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增量价值研究
1
作者 梁泓中 周庆陆 +4 位作者 陈夏宜 郭睿 张学梅 肖运平 覃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增量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CNSL及48例GBM患者术前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图像。比较PCNSL组和GBM组在增强T1WI、增强T... 目的:探讨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增量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CNSL及48例GBM患者术前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图像。比较PCNSL组和GBM组在增强T1WI、增强T2 FLAIR上强化特征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增强T1WI、增强T2FLAIR强化特征鉴别PCNSL和GBM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在增强T1WI的强化比例和强化均匀度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增强T2 FLAIR的边缘强化和中心强化上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使用增强T1WI强化特征和增强T2 FLAIR强化特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增强T1WI强化特征、增强T2 FLAIR强化特征的AUC值(P<0.05)。结论: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PCNSL和GBM有一定增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的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无创鉴别模型构建及验证
2
作者 宋婷婷 洪士强 +3 位作者 祝贺 郑蕾 吴昌顺 冯虹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49,72,共10页
目的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影像学鉴别难题,探讨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两者术前无创性鉴别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73例经病理或诊断... 目的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影像学鉴别难题,探讨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两者术前无创性鉴别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73例经病理或诊断性放疗确诊的颅内占位患者病例(GBM 118例,PCNSL 55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n=121)与验证集(n=52)。收集术前临床数据(血清学指标、影像学表现)及多模态MRI序列[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CE-T1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2-FLAIR)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b=1000 s/mm^(2))、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勾画肿瘤核心区(排除瘤周水肿)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通过Z-score标准化后,联合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筛选关键特征,采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分类器及10折交叉验证法建模并验证。建立临床模型、4个单一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比较以上各个模型预测效能,选出最佳模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评估模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差异,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拟合能力,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83(95%CI:0.76~0.90)和0.74(95%CI:0.61~0.87)。影像组学模型中,多模态的T1+ADC+T2+DWI Model表现最佳,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93(95%CI:0.88~0.98)和0.84(95%CI:0.72~0.96)。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训练集AUC 0.94(95%CI:0.90~0.98)(准确度90.2%,敏感度96.7%),验证集AUC 0.85(95%CI:0.74~0.96)(准确度88.6%,敏感度83.3%),其预测准确性及临床净获益均显著优于单一模型。结论临床-多模态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可精准区分GBM与PCNSL,其无创性诊断效能为术前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望减少活检需求并优化诊疗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临床特征 影像组学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机器学习模型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明霄 刘国莉 +2 位作者 李艳华 孙硕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9-1096,共8页
目的 基于多参数MRI采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构建预测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模型,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77例(125个病灶)原发性中枢神经... 目的 基于多参数MRI采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构建预测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模型,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77例(125个病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及解放军总医院和公共数据库的90例(108个病灶)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163例和验证集70例。选取T1WI、T2WI及增强T1WI序列进行感兴趣区分割,并从每个感兴趣区中提取1 132个影像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筛选出ICC≥0.85的影像特征。依次通过ICC、递归消除法筛选出最佳特征。在6种分类器中对3个单序列特征组、3个双序列组与1个多序列特征组进行训练及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SVM_rbf分类器与多序列特征组的组合模型是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最优模型,训练集与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9、0.913,准确度均为0.886。结论 无创提取多参数MRI特征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可有效鉴别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模态MRI不典型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隐笛 张伟 +1 位作者 王曼 周小玲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不典型MRI表现及其相关病理学基础,以利于PCNSL的正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PCNSL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MRI检查,...