比的提高显著提高(P<0.05);乙酸与丙酸的比值随着精粗比的提高逐渐下降。由此可知,本试验条件下,高精料饲粮对南江黄羊体外发酵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精料比例的升高,微生物蛋白合成量增加,瘤胃发酵的能量利用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瘤胃发酵 体外培养 南江黄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秦川肉牛甲烷产量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崔安 李振 +1 位作者 曹阳春 昝林森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5-40,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秦川肉牛甲烷产量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秦川肉牛公牛、阉牛、母牛各3头,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头牛。3种粗蛋白水平相同(16.44%)的日粮,精粗比分别为30∶70(低能组)、50∶50(中能组)、70∶30(高能组)。...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秦川肉牛甲烷产量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秦川肉牛公牛、阉牛、母牛各3头,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头牛。3种粗蛋白水平相同(16.44%)的日粮,精粗比分别为30∶70(低能组)、50∶50(中能组)、70∶30(高能组)。试验牛饲养在环境控制代谢仓实时测定甲烷气体排放量;采用瘤胃穿刺技术采取瘤胃液分析瘤胃发酵情况。结果表明:(1)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秦川肉牛公牛、阉牛和母牛的甲烷排放量(P<0.05),且在高能组能量水平下,秦川肉牛阉牛的甲烷排放量显著低于母牛和公牛(P<0.05);(2)在瘤胃发酵指标方面,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秦川肉牛公牛、阉牛和母牛的瘤胃pH(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秦川肉牛公牛、阉牛和母牛瘤胃NH3-N浓度(P<0.05);(3)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提高了秦川肉牛公牛、阉牛和母牛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并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比值(P<0.05)。在中等能量日粮下,阉牛和母牛的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高于公牛(P<0.05)。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提高了公牛、阉牛瘤胃发酵中的丁酸浓度(P<0.05),母牛瘤胃发酵中丁酸浓度有上升趋势,但不显著(P>0.05),在高能组下,阉牛的丁酸浓度最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舍饲条件下,提高秦川肉牛日粮精粗比,可显著降低甲烷气体的排放,且阉牛甲烷排放量最低,其次为母牛、公牛;在舍饲育肥条件下,提高日粮的精粗比可以显著提高舍饲秦川肉牛瘤胃丙酸的浓度,且阉牛的乙酸丙酸比值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川肉牛 日粮精粗比 CH4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黄淮白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华金玲 郭亮 +1 位作者 王立克 戴四发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62,共5页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只安装水久性瘤胃瘘管黄淮白山羊,分别饲喂3种不同精粗比日粮(精粗比为3 7、4 6、5 5),探讨日粮精粗比对黄淮白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影响。结果表明,随精料水平增加瘤胃乙酸、丁酸含量降低,...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只安装水久性瘤胃瘘管黄淮白山羊,分别饲喂3种不同精粗比日粮(精粗比为3 7、4 6、5 5),探讨日粮精粗比对黄淮白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影响。结果表明,随精料水平增加瘤胃乙酸、丁酸含量降低,丙酸含量增加;随采食时间延长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呈增加后降低趋势。精粗比为5 5日粮更有利于增加黄淮白山羊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黄淮白山羊 挥发性脂肪酸 瘤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仁杰 薛白 +2 位作者 阎天海 王之盛 刘江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1-1188,共8页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5.48±1.5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体外发酵法考察在3个精粗比(30∶70、50∶50和70∶30)饲粮中...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5.48±1.5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体外发酵法考察在3个精粗比(30∶70、50∶50和70∶30)饲粮中添加异位酸(1%)后的体外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4 h体外培养,不添加异位酸时,随精粗比由30∶70升高到70∶30,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乙酸/丙酸和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和丙酸占TVFA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30∶70时,添加异位酸pH无明显变化,NH3-N浓度下降,产气量及微生物蛋白质(MCP)和丁酸浓度上升,但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50∶50时,添加异位酸可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提高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P<0.05),而对pH、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添加异位酸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对pH和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异位酸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和NH3-N的利用,增加M CP、乙酸、丙酸和TVFA的合成。在本试验中,对于MCP和TVFA的合成而言,精料比例越高,添加异位酸的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酸 精粗比 瘤胃发酵 体外培养 南江黄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下添加维生素B12对体外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亚学 王佳堃 +4 位作者 孙华 彭永佳 茅慧玲 吴跃明 刘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88-1896,共9页
本试验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维生素B12对体外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即3个底物精粗比(玉米∶羊草=35∶65、50∶50和65∶35)和3个维生素B12添加量(0、40和90 ng/mL)。体外... 本试验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维生素B12对体外瘤胃发酵和微生物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即3个底物精粗比(玉米∶羊草=35∶65、50∶50和65∶35)和3个维生素B12添加量(0、40和90 ng/mL)。体外试验用瘤胃液取自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湖羊。体外培养24 h后测定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酶活力。结果显示:1)随着底物精粗比和维生素B12添加量的提高,体外培养24 h的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和有机物消化率极显著地增加(P<0.01),且维生素B12添加量与上述指标存在线性剂量效应(P<0.01)。2)当底物精粗比为50∶50和65∶35时,添加维生素B12显著提高了发酵液中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浓度(P<0.05),但对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3)当底物精粗比为35∶65和50∶50时,添加40 ng/mL维生素B12使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65∶35时,添加90 ng/mL维生素B12使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底物精粗比和维生素B12添加量影响体外瘤胃发酵。添加维生素B12可增加瘤胃微生物酶的活力,从而提高有机物消化率以及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当底物精粗比(玉米∶羊草)较高(50∶50和65∶35)时,维生素B12的添加效果更明显,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精粗比 瘤胃发酵 微生物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