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yricetin inhibits interferon-γ-induced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and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 expression in lung cancer cells
1
作者 CHEN Yu-chi HE Xin-ling +7 位作者 QI Lu SHI Wei YUAN Luo-wei HUANG Mu-yang XU Yu-lian CHEN Xiu-ping ZHANG Le-le LU Jin-jian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61-761,共1页
OBJECTIVE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and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are immune checkpoints which can be induced by interferon-γ(IFN-γ)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leading to immune escape of tumors.Myr... OBJECTIVE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and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are immune checkpoints which can be induced by interferon-γ(IFN-γ)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leading to immune escape of tumors.Myricetin(MY)is a flavonoid distributed in many edible and medicinal plants.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larify the effect and the mechanism of MY on inhibiting IFN-γ-induced PD-L1 and IDO1 in lung cancer cells.METHODS Expressions of PD-L1 and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I(MHC-I)were evaluat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Western blotting,and the expression of IDO1 was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ting.q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ir mRNA levels.The function of T cells was evaluated using a co-culture system consist of lung cancer cells and the Jurkat-PD-1 T cell line that overexpressing PD-1.Molecular docking analysis,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fluorescence were used for mechanism study.RESULTS MY potently inhibited IFN-γ-induced PD-L1 and IDO1 expression in human lung cancer cells,while didn't show obvious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 of MHC-I.In addition,MY restored the survival,proliferation,CD69 expression and interleukin-2(IL-2)secretion of Jurkat-PD-1 T cells suppressed by IFN-γ-treated lung cancer cells in the co-culture system.Mechanistically,IFN-γup-regulated PD-L1 and IDO1 at the transcriptional level through the JAK-STAT-IRF1 axis,which was targeted and inhibited by MY.CONCLUSION Our research revealed a new insight into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MY which inhibited IFN-γ-induced PD-L1 and IDO1 expression,supporting the potential of MY in anti-tumor immun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indoleamine 2 3-dioxygenase 1 MYRICETIN INTERFERON-Γ lung can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化疗联合PD-1单抗免疫治疗继发重度贫血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胡耀文 赵静 +2 位作者 高晓星 徐燕 王孟昭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单抗治疗肺腺癌可能引起罕见而严重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可出现重症贫血等表现。尽管糖皮质激素被推荐用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管理,但针对PD-1单抗诱发的重症贫血的治疗经验仍十分有限,...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单抗治疗肺腺癌可能引起罕见而严重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可出现重症贫血等表现。尽管糖皮质激素被推荐用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管理,但针对PD-1单抗诱发的重症贫血的治疗经验仍十分有限,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充分验证。本文报道了1例化疗联合PD-1单抗治疗后发生重症贫血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经过系列检查,考虑诊断炎症性贫血,经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红蛋白显著回升,以期为临床中这类罕见血液学毒性的识别和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治疗胃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许建江 刘涛 姜雷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8-192,共5页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随着早期诊断技术的进步,GC的发病率在过去十年中显著下降,但其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如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随着早期诊断技术的进步,GC的发病率在过去十年中显著下降,但其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如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等新型免疫疗法已成为GC患者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法。然而,仅少数GC患者对PD-1抑制剂治疗产生持久应答,且其疗效有限。免疫治疗疗效不显著主要与PD-1抑制剂耐药的发生密切相关,但耐药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文旨在探讨PD-1抑制剂治疗GC过程中耐药的潜在分子机制,为临床应对PD-1抑制剂耐药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 免疫治疗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癌性疲劳与PD-1抑制剂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高文华 杨福利 张金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癌性疲劳(CRF)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济南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Piper疲劳量表评估这些...