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equalising ignition delay on combustion and soot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del fuel blends
1
作者 Hamisu Adamu Dandajeh Nicos Ladommatos Paul Hellie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89-101,共13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equalizing ignition delay in a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Two sets of tests were conducted,i.e.a set of constant injection timing tests with start of fuel injection at 10°crank ...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equalizing ignition delay in a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Two sets of tests were conducted,i.e.a set of constant injection timing tests with start of fuel injection at 10°crank angle degree(CAD)before top dead center(BTDC)and a set of constant ignition timing tests while also keeping the 10℃AD BTDC injection and adding ignition improver(2-ethylhexylnitrate-,2-EHN)to the fuel mixtures.Soot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DMS-500 instrument in terms of mass,size,and numbe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adding 2-EHN to the model fuel blends reduced the soot surface area,soot mass concentration and soot mean size.Replacing 20 vol%of a C 7-heptane with 20 vol%methyl-decanoate(an oxygenated C 11 molecule)did not affect the ignition delay or rate of fuel air premixing,the peak in-cylinder pressure or heat release rates.Toluene addition(0−22.5 vol%)to heptane increased the mean size of the soot particles generated by only 3%while also resulted in a slight increase in the peak cylinder pressure and peak heat release rates.Blending toluene and methyl-decanoate into heptane without adding 2-EHN increased the premix phase fraction by at least 13%.However,by adding 2-EHN(4×10^(−4)−1.5×10^(−3)),the premixed phase fraction decreased by at least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soot emission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ignition improver premixed ph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柴油PCCI发动机喷射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石 林春伟 +2 位作者 贾明 庞斌 解茂昭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421,共8页
利用遗传算法优化预混压燃(PCCI)柴油发动机的喷油压力、喷射夹角和喷射定时3个喷射参数的匹配关系,以达到氮氧化物和碳烟排放及指示燃油消耗率的最佳值.计算中将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2)、KIVA-3V和主从式并行算法(Master-Slave)耦合... 利用遗传算法优化预混压燃(PCCI)柴油发动机的喷油压力、喷射夹角和喷射定时3个喷射参数的匹配关系,以达到氮氧化物和碳烟排放及指示燃油消耗率的最佳值.计算中将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2)、KIVA-3V和主从式并行算法(Master-Slave)耦合成KIVA3V-NSGA2-MS程序,优化PCCI燃烧以搜寻最优的匹配喷射参数,同时利用缸内当量比分布图及喷雾定位示意图详细分析每个参数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基础试验值相比,优化得到的一个Pareto最优解,NOx排放降低17.34%,碳烟排放降低58.23%.当喷射夹角为80°、喷油压力为149.7,MPa、喷射定时在27°CA,BTDC之前时,缸内完全是预混燃烧,高温燃烧始点均在上止点前11°CA附近.在PCCI燃烧模式下,由于喷油始点的提前,提高喷射压力,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燃油和空气预混程度以及燃烧排放值,需要综合考虑喷射定时和喷射夹角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压燃 遗传算法 燃烧优化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喷油正时的柴油机PCCI燃烧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梅德清 涂立志 +3 位作者 雎志轩 姜士阳 王向丽 袁银男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3,共7页
