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草酸合铁(Ⅲ)酸钾配阴离子电荷测定实验--探索《无机化学实验》思政教学
1
作者 武瑞芳 张国梅 +2 位作者 王永钊 张彦 王松柏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0-856,共7页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因其基础性和先导性在化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三草酸合铁(Ⅲ)酸钾配阴离子电荷的测定”实验为例,通过拓展和优化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家爱国事迹、引入翻转课堂...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因其基础性和先导性在化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三草酸合铁(Ⅲ)酸钾配阴离子电荷的测定”实验为例,通过拓展和优化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家爱国事迹、引入翻转课堂+PBL融合教学模式以及关注和设计实验过程的方式,让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同时,提升专业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以期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贯穿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全过程,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实验 思政教学 三草酸合铁()酸钾 电荷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过碘酸合铜(Ⅲ)钾引发丙烯酸甲酯在淀粉上接枝共聚合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盈海 张劲松 李卫平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57-60,共4页
研究了由二过碘酸合铜 (Ⅲ )钾 (简称Cu(Ⅲ ) )与可溶性淀粉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 ,于碱性介质中引发淀粉的接枝共聚合反应 ,得到高接枝效率的接枝共聚物 ,测定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 ,探讨了引发机理 .
关键词 二过碘酸合酮钾 可溶性淀粉 丙烯酸甲酯 接枝共聚合 氧化还原体系 反应机理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引发体系——Cu(Ⅲ)络离子引发聚合反应动力学的研究(Ⅰ)——丙烯酰胺自还原引发聚合反应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盈海 宋杏茹 +1 位作者 石红梅 许丽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28-330,共3页
二过碘酸合铜(Ⅲ)络离子在小分子氧化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但用于自由基聚合反应方面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系用膨胀计法研究了Cu(Ⅲ)为氧化剂、丙烯酰胺(简称AM)为还原剂引发AM聚合反应动力学,得到聚合速率方程及聚合... 二过碘酸合铜(Ⅲ)络离子在小分子氧化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但用于自由基聚合反应方面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系用膨胀计法研究了Cu(Ⅲ)为氧化剂、丙烯酰胺(简称AM)为还原剂引发AM聚合反应动力学,得到聚合速率方程及聚合物分子量,探讨了反应机理。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超级恒温水浴(精度±0.1℃);测高仪;UV-3000分光光度计(日本津鸟);红外光谱仪(日立260-50),试剂除AM外,其它均为分析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氧化还原引发 铜铬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过碘酸含铜(Ⅲ)配离子氧化异丙胺的动力学及机理 被引量:8
4
作者 宋文玉 李振华 王安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842-1846,共5页
在碱性价质中于30~45℃区间,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过碘酸含铜(Ⅱ)配离子(DPC)氧化异丙胺(PA)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DPC为一级,对PA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15~1.39级;准一级([PA]0≥[Cu(Ⅲ)]0)速率常数kobs随[OH-]和[IO... 在碱性价质中于30~45℃区间,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过碘酸含铜(Ⅱ)配离子(DPC)氧化异丙胺(PA)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DPC为一级,对PA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15~1.39级;准一级([PA]0≥[Cu(Ⅲ)]0)速率常数kobs随[OH-]和[IO4]cx的增加而减小;在氮气保护下反应体系能引发丙烯酰胺聚合,表明有自由基参与反应.此外,还观察到对速率有负盐效应.据此,提出了包括DPC离解出一个H2IO的前期平衡和[Cu(HIO6)]-与PA之间生成加成物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过碘酸合铜 异丙胺 氧化 还原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K_2S_2O_8对水体中As(Ⅲ)的氧化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郑伟 杨曦 +2 位作者 张金凤 张川 孔令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1-42,57,共3页
