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逻辑、挑战及应对
1
作者 钱龙 陆华良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6,共9页
国家顶层设计层面确立了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和“长久不变”的制度框架,形成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设计。这一政策设计的目标指向明确,一方面是巩固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是促进规模化经营,推... 国家顶层设计层面确立了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和“长久不变”的制度框架,形成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设计。这一政策设计的目标指向明确,一方面是巩固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是促进规模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二轮承包到期后延包30年有其应然性、必要性和必然性,隐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政策逻辑和历史逻辑。但是这一政策设计在具体执行中将会面临多维矛盾和现实挑战,包括公平与效率的张力,小农逻辑与现代化路径的冲突,顶层设计统一性与地方治理差异化的矛盾,以及战略定位和多元目标的冲突等。后续要加快二轮延包试点,深化改革内容,因地制宜地解决突出难题,提升这一政策设计的适配性和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 延长30年 二轮延包 稳定承包关系 长久不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轮再延包政策窗口期农地细碎化治理的路径探索
2
作者 安海燕 江东坡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41,共9页
农地细碎化治理是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而二轮再延包为破解细碎化困境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契机。细碎化治理的核心在于依据不同农地交易性质匹配相应的治理方式。二轮再延包背景下,农地交易性质同时受到产权属性与区域地形... 农地细碎化治理是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而二轮再延包为破解细碎化困境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契机。细碎化治理的核心在于依据不同农地交易性质匹配相应的治理方式。二轮再延包背景下,农地交易性质同时受到产权属性与区域地形的影响,存在行政治理、自我治理、市场治理和混合治理四种治理方式。具体而言,高资产专用性、低交易频率的农地性质适宜强控制型治理,反之宜适配强激励型治理。从四个试点地区的典型实践也可以看出,二轮再延包背景下,细碎化治理基于承包权与经营权协同,能显著提升治理效能。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主治理+辅治理”是细碎化治理探索的有效路径。为保障治理效果的持续稳定,需构建政策协同、主体协同与工具协同的配套机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轮再延包 农地细碎化治理 政策窗口期 资产专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出身的体制内工作人员土地权益问题研究
3
作者 刘灵辉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农村出身的体制内工作人员可能面临承包地被收回以及二轮延包资格丧失的可能性,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出身的体制内工作人员收入优渥导致其不再需要土地的保障性功能,且他们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遭受质疑。农村出身的体制内工作人员具有特... 农村出身的体制内工作人员可能面临承包地被收回以及二轮延包资格丧失的可能性,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出身的体制内工作人员收入优渥导致其不再需要土地的保障性功能,且他们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遭受质疑。农村出身的体制内工作人员具有特殊的身份属性和职业属性,且涉及的人员数量较多,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类人员的土地权益问题,不仅可能形成反向激励,损害其土地合法权益,还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的社会保障功能在城乡贫富人群之间的错配,进而影响共同富裕的实现以及社会和谐与稳定。故而,首先,在精细分类的基础上依法依规科学界定农村出身的体制内工作人员的集体成员资格;其次,保障农村出身的体制内工作人员在土地承包期内的土地权益不被收回或侵害;再次,妥善认定农村出身的体制内工作人员是否享有二轮延包资格;最后,完善土地退出机制,鼓励农村出身的体制内工作人员自愿有序退出承包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出身 体制内工作人员 承包地 二轮延包资格 集体成员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确权确收益”:实践探索、理论逻辑与实施对策
4
作者 朱道林 程建 张立新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研究目的:农村土地“确权确收益”作为基层在适应农业生产关系变迁过程中自主探索出的一种产权界定方式,其理论逻辑和运行机制尚未得到充分探讨。本文旨在考察“确权确收益”的实践做法与现实需求,探讨其理论逻辑及运行机制,讨论其潜在... 研究目的:农村土地“确权确收益”作为基层在适应农业生产关系变迁过程中自主探索出的一种产权界定方式,其理论逻辑和运行机制尚未得到充分探讨。本文旨在考察“确权确收益”的实践做法与现实需求,探讨其理论逻辑及运行机制,讨论其潜在风险和对策。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研究结果:“确权确收益”不局限于农地产权界定层面的制度安排,而从产权界定扩展至产权实施,降低了产权界定成本,提高了土地确权效率;在此过程中,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与权能分离同时发生,通过经营权的汇集流转,农地流转交易成本明显降低,有利于农地集中规模经营;成员集体授权机制赋予了村集体更大的处分权,使其在流转中的作用得以发挥,为有效落实集体所有提供了支点;“确权确收益”存在不确权到地块的产权残缺,存在集体流转或统一经营下的收益风险。研究结论:农村土地“确权确收益”模式有效联通了农地确权、家庭承包与农业规模经营,是“三权分置”的又一种实现形式。这一模式有利于降低农村土地确权成本,提高土地确权效率,且减少了农地流转交易环节,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壮大集体经济。但实践中应根据当地适用性条件理性选择,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健全监督机制,规范产权与合约关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权确收益 确权确利不确地 二轮延包 土地承包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轮延包下的土地调整问题:来自延包试点的启示 被引量:26
5
