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it stream power,minimum energy dissipation rate,and river engineering
1
作者 Chih Ted Yang 《水道港口》 2010年第5期317-317,共1页
Unit stream pow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ominant paramete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nsport rate of sand,gravel,and hyper-concentrated sediment with wash load.Minimum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theory,or its simpli... Unit stream pow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ominant paramete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nsport rate of sand,gravel,and hyper-concentrated sediment with wash load.Minimum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theory,or its simplified minimum unit stream power and minimum stream power theories,can provide engineers the nee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river morphology and river engineering studies.The Generalized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 for Alluvial River Simulation computer mode series have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above theories.The computer model seri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many countries.Examples will b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computer models to solving a wide range of river morphology and river engineering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model minimum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river engineering river morphology sediment transport unit stream po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nlinear rheological model of backfill material for retaining roadways and the analysis of its stability 被引量:5
2
作者 Zhang Tianjun Ma Mina +1 位作者 Wang Hongsheng Xu Hongjie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4期543-546,共4页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backfill material is the key to retaining roadways successfully. In order to study the rheological deformation of backfill material and its long-term stability, given the visco-elastoplastic...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backfill material is the key to retaining roadways successfully. In order to study the rheological deformation of backfill material and its long-term stability, given the visco-elastoplastic properties of this material, we introduced a softening and a hardening function for a new nonlinear the- ological model with time-varying parameters. Based on this, we presented the instability condition of this model b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potential energy.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we cal- culated the urlstable time period of backfill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me of instability of the backfill material relate to the initial parameters of the material, "the coefficients decided by temperature and the ratio of the plastic zone of the backfill material.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our analysi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nergy, we can quickly obtain the time of instability of this model from our graphical analysis. The time of instability of the backfill material obtained from our investigation coincides with an actual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ility Rheology principle of minimum potential energy Calculus of vari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UHPC-NC组合梁结合面徐变剪应力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邓继华 李冬亮 +2 位作者 周亚栋 田仲初 刘新华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5-1082,共8页