研究了Fe(Ⅱ)/K2S2O8对水体中As(Ⅲ)的氧化作用,以及pH值、Fe(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氧化As(Ⅲ)的影响,并且采用分子探针法的竞争性实验鉴定了体系中产生的活性中间体,探讨了K2S2O8在Fe(Ⅱ)存在的条件下对As(Ⅲ)的氧化机理。
关键词 As() Fe(Ⅱ) 过硫酸钾 硫酸根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介质中二(高碘酸根)合铜(Ⅲ)酸根氧化乙二醇独丁醚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被引量:5
6
作者 单金缓 王立平 +1 位作者 申世刚 孙汉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87-891,共5页
在25℃~40℃区间用分光光度法在碱性介质中研究了二(高碘酸根)合铜?酸根配离子(DPC)氧化乙二醇独丁醚(EGB)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DPC为一级,对EGB是1<nap<2(nap代表表观反应级数);在保持准一级条件(犤EGB犦0犤Cu?犦0)下... 在25℃~40℃区间用分光光度法在碱性介质中研究了二(高碘酸根)合铜?酸根配离子(DPC)氧化乙二醇独丁醚(EGB)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DPC为一级,对EGB是1<nap<2(nap代表表观反应级数);在保持准一级条件(犤EGB犦0犤Cu?犦0)下,表观速率常数,kobs,在弱碱性介质中,随犤OH-犦增大而减小,在较强碱性介质中随犤OH-犦增大而增大,随着犤IO4-犦增加而减小;无盐效应。提出了含有自由基过程的反应机理,由假设的两种同时进行的反应机理推出的速率方程能很好的解释全部实验现象,进一步求得速控步的速率常数和活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高碘酸根)合铜()酸根 乙二醇独丁醚 氧化还原反应 动力学及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过碘酸合铜(Ⅲ)钾引发丙烯腈在聚丙烯酰胺上接枝共聚合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盈海 宋杏茹 +2 位作者 刘宝歧 何素震 张云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407-1410,共4页
本文以二过碘酸合铜(Ⅲ)钾为氧化剂,聚丙烯酰胺(PAAM)自身为还原剂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PAAM上引发丙烯腈接枝共聚合反应,获得了高接枝效率和高接枝百分比的产物,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对接枝反应进行了表征,测定了... 本文以二过碘酸合铜(Ⅲ)钾为氧化剂,聚丙烯酰胺(PAAM)自身为还原剂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PAAM上引发丙烯腈接枝共聚合反应,获得了高接枝效率和高接枝百分比的产物,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对接枝反应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各种条件对接枝参数的影响,并对引发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聚丙烯酰胺 接枝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过碘酸合铜(Ⅲ)钾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聚丙烯酰胺上接枝共聚合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盈海 杜勇 +1 位作者 年立峰 王书香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4期50-53,共4页
本文以二过碘酸合铜(Ⅲ)络离子(简称Cu(Ⅲ))为引发剂,聚丙烯酰胺为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聚丙烯酰胺上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合反应,获得了具有一定接枝效率和接枝百分比的接枝共聚物。测定了各种反应条件对接枝参数的影响... 本文以二过碘酸合铜(Ⅲ)络离子(简称Cu(Ⅲ))为引发剂,聚丙烯酰胺为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聚丙烯酰胺上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合反应,获得了具有一定接枝效率和接枝百分比的接枝共聚物。测定了各种反应条件对接枝参数的影响,并对引发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A 共聚 聚丙烯酰胺 二过碘酸合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过碲酸合铜(Ⅲ)钾引发尼龙6接枝共聚合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盈海 李胜贤 +3 位作者 周玮琪 张建平 张荣月 邓奎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2,共4页
