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海洋生态环境法治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晏瑲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7,共1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区域性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应该可以被视为最具可操作性的全球治理方案。通过梳理区域性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区域性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应该可以被视为最具可操作性的全球治理方案。通过梳理区域性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情况,重点对黄海、东海、南海以及极地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下海洋生态治理的基本逻辑,对我国参与区域性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法律机制的构建路径给出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议我国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区域多边合作为指导原则,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共建目标,遵循从低到高政治敏感度的合作推进路径,建立区域性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法律框架,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 区域性 法律路径 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岸带国家蓝碳资源价值与类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冯翠翠 龚语嫣 +4 位作者 叶观琼 曾江宁 唐剑武 方秦华 杜建国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重要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研究梳理了全球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分布、碳封存量和封存价值,并根据经济、科技、蓝碳封存量三个指标对各海岸带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类。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分布最广...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重要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研究梳理了全球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分布、碳封存量和封存价值,并根据经济、科技、蓝碳封存量三个指标对各海岸带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类。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分布最广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美国,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巴西碳埋藏量最高。全球每年蓝碳埋藏价值在碳交易和碳税价格下分别为3.47×109美元和2.35×109美元。中国拥有丰富的海岸带蓝碳资源,生态系统面积排名第10,年封存量排名第21;然而蓝碳自然资源的赋存禀赋与现有碳价格体系下的价值匹配性较差,基于碳交易价格的中国海岸带蓝碳埋藏价值全球排名第27,基于碳税价格仅排名第39。碳价格低迷将会导致在国际蓝碳交易中处于劣势,中国后续应不断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具有在蓝碳研究以及修复投入与实践方面的优势,以及贝藻养殖、海洋牧场等特色蓝碳资源,可结合不同类型的蓝碳国家经济科技条件与自然条件制定多元合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 碳达峰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和适用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寒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90,I0003,I0004,共20页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在正式施行40周年之际完成了第二次全面修订。本次修订是对该法中过往存在问题的一次集中调整,同时也融入了大量我国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考和实践,包括在总则方面正式...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在正式施行40周年之际完成了第二次全面修订。本次修订是对该法中过往存在问题的一次集中调整,同时也融入了大量我国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考和实践,包括在总则方面正式引入风险预防原则,拓宽了法律域外适用的范围,创造性地完善了海洋生态保护和其他分则规定,并针对国际海洋治理的热点事件做出了合理的回应。但该法的适用依然需要更多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支持。总体来看,该法的修订为我国环境立法的改革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将成为我国倡导和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海洋环境治理的重要法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保护法 海洋环境保护 风险预防原则 法律域外适用 建设海洋强国 海洋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海洋法对陆源放射性污染的规制效果——基于“气候变化案”影响的讨论
4
作者 张诗奡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07,I0004,共18页
陆源放射性污染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国际法碎片化问题的制约。“福岛核污染水”问题,折射出防止陆源放射性污染问题的国际法规则局限性。这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否适用“预防原则”以及是否可以引述外部规则等问题有关。国际海洋法法... 陆源放射性污染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国际法碎片化问题的制约。“福岛核污染水”问题,折射出防止陆源放射性污染问题的国际法规则局限性。这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否适用“预防原则”以及是否可以引述外部规则等问题有关。国际海洋法法庭在“气候变化案”咨询意见中对上述问题有所触及。“气候变化案”自身在程序合理性与合法性层面存在瑕疵,但其法律论述可能影响未来海洋法规则实践的发展。该案实体部分针对“预防原则”与外部规则的解读,对于“福岛核污染水”问题提出的有关防止陆源放射性污染的国际法规则挑战具有潜在影响。基于“气候变化案”的逻辑,以“福岛核污染水”问题为对象进行推演,有助于预判未来陆源放射性污染相关国际法规则的效力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案 福岛核污染水 海洋法公约 国际核法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郝吉明 万本太 +3 位作者 侯立安 王金南 蒋洪强 许嘉钰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38,共9页
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客观上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地位。本研究紧密结合未来10~15年全球经济、科技发展变化趋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资源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目标,对环境保护领域的... 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客观上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地位。本研究紧密结合未来10~15年全球经济、科技发展变化趋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资源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目标,对环境保护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刻地剖析和预测,全面把握"新时期"的特点和要求,着力针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农村与土壤环境、固废污染防治、海洋环境、环境风险与健康、国际环境保护等领域提出下一个十年,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战略思路和重大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大气环境 土壤环境 固体废物污染 海洋环境 农村环境 环境风险与健康 国际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24
