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RC表达在间皮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1
作者 张安莉 王弦 +6 位作者 叶元滋 吴灿 程岚卿 李恒 孙思柏 吴强 吴海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6-730,共5页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在间皮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40例间皮瘤、4例高分化乳头状间皮肿瘤(well-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在间皮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40例间皮瘤、4例高分化乳头状间皮肿瘤(well-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mesothelial tumour,WDPMT)、40例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40例肺低分化腺癌、20例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和20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中SPARC的表达,对比分析SPARC、Calretinin、D2-40和WT-1在间皮瘤中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SPARC在间皮瘤中呈弥漫强阳性(37/40例),在WDPMT中呈中等阳性(3/4例),在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40例)、肺低分化腺癌(2/40例)、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0/20例)和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1/20例)中仅个别病例呈局灶弱阳性。在40例间皮瘤中,SPARC的敏感性为92.5%,在对照肿瘤(肺鳞状细胞癌、肺腺癌、卵巢浆液性癌)中SPARC的特异性为96.7%。结论SPARC在间皮瘤中广泛表达,其敏感性与Calretinin、D2-40和WT-1相似,但特异性远高于其他间皮标志物。在与肺低分化癌、卵巢浆液性癌等的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瘤 肺低分化腺癌 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卵巢浆液性癌 SPA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与肺鳞状细胞癌中B4GALT1、PD-L1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高兰 杨承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9-745,共7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肺鳞状细胞癌中B4GALT1、PD-L1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B4GALT1、PD-L1蛋白在肺腺癌(195例)、肺鳞状细胞癌(105例)和非癌肺组织(300例)中的表达,分析B4GALT1、PD-L1蛋白表达与肺腺... 目的探讨肺腺癌、肺鳞状细胞癌中B4GALT1、PD-L1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B4GALT1、PD-L1蛋白在肺腺癌(195例)、肺鳞状细胞癌(105例)和非癌肺组织(300例)中的表达,分析B4GALT1、PD-L1蛋白表达与肺腺癌、肺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肺腺癌、肺鳞状细胞癌中B4GALT1、PD-L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B4GALT1、PD-L1表达对肺腺癌、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B4GALT1蛋白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66.7%,130/195)高于肺鳞状细胞癌(25.7%,27/105),PD-L1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63.8%,67/105)高于肺腺癌(37.9%,74/19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非癌肺组织中均呈阴性。B4GALT1、PD-L1表达均与肺腺癌患者TNM分期、肿瘤最大径、病理亚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D-L1表达还与远处转移相关(P<0.05);B4GALT1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吸烟均无关(P>0.05),PD-L1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TNM分期相关(P<0.05)。肺腺癌中B4GALT1与PD-L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38,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肺腺癌中B4GALT1与PD-L1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32,P<0.05)。肺腺癌中B4GALT1、PD-L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更低(P<0.05),肺鳞状细胞癌中PD-L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更长(P<0.05)。结论B4GALT1与PD-L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并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临床预后显著相关,B4GALT1有望成为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肺鳞状细胞癌 PD-L1 B4GALT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风治愈后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
3
作者 窦莉莉 肖玉强 +3 位作者 石津 冯国强 刘喜婷 李树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1-223,共3页
