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I/DI喷射对分层火焰引燃的SI-CAI混合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江维海 谢辉 +2 位作者 宋康 陈权 赵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3-440,共8页
针对均质SI-CAI混合燃烧存在循环波动大、较高负荷下最大压力升高率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层火焰引燃(stratified flame ignition,SFI)的SI-CAI混合燃烧技术.并在一台直喷(DI)四缸汽油机上,采用内部废气重压缩策略配合进气道喷射(P... 针对均质SI-CAI混合燃烧存在循环波动大、较高负荷下最大压力升高率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层火焰引燃(stratified flame ignition,SFI)的SI-CAI混合燃烧技术.并在一台直喷(DI)四缸汽油机上,采用内部废气重压缩策略配合进气道喷射(PFI)方式实现了SFI燃烧.探索了PFI/DI喷射对SFI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直喷时刻在压缩冲程初期的推迟,直喷燃油的物理冷却作用使得燃烧始点推迟,同时分层的稀释混合气使得最大压力升高率大幅下降,但指示平均有效压力IMEP略微恶化;过晚的直喷时刻将导致自燃燃烧提前,放热变快,最大压力升高率迅速增大,IMEP恶化显著,循环变动变大.直喷比例的增大能大大降低最大压力升高率,同时能够保持稳定的燃烧.点火时刻在不同的喷油策略下都能有效控制SFI燃烧过程.相比均质混合燃烧,SFI燃烧可以较好地缓和混合燃烧中最大压升率与燃烧稳定性的矛盾,能同时保证较低循环波动和较小压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燃烧 分层火焰引燃 pfi/di 最大压升率 循环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I汽油机空燃比控制仿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蒋炎坤 王松 谢满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49,共6页
基于发动机台架试验,建立并标定了进气道燃油喷射单缸汽油机一维仿真模型,探索了空燃比控制的新方法。依据经典控制理论,通过所建空燃比PID控制器与参数整定,实现了稳态空燃比控制。基于x-τ油膜模型,提出了其代数控制X-Y油膜方程,分析... 基于发动机台架试验,建立并标定了进气道燃油喷射单缸汽油机一维仿真模型,探索了空燃比控制的新方法。依据经典控制理论,通过所建空燃比PID控制器与参数整定,实现了稳态空燃比控制。基于x-τ油膜模型,提出了其代数控制X-Y油膜方程,分析了进气道燃油传输过程对空燃比控制的影响;通过燃油阶跃扰动法,对X,Y参数进行识别,获得了X,Y参数MAP图,构建了离散化燃油动态补偿器,实现了空燃比在瞬态工况下的前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进气道喷射 空燃比 前馈控制 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汽油机颗粒物生成机理及排放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3
作者 帅石金 董哲林 +4 位作者 郑荣 王步宇 付海超 徐宏明 王建昕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汽油机是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乘用车和轻型货车的主流动力.随着汽车排放法规加严,汽油机颗粒物(PM)和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以及在大气中形成雾霾等问题广受关注.围绕直喷(GDI)汽油机缸内碳烟生成机理、GDI汽油机和进气道喷射(PFI... 汽油机是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乘用车和轻型货车的主流动力.随着汽车排放法规加严,汽油机颗粒物(PM)和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以及在大气中形成雾霾等问题广受关注.围绕直喷(GDI)汽油机缸内碳烟生成机理、GDI汽油机和进气道喷射(PFI)汽油机的一次颗粒物排放特性以及汽油机尾气排放生成二次颗粒物机理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已有研究表明:GDI汽油机碳烟排放主要来源于附壁油膜的池火燃烧和缸内局部浓区的燃烧,燃油喷射策略和混合气组织方式对缸内碳烟生成有重要影响;GDI汽油机颗粒物的排放水平要远高于PFI汽油机以及装有颗粒过滤器(DPF)的柴油机,但GDI和PFI汽油机排放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总体相近;汽油机排放生成二次颗粒物质量要远高于其生成的一次颗粒物,二次颗粒物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汽油机尾气中VOCs生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进气道喷射汽油机 一次颗粒物 二次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起动工况附壁油膜挥发过程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马宗正 程勇 +1 位作者 纪少波 杨永广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3-507,共5页
