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镁合金中关键相及其界面与性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谦 周国治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34-1952,共19页
镁合金是实现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民用建筑等轻量化、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的重要材料之一。本文以稀土镁合金为对象,聚焦多元体系中关键相对合金性能的作用机制,从热力学上分析稀土镁合金中的金属间化合物种类及其物相稳定性,进一... 镁合金是实现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民用建筑等轻量化、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的重要材料之一。本文以稀土镁合金为对象,聚焦多元体系中关键相对合金性能的作用机制,从热力学上分析稀土镁合金中的金属间化合物种类及其物相稳定性,进一步总结相变动力学模型及其在稀土镁合金相转变机理分析中的应用。讨论相结构和界面对稀土镁合金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和储氢性能的影响规律,展望通过调控关键相和第二相转变设计新型稀土镁合金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镁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相界面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Er离子注入对γ-TiAl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小鹏 雷明凯 +1 位作者 徐卫平 马腾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21-1025,共5页
采用金属蒸气真空电弧 (MEVVA)离子源将稀土Y ,Er离子分别注入γ TiAl金属间化合物 ,注入能量为 5 0~ 6 0keV ,注入剂量为 1× 10 17cm-2 。研究了γ TiAl在空气中 80 0~ 90 0℃ ,2 0 0h的循环氧化行为。结果表明 ,Y ,Er离子注入... 采用金属蒸气真空电弧 (MEVVA)离子源将稀土Y ,Er离子分别注入γ TiAl金属间化合物 ,注入能量为 5 0~ 6 0keV ,注入剂量为 1× 10 17cm-2 。研究了γ TiAl在空气中 80 0~ 90 0℃ ,2 0 0h的循环氧化行为。结果表明 ,Y ,Er离子注入γ TiAl的氧化增重比原始试样均未见明显减小 ,同时出现了严重的氧化膜剥落现象。不同于稀土改善Fe ,Co和Ni基高温合金抗氧化性能 ,Y ,Er离子注入不具有增加氧化膜粘附性 ,改善γ TiAl抗氧化性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高温氧化 稀土 离子注入 Γ-T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镨对金属间化合物Mg_2Si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英民 董国升 +2 位作者 任玉艳 张坤 包艳青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3期266-269,共4页
为了改善金属间化合物Mg2Si在常温下的组织形态与分布,采用在Al-30Mg2Si合金中添加不同量稀土元素镨(Pr)的办法,研究Pr对该合金中Mg2Si变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稀土元素Pr能够明显细化Mg2Si晶粒,改善其形态及其分布.当Pr加入0.2%时... 为了改善金属间化合物Mg2Si在常温下的组织形态与分布,采用在Al-30Mg2Si合金中添加不同量稀土元素镨(Pr)的办法,研究Pr对该合金中Mg2Si变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稀土元素Pr能够明显细化Mg2Si晶粒,改善其形态及其分布.当Pr加入0.2%时能够抑制Mg2Si树枝晶生长,且能使Mg2Si相均匀分布.当Pr加入0.6%~0.8%时,Mg2Si相呈规则多边体形态,且分布更加均匀,组织更加细小,可认为该含量时Mg2Si组织最完善,稀土Pr变质效果最好.当Pr增加到1.7%时,Mg2Si相再次呈不规则状,且分布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Mg2Si 稀土元素 变质 组织 树枝晶 铝基 共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Fe11.4Si1.6By系列化合物的磁性和磁熵变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福安 松林 +4 位作者 王高峰 谢国秋 郑立 黄焦宏 特古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519,共5页
LaFe11.4Si1.6By(y=0、0.1、0.2、0.3、0.4和0.5)系列化合物,通过添加少量的B后,可以明显的缩短退火时间。晶格常数随着B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该系列化合物的热滞很小,B的添加对其热滞几乎没有影响。在外加磁场变化为0~1.5T时,等... LaFe11.4Si1.6By(y=0、0.1、0.2、0.3、0.4和0.5)系列化合物,通过添加少量的B后,可以明显的缩短退火时间。晶格常数随着B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该系列化合物的热滞很小,B的添加对其热滞几乎没有影响。在外加磁场变化为0~1.5T时,等温磁熵变的最大值从19.1J/(kg.K)(y=0)逐渐下降到7.1J/(kg.K)(y=0.5)。该系列化合物在B含量较低时,处于居里温度(Tc)之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场致变磁转变特性。随着B含量增加到0.5时,场致变磁转变特性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熵变 磁热效应 金属间化合物 变磁转变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金属与稀土金属的相互作用:(Ⅳ)Pt-RE系 被引量:20
