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4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the Network Flow Method for Eigenvalue Control in Power System Dispatch
1
作者 Zhang Lizi Chen Xueyun Liu Zhou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92-98,共7页
A kind of dispatch method for power system eigenvalue control is proposed-in this paper. With the help of this method, not only the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of a power system can be prevented and controlled, but also... A kind of dispatch method for power system eigenvalue control is proposed-in this paper. With the help of this method, not only the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of a power system can be prevented and controlled, but also the probabilistic power oscillatoin on the interconnection lines of an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 can be reduced.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calculation speed and good convergency. Therefore, the method has much prospect of on-line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值控制 电力系统调度 动态稳定 网络流方法 电力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ntrol Strategy for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With LCL Filters 被引量:37
2
作者 HU Xuefeng WEI Zheng +2 位作者 CHEN Yihan GONG Chunying ZHANG Jiaya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I0018-I0018,194,共1页
把LCL滤波器作为电压源型并网逆变器与电网的接口已受到广泛关注。与单电感L滤波器相比,利用电感值较小的LCL滤波器对入网电流的高次谐波具有显著的衰减效果,特别是在低开关频率的大功率并网逆变系统应用中更具明显优势,但是仅采用... 把LCL滤波器作为电压源型并网逆变器与电网的接口已受到广泛关注。与单电感L滤波器相比,利用电感值较小的LCL滤波器对入网电流的高次谐波具有显著的衰减效果,特别是在低开关频率的大功率并网逆变系统应用中更具明显优势,但是仅采用直接入网电流控制时,LCL滤波器接口的并网逆变器系统存在稳定性问题。该文采用电网侧电感电流和逆变侧电感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对并网电流进行直接控制,电网侧电感电流作为外环更容易抑制并网电流的谐波因素,且可以直接控制入网电流的单位功率因数,采用逆变器侧电感电流作为内环可以增加系统阻尼,从而可抑制系统振荡,增加系统稳定性。对该方案进行系统建模,并深入分析了滤波器参数、控制器参数及系统稳定性之间的精确量化关系。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既可有效抑制入网电流谐振和实现进网电流的高功率因数运行,同时又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控制策略 滤波器 供电网络 电流反馈 开关频率 三阶系统 谐波失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llenges and Improvements of Wind Power Dispatch i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2
3
作者 Geng, Jian Peng, Mingqiao +3 位作者 Zhang, Kaifeng Gao, Zonghe Dai, Zemei Bai, Xingzhong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6-170,共5页
Besides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power,there are som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power system,including large-scale,long distance transmission and lack of flexible regulating power sources.These special ch... Besides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power,there are som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power system,including large-scale,long distance transmission and lack of flexible regulating power sources.Thes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make power dispatch more challenging in China.Many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some improvements are presented including wind powe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as well as evaluation of wind power integration capabilities.As a demonstration project,the technologie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are implemented in the Northwest China power system.They provid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wind power dispatch in the gr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风力发电 发电调度 能源管理系统 电力系统 电力调度 长距离传输 集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技术:演进历程、功能定位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伟 周少泽 +4 位作者 黄萌 艾诚 李奕曈 韦徵 郑玉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支撑新能源高效利用和电力保供,构网型技术在电力系统不同应用场景中已获得初步探索实践。为促进构网型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文中探讨了构网型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和应用发展方向。通过梳理构网型技术的演进历程,以及国内外... 为支撑新能源高效利用和电力保供,构网型技术在电力系统不同应用场景中已获得初步探索实践。为促进构网型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文中探讨了构网型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和应用发展方向。通过梳理构网型技术的演进历程,以及国内外现有的标准和规范,分析了构网型技术发展的内在驱动需求,明晰了不同形态电网场景下构网型技术的功能定位;最后,从静、动、暂态的稳定性分析等维度,剖析了构网型技术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大规模应用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控制 构网型装备 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 功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单元异常下的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宏杰 张育炜 +3 位作者 肖迁 穆云飞 金昱 陆文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1-236,共16页
