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源储并网虚拟同步控制硬件在环仿真平台与教学实验设计
1
作者 刘一欣 李霞林 +4 位作者 王中冠 宋关羽 周旭 李滨程 郭力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7-204,共8页
源储一体化并网是降低新能源扰动对电网的影响、促进能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传统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方法面临有功振荡和动态稳定性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功前馈-频率补偿的VSG并网有功动态... 源储一体化并网是降低新能源扰动对电网的影响、促进能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传统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方法面临有功振荡和动态稳定性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功前馈-频率补偿的VSG并网有功动态振荡抑制策略,通过融合一阶有功前馈环节与频率补偿环节以有效遏制振荡现象,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环节参数的调整能够提升VSG的并网动态性能。最后,该文搭建了RT-LAB硬件在环实验教学平台并设计了扰动实验,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实验平台将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相结合,提升了电气工程专业相关课程实验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控制 有功前馈补偿 频率补偿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短路比工况下构网型逆变器功率自同步控制的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马俊鹏 李磊 +2 位作者 迟程缤 王顺亮 刘天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5-173,共9页
基于功率同步控制(power synchronization control,PSC)的构网型(grid-forming,GFM)电压源型逆变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通过模拟同步机功角特性以实现电网支撑,但其在宽短路比(short-circuit ratio,SCR)运行工况下存在振荡... 基于功率同步控制(power synchronization control,PSC)的构网型(grid-forming,GFM)电压源型逆变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通过模拟同步机功角特性以实现电网支撑,但其在宽短路比(short-circuit ratio,SCR)运行工况下存在振荡风险。为分析构网型逆变器在宽短路比工况下的稳定情况,首先建立了PSC-VSC小信号模型,得到了有功、无功功率的传递函数,并以此揭示了GFM逆变器在宽短路比工况下小干扰失稳机理。结果表明,PSC-VSC在强电网下面临小信号失稳风险。进而提出基于功率自同步控制(power self-synchronization control,PSSC)的VSC控制策略,通过限制有功功率传递函数的增益,增强构网型逆变器强电网下的稳定性。然后分析了基于PSSC的GFM逆变器在电网故障下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半实物实时仿真验证了所提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短路比 构网型逆变器 功率自同步 稳定性分析 半实物实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构网换流器并联的海上DRU低频交流送出方案 被引量:1
3
作者 程志江 姜明皓 +3 位作者 杨天翔 杨志千 艾斯卡尔 郭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3-500,共8页
基于不可控整流单元(DRU)的风电低频交流送出系统不具备功率返送的能力,需采用构网型换流器实现海上风电场的自组网。同时考虑传统跟网型换流器所具备的快速功率响应能力对海上风力发电带来的正面影响,以六相永磁同步电机构成的风电机... 基于不可控整流单元(DRU)的风电低频交流送出系统不具备功率返送的能力,需采用构网型换流器实现海上风电场的自组网。同时考虑传统跟网型换流器所具备的快速功率响应能力对海上风力发电带来的正面影响,以六相永磁同步电机构成的风电机组作为研究对象,阐明在风电机组内,采用两种控制策略的换流器并联经DRU低频交流送出系统的拓扑结构和运行特性。分别设计风电机组网侧换流器的构网型控制策略与跟网型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组网侧换流器之间的功率不平衡问题,进一步设计环流抑制策略,实现风电功率经DRU送出。通过搭建Simulink仿真模型和RT-LAB半实物仿真系统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电力输送 电力电子 二极管整流单元 半实物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稳控系统E1通道的网络靶场实验台的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童和钦 许剑冰 +2 位作者 梁师哲 麦成 徐海波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79,共9页