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癌性疲劳(CRF)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济南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Piper疲劳量表评估这些患者在接受首次PD-1抑制剂治疗前后3个月内的疲劳状况。结果:使用PD-1抑制剂前后的患者疲劳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01)。单变量分析发现,性别、吸烟史、肿瘤位置以及使用的PD-1抑制剂类型对于疲劳程度没有明显影响(均P>0.05),而与年龄、疾病分期、贫血状态、白细胞减少症、继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甲减)、继发性肾上腺皮质醇功能减退(AI)、继发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P<0.05或P<0.01或P<0.001)相关联。进一步的多变量回归分析揭示,继发性甲减、继发性AI、贫血、白细胞减低是导致此类患者出现严重CRF的关键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PD-1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继发性甲减、继发性AI、贫血、白细胞减低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CRF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PD-1抑制剂 癌性疲劳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董亮 李祥 +2 位作者 高志涛 贾慧婕 赵铁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模型(MC38-OVA)中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采用背部皮下注射法构建MC38-OVA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将MC38-OVA荷瘤小鼠...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结直肠癌小鼠模型(MC38-OVA)中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采用背部皮下注射法构建MC38-OVA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将MC38-OVA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西达本胺^(+)anti-PD-1组,每组20只。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CD8^(+)IFN-γ^(+)T细胞、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数量及比例,以及肿瘤组织内调节性T细胞(Treg)、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表达变化。细胞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0、10、25、50、100、2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及MC38-OVA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及Ki-67抗体标记法检测0、1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及MC38-OVA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取CD8^(+)T细胞,设置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与西达本胺^(+)anti-PD-1组,与MC38-OVA肿瘤细胞按预设效靶比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经0、100 nmol/L西达本胺处理的CD8^(+)T细胞与相同数量的MC38-OVA肿瘤细胞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07a的表达情况。结果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西达本胺^(+)anti-PD-1组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抑(P<0.05),生存率明显增高(P<0.01)。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西达本胺^(+)anti-PD-1组肿瘤浸润CD8^(+)T细胞比例及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西达本胺^(+)anti-PD-1组CD8^(+)IFN-γ^(+)T细胞、OVA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及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西达本胺组、anti-PD-1组(P<0.05)。体外实验显示,西达本胺可增强CD8^(+)T细胞的杀伤能力及CD107a的表达(P<0.05)。结论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可明显增强瘤内浸润CD8^(+)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诱导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增多,减轻小鼠肿瘤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西达本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肿瘤退缩和肿瘤反应深度与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陶亚萍 柯耀华 +1 位作者 饶文美 刘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索早期肿瘤退缩和肿瘤反应深度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目的:探索早期肿瘤退缩和肿瘤反应深度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的40例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为早期肿瘤退缩(early tumor shrinkage,ETS)、肿瘤反应深度(depth of response,Dp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用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PFS及OS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患者ORR为77.5%,DCR为100%,完全缓解率为15.0%,中位PFS(median PFS,mPFS)为11.10个月,中位OS(median OS,mOS)为30.77个月。Cox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DpR与PFS和OS均有关(均P<0.05),ETS仅与PFS有关(P=0.010),PD-L1表达与PFS和OS均无关。ETS≥35%和ETS<35%患者的mPFS有显著性差异(P=0.008),mOS无显著性差异(P=0.076);DpR≥40%和DpR<40%患者的mPFS和mO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DpR是影响PFS和OS的独立因素,远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患者总体对治疗耐受性较好,无4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或死亡。结论:ETS和DpR可能是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疗效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肿瘤退缩 肿瘤反应深度 PD-1抑制剂 曲妥珠单抗 晚期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肿瘤总生存期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雷凤萍 姚涓川 +2 位作者 马婷 李海琛 崔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7-974,共8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的影响因素及对肿瘤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纳入211例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比较是否发生irTD组间的差异,并进行亚组分析...