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2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nically Controlling the System of Preheating Intake Air by Flame for Diesel Engine Cold-Start 被引量:2
1
作者 杜巍 赵福堂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3年第2期158-161,共4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ld start performance of heavy duty diesel engine, electronically controlling the preheating of intake air by flame was researched. According to simulation and thermodynamic analysis about th...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ld start performance of heavy duty diesel engine, electronically controlling the preheating of intake air by flame was researched. According to simulation and thermodynamic analysis about the partial working processes of the diesel engine, the amount of heat energy, enough to make the fuel self ignite at the end of compression proces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f coolant and intake air, was calculated. Several HY20 preheating plugs were used to heat up the intake air. Meanwhile, a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8 bit micro controller unit (MCS 8031) was designed to automatically control the process of heating intake air. According to the various temperatures of coolant and ambient air, one plug or two plugs can automatically be selected to heat intake air. The demo experiment validated that the total system could operate successfully and achieve the scheduled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sel engine cold start preheating intake air electronically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linear Evolution of Jet-Like Spikes from the Single-Mode Ablative Rayleigh-Taylor Instability with Preheating
2
作者 王立锋 叶文华 +4 位作者 范征锋 吴俊峰 李英骏 张维岩 贺贤土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961-968,共8页
In this research, the nonlinear evolution of jet-like spikes in the single-mode ablative Rayleigh-Taylor instability (ARTI) in the presence of preheating, is studied numerically.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heati... In this research, the nonlinear evolution of jet-like spikes in the single-mode ablative Rayleigh-Taylor instability (ARTI) in the presence of preheating, is studied numerically.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heating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jet-like spikes in the nonlinear ARTI. The evolution of jet-like spikes in the ARTI with preheating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 with distinctly different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In the early stage, the preheating contributes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density-gradient scale length and broaden the velocity profile of the ablation surface, where the former can reduce the linear growth of the ARTI and mitigate the growth of its harmonics. In the middle stage, the ablative Kelvin-Helmholtz instability is dramatically suppressed due to the ablation effects. In