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KT1介导的肝癌细胞自噬增强^(125)I粒籽辐照敏感性
1
作者 王琛禹 吴治州 +2 位作者 刘丽 肖云华 黄学全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9-550,共12页
目的探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1,AKT1)介导的肝癌细胞自噬对^(125)I粒籽辐照敏感性的影响。方法①利用iProX数据库和STRING12.0网站对^(125)I粒籽辐照前后肝癌蛋白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差异表达蛋白... 目的探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1,AKT1)介导的肝癌细胞自噬对^(125)I粒籽辐照敏感性的影响。方法①利用iProX数据库和STRING12.0网站对^(125)I粒籽辐照前后肝癌蛋白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差异表达蛋白及相关功能联系,同时借助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tas,TCGA)数据库分析AKT1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生存期关系。②利用人肝癌细胞系HUH7和Hep3B构建体外辐照模型,^(125)I组细胞接受起始表观活度0.8 mCi/粒籽的^(125)I放射性粒籽持续辐照约120 h累计辐射剂量8 Gy,对照组(NC组)正常培养120 h。③使用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诱导剂分别处理肝癌细胞系,构建CQ组和RAPA组。运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过表达AKT1肝癌细胞系,即AKT1组。将同样处理的肝癌细胞系持续^(125)I粒籽辐照120 h,获得CQ+^(125)I组、RAPA+^(125)I组、AKT1+^(125)I组。④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p62、AKT1、p-AKT1的变化,利用细胞免疫荧光观察LC3表达;平板克隆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细胞克隆能力以及凋亡率。结果①^(125)I粒籽辐照后,相较于NC组,^(125)I组的中p62表达降低(P<0.05),LC3Ⅱ/LC3Ⅰ比值增高(P<0.05),免疫荧光显示LC3绿色荧光点增多。与^(125)I组比较,CQ+^(125)I组p62表达增高(P<0.01),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1)。在细胞凋亡和克隆能力方面,CQ+^(125)I组凋亡率较^(125)I组降低(P<0.01),CQ+^(125)I组克隆形成数较^(125)I组增多(P<0.01),而RAPA+^(125)I组结果与之相反。②iProX数据库分析显示,AKT1在辐照组降低,TCGA数据库分析表明,AKT1高表达预示肝癌患者较差预后(P<0.01)。③^(125)I粒籽辐照后,^(125)I组AKT1在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降低(P<0.01)。过表达AKT1后,自噬水平降低(P<0.05),^(125)I粒籽辐照过表达AKT1的肝癌细胞可部分恢复自噬水平。相较于AKT1组,AKT1+^(125)I组的AKT1、p-AKT1、p62表达均降低(P<0.05),LC3Ⅱ/LC3Ⅰ比值增高(P<0.05)。④关于细胞凋亡和克隆能力,AKT1+^(125)I组较^(125)I组凋亡率降低(P<0.05),AKT1+^(125)I组较AKT1组凋亡率升高(P<0.05)。HUH7细胞中AKT1+^(125)I组较^(125)I组克隆能力提高(P<0.05),在Hep3B细胞中AKT1+^(125)I组较^(125)I组克隆能力提高(P<0.05),AKT1组较NC组克隆能力增高(P<0.05)。结论^(125)I粒籽辐照后的肝癌细胞通过降低AKT1的表达诱导致命性自噬,为^(125)I放射性粒籽植入治疗肝癌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125)I放射性粒籽 AKT1 自噬 辐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直肠肝转移癌的效果
2
作者 韩彬 孟艳 杭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巨大肝转移癌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溧阳市人民医院确诊的巨大肝转移癌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巨大肝转移癌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溧阳市人民医院确诊的巨大肝转移癌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的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的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和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并记录患者2年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FS比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巨大肝转移癌可提高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 ^^(125)I放射性粒子 巨大肝转移癌 疾病控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靶动脉减量灌注化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虎子 赵成 +3 位作者 方文岩 张洪 贺斌 段振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93-898,共6页
目的比较研究^(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多靶动脉减量灌注化疗治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联合静脉化疗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在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局部^(125)I放射性植入治疗联合化疗的ⅢB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 目的比较研究^(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多靶动脉减量灌注化疗治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联合静脉化疗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在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局部^(125)I放射性植入治疗联合化疗的ⅢB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各项临床特征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力状况、吸烟指数、病理类型、化疗方式、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和100%靶区所受剂量(D100)等,接受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为MAC组,接受静脉化疗的患者为SVC组。随访并行短期疗效评价和记录生存时间。结果57例SVC组CR、PR、SD和PR患者分别为1.8%(1/57)、47.4%(27/57)、45.6%(26/57)和5.3%(3/57),OR为49.1%;19例MAC组患者CR、PR、SD和PR分别为15.8%(3/19)、52.6%(10/19)、21.1%(4/19)和10.5%(2/19),OR为6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2,P=0.042)。SVC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3.7%、26.3%和8.8%,mOS为16.3个月;MAC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为84.2%、42.1%和15.8%,mOS为20.0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6,P=0.048)。亚组分析显示单一支气管动脉供血的患者mOS为25.0个月,多靶动脉供血患者mOS为16.8个月,两组患者OS差异明显(χ^(2)=3.944,P=0.047)。应用Cox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GTV(HR=3.090,95%CI:1.057-8.884,P=0.036)、D100(HR=4.463,95%CI:1.261-15.798,P=0.020)、供血动脉(HR=5.885,95%CI:1.877-18.449,P=0.002)与O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多靶动脉供血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4.776,95%CI:1.265-18.039,P=0.021)。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联合多靶动脉减量灌注化疗治疗ⅢB期NSCLC在局部病灶控制、延长生存时间方面优于联合静脉化疗,可作为治疗手段之一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放射性粒子植入 静脉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进展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125)Ⅰ粒子近距离照射家兔面神经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光磊 罗洪 +2 位作者 赵科 吴亚东 易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Ⅰ粒子近距离照射对家兔面神经影响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分别将1颗放射性^(125)Ⅰ粒子或粒子空壳植入新西兰大耳白兔右侧面神经旁(n=12),另取12只家兔作为正常对照。