在恒载应力作用下,预应力UHPC-NC组合梁因两种材料不同的徐变特性及加载龄期的差异导致结合面产生徐变剪应力,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对结合面徐变剪应力进行分析。在解析法中,用三角级数表示UHPC-NC结合面的应力分布,基于结合面上的... 在恒载应力作用下,预应力UHPC-NC组合梁因两种材料不同的徐变特性及加载龄期的差异导致结合面产生徐变剪应力,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对结合面徐变剪应力进行分析。在解析法中,用三角级数表示UHPC-NC结合面的应力分布,基于结合面上的变形协调,利用最小余能原理推导出结合面徐变剪应力计算公式。在有限元法中,将组合梁UHPC层与NC层均划分成四边形平面应力单元,对结合面则采用等效杆单元模拟。以T形截面预应力UHPC-NC组合梁为例进行计算方法的验证,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且研究发现徐变剪应力最大值位于梁端;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结合面徐变剪应力分布的UHPC层压应力、梁高、计算龄期、环境年平均相对湿度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合面徐变剪应力最大值随着UHPC层压应力、计算龄期、环境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基本不随梁高变化;结合面徐变剪应力最大值的位置随着梁高的增大而逐步向跨中靠近,其他因素不影响应力最大值的位置。研究结果可为UHPC-NC组合梁结合面的抗剪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NC组合梁 结合面剪应力 徐变 最小余能原理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置工况条件下掺氢天然气浓度分布规律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敬法 宇波 +2 位作者 苏越 刘翠伟 李玉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利用天然气管道进行掺氢输送已成为氢能及天然气输送领域的热点和重点,但当前业界对于掺氢天然气在管道输送和停输静置过程中是否会自发分层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为了厘清该问题,以掺氢天然气在管道中静置这一极端工况为例,基于热力学能... 利用天然气管道进行掺氢输送已成为氢能及天然气输送领域的热点和重点,但当前业界对于掺氢天然气在管道输送和停输静置过程中是否会自发分层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为了厘清该问题,以掺氢天然气在管道中静置这一极端工况为例,基于热力学能量最小原理,推导了在重力场作用下掺氢天然气浓度分布数学模型,并采用Peng-Robinson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最后研究了甲烷—氢气二元组分混合气体在4种典型场景高度和5种掺氢比下氢浓度随高度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重力影响下管道顶部和底部的氢浓度存在差异,但其受高度差的影响显著,对于米级的水平管道、几十米级的一般城镇楼宇天然气立管、百米级的高层楼宇天然气立管,氢浓度随高度变化的差异微小,可完全忽略氢分层;(2)对于千米级大落差的掺氢天然气管道,当掺氢比不超过20%时,氢分层仍可忽略,但当掺氢比很高时(例如50%)管道顶部和底部的氢浓度差将超过1%,此时需考虑工程实际情况评估能否忽略氢分层;(3)西气东输某管道考虑真实气体组成、掺氢比20%、管道落差200 m时,各气体组分的浓度随落差高度的分布规律揭示了在实际工程中此类落差高度的掺氢天然气氢分层可忽略。结论认为,对于掺混均匀的掺氢天然气在静置这种最容易发生分层的极端工况下,如果不存在千米级极端大落差和极端大掺氢比,掺氢天然气管道分层现象可完全忽略;该认识从理论上厘清了目前关于掺氢天然气分层现象的争议,对掺氢天然气管道安全输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氢天然气 氢分层 掺氢比 能量最小原理 静置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的柴电混合动力船舶能量管理策略
5
作者 郭晓东 袁裕鹏 童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76-2184,共9页
提升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源利用率,制定合适的能量管理策略以实现功率合理分配、减小船舶燃油消耗、节约成本,是混合动力船舶的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建模软件,建立对象船舶的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不同功... 提升混合动力船舶的能源利用率,制定合适的能量管理策略以实现功率合理分配、减小船舶燃油消耗、节约成本,是混合动力船舶的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建模软件,建立对象船舶的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不同功率需求下对柴油发电机和超级电容的控制要求。考虑动力源特性和船舶功率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庞特里亚金极小值的能量管理策略对目标船舶进行合理的功率分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的能量管理策略能够优化船舶柴油机组原动机的工作状态,使其在比油耗较低的点工作。在该策略的控制下,航行工况内的柴油发电机组原动机平均比油耗为207.2 g/(kW·h),总燃油消耗量为204.1 kg。本文方法不仅对船舶减小燃油消耗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提高船舶运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船舶 柴电混合 能量管理 控制策略 船舶动力系统 逻辑门限值 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 优化控制 燃油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小值原理的混动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
6
作者 王丽萍 王远波 +1 位作者 侯博博 王富军 《汽车电器》 2024年第8期18-20,共3页
以发动机瞬时燃油消耗最小为目标建立性能泛函,通过发动机、电机、电池数学模型建立Hamilton目标函数,采用最优控制的Pontryagin极小值原理解析目标函数,在控制集范围内搜索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值的最优控制变量,从而计算出控制电机扭矩... 以发动机瞬时燃油消耗最小为目标建立性能泛函,通过发动机、电机、电池数学模型建立Hamilton目标函数,采用最优控制的Pontryagin极小值原理解析目标函数,在控制集范围内搜索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值的最优控制变量,从而计算出控制电机扭矩与发动机扭矩的最优控制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 极小值原理 瞬时优化 能量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原理盐岩的强度与破坏准则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新荣 郭建强 +2 位作者 王军保 李鹏 张倩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5-310,315,共7页