报告1例麻风治愈后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男,78岁。右手背感染后肉芽状增生伴疼痛1周,怀疑麻风复发皮损。皮肤科检查:右手背部一约7cm×8cm×1cm淡红色至暗红色菜花样乳头样组织增生,呈结节状或疣状突起,生长迅速易破溃并... 报告1例麻风治愈后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男,78岁。右手背感染后肉芽状增生伴疼痛1周,怀疑麻风复发皮损。皮肤科检查:右手背部一约7cm×8cm×1cm淡红色至暗红色菜花样乳头样组织增生,呈结节状或疣状突起,生长迅速易破溃并向周围浸润,结节易破溃,形成火山口样溃疡,可见污垢坏死组织和脓样分泌物,伴恶臭。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鳞状细胞团块,抗酸染色(-)。诊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皮肤 高分化 麻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和MRI在鉴别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与淋巴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海静 杨亚英 +5 位作者 赵卫 胡继红 吴莉 郑凌琳 吴岩 李青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CC)和淋巴瘤(NHL)的增强CT和MRI影像特征,分析不同影像特征鉴别鼻腔鼻窦SCC与NHL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鼻窦增强CT和增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鼻腔鼻窦SCC及NHL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CC)和淋巴瘤(NHL)的增强CT和MRI影像特征,分析不同影像特征鉴别鼻腔鼻窦SCC与NHL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鼻窦增强CT和增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鼻腔鼻窦SCC及NHL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肿瘤起源部位、最大径、CT密度、MRI信号强度、增强强化程度、肿瘤内部坏死、邻近骨质破坏、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扫描范围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影像特征,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不同影像学特征鉴别鼻腔鼻窦SCC和NHL的效能。结果鼻腔鼻窦SCC与NHL的肿瘤起源部位、最大径、肿瘤内部坏死、周围骨质破坏以及周围组织侵犯5个影像学特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SCC与NHL的AUC分别为0.708、0.694、0.785、0.850、0.629。联合肿瘤起源部位、肿瘤内部坏死、周围骨质破坏3个影像特征鉴别SCC与NHL的AUC为0.969,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9%及97.2%。结论肿瘤起源部位、最大径、肿瘤内部坏死、骨质破坏及周围组织侵犯的增强CT及MRI影像征象有助于鼻腔鼻窦SCC与NHL的鉴别,尤其是出现肿瘤起源于鼻腔、坏死少见、骨质破坏轻微,应优先考虑鼻腔鼻窦NHL的可能。增强CT和MRI有助于鼻腔鼻窦SCC与NHL的鉴别,联合使用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 淋巴瘤 鳞状细胞癌 影像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1、DJ1和TIM1在低分化鼻咽鳞癌组织和CNE2细胞株中共同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冯雪萍 陈主初 +10 位作者 肖志强 杨海燕 诸葛勤 朱果 杨轶轩 李明 李萃 李茂玉 李峰 张鹏飞 肖健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8-346,共9页
鼻咽癌为一种好发于鼻咽项前壁及咽隐窝的头颈肿瘤,98%属低分化鳞癌.鼻咽癌就诊的患者中约75%已有颈淋巴结转移,颅神经受累(Ⅱ~Ⅵ,Ⅸ~Ⅻ)也较易发生.CNE2为一种低分化鼻咽鳞癌细胞系,其生物学行为具有低分化鼻咽鳞癌的一些共同特点.... 鼻咽癌为一种好发于鼻咽项前壁及咽隐窝的头颈肿瘤,98%属低分化鳞癌.鼻咽癌就诊的患者中约75%已有颈淋巴结转移,颅神经受累(Ⅱ~Ⅵ,Ⅸ~Ⅻ)也较易发生.CNE2为一种低分化鼻咽鳞癌细胞系,其生物学行为具有低分化鼻咽鳞癌的一些共同特点.选择恶性程度高的鼻咽癌组织(Ⅳ期,低分化鼻咽鳞癌)和恶性程度高的低分化鼻咽鳞癌细胞株CNE2为研究样本,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获得了6例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低分化鼻咽鳞癌组织和CNE2细胞系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了145个蛋白质斑点(组织66个点,细胞株79个点),共鉴定出了74种蛋白质,其中瘤基因DJ1、转移相关基因NM23-H1和磷酸丙糖激酶异构酶1(TIM1)3种蛋白质,在CNE2细胞系和该6例低分化鼻咽鳞癌组织中均共同表达.并进一步应用RT-PCR法检测低分化鼻咽鳞癌细胞系CNE2和12例低分化鼻咽鳞癌组织三者mRNA的表达:在细胞系CNE2和3例Ⅳ期低分化鼻咽鳞癌病人的组织中三者全表达,3例Ⅲ期及6例Ⅱ期也各有1例为全表达,而在正常对照的6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未检测到三者的同时表达且有一例为全阴性,NM23-H1、DJ1和TIM1三者的mRNA在Ⅲ、Ⅳ期低分化鼻咽鳞癌组织共同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织相比,发现两者有显著性差异(x2=10.214,P<0.005).NM23-H1、DJ1和TIM1三者的共同表达,可能与低分化鼻咽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化鼻咽鳞癌 2-DE MALDI—TOF—MS 蛋白质组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矩阵基因芯片筛选喉鳞癌相关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菊祥 范静平 +7 位作者 应康 廖建春 李瑶 唐榕 周水淼 孙爱华 谢毅 毛裕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23-826,I001,共5页
目的 :应用基因微矩阵方法筛选喉鳞癌相关基因。方法 :按一步法抽提喉鳞癌和对照喉正常组织的总 RNA并纯化m RNA;将 40 96种人类基因 PCR产物用 Cartesian Pixsys75 0 0点样仪按微矩阵排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 ,制成基因芯片 ;将... 目的 :应用基因微矩阵方法筛选喉鳞癌相关基因。方法 :按一步法抽提喉鳞癌和对照喉正常组织的总 RNA并纯化m RNA;将 40 96种人类基因 PCR产物用 Cartesian Pixsys75 0 0点样仪按微矩阵排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 ,制成基因芯片 ;将等量的对照组织和喉鳞癌组织 m 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掺入的 c DNA一链做探针 ,混合后杂交上述基因芯片。经严格洗片后用 Scan Array30 0 0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 ,计算机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在 40 96种基因中 ,喉鳞状细胞癌与喉正常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所检测的 4例临床标本中 ,2例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2 11~ 35 6条 (5 .15 %~ 8.87% ) ,3例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 36条 (0 .88% )。