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and analysis of resonant cavity-enhanced quantum ring inter-subband photodetector with resonant tunneling barriers for terahertz detection
1
作者 Mahdi Zavvari Mohammad Karimi Kambiz Abedi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1-576,共6页
The effect of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on the performance operation of In As/Ga As quantum ring intersubband photodetector is studied for detection of terahertz radiations range.In order to confinement of optical fie... The effect of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on the performance operation of In As/Ga As quantum ring intersubband photodetector is studied for detection of terahertz radiations range.In order to confinement of optical field w ithin active region and consequently enhancement in responsivity of device,tw o periods of Al2O3/Ga As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s are used as bottom dielectric mirror and a thin layer of Au material as top mirror of device.For further improvement in detectivity,Al0.3Ga0.7As/In0.3Ga0.7As resonant tunneling barriers are included in absorption layers to reduce dark current of device.Proposed photodetector show s a peak responsivity of about 0.4(A/W)and quantum efficiency of 1.2%at the w avelength of 80μm(3.75 THz).Furthermore,specific detectivity(D*)of device is calculated and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quantum ring inter-subband photodetector.Results predict a D*of^1011(cm.Hz1/2/W)for device at T=80 K and V=0.4 V w hich is tw o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QR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环 理论研究 辐射范围 共振吸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热再生半谐振腔式微波移动加热效果研究
2
作者 朱晓斌 高子渝 +1 位作者 徐信芯 李起磊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86,共4页
为了探究微波就地加热机半谐振腔式微波移动加热效果,文中通过仿真对半谐振腔式微波加热方式与辐射场型微波加热方式的加热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了半谐振腔腔体结构尺寸对微波移动加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谐振腔式微波移动加... 为了探究微波就地加热机半谐振腔式微波移动加热效果,文中通过仿真对半谐振腔式微波加热方式与辐射场型微波加热方式的加热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了半谐振腔腔体结构尺寸对微波移动加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谐振腔式微波移动加热方式在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且改变半谐振腔体结构中的横向间距会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加热均匀性和加热速率,可以为微波就地加热机进行热再生产品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热再生 微波加热 半谐振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矩形谐振腔非通MIM波导的四重法诺传感
3
作者 王叶壮 沈宏君 +1 位作者 陈俊坤 王雅雯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3,共8页