当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与故障等工况下,传统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易造成交流子微网母线电压与频率失去支撑,进而导致系统失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构网型单元限功率运行与故障工况的孤岛交直流... 当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与故障等工况下,传统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易造成交流子微网母线电压与频率失去支撑,进而导致系统失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构网型单元限功率运行与故障工况的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当子微网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或故障工况时,首先,在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变换器控制层,构网型单元将输出功率钳位于最大值或退出运行,跟网型单元通过与互联变换器进行二次协同控制,实现功率的合理分配;其次,在网间互联变换器控制层,与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相连的互联变换器转为构网型控制模式,为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提供母线电压与频率支撑,其余互联变换器按照正常子微网自身剩余容量分担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所需的支撑功率.多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当负荷连续增加,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工况时,所提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可通过网间互联变换器的变模式运行,实现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交流母线电压与频率的快速恢复、跟网型单元输出功率的精准分配;当构网型单元处于故障工况时,所提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可以有效解决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因交流母线电压与频率失去支撑导致的失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 分布式协同控制 构网型单元 异常运行工况 电压与频率支撑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机-网协同视角下电力电子并网装备同步控制方法综述
6
作者 查晓明 李锡林 +3 位作者 黄萌 田震 梁军杨 刘浴霜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7-1526,共20页
发展新能源发电并网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高比例电力电子并网装备接入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形态。然而,电力电子系统的同步机制由装备同步控制主导,受电源特性、装备能力、互联网络三者的共同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源-机-网... 发展新能源发电并网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高比例电力电子并网装备接入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形态。然而,电力电子系统的同步机制由装备同步控制主导,受电源特性、装备能力、互联网络三者的共同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源-机-网协同视角出发,考虑电力电子并网装备对资源的调控能力、并网装备间的交互作用,梳理并网装备同步运行的内在机制。首先,综述新能源发电输出特性对同步控制的影响及针对性的改进控制方法;其次,综述考虑并网装备物理资源约束下的同步控制方法;再次,梳理考虑弱电网交互下的并网装备同步控制和多机协同方法。由此,引出电力电子并网装备同步控制需考虑的“源-机-网”三方面协同视角,并提出新型同步控制构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同步控制 多变流器协同控制 电力系统同步稳定性 新能源发电集群 源-机-网协同 跟网型变流器 构网型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电网下Vienna整流器无网压传感器预测功率控制
7
作者 肖蕙蕙 胡前云 +3 位作者 郭强 向文凯 何黎鹏 徐文希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Vienna整流器控制系统需要传感器采集电网电压和电流信息,而传感器的使用会增加系统体积和成本,且降低系统可靠性。针对虚拟磁链无网压传感器算法无法适应电网电压不平衡的情况,提出一种适用于电网电压平衡/不平衡情况下无网压传感器控... Vienna整流器控制系统需要传感器采集电网电压和电流信息,而传感器的使用会增加系统体积和成本,且降低系统可靠性。针对虚拟磁链无网压传感器算法无法适应电网电压不平衡的情况,提出一种适用于电网电压平衡/不平衡情况下无网压传感器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四阶正交信号发生器构造电网电压观测器,实现网侧电压估算的同时省去电流微分运算环节,具有较好的谐波抑制能力,并将电压观测器与预测功率控制相结合。此外,当电网电压不平衡时,传统预测功率控制会引起网侧电流畸变严重的问题,为了改善Vienna整流器网侧电流质量,通过引入扩展无功功率,应用于预测功率控制,使得有功功率恒定和网侧电流正弦度良好,实现Vienna整流器在电网电压平衡/不平衡情况下正常运行。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NNA整流器 电网电压不平衡 无网压传感器 预测功率控制 扩展无功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转气和气网注氢技术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8
作者 张赟宁 王江鹏 张磊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8,共10页