结论 :基因微矩阵芯片在筛选喉肿瘤发生相关基因的改变具有快速、高通量、高敏度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矩阵基因芯片 基因差异表达 喉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酸对Tca8113细胞诱导分化影响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洪伟 李龙江 +2 位作者 潘剑 韩波 温玉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讨植物激素中脱落酸(ABA)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脱落酸处理Tca8113细胞,观察Tca8113细胞生长和形态变化,SABC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标志物Involucrin、RARβ及原位杂交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植物激素中脱落酸(ABA)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脱落酸处理Tca8113细胞,观察Tca8113细胞生长和形态变化,SABC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标志物Involucrin、RARβ及原位杂交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变化,并比较细胞表面分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与Caspase-3mRNA表达两者间相关性。结果Tca8113细胞经ABA作用后,细胞生长抑制明显(P<0.05),Tca8113细胞表现出向正常细胞转化的趋势。脱落酸作用24h时细胞Involucrin、RARβ蛋白以及Caspase-3mRNA表达均增高,不同浓度实验组中其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10-2mmol/LABA作用12h和24h时,Involucrin、RARβ和Caspase-3 mRNA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脱落酸可通过提高Involucrin、RARβ表达水平,激活Caspase-3 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及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脱落酸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 v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朱虹 曾庆华 +2 位作者 白淑清 王影 欧阳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8-200,I009,共4页
应用CD44v6单克隆抗体对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实验发现:CD44v6在正常口腔粘膜上皮中的基底细胞层及近基底1/3的上皮细胞膜上呈阳性表达,上皮表层细胞几乎呈阴性表达。在30例鳞状细胞癌的免... 应用CD44v6单克隆抗体对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实验发现:CD44v6在正常口腔粘膜上皮中的基底细胞层及近基底1/3的上皮细胞膜上呈阳性表达,上皮表层细胞几乎呈阴性表达。在30例鳞状细胞癌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大部分鳞状细胞癌的癌细胞染色阳性,但染色强度随肿瘤的分化程度不同而不同,分化高的癌巢上皮细胞膜染色均匀而浓重,分化差的癌巢上皮细胞膜染色弱而呈细线状,转移灶内癌巢上皮CD44v6染色较弱。实验表明:CD44v6的表达在判断癌的分化、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口腔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40(ΔNp63)在肺腺癌和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力超 韩维静 +3 位作者 何同梅 卢建平 朱伟峰 郑雄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5-858,862,共5页
目的探讨p40(ΔNp63)与TTF1联合应用在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与p63表达进行对比。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107例鳞状细胞癌、119例腺癌中p40(ΔNp63)、p63、TTF-1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p40(ΔNp63)与TTF1联合应用在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与p63表达进行对比。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107例鳞状细胞癌、119例腺癌中p40(ΔNp63)、p63、TTF-1的表达。结果(1)p40、p63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5%(100/107)、94.4%(101/107);p40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为2.5%(3/119),3例均呈散在阳性,阳性肿瘤细胞为1%~5%,p63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为26%(31/119),其中20例(1+),7例(2+),4例(3+);p40、p6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P〈0.05)。(2)联合检测p40、p63和TTF-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TTF-1阳性率为87.4%(104/119),3例p40阳性者TTF-1均呈强表达(4+);31例p63阳性者TTF1阳性25例,阴性6例。结论p40对诊断肺鳞状细胞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联合检测p40和TTF1对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鳞状细胞癌 腺癌 P40 P63 TTF-1 鉴别诊断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成像鉴别诊断颈部鳞癌转移淋巴结与淋巴结结核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青青 邓亚敏 +4 位作者 马小锋 赵卫 吴岩 刘晓明 杨亚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颈部鳞癌转移淋巴结与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颈部鳞癌转移淋巴结、淋巴结结核的25例患者,共62枚颈部肿大淋巴结,均行双能量动脉期增强扫描。测量两种不同病理性质淋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颈部鳞癌转移淋巴结与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颈部鳞癌转移淋巴结、淋巴结结核的25例患者,共62枚颈部肿大淋巴结,均行双能量动脉期增强扫描。测量两种不同病理性质淋巴结实质碘覆盖值,观察能谱曲线变化趋势并比较两种不同病理性质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分析碘覆盖值和能谱曲线的斜率鉴别两种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62枚淋巴结中,鳞癌转移性淋巴结32枚,淋巴结结核30枚。鳞癌转移淋巴结的碘覆盖平均值、曲线平均斜率与淋巴结结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6、3.698,P〈0.05)。