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海元 单舜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从2小时政策的演变、学校体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新生态创造的条件等分析了2小时提出的背景。从加快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从2小时政策的演变、学校体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新生态创造的条件等分析了2小时提出的背景。从加快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不强“顽症”、着重解决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地方改革经验有待上升为国家政策等说明了2小时实施的主要依据。从正确认识2小时改革的深意、系统谋划2小时的结构安排、一体化设计2小时体育活动内容、强化2小时体育活动的条件保障、完善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控和处置机制等方面探讨落实工作的思考,希望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落实好2小时工作,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做出理论引领和实践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中小学生 综合体育活动时间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师德建设专业化诊断及实践改进研究
2
作者 蔡辰梅 詹谨蔚 刘华杰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师德建设的既有研究主要关注宏观层面的政策规约和微观层面的个体修养,对于作为中观领域核心实践单元的学校组织则缺乏深入探究。基于学校组织这一关键主体,本研究以专业化水平为观测点,对中小学师德建设进行诊断研究。研究发现,学校师... 师德建设的既有研究主要关注宏观层面的政策规约和微观层面的个体修养,对于作为中观领域核心实践单元的学校组织则缺乏深入探究。基于学校组织这一关键主体,本研究以专业化水平为观测点,对中小学师德建设进行诊断研究。研究发现,学校师德建设呈现箩筐泛化型、任务替代型、间接渗透型以及专业驱动型等差异化类型,在专业化谱系上体现了师德建设从盲目被动走向自觉和专业。在价值层面上,师德建设体现为“对教师”和“为教师”两种不同取向,前者将教师客体化,以“做工作”的思路实施自上而下的纪律监管性师德建设;后者则将教师视为师德建设主体,以“做教育”的情怀实施自下而上的关怀支持型师德建设。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实践改进,需要确立支持型师德建设取向,增强校本化特色并在持续走向专业化的同时,探索生态型师德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师德建设 学校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价值旨趣与协同路径
3
作者 于素梅 王晓燕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8,共7页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政策是新时期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实施“以体育人”理念的价值旨趣。“2小时”政策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有效落实该政策...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政策是新时期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实施“以体育人”理念的价值旨趣。“2小时”政策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有效落实该政策亟需深入领会政策深意,认真分析机遇挑战,提出系统化推进策略。在操作策略上亟需发挥学校主渠道和家庭助推器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层面需要保质保量做到“四个一”并体现贯通性;家庭层面需要尽心尽力做好“三件事”并体现多样性。研究“2小时”的价值旨趣与协同路径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规划纲要、深化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中小学生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规范使用中小学教材的实践逻辑及其路径
4
作者 刘旭东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0,共8页
教材的规范使用是育人的要求和国家意志的体现,是高质量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推动教学变革的依据,在教学变革和教师发展中发挥着支架作用。教材使用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学术路线,为教学活动划定边界和范围,并设定了教师发展的方向... 教材的规范使用是育人的要求和国家意志的体现,是高质量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推动教学变革的依据,在教学变革和教师发展中发挥着支架作用。教材使用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学术路线,为教学活动划定边界和范围,并设定了教师发展的方向。规范使用中小学教材是从根本上确保教材的意识形态性和教材知识内容的科学性、维护教材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以及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的需要。教材是课程的文本载体,规范使用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规范的教材使用中要遵循的实践逻辑是:使教材的育人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得以增值、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在研究中使用教材。为此,要维护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和教育性,确保教材价值在使用中增值;提升教材使用能力,创新教材使用方式,推动教学实践变革;构建完善的教材使用保障体系,健全教材使用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材使用 规范性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公正性的原则、流程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鲍传友 任荣 任俐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1,共10页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不畅”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建设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瓶颈。基于程序公正性理论,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的设计经验,通过对我国T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不畅”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建设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瓶颈。基于程序公正性理论,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的设计经验,通过对我国T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的调研,提出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公正性的六项原则,即标准性和差别性相结合原则、准确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人际尊重原则、参与性原则及情理结合原则。在这些原则基础上,细化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的流程。为确保此流程的实现需要做到:政策制定“纵横联动”,达成利益群体共识;考核标准“分层量化”,提供科学考评依据;执行机构“优化权责”,建立三级联动机制;竞争机制“民主公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评价监督“主体多元”,构建协同配合模式;帮扶培训“补救优先”,遵循情理结合原则;维权保障“精准有效”,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退出 程序公正性 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自主权的属性、实践限度及保障思路