讨论了盐岩变形过程中可释放弹性应变能与耗散能内在关系,并给出了基于弹性应变能的破坏准则。为了验证该准则的可行性,一方面利用Mohr准则、D-P准则、基于能量原理强度准则对围压分别为1、5、10、15 MPa一组三轴压缩试验进行了研究;另... 讨论了盐岩变形过程中可释放弹性应变能与耗散能内在关系,并给出了基于弹性应变能的破坏准则。为了验证该准则的可行性,一方面利用Mohr准则、D-P准则、基于能量原理强度准则对围压分别为1、5、10、15 MPa一组三轴压缩试验进行了研究;另一方面,应用该准则对来源于其他文献的三轴试验数据就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该准则仅需确定常规岩石力学参数,物理力学意义明确,试验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较小,因此,该准则可作为盐岩破坏的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芒硝 盐岩 能量原理 能量耗散 弹性应变能 强度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洞塞消能工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5
8
作者 田忠 许唯临 +3 位作者 刘善均 王韦 张建民 段辉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0,共3页
为了提高洞塞内的最小压强,扩大洞塞式消能工的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内流式消能工———组合式洞塞消能工,并用k ε模型计算了组合式洞塞消能工的水力参数.计算结果表明,与洞塞式消能工相比,组合式洞塞消能工能显著提高洞塞内的最... 为了提高洞塞内的最小压强,扩大洞塞式消能工的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内流式消能工———组合式洞塞消能工,并用k ε模型计算了组合式洞塞消能工的水力参数.计算结果表明,与洞塞式消能工相比,组合式洞塞消能工能显著提高洞塞内的最小压强和水流空化数,并且不会明显降低消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塞消能工 洞塞最小压强 空化数 消能率 k-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铅阻尼器耗能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卢德辉 周云 +1 位作者 邓雪松 张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5-51,共7页
影响钢管铅阻尼器性能的主要构造参数有厚径比、削弱比和高径比。设计13个不同构造参数的钢管铅阻尼器,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厚径比、削弱比和高径比对钢管铅阻尼器传力机制、塑性分布状态和耗能机理的影响。分... 影响钢管铅阻尼器性能的主要构造参数有厚径比、削弱比和高径比。设计13个不同构造参数的钢管铅阻尼器,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厚径比、削弱比和高径比对钢管铅阻尼器传力机制、塑性分布状态和耗能机理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钢管铅阻尼器的钢管和铅芯协同工作,共同耗能,传力机制和耗能机理明确;②钢管铅阻尼器受力过程分为弹性,弹塑性和塑性三个阶段,但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很短,屈服位移很小,在1mm内即能进入屈服耗能;③厚径比、削弱比和高径比对钢管铅阻尼器传力机制和协同工作性能影响不大;④厚径比、削弱比和高径比对钢管铅阻尼器塑性变形分布影响很大;合理取值可以保证钢管铅阻尼器屈服耗能集中在阻尼器中部,且具有较合理的塑性分布模式;建议厚径比在满足加工前提下尽可能取小值,削弱比取0.3~0.4,高径比取2.3—2.6;⑤钢管铅阻尼器耗能时,铅芯先屈服耗能而钢管为弹性,耗能全部由铅芯承担;接着钢管屈服与铅芯共同耗能;钢管进入塑性后钢管和铅芯耗能比很快就趋于稳定,钢管耗能占总耗能80%以上,铅芯耗能占总耗能10%~2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铅阻尼器 阻尼器 消能减震 工作机理 耗能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能量原理的矩形平面预应力索网结构大变形自由振动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尚仁杰 李谦 +2 位作者 吴转琴 李佩勋 周建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8-161,共4页
以中关村文化商厦30m×70m平面索网为工程背景,考虑矩形索网结构大变形产生的几何非线性的影响,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非线性振动的微分方程并给出了解法;研究了线性振动频率、大振幅振动频率和大变形后小振幅的振动频率计算方法;结... 以中关村文化商厦30m×70m平面索网为工程背景,考虑矩形索网结构大变形产生的几何非线性的影响,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非线性振动的微分方程并给出了解法;研究了线性振动频率、大振幅振动频率和大变形后小振幅的振动频率计算方法;结合实例对3个振动频率进行了计算分析。给出的非线性振动方程和解法简单准确,为大跨度平面索网结构抗风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索网 大变形 非线性 振动 最小势能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柱稳定性的时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4
11
作者 徐金海 缪协兴 张晓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3-437,共5页
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在分析了煤柱与顶板的相互关系以及煤柱受力状况后,建立了考虑顶板刚度及煤柱软化与流变特性的煤柱时间相关稳定性分析模型,引入煤岩体的蠕变本构关系,对煤柱的长期变形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煤柱保持长期稳定的... 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在分析了煤柱与顶板的相互关系以及煤柱受力状况后,建立了考虑顶板刚度及煤柱软化与流变特性的煤柱时间相关稳定性分析模型,引入煤岩体的蠕变本构关系,对煤柱的长期变形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煤柱保持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以及煤柱保持稳定的最小时间计算公式.在利用短壁开采方法控制地表沉陷的工程中,对煤柱变形与稳定性进行了预测,其结果与现场实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稳定性 时间相关性 最小势能原理 黏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最小耗能原理及其应用”一书——最小熵产生原理是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的基本原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文桐 陈健 +1 位作者 赵佩章 滕晓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8-54,共7页
 最小耗能原理的推导不能成立.在破坏、断裂等过程中没有最小耗能关系,为了科学的统一,还是用"最小熵产生原理"为好.