随着智能电网和跨区稳定控制技术的发展,信息通信与电力系统的耦合更加紧密,网络攻击带来的安全风险也越来越高。稳控系统E1通道作为重要的测控通道,其安全性对稳控系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面向稳控系统E1通道的半实物仿真和攻防演... 随着智能电网和跨区稳定控制技术的发展,信息通信与电力系统的耦合更加紧密,网络攻击带来的安全风险也越来越高。稳控系统E1通道作为重要的测控通道,其安全性对稳控系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面向稳控系统E1通道的半实物仿真和攻防演练,对发现E1通道的安全漏洞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半实物仿真技术设计了面向稳控系统E1通道的网络靶场实验台,介绍基于该实验台的攻防演练方案;然后,通过该实验台对一个典型的在运稳控系统E1通道开展仿真和攻击模拟实验,测试了稳控系统的安全隐患,并验证了实验台的有效性;最后,提出几种提升E1通道安全性的方法,并展望了实验台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控系统 网络安全 半实物仿真实验台 网络靶场 E1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实时仿真平台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浩然 孟铃涵 +1 位作者 江艺宝 李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11-4626,共16页
伴随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和大规模电力电子装置渗透,电力系统电源结构、电网形态、运行机理和控制基础深刻变革,电网规模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对仿真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力系统实时仿真作为支撑大规模电力系统仿真加速、开展控保设备半... 伴随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和大规模电力电子装置渗透,电力系统电源结构、电网形态、运行机理和控制基础深刻变革,电网规模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对仿真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力系统实时仿真作为支撑大规模电力系统仿真加速、开展控保设备半实物测试、推动电力系统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首先梳理了新型电力系统对实时仿真步长、规模等方面的新需求。接着,对比了10种主流商业化实时仿真平台,详细探讨了国内外平台在实时机制、硬件架构、高效算法、仿真软件4方面的技术现状。然后,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电源侧和电网侧,综述了实时仿真平台构建方案的研究进展。最后,归纳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视域下实时仿真平台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实时仿真平台 实时机制 硬件架构 高效求解 应用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eriStand的硬件在环仿真系统在LF 2204动力换挡拖拉机上的应用
6
作者 张钏钏 乌兰格日勒 +2 位作者 付田志 王永 张开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考虑到新的测试软件被开发后,拖拉机实车测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高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NI-VeriStand的HIL(硬件在环仿真系统)在LF 2204动力换挡拖拉机控制系统上的应用,基于仿真软件SimulationX对动力换挡拖拉机设... 考虑到新的测试软件被开发后,拖拉机实车测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高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NI-VeriStand的HIL(硬件在环仿真系统)在LF 2204动力换挡拖拉机控制系统上的应用,基于仿真软件SimulationX对动力换挡拖拉机设计整车仿真模型,通过该模型应用HIL仿真系统对动力换挡控制系统策略软件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以确定该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换挡 控制系统 硬件在环 仿真系统 策略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连接型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系统 (一)接口算法特性 被引量:30
7
作者 胡昱宙 张沛超 +1 位作者 方陈 包海龙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6-41,共6页
功率连接型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结合了实时数字仿真和动态物理模拟的优点,是未来研究新能源发电和储能设备物理特性和接入技术的关键手段。接口算法是功率连接型混合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文中从稳定性和精确性2个方面,研究并建立了功率连... 功率连接型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结合了实时数字仿真和动态物理模拟的优点,是未来研究新能源发电和储能设备物理特性和接入技术的关键手段。接口算法是功率连接型混合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文中从稳定性和精确性2个方面,研究并建立了功率连接型混合仿真系统的接口特性。对阻抗阻尼接口进行了化简,分析了简化阻尼阻抗接口和理想变压器接口的稳定性。分析了简化阻尼阻抗接口对数字仿真系统精确性的影响,得出在阻抗匹配时阻尼阻抗法不受接口延迟影响的透明特性。针对物理模拟系统无源和有源2种情况,分析了简化阻尼阻抗接口和理想变压器接口对物理被试系统精确性的影响,得出理想变压器接口带有源负载能力优于阻尼阻抗接口的结论。根据理论分析结果,给出了在各种情况下选择接口算法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连接型数字物理混合仿真 接口算法 理想变压器模型接口 阻尼阻抗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系统能量链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江 林蔚 +2 位作者 王鹏 刘满仓 王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0-1233,共4页