the late stage, the jet's length (i.e. bubble-spike amplitude) is further increased by the bubble acceleration in the highly nonlinear ARTI, resulting eventually in the formation of jet-like spi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Taylor instability preheatING jet-like spike bubble acceleration spike decel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second laser preheating effect on ablation morphology and plasma emission in collinear dual-pul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3
作者 Na LI Edward HAREFA Weidong ZHOU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45-150,共6页
Focus-offset collinear dual-pul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is designed and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laser ablation and spectral intensity with an aluminum alloy sample.The laser crater morphologies and abla... Focus-offset collinear dual-pul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is designed and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laser ablation and spectral intensity with an aluminum alloy sample.The laser crater morphologies and ablation volumes were measured.An inter-pulse time delay dependent ablation efficiency on a nanosecond laser-heated sample was observed,which was similar to the trend of spectral intensity versus inter-pulse time delay in the delay time less than 3μs.Based on the observation,the nanosecond pulse laser preheating effect on subsequent second laser ablation and signal enhancement is discussed,which will b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ablation and signal enhancement mechanism in the standard collinear DP-LIBS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ment mechanism laser ablation crater morphology target prehea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余热循环利用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动力电池预热研究
4
作者 丁鹏 张美娟 +2 位作者 顾骁勇 张鹏博 高粱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6,共9页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低温性能差、发动机起动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力电池和发动机冷却余热耦合利用方法。利用发动机废热通过相变材料组成的中间换热器加热电池冷却液,动力电池冷却液流入发动机水套直接预热发动机。探讨了电池...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低温性能差、发动机起动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力电池和发动机冷却余热耦合利用方法。利用发动机废热通过相变材料组成的中间换热器加热电池冷却液,动力电池冷却液流入发动机水套直接预热发动机。探讨了电池和发动机冷却液传热规律,构建了余热回收模型,搭建了基于废热循环利用的双向预热模型,利用ANSYS进行了模拟仿真;设计了基于多级串联换热器的双向预热装置,实现了余热双向自动预热功能。开展了混合动力汽车的低温预热试验,结果表明:经电池废热预热后的发动机缸体温度保持在40℃,发动机冷却余热则可将电池内部温度保持在30℃,有效改善了其工作环境;同时发动机低温起动过程中,HC和CO排放量减少了40%以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发动机 动力电池 预热 余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物料预热方式的比较
5
作者 刘殿宇 《饮料工业》 2025年第1期63-65,共3页
大多数料液在进入蒸发器前需要预热至沸点或沸点以上的温度方可进行蒸发,预热分为直接预热与间接预热两种,后者是蒸发器设计最为常见的预热形式,即采用间壁预热的形式对物料进行加热,长期应用来看,效果很好;前者是将纯净的饱和蒸汽直接... 大多数料液在进入蒸发器前需要预热至沸点或沸点以上的温度方可进行蒸发,预热分为直接预热与间接预热两种,后者是蒸发器设计最为常见的预热形式,即采用间壁预热的形式对物料进行加热,长期应用来看,效果很好;前者是将纯净的饱和蒸汽直接喷入到物料中加热到沸点或沸点以上的温度从而达到预热目的,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传热面所以不容易结垢结焦,后者因为是通过间壁加热是通过传热面进行加热,所以容易产生结垢结焦,本文就此对两者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预热 间接预热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机组空气预热器堵塞原因分析及运行调整研究