6
作者 杨振姣 闫海楠 王斌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93,共13页
海洋生态环境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然而随着海洋产业的崛起和对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中国海洋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国内海洋生态治理起步较晚,治理成效不显著,现行治理模式弊端突出、现代化程度不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 海洋生态环境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然而随着海洋产业的崛起和对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中国海洋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国内海洋生态治理起步较晚,治理成效不显著,现行治理模式弊端突出、现代化程度不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政治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应吸收借鉴美国、日本、欧盟、东盟等主要海洋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经验,立足于本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和现行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弊端,不断完善海洋治理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全力构建相对完备的规划体系,强化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促进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海洋生态治理,加强区域合作,推进中国海洋生态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 治理现代化 国际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输油立管的建模及边界控制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忻生 李林野 +1 位作者 刘屿 高红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2-38,62,共8页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海洋输油立管结构的动力学特性,文中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耦合时变内流和海流的动力学的立管模型,该模型由一组偏微分方程(PDEs)和一组常微分方程构成,具有无限维特点.随后基于该原始无穷维PDEs模型,结合边界控制技术...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海洋输油立管结构的动力学特性,文中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耦合时变内流和海流的动力学的立管模型,该模型由一组偏微分方程(PDEs)和一组常微分方程构成,具有无限维特点.随后基于该原始无穷维PDEs模型,结合边界控制技术和Lyapunov方法,分别设计了纵向和横向二维边界控制器用以抑制立管振动.之后利用Lyapunov方法对立管系统的稳定性和一致有界性进行了证明,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文中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输油立管 边界控制 HAMILTON原理 LYAPUNOV方法 时变内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制度发展态势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付玉 邹磊磊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2年第7期72-80,共9页
国际海洋环境管理制度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能力的增强而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显著的发展趋势。2011年,国际海洋法法庭发表了"关于担保自然人和实体从事国际海底区域有关活动的责任和义务的咨询意见",成为国际海洋环境制... 国际海洋环境管理制度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能力的增强而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显著的发展趋势。2011年,国际海洋法法庭发表了"关于担保自然人和实体从事国际海底区域有关活动的责任和义务的咨询意见",成为国际海洋环境制度领域的最新发展,反映出愈加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和趋势。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将面临潜在的"环境壁垒"。风险预防性原则成为习惯国际法的一项规则,环境影响评价发展为习惯国际法的一项一般性义务。这些发展趋势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洋环境制度 预防性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海洋资源开发进程中的勤勉义务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华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8-91,共14页
一般国际法上的勤勉义务构成国际习惯法规则,而且在诸多国际条约和国际法律文件中均有所体现,但该义务的内涵和外延始终处于“碎片化”状态。随着近年来国际司法机构相关咨询意见和司法裁决的增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勤勉义务得... 一般国际法上的勤勉义务构成国际习惯法规则,而且在诸多国际条约和国际法律文件中均有所体现,但该义务的内涵和外延始终处于“碎片化”状态。随着近年来国际司法机构相关咨询意见和司法裁决的增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勤勉义务得以揭示,其内涵与外延日渐清晰。勤勉义务与国际法律责任密切相关。不过,作为行为义务,加之适用标准灵活,国际海洋资源开发进程中的勤勉义务在实践中并不必然导致国际法律责任。勤勉义务的消极层面无需夸大,对于负责任的国家而言,该义务反倒是一种激励。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指引下,中国目前应积极采取措施以规制其管辖和控制下的深海采矿和远洋捕鱼活动,从而彰显重视海洋环境保护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勤勉义务 国际法律责任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环境保护 国际司法裁决 海洋强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潜力与挑战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春峰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18期37-43,共7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继续主导着新一轮世界海洋竞争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以科学目标、而不是具体技术指标为驱动力的海洋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特别是在我国大部分海洋技术装备处在落后但具有明显后发优势的状态下,对更基础和... 科学技术的发展继续主导着新一轮世界海洋竞争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以科学目标、而不是具体技术指标为驱动力的海洋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特别是在我国大部分海洋技术装备处在落后但具有明显后发优势的状态下,对更基础和更前沿科学问题的回答是新海洋技术和装备发展必须认真考虑的方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科学家、提升在国际组织框架下领导西太平洋和极地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的能力应是我国成为海洋强国的根基和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科技 海洋强国 海洋环境 科学驱动 国际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核算的市场逼近理论和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郎奎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4,共7页