在碱性介质中以二过碲酸合铜(Ⅲ)钾-尼龙6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酸甲酯在尼龙6上发生接枝共聚合反应。测定了各种反应因素对接枝参数的影响,得到了高接枝效率的接枝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 在碱性介质中以二过碲酸合铜(Ⅲ)钾-尼龙6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酸甲酯在尼龙6上发生接枝共聚合反应。测定了各种反应因素对接枝参数的影响,得到了高接枝效率的接枝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引发机理。通过实验表明了接枝共聚物在尼龙6/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尼龙6/聚丙烯的共混体系中有很好的增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过碲酸合铜()钾 尼龙6 丙烯酸甲酯 接枝共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铜(Ⅲ)配离子氧化2-氨基-1-丁醇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单金缓 韩冲 +1 位作者 霍树营 范立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1,共6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在298.2~313.2K内研究了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铜(Ⅲ)酸根配离子(DPC)氧化2-氨基-1-丁醇(AB)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对氧化剂(DPC)是一级,对还原剂AB的表观反应级数(nap):1〈nap〈2,准一级速... 采用分光光度法在298.2~313.2K内研究了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铜(Ⅲ)酸根配离子(DPC)氧化2-氨基-1-丁醇(AB)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对氧化剂(DPC)是一级,对还原剂AB的表观反应级数(nap):1〈nap〈2,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在弱碱性介质中随[OH^-]增大而减小,在较强碱性介质中随[OH^-]增大而增大,随[IO^-4]ex(ex表示外加的IO^-4的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也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并且有弱的负盐效应.据此导出了一个能够解释全部实验事实的速率方程,求出了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及298.2K时的活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过碘酸合铜() 2-氨基-1-丁醇 氧化还原反应 动力学及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过碘酸合银(Ⅲ)钾引发丙烯酸甲酯在淀粉上接枝共聚合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盈海 张劲松 +1 位作者 李卫平 邓奎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1-164,共4页
研究了由二过碘酸合银 ( )钾 (简称 Ag( ) )与可溶性淀粉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 ,于碱性介质中引发淀粉的接枝共聚合反应 ,得到高接枝效率的接枝共聚物 ,测定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p H值和反应温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 。
关键词 二过碘酸合银()钾 引发机理 可溶性淀粉 丙烯酸甲酯 接枝共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体系下As(Ⅲ)的催化氧化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启厚 李莉 +3 位作者 刘志宏 张鹏 刘智勇 李玉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67,70,共5页
研究了碱性体系下以高锰酸钾为催化剂空气氧化As(Ⅲ)的方法,考察了溶液pH值、总砷浓度、空气流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As(Ⅲ)氧化效果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化学物相分析等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锰... 研究了碱性体系下以高锰酸钾为催化剂空气氧化As(Ⅲ)的方法,考察了溶液pH值、总砷浓度、空气流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As(Ⅲ)氧化效果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化学物相分析等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具备超计量氧化的特点,在As/Mn摩尔比升至21∶1时仍能高效地将As(Ⅲ)氧化;溶液pH值通过影响产物性质而对氧化效果有显著的影响;溶液总砷浓度升高,氧化速率变慢;增加空气流量或者升高温度会显著加快As(Ⅲ)的氧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高锰酸钾 碱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钾介质中铈(Ⅲ)的荧光特性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承志 迟锡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1358-1362,共5页