为了得到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设计了一种可以激发出四重法诺共振的非通金属-绝缘体-金属(Metal-Insulator-Metal,MIM)波导传感器.采用了上下对称结构,由一个竖放矩形谐振腔和两个横放矩形谐振腔与总线波导共同作用而得到了四重法诺共... 为了得到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设计了一种可以激发出四重法诺共振的非通金属-绝缘体-金属(Metal-Insulator-Metal,MIM)波导传感器.采用了上下对称结构,由一个竖放矩形谐振腔和两个横放矩形谐振腔与总线波导共同作用而得到了四重法诺共振.采用了有限时域差分方法计算了此结构的传输特性与Z方向的归一化磁场,并详细分析了其法诺共振的产生机理.通过计算结构几何参数调节后的透射光谱,从而得出了四处法诺共振峰透射率和共振位置可以通过改变结构几何参数而获得独立调节.此外还发现在结构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以实现高折射率传感灵敏度(S),获得最高灵敏度2736.98nm/RIU,可以看出此结构对于折射率变化有很高的灵敏度,这为设计和优化纳米级别的折射率传感器提供了新的思路,还可以应用于电路构建前进行性能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绝缘体-金属 传感器 谐振腔 法诺共振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UT集成Helmholtz谐振腔对测距性能产生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刘浩杰 塔桂峰 +5 位作者 姚术涛 李加东 苗斌 商文玲 冯昌坤 陶金燕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0,128,共9页
压电微机械超声换能器(PMUT)是超声测距领域的重要传感器件,增强PMUT的测距性能对促进工程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Helmholtz谐振腔体的吸声和扩声特性,设计了吸收PMUT背部声波的腔体结构及正向扩声的喇叭口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2 m... 压电微机械超声换能器(PMUT)是超声测距领域的重要传感器件,增强PMUT的测距性能对促进工程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Helmholtz谐振腔体的吸声和扩声特性,设计了吸收PMUT背部声波的腔体结构及正向扩声的喇叭口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2 m距离处,集成Helmholtz谐振腔体的PMUT在超声信号幅值上有显著提升,达到321.13 mV,相较于常规贴片薄膜下的腔体结构,信号幅度增加了90.5 mV,增幅为39.2%。此外,配备Helmholtz共振特性喇叭口的PMUT在同一距离上的信号幅值测量结果为540.72 mV,相较于未配置喇叭口的PMUT,信号幅值增加了162.41 mV,增幅达到42.9%。上述结果表明,将PMUT与Helmholtz谐振腔体的声学特性相结合,对于提升PMUT在超声测距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微机械超声换能器(PMUT) Helmholtz谐振腔体 有限元仿真 超声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温铯原子喷泉钟微波腔测试系统研制
5
作者 张泽 王心亮 +2 位作者 聂帅 郭文阁 张首刚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铯原子喷泉钟是基于原子内部量子跃迁而实现的标准频率信号发生装置,广泛应用于守时系统和其它精密测量领域。超低温铯原子喷泉钟是铯原子工作在液氮(80 K)环境中的新型喷泉钟。当原子周围的温度由300 K降低到80 K时,铯原子喷泉钟的黑... 铯原子喷泉钟是基于原子内部量子跃迁而实现的标准频率信号发生装置,广泛应用于守时系统和其它精密测量领域。超低温铯原子喷泉钟是铯原子工作在液氮(80 K)环境中的新型喷泉钟。当原子周围的温度由300 K降低到80 K时,铯原子喷泉钟的黑体辐射频移缩小187倍,黑体辐射频移的不确定度缩小79倍,微波腔相位频移和背景其他碰撞频移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微波谐振腔是超低温铯原子喷泉钟的核心部件。为了使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和铯原子跃迁频率相近,必须对加工成型的微波谐振腔进行调谐和测试。超低温铯原子喷泉钟的微波谐振腔需要在大气、室温环境中调谐,在真空,超低温环境中使用,热胀冷缩效应引起的谐振腔的参数差别很大。为了检验谐振腔的调谐结果需要实验建立谐振腔的真实工作环境。研制了一套超低温谐振腔测试系统,依据微波谐振腔设计理论,计算了测试系统的工作参数,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测试系统的模型,获取了超低温环境中谐振腔的温度分布。超低温谐振腔测试系统满足谐振腔对均匀温度、真空度和保温性能的所有要求。测试系统的真空度达到10^(-2)Pa,温度调谐范围为78~86 K,控温精度为0.02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铯原子喷泉钟 黑体辐射频移 频率不确定度 超低温作用区 微波谐振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形谐振腔亚波长声聚焦的声泳喷印装置设计
6
作者 唐毅泉 舒霞云 +2 位作者 常雪峰 钟智东 陈赛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针对亚波长声驻波的聚焦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用于声泳喷印装置的多通道扇形谐振腔结构,该结构由三层扇形结构构成,扇形的半径为亚波长的整倍长度,所有扇形通道汇聚到一起产生法布里-玻罗共振,实现亚波长聚焦。文中采用Comsol软件,对凹... 针对亚波长声驻波的聚焦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用于声泳喷印装置的多通道扇形谐振腔结构,该结构由三层扇形结构构成,扇形的半径为亚波长的整倍长度,所有扇形通道汇聚到一起产生法布里-玻罗共振,实现亚波长聚焦。文中采用Comsol软件,对凹槽尺寸、凹槽个数、通道宽度以及孔的大小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能在20 kHz的频率下实现亚波长超声聚焦,聚焦的声压幅度能达到18000 Pa左右。在此声压幅度的基础上,有望能使声泳喷印装置喷射出黏度更大、直径更小的液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波长聚焦 扇形谐振腔 法布里-玻罗共振 声压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腔涡状阶梯分布的复合结构吸声覆盖层研究