6
作者 杨骁 高文杰 +4 位作者 龙斌 梁川 王赫 韩钟国 张然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针对某600 MW燃煤机组长时间深度调峰后空气预热器堵塞问题,通过现场试验采集数据分析,确认硫酸氢铵液化后吸附大量飞灰黏附在空气预热器蓄热片上是导致机组空气预热器堵塞的主要因素,并根据机组实际情况开展喷氨优化调整试验,有效缓解... 针对某600 MW燃煤机组长时间深度调峰后空气预热器堵塞问题,通过现场试验采集数据分析,确认硫酸氢铵液化后吸附大量飞灰黏附在空气预热器蓄热片上是导致机组空气预热器堵塞的主要因素,并根据机组实际情况开展喷氨优化调整试验,有效缓解该机组空气预热器堵塞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系统 空气预热器 喷氨优化 SCR A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氢铵与飞灰相互作用对MGGH污堵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刘实 陈国志 +5 位作者 邓先洪 钟毓秀 张爱民 康锦锋 刘晓敏 雷嗣远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电厂运行中,硫酸氢铵(ABS)的生成及其与飞灰的相互作用会堵塞中间热媒体烟气换热器(MGGH)等换热面,然而目前ABS与飞灰的交互作用对换热面堵塞产生的影响特性与机理尚不明晰。通过搭建固定床反应系统,对不同温度、不同反应物浓度条件下AB... 电厂运行中,硫酸氢铵(ABS)的生成及其与飞灰的相互作用会堵塞中间热媒体烟气换热器(MGGH)等换热面,然而目前ABS与飞灰的交互作用对换热面堵塞产生的影响特性与机理尚不明晰。通过搭建固定床反应系统,对不同温度、不同反应物浓度条件下ABS与飞灰相互作用机制进行试验研究,采用N 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烟气温度及烟气中SO_(3)、NH_(3)浓度升高时,飞灰表面ABS的沉积速率增大,促进污堵产物的生成;同时SO_(3)与NH_(3)浓度的提升会导致ABS初始沉积温度增大,扩大污堵产物的生成区间;飞灰中Fe、Ca、Mg、S等元素含量高,其反应后产物主要形态为硬度高的颗粒物。试验中观察到的4种典型产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硫酸盐、硫酸铵盐以及部分未参与反应的过量飞灰。其中,硫酸钙、硫酸镁等金属硫酸盐是造成MGGH污堵的主要原因,在低温段也能够由冷凝的H_(2)SO_(4)与飞灰反应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_(3) 硫酸氢铵 中间热媒体烟气换热器 空气预热器堵塞 燃煤飞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预热温度对激光熔覆抗水蚀涂层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薛翔 李勇 +3 位作者 王孝恩 刘刚 谢威威 王明远 《材料保护》 2025年第2期92-100,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激光熔覆涂层的抗水蚀性能,采用自研改进高速钢合金粉末(X2)在17-4PH钢表面通过激光熔覆技术沉积覆层,利用显微硬度计、光学显微镜、水蚀试验台等仪器研究了基体预热温度对激光熔覆X2覆层力学性能、组织形貌与抗水蚀性能的... 为进一步提高激光熔覆涂层的抗水蚀性能,采用自研改进高速钢合金粉末(X2)在17-4PH钢表面通过激光熔覆技术沉积覆层,利用显微硬度计、光学显微镜、水蚀试验台等仪器研究了基体预热温度对激光熔覆X2覆层力学性能、组织形貌与抗水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熔覆层组织均较为均匀致密,预热温度为150~200℃时熔覆层的平均显微硬度相比100~150℃时提升了21.6 HV_(0.2),适当地提升基体预热温度可以有效提升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经80 h水蚀试验后,基体预热温度为150~200℃时的激光熔覆层的失重仅为未预热激光熔覆覆层的50%,其水蚀坑最大深度仅为未预热激光熔覆覆层的1/10,抗水蚀性能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叶片 水蚀 激光熔覆 预热温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连续加料预热电炉除尘系统的优化实践
9
作者 王佳 《工业加热》 2025年第2期65-69,共5页
主要对国内某钢厂100t水平连续加料预热电炉的除尘系统运行情况和优化措施进行分析。采取的优化措施主要包括:动态密封系统采用基于压差传感器信号的闭环控制、一次除尘系统混风控制采用最小混风量运行模式、一次除尘系统运行制度根据... 主要对国内某钢厂100t水平连续加料预热电炉的除尘系统运行情况和优化措施进行分析。采取的优化措施主要包括:动态密封系统采用基于压差传感器信号的闭环控制、一次除尘系统混风控制采用最小混风量运行模式、一次除尘系统运行制度根据电炉冶炼供氧制度进行实时调整、二次除尘系统风机和控制阀门根据电炉冶炼阶段进行调节。通过对该水平连续加料预热电炉除尘系统及电炉生产运行的改进调整,现场除尘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电炉炉内吹氧强度提高20%,电炉冶炼周期缩短4min,吨钢治炼电耗降低10kW·h/tls,除尘系统运行电耗降低4.5kW·h/tls,有效提高了电炉生产效率,降低了吨钢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炉 废钢预热 动态密封 混风 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耗钢轨铝热焊接工艺研究
10
作者 任金雷 李政 +4 位作者 翟明 高松福 原曙光 宋宏图 石孟雷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5年第1期42-46,共5页