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不典型MRI表现及其相关病理学基础,以利于PCNSL的正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PCNSL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MRI检查,实验室检查显示均无免疫功能缺陷,排除复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及继发性淋巴瘤。由2名医师分别对MRI图像进行判读。结果:31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19例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为(63±9)岁。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病理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15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灶单发7例,病灶2个4例,病灶3个及以上8例。不典型发病部位包括侧脑室、脑干、小脑半球。不典型影像表现包括:病灶信号不均匀,合并出血及坏死;增强无强化,多发片状、线状强化;呈高灌注;无明显弥散受限。结论:PCNSL表现不典型时容易误诊,多发病灶中更容易出现不典型表现,采用多模态MRI尤其是结合病变表观弥散系数值及磁共振波谱有利于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图像参数与分子病理的关联性分析
5
作者 张东阳 王树叶 +3 位作者 刘玥 杨昆鹏 于洪娟 王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01-405,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MRI图像参数与分子病理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6例PCNSL患者资料,根据细胞来源、BCL-2... 目的: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MRI图像参数与分子病理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6例PCNSL患者资料,根据细胞来源、BCL-2表达、Ki-67指数,MAP+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BTKi)治疗反应性将患者归纳至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erminal center B-cell,non-GCB)组和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组、Ki-67≥75%组和Ki-67<75%组、BCL-2+组和BCL-2-组、对MAP+BTKi方案治疗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提取患者基线期MRI图像一阶参数如平均值、标准差、方差、变异系数、偏度、峰度、熵,比较其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方差、峰度、偏度、变异系数等4个参数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数、标准差、熵这3个参数在Ki-67表达、BCL-2表达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数、熵这两个参数在细胞来源、治疗是否有反应性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Ki-67指数,3个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1、0.831、0.913;对于BCL-2表达,平均数、标准差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9和0.938。多参数联合分析时其鉴识效果较利用单个纹理分析定量参数更高。结论:平均值、标准差、熵等3个MRI参数有助于预测PCNSL患者Ki-67、BCL-2的表达,对于治疗具有一定评估作用,有利于术前无创性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并为预后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 图像参数 分子病理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及功能性成像特点 被引量:18
6
作者 郝妮娜 韩彤 +2 位作者 白旭 郭迎 崔世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397,共4页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传统MRI征象、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征象。结果1...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传统MRI征象、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征象。结果12例患者均为B细胞淋巴瘤,共检出13个结节,11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病灶T1WI呈低或等信号影,T2WI呈等、稍高、高信号影,DWI呈高、低信号影;病灶的边界较清晰,周围可见轻中度水肿;病灶多呈明显均匀强化及"缺口征"、"尖突征";1H-MRS表现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中度降低,胆碱(Cho)峰升高,肌酸(Cr)峰轻度降低,并可见巨大的脂质(Lip)峰。灌注加权成像提示病灶为低灌注结节。结论传统磁共振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1H-MRS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磁共振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的静息态fMRI观察原发性失眠患者针刺治疗后全脑度中心度的改变 被引量:18
7
作者 许晓跃 王水 +5 位作者 陆儒 马晓芬 江桂华 傅世舜 詹文峰 方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6-300,共5页
【目的】利用度中心度(DC)的方法探讨原发性失眠(PI)患者针灸治疗后静息态下脑功能网络连接属性的改变。【方法】对29例PI患者及22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等穴位行两周针灸治疗后,... 【目的】利用度中心度(DC)的方法探讨原发性失眠(PI)患者针灸治疗后静息态下脑功能网络连接属性的改变。【方法】对29例PI患者及22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等穴位行两周针灸治疗后,行静息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经预处理和后处理计算出全脑DC值图,采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别检测PI组与NC组间DC分布图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与NC组相比,PI患者DC值减低的脑区主要分布在右侧颞中回、右侧海马、右侧豆状核、双侧海马旁回及左侧楔叶等区域。【结论】基于静息态功能MRI数据的DC分析观察到PI患者在脑区间功能连接改变,DC作为一种新的基于体素水平描述脑网络属性的方法,可能对理解PI神经机制及观察其脑网络属性的改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 原发性失眠 脑功能网络 度中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1H-MRS表现特点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鑫 赵俊锋 +2 位作者 肖宜昌 曾宪旭 张小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s,PCNSL)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活检证实的PCNSL和胶质瘤(Glioma,GM)的~1H-MRS各15例,对其MRS表...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s,PCNSL)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活检证实的PCNSL和胶质瘤(Glioma,GM)的~1H-MRS各15例,对其MRS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两组Cho/NAA、Cho/Cre、NAA/Cre的比值进行对比。结果 PCNSL及GB的强化区域~1H-MRS均出现NAA峰值下降,Cho峰升高,15例PCNSL均出现高耸的脂质(Lip)峰和(或)Lip、乳酸(Lac)双峰,15例GM中5例出现Lip峰,两组间NAA/Cre、Cho/Cre存在显著性差异,Cho/NAA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CNSL的MRS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尤其是强化区域出现明显升高的Lip峰或Lip、Lac双峰对诊断PCNSL具有特异性,传统MRI结合~1H-MRS表现可以提高对PCNSL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被引量:9