应用CFD软件对采用预喷-预喷-主喷喷油策略的单缸增压柴油机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喷油正时方案对燃烧过程及NO和soot排放物生成历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油时刻推迟,缸内压力逐渐降低,主放热峰下降且不断远离上止点,预混燃... 应用CFD软件对采用预喷-预喷-主喷喷油策略的单缸增压柴油机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喷油正时方案对燃烧过程及NO和soot排放物生成历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油时刻推迟,缸内压力逐渐降低,主放热峰下降且不断远离上止点,预混燃烧比例增加,缸内低温PCCI燃烧模式更加明显;放热率10%(q10)时刻以稀预混燃烧为主,soot生成量减少,但因预混放热快而使NO生成量增多,缸内整体的低温效应使q90时刻NO生成量降低,soot生成量先增加后又因燃烧空间扩大及预混燃烧比例增加而下降;柴油机低温PCCI燃烧模式可实现NO与soot排放兼顾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充量压燃 多段喷射 喷油正时 数值模拟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CI柴油机燃用DMC和生物柴油的燃烧活性调节模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于奇松 梅德清 +2 位作者 涂立志 岳珊 张登攀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56,63,共10页
应用CHEMKIN-PRO化学反应动力学和Converge三维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DMC(碳酸二甲酯)和大豆生物柴油两种酯类燃料对低负荷下采用“预喷+预喷+主喷”喷油策略的PCCI(premixed charge compressed ignition)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 应用CHEMKIN-PRO化学反应动力学和Converge三维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DMC(碳酸二甲酯)和大豆生物柴油两种酯类燃料对低负荷下采用“预喷+预喷+主喷”喷油策略的PCCI(premixed charge compressed ignition)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建立并验证了DMC-柴油混合燃料机理模型,分析了DMC-柴油和生物柴油-柴油两种混合燃料体系中低温下关于OH的反应流。结果表明:添加含氧燃料后OH生成量及反应系统活性增加,B10燃料(在柴油中添加10%质量分数的大豆生物柴油)的OH生成量比D10燃料(在柴油中添加10%质量分数的DMC)高,且随生物柴油掺混量增加而增加。D10燃料对反应系统活性的增加作用体现在整个反应系统中,燃空当量比浓区减少,油气扩散情况较好,而B10燃料反应系统活性的增加作用则仅体现在局部区域中,燃空当量比浓区及局部高温区域增加,但可燃混合气区域缩小。相比于柴油,D10,B10和B48(在柴油中添加48%质量分数的大豆生物柴油)燃料的NO x排放分别升高了6.2%,5.3%和8.1%,soot排放分别降低了58.1%,23.5%和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合压燃 多段喷射 含氧燃料 反应机理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参数对二甲醚PPCCI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武林 王春海 黄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27,共6页
在一台6缸增压电控共轨二甲醚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研究了预喷时刻、预喷燃料量、喷射压力、主喷时刻等喷射参数对二甲醚部分预混合充量压缩燃烧(PPCCI)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预喷时刻提前,缸内压力峰值降低,二甲醚... 在一台6缸增压电控共轨二甲醚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研究了预喷时刻、预喷燃料量、喷射压力、主喷时刻等喷射参数对二甲醚部分预混合充量压缩燃烧(PPCCI)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预喷时刻提前,缸内压力峰值降低,二甲醚发动机缸内燃烧由两阶段放热转变为PPCCI三阶段放热,氮氧化物(NO_(x))排放显著降低,HC和CO排放升高;随预喷射燃料量增加,缸内压力峰值及预混合燃烧的冷焰反应和热焰反应速率明显增大,NOx排放逐渐降低,HC和CO排放显著升高;随喷射压力降低,预混合燃烧热焰反应速率增加,主喷扩散燃烧始点推迟,扩散燃烧放热率峰值和NOx排放明显降低,HC和CO排放升高;随主喷时刻推迟,预喷预混合燃烧几乎没有变化,主喷扩散燃烧延后,缸内压力峰值和放热率峰值降低,NOx排放显著降低,HC和CO排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发动机 喷射参数 部分预混合充量压缩燃烧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缸内自燃着火与火焰传播的调控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海峰 文铭升 +3 位作者 杨智 房性会 唐青龙 尧命发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0-209,共10页