灵活应用电转气(power to gas,P2G)系统中电解水和甲烷化两阶段产出的氢气和甲烷可促进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energysystem,IES)消纳盈余可再生能源。传统P2G系统只考虑将甲烷作为燃气机组的燃料,未充分利用氢气高电解率的特性,造成... 灵活应用电转气(power to gas,P2G)系统中电解水和甲烷化两阶段产出的氢气和甲烷可促进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energysystem,IES)消纳盈余可再生能源。传统P2G系统只考虑将甲烷作为燃气机组的燃料,未充分利用氢气高电解率的特性,造成能量梯级转化次数增加,能量损耗提高。应用P2G系统两阶段分别产出的氢气和甲烷耦合气网注氢(hydrogen injection into gas grid,HIGG)技术以促进IES中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基于能量枢纽的概念,将IES系统经济性优化调度转化为混合整数规划问题进行求解。通过两个场景的仿真分析说明,相比于仅应用甲烷的传统P2G系统,IES系统中应用P2G和HIGG技术能够降低部分能量梯级转化次数和成本投入,在经济性、环保性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调度 能量枢纽 电转气 气网注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下配电网控保协同技术综述
9
作者 秦文萍 魏琦 +3 位作者 蔡逸天 韩肖清 燕铮 赵凯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80,共16页
【目的】高比例新能源经电力电子器件并网给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进一步提高了对继电保护的要求,由此提出的控保协同技术对于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此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方法】首先概述了新能源并... 【目的】高比例新能源经电力电子器件并网给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进一步提高了对继电保护的要求,由此提出的控保协同技术对于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此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方法】首先概述了新能源并网换流器的发展及应用;其次,介绍了控保协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最后,综述了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后配电网中的控保协同方案,并对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控保协同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结论】为相关科研人员及相关企业提供详尽的学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配电网 控保协同 构网型控制 稳定运行 新能源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船舶岸电并网自适应控制
10
作者 徐合力 吴启洋 高岚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7,126,共9页
为提高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船舶岸电系统频率的稳定性,引入惯量和阻尼自适应变化的控制策略。首先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小信号模型分析出惯量和阻尼对频率的影响,然后根据有功功率和角频率的暂态过程,列举出系统在非稳态... 为提高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船舶岸电系统频率的稳定性,引入惯量和阻尼自适应变化的控制策略。首先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小信号模型分析出惯量和阻尼对频率的影响,然后根据有功功率和角频率的暂态过程,列举出系统在非稳态不同阶段下惯量和阻尼的需求,以此设计一种使惯量和阻尼能随负载变化而自适应调整的控制方式,从而有效抑制岸电频率波动。仿真试验表明:与惯量和阻尼为定值的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相比,虚拟同步发电机自适应控制对岸电频率的调节有着更小的超调量、更短的调节时间和更优的调节精度,能有效改善系统的调频特性;且可以提高从岸电向船电转移有功功率的平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岸电 自适应虚拟同步发电机 惯量和阻尼 并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机柔直接入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11
作者 崔学深 刘勇鑫 +2 位作者 刘其辉 申旭辉 汤海雁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5,共12页
在全直流风电场中单台大容量双馈风电机组(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经电压源型换流器接入中压直流汇集网的应用背景下,为确保DFIG在直流汇集系统电压跌落后持续可控并网运行,提出一种基于机网两端压频协调控制的直流低电... 在全直流风电场中单台大容量双馈风电机组(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经电压源型换流器接入中压直流汇集网的应用背景下,为确保DFIG在直流汇集系统电压跌落后持续可控并网运行,提出一种基于机网两端压频协调控制的直流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交流并网时电压跌落后频率的刚性不可调是定子磁链出现暂态直流分量以及定转子绕组产生过电流的主要原因,进而充分利用单机接入柔直电网的DFIG系统内部交流电压与频率柔性可调的特点,通过定子电压与频率的机网协调控制避免定子磁链暂态直流分量的产生,从而消除在交流并网时难以解决的定转子瞬态过电流现象,保障DFIG系统持续可控运行。同时,采用加装直流卸荷电路的方法解决转子侧换流器直流电压升高的问题。最后,通过单台5MW交流并网和柔直并网的DFIG系统仿真对比,验证基于压频协调控制的直流低电压穿越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直流汇集 单机柔性直流接入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 直流低电压穿越 压频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柔性直流双阀组功率自循环策略
12
作者 邹强 姜崇学 +2 位作者 徐莹 陆立文 樊林禛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0-537,共8页
特高压柔性直流系统包含高压端阀组和低压端阀组,其拓扑采用常规特高压直流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单换流站内不经直流线路的阀组间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平衡传输,采用双阀组功率自循环策略并进行试验验证。以特高压柔性直流双阀组背靠背... 特高压柔性直流系统包含高压端阀组和低压端阀组,其拓扑采用常规特高压直流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单换流站内不经直流线路的阀组间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平衡传输,采用双阀组功率自循环策略并进行试验验证。以特高压柔性直流双阀组背靠背运行方式的技术方案为基础,在主回路设计方面,使双阀组的高低压端母线相互连接;在运行策略方面,通过改变以往输电工程的单端单一控制模式,使一个阀组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另一个阀组定有功功率控制,从而实现有功功率自循环,同时调节双阀组的无功功率,实现自主可控,进而在单站双阀组间形成功率闭环。基于实时数字仿真平台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在特高压柔性直流双阀组功率传送期间,有效验证设备大功率耐受,并减少对交流电网的扰动,在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柔性直流 双阀组 背靠背接线 功率自循环 控制策略 电网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光储系统暂态优化控制方法研究