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的影响因素及对肿瘤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纳入211例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比较是否发生irTD组间的差异,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rTD的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法探究是否发生irTD与OS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模型COX回归分析评估irTD对OS的影响。结果irTD的发生率为26.1%,1级发生率13.3%,2级发生率10.0%,3~4级发生率2.8%,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第9周(IQR:5~25周)。性别、吸烟史、靶向史、基线甲状腺抗体在是否发生irTD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rTD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在第3周开始升高,第6~30周高于基线水平,30周后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的变化幅度小于TGAb。亚组分析显示,甲亢组首次接受免疫治疗的年龄较甲减组小(P<0.05),基线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甲减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甲状腺抗体阳性的患者发生irTD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4.595倍(95%CI:2.286~9.239,P<0.001)。生存分析显示,irTD患者的OS更长。多模型COX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化疗、肿瘤类型、是否转移等因素后irTD患者的OS更长(HR=0.228,95%CI:0.079~0.656,P=0.006)。结论irTD严重程度以1~2级为主,3~4级少见。基线甲状腺抗体阳性是ir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irTD的患者具有更长的OS,可能是由于irTD患者具有更好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 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 甲状腺抗体 影响因素 总生存期(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辅助PD-1抑制剂治疗胃癌对血清miR-20a-5p和miR-515-3p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汪斐 刘佩 胡楠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3-500,共8页
背景与目的:二线化疗方案治疗胃癌疗效欠佳,贝伐珠单抗属于抗血管生成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信迪利单抗是一种国产的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两者结合是临床治疗胃癌的新方向。本研究旨在探究贝伐珠单抗辅助PD-1... 背景与目的:二线化疗方案治疗胃癌疗效欠佳,贝伐珠单抗属于抗血管生成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信迪利单抗是一种国产的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两者结合是临床治疗胃癌的新方向。本研究旨在探究贝伐珠单抗辅助PD-1抑制剂治疗胃癌对血清miR-20a-5p和miR-515-3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就诊的84例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二线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指标、血清miR-20a-5p、miR-515-3p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本研究已通过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批(批件号:20230531--K061)。结果:观察组的ORR(69.05%)和DCR(85.71%)均高于对照组(40.48%、64.29%)。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ntin-19-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miR-20a-5p、miR-515-3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57%)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38.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辅助信迪利单抗可有效地提高胃癌治疗效率,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miR-20a-5p、miR-515-3p及肿瘤标志物表达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胃癌 miR-20a-5p miR-515-3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在荷瘤小鼠PD-(L)1抗体治疗中的作用
9
作者 侯俊雷 杨学智 +3 位作者 董芬 查皓然 杨菲 朱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4-814,共11页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B细胞对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影响,阐明B细胞影响免疫治疗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使用公共数据库中的黑色素瘤患者免疫治疗队列,分析B细胞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B细胞对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影响,阐明B细胞影响免疫治疗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使用公共数据库中的黑色素瘤患者免疫治疗队列,分析B细胞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以及免疫治疗响应的关系;使用TC-1和B16-OVA肿瘤细胞对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的皮下及肝脏进行荷瘤,构建肿瘤模型。比较B细胞清除对PD-(L)1抗体治疗效果的影响;对第15天的TC-1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明确T细胞的数目、功能及表型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B细胞表面分子以及细胞因子。结果基于ICBatlas公共数据库中的ERP105482数据分析,肿瘤中CD19高表达的黑色素瘤患者PFS较低表达者更长(753 d vs 95 d,HR=0.3,95%CI:0.13~0.65,P=0.003)。B细胞在免疫治疗应答的患者中显著富集(P=0.01)。在小鼠TC-1肝脏荷瘤模型中,PD-(L)1抗体治疗后肿瘤质量明显减小(P<0.01),而B细胞的清除削弱了治疗效果。B细胞通过促进T细胞浸润和功能来增强PD-(L)1抗体治疗,且治疗后B细胞亚群发生变化,表现为PD-1低表达亚群增加(P<0.01)。结论PD-(L)1抗体治疗后,B细胞亚群中PD-1表达的下降可能是B细胞促进PD-(L)1抗体治疗效果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B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导致相关垂体炎1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魏婕 韩星星 +5 位作者 叶禹彤 齐田田 周添燕 陆峰 颜新林 鹿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2-1088,共7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 piont inhibitors,ICPis)通过阻断免疫抑制分子,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相关垂体炎导致的继发性肾上...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 piont inhibitors,ICPis)通过阻断免疫抑制分子,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相关垂体炎导致的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该患者为65岁男性,因右肺鳞癌侵犯胸壁(cT4N2M0),接受免疫治疗4次,末次免疫治疗后2周出现纳差、乏力,检查结果提示重度低钠血症,并在反复补充高浓度氯化钠治疗后无改善。进一步完善检查后予糖皮质激素补充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显著改善。对于接受ICPis治疗的患者,建议在起始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合理开展基线筛查,并在用药后定期随访内分泌激素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同时,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相关症状、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内分泌腺体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逃逸及其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1