建立了附壁油膜计算模型,研究了进气道喷射摩托车汽油机燃油落点位置、燃油喷射距离及燃油喷射量等参数对起动工况循环内附壁油膜挥发量的影响.分布在进气阀背面上部与进气道交界处附壁油膜挥发速度较大,如果喷射距离过长,部分燃油会分... 建立了附壁油膜计算模型,研究了进气道喷射摩托车汽油机燃油落点位置、燃油喷射距离及燃油喷射量等参数对起动工况循环内附壁油膜挥发量的影响.分布在进气阀背面上部与进气道交界处附壁油膜挥发速度较大,如果喷射距离过长,部分燃油会分布到温度较低的进气道壁面,导致附壁油膜挥发速度降低.燃油循环喷射量存在一限值:喷射量低于该限值时,循环内附壁油膜挥发量随喷射量的增加而增加;高于该限值时,附壁油膜挥发量随喷射量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进气道喷射 附壁油膜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汽油机进气道喷射参数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承 张毅 +2 位作者 江武 杨靖 明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796-1803,1812,共9页
采用实验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台高速四冲程进气道喷射(PFI)汽油机在全速全负荷工况下,不同喷油参数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转速情况下,较多喷孔、较小喷孔直径能显著减少附壁油膜... 采用实验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台高速四冲程进气道喷射(PFI)汽油机在全速全负荷工况下,不同喷油参数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转速情况下,较多喷孔、较小喷孔直径能显著减少附壁油膜的生成,增大缸内燃空当量比;燃油喷射角对缸内当量比影响较大,喷射角较大时的当量比显著小于喷射角较小时的当量比,但是随着喷射角的减小,当量比也逐渐减小;半开阀喷射模式下附壁油膜量较少,缸内当量比大于闭阀喷射模式下缸内当量比;二次喷射相比于单次喷射,缸内当量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高速汽油机 当量比 喷射角 进气道喷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进气道喷射高碳醇与低碳醇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志强 李立君 马寅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99-2506,共8页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对比分析进气道喷射汽油机燃用低碳醇(甲醇和乙醇)和高碳醇(正丁醇和正戊醇)在不同掺混比(醇体积分数为10%~30%)和当量比(0.83~1.25)下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分别在不同掺混比(当量比为1)以及不同当量比(10%掺混比)条件...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对比分析进气道喷射汽油机燃用低碳醇(甲醇和乙醇)和高碳醇(正丁醇和正戊醇)在不同掺混比(醇体积分数为10%~30%)和当量比(0.83~1.25)下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分别在不同掺混比(当量比为1)以及不同当量比(10%掺混比)条件下进行发动机台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掺混醇类燃料会使燃烧加速,导致燃烧相位提前、燃烧持续时间缩短;与纯汽油相比,汽油-醇混合燃料在稀薄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制动热效率,其中,戊醇-汽油、乙醇-汽油和甲醇-汽油混合燃料能够较好地抑制HC,CO和NO_(x)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醇 高碳醇 燃烧 排放 进气道喷射汽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策略对汽油压燃燃烧及碳烟生成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尊清 王梦玉 +1 位作者 王浒 尧命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4,共10页
基于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CONVERGE,耦合甲苯掺比燃料(toluene reference fuel,TRF)简化动力学机理及多步现象学碳烟模型,建立汽油压燃(GCI)的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改变气道喷射比例、主喷时刻和预主喷间隔研究了高负荷条件下气道... 基于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CONVERGE,耦合甲苯掺比燃料(toluene reference fuel,TRF)简化动力学机理及多步现象学碳烟模型,建立汽油压燃(GCI)的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改变气道喷射比例、主喷时刻和预主喷间隔研究了高负荷条件下气道喷射结合缸内直喷的喷油策略对GCI燃烧及碳烟生成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气道喷射比例、提前主喷时刻和增大预主喷间隔都能够缩短燃烧持续期,使放热更为集中,从而降低碳烟排放;改变气道喷射比例对碳烟成核及表面生长有较大的影响,主喷时刻提前能够提高氧化速率。当气道喷射比例为40%,主喷时刻为-8°,预主喷间隔为15°时,碳烟排放为0.015 1g/(kW·h),相比试验基准工况降低了33.8%,而最大压升率也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压燃 碳烟排放 气道喷射 缸内直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汽油机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文熙 王猛猛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7年第5期9-11,共3页