7
作者 杨将政 应童 陶猛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针对空腔谐振型吸声覆盖层低频大波谷、窄带吸声的局限性,以圆柱腔型吸声覆盖层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水下复合结构吸声覆盖层。其结构特点在于:(1)不同尺度的圆柱空腔在空间呈现出涡状线阶梯上升的分布形式;(2)在圆柱空腔阵列外部引入金... 针对空腔谐振型吸声覆盖层低频大波谷、窄带吸声的局限性,以圆柱腔型吸声覆盖层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水下复合结构吸声覆盖层。其结构特点在于:(1)不同尺度的圆柱空腔在空间呈现出涡状线阶梯上升的分布形式;(2)在圆柱空腔阵列外部引入金属环壁结构。基于有限元法对复合结构吸声覆盖层的位移变化和能量耗散特点分析其吸声机理,研究分析多种组合结构的吸声特性。结构形式将金属壁和腔体谐振进行组合,有效提升了低频吸声性能,实现了基体材料限制在50 mm厚、频率范围为660 Hz~15 kHz的宽带吸声,其平均吸声系数在0.94以上,同时在0~2.5 MPa静水压力下可以保持良好的吸声性能。仿真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典型的圆柱空腔结合金属环壁的复合设计对于提升低频波谷具有可行性,为实现水下宽带吸声提供了一种可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声学 复合结构 宽带吸声 空腔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窄带、高耦合效率的超构材料滤光片设计
8
作者 陈英 周晓霞 蔡力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8-366,共9页
智能化时代对超大容量、超高密度信息传输需求使得超窄带滤光片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将具有类狄拉克点简并能带结构的光学超构材料引入传统共振腔结构的滤光片模型中,提出了一种零折射率效应与谐振效应相结合的复合滤光片结构。基于... 智能化时代对超大容量、超高密度信息传输需求使得超窄带滤光片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将具有类狄拉克点简并能带结构的光学超构材料引入传统共振腔结构的滤光片模型中,提出了一种零折射率效应与谐振效应相结合的复合滤光片结构。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缺陷态的滤光片,复合滤光片的透射峰带宽能够被显著压缩,同时又能保持高的峰值透过率。揭示了零折射材料所具备的零相位延迟及强色散特性是复合滤光片形成超窄带宽的内在原因,并探索了其带宽的窄带优化设计方案。基于超材料的复合超窄带滤光片可为密集波分复用提供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窄带滤光片 零折射率超材料 缺陷态 共振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 DSM法布里-珀罗腔的随机共振微弱脉冲信号重构
9
作者 何天琦 马士超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554,共9页
基于含有3D DSM的法布里-珀罗腔,设计了2种用于重构含噪脉冲信号的随机共振系统。分析了2个随机共振系统中不同参数对双稳态的影响,计算了原始输入信号、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互相关系数与互相关增益,以此来评估其信号重构性能。结果表... 基于含有3D DSM的法布里-珀罗腔,设计了2种用于重构含噪脉冲信号的随机共振系统。分析了2个随机共振系统中不同参数对双稳态的影响,计算了原始输入信号、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互相关系数与互相关增益,以此来评估其信号重构性能。结果表明2种随机共振系统的最高互相关增益分别达到了3.2和3,2种随机共振系统均可有效重构含噪脉冲信号。通过比对二者仿真数据得知,使用光子晶体的随机共振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对脉冲信号强度及噪声强度的需求。这为检测微弱脉冲信号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稳态 法布里-珀罗腔 脉冲信号 随机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球形声学共振腔的光声光谱气体传感系统研究
10
作者 王高旋 丁志华 高晓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8-615,共8页
声学共振腔是光声吸收光谱技术的重要器件,相比于传统使用的圆柱形声学共振腔,球形声学共振腔具有体积小、品质因数高、更易提高气体吸收路径等优点。为进一步减小声学共振腔体积,实现微型化声学共振腔,本文首次报道了一种基于半球形声... 声学共振腔是光声吸收光谱技术的重要器件,相比于传统使用的圆柱形声学共振腔,球形声学共振腔具有体积小、品质因数高、更易提高气体吸收路径等优点。为进一步减小声学共振腔体积,实现微型化声学共振腔,本文首次报道了一种基于半球形声学共振腔的光声光谱气体传感系统,该半球形声学共振腔半径为15 mm,容积为7.07 mL。通过理论仿真和实验测试验证,测量出半球形声学共振腔的频率响应曲线,进一步确定了半球形声学共振腔的最佳工作频率和麦克风位置。为进一步提高光声光谱气体传感系统性能,通过增大声学共振腔的光线入射口尺寸,与多通池相耦合在一起,进一步增加气体吸收路径。多通池由两个反射镜构成,反射镜直径为25.4 mm,曲率半径为100 mm,距离20 cm,反射镜面上反射光斑为单线点模式,最终通过使用多通池提高了6倍的甲烷光声吸收信号幅值和4倍的甲醛光声吸收信号幅值。通过使用多麦克风方法,将光声光谱信号幅值提升了4倍。