5
作者 宁远涛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48,共6页
根据现有的相图与中间相资料 ,绘制了Pt-RE系相图简并示意图 ,讨论了Pt与RE间相互固溶度、共晶反应与包晶反应 ,评述了主要中间相的结构特征及相稳定性。
关键词 稀土金属 合金化 固溶液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Sm,Dy)系三元等温截面图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炜丽 王博文 孙德志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1,共4页
为了研究稀土永磁材料(Sm,Dy)-Fe-Co系合金800℃等温截面图,配制并熔炼了39个不同成分的(Sm,Dy)-Fe-Co系合金样品,将这些样品在均匀化温度加热并保温20天后,淬入水中。然后,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方法,对39个样品逐一进行分析:认定... 为了研究稀土永磁材料(Sm,Dy)-Fe-Co系合金800℃等温截面图,配制并熔炼了39个不同成分的(Sm,Dy)-Fe-Co系合金样品,将这些样品在均匀化温度加热并保温20天后,淬入水中。然后,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方法,对39个样品逐一进行分析:认定了各样品在800℃的显微组织、化合物物相以及各化合物所占比例,从而确定了Fe-Co-R(R=Sm0.5Dy0.5,R≤33.3at.%)赝三元系800℃等温截面图,并对该截面存在的各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截面由9个单相区、14个两相区和6个三相区组成;该截面共存在有7个金属间化合物:(Sm,Dy)(Fe,Co)2,(Sm,Dy)(Fe,Co)3,(Sm,Dy)2(Fe,Co)7,(Sm,Dy)6(Fe,Co)23,(Sm,Dy)(Fe,Co)5,Th2Ni17型的(Sm,Dy)2(Fe,Co)17,Th2Zn17型的(Sm,Dy)2(Fe,Co)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Fe-Co 相图 等温截面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0.8)Ce_(0.2)Fe_(13-x)Si_x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磁熵变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徐超 李国栋 王利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1-842,845,共3页
通过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等手段对金属间化合物La_(0.8)Ce_(0.2)Fe_(13-x)Si_x(x=1.8、2.0)的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对铸态样品进行24h短时间退火所得的金属间化合物La_(0.8)Ce_(0.2)Fe_(13-x)Si_x(x=1.8、2.0)晶体均为... 通过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等手段对金属间化合物La_(0.8)Ce_(0.2)Fe_(13-x)Si_x(x=1.8、2.0)的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对铸态样品进行24h短时间退火所得的金属间化合物La_(0.8)Ce_(0.2)Fe_(13-x)Si_x(x=1.8、2.0)晶体均为单相立方NaZn13型结构;Si含量的增加,导致晶格体积收缩,居里点升高。当x=1.8时,该化合物在居里温度Tc约175K具有大的磁熵变︱ΔSM︳,在1T的磁场下︱ΔSM︱max为4.79J/kg·K,大的磁熵变来源于Tc处磁化强度的陡峭变化和Tc以上磁场诱发的巡游电子变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制冷 NaZn13型金属间化合物 磁熵变 居里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金属与稀土金属的相互作用:(Ⅰ)Au-RE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宁远涛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51,共10页
评述了Au与全部稀土金属的相互作用与合金化行为。随着RE原子序数增大 ,RE在Au中固溶度增大 ,当RE与Au之间原子尺寸差小于 2 5%和电负性差低于 0 7时 ,RE在Au中固溶度可大于 1 0at% ;讨论了影响固溶度的因素。在Au -RE系中出现有 1∶6,... 评述了Au与全部稀土金属的相互作用与合金化行为。随着RE原子序数增大 ,RE在Au中固溶度增大 ,当RE与Au之间原子尺寸差小于 2 5%和电负性差低于 0 7时 ,RE在Au中固溶度可大于 1 0at% ;讨论了影响固溶度的因素。在Au -RE系中出现有 1∶6,1∶5,1∶4 ,…… 2∶1,7∶3 (RE∶Au) 13种化学计量化合物和约 2 0种晶体结构 ;中间相的简约转变温度与其平均原子体积收缩成反比趋势 ,且中间相原子体积收缩越大 ,其稳定性越高。Au-RE系中存在 4个共晶系 9种共晶反应 ,简约共晶温度与RE原子尺寸之间存在一个判据 :简约共晶温度随RE原子半径增大呈线性下降 ,但当RE原子半径达到约 0 175nm (即与Au相对尺寸差 2 1% )时 ,更大原子尺寸差不再影响液相线和共晶温度下降 ,简约共晶温度保持常数。以简约温度图讨论了平衡相的演变规律并可借以预测未知相的相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固溶度 金属间化合物 共晶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合物TbMn_6Sn_6的磁性和磁相变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光华 张海贝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89-1492,共4页