半实物仿真技术为制导导弹提供了精确、可控和可重复的试验条件,针对激光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工作特点,重点分析了影响半实物仿真精度的激光能量链特性。研究了影响激光能量传输的主要因素,包括气象条件、目标反射系数以及弹目距离... 半实物仿真技术为制导导弹提供了精确、可控和可重复的试验条件,针对激光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工作特点,重点分析了影响半实物仿真精度的激光能量链特性。研究了影响激光能量传输的主要因素,包括气象条件、目标反射系数以及弹目距离等,建立了理论模型及计算方法。结合实战条件下导引头接收到的功率密度的对比,进行了半实物仿真条件下激光能量链的计算,为激光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实物仿真 能量链模型 功率密度 激光模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9
作者 姜建国 乔树通 郜登科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18,共6页
电力电子装置能够促进电力系统向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转型。从发电、储能、微型电网、输电和电能质量5个方面,介绍了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应用。从提高电力电子装置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标准化的视角,综述了可靠性评估、... 电力电子装置能够促进电力系统向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转型。从发电、储能、微型电网、输电和电能质量5个方面,介绍了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应用。从提高电力电子装置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标准化的视角,综述了可靠性评估、故障运行管理、硬件在回路仿真和电力电子标准模块的研究工作。最后阐述了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装置 电力系统 可靠性 故障管理 硬件在回路仿真 电力电子标准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接口算法综述 被引量:29
10
作者 辛业春 江守其 +1 位作者 李国庆 王丽馨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59-167,共9页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结合了动态物理模拟仿真和实时数字仿真的优点,是进行复杂电力系统研究分析的有效手段;接口算法是保证其闭环稳定性和仿真精确性的关键。文中给出了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系统构建的总体结构;对已有接口算法的基本原理、建...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结合了动态物理模拟仿真和实时数字仿真的优点,是进行复杂电力系统研究分析的有效手段;接口算法是保证其闭环稳定性和仿真精确性的关键。文中给出了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系统构建的总体结构;对已有接口算法的基本原理、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仿真验证了理想变压器模型法、输电线路模型法与阻尼阻抗法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性能,并对各类算法的适用领域进行了总结。最后,针对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接口算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 接口算法 接口稳定性 仿真精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火电机组激励式DCS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文升 张聪师 +1 位作者 孙志英 崔凝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5,共5页
介绍了一种可进行电厂运行人员和热工检修人员培训的多功能的600MW火电机组的激励式DCS仿真培训装置。仿真机的激励式DCS仿真系统在软、硬件方面均与实际机组采用的DCS系统完全一致,可实现实际系统控制组态和监控画面直接下装到仿真装... 介绍了一种可进行电厂运行人员和热工检修人员培训的多功能的600MW火电机组的激励式DCS仿真培训装置。仿真机的激励式DCS仿真系统在软、硬件方面均与实际机组采用的DCS系统完全一致,可实现实际系统控制组态和监控画面直接下装到仿真装置并应用于仿真培训。为了实现电厂操作人员的运行培训和热工人员的控制系统的热工试验培训,该仿真机以STAR-90仿真支撑系统软件为平台,研制开发了激励式DCS仿真系统控制软件,以此实现了激励DCS仿真系统和纯仿真控制系统单独或并列运行,达到了同时进行电厂热工维护和运行人员的培训目的。本仿真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电厂的仿真培训并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 600MW火电机组 分散控制系统 激励式DCS仿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FPGA的电力电子实时仿真系统 被引量:16
12
作者 朱建鑫 滕国栋 +1 位作者 秦阳 胡海兵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7-143,共7页
大功率复杂电力电子装置通常需要实时仿真系统来加速装置开发和功能验证。然而,商业化电力电子实时仿真系统均由国外公司垄断,价格昂贵,系统升级维护费用高,开放性差,仿真容量和接口数量也受限。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现场可编程门... 大功率复杂电力电子装置通常需要实时仿真系统来加速装置开发和功能验证。然而,商业化电力电子实时仿真系统均由国外公司垄断,价格昂贵,系统升级维护费用高,开放性差,仿真容量和接口数量也受限。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实时仿真系统的实现架构,以多片FPGA作为并行核心运算单元,有效增加仿真容量和缩短仿真步长。分析了数据实时传输的需求,并提出了一种满足通信需求的增强型串行外设接口(SPI)通信方式。基于该架构自主开发研制了实时仿真平台,并采用硬件描述语言构建10kV 12级联H桥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电路模型进行系统实时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实时仿真步长可以达到2μs,实时仿真波形与MATLAB仿真波形误差在0.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仿真 电力电子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全硬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DS的数字与物理混合仿真接口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13