作者 林城 陈雄 +2 位作者 刘静南 黄于芳 欧阳学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34-740,共7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肿瘤相关性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虽然近年来靶向治疗进展迅速,但很多基因未突变的患者不能从中受益。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它能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抗肿瘤免疫...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肿瘤相关性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虽然近年来靶向治疗进展迅速,但很多基因未突变的患者不能从中受益。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它能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抗肿瘤免疫效应。研究显示免疫检查点分子: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1 ligand,PD-L1),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NSCLC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D-1/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助于肿瘤免疫逃逸,而阻断该通路可以增强机体内源性抗肿瘤免疫效应。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显示免疫检查点阻滞剂抗PD-1、抗PD-L1抗体在治疗NSCLC中的良好疗效性和安全性。本综述旨在回顾及总结近年来PD-1/PD-L1信号通路及其阻滞剂在NSCLC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免疫治疗 调定点阻滞剂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徐金发 宋文灿 +11 位作者 郑中显 鲍瑜 华高艳 蔡清 侍伟伟 章秀芳 张建华 童舟 夏国安 刘飞 刘林涛 肖克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3258-3262,共5页
背景以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类为代表的免疫靶向治疗在多种肿瘤治疗中显示较高的有效率,我国已获批上市的PD-1/PD-L1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应用时间相对较短。目的探讨国产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 背景以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类为代表的免疫靶向治疗在多种肿瘤治疗中显示较高的有效率,我国已获批上市的PD-1/PD-L1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应用时间相对较短。目的探讨国产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池州市4家医院(池州市人民医院、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东至县人民医院、石台县人民医院)肿瘤科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其均初始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同时联用卡瑞利珠单抗静脉滴注。评估患者治疗1、3个月时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患者疾病出现进展、全因死亡或2021-08-31。统计患者治疗期间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86例患者中无因严重毒副作用退出研究者。患者治疗1、3个月总缓解率(ORR)分别为58.14%(50/86)和65.12%(56/86),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6.74%(66/86)和82.56%(68/86)。截至2021-08-31,8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6)个月,共35例患者死亡,所有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95%CI(5.18,11.8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95%CI(8.97,15.97)〕个月。86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主要毒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52例(60.47%)〕、继发性高血压〔31例(36.05%)〕、手足综合征〔18例(20.93%)〕和蛋白尿〔12例(13.95%)〕,其中胃肠道反应〔6例(6.98%)〕、继发性高血压〔2例(2.33%)〕和手足综合征〔1例(1.16%)〕出现3~5级毒副作用。结论国产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良好,毒副作用相对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卡瑞利珠 阿帕替尼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免疫肺癌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箴 徐云华 +5 位作者 张菲菲 赵艺 郭林 付国龙 沈盛萍 冷雪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建立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人源化免疫肺癌动物模型,并研究该模型在评估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鲜的活检组织样... 目的·建立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人源化免疫肺癌动物模型,并研究该模型在评估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鲜的活检组织样本,或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肿瘤细胞,接种至CB17-SCID小鼠(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皮下,建立患者来源异种移植物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model,PDX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X模型肿瘤PD-L1的表达情况。将成熟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PDX模型肿瘤细胞混合后接种NCG小鼠(高度免疫缺陷小鼠),建立人源化免疫的肺癌PDX模型,并在该模型上验证PD-1抑制剂的疗效。结果·在16个临床来源样本建立的PDX模型中,有2个PD-L1表达为强阳性,4个表达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在PD-L1强阳性的人源化免疫肺癌PDX模型中,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在初次给药后21 d的肿瘤生长抑制率为82.6%;在PD-L1阴性的人源化免疫肺癌PDX模型中,PD-1抑制剂未显示出抗肿瘤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表达PD-L1的人源化免疫肺癌小鼠模型,且能在该模型上评估PD-1抑制剂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人源化免疫 患者来源异种移植物模型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出现垂体免疫不良反应3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顾阳春 刘颖 +1 位作者 谢超 曹宝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9-375,共7页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1(PD-1 ligand 1,PD-L1)的抑制剂广泛用于肺癌治疗,但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值得关注。