采用分子场理论模型对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的磁性、自旋重取向相变和场诱导的一级磁相变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计算了TbMn6Sn6的易磁化方向随温度的变化以及不同温度时的磁化曲线,描述了自旋重取向相变和场诱导的一级磁相变。基于单... 采用分子场理论模型对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的磁性、自旋重取向相变和场诱导的一级磁相变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计算了TbMn6Sn6的易磁化方向随温度的变化以及不同温度时的磁化曲线,描述了自旋重取向相变和场诱导的一级磁相变。基于单离子模型计算了Tb离子和化合物的一阶和二阶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及其随温度的变化,得到了和实验数据基本一致的结果。结果表明:Mn次晶格和Tb次晶格磁晶各向异性能之间的相互竞争是导致自旋重取向相变的物理机制,而稀土离子的四阶晶场项对场诱导的一级磁相变产生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 自旋重取向 磁相变 磁晶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金属与稀土金属的相互作用:(V)Rh-RE和Ir-RE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宁远涛 《贵金属》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1-59,73,共10页
根据现有的相图和中间相的资料 ,绘制了Rh -RE和Ir -RE系相图的简并示意图 ,讨论了Rh、Ir与RE间相互固溶度、包括共晶与包晶反应在内的各类反应 ,评述了主要中间相的结构特征及其分布 。
关键词 稀土金属 合金化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稀土元素在快速凝固Al-Ti合金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明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55-57,共3页
在快速凝固 Al- Ti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 L a可以有效的增加合金的过冷度 ,抑制平衡相 Al3Ti,亚稳相 Al4 Ti,优先形成细小、园整、弥散的金属间化合物相 Al2 0 Ti2 L a,该化合物相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 ,极大的改善了快速凝固 Al-
关键词 Al-Ti合金 稀土元素 快速凝固 热强性能 热稳定性 金属间化合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Mn_2Si_2金属间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研究
12
作者 赵敏寿 孙长英 +1 位作者 王立民 李文 《有色金属》 CSCD 1997年第3期73-76,共4页
用真空电弧熔炼合成SmMn2Si2金属间化合物,并对合成条件进行研究,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SmMn2Si2属ThCr2Si2型体心四方晶系结构,晶格常数... 用真空电弧熔炼合成SmMn2Si2金属间化合物,并对合成条件进行研究,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SmMn2Si2属ThCr2Si2型体心四方晶系结构,晶格常数a=3.985A,c=10.490A,化合物中钐和硅的特征轨道,(3d5/2,2p3/2)结合能较单质状态分别减少0.6eV和增加0.3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稀土 合成 结构 X射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SmFe11-xMnxTi的结构和磁性
13
作者 杨石强 张春兰 +1 位作者 林萍华 李落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4-67,共4页
研究了Mn部分替代SmFe11Ti中的Fe对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影响.利用真空电弧熔炼和真空热处理制备了SmFe11-xMnxTi(x=2.0,3.0,4.0,5.0,6.0)化合物样品.室温粉末样品的X射线衍射和热磁曲线测量表明:2.0≤x≤6.0成分范围内的SmFe11-xMnxTi化... 研究了Mn部分替代SmFe11Ti中的Fe对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影响.利用真空电弧熔炼和真空热处理制备了SmFe11-xMnxTi(x=2.0,3.0,4.0,5.0,6.0)化合物样品.室温粉末样品的X射线衍射和热磁曲线测量表明:2.0≤x≤6.0成分范围内的SmFe11-xMnxTi化合物具有ThMn12型结构,且具有良好的单相性.随着Mn替代量的增加,单胞体积增大.所有上述成分范围的化合物都存在自发磁化现象.SmFe11-xMnxTi化合物的居里温度随Mn替代量的提高迅速下降.化合物在4.4 K温度下的饱和磁矩和过渡金属次晶格磁矩随Mn替代量的增加而单调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金属间化合物 磁性材料 ThMn12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合物Gd_(1-x)La_xMn_2Ge_2(x=0.06,0.07)中场诱导的反铁磁→铁磁一级磁相变