植入后7、14、30、60 d时取相应...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Ⅰ粒子近距离照射对家兔面神经影响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分别将1颗放射性^(125)Ⅰ粒子或粒子空壳植入新西兰大耳白兔右侧面神经旁(n=12),另取12只家兔作为正常对照。植入后7、14、30、60 d时取相应面神经行HE、AgNO3染色及丽春红G-亮绿SF双重染色,并制作透射电镜标本。结果:空壳粒子组面神经组织病理学结构与正常面神经结构相似;粒子组髓鞘及轴索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和修复性变化。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近距离照射可引起面神经损伤性以及修复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放射性125粒子 近距离放射治疗 组织病理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在盆腔转移瘤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尹立楠 侯英文 +2 位作者 侯训博 王平 刘瑞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转移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盆腔转移瘤患者23例,计26个病灶。患者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0~2分。术前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 目的探讨CT引导下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转移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盆腔转移瘤患者23例,计26个病灶。患者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0~2分。术前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术前计划设计,术后进行剂量验证。术中在CT引导下,经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行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粒子活度0.6~0.8 mCi,D90为76.7~122.1 Gy,植入粒子12~144粒,共植入粒子1 653粒。评价患者的局部控制率,有效率,生存率,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23例患者随访时间4~4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3,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1.3%,73.9%,34.8%。2个月局部控制率91.3%,有效率73.9%。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11例患者诉穿刺部位局部疼痛,9例盆腔出血,6例有发热,4例粒子移位脱落至盆腔,2例轻度放射性皮肤损伤,1例放射性肠炎,未出现严重致死性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盆腔转移瘤安全、有效、可行的一种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共面模板 ^放射性^(125)I粒子 盆腔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对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系和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系2BS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临床安全使用剂量评估
6
作者 边文超 戚良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125I粒子照射A549细胞系及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系2BS后细胞计数的变化,探讨125I粒子对此2种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确定125I粒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安全剂量。方法: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系及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系2BS,分别置...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125I粒子照射A549细胞系及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系2BS后细胞计数的变化,探讨125I粒子对此2种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确定125I粒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安全剂量。方法: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系及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系2BS,分别置入低、中、高剂量(0.2、0.4和0.8 mCi)125I粒子,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无粒子)及空白组(空粒子),于照射后第2、4、6和8天收集细胞,通过细胞排染实验计数存活细胞,分别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125I粒子对2种细胞系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与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A549细胞增殖趋势未受明显影响(P>0.05);中、高剂量组A549细胞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并呈时间依赖性,于第6天时最明显,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I粒子对A549细胞的IC50值约为0.4 mCi。各剂量组125I粒子对2BS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5I粒子对2BS细胞的IC50值约为1.65 mCi。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的活度为0.4 mCi时已对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0.8 mCi时杀伤效应更强。放射性125I粒子对2BS细胞的IC50值为1.65 mCi,故临床安全使用剂量应为0.4~0.8 m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放射性粒子 肿瘤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出现迁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7
作者 朱俊军 葛乃建 杨业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7-262,共6页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数和死亡数仍呈持续增加态势,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与肿瘤的长期斗争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100多年前,刚发现伦琴射线不久,人们就开始探索将放射线用于肿瘤的治...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数和死亡数仍呈持续增加态势,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与肿瘤的长期斗争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100多年前,刚发现伦琴射线不久,人们就开始探索将放射线用于肿瘤的治疗,由此开创了肿瘤放射治疗学。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作为最早开展的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之一,其益处早已得到公众认可,成为肿瘤治疗谱中重要的一员。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实践中,会出现一些粒子离开初始种植位置而到达其他位置的粒子迁移事件。现就恶性肿瘤组织间插植^(125)I粒子、^(125)I粒子迁移及其成因、产生的影响、防护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近距离放疗 放射性~(125)I 粒子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恶性肿瘤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洪凤鸣 俞炎平 +7 位作者 徐敏 罗君 郭立文 宋丹军 曾晖 郝伟远 曹非 郑家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0-764,共5页