最终,光声光谱仪器耦合了发射波长位于1653和3640 nm的两个可调谐激光器,两个激光器通过不同位置入射至声学共振腔中,实现了甲烷和甲醛两种气体的测量,检测灵敏度为2.11×10^(-6)(20 s)和0.71×10^(-6)(20 s)。通过测量不同甲烷浓度下光声信号校准了光声光谱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光声信号与气体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使用Allan标准差方法评估光声光谱系统在长时间工作下的仪器稳定性,在仪器最佳积分时间660 s,甲烷检测灵敏度提升至0.4×10^(-6)。半球形声学共振腔由于其良好的光源适用性、体积小等特点,在光声光谱气体传感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光谱 半球形声学共振腔 气体传感 甲烷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挡板MDM波导侧耦合含矩形腔的矩形环结构的传感特性
11
作者 段佳毅 沈三民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8,共6页
为提高表面等离激元(SPPs)波导的传感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挡板金属-电介质-金属(MDM)波导侧耦合含矩形腔的矩形环结构。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矩形环长度L1、矩形腔长度l_(1)、矩形腔中心移动距离l_(3)及耦合距离g等几何参数对传输透射... 为提高表面等离激元(SPPs)波导的传感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挡板金属-电介质-金属(MDM)波导侧耦合含矩形腔的矩形环结构。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矩形环长度L1、矩形腔长度l_(1)、矩形腔中心移动距离l_(3)及耦合距离g等几何参数对传输透射谱的影响,并优化了各参数以获得最佳传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L_(1)=600nm,l_(1)=260nm,l_(3)=20nm,g=14nm时,该结构的4个Fano共振峰(FR)的折射率传感灵敏度分别为1623、1223、2740、2486nm/RIU,其中FR3和FR4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 金属-电介质-金属波导 矩形环 矩形腔 Fano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拍型悬臂梁光纤Fabry-Perot腔声传感器的研究
12
作者 殷泽轩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4,共6页
为提高光纤法布里-珀罗(F-P)腔声传感器的灵敏度,设计了一种球拍型悬臂梁光纤F-P腔声传感器。首先,基于COMSOL仿真软件对悬臂梁进行模态分析和尺寸优化;其次,采用激光加工技术制备了304不锈钢材质的球拍型悬臂梁光纤F-P腔声传感器,并通... 为提高光纤法布里-珀罗(F-P)腔声传感器的灵敏度,设计了一种球拍型悬臂梁光纤F-P腔声传感器。首先,基于COMSOL仿真软件对悬臂梁进行模态分析和尺寸优化;其次,采用激光加工技术制备了304不锈钢材质的球拍型悬臂梁光纤F-P腔声传感器,并通过显微测量验证了加工精度;最后,搭建声学测试系统,在20~3000 Hz频率范围内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谐振频率为1750 Hz,在400~3000 Hz范围内灵敏度均高于350 mV/Pa;在1400 Hz工作频率下,0.01~0.17 Pa声压范围内的灵敏度达到3619.57 mV/Pa,线性度为0.9998,信噪比(SNR)为49.1 dB,最小可检测声压(MDP)为15.03μPa/Hz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布里-珀罗腔 声传感器 球拍型悬臂梁 谐振频率 最小可检测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平齐的并联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志成 刘俊林 +1 位作者 刘晗 崔展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8-234,共7页
针对火箭发动机燃气高温高速射流通道内噪声控制的工程需要,提出了一种表面平齐的并联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设计方案。基于微穿孔板吸声理论,建立了COMSOL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吸声性能仿真模型,对该类并联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吸声特性进行了仿... 针对火箭发动机燃气高温高速射流通道内噪声控制的工程需要,提出了一种表面平齐的并联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设计方案。基于微穿孔板吸声理论,建立了COMSOL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吸声性能仿真模型,对该类并联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吸声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并联结构的背腔深度比、周期和单体宽度等多种参数对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微穿孔板参数,以及并联共振腔深度、周期比、单体宽度等参数,可以得到吸声带宽、吸声系数较优的吸声结构,且加工制造与安装维护简单,研究成果可用于高温高速射流通道内的强噪声辐射环境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声性能 微穿孔板 并联结构 COMSOL仿真 共振腔 周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lmholtz型空化射流喷嘴结构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敬彬 郭晨睿 +2 位作者 李欢 王浩 杨栋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107,共10页