作者 胡凌啸 曹丹丘 刘余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解决好承包地调整问题是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工作的关键。对四个延包试点村组的调查发现,各组的延包方案都内含调地选项,土地调整采用确权确亩不确地、利用机动地调整、以减地实现增地的方式进行。二轮延包下试点... 解决好承包地调整问题是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工作的关键。对四个延包试点村组的调查发现,各组的延包方案都内含调地选项,土地调整采用确权确亩不确地、利用机动地调整、以减地实现增地的方式进行。二轮延包下试点村组的土地调整呈现以下逻辑:将调整承包地作为满足农民诉求的优选方案,采取“不做大调整,适度小调整”的方式兼顾政府要求和农民利益,土地调整的基本原则是集体成员共享和按人平均分配。建议在保持承包关系稳定和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对稳定承包关系的基础是以户为单位还是以人为单位、是否存在除“土地”以外的办法解决人地矛盾、土地调整会对农业经营规模造成何种影响等三个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通过分层分类试点、扩大试点范围的方式,更好地认识和解决二轮延包中的承包地调整问题,进一步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有效实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二轮延包 土地调整 试点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轮延包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资格的认定——以“整户消亡”为视角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140,共8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整户消亡”、全家进城落户等情况日益普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明确提出:“因家庭成员全部死亡而导致承包方消亡的,发包方应当依法收回承包地。”(以下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整户消亡”、全家进城落户等情况日益普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明确提出:“因家庭成员全部死亡而导致承包方消亡的,发包方应当依法收回承包地。”(以下简称:“整户消亡”)由于历史和政策等原因,二轮承包中有些农民因税费、“农转非”、招干等原因导致该“户”没有承包地,有些因家庭成员全部死亡而导致承包方消亡但其“户”仍有承包地。在整体顺延的基础上,二轮延包重点在于“个别调整”的地和人,即在二轮延包中只有被认定为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才有资格承包土地,其关键点和矛盾点在于“收回谁的地”“发包给谁”。现从法律、政策以及实践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户”不应当仅指“户籍”,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等因素进行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轮延包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主体资格 “户” 整户消亡 落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亡户”的认定及其承包地规范化处置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灵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49,共9页
集体经济组织以农户为单位开展土地发包工作,农户的持续存在是其享有土地承包权、分得承包地的前提,而农户消亡意味着其承包资格的丧失,并可能导致承包地被收回的法律后果。然而,在现实中,“消亡户”的认定缺乏法律政策依据,依据村规民... 集体经济组织以农户为单位开展土地发包工作,农户的持续存在是其享有土地承包权、分得承包地的前提,而农户消亡意味着其承包资格的丧失,并可能导致承包地被收回的法律后果。然而,在现实中,“消亡户”的认定缺乏法律政策依据,依据村规民约、传统习俗等方式认定“消亡户”的传统操作方式,使得“消亡户”的认定及其承包地的处置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因此,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消亡户”的认定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准则,以第二轮土地发包时的原始人口及其衍生人口全部死亡为认定标准。同时,在有子女和配偶等直系亲属尚未死亡的状态下,应慎重认定“纯女户”、分户后的原生农户、五保户、进城农户等特殊类型农户为“消亡户”。最后,应区分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形,加强对“消亡户”承包地的规范化处置与管理,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轮延包 消亡户 土地承包经营权 家庭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承包经营权户内共同共有问题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灵辉 邱晓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1-48,共8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户内共同共有的核心在于强调农户家庭内部家庭成员对承包地不分份额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在地权固化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户内共同共有为有效化解无地农民的土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然而,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户内共同共... 土地承包经营权户内共同共有的核心在于强调农户家庭内部家庭成员对承包地不分份额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在地权固化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户内共同共有为有效化解无地农民的土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然而,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户内共同共有存在着主体范围不清、客体来源不明、权利义务关系模糊不清等现实困境。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户内共同共有制度,需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和农民主体地位的政策原则,通过规范主体资格认定规则、界定客体来源范围与建立公平合理的权利行使与义务承担机制,科学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户内共同共有的制度体系,提升土地承包经营权户内共同共有的运作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轮延包 “长久不变” 土地承包经营权 共同共有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轮承包到期后农户土地调整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尚云逸 王越 +3 位作者 陈语轩 安佳利 张新昊 王芳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8期58-62,67,共6页
我国开展土地二轮承包主要集中在1993—2017年,到2023—2027年我国二轮承包即将陆续到期。该文利用全国12个省份599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研究农户二轮承包到期时土地调整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政策惯性对提升农户土地调整意... 我国开展土地二轮承包主要集中在1993—2017年,到2023—2027年我国二轮承包即将陆续到期。该文利用全国12个省份599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研究农户二轮承包到期时土地调整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政策惯性对提升农户土地调整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人均承包面积与转出耕地占总承包面积比例对农户土地调整意愿具有负向影响;从异质性影响来看,政策惯性在农业主产区、土地转入户和无非农就业群体能够较为显著地增强农户土地调整的意愿。该文探究二轮承包到期后农户土地调整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二轮延包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联产承包 土地调整经历 调整意愿 二轮延包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