作者 蔡海青 郭琦 +5 位作者 张建设 伍文聪 周寅 黄立滨 郭海平 钱坤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2-57,共6页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是当今电网仿真的一种新技术,接口是混合仿真技术的核心部分。开展了功率型RTDS与物理模型混合实时仿真接口设计,研究了混合仿真接口特性,提出了四象限功率放大器接口技术路线和接口实施方案,解决了混合仿真接口的关键...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是当今电网仿真的一种新技术,接口是混合仿真技术的核心部分。开展了功率型RTDS与物理模型混合实时仿真接口设计,研究了混合仿真接口特性,提出了四象限功率放大器接口技术路线和接口实施方案,解决了混合仿真接口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混合仿真接口。通过开展无源物理模型和有源物理模型的混合仿真试验,并与纯数字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接口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仿真 功率硬件在环 ITM算法 RTDS仿真 有源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500 kV电网HAVC系统工程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智涛 胡伟 +2 位作者 夏德明 梅生伟 赵立民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85-88,共4页
将混成自动电压控制(HAVC)理论应用于电力系统可以显著提高电网的电压控制水平,增强电网抗扰动能力,改善电压稳定性,合理分配无功和减少网络损耗。首先简要介绍了HAVC系统的理论及其在东北500kV电网应用的必要性;然后,基于HAVC理论设计... 将混成自动电压控制(HAVC)理论应用于电力系统可以显著提高电网的电压控制水平,增强电网抗扰动能力,改善电压稳定性,合理分配无功和减少网络损耗。首先简要介绍了HAVC系统的理论及其在东北500kV电网应用的必要性;然后,基于HAVC理论设计东北HAVC硬件体系结构,并根据绥中发电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HAVC电厂调控屏。动态模拟仿真试验表明了HAVC硬件体系结构的正确性和HAVC电厂硬件装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成自动电压控制 硬件体系结构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硬件在环仿真的变速箱电子控制单元的开发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永庭 黄英 +2 位作者 张付军 石献磊 刘波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97-902,共6页
变速箱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功能越来越复杂,促使开发工程师采用新的开发方法。硬件在环仿真是替代真实环境或设备的典型方法,是现代ECU开发流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基于Matlab/Simulink/RTW以及dSPACE的软硬件系统搭建了变速箱ECU硬... 变速箱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功能越来越复杂,促使开发工程师采用新的开发方法。硬件在环仿真是替代真实环境或设备的典型方法,是现代ECU开发流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基于Matlab/Simulink/RTW以及dSPACE的软硬件系统搭建了变速箱ECU硬件在环仿真系统,利用该系统对一个变速箱的电子控制单元进行了简单的测试,验证了换挡规律和换挡逻辑。结果表明:硬件在环是ECU开发的强有力的工具,能够缩短ECU的开发周期,减少开发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变速箱 电子控制单元 硬件在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技术 被引量:20
16
作者 辛业春 王威儒 +3 位作者 李国庆 王朝斌 江守其 杨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903-3909,共7页
为解决功率接口所引起的稳定性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阻尼阻抗功率接口算法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方法。根据阻尼阻抗法开环传递函数特性,得出阻尼阻抗与物理仿真系统等效阻抗匹配原则。分类讨论并计算不同工况下物理... 为解决功率接口所引起的稳定性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阻尼阻抗功率接口算法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方法。根据阻尼阻抗法开环传递函数特性,得出阻尼阻抗与物理仿真系统等效阻抗匹配原则。分类讨论并计算不同工况下物理仿真系统的等效阻抗,实现对阻尼阻抗的实时匹配,进而提升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系统的稳定性与精确性。提出了一种针对直流电压接口的延时补偿方法,解决功率接口延时补偿问题,降低接口延时带来的仿真误差。搭建了四端柔性直流电网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平台验证所提出的接口算法,对混合系统进行不同工况下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方法可以对接口延时进行高效补偿,在传输功率变化、换流站闭锁等情况下可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 阻尼阻抗法 延时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P功能分配的EPS回正力矩补偿控制策略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军 陈无畏 +2 位作者 赵林峰 黄鹤 高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4-801,共8页