在一台轻型光学发动机上对比了部分预混压燃(PPC)和燃料活性控制压燃(RCCI)两种燃烧模式的着火及燃烧发展过程,并分别探究了不同喷射策略对两种燃烧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PPC燃烧模式,混合气浓度分层越小,燃烧过程中自燃占比越高;混... 在一台轻型光学发动机上对比了部分预混压燃(PPC)和燃料活性控制压燃(RCCI)两种燃烧模式的着火及燃烧发展过程,并分别探究了不同喷射策略对两种燃烧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PPC燃烧模式,混合气浓度分层越小,燃烧过程中自燃占比越高;混合气浓度分层越大,燃烧过程中火焰传播占比越高.对于RCCI燃烧模式,缸内直喷高活性燃料比例较高时,燃烧是从高活性区到低活性区分阶段顺序自燃;缸内直喷高活性燃料比例较低时,燃烧是火焰传播与自燃共同主导的过程.从而阐明了PPC和RCCI相较于均质压燃(HCCI)能够实现更高负荷高效清洁燃烧的本质是,燃烧发展历程从单纯的多点自燃燃烧转变为火焰传播与自燃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预混压燃 燃料活性控制压燃 光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相位与EGR协同控制对宽馏程燃料预混压燃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杜家坤 孙万臣 +4 位作者 肖森林 谭满志 李国良 赵树发 李建祥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将汽油、柴油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制得不同着火性及挥发性的宽馏程燃料,试验研究了宽馏程燃料预混压燃燃烧及排放特性,分析了燃烧相位、废气再循环(EGR)及汽油掺入比例对预混压燃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核心燃烧边界条件对燃... 将汽油、柴油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制得不同着火性及挥发性的宽馏程燃料,试验研究了宽馏程燃料预混压燃燃烧及排放特性,分析了燃烧相位、废气再循环(EGR)及汽油掺入比例对预混压燃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核心燃烧边界条件对燃烧、排放的影响程度及范围.结果表明:汽油掺入比例对燃烧及排放均有显著影响,随汽油掺入比例增加,滞燃期延长,燃烧持续期相应缩短,有利于增大预混合燃烧量,降低排气烟度,并改善燃烧定容性.但在小负荷工况下,汽油掺入比例过大会导致CO、HC排放物增加,燃烧效率降低,进而引起热效率下降.通过采用汽油掺混体积比为40%的混合燃料,并合理控制燃烧相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证较高的燃烧效率及燃油经济性.利用燃烧相位与EGR的协同控制策略,可在不降低热效率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压燃式发动机排放特性,同时降低NOx及微粒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柴油混合燃料 燃烧相位 废气再循环 预混压燃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E部分预混压燃与缸内直喷复合燃烧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维 周龙宝 +1 位作者 汪映 马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0-483,共4页
在单缸二甲醚发动机上开展了DME部分预混压燃与缸内直喷混合燃烧(PCCI-DI)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DME PCCI-DI发动机具有较低的最高爆发压力和压力升高率。PCCI-DI DME发动机燃烧过程也表现出明显的两阶段放热特点,和HCCI DME发动机相比... 在单缸二甲醚发动机上开展了DME部分预混压燃与缸内直喷混合燃烧(PCCI-DI)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DME PCCI-DI发动机具有较低的最高爆发压力和压力升高率。PCCI-DI DME发动机燃烧过程也表现出明显的两阶段放热特点,和HCCI DME发动机相比,两个放热峰值有所下降,第1个放热峰值位置基本不变,第2个放热峰值后移到上止点略后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ci 直喷 二甲醚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参数对柴油机预混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鹿盈盈 苏万华 裴毅强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5,共7页
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中、小负荷下,喷油模式和喷油定时对柴油机预混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负荷(平均指示压力约为0.45,MPa)、单次喷油模式及喷油定时为35°,CA BTDC时,油束的撞壁位置将形成的混合气分为燃烧室上方... 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中、小负荷下,喷油模式和喷油定时对柴油机预混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负荷(平均指示压力约为0.45,MPa)、单次喷油模式及喷油定时为35°,CA BTDC时,油束的撞壁位置将形成的混合气分为燃烧室上方和活塞凹坑两部分,可充分利用整个气缸内的空气形成均质混合气,此时的NOx排放最低.平均指示压力(IMEP)约为0.7,MPa时,采用单次喷油模式,喷油量增多,喷油持续期延长,混合时间缩短,碳烟、CO和UHC排放急剧升高;在混合时间和混合空间的共同作用下,喷油定时为35°,CA BTDC时获得最佳折中排放.IMEP约为0.7,MPa时,与单次喷油模式相比,采用多次喷油模式,将喷油量分为4个脉冲喷入缸内,增加了每个脉冲的混合时间,并且改善了燃氧混合空间,形成更均质的混合气,大幅降低了碳烟、CO和UHC排放;喷射定时为80、65、50和35°,,CA BTDC时获得最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预混燃烧 喷油模式 喷油定时 混合时间 混合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3RON汽油多段预混压燃模式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洪强 帅石金 +3 位作者 王志 何鑫 王建昕 徐宏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2,56,共7页