在60-180 keV范围内,随着单能keV值的升高,鳞癌转移淋巴结与淋巴结结核CT值逐渐递减,且ke V值越高,CT值降低的幅度越小,其能谱曲线在60-180 keV下均呈下降型。碘覆盖值曲线下面积为0.756,对鉴别两种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56%,特异度为80%;能谱曲线的斜率曲线下面积为0.898,对鉴别两种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76%,特异度为85%。结论动脉期碘覆盖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对颈部鳞癌转移淋巴结与淋巴结结核的影像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意义,且能谱曲线斜率对其鉴别诊断优于碘覆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鳞状细胞 肿瘤转移 淋巴结 结核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1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定荣 安广群 +1 位作者 宋欣 王殿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观察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对17例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患者系统分析。结果: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由密集的小细胞组成,该细胞类似于鳞... 目的:观察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对17例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患者系统分析。结果: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由密集的小细胞组成,该细胞类似于鳞状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其组织结构呈巢状、伴中央坏死的大分叶状、筛网状、一致小圆状未分化细胞构成的缎带状,9例合并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l例合并腺癌,2例粘膜重度不典型增生伴癌变,1例食管合并另两处独立鳞癌;瘤细胞CgA、Syn、S-100、Actin、CEA均阴性,AE1、AE3、CK34βE12局灶阳性,Ki-67阳性率为50%~80%,癌巢内基底样癌细胞间见丰富的Ⅳ型胶原。结论: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是食管少见的鳞状细胞癌变异型,是具有独特形态特点、明显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差的肿瘤,应与其他恶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 食管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峰度成像序列平均扩散峰度图的影像组学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田士峰 刘爱连 +3 位作者 郭妍 赵莹 陈安良 李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6-72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扩散峰度成像(DKI)序列平均扩散峰度(MK)图的影像组学方法鉴别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和宫颈腺癌(CA)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MRI检查(含DKI序列)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63例,分为训练组43例和验证组20例,构建多元... 目的探讨基于扩散峰度成像(DKI)序列平均扩散峰度(MK)图的影像组学方法鉴别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和宫颈腺癌(CA)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MRI检查(含DKI序列)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63例,分为训练组43例和验证组20例,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诊断效能。结果提取得到386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7个与宫颈癌病理分型相关度最高的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在训练组鉴别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的准确度、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4.4%、0.867、85.7%、69.0%,在验证组分别为80.0%、0.846、85.7%、76.9%。结论基于DKI序列MK图的影像组学方法可有效鉴别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癌,有助于临床决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影像组学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1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健 范宗民 +7 位作者 高珊珊 何欣 郭花芹 齐义军 郭涛 杜芳 秦豫培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Id)1蛋白的表达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65例食管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均来自河南林州市及其周围地区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癌旁组织中34例为基底细胞增生(BCH),28例为不典型增生(DYS),1...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Id)1蛋白的表达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65例食管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均来自河南林州市及其周围地区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癌旁组织中34例为基底细胞增生(BCH),28例为不典型增生(DYS),13例为正常上皮组织,15例为原位癌(CIS)。65例癌组织全部为鳞状细胞癌(SC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各标本I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Id1蛋白无表达,在BCH、DYS、CIS及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46%、60%和63%,依次升高(P<0.05)。