6
作者 张晓伟 黄胤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中小学教师自主权具有职务权力的属性,兼具职务权力、专业权利和多维度权利的属性。在学校管理层面,中小学教师在与学校宏观课程决策、学生纪律制度制定,以及与学校人事管理相关的招聘录用、考核奖惩等方面的自主权十分有限,然而,在教... 中小学教师自主权具有职务权力的属性,兼具职务权力、专业权利和多维度权利的属性。在学校管理层面,中小学教师在与学校宏观课程决策、学生纪律制度制定,以及与学校人事管理相关的招聘录用、考核奖惩等方面的自主权十分有限,然而,在教育教学层面,中小学教师在决定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估学生学习、惩戒学生和布置家庭作业方面则具有适度的自主权。为了保障中小学教师自主权真正落地,化解权利行使的实践困境,应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应条款,赋予教师适度拒绝从事与教学无关的工作或活动的权利,提升教师的自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自主权 权利属性 实践限度 法律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能否赋能学生的数字素养?——一项大规模的中小学数字化学习状态调查
7
作者 浦小松 曹培杰 《现代教育技术》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走向融合发展,数字化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支点,并进一步重构未来人才的能力素养。在此背景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能否赋能学生数字素养这一议题备受关注。...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走向融合发展,数字化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支点,并进一步重构未来人才的能力素养。在此背景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能否赋能学生数字素养这一议题备受关注。为此,文章基于全国12个省份的中小学校调查数据,以学校新基建情况、教师数字化教学实施频率和学生智能终端使用熟练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其对学生数字素养的影响,结果发现:学校新基建情况对学生数字素养无显著影响;教师数字化教学实施频率越高,学生数字素养越高;学生智能终端使用越熟练,其数字素养越高。鉴于此,文章提出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常态应用为导向的新基建原则,释放新基建以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的巨大潜能;助力教师实现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功能性和教师灵活性的优势;引导学生熟练使用各种智能终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文章的研究重在发现影响学生数字素养的因素及其作用效果,从而为数字时代学生数字素养的有效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数字素养 中小学 数字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城市集约环境下中小学校园集约化设计研究——以大连金普新区近年设计实践为例
8
作者 高德宏 崔岩 +1 位作者 段梦莹 徐桂林 《城市建筑》 2025年第5期127-132,共6页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城市建设用地高度集约,教育资源需求急剧扩增。为适应城市土地、人口规模、教育理念的发展,文章结合笔者近年在大连地区的设计实践工作,从集约化校园总体空间布局和集约化教学建筑设计方法应用...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城市建设用地高度集约,教育资源需求急剧扩增。为适应城市土地、人口规模、教育理念的发展,文章结合笔者近年在大连地区的设计实践工作,从集约化校园总体空间布局和集约化教学建筑设计方法应用两方面,探讨研究适应北方城市集约环境下中小学校园设计的有效方法。希望通过对这些设计方法的分析与整理,总结一些应对此类项目的实践策略,为未来的设计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和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校园 集约化设计 高密度 北方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数字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现状、问题与策略
9
作者 安晨翔 金积海 《数字通信世界》 2025年第1期214-216,共3页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小学校园网络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校园网络安全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制约学校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文围绕中小学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小学校园网络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校园网络安全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制约学校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文围绕中小学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进行详细探讨,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提高中小学数字校园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师生的网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数字校园 网络安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式学习视角下中小学灰空间设计研究
10
作者 陈科 黄砚池 《华中建筑》 2025年第4期86-89,共4页
新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育向多元化、自由化、全面化转变发展。随着教育在科技影响下持续变革,非正式学习空间和灰空间的重要性日渐突显;孩子们主动自发的学习行为对于其发展和终身学习颇有意义。该文着眼于中小学的灰空间设计研究,在非... 新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育向多元化、自由化、全面化转变发展。随着教育在科技影响下持续变革,非正式学习空间和灰空间的重要性日渐突显;孩子们主动自发的学习行为对于其发展和终身学习颇有意义。该文着眼于中小学的灰空间设计研究,在非正式视角下探讨二者的耦合关系。并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对于两者的研究现状,结合新背景下的研究趋势挖掘仍需解答或完善的深层问题,以冀在中小学设计研究中提供一定参考,希望校园设计和政策应更多地认识到非正式学习视角下灰空间的研究价值,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校园设计 非正式学习 灰空间 空间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概念建构及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逸文 杨雨萌 +2 位作者 张雅骐 邓林园 田宏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8,共14页