9
作者 顾康康 费强 +3 位作者 张鑫 靳晶 王坤 朱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CNS-DLBCL)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颅内PCNS-DLBCL诊断的水平。方法...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CNS-DLBCL)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颅内PCNS-DLBCL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PCNS-DLBCL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11例均行MRI平扫、Flair、DWI及增强扫描,增强均行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3个位置扫描。结果 11例患者共发现24个病灶,7例(63.6%)为单发病灶,4例(36.4%)为多发病灶;21个(87.5%)病灶位于大脑半球,3个(12.5%)病灶位于幕下。病灶在T1WI相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相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与周围脑组织分界不清;所有病灶均可见占位效应,周围水肿程度轻重不一;绝大部分病灶在DWI相上均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片状、环形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3个病灶(12.5%)中可见囊变,囊变区无强化;5个病灶(20.8%)强化信号不均匀,病灶内可见裂隙状低信号影;所有病灶均未见钙化、出血。结论 PCNS-DLBCL为中枢神经系统少见恶性肿瘤,表现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但影像学上有自身的特点,认真分析其影像及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伟 李少武 +1 位作者 王晶 张在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7期573-579,共7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资料,采用描述性方...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对其临床表现、MRI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9例患者,其中男性5例(55.56%),女性4例(44.44%),年龄范围10~47岁,中位年龄30岁。痫性发作4例(44.44%),行为认知异常3例(33.33%),局灶性感觉运动异常5例(55.56%),头晕2例(22.22%),钝性头痛2例(22.22%),面部疼痛1例(11.11%),视物模糊1例(11.11%),行走不稳1例(11.11%)。腰穿异常4例(44.44%)。MRI表现为双侧病灶6例(66.67%),单侧病灶3例(33.33%),其中受累部位分别为额叶9例(100%),顶叶5例(55.56%),颞枕叶4例(44.44%),合并皮层下白质受累6例(66.67%),合并脑膜/脊膜受累3例(33.33%),合并基底节受累1例(11.11%),合并脊髓受累1例(11.11%);病变边界不清8例(88.89%),边界清1例(11.11%);皮层萎缩伴脑室扩大3例(33.33%);病灶及脑脊膜强化6例(66.67%);7例患者行磁共振T*2或磁敏感加权序列(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其中病灶表现低信号4例(57.14%)。2例行脑病理学检查,表现为脑实质水肿,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壁坏死和胶质增生。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多样,病灶合并脑膜和(或)脊膜强化,以及磁共振T*2或SWI序列低信号是其重要影像学特征,脑活检仍是目前重要的确诊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原发性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中心性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期痛经的中枢机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妮 张亚男 +7 位作者 吴俊辰 郝瑛 李文迅 夏晶 刘志丹 李莹秋 黄怡然 霍健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9-33,共5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的分析方法探讨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M)患者月经期痛经的中枢机制。材料与方法招募35例患者(PDM组)及41例健康女性(healthy controls,HC组)为研究对象,进行疼痛...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的分析方法探讨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M)患者月经期痛经的中枢机制。材料与方法招募35例患者(PDM组)及41例健康女性(healthy controls,HC组)为研究对象,进行疼痛及焦虑视觉模拟评分、痛经的伴随症状评分,同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使用DPABI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两组间DC值的差异及差异脑区的DC值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双侧额中回、左侧眶部额上回及楔前叶DC值PDM组明显高于HC组;而在左侧脑干、颞上回及颞中回PDM组DC值显著低于HC组(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双侧);其中PDM组右侧额中回DC值与病程负相关(r=0.383,P=0.023)。结论PDM患者月经期痛经的中枢机制中,前额叶区域可能参与了月经期大脑对疼痛认知调节的代偿性活动,而楔前叶则可能参与了中枢痛觉敏化的机制;小脑与脑干可能也参与了疼痛相关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月经期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度中心性 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值在小脑半球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2