Id1蛋白的表达与SCC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Id1蛋白表达变化是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抑制因子-1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23种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文燕 郭明 +7 位作者 原园 周福有 张朋 王伟鹏 赵学科 陈元方 任景丽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组织中肿瘤相关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79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骨架结合蛋白Fascin、突触蛋白Syn和肿瘤抑制基因P63等23种肿瘤相关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上述蛋...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组织中肿瘤相关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79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骨架结合蛋白Fascin、突触蛋白Syn和肿瘤抑制基因P63等23种肿瘤相关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上述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等)的关系。结果:23种蛋白中,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80%)的蛋白是AE1/AE3、P63、CK5/6、CK、Ki67和MUC1,较低(≤30%)的是CD56、CTTN、Syn、S100、CgA和CK20。其中,Syn在淋巴结有转移组织比无转移组织表达升高(χ2=4.167,P=0.041),免疫蛋白CD56在低分化组织高于中高分化组织(P=0.017),细胞增殖抗原Ki67在中晚期组织高于早期(χ2=6.596,P=0.010);而与此相反,P63则在淋巴结无转移时表达上升(χ2=5.095,P=0.024),细胞黏附因子E-cad、Fascin、Ezrin、PLK1在中高分化组织中表达升高(P均<0.05),酪氨酸磷酸化蛋白CTTN和Vim在早期组织高于中晚期组织(P均<0.05)。结论:Syn、CD56和Ki67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预后差有关;而P63、E-cad、Fascin、Ezrin、PLK1和Vim、CTTN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预后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预后 肿瘤相关蛋白 淋巴结转移 分化程度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能谱成像评估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 被引量:15
15
作者 贾鑫鑫 程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2-606,共5页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的CT能谱参数特征,探讨CT能谱成像在术前鉴别诊断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患者,于术前行宝石CT能谱增强扫描,测量并比较低分化鳞癌与中高分化鳞癌病灶的...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的CT能谱参数特征,探讨CT能谱成像在术前鉴别诊断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患者,于术前行宝石CT能谱增强扫描,测量并比较低分化鳞癌与中高分化鳞癌病灶的水浓度、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衰减曲线斜率K及40~140keV(间隔10keV)不同单能量水平对应的CT值.结果病理证实低分化鳞癌16例,中高分化鳞癌51例.低分化鳞癌与中高分化鳞癌的碘浓度、NIC、斜率K及单能量40~60keV下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水浓度及单能量70~140keV下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IC的诊断效能高于碘浓度;当碘浓度值为15.36mg/ml时,判断分化程度的敏感度为44%,特异度为88%,曲线下面积为0.65;当NIC为0.38时,判断分化程度的敏感度为69%,特异度为80%,曲线下面积为0.72.结论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具有不同的能谱特征参数及能谱曲线,宝石CT能谱能够为术前评估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提供一种新的多参数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能谱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分化过程中线粒体变化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阮宏 郭雪华 +3 位作者 龚逸明 程勇 丁小军 余优成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与口腔正常黏膜细胞中线粒体的差异,探讨OSCC细胞分化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方法透射电镜观察OSCC患者的肿瘤细胞及正常口腔黏膜各层上皮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并对体外培养...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与口腔正常黏膜细胞中线粒体的差异,探讨OSCC细胞分化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方法透射电镜观察OSCC患者的肿瘤细胞及正常口腔黏膜各层上皮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并对体外培养的OSCC细胞Tca8113诱导分化,电镜观察线粒体的变化,同时对线粒体的数目和直径进行测量,利用SPSS17.0进行ANOVA检验分析。结果与口腔正常黏膜上皮细胞相比,OSCC细胞中的线粒体数目较少,直径较小(P<0.05),在钙诱导分化过程中Tca8113中的线粒体直径变小(P<0.05)。结论 OSCC细胞中的线粒体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其改变明显异于正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线粒体 分化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腺鳞癌和导管腺癌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序伟 马爱琳 +2 位作者 董家科 杨泽宏 沈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2-715,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胰腺腺鳞癌(ASqC)与胰腺浸润性导管腺癌(IDAC)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ASqC(ASqC组)和22例IDAC(IDAC组)临床资料、CT、MRI表现及病理特征。比较分析2组影像学(病灶位置、大小、形态、中... 目的对比观察胰腺腺鳞癌(ASqC)与胰腺浸润性导管腺癌(IDAC)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ASqC(ASqC组)和22例IDAC(IDAC组)临床资料、CT、MRI表现及病理特征。