目的比较3D打印非共面模板(3D-PN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恶性肿瘤术前与术后剂量学结果,探索3D-PNCT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科接受3D-PNCT引导^(12... 目的比较3D打印非共面模板(3D-PN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恶性肿瘤术前与术后剂量学结果,探索3D-PNCT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科接受3D-PN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的肝癌患者20例,处方剂量130~150 Gy。搜集并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D_(90)、D_(100)、V_(90)、V_(100)、V_(150)、V_(200)、CTV体积。按照英国哥伦比亚癌症中心粒子植入质量评价标准对操作评价。结果20例患者设计打印20块模板,技术成功19例,实际针数术后与术前一致8例,术中优化增加针道8例,减少3例。术后验证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为优的患者10例,良5例,中3例,差2例,技术失败1例。与术前计划相比,术后D_(90)、D_(100)、V_(200)、CTV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V_(90)、V_(100)、V_(15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3D-PN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恶性肿瘤主要剂量学指标在手术前、后基本吻合,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能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性粒子 3D打印非共面模板 肝恶性肿瘤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敏 文鹏 +3 位作者 钱秋琴 秦昂 曾理 石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127,共6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攀升,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成为目前临床诊疗的难点。探索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RAIR-DT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中... 背景与目的: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攀升,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成为目前临床诊疗的难点。探索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RAIR-DT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自2013年—2017年收治的39例RAIR-D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每3个月监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及病灶变化情况。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 1.1)评估疗效,采用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5.0(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 5.0)评估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9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43.6%,疾病控制率为92.3%。治疗3个月血清Tg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t=2.2,P<0.05);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9个月较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后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6、9和12个月的淋巴结最大截面短径分别为(15.1±1.1)、(13.8±1.0)、(12.9±1.0)和(12.9±1.0)mm,与治疗前的(18.3±1.2)m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粒子植入数量与可测量病灶短径缩小量弱相关(P<0.05),与Tg水平减少量不相关(P>0.05)。未观察到与该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RAIR-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难治性甲状腺癌 125I粒子 近距离放射治疗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黎鑫乐 陆健 +3 位作者 贡桔 李超杰 王力伟 刘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7-463,共7页
目的:评估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6月在2家医院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84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资料。其中20例为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125I粒... 目的:评估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6月在2家医院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84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资料。其中20例为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125I粒子植入(A组),64例为徒手植入^(125)I粒子(B组)。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计划、术后剂量验证。计算术前术后D_(90)、V_(90)、V_(100)、V_(150),以及2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A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8.1个月,B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6个月。术后1~3个月行CT扫描,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肿瘤疗效标准(RECIST)进行疗效评估。比较分析2组的总体生存(OS)及不良事件发生。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用于计算生存率,并使用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Cox回归分析用于估计变量和结果之间关联的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125)I粒子。植入术后,A组和B组术后D_(90)均值、V_(90)、V_(100)、V_(150)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为(145.18±5.00)Gy vs (135.14±4.21)Gy、(96.37±0.71)%vs (95.25±0.81)%、(94.47±0.92)%vs (92.84±1.08)%、(75.89±2.17)%vs(76.10±1.77)%,以及(136.15±1.58)Gy vs (134.96±1.49)Gy、(96.20±0.35)%vs (96.59±0.31)%、(93.80±0.40)%vs (93.93±0.40)%、(74.49±0.96)%vs (74.22±0.49)%。A组手术操作时间为(42.1±7.1)min (1次穿刺将全部穿刺针同时植入),低于B组的(57.6±6.5)min(穿刺次数一般2~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A组和B组半年、1年、2年OS率分别为65%、20%、10%和56.7%、12.5%、4.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2)。病灶大小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A组仅有2例患者发生术后少量渗血,静推2 U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巴曲亭)后24 h内吸收。结论:3D打印模板辅助碘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证明了有效性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穿刺次数,降低手术难度,避免反复定位从而降低CT辐射受量,提高患者耐受度;在剂量学控制、术后近期疗效、总体生存率方面与徒手碘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相比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放射性同位素 碘-125粒子 3D打印模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