基于预热试验、焊接试验、理论计算等,分析了磨耗钢轨铝热焊接不同工艺特点。结果表明:3 mm高度差的垂磨钢轨焊接,采用轨头对正时,需要对砂型进行预处理,预热过程中要关注新轨一侧钢轨温度分布的均匀性,焊后接头采用常规打磨即可;采用... 基于预热试验、焊接试验、理论计算等,分析了磨耗钢轨铝热焊接不同工艺特点。结果表明:3 mm高度差的垂磨钢轨焊接,采用轨头对正时,需要对砂型进行预处理,预热过程中要关注新轨一侧钢轨温度分布的均匀性,焊后接头采用常规打磨即可;采用轨底对正时,无需对砂型进行预处理,预热时要关注轨头预热状态,焊后接头需进行轨顶面打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热焊接 磨耗钢轨 焊接工艺 钢轨对正 预热 打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空气预热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研究
11
作者 王瑞 陈超 《锅炉制造》 2025年第1期28-29,36,共3页
目前,国内新建很多垃圾焚烧电厂,垃圾焚烧炉燃烧所需的空气需要蒸汽空气预热器进行预热。蒸汽空气预热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通过在工艺流程设计、运行操作方式、设备种类对比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原因分析和改... 目前,国内新建很多垃圾焚烧电厂,垃圾焚烧炉燃烧所需的空气需要蒸汽空气预热器进行预热。蒸汽空气预热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通过在工艺流程设计、运行操作方式、设备种类对比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原因分析和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蒸汽空气预热器 稳压罐 闪蒸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酚废水掺烧对空预器腐蚀机理分析及处理
12
作者 姚书恒 黄时今 曲毅 《煤炭与化工》 2025年第2期146-150,共5页
以兰炭燃气锅炉管式空预器为对象,通过运行工况分析、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硬度分析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含酚废水掺烧后空预器管子腐蚀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酚废水掺烧产生的飞灰和硫分加快了对搪瓷空预器管的腐... 以兰炭燃气锅炉管式空预器为对象,通过运行工况分析、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硬度分析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含酚废水掺烧后空预器管子腐蚀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酚废水掺烧产生的飞灰和硫分加快了对搪瓷空预器管的腐蚀,而搪瓷管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是导致腐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锅炉 废水掺烧 管式空预器 低温腐蚀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硫酸和酸性气中硫资源集中回收方案研究
13
作者 胡佳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25年第1期24-28,共5页
某炼化企业为了彻底处理产生的废硫酸和含硫化氢酸性气,提出了以废硫酸和含硫化氢酸性气为原料的废酸裂解干法制酸工艺方案。废酸在高温下裂解再生,焚烧部分酸性气为废酸裂解提供热量,多余的酸性气采用湿法制酸工艺处理。在废酸裂解干... 某炼化企业为了彻底处理产生的废硫酸和含硫化氢酸性气,提出了以废硫酸和含硫化氢酸性气为原料的废酸裂解干法制酸工艺方案。废酸在高温下裂解再生,焚烧部分酸性气为废酸裂解提供热量,多余的酸性气采用湿法制酸工艺处理。在废酸裂解干法制酸方案中:空气预热可以减少废酸裂解所需燃料量及净化工序外排稀酸量;双氧水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流程简单,投资低,无外排废水,满足超低排放要求(SO_(2)质量浓度不大于30 mg/m^(3),硫酸雾质量浓度不大于5 mg/m^(3),NO_(x)质量浓度不大于50 mg/m^(3));在转化器前设置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单元是最优的,可避免NO_(x)转移到产品酸中从而影响产品酸质量。该方案运行稳定,可最大化回收热量,是很好的硫资源集中回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硫酸 酸性气 硫资源 干法制酸 空气预热 双氧水 脱硫脱硝 S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地热井考虑水泥环损伤的套管预热应力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智 冯潇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深层地热资源相较于传统地热资源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但由于深层地热井井底温度更高,在开发开采中高温流体使套管受热膨胀,易引起套管屈服变形损坏。而目前对于深层地热井套管安全问题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上均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根... 深层地热资源相较于传统地热资源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但由于深层地热井井底温度更高,在开发开采中高温流体使套管受热膨胀,易引起套管屈服变形损坏。而目前对于深层地热井套管安全问题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上均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根据厚壁圆筒理论和热弹性力学基本理论,利用对套管预先施加热应力降低套管的轴向热应力,考虑高温水泥石损伤后地层-水泥环-套管的接触问题,并以套管有效应力控制在相应温度下的最小屈服极限内为原则,根据套管柱强度设计安全系数,评价套管安全性能,建立深层地热井套管预热应力设计方法,缓解高温对套管热损伤的问题。结果表明,水泥浆的密度对损伤因子影响不大,水泥环的弹性模量对损伤因子起主导作用。在预热情况下,注水条件下(注水温度为65℃)在预热250℃以下能够满足设计条件,在地热生产条件下(地热温度为346℃),需要超过200℃才能够满足安全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热井 水泥环损伤 套管 预热应力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超稠油油藏双水平井SAGD电加热预热启动参数优化设计与矿场试验