比较分析2组影像学(病灶位置、大小、形态、中心坏死、强化峰值时间、胆管扩张、主胰管扩张)及病理表现(神经束受侵、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Ki-67)的差异。结果2组病灶CT所示直径、形态、中心坏死、强化峰值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4,6.82,10.25,5.57,P均<0.05)。MRI示2组病灶T1WI及动态增强信号无显著差异,但IDAC组病灶T2WI信号低于ASqC组。病理结果显示ASqC组出现脉管癌栓比例(5/11,45.45%)高于IDAC组(2/22,9.09%,χ^2=5.80,P=0.02)。结论ASqC与IDAC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结合临床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腺癌 鳞状细胞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MET原癌基因mRNA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沛 凌志强 +4 位作者 金戈 杨洪艳 马俊芬 黄幼田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8-849,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原癌基因MET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基因芯片技术对15例食管鳞癌组织(高分化4例,中分化5例,低分化6例)和相应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METmRNA检测。结果:cDNA微阵列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原癌基因MET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基因芯片技术对15例食管鳞癌组织(高分化4例,中分化5例,低分化6例)和相应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METmRNA检测。结果:cDNA微阵列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结果一致率达100%。15例食管鳞癌组织中有12例METmRNA为上调表达。METmRNA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大小、肿瘤进展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但高、中分化食管癌组织METmRNA表达水平与低分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T原癌基因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细胞分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MET原癌基因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3^(ING1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大维 张金廷 +6 位作者 李庆星 朱振龙 杨艳红 崔冬升 王铭维 谷宇新 孙晓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1-813,共3页
目的:观察P33ING1b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正常口腔黏膜和5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存档标本中P33ING1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33ING1b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 目的:观察P33ING1b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正常口腔黏膜和5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存档标本中P33ING1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33ING1b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33ING1b在大部分正常黏膜有表达,以细胞核为主,阳性表达率为90.0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细胞核、细胞质共同着色为主,阳性表达率为24.56%,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46.15%(12/26),淋巴结无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6.45%(2/3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33ING1b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其表达由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可能是主要机制;P33ING1b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3^ING1B 口腔 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分化程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后肺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和凋亡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高峰 僧靖静 +10 位作者 刘文超 高冬玲 马继红 孟红印 韩立志 田川 胡伟 付明倜 屈清荣 张云汉 李胜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62-864,共3页
目的 :检测化疗后肺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和凋亡情况。方法 :收集 1 6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手术切除肺鳞癌标本 ,利用透射电镜、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胀亡、凋亡细胞及微血管密度 (MVD)测定 ,并与 8例非化疗者进行对照分析... 目的 :检测化疗后肺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和凋亡情况。方法 :收集 1 6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手术切除肺鳞癌标本 ,利用透射电镜、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胀亡、凋亡细胞及微血管密度 (MVD)测定 ,并与 8例非化疗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化疗组肺癌组织内胀亡细胞及凋亡细胞均明显多于非化疗组 ,MVD则明显缺乏。化疗组中MVD高表达者OI低于低表达者 ,而AI则高于低表达者。结论 :肺鳞癌的辅助化疗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胀亡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鳞状细胞癌 胀亡 凋亡 化学治疗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