在一台压缩比为18.5的柴油机上,研究了喷油定时和共轨压力对93RON汽油多段预混压燃(MPCI)模式性能的影响。MPCI是自主研发提出的一种新型内燃机燃烧模式,通过在压缩上止点前后按照"喷完再燃,燃完再喷"的原则组织多次汽油类燃... 在一台压缩比为18.5的柴油机上,研究了喷油定时和共轨压力对93RON汽油多段预混压燃(MPCI)模式性能的影响。MPCI是自主研发提出的一种新型内燃机燃烧模式,通过在压缩上止点前后按照"喷完再燃,燃完再喷"的原则组织多次汽油类燃料的缸内喷射来实现依次进行的预混或准预混压燃过程。同时研究了不同首喷定时下0#柴油的两段压燃模式。结果表明:93RON汽油MPCI模式具有更低的指示油耗率、碳烟和CO比排放,以及同0#柴油两段压燃类似的THC比排放,但NO比排放略高。此外,在较高轨压下,93RON汽油MPCI模式具有比0#柴油单次喷射模式更低的指示油耗率及NO、碳烟和CO比排放,但THC比排放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多段预混压燃 汽油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低温预混合燃烧和ISG的混合发动机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成 杨福源 +2 位作者 欧阳明高 高国景 陈林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8-214,共7页
在一台2.5,L高压共轨柴油机上,使用燃料晚喷和EGR实现低温预混合燃烧,降低原机NOx和碳烟排放;使用燃烧状态分析单元,采集缸压信号并计算平均指示压力(IMEP)、平均泵气压力(PMEP)和最大缸内压力等燃烧状态指标,再通过喷油定时和喷油脉宽... 在一台2.5,L高压共轨柴油机上,使用燃料晚喷和EGR实现低温预混合燃烧,降低原机NOx和碳烟排放;使用燃烧状态分析单元,采集缸压信号并计算平均指示压力(IMEP)、平均泵气压力(PMEP)和最大缸内压力等燃烧状态指标,再通过喷油定时和喷油脉宽的控制,实现燃烧闭环控制,提高燃烧的稳定性和各缸一致性;对摩擦转矩和发动机有效转矩进行预估,并进行转矩闭环控制;通过启动/发电一体化(ISG)电机、离合器和超级电容构建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在发动机和ISG电机间进行转矩协调,瞬态过程中发动机输出转矩的不足由ISG电机进行动态补偿.等效NEDC工况的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融合低温预混合和ISG电机的混合发动机技术,NOx排放下降44.7%,碳烟下降36.7%,总油耗下降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预混合燃烧 燃烧闭环控制 转矩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柴油混合燃料对压燃式发动机预混燃烧及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乔 孙万臣 +5 位作者 郭亮 程鹏 范鲁艳 李国良 孙毅 杜家坤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7-1274,共8页
对一台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的预混合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汽油掺入比例、EGR以及喷油参数对发动机燃烧过程和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汽油/柴油混合燃料可有效延长燃烧过程的滞燃期,缩短燃烧... 对一台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的预混合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汽油掺入比例、EGR以及喷油参数对发动机燃烧过程和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汽油/柴油混合燃料可有效延长燃烧过程的滞燃期,缩短燃烧持续期,有利于增大预混合燃烧量;提高汽油掺入比例,可有效拓展发动机实现预混压燃的负荷范围,能够在不引起NO_x增加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排气烟度。采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配合EGR技术有利于同时降低NO_x及排气烟度,随着EGR的引入,NO_x排放呈线性下降趋势,且在低进气氧浓度条件下可实现较好的烟度排放。大负荷工况下,利用EGR和两段喷射协同控制策略,并合理匹配预喷参数,可在不降低热效率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发动机的排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燃式发动机 汽油/柴油混合燃料 预混压燃 两段喷射 E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与喷油定时对柴油机预混燃烧颗粒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鹿盈盈 于文斌 +1 位作者 裴毅强 苏万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3-199,共7页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小负荷单次早喷射模式下EGR率和喷油定时对柴油机预混燃烧过程和颗粒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喷油定时处于45°~35°,CA BTDC、EGR率不超过60%,时,积聚态颗粒物数浓度受EGR影响而增加的趋势较为缓慢,此时平均...