关键词 最小耗能原理 最小熵产生原理 屈服 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性土坡面细沟流的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沙际德 白清俊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44,共6页
发生于粘性土坡细沟侵蚀中的细沟流 ,其特性多从地理角度进行描述 ,因而对细沟的认识也不一致。本文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 ,对细沟流的水力特性从最小耗能原理及水力学的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不仅对细沟侵蚀过程中的“跌坑”现象的... 发生于粘性土坡细沟侵蚀中的细沟流 ,其特性多从地理角度进行描述 ,因而对细沟的认识也不一致。本文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 ,对细沟流的水力特性从最小耗能原理及水力学的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不仅对细沟侵蚀过程中的“跌坑”现象的形成进行了分析 ,也得出了有别于明渠水流的细沟流的一些水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沟流 跌坑 最小耗能 水力特性 粘性土坡面 侵蚀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蠕变的稳定性准则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松林 徐卫亚 张贵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3-427,共5页
介绍了最小耗能原理及其建立材料强度准则的一般步骤,在强度准则通常为能量蓄积程度表达式这一前提下,从最小耗能原理出发,利用线粘弹性断裂理论推导了裂纹蠕变的稳定性准则。为对比起见,将线弹性断裂理论的应变能密度因子断裂判据直接... 介绍了最小耗能原理及其建立材料强度准则的一般步骤,在强度准则通常为能量蓄积程度表达式这一前提下,从最小耗能原理出发,利用线粘弹性断裂理论推导了裂纹蠕变的稳定性准则。为对比起见,将线弹性断裂理论的应变能密度因子断裂判据直接推广到粘弹性状态,得到了与最小耗能原理相同的稳定性准则表达式,并分析了几种流变材料中裂纹蠕变的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蠕变 应变能密度 最小耗能原理 线粘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黏弹塑性损伤模型 被引量:6
15
作者 邱战洪 张我华 陈云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60-164,共5页
在基于"应变等效假定"和"余应变能等效假定"两种不同损伤力学基本假定的黏塑性损伤本构方程基础上,将最小耗能原理应用于固体介质的黏弹塑性问题,给出了损伤材料的黏塑性应变流变速率、黏塑性损伤发展速率和黏弹-... 在基于"应变等效假定"和"余应变能等效假定"两种不同损伤力学基本假定的黏塑性损伤本构方程基础上,将最小耗能原理应用于固体介质的黏弹塑性问题,给出了损伤材料的黏塑性应变流变速率、黏塑性损伤发展速率和黏弹-塑性材料积累应变强弱化速率的非线性演化发展方程,建立了两个不同的黏弹塑性损伤模型(A和B),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作为算例,最后运用黏塑性损伤模型A,对地震荷载作用下建于岩石基础上的某混凝土重力坝的动力损伤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混凝土重力坝的动力损伤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耗能原理 黏弹塑性损伤理论 混凝土重力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理论在河型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卫红 徐鹏 田世民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42,共8页
简述了当前河型研究现状、分形理论的特点方法及其目前在天然河道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分形理论对基于最小能耗率的河流演变理论进行探讨,研究了一定水沙条件下,河流能耗的分形理论表示公式,扩展了河道几何边界条件对于能量损耗的表述方法... 简述了当前河型研究现状、分形理论的特点方法及其目前在天然河道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分形理论对基于最小能耗率的河流演变理论进行探讨,研究了一定水沙条件下,河流能耗的分形理论表示公式,扩展了河道几何边界条件对于能量损耗的表述方法,推导了河型判别的分维数公式,并提出了目前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模型 分形理论 最小能耗率 分形特征弯曲度 河床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冲积河流及潮汐河口河相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陆倩 龚政 +1 位作者 李欢 张长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7-11,共5页