垂体irAEs包括垂体炎和垂体功能减退,...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1(PD-1 ligand 1,PD-L1)的抑制剂广泛用于肺癌治疗,但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值得关注。垂体irAEs包括垂体炎和垂体功能减退,常见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治疗后,而较少见于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缺乏是垂体irAEs的一种特殊亚型,不伴垂体其他功能紊乱和垂体肿大。本研究报告3例晚期肺癌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孤立性ACTH缺乏及其他irAEs。病例1是68岁男性患者,先确诊PD-L1高表达的肺腺癌,采用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期间出现免疫性肝炎,经高剂量甲基泼尼松龙[0.5~1.0 mg/(kg·d)]治疗后缓解;间隔11个月又确诊原发性胃癌,故在帕博利珠单抗基础上增加阿帕替尼(apatinib)治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共17次后,患者的肺癌和胃癌均未进展,但出现严重恶心和无力,此时甲基泼尼松龙已停药10个月,血液生化检查提示重度低钠血症(121 mmol/L,参考值137~147 mmol/L,下同),8:00 a.m.皮质醇(<1μg/dL,参考值5~25μg/dL,下同)和ACTH(2.2 ng/L,参考值7.2~63.3 ng/L,下同)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病例2是66岁男性肺腺癌患者,参加新型PD-1抑制剂HX008联合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登记号:CTR20202387)。治疗5个月(共7次用药)后,患者的肺癌达到部分缓解,但恶心和呕吐却突然加重,伴轻度呼吸困难和双下肢无力,其血液生化检查提示轻度低钠血症(135 mmol/L),8:00 a.m.皮质醇(4.3μg/dL)和ACTH(1.5 ng/L)降低,但甲状腺功能正常;同时肺CT显示中度免疫性肺炎。病例3是63岁男性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一线使用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联合化疗,肺癌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仅出现轻度免疫性皮疹;治疗5周期后,肺癌进展,此后6个月未使用免疫治疗;再次免疫治疗前,常规评估发现8:00 a.m.血皮质醇降低(1.5μg/dL),ACTH正常(8.0 ng/L),但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状,使用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联合化疗2周期后出现肺部感染伴持续低热、中度无力和重度低钠血症(116 mmol/L),此时,8:00 a.m.血皮质醇为3.1μg/dL,ACTH为7.2 ng/L,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和泌乳素均正常。这3例患者均无头痛和视力障碍,脑磁共振成像均未见垂体肿大或垂体柄增粗,且无动态变化。患者均接受了泼尼松(2.5~5 mg/d)激素替代治疗,相关症状缓解后均恢复PD-1抑制剂治疗。病例2较特殊,其因同时伴有中度免疫性肺炎而采用高剂量泼尼松[1 mg/(kg·d)]治疗,并逐渐减量至生理替代剂量,8:00 a.m.血皮质醇和ACTH恢复并维持正常,但其他两例患者的垂体功能减退均未恢复。本组病例提示,PD-1抑制剂诱发的垂体irAEs可表现为孤立性ACTH缺乏,其发病时间跨度大,临床表现不特异,恢复模式也不同。因此,对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尤其是疗效好的患者,要定期监测垂体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警惕垂体irA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垂体功能减退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用于肝癌肝移植术前治疗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召波 武聚山 +1 位作者 林栋栋 栗光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用于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术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术前应用PD-1抑制剂的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受者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评估PD-1抑制剂在肝癌肝...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用于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术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术前应用PD-1抑制剂的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受者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评估PD-1抑制剂在肝癌肝移植受者中使用的安全性。结果 7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前使用PD-1抑制剂,使用疗程为1~20个,自停药至手术间隔时间为6~120 d。5例受者发生不同程度的irAE,其中疲乏3例、发热2例、脱发2例、皮疹2例、腹泻1例、恶心1例、心肌炎1例,多数irAE毒性分级为G1~2级,1例发生G5级毒性反应(致死性心肌炎),并导致受者死亡。1例受者于术后7 d发生排斥反应,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及增加他克莫司剂量后好转。结论 PD-1抑制剂可用于肝癌肝移植术前治疗,但应密切注意其irAE及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 原发性肝癌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排斥反应 纳武单抗 信迪利单抗 帕博利珠单抗 卡瑞利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建立PD-1抑制剂用于食管癌的药物治疗路径 被引量:4
16
作者 占美 郑寒蕊 卢静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64-1870,共7页
目的建立程序性死亡(PD)-1抑制剂用于食管癌的药学路径。方法检索中国、美国和欧洲肿瘤学会收集食管癌治疗指南,整理指南推荐可以用于食管癌的PD-1抑制剂的内容。如果指南同时推荐了多种PD-1抑制剂用于同一类患者的治疗,则采用美国临床... 目的建立程序性死亡(PD)-1抑制剂用于食管癌的药学路径。方法检索中国、美国和欧洲肿瘤学会收集食管癌治疗指南,整理指南推荐可以用于食管癌的PD-1抑制剂的内容。如果指南同时推荐了多种PD-1抑制剂用于同一类患者的治疗,则采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发布的价值框架对PD-1抑制剂进行价值评价,并通过文献检索法收集药物经济学研究,综合指南推荐,价值评价结果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基于药品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初步建立药学路径。结果中国和美国指南同时推荐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用于晚期食管鳞癌的二线治疗。价值评分最高的是卡瑞利珠单抗,药物经济学研究显示对比化疗,只有卡瑞利单抗二线治疗食管癌有经济性。结论PD-1抑制剂用于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指南推荐强度最大,证据最充分,卡瑞利珠单抗最具性价比,故作为药学路径中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食管癌 指南 价值 成本-效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致银屑病样皮炎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涛 陆晟 刘业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68-670,共3页