作者 董安珂 张勇 +3 位作者 程敬亮 卜春晓 李颜良 李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及rADC值对小脑半球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小脑半球的12例PCNSLs和15例实性单发转移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及rADC值对小脑半球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小脑半球的12例PCNSLs和15例实性单发转移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区及对侧对称区域的平均ADC值,计算两者的比值(rADC),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ADC值的诊断效能。结果:PCNSLs在DWI上呈高信号11例、等信号1例,ADC均值为(0.62±0.11)×10^(-3)mm^2/s,rADC为0.93±0.15。单发转移瘤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11例、等或低信号4例,ADC均值为(0.76±0.18)×10^(-3)mm^2/s,rADC为1.13±0.26。两组间肿瘤的平均ADC及r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t=-2.50,P<0.05)。以rADC值1.17为阈值时,鉴别PCNSL和单发转移瘤的敏感度为46.7%,特异度为100%,符合率为70.4%。结论:ADC及rADC值在小脑半球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转移瘤 单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进展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月 刘亚玲 +1 位作者 刘琦 郝江慧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3-349,共7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特点可分为五型,其中快速进展型预后最差。该例患者颅内动脉重度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提示血管炎改变,排除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系统性及继发性血管炎...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特点可分为五型,其中快速进展型预后最差。该例患者颅内动脉重度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提示血管炎改变,排除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系统性及继发性血管炎后,临床考虑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给予抗炎和抗栓治疗后,病情仍快速进展、进行性恶化至深昏迷。因此,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认识和警惕,一旦明确诊断,尽快开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 脑梗死 原发性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眼睑痉挛患者脑网络中心度改变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严志聪 郭耀敏 +2 位作者 刘颖 欧紫琳 刘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6-539,共4页
目的原发性眼睑痉挛(primary blepharospasm,BSP)患者不仅存在局部解剖脑区功能活动的异常,也存在脑区间功能连接的异常,但是否存在脑功能网络连接的改变仍不清楚。本研究拟采用基于体素的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分析方法,观察BS... 目的原发性眼睑痉挛(primary blepharospasm,BSP)患者不仅存在局部解剖脑区功能活动的异常,也存在脑区间功能连接的异常,但是否存在脑功能网络连接的改变仍不清楚。本研究拟采用基于体素的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分析方法,观察BSP患者全脑功能网络连接的改变,并分析这种改变与眼睑痉挛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BSP患者42例及健康对照42例。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并基于体素DC的全脑分析方法观察BSP患者与健康对照DC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方法(校正年龄、性别、肉毒毒素治疗时程)分析功能连接存在差异脑区DC值与患者病程、眼睑痉挛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SP患者右侧上顶叶DC值显著增加(P<0.01,AlphaSim校正)。Spearman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SP患者右侧上顶叶DC值与病程、眼睑痉挛严重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BSP患者存在右侧上顶叶相关功能网络连接的改变,但这种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并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脑网络 原发性眼睑痉挛 中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脑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宏军 刘含秋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8期601-606,共6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关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具有较独特的影像学表现,本标准基于总结文献检索病例统计及当前最新研究证据,形成了...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关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具有较独特的影像学表现,本标准基于总结文献检索病例统计及当前最新研究证据,形成了最新的影像学诊断推荐意见:将MRI平扫及增强扫描作为艾滋病相关PCNSL强推荐检查方法;影像学征象归纳为:三高,肿瘤实体部分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信号增高、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等、高密度且基本均匀的明显强化;二低,肿瘤实体部分ADC图明显低信号、T1WI和T2WI等低信号;三常见,多位于大脑中线结构区、常表现为多发、囊变;特征性MR增强表现为“缺口征”“尖角征”“握雪团征”和“锯齿状或棘突状”等。对于临床疑似病例,如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以上影像学表现,可作为诊断艾滋病相关PCNSL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以期为临床提供丰富、准确的诊断信息及较明确的诊断依据,有效提升艾滋病相关PCNSL早期诊断水平,以期形成最佳决策方案,并达到早治疗及精准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相关 脑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Toll样受体4表达水平与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芳 张茜 +2 位作者 张禹 骆祥伟 朱友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65-569,共5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与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确诊的PCNSL患者,观察病灶ADC值、TLR4及NF-κB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CNSL病灶... 目的观察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与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确诊的PCNSL患者,观察病灶ADC值、TLR4及NF-κB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CNSL病灶ADC值为460×10^(-6)~1034×10^(-6)mm^(2)/s,平均(756±147)×10^(-6)mm^(2)/s;TLR4表达水平为0.02~0.11,平均0.06±0.03,NF-κB表达水平为0.04~0.15,平均0.08±0.03。TLR4表达水平与ADC值呈负相关(r=-0.76,P<0.01);NF-κB表达水平与TLR4及ADC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PCNSL的TLR4表达水平与其ADC值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及多模态影像表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钱森 廖伟华 +1 位作者 陈杰云 孟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98-1504,共7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及多模态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弥漫性PCNSL患者的临床及多模态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34~67岁,平均(53.5±8.7)... 