15
作者 何万军 孙新革 +4 位作者 吴永彬 罗池辉 郭昊 张基朋 李淑娴 《特种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3,共7页
由于新疆油田陆相非均质超稠油油藏SAGD注蒸汽循环预热启动过程中,注采井井间压差波动较大,现场调控难度大,蒸汽易进入高渗透水平段油层,造成水平段局部优先连通或者汽窜,蒸汽腔发育不均衡,导致水平段动用程度较低,从而影响SAGD生产效... 由于新疆油田陆相非均质超稠油油藏SAGD注蒸汽循环预热启动过程中,注采井井间压差波动较大,现场调控难度大,蒸汽易进入高渗透水平段油层,造成水平段局部优先连通或者汽窜,蒸汽腔发育不均衡,导致水平段动用程度较低,从而影响SAGD生产效果。为此,提出了双水平井SAGD水平段下入电加热器的开发方式,利用热传导原理对注采井井间的油层进行均匀加热,并优化了SAGD电加热预热启动的关键操作参数,包括SAGD电加热启动井筒预处理、流体替液循环操作参数和转SAGD生产时机,形成了SAGD电加热预热启动操作流程。在新疆油田重A井区FHW01TW井组浅层超稠油双水平井进行SAGD电加热预热启动矿场试验,预热启动时间从320 d下降至163 d,节省蒸汽3.79×10^(4) t,减少CO_(2)排放4846.6 t。该技术将成为双水平井SAGD开发降低CO_(2)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D 电加热 预热启动 超稠油 新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O_(2)摩尔比对CO_(2)气氛流态化预热活化半焦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张海霞 虎慧 +2 位作者 朱治平 郑思奇 齐晓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67-2075,共9页
我国工业领域涉及的行业多,碳减排压力大。富氧燃烧是燃烧中碳捕集的核心工艺,将流态化富氧预热活化与工业窑炉富氧燃烧过程耦合是拓宽燃料适应性、实现工业领域燃烧中碳捕集的新途径。利用小型流化床连续给料实验系统,在1050℃、CO_(2... 我国工业领域涉及的行业多,碳减排压力大。富氧燃烧是燃烧中碳捕集的核心工艺,将流态化富氧预热活化与工业窑炉富氧燃烧过程耦合是拓宽燃料适应性、实现工业领域燃烧中碳捕集的新途径。利用小型流化床连续给料实验系统,在1050℃、CO_(2)流化速度为0.17 m/s条件下,通过调整给料速度,考察C/CO_(2)摩尔比(CC比)对半焦原料(RC)流态化预热活化的影响,分析煤气组分及低位热值,计算CO_(2)还原率,表征粗颗粒活化半焦(LC)和细颗粒活化半焦(FC)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和碳架结构,并利用高温管式炉热天平实验系统评价了RC和FC在1300℃条件下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采用流态化预热活化技术实现了CO_(2)的资源化利用,制备出富CO煤气,CC比由1增至4时,煤气中CO+H_(2)体积分数由69.24%增至79.08%,CO体积分数最高为68.96%,CO_(2)体积分数由29.48%降至20.13%,CO_(2)还原率由50.37%提升至57.56%,煤气低位热值由8.69 MJ/m^(3)增至9.83 MJ/m^(3),是参考文献所述工程产出煤气低位热值的1.55~1.88倍,有利于窑炉系统的着火及稳定燃烧。随CC比增加,FC和LC的比表面积先增加后减小,FC和LC的最高比表面积分别为291.21 m^(2)/g和477.15 m^(2)/g,分别为半焦原料的48倍和78倍;FC和LC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且石墨化程度比RC降低、活性点位增加;FC和LC的微孔面积占比表面积的54.93%~68.42%;相比较而言,LC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增量孔容积,主要是由于LC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较长,促进了孔隙的发展,形成了大量微孔。不同CC比条件下所得FC的反应活性指数R0.5、质量平均反应速率均高于RC,表明FC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预测在高温气固活化态热燃料燃烧过程中,FC将实现高效转化。提出了碳基燃料流态化富氧预热活化-高温气固活化态热燃料富氧燃烧的新思路,获得了CC比对CO_(2)气氛流态化预热活化半焦特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CO_(2)作为碳和氧载体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为流态化预热活化技术在工业窑炉富氧燃烧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 流态化 预热活化 二氧化碳 反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锭加热炉热效率计算方法
17
作者 闫辉 陈景阁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24期19-21,共3页