森林生态效益在森林生态资源总价值中主要是一种间接的使用价值。本文定义了包括 1 0种森林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森林生态效益和为建立良好环境市场的森林生态效益有效面积系数 ,指出森林生态效益的物理量和货币量是两类性质截然不同的模... 森林生态效益在森林生态资源总价值中主要是一种间接的使用价值。本文定义了包括 1 0种森林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森林生态效益和为建立良好环境市场的森林生态效益有效面积系数 ,指出森林生态效益的物理量和货币量是两类性质截然不同的模型 ,其物理量是一种广义线性模型———似乎不相关模型。根据森林生态效益的外部性特征和纠正其“市场失灵”的程度 ,定义了绿色帕累托最适度。森林生态效益的货币计量主要应采用替代市场法 ,这是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货币量的科学计量的必要条件。为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货币的“内部化”和“科学化”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的“市场逼近”理论。根据森林生态效益和它的替代商品效能的相似性和价格的可替代度等 ,采用数值逼近的方法 ,确定森林生态效益市场逼近系数的基本法则和数学模型。这是未来环境市场应具有的基本品格。构造了森林生态效益的两类货币构造模型 ,为最终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内部化”的基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态效益 价值核算 市场逼近理论 森林环境 绿色帕累托最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海洋资源环境管理困境与破解——基于集体行动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建勋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2年第11期89-97,共9页
加强国际海洋资源环境管理已成为世界各国21世纪发展海洋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人类活动已致使海洋渔业资源濒临枯竭、海洋环境遭受重大破坏,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捕捞面临"公地悲剧"、国际海洋环境容量过度... 加强国际海洋资源环境管理已成为世界各国21世纪发展海洋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人类活动已致使海洋渔业资源濒临枯竭、海洋环境遭受重大破坏,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捕捞面临"公地悲剧"、国际海洋环境容量过度使用陷入"囚徒困境"、国际海洋资源环境管理遭遇"集体行动悖论"。为了有效破解这一集体行动困境,国际社会应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区域合作机制;强化"选择性诱因"激励机制;积极培育利益共同体成员间的社会资本;改革联合国海洋资源环境管理机构、强化机构间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洋资源环境 管理困境 集体行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海洋环境损害国家责任资金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卫东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68,共4页
资金保证是跨界海洋环境损害责任中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资金保证在海事赔偿责任方面一般有保险和基金两种方式。但目前这两种方式只是主要适用于民事赔偿责任,对公法性质的跨界海洋环境损害国家赔偿责任及对海洋公域造成损害责任... 资金保证是跨界海洋环境损害责任中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资金保证在海事赔偿责任方面一般有保险和基金两种方式。但目前这两种方式只是主要适用于民事赔偿责任,对公法性质的跨界海洋环境损害国家赔偿责任及对海洋公域造成损害责任似乎并不适用。本文拟借鉴国际民事责任基金机制,探讨构筑一种广泛适用于责任主体为国家的跨界海洋环境损害赔偿基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用 损害责任 保证 国家责任 国家赔偿责任 公域 公法 损害赔偿 民事赔偿责任 民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国际环境公正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建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28-37,共10页
在国际环境事务中,诸如美国公然撕毁《京都议定书》事件时有发生,国际环境公正问题已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伦理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遵循四项国际环境公正基本原则:国家主权与尊重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环境原则;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污染者... 在国际环境事务中,诸如美国公然撕毁《京都议定书》事件时有发生,国际环境公正问题已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伦理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遵循四项国际环境公正基本原则:国家主权与尊重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环境原则;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污染者承担责任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污染者承担责任原则 国际环境公正 基本原则 分配正义 矫正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环境关系领域的适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耀芳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8-83,共6页
由于环境保护的特殊性,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原则与全球环境保护的需要存在矛盾之处,其在国际环境关系领域的适用导致了一项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产生。由《斯德哥尔摩宣言》原则二十一宣布的主权适用原则,体现了国际法在国际环境关系... 由于环境保护的特殊性,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原则与全球环境保护的需要存在矛盾之处,其在国际环境关系领域的适用导致了一项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产生。由《斯德哥尔摩宣言》原则二十一宣布的主权适用原则,体现了国际法在国际环境关系领域的新发展。它包括了权利和责任两个基本内容,具有三重涵义:一是确认主权原则在国际环境关系领域的适用,二是维持国与国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三是谋求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之间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原则 国际环境关系 主权适用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法视域下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模式转型与中国贡献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41,共15页
18个“区域海”的分布确立了海洋生态环境区域治理模式。该模式突破了国家治理维度,在近半个世纪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表现出高度依存性和渗透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流露出综合性与复杂性。因此,寻求整体论... 18个“区域海”的分布确立了海洋生态环境区域治理模式。该模式突破了国家治理维度,在近半个世纪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表现出高度依存性和渗透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流露出综合性与复杂性。因此,寻求整体论下的全球治理模式,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从理论上来看,新模式以全球共治理论、“新区域主义”理论和全球公民社会理论为溯源,将“条块”治理转向“系统”治理;从规范上来看,它基于《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法,聚拢了生成条件。在转型时,区域利益让位于全球利益是基本逻辑,从“中心—边缘”走向“去中心”为内部结构,多边主义下的规则建构是法律支撑,从单向指令走向双向互动为合作秩序。作为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将在“全球—区域—国家—地方”四级治理体系下,一方面推动“海洋生态环境命运共同体”之构建,探索全球利益关照下的区域利益与国家利益观,另一方面优化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对现有海洋法律体系予以完善,将国家治理融入全球治理,以实现治理共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区域治理 全球治理 国家治理 国际海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