河相关系的研究旨在寻求河床形态和流域水文、动力因子间的定量关系。在介绍国内外平原冲积河流及潮汐河口河相关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基于水文统计的经验分析法、量纲分析法、河床最小活动性假说、水流最小能耗率极值假说以及仙农熵... 河相关系的研究旨在寻求河床形态和流域水文、动力因子间的定量关系。在介绍国内外平原冲积河流及潮汐河口河相关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基于水文统计的经验分析法、量纲分析法、河床最小活动性假说、水流最小能耗率极值假说以及仙农熵理论等5种代表性的河相关系研究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5种方法的适用性。同时,进一步指出了目前研究河相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关系 潮汐河口 水流最小能耗率 河床最小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小值原理的混联混合动力客车能量管理策略优化 被引量:12
18
作者 林歆悠 孙冬野 邓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5-870,共6页
针对一款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特殊的结构特点对控制策略的要求,以电池功率为控制变量,以燃油消耗最小为目标,采用极小值原理,并基于所设计的求解流程和所建立的模型,对确定发动机和电池之间功率分配的能量控制策略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 针对一款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特殊的结构特点对控制策略的要求,以电池功率为控制变量,以燃油消耗最小为目标,采用极小值原理,并基于所设计的求解流程和所建立的模型,对确定发动机和电池之间功率分配的能量控制策略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极小值原理对能量控制策略的优化效果显著,与规则控制策略相比,100km油耗降低了1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客车 能量控制策略 极小值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耗散模型在大型地下洞群施工顺序优化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9
作者 朱维申 李术才 程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3-336,共4页
对复杂围岩提出了能量耗散本构模型 ,提出了考虑单元损伤、塑性和受拉破坏情况下的能量耗散公式。对洞群开挖支护提出了岩体施工过程力学 ,能量转化和时间空间载荷变化分析等 3个原理。结合溪洛渡水电工程洞群稳定问题做了 4个方案的施... 对复杂围岩提出了能量耗散本构模型 ,提出了考虑单元损伤、塑性和受拉破坏情况下的能量耗散公式。对洞群开挖支护提出了岩体施工过程力学 ,能量转化和时间空间载荷变化分析等 3个原理。结合溪洛渡水电工程洞群稳定问题做了 4个方案的施工顺序优化比较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耗散 地下洞群 施工顺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土钉支护结构位移解析解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广冰 张远芳 +1 位作者 高盟 高广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5-419,共5页
土钉支护是一种经济便捷的基坑支护方式。以往的土钉支护结构的设计中,多以强度为控制指标,而很少考虑支护结构的变形。通过对土钉面层受力分析,建立了其势能方程。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推求了土钉支护基坑水平位移的闭合形式解。通过工程算... 土钉支护是一种经济便捷的基坑支护方式。以往的土钉支护结构的设计中,多以强度为控制指标,而很少考虑支护结构的变形。通过对土钉面层受力分析,建立了其势能方程。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推求了土钉支护基坑水平位移的闭合形式解。通过工程算例,将结果分别与实测数据和数值解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此解析解是合理可行的,可以满足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土钉支护 最小势能原理 闭合形式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