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小负荷单次早喷射模式下EGR率和喷油定时对柴油机预混燃烧过程和颗粒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喷油定时处于45°~35°,CA BTDC、EGR率不超过60%,时,积聚态颗粒物数浓度受EGR影响而增加的趋势较为缓慢,此时平均粒径大小在50~60,nm;当EGR率超过60%,达到70%,时,积聚态颗粒物数浓度急剧增加,此时数浓度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平均粒径却减小到30~40,nm.当喷油定时处于30°~26°,CA BTDC时,积聚态颗粒物数浓度受EGR影响并不明显.随着喷油定时的推迟,核态颗粒物数浓度逐渐升高.当ηEGR≤60%,,总颗粒物数浓度受EGR率变化影响不大,但随喷油定时的推迟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与核态颗粒物变化趋势一致;当ηEGR>60%,,总颗粒物数浓度随EGR率升高急剧增加,这是积聚态和核态颗粒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预混燃烧 喷油定时 废气再循环 颗粒排放 颗粒物数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比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鹏 朱建军 +2 位作者 武文捷 谢玉峰 耿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89-93,共5页
在一台CY25TQ型柴油机上,对甲醇预混合气F-T柴油引燃燃烧模式下压缩比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混合引燃燃烧方式中,将压缩比从16. 9降到15. 4过程中,燃烧始点最大推迟到上止点前0. 6°CA,爆发压... 在一台CY25TQ型柴油机上,对甲醇预混合气F-T柴油引燃燃烧模式下压缩比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混合引燃燃烧方式中,将压缩比从16. 9降到15. 4过程中,燃烧始点最大推迟到上止点前0. 6°CA,爆发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降幅分别达到44. 5%、37. 7%;瞬时放热率峰值最大增幅达54. 4%; HC和CO排放有上升的趋势,NOx和碳烟排放大幅度降低,碳烟最大降幅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合气引燃 F-T柴油 压缩比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射流控制柴油基燃料预混合气压缩着火相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隆武强 礼博 +4 位作者 李达 田江平 田华 臧广辉 戴宏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15-1822,共8页
为了实现对柴油机预混合压缩着火相位的主动控制,提出柴油射流控制柴油基燃料压缩着火方案,并在1台改造的单缸自然吸气186FA柴油机上进行可行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50%负荷试验条件下,柴油射流可以有效控制预混合气的着火相位;随... 为了实现对柴油机预混合压缩着火相位的主动控制,提出柴油射流控制柴油基燃料压缩着火方案,并在1台改造的单缸自然吸气186FA柴油机上进行可行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50%负荷试验条件下,柴油射流可以有效控制预混合气的着火相位;随着柴油射流正时的推迟,10%和50%累积放热对应曲轴转角CA10和CA50均呈线性规律变化,氮氧化物排放明显降低,碳烟排放几乎为零;随着预喷正时的推迟,放热率呈现由单峰较慢放热至双峰放热至最后的单峰快速放热的变化规律,且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排放逐渐降低;在单峰快速放热情况下,压力升高率最大;增加柴油射流量,燃烧过程减缓,且会扩大柴油的扩散燃烧比例,导致碳烟排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合 着火相位 双直喷 射流控制压缩着火 柴油基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G电机转矩补偿的低温预混柴油机瞬态控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成 杨福源 +2 位作者 欧阳明高 高国景 陈林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采用ISG电机进行动态转矩补偿,解决低温预混柴油机瞬态过程动力不足的问题。使用自主的燃烧状态分析单元,采集各缸缸压信号,计算燃烧状态指标,并发送给发动机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主喷油量和主喷定时,实现基于平均指示压力和放热中点的双... 采用ISG电机进行动态转矩补偿,解决低温预混柴油机瞬态过程动力不足的问题。使用自主的燃烧状态分析单元,采集各缸缸压信号,计算燃烧状态指标,并发送给发动机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主喷油量和主喷定时,实现基于平均指示压力和放热中点的双闭环反馈的燃烧闭环控制。利用摩擦转矩增量与最大缸压增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摩擦转矩预估。利用反馈的平均指示压力、平均泵气压力和预估的平均摩擦压力,预估发动机输出的有效转矩。在转矩预估和燃烧闭环的基础上,进行转矩闭环控制。在发动机和ISG电机间进行转矩分配,在瞬态工况下,由于油量限制导致的转矩不足由ISG电机补偿。试验表明:在低温预混燃烧的瞬态加载工况和燃烧模式切换的瞬态工况下,利用ISG电机进行动态转矩补偿,无碳烟排放恶化状况,系统的转矩跟随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低温预混燃烧 ISG电机 燃烧闭环控制 转矩预估 转矩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不同负荷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广涛 焦建森 索建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76,共3页