本文简要论述了铝锭加热炉的供热形式,介绍了铝锭加热炉热效率的定义、列举了各种燃料的特性量,详细介绍了热量利用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提出了加热炉热效率的三种计算方法。结合本公司为国内某公司提供的加热炉具体实例,对于特定加热... 本文简要论述了铝锭加热炉的供热形式,介绍了铝锭加热炉热效率的定义、列举了各种燃料的特性量,详细介绍了热量利用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提出了加热炉热效率的三种计算方法。结合本公司为国内某公司提供的加热炉具体实例,对于特定加热工艺制度,炉型结构,进行了加热炉的热效率计算。指出了铝锭加热炉热效率计算在推进式加热炉上的应用,并对其积极意义进行了说明,其可对加热炉的保温结构、燃烧系统、换热器的设计选型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对加热炉的生产组织优化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加热炉热效率计算方式,也可应用于其他炉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锭加热炉 热效率 热量利用率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用高硫煤锅炉空预器选型分析
18
作者 杨靖 王妮妮 +1 位作者 杨勇 杨蕾 《能源工程》 2024年第2期20-24,共5页
为有效解决2×660MW燃用高硫煤超超临界机组空预器堵塞问题,研究了回转式空预器和管式空预器特性,分析了机组特点,提出了回转式空预器和管式空预器两级换热器串联方案,并探究了该方案对机组锅炉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常规回... 为有效解决2×660MW燃用高硫煤超超临界机组空预器堵塞问题,研究了回转式空预器和管式空预器特性,分析了机组特点,提出了回转式空预器和管式空预器两级换热器串联方案,并探究了该方案对机组锅炉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常规回转式空预器方案,采用回转式空预器和管式空预器两级换热器串联方案时,回转式空预器的出口排烟温度高于烟气酸露点,有效解决了机组空预器腐蚀堵塞问题,同时在保证设备安全下使锅炉效率提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 高硫煤 空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热温度对火焰筒激光沉积质量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9
作者 张莹 梁帅 罗睿敏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12期60-66,共7页
航空发动机火焰筒极易出现各类损伤,因此研究其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预热温度对激光沉积修复火焰筒内壁质量的影响,使用某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火焰筒模型进行了顺序热力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预热基体可以有效减小残余应力的分... 航空发动机火焰筒极易出现各类损伤,因此研究其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预热温度对激光沉积修复火焰筒内壁质量的影响,使用某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火焰筒模型进行了顺序热力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预热基体可以有效减小残余应力的分布范围,并消除局部应力集中现象;预热后基体表面的残余应力峰值升高,分布范围增大,但局部应力集中现象减少;沉积层周围沿径向方向的残余应力峰值降低,沿径向方向残余应力随距离减小。通过研究不同预热温度下火焰筒模型激光沉积后的残余应力,得到火焰筒激光沉积修复的最佳预热温度为300℃,为实际修复过程提供了预热温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筒 激光沉积 数值模拟 预热 残余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热温度对激光选区熔化成形30%SiC_(p)/AlSi10Mg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耀旗 唐敏 +4 位作者 马红林 魏文猴 王林志 范树迁 张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160,共7页
基板常温工况下激光选区熔化成形中等体积分数SiC_(p)/Al复合材料存在孔洞、裂纹等冶金缺陷,从而导致成形零件致密度低、力学性能差等问题。首先研究了固定优化成形工艺参数时,基板预热温度(200~400℃)对45μm的30%(质量分数,下同)SiC_(... 基板常温工况下激光选区熔化成形中等体积分数SiC_(p)/Al复合材料存在孔洞、裂纹等冶金缺陷,从而导致成形零件致密度低、力学性能差等问题。首先研究了固定优化成形工艺参数时,基板预热温度(200~400℃)对45μm的30%(质量分数,下同)SiC_(p)/AlSi10Mg成形零件表观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SiC_(p)质量分数至50%,再次评价了上述基板预热温度对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C_(p)质量分数为30%时,升高基板预热温度可以减少成形零件的孔洞和裂纹,成形零件的表观致密度及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当基板预热至400℃时,成形零件表观致密度最高达到97.98%,与此同时极限抗压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分别为578 MPa和56 MPa;随着SiC_(p)质量分数进一步增加至50%,基板预热温度对成形零件致密化和力学性能的强化效果逐步减弱。本研究证明高温预热基板能够有效抑制激光选区熔化成形中等体积分数SiC_(p)/Al复合材料的冶金缺陷,为增材制造SiC_(p)/Al复合材料提供了工程应用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体积分数 SiC_(p)/Al复合材料 激光选区熔化 基板预热 致密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