Ce^(3+)在pH<6.2的KCl介质中受252.4nm的紫外光激发时,发射出的353.8nm荧光可用于痕量铈的测定.在pH5~6时,用Al_2(SO_4)_3可消除Fe^(3+)的干扰.在0~3.0×10^(-6)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Ce^(3+)的浓度遵守ΔF=2.37×10~6C—... Ce^(3+)在pH<6.2的KCl介质中受252.4nm的紫外光激发时,发射出的353.8nm荧光可用于痕量铈的测定.在pH5~6时,用Al_2(SO_4)_3可消除Fe^(3+)的干扰.在0~3.0×10^(-6)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Ce^(3+)的浓度遵守ΔF=2.37×10~6C—0.001方程(n=10,r=0.9999),检测限为6.0×10^(-9)mol/L.用于GWB07103(GSR-1)岩石成分分析的回收率为95.0%~103.2%,变异系数是4.18%(n=10);用于水系沉积物和土壤标准物质中铈含量分析,结果与标准值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钾 荧光分析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极谱法测定锑(Ⅲ)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洪 崔云春 +1 位作者 白红梅 陈文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77-780,共4页
锑(Ⅲ)与铜铁试剂在0.20 mol·L^(-1)盐酸介质中,生成稳定的络合物,该络合物在溴酸钾存在下,于-0.38 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波,据此提出了催化极谱法测定痕量锑的方法。锑(Ⅲ)的浓度在4.8×10^(-1)~3.6×10^(-6)m... 锑(Ⅲ)与铜铁试剂在0.20 mol·L^(-1)盐酸介质中,生成稳定的络合物,该络合物在溴酸钾存在下,于-0.38 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波,据此提出了催化极谱法测定痕量锑的方法。锑(Ⅲ)的浓度在4.8×10^(-1)~3.6×10^(-6)mol·L^(-1)范围内与峰电流的二阶导数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2×10^(-9)mol·L^(-1)。试验结果表明:该极谱波为吸附催化波,其电极过程为不可逆过程,电子转移数为3。方法用于水样中微量锑的测定,测定值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相符。方法的回收率在94.2%~106%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2.5%~3.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极谱法 (ⅲ 铜铁试剂 溴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氯化钠-碘化钾-丙醇体系萃取分离金(Ⅲ)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秀兰 马万山 +1 位作者 刘志娟 张小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29-631,共3页
试验在氯化钠存在下,碘化钾-丙醇体系萃取分离以AuI_4^-络阴离子状态存在的金(Ⅲ)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碘化钾、氯化钠和丙醇的浓度分别为每升中0.3 g,200 g和300 mL,且溶液的酸度为pH 3.5时,能使AuI_4^-定量萃取,即在总体积为1... 试验在氯化钠存在下,碘化钾-丙醇体系萃取分离以AuI_4^-络阴离子状态存在的金(Ⅲ)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碘化钾、氯化钠和丙醇的浓度分别为每升中0.3 g,200 g和300 mL,且溶液的酸度为pH 3.5时,能使AuI_4^-定量萃取,即在总体积为10 mL的溶液中,含碘化钾3 mg,氯化钠2 g和丙醇3 mL。萃取分离50μg金(Ⅲ)时,1 mg铁(Ⅱ)、镍(Ⅱ)、锰(Ⅱ)、铝(Ⅲ)、锌(Ⅱ)、钴(Ⅱ)、镓(Ⅲ)等离子基本不被萃取,而与上述离子分离,金(Ⅲ)的萃取率达9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金() 碘化钾 氯化钠 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Ⅲ)-芦丁-过硫酸钾体系吸附催化波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洪 柴跃东 谭艳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0-1142,1145,共4页
在pH 4.6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铋(Ⅲ)-芦丁所形成的配合物在-0.28V(vs.SCE)产生吸附波,加过硫酸钾后该波峰电流增加,其峰电流的二阶导数值与铋(Ⅲ)浓度在1.0×10-8~1.5×10-6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7.0&#... 在pH 4.6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铋(Ⅲ)-芦丁所形成的配合物在-0.28V(vs.SCE)产生吸附波,加过硫酸钾后该波峰电流增加,其峰电流的二阶导数值与铋(Ⅲ)浓度在1.0×10-8~1.5×10-6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7.0×10-9 mol.L-1。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增敏的机理,表明该波为配合物吸附催化波。方法用于胶体果胶铋胶囊中铋的测定,测定值与标示值相符。以样品作基体,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5.5%~101.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催化波 铋() 芦丁 过硫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铬酸钾氧化偶氮胂Ⅲ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硒(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之荣 周瑜芬 李桂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8-263,共6页