报告1例程序性死亡蛋白(PD)-1抑制剂导致的银屑病样皮炎并文献复习。患者男,64岁。患者因肺腺癌使用2次抗PD-1抗体治疗后头部出现皮疹,伴有轻度瘙痒2个月余,未予诊治,后斑块渐增多。皮肤科检查:头皮及面部散在浸润性红斑,上覆白色鳞屑,A... 报告1例程序性死亡蛋白(PD)-1抑制剂导致的银屑病样皮炎并文献复习。患者男,64岁。患者因肺腺癌使用2次抗PD-1抗体治疗后头部出现皮疹,伴有轻度瘙痒2个月余,未予诊治,后斑块渐增多。皮肤科检查:头皮及面部散在浸润性红斑,上覆白色鳞屑,Auspitz征(+)。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浆液渗出,棘层增厚,海绵水肿形成,局灶性界面改变;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少量噬色素细胞浸润。诊断:银屑病样皮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药疹 银屑病 他克莫司 纳武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单克隆抗体治疗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宾阳阳 李杰群 +5 位作者 李强 周政俊 周依 陈广顺 齐海智 司中洲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390,共7页
目的探讨实体器官移植(SOT)术后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7个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收集54例SOT受者术后使用PD-1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案例,对使用PD-1单抗的SOT受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实体器官移植(SOT)术后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7个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收集54例SOT受者术后使用PD-1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案例,对使用PD-1单抗的SOT受者的临床效果及排斥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2篇,共54例SOT受者。其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为14~79岁。包括29例肾移植受者、19例肝移植受者、6例心脏移植受者。SOT受者使用的PD-1单抗药物类型包括28例使用派姆单抗、26例使用纳武单抗。PD-1单抗治疗SOT受者术后恶性肿瘤的总体缓解率为32%(17/54),疾病进展率44%(24/54),病死率为36%(19/54)。PD-1单抗治疗SOT受者术后恶性肿瘤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9%(21/54)。排斥反应与PD-1单抗药物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D-1单抗能有效治疗SOT受者术后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可引发排斥反应,但排斥反应并不是导致受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 实体器官移植 恶性肿瘤 文献分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与免疫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邱俊霖 罗说明 +2 位作者 殷文凤 李霞 周智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8,共10页
目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PD-1 associated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PFD)是少见的内科急危重症,临床特点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PFD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PD-1 associated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PFD)是少见的内科急危重症,临床特点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PFD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10例PF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的66例患者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与免疫特征,并对不同胰岛自身抗体状态的PF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结合我院及文献检索数据,共报道76例PFD患者,年龄(60.9±12.1)岁,男性占60.0%,体重指数(22.1±5.2)kg/m2。76例患者中最常见的肿瘤是肺癌(43.4%)和黑色素瘤(22.4%)。PD-1相关抑制剂最常见的药物是纳武单抗(37.5%)和派姆单抗(38.9%)。82.2%的PFD患者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从PD-1相关抑制剂治疗开始到血糖升高的中位发病时间为95(36.0,164.5)d,糖尿病发病前中位治疗周期为6(2.3,8.0)。26.0%(19/73)的PFD患者胰岛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组的酮症酸中毒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100.0%vs 75.0%,P<0.05)。PD-1抑制剂治疗后的糖尿病发病时间和输注次数在抗体阳性组中均显著低于抗体阴性组(28.5 d vs 120.0 d;2周期vs 7周期,均P<0.001)。结论:启动肿瘤免疫治疗后需警惕发生PFD不良反应,胰岛自身抗体阳性PFD比阴性患者发病更快、更严重。PD-1相关抑制剂治疗前后检测胰岛自身抗体及血糖对PFD预警预测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1型糖尿病 暴发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8
20
作者 罗详冲 李高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2-679,共8页
随着以肿瘤免疫检查点为靶点的治疗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愈来愈多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得以研发并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是一种新型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4(IgG4)型单克隆抗体(mAb),可靶向结合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 随着以肿瘤免疫检查点为靶点的治疗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愈来愈多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得以研发并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是一种新型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4(IgG4)型单克隆抗体(mAb),可靶向结合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并阻断其与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的结合,从而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抗肿瘤的作用。该药于2019年5月29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用于至少经过二线系统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治疗。此外,该药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肝细胞癌(HCC)、鼻咽癌(NPC)、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胃癌(GC)及胃食管交界癌(EGJC)等恶性肿瘤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该文就卡瑞利珠单抗的作用机制、药效学与药动学、临床研究、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卡瑞利珠单抗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分子1抑制剂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