14
作者 郭光华 吴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在脉冲强磁场中测量了Gd1-xLaxMn2 Ge2 (x =0 .0 6 ,0 .0 7)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磁化曲线。结果表明 ,当这些化合物处于反铁磁状态的温度范围内时 ,Mn次晶格中发生了场诱导的从反铁磁状态到铁磁状态的一级磁相变。随着温度的降低 ,相... 在脉冲强磁场中测量了Gd1-xLaxMn2 Ge2 (x =0 .0 6 ,0 .0 7)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磁化曲线。结果表明 ,当这些化合物处于反铁磁状态的温度范围内时 ,Mn次晶格中发生了场诱导的从反铁磁状态到铁磁状态的一级磁相变。随着温度的降低 ,相变临界磁场逐渐增大 ,达到最大值后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 ,临界磁场很快减小 ;随La含量的增加 ,相变临界磁场也很快减小。在交换相互作用的分子场模型基础上 ,考虑层面间Mn Mn交换作用随晶格常数a以及温度的变化 ,从理论上计算了这种场诱导的反铁磁→铁磁一级磁相变所对应的临界磁场 ,理论计算结果较好地描述了临界磁场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间化合物 交换相互作用 磁相变 场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Mn_2Ge_2和GdMn_2Ge_2中的自发磁相变和场诱导的磁相变
15
作者 郭光华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7-310,共4页
在 1 0~ 80 0K的温度范围内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了SmMn2 Ge2 和GdMn2 Ge2 的晶格常数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在各种类型的自发磁相变温度处观察到晶格常数的磁弹性异常现象 ;Mn Mn间的交换相互作用能不仅与晶格常数a有关 ,... 在 1 0~ 80 0K的温度范围内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了SmMn2 Ge2 和GdMn2 Ge2 的晶格常数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在各种类型的自发磁相变温度处观察到晶格常数的磁弹性异常现象 ;Mn Mn间的交换相互作用能不仅与晶格常数a有关 ,而且与晶格常数c有关 .此外 ,在 2 7T的脉冲强磁场中测量了SmMn2 Ge2 及GdMn2 Ge2 的磁致伸缩 ,在这 2种化合物中观察到了场诱导的一级磁相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间化合物 磁结构 磁相变 磁致伸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Y对Mg-5Sn-1Si镁合金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健 郭学锋 +2 位作者 王英 崔红保 于合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4-39,共6页
研究了稀土Y变质(0%~0.8%,质量分数)对Mg-5Sn-1S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通过XRD和SEM分析了该合金的组织和相组成。结果表明,受成分过冷的作用,适量Y能有效细化铸态组织。随着Y含量从0.2%增加到0.8%,生长抑制因子GRF值从Mg-5Sn-1Si-0.2Y... 研究了稀土Y变质(0%~0.8%,质量分数)对Mg-5Sn-1S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通过XRD和SEM分析了该合金的组织和相组成。结果表明,受成分过冷的作用,适量Y能有效细化铸态组织。随着Y含量从0.2%增加到0.8%,生长抑制因子GRF值从Mg-5Sn-1Si-0.2Y的16.94增大到Mg-5Sn-1Si-0.8Y的17.96,枝晶臂间距平均尺寸从不含Y的Mg-5Sn-1Si合金的23.7μm减小至Mg-5Sn-1Si-0.8Y合金的12.5μm,减小了约47%。由于Y元素在Mg2Si表面的偏聚,Mg-Y二元相或是Mg-Si-Y三元相将在Mg2Si和α-Mg前沿析出,抑制了共晶Mg2Si的异向生长,使复杂汉字状的Mg2Si转变为棒状组织。当Y含量达到0.8%时,Y元素对Mg2Si变质效果最佳。通过XRD和SEM分析了该合金的相组成,合金由α-Mg基体、Mg2Sn、Mg2Si和少量的Mg24Y5和Mg Si Y组成。使用CASTEP软件包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了三种Mg Si Y晶胞结构的结合能Ecoh,计算结果与Mg2Si结合能的对比,证实了Mg Si Y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Y 镁合金 显微组织 MgSiY金属间化合物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浓度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永和 乔英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2058-22061,共4页