从提高汽车排放性能的角度阐述了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的研究进展,对进气道喷射、缸内直喷技术及混合喷射技术进行了技术特点和应用车型对比分析。在排放法规日趋严格的大形势下,发展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 进气道喷射 缸内直喷 混合喷射 汽车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车排放颗粒有机物高分辨率源谱特征分析
9
作者 郑竞 胡敏 +9 位作者 顾芳婷 彭剑飞 张文彬 肖瑶 杜卓菲 秦艳红 邓磊 李梦仁 吴宇声 帅石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466-4471,4535,共6页
机动车源排放颗粒物是城市大气PM_(2.5)的重要来源之一。气溶胶质谱提供的高分辨数据为有机气溶胶的源解析提供了有力支持,但由于缺乏机动车源排放颗粒物的源谱信息,目前仍无法实现对于机动车源贡献的准确解析。研究基于整车转鼓实验,... 机动车源排放颗粒物是城市大气PM_(2.5)的重要来源之一。气溶胶质谱提供的高分辨数据为有机气溶胶的源解析提供了有力支持,但由于缺乏机动车源排放颗粒物的源谱信息,目前仍无法实现对于机动车源贡献的准确解析。研究基于整车转鼓实验,利用气溶胶质谱测量了进气道喷射汽油车直接排放有机颗粒物的高分辨率源谱。汽油车直接排放有机物主要由C_xH_y^+碎片构成,可能来自于未完全燃烧的燃料和润滑油的裂解。源谱的离子碎片比例及氧碳比特征受到发动机状态影响。热起动状态下,一次颗粒物受到汽油燃烧产物的影响相对较大,具有较高氧碳比。将实验测得源谱与实际大气HOA谱图进行比对表明,HOA与机动车直接排放颗粒物不完全相同,因此HOA不能准确代表机动车一次排放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汽油车 pfi发动机 源谱 有机气溶胶 气溶胶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内直喷与气道喷射汽油机燃烧过程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磊 宫艳峰 +2 位作者 窦慧莉 李显 李华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1,共3页
为了对比分析缸内直喷汽油机和气道喷射汽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基于高速摄像系统进行了缸内燃烧过程可视化研究,并获得两种供油方式的缸内燃烧特征。对比结果表明,气道喷射汽油机在暖机过程缸内扩散燃烧现象明显;气道喷射汽油机在暖机过程... 为了对比分析缸内直喷汽油机和气道喷射汽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基于高速摄像系统进行了缸内燃烧过程可视化研究,并获得两种供油方式的缸内燃烧特征。对比结果表明,气道喷射汽油机在暖机过程缸内扩散燃烧现象明显;气道喷射汽油机在暖机过程的高速摄像结果中火焰区域亮度不均匀,而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缸内燃烧高速摄像结果中火焰区域亮度较均匀,可以较清楚的识别火焰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 气道喷射 汽油机 燃烧过程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排量增压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特性
11
作者 李伟鑫 杨陈 +2 位作者 尹建东 沈源 王瑞平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10-316,共7页
为在不影响发动机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减少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污染物排放,开发了一款由小型增压汽油发动机经过二次开发而成的压缩天然气(CNG)气道喷射(PFI)点燃式发动机。定量分析了小型增压天然气发动机的燃料性能优势,降低爆... 为在不影响发动机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减少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污染物排放,开发了一款由小型增压汽油发动机经过二次开发而成的压缩天然气(CNG)气道喷射(PFI)点燃式发动机。定量分析了小型增压天然气发动机的燃料性能优势,降低爆震强度,优化了压缩比,提高了燃烧效率。爆发压强控制在12 MPa以下,最大扭矩为180 Nm;在转速为3 000 r/min时,该天然气发动机的扭矩与原型机处于同一水平。当采用优化后的压缩比应用于CNG模式时,有效热效率达到了38%。因此,与汽油相比,CNG模式能够令二氧化碳排放减少24.2%,里程燃油成本节省4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燃式发动机 气道喷射(pfi) 压缩天然气(CNG) 增压 热效率 二氧化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