应用柴油机工作过程可视化装置对柴油机在不同负荷下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小负荷时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表现为预混合多点同时压燃;在一定范围内,随喷油量的减少和喷油提前角的加大,柴油机着... 应用柴油机工作过程可视化装置对柴油机在不同负荷下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小负荷时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表现为预混合多点同时压燃;在一定范围内,随喷油量的减少和喷油提前角的加大,柴油机着火滞燃期延长,有利于形成预混合压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可视化装置 混合气形成 燃烧过程 预混合压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低温预混合燃烧稳定性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成 杨福源 +1 位作者 陈林 李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4,共5页
为了解决低温预混合燃烧不稳定的问题,在基于缸压信息的燃烧闭环控制基础上,建立了以θCA50(累计放热50%的曲轴转角)波动率为指标的燃烧状态稳定性评价体系;在分析燃油系统和空气系统控制参数对燃烧状态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燃烧... 为了解决低温预混合燃烧不稳定的问题,在基于缸压信息的燃烧闭环控制基础上,建立了以θCA50(累计放热50%的曲轴转角)波动率为指标的燃烧状态稳定性评价体系;在分析燃油系统和空气系统控制参数对燃烧状态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燃烧状态不稳定判据,过滤掉发动机瞬态工况的中低频波动;设计了自适应的燃烧稳定性控制方法,分阶段通过θCA50目标值、新鲜空气流量和燃烧模式的调整来降低燃烧的不稳定性。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在燃烧状态稳定性指标超过限值时,通过调整控制参数自动把指标重新控制在限值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预混合燃烧 闭环控制 波动率 燃烧稳定性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压力、预混比和喷油定时对低负荷活性控制压燃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韩伟强 唐国强 +2 位作者 汪欣 罗强 陆远国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6-855,共10页
通过在六缸重型柴油机上进行汽油/柴油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燃烧模式的试验,探究了不同喷油定时(start of injection,SOI)、进气压力(inlet pressure,IP)和预混比(premixing ratio,PR)对低负... 通过在六缸重型柴油机上进行汽油/柴油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燃烧模式的试验,探究了不同喷油定时(start of injection,SOI)、进气压力(inlet pressure,IP)和预混比(premixing ratio,PR)对低负荷RCCI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燃烧特性方面,随着SOI的提前,第一阶段放热率峰值逐渐增大,对应相位同步提前,滞燃期和缸内平均温度峰值增大;IP的增加会导致滞燃期和缸内平均温度峰值减小;而PR增大使压力升高率峰值和最大累积放热量均降低.在气体排放方面,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HC)与CO排放整体上随着SOI的提前而降低,NO_(x)排放随SOI的提前而增加;HC与CO的排放会随着IP和PR的增加而增加,但PR的增大会使NO_(x)排放减小,且随着SOI的提前,减小幅度先减小再增大.在颗粒物排放方面,核态颗粒物数量浓度随SOI的变化规律不明显,PR较大时IP几乎对核态颗粒物数量浓度没有影响;聚集态颗粒物数量浓度随SOI的变化稍显复杂,在较大PR下,增大IP会使聚集态颗粒物数量浓度减少,且减少幅度随SOI的延迟而变大;与聚集态颗粒物数量浓度相比,在较大PR下IP对减少颗粒物总质量浓度的影响程度更强,但在较小PR下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比 喷油定时 进气压力 活性控制压燃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G掺混比对DME-柴油预混压燃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玉伟 牛天林 +1 位作者 程培源 汪映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28,共6页
针对二甲醚(DME)-柴油双燃料预混压燃发动机在DME预混量较大工况下存在的爆震等问题,在一台2105柴油机上研究了液化石油气(LPG)掺混比对DME-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特性的影响。随LPG掺混比(f_L)增大,双燃料发动... 针对二甲醚(DME)-柴油双燃料预混压燃发动机在DME预混量较大工况下存在的爆震等问题,在一台2105柴油机上研究了液化石油气(LPG)掺混比对DME-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特性的影响。随LPG掺混比(f_L)增大,双燃料发动机表现出如下性能变化趋势:DME低温、高温反应阶段放热率峰值减小,柴油扩散燃烧阶段放热率峰值增大,3个阶段放热率峰值相位均滞后;缸内最大燃烧压力和最高燃烧温度降低;压力升高率曲线滞后,f_L=50%时最大压力升高率较高;有效热效率η_(et)逐渐降低;NO_x排放呈现降低趋势。f_L为20%和33%时,颗粒数量浓度高于预混纯DME工况;f_L为50%时,颗粒数量浓度与预混纯DME工况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预混压燃 液化石油气 掺混比 燃烧特性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