13
作者 夏向阳 张桓祯 +8 位作者 柏文琦 龚芬 彭铖 向德 杨思锐 刘宝仪 罗贤良 余中天 杨林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56-2766,共11页
针对传统光储虚拟同步发电机(VSG)在大扰动下暂态穿越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电压自适应切换联合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在有功功率-频率环中引入滑模控制,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输出控制律,实现电网电压跌落期间... 针对传统光储虚拟同步发电机(VSG)在大扰动下暂态穿越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电压自适应切换联合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在有功功率-频率环中引入滑模控制,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输出控制律,实现电网电压跌落期间暂态功角波动的严格抑制,并在无功功率-电压环中建立故障电流约束模型,提出电压参考值自适应切换策略,限制故障电流的同时提供一定无功功率支撑。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策略显著降低了有功功率超调量,缩短了系统动态恢复时间,在功角稳定、故障电流抑制等暂态特性提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VSG 电网扰动 有功振荡 滑模控制 故障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冲函数和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
14
作者 崔杨 马搏余 +2 位作者 戴汉扬 马鑫 赵钰婷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7-86,共10页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并网采用构网型控制技术虽改善了系统因惯量和阻尼不足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动态调节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缓冲函数和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并网采用构网型控制技术虽改善了系统因惯量和阻尼不足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动态调节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缓冲函数和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以改善系统动态调节性能。首先,在惯量调整中使用缓冲函数增加系统的调节平滑度。其次,在阻尼调整中引入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环节,减少频率下降时有功功率输出稳态误差。然后,通过模糊控制为惯量和阻尼引入修正量并对所提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对提高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和功率响应动态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储能 构网型控制 转动惯量 阻尼系数 缓冲函数 自适应调整方法 小干扰稳定 模糊控制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抽水蓄能调度运行与控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德旭 杨迎 +1 位作者 黄宏旭 钟海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7,I0007,共19页
在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变进程中,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日益攀升的调节能力需要,抽水蓄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开发建设,“含大规模抽水蓄能”将逐渐成为既“含高比例新能源”之后,新型电力系统又一显著结构特征。该文以大规模... 在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变进程中,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日益攀升的调节能力需要,抽水蓄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开发建设,“含大规模抽水蓄能”将逐渐成为既“含高比例新能源”之后,新型电力系统又一显著结构特征。该文以大规模抽水蓄能为视角,梳理总结当前国内外抽水蓄能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新型电力系统特征、面临场景及对抽水蓄能的需求,从调度运行与稳定控制两方面,综述大规模抽水蓄能优化调度、参与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研究进展。最后,结合整体对待、整体优化、集中力量理念,展望大规模抽水蓄能协同参与优化调度、多功能协调支撑稳定控制前景,以期理顺抽蓄发展思路,助力抽水蓄能合理利用,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 优化调度 稳定控制 新型电力系统 大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网压下M-DCPFC脉动功率分配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怡然 荆龙 +2 位作者 吴学智 田若宁 孙瑞东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在多端直流配电网中,变换器的交流侧发生网压不平衡会导致其直流侧产生2倍频脉动,从而影响配电网中敏感负荷的供电电能质量。针对该问题,以适用于多端直流配电网的直流潮流控制器(DCPFC)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不平衡网压下的脉动功率分配... 在多端直流配电网中,变换器的交流侧发生网压不平衡会导致其直流侧产生2倍频脉动,从而影响配电网中敏感负荷的供电电能质量。针对该问题,以适用于多端直流配电网的直流潮流控制器(DCPFC)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不平衡网压下的脉动功率分配控制策略。在DCPFC各端口处加入针对2倍频脉动的虚拟阻抗,可以实现2倍频脉动功率在任意线路上的自由分配,以减小对敏感负荷的影响。各端口加入的虚拟阻抗以线路损耗最小为原则进行设计,并利用根轨迹法进一步精确虚拟阻抗的选取范围,使其在分配脉动功率的同时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口直流潮流控制器 虚拟阻抗 不平衡网压 控制策略 脉动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电子变换器虚拟同步构网控制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极限提升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帅 姚良忠 +4 位作者 徐箭 程帆 喻恒凝 邓靖雷 潘尚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11-2924,I0005,共15页