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利用Castep计算模块,建立TiAl晶胞模型和不同Ce浓度掺杂TiAl 2×2×2超晶胞模型,对模型进行优化后计算其电子结构、弹性及电子性质,以期从本质上揭示稀土元素Ce掺杂浓度对TiAl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提高TiAl... 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利用Castep计算模块,建立TiAl晶胞模型和不同Ce浓度掺杂TiAl 2×2×2超晶胞模型,对模型进行优化后计算其电子结构、弹性及电子性质,以期从本质上揭示稀土元素Ce掺杂浓度对TiAl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提高TiAl性能提供理论基础。计算结果表明,稀土元素Ce掺入使TiAl内部轨道杂化作用增强,共价性增强,成键方向性增加,硬度提高。Ce原子与Ti、Al原子之间成离子键,离子性增强,延性提高。随着Ce掺杂浓度的提高,TiAl延性和硬度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金属间化合物 稀土元素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69.5)Al_(28)Y_(2.5)粉末的机械合金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柴志刚 赵敏寿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75-76,共2页
对 Ni6 9.5Al2 8Y2 .5粉末进行球磨 ,获得 Ni Al金属间化合物 .研究粉末结构与球磨时间的关系 ,探索以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稀土元素的机械合金化方法 .结果表明 ,加入稀土元素后 ,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可以生成新的金属间化合物 .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金属间化合物 稀土 球磨时间 NI3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稀土—钴(镍)金属间化合物还原扩散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顾菡珍 吴念祖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90-394,共5页
采用粉状钴(镍)、稀土氧化物和CaH_2为原料,在氢气氛下进行还原扩散。本文主要在制备SmCo_5、NdNi_5和YNi_5基础上对还原扩散过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还原扩散过程中,只要温度足够高,将存在二个还原反应,二个扩散反应,一个取... 采用粉状钴(镍)、稀土氧化物和CaH_2为原料,在氢气氛下进行还原扩散。本文主要在制备SmCo_5、NdNi_5和YNi_5基础上对还原扩散过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还原扩散过程中,只要温度足够高,将存在二个还原反应,二个扩散反应,一个取代反应和一个分解反应。初步探讨了还原扩散过程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稀土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adding Ce on interfacial reactions between Sn-3.0Ag-0.5Cu solder and Cu substrate 被引量:4
20
作者 卢斌 栗慧 +2 位作者 王娟辉 朱华伟 焦羡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3期313-317,共5页
The formation and the growth of Cu-Sn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MC) layer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Sn-3.0Ag-0.5Cu-xCe solder and Cu substrate during soldering and agi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6Sn5 IMC is... The formation and the growth of Cu-Sn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MC) layer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Sn-3.0Ag-0.5Cu-xCe solder and Cu substrate during soldering and agi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6Sn5 IMC is observe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solder and Cu substrate in all conditions. After aging for 120 h,the Cu3Sn IMC is then obtained. With increasing aging time,the scalloped Cu6Sn5 structure changes to a plate structure. The Cu3Sn film always forms with a relatively planar interface. By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 Ce (only 0.1%,mass fraction) into the Sn-3.0Ag-0.5Cu solder alloy,the growth rate of the Cu-Sn IMC at the interface of solder alloy system is decreased. When the time exponent is approximately 0.5,the growth of the IMC laye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a diffusion over the studied time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NTERFACE Sn-3.0Ag-0.5Cu solder rare earth 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