目前Helmholtz型空化射流喷嘴结构尺寸偏大,不适用于空化射流洗井解堵作业,且与其相关研究缺乏对射流脉冲特性的评价。为此,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结构参数对Helmholtz型空化射流喷嘴脉冲性能的影响规律,对该类型喷嘴的结构进行了... 目前Helmholtz型空化射流喷嘴结构尺寸偏大,不适用于空化射流洗井解堵作业,且与其相关研究缺乏对射流脉冲特性的评价。为此,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结构参数对Helmholtz型空化射流喷嘴脉冲性能的影响规律,对该类型喷嘴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入口长度为5~15 mm时,空化射流脉冲特性和入口长度呈反比关系;在出口长度为5~10 mm时,空化射流的脉冲峰值和脉冲幅度与出口长度呈正比关系,脉冲频率基本不受影响;所得喷嘴最优结构尺寸为喷嘴入口直径2.5 mm,入口长度5.0 mm,谐振腔入口圆角1.0 mm,谐振腔直径10.0 mm,谐振腔长度2.0 mm,碰撞壁夹角60°,出口长度10.0 mm,出口直径3.0 mm。研究结果可为空化射流解堵技术中空化射流喷嘴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mholtz型空化射流喷嘴 脉冲特性 数值模拟 谐振腔结构优化 影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织物含水率的微波谐振腔法测量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向忠 赵唯 +2 位作者 何仕伟 王宇航 钱淼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1-228,共8页
针对染整过程中多组分织物含水率准确检测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微波谐振腔法的织物含水率检测系统。首先,基于Bruggeman-Hanai介电混合模型,结合织物结构特征建立了单组分织物含水率与介电常数的关系模型;通过考虑织物厚度与多组分织物... 针对染整过程中多组分织物含水率准确检测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微波谐振腔法的织物含水率检测系统。首先,基于Bruggeman-Hanai介电混合模型,结合织物结构特征建立了单组分织物含水率与介电常数的关系模型;通过考虑织物厚度与多组分织物组分配比的影响,建立了双组分织物含水率介电常数模型。接着,开展湿度均匀的纯棉、涤纶、混纺织物的介电常数测量实验,采用贝塞尔拟合方法,得到双组分织物介电常数模型的系数,从而获得了不同材质、厚度、组分配比下织物含水率与介电常数的关系模型。通过比较实验织物样品含水率与理论模型预测结果发现,二者吻合较好,均方根误差小于5%,从而验证了双组分织物含水率介电模型的可行性,为后续纺织品含水率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含水率 微波谐振腔技术 介电常数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腔式非稳腔DF激光光束质量研究
16
作者 阮鹏 汪玉海 +3 位作者 潘其坤 邵春雷 陈飞 郭劲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8-1074,共7页
激光光束质量是衡量激光器应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面向远距离光电对抗应用场景,本文开展了非链式脉冲氟化氘(DF)激光器非稳腔设计和光束质量提升技术研究。设计了3组不同放大倍率的正分支虚共焦非稳腔,搭建了凸面腔镜横向和轴向两种支... 激光光束质量是衡量激光器应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面向远距离光电对抗应用场景,本文开展了非链式脉冲氟化氘(DF)激光器非稳腔设计和光束质量提升技术研究。设计了3组不同放大倍率的正分支虚共焦非稳腔,搭建了凸面腔镜横向和轴向两种支撑结构的非稳腔实验装置,其中横向支撑结构内置循环水冷却通道。以86.5%环围能量定义激光光斑大小,选用β因子评价激光光束质量,比较两种支撑方式下的输出能量和光束质量。研究发现:相同条件下,轴向支撑结构的非稳腔输出能量较横向支撑结构高6%,但远场发散角较横向支撑大9%;水冷横向支撑结构虽存在部分能量遮挡,但其较好的热稳定性显著提升了激光光束质量。在M=2.25的横向支撑内腔式非稳腔条件下获得了光束质量因子β=1.83、发散角θ_(0.865)=0.63 mrad的激光光束。该条件下的激光单脉冲能量为2.34 J,激光脉宽为88.2 ns,峰值功率达到26.5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激光器 内腔式 虚共焦非稳腔 光束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振腔状态对高功率Nd:YAG脉冲固体激光器光束指向稳定性的影响
17
作者 傅超 王石语 +1 位作者 李兵斌 李乐群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8-1306,共9页