基于稀HCl介质中,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时,痕量钒(V)催化重铬酸钾氧化偶氮胂Ⅲ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钒(V)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方法检出限为0.15μg/L,线性范围为0.0~20.0μg/L。结合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实现了食... 基于稀HCl介质中,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时,痕量钒(V)催化重铬酸钾氧化偶氮胂Ⅲ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钒(V)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方法检出限为0.15μg/L,线性范围为0.0~20.0μg/L。结合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实现了食品中痕量钒(V)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7.5%~102.5%,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8%~4.00%。用于测定人发、植物、茶叶样品中的痕量钒(V),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V) 动力学光度法 偶氮肿 重铬酸钾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酸性条件下铈(Ⅲ)的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承志 迟锡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372-376,共5页
Ce^(3+)在pH<6.2的KCl介质中,用252.0nm的紫外光激发时,在354.0 nm处发出可用于定量测定Ce^(3+)的荧光,在pH 5~6下Fe(3+),Cr_2O_7^(2-)不干扰.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3.0μmol ·L^(-1),检测限为6.0 nmol·L^(-1).用于GWB 0710... Ce^(3+)在pH<6.2的KCl介质中,用252.0nm的紫外光激发时,在354.0 nm处发出可用于定量测定Ce^(3+)的荧光,在pH 5~6下Fe(3+),Cr_2O_7^(2-)不干扰.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3.0μmol ·L^(-1),检测限为6.0 nmol·L^(-1).用于GWB 07103 (GSR-1)岩石成分分析的回收率为95.0%~103.2%,变异系数是4.18%(n=10).该法可用于水系沉积物和土壤中铈含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析 岩石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荧光分析法用于土壤及水系沉积物中铈(Ⅲ)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承志 迟锡增 +1 位作者 朱铿 马春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5-70,共6页
研究表明Ce^(3+)在pH<6.2KCI介质中以254.0nm紫外光激发时,在352.0nm外发出具有恒定强度的荧光.因而可选择pH 5—6作为测定酸度条件,利用Al_2(SO_4)_3消除Fe^(3+)等离子的干扰,建立起Ce^(3+)的流动注射荧光分析法.方法的线性范围是2.... 研究表明Ce^(3+)在pH<6.2KCI介质中以254.0nm紫外光激发时,在352.0nm外发出具有恒定强度的荧光.因而可选择pH 5—6作为测定酸度条件,利用Al_2(SO_4)_3消除Fe^(3+)等离子的干扰,建立起Ce^(3+)的流动注射荧光分析法.方法的线性范围是2.0×10^(-7)-2.0×10^(-6)mol/l,一元回归方程△F=663600C-0.041(n=10_3 v=0.9997),检测限6.0×10^(-9)mol/l,测定频率120—150次/h.该法成功地用于标准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分析,其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别为93.6—108.1%和96.0—106.4%(n=10); 0.064%和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分析 土壤 水系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Ⅲ)-硫氰酸钾-亚甲基蓝缔合体系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Ⅲ)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人宇 吴俊杰 李咏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5-697,共3页
在pH 5.7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铬(Ⅲ)与硫氰酸钾和亚甲基蓝(MB)反应生成稳定的离子缔合物[MB]_3[Cr(SCN)_6],使MB褪色,据此建立了褪色光度法测定铬(Ⅲ)含量的方法。最大吸收波长为664 nm,铬(Ⅲ)质量浓度在0.006~0.30 mg·L^(-1... 在pH 5.7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铬(Ⅲ)与硫氰酸钾和亚甲基蓝(MB)反应生成稳定的离子缔合物[MB]_3[Cr(SCN)_6],使MB褪色,据此建立了褪色光度法测定铬(Ⅲ)含量的方法。最大吸收波长为664 nm,铬(Ⅲ)质量浓度在0.006~0.30 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减小值呈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率为1.04×10~5L·mol^(-1)·cm^(-1),检出限(3s/k)为5.4μg·L^(-1)。方法用于测定电镀废水中铬(Ⅲ),测得其加标回收率的平均值为98.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色光度法 铬() 硫氰酸钾 亚甲基蓝 离子缔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