在所建整车七自由度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电子稳定程序(ESP)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工作模式的影响,设计了非线性滑模控制器,并计算出整车横摆运动所需的稳定控制力参考值,运用功能分配的方法对稳定控制力进行合力动态分配,同时考... 在所建整车七自由度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电子稳定程序(ESP)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工作模式的影响,设计了非线性滑模控制器,并计算出整车横摆运动所需的稳定控制力参考值,运用功能分配的方法对稳定控制力进行合力动态分配,同时考虑在低附着系数路面汽车车轮自回正力矩的严重缺失,从而提出基于ESP作用的回正力矩补偿控制策略,对EPS的工作模式进行修正。硬件在环仿真和软件仿真的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不仅改善了转向系统的回正性能,而且能够使车辆快速、准确地恢复到稳定行驶的状态,提高了其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 电子稳定程序 功能分配 回正力矩 硬件在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电站仿真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9
18
作者 施伟锋 黄学武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8,共6页
从构成微机数字仿真器系统的几个方面 ,介绍了一种基于微机仿真技术的船舶电站仿真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由于该系统具有在线控制特性、网络特性和良好的人机信息交换界面特性 ,被广泛用于交通部指定的轮机员“精通船舶电气技术业务”的... 从构成微机数字仿真器系统的几个方面 ,介绍了一种基于微机仿真技术的船舶电站仿真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由于该系统具有在线控制特性、网络特性和良好的人机信息交换界面特性 ,被广泛用于交通部指定的轮机员“精通船舶电气技术业务”的培训教学中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一些航运公司履行STCW 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电站 仿真器 仿真 模型 人机界面 软件 硬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涛 李志飞 +1 位作者 李德才 罗俊林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7-301,共5页
为尽可能避免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度充放电从而缩短使用寿命的问题,提出限流均衡和混合均衡相结合的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控制策略,建立主动均衡控制仿真模型,分别进行限流均衡、混合均衡及两种均衡策略对比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 为尽可能避免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度充放电从而缩短使用寿命的问题,提出限流均衡和混合均衡相结合的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控制策略,建立主动均衡控制仿真模型,分别进行限流均衡、混合均衡及两种均衡策略对比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主动均衡控制方法能有效避免电池组不一致性问题,很好满足均衡控制要求。基于dS P ACE/AutoBox搭建主动均衡控制硬件在环实验系统,分别进行恒流充、放电与变流放电下均衡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主动均衡控制策略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快速实现电池组的均衡,且有较好的均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主动均衡 仿真 硬件在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并网系统的虚拟同步稳定分析与惯量优化控制 被引量:39
20
作者 张祥宇 朱正振 付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22-2932,共11页
风电并网系统引入虚拟惯量后,应综合分析风电机组安全和电网动态稳定,完善附加控制的友好并网功能,提升其推广应用价值。首先建立了含虚拟惯量风电并网系统的状态方程。其次,采用小信号分析理论,并设计非线性扩张干扰观测器,为惯量控制... 风电并网系统引入虚拟惯量后,应综合分析风电机组安全和电网动态稳定,完善附加控制的友好并网功能,提升其推广应用价值。首先建立了含虚拟惯量风电并网系统的状态方程。其次,采用小信号分析理论,并设计非线性扩张干扰观测器,为惯量控制附加动态响应补偿信号,完善其动态稳定支持功能。通过积分流形方法,对风电机组轴系模型降阶,进一步分析虚拟惯量控制对风机轴系振荡模式的影响,并建立轴系暂态能量函数,为轴系稳定控制提供参数设计范围。最后,基于RTLAB数模混合仿真平台,建立含高渗透风电并网系统,结果表明虚拟惯量在互联系统功角摆动及风机轴系振荡中的稳定控制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虚拟惯量 非线性干扰观测器 模型降阶 硬件在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