针对评估高功率固体激光器光束指向角不稳定性的需求,构建了考虑热分布和增益分布的激光光场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谐振腔输出镜和反射镜失谐程度对光束指向稳定性的影响。定义了腔镜转动微扰因子和腔镜移动微扰因子,分别描述腔镜平行失... 针对评估高功率固体激光器光束指向角不稳定性的需求,构建了考虑热分布和增益分布的激光光场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谐振腔输出镜和反射镜失谐程度对光束指向稳定性的影响。定义了腔镜转动微扰因子和腔镜移动微扰因子,分别描述腔镜平行失谐和共轴失谐的程度,并在谐振腔光场计算中引入了微扰因子、热效应调制和增益调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高功率Nd:YAG固体激光器在腔镜失谐状态下,谐振腔参数对光束指向稳定性的影响。抽运功率为10000 W,腔镜转动微扰因子和腔镜移动微扰因子分别在1×10^(−4)~50×10^(−4)和1×10^(-7)~50×10^(-7)范围内变化时,激光束指向偏移角均方根值在抽运脉冲时间内的波动范围为1×10^(-6)rad~5×10^(-3)r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固体激光器 光束指向稳定性 谐振腔失谐 LD端面泵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宽带吸声超材料设计及3D打印
18
作者 梁庆宣 闫欣 +1 位作者 吕佩瑶 李涤尘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32,共7页
共振型吸声超材料具有优异的噪声控制能力,作为一种轻量化结构在航空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但在低频宽带噪声控制方面仍存在挑战。为了促进超材料的低频与宽带吸声协同设计,提出了一种带三角形背腔的穿孔板共振吸声超材料设计方法并对... 共振型吸声超材料具有优异的噪声控制能力,作为一种轻量化结构在航空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但在低频宽带噪声控制方面仍存在挑战。为了促进超材料的低频与宽带吸声协同设计,提出了一种带三角形背腔的穿孔板共振吸声超材料设计方法并对其声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超材料将蜂窝腔分为6个独立的三角形单元,每个三角单元中心布置微穿孔,利用单元间的耦合效应实现宽带吸声。研究了孔径、孔深和腔体高度对吸声系数和峰值频率的影响,并从复频率平面零极点分布与能量耗散两方面分析了声学超材料宽带吸声的多单元耦合机制。根据单元及其耦合特性设计的低频宽带吸声超材料,厚度为50 mm,仅为最长工作波长的1/22,在309~464 Hz低频范围内实现80%以上的吸收效果;等效密度约0.31 g/cm^(3),实现了材料轻量化。采用光固化成形技术制备了该结构并在阻抗管中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吸声性能。这种轻量化的吸声超材料设计为装备的低频噪声控制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mholtz共振腔 声学超材料 低频 宽带吸声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陀螺引燃技术研究及应用
19
作者 刘婉妮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9-1713,共5页
针对棱镜式激光陀螺引燃不可靠的现象,系统地研究了基于外置电极加载高频电场激励激光器件谐振腔的引燃方法,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激光陀螺引燃电压的获取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增加谐振腔引燃可靠性的措施,通过缩短引燃阴极和引燃阳极... 针对棱镜式激光陀螺引燃不可靠的现象,系统地研究了基于外置电极加载高频电场激励激光器件谐振腔的引燃方法,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激光陀螺引燃电压的获取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增加谐振腔引燃可靠性的措施,通过缩短引燃阴极和引燃阳极之间的距离,有效降低了谐振腔所需的引燃电压值,从而使工作气体局部更容易被激发,进而产生雪崩效应,使整个内部空间的工作气体被激发,实现激光器件谐振腔的正常持续工作。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激光陀螺谐振腔在高、低、常各温度段可实现大于99.9%的可靠引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镜式激光陀螺 引燃 谐振腔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谐振腔点火装置快速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
20
作者 余建华 白志刚 李有文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152,共6页
在火炮点火或汽车发动机点火中,微波点火装置已成为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其中微波谐振腔点火装置是最基本的点火装置。基于谐振腔这一简单电子器件结构,在传统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基础上提出一种快速时域... 在火炮点火或汽车发动机点火中,微波点火装置已成为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其中微波谐振腔点火装置是最基本的点火装置。基于谐振腔这一简单电子器件结构,在传统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基础上提出一种快速时域有限差分法用来对谐振腔进行电磁仿真。新方法将麦克斯韦旋度方程的差分形式写作矩阵形式,将谐振腔的结构、入射波的频率等信息包含在矩阵中。该方法可以通过求解矩阵幂快速求解从而得到目标时间的瞬时电场值,相较传统FDTD,新方法在长时间仿真谐振腔电场分布具有巨大时间优势。仿真实验表明,对于相同的谐振腔,在仿真时间长度大于100000个时间步长时,该方法的时间效率可提高数倍甚至百倍,仿真结果仍然保持与传统方法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谐振腔 微波点火装置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快速FDTD 电磁仿真 点火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