教育焦虑是我国中小学生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仍缺乏严谨的概念建构研究以及可靠的测量工具。本研究将家长教育焦虑定义为一种家长因其重视的教育价值受到威胁而产生的存在焦虑,并通过对访谈文本的主题分析揭示了家长教育焦虑概... 教育焦虑是我国中小学生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仍缺乏严谨的概念建构研究以及可靠的测量工具。本研究将家长教育焦虑定义为一种家长因其重视的教育价值受到威胁而产生的存在焦虑,并通过对访谈文本的主题分析揭示了家长教育焦虑概念的内部结构:学业表现焦虑、竞争环境焦虑和教育效能焦虑。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量表》,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并修正了家长教育焦虑的影响机制模型,分析了近端环境因素、认知因素和行为反馈因素对家长教育焦虑的复杂影响过程,为后续家长教育焦虑的研究以及预防和干预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教育焦虑 中小学生家长 概念建构 量表编制 混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学理诠释与策略构思
12
作者 樊三明 吕慧敏 +2 位作者 朱美珍 毛薇 董翠香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加快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通过逻辑推理和政策分析,辨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内涵要义,明确其实施的思维方式及策略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大中...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加快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通过逻辑推理和政策分析,辨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内涵要义,明确其实施的思维方式及策略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蕴含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理念、以价值塑造为行动导向、以学段统筹为基本要求。为夯实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学理基础,达到提质增效,提出以系统性思维健全教学体系、以开放性思维提升师资队伍、以协同性思维优化教育资源、以规范性思维升级管理体系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课程思政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 一体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13
作者 郭洪亮 许文鑫 +2 位作者 郭永波 于永晖 姚蕾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基于新课改背景编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量化评价。运用文献资料法厘定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基本内涵和提出其核心要素,并据此采用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编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初始量表... 基于新课改背景编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量化评价。运用文献资料法厘定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基本内涵和提出其核心要素,并据此采用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编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初始量表;选取784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样本1)的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833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样本2)的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信效度以及恒等性检验;间隔4周后,对来自样本2的12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样本3)的问卷进行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信度重测。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素养量表由评价知识、评价技能、评价态度、评价习惯、评价品格5个分量表构成,共22个题项。二阶五因子结构模型各项拟合指标达到统计学意义;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系数、内容效度系数、收敛效度系数均介于标准值区间;量表具有跨性别、跨学段、跨地区的测量等值性。研究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以作为测量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中小学体育教师 评价素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量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阅读素养教育的框架及进路研究——基于生态管理视角
14
作者 瞿浩 张新平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2期53-61,共9页
文章在分析阅读素养教育内涵和要素的基础上,从全要素的阅读生态环境、全流程的阅读生态系统结构、全业务的阅读生态链、全领域的“阅读”联盟体四个方面构建中小学阅读素养教育逻辑框架,进而提出阅读素养教育的进路:“管—用—服—评... 文章在分析阅读素养教育内涵和要素的基础上,从全要素的阅读生态环境、全流程的阅读生态系统结构、全业务的阅读生态链、全领域的“阅读”联盟体四个方面构建中小学阅读素养教育逻辑框架,进而提出阅读素养教育的进路:“管—用—服—评”的管理机制、“境—教—娱—研”的阅读观、“互通—互融—互助”的“共生”阅读圈、“阅读+课程+文旅”的资源体系,以期为中小学阅读素养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素养 阅读教育 生态型管理 中小学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开发与验证
15
作者 顾枭成 陈新丽 +2 位作者 陈暕 孟聪 段海平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328-336,共9页
目的:筛选分析中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措施提供思路。方法:于2023-09以学校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青岛市城区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及1所职高中小学生1759人,开展近视筛查和影响因... 目的:筛选分析中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措施提供思路。方法:于2023-09以学校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青岛市城区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及1所职高中小学生1759人,开展近视筛查和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筛查和判定依据主要按照《标准对数视力表》(GB/T11533-2011)、《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规范》进行。基于机器学习算法LASSO联合XGBoost对近视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开发,以交互式Nomogram实现可视化。采用R统计软件版本4.3.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岛市城区中小学生生筛查性近视率为70.61%(1242人)。筛选的最佳预测变量分别为年级、性别、父母是否近视、每天室内静坐时间、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超过一尺、每天的睡眠时间、看电视/玩电视游戏时眼睛距离电视显示屏的距离超过3 m、课间活动场所、补习班共多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多长时间休息一次眼睛、每天用电脑的时间、平均每天放学后做作业时间等12项影响因素。预测模型训练集、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70(95%CI:0.751-0.789)、0.732(95%CI:0.714-0.750)。结论:开发和验证了一个基于机器学习筛选近视影响因素的中小学生近视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实现了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近视 影响因素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发生学视角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理论框架与实施策略