目的:探讨弥漫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及多模态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弥漫性PCNSL患者的临床及多模态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34~67岁,平均(53.5±8.7)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程2周~6个月。6例行血清及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检查,3例行自身免疫抗体、中枢脱髓鞘四项检测,均为阴性结果。11例的主要影像表现为非对称性弥漫性脑白质病变,以深部脑白质或皮质脊髓束分布为主。10例行CT平扫,病灶呈稍低密度影5例,低~稍高密度影5例。11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病灶在T_(1)WI上呈等~稍低信号,在T_(2)WI上呈稍高信号,FLAIR图像上呈高信号;增强后呈散在斑点状或斑片状强化。5例短期复查,其中4例显示病变大小及强化范围均较前进展,其中2例出现结节或团块状明显强化。9例行DWI检查,7例表现为部分病灶扩散轻度受限,2例表现为病灶扩散明显受限。5例行1H-MRS检查,示病灶区的Cho峰增高、NAA峰减低,3例出现Lac峰、2例可见高耸的Lip峰。5例行SWI检查,病变内磁敏感信号(ILSS)分级均为0级。2例行DTI检查,显示病变区域白质纤维束破坏、中断,FA值明显减低。4例行PET-CT检查,病灶呈稍高代谢3例,高代谢1例。结论:非对称性弥漫性脑白质病变、以深部脑白质或皮质脊髓束分布为主、增强后主要呈斑点状或斑片状强化、短期复查显示病变进展较快时应考虑弥漫性PCNSL的可能,临床资料结合多模态成像可提高对弥漫性PCNSL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少茹 周云舒 +4 位作者 张若弟 刘世莉 陈晓华 王卓 陈志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3-57,64,共6页
目的 探讨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经病理证实为高级别胶质瘤或PCNSL患者的术前常规MRI图像,按7∶3比例... 目的 探讨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经病理证实为高级别胶质瘤或PCNSL患者的术前常规MRI图像,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69)及验证组(n=30)。ROI1包括肿瘤核心,ROI2包括肿瘤核心及瘤周水肿区,于轴位对比增强(contrast enhancement, CE)-T1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 FLAIR)图像上进行ROI的勾画。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用于特征筛选,并计算每个患者的影像组学评分。采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算法构建基于CE-T1WI、T2 FLAIR的单一序列和两者联合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来评估预测模型的性能,计算相应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单一序列模型中,CE-T1WI模型预测性能最佳,其在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52和0.949;提取肿瘤核心特征建立的T2 FLAIR模型优于以全肿瘤区域特征所建模型,其在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15和0.898;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78和0.983。结论 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在区分PCNSL和高级别胶质瘤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单一序列模型中,CE-T1WI模型效能最佳,基于不同序列构建的联合模型可以提高模型准确性;肿瘤核心区域特征与肿瘤分类任务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高级别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MRI纹理分析鉴别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价值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敏红 周理想 冯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4-288,共5页
背景与目的:影像组学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可量化肿瘤异质性,广泛应用于病灶定性、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及危险因素分层分析等。该研究旨在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纹理分析对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原发性中... 背景与目的:影像组学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可量化肿瘤异质性,广泛应用于病灶定性、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及危险因素分层分析等。该研究旨在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纹理分析对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7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及1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MRI平扫,包括轴位T1WI、T2WI和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weighted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2-FLAIR)。利用MaZda软件于3个平扫序列上显示肿瘤病灶最大层面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并分析其纹理特征。结果:通过对大量的纹理特征进行统计筛选,灰度共生矩阵类参数中T1WI自相关、T1WI熵、T2WI均值、T2-FLAIR均值及T2-FLAIR熵在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这些纹理参数构建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为0.94。结论:常规MRI纹理分析可提供可靠、量化的客观依据,无需增强检查,有助于鉴别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母细胞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上高灌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华思屹 刘有 陈志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1-426,共6页
报道高灌注幕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CT表现为双侧半卵圆中心对称性类圆形高密度病变,周边可见大片状水肿。磁共振成像表现为稍长及等T1、稍长及长T2信号影,扩散加权成像病变呈高信号影,表观扩散系数值高于邻近正常脑实质,增... 报道高灌注幕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CT表现为双侧半卵圆中心对称性类圆形高密度病变,周边可见大片状水肿。磁共振成像表现为稍长及等T1、稍长及长T2信号影,扩散加权成像病变呈高信号影,表观扩散系数值高于邻近正常脑实质,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均匀强化,右侧病变内可见斑片状无强化影,磁共振灌注成像表现为明显高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高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