以电力电子变换器为并网接口的风电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因其电源特性与同步发电机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其高比例接入将使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特征发生重大改变,给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控制带来新的挑战。该文利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虚拟同步... 以电力电子变换器为并网接口的风电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因其电源特性与同步发电机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其高比例接入将使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特征发生重大改变,给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控制带来新的挑战。该文利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虚拟同步构网特性及灵活切换控制功能,提出一种提升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极限的构网控制方法。首先,基于电力电子变换器虚拟同步构网控制的典型控制结构与控制策略,分析并给出变换器与同步机并联系统的暂态稳定分析模型。然后,基于虚拟同步构网控制变换器有功输出占比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给出通过灵活控制变换器有功输出提升系统暂态稳定极限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以电压跌落深度为判据,设计基于虚拟同步构网控制反馈模式自适应切换的变换器有功灵活控制方法,实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极限的提升。最后,通过对电力电子变换器并网系统的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暂态稳定极限提升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变换器 构网控制 虚拟同步控制 高渗透率 暂态稳定极限提升 相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和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协同参与的受端电网分阶段调频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克非 李国庆 +2 位作者 张儒峰 姜涛 辛业春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6,共9页
针对大规模新能源和直流接入导致的受端电网惯量水平低和一次调频能力弱的问题,提出风电场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参与受端电网调频的协同控制策略。提出基于调频能力系数的风电场自适应虚拟惯量和下垂控制策略,实现风电场差异化调频;... 针对大规模新能源和直流接入导致的受端电网惯量水平低和一次调频能力弱的问题,提出风电场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参与受端电网调频的协同控制策略。提出基于调频能力系数的风电场自适应虚拟惯量和下垂控制策略,实现风电场差异化调频;采用自适应下垂控制实现受端换流站调频功率在其余各换流站之间的合理分配,减小功率支援对交流电网频率稳定的影响;设计多调频资源协同配合的分阶段调频控制策略,通过建立受端电网频率响应模型进一步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在改善受端电网频率稳定性的同时,减小了对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影响,且避免了其他交流电网的频率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风电场 受端电网 频率支撑 分阶段调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式隔离型中压直挂光储混合级联并网系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菁月 刘闯 +3 位作者 朱帝 裴忠晨 郭东波 蔡国伟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4-1443,I0016,共11页
为了提高双级式隔离型中压直挂光储(double-stage isolated medium-voltage direct-linked PV-battery,DIMDPVB)并网系统的功率密度,扩大其稳定运行范围并实现自适应相间功率平衡,提出一种单级式隔离型中压直挂光储混合(single-stage is... 为了提高双级式隔离型中压直挂光储(double-stage isolated medium-voltage direct-linked PV-battery,DIMDPVB)并网系统的功率密度,扩大其稳定运行范围并实现自适应相间功率平衡,提出一种单级式隔离型中压直挂光储混合(single-stage isolated medium-voltage direct-linked PV-battery-hybrid,SIMD-PVBH)级联并网系统。首先,采用单级式隔离型DC/AC变换省去中间直流环节解耦电容,提高系统功率密度,并利用全桥翻转模块实现高电压增益子模块拓扑;其次,通过光储混合级联方案解决局部光伏遮挡导致的相内功率变换单元过调制问题,扩大系统稳定运行范围;然后,综合考虑光伏中压大功率并网与多路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运行需求,采用一种相间共直流母线-相内多直流母线的接线方式,该方式在实现多路MPPT运行的基础上还具备自适应相间功率平衡能力;最后,搭建了一套10kV/1.5MW的仿真系统,验证了所提出的SIMD-PVBH级联并网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混合级联 中压直挂并网 单级式 隔离型DC/AC变换 功率平衡约束 功率调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并联构网型储能系统的协调有功控制策略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冷若寒 吴琛 +3 位作者 胡光 庄可好 谭枫 辛焕海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17-3628,I0032-I0034,共15页
构网型储能的有功控制可为系统提供有效的频率支撑,但并联机组间控制策略不协调时,会引发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不均衡、低频振荡等问题。为此,首先建立了并联构网储能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控制参数对系统的频率稳定、振... 构网型储能的有功控制可为系统提供有效的频率支撑,但并联机组间控制策略不协调时,会引发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不均衡、低频振荡等问题。为此,首先建立了并联构网储能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控制参数对系统的频率稳定、振荡抑制等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并联机组间的有功分配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并联构网型储能系统的协调有功控制策略。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的数字仿真与基于RT-LAB的硬件在环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频率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有效实现了并联储能机组间SOC均衡、功率分配优化以及振荡抑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储能 SOC均衡控制 功率分配优化 振荡抑制 自适应阻尼控制 协调有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