16
作者 卓晓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4,共9页
当前,跨学科主题学习呈现出知识综合“静态化”,包括课程的内容综合与系统综合的割裂、“知用一体”综合视域的缩短,以及缺失综合认知的进阶性和复杂性。从知识发生学视角讲,跨学科主题学习应基于学科课程,由内容整合转向课程系统整合,... 当前,跨学科主题学习呈现出知识综合“静态化”,包括课程的内容综合与系统综合的割裂、“知用一体”综合视域的缩短,以及缺失综合认知的进阶性和复杂性。从知识发生学视角讲,跨学科主题学习应基于学科课程,由内容整合转向课程系统整合,以“重要观念”为基点进行跨学科整合,以及以选择、转化与建构为逻辑实现学习者的人格整合。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框架包含以主题和观念统整跨学科知识、通过跨学科知识建构问题解决模型、以课程的失序扩充知识整合空间、以知识的进阶整合发展人的智慧。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策略上,主题设计要关联学科逻辑和认知逻辑;目标设计要注重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线索;任务设计要注重任务进阶性和类型化;活动设计要注重活动延展性与具体形态;评价设计体系应由价值判断、多元理解、进阶建构、创造性成果的指标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 知识发生学 动态化跨学科认识 跨学科知识结构与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小学绿色校园研究热点及趋势研究
17
作者 张中国 《城市建筑》 2025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推动教育建筑减排和大力发展校园绿色建筑尤为重要。文章基于CNKI和建筑领域权威期刊,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340篇中小学绿色校园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文章分析了2000-2024年中小学绿色校园的研究文献数...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推动教育建筑减排和大力发展校园绿色建筑尤为重要。文章基于CNKI和建筑领域权威期刊,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340篇中小学绿色校园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文章分析了2000-2024年中小学绿色校园的研究文献数量、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研究主题等,进而明确了研究的三段式趋势,以及未来研究可能的方向是“教室”“空间”“体力活动”“热舒适”,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绿色建筑 健康 体力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德国中小学补救教学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18
作者 项筝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补救教学是一种针对弱势学生,通过个体化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在其能力范围内获得最大发展的教育实践。补救教学在德国中小学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德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积极推进补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学生的学... 补救教学是一种针对弱势学生,通过个体化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在其能力范围内获得最大发展的教育实践。补救教学在德国中小学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德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积极推进补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学生的学业差距,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德国中小学补救教学相关政策持续推进,学生学习动机持续增强,教育体系不断革新。德国中小学补救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中小学 补救教学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演变与展望
19
作者 薛正斌 李昊敏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1期97-105,共9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也经历了相应的改革,从启动和探索阶段、规范和系统化阶段、科学化和完善阶段,到今天的深化和提高阶段;从单纯依靠计划和行政指令调节阶段转...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也经历了相应的改革,从启动和探索阶段、规范和系统化阶段、科学化和完善阶段,到今天的深化和提高阶段;从单纯依靠计划和行政指令调节阶段转向逐渐依靠市场和行政手段综合配置教师资源。其核心是教师聘任制,围绕聘任制度,对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分配制度、职称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完善了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提高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但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还存在教师入职与退出机制不够完善、出入渠道不畅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和教师退出机制,加强动态调整与统筹师资编制,转换教师职业身份,使其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等,使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化、法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人事制度 改革 成就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力活动视角下的中小学活动空间设计策略
20
作者 张中国 《城市建筑》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校园活动空间作为中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中小学健康状况进行分析,针对健康优良率较低的现状,从体力活动角度切入进行校园活动空间设计,提出促进学生在校体力活动的空间设计策略,... 校园活动空间作为中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中小学健康状况进行分析,针对健康优良率较低的现状,从体力活动角度切入进行校园活动空间设计,提出促进学生在校体力活动的空间设计策略,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以期提供更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校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中小学 空间设计 身心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