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Characterisation of 1 8 Pratylenchus Species Using rDNA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1
作者 LievenWaeyenberge AlexanderRyss +2 位作者 MauriceMoens JorgePinochet ThierryC.Vrain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fragment POLYMORPHISM restriction SPEC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乳蛋白多态性对奶酪凝乳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谈婷 罗毅皓 +1 位作者 孙万成 孙祥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9,共10页
为了检测青海部分地区7家不同牧场牦牛乳κ-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基因多态性,作者分析了基因多态性对奶酪凝乳特性的影响。通过提取牦牛乳体细胞,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tion fragment... 为了检测青海部分地区7家不同牧场牦牛乳κ-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基因多态性,作者分析了基因多态性对奶酪凝乳特性的影响。通过提取牦牛乳体细胞,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phism,PCR-RFLP)分析技术,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及酶切,对电泳条带进行基因分型;提取牦牛乳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各样品与标准品色谱图,对出峰时间和出峰形状进行基因分型。利用流变仪测定不同基因型牦牛乳凝乳过程中流变特性,记录奶酪凝乳时间,计算奶酪得率。牦牛乳κ-酪蛋白基因有AA型、AB型和BB型3种基因型,3种基因型与凝乳特性的分析表明,在凝乳时间方面A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牦牛乳αs1-酪蛋白存在AA型、AB型和BB型3种类型,3种基因型与凝乳特性的分析表明,在凝乳时间、奶酪得率、最大动力黏度和最大剪切速率方面B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以上结果表明,青海7家牧场牦牛乳κ-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均存在基因多态性,κ-酪蛋白A等位基因和αs1-酪蛋白B等位基因是影响牦牛乳凝乳特性的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蛋白质多态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 凝乳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RFLP鉴定隐孢子虫种类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龙现 蒋金书 +3 位作者 刘群 宁长申 赵金凤 刘红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5-559,共5页
为快速、准确鉴别人畜隐孢子虫种类,建立了巢式PCR扩增隐孢子虫18SrRNA基因的特殊区域,扩增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安徽牛源分离株(Cryptosporidiummuris)781bp;北京鸡源分离株(C.baileyi)776bp;北京牛源分离株(C.muris)781bp;河南牛源分离株... 为快速、准确鉴别人畜隐孢子虫种类,建立了巢式PCR扩增隐孢子虫18SrRNA基因的特殊区域,扩增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安徽牛源分离株(Cryptosporidiummuris)781bp;北京鸡源分离株(C.baileyi)776bp;北京牛源分离株(C.muris)781bp;河南牛源分离株(C.muris)725bp;长春牛源分离株(C.muris)776bp;宁夏鸡源分离株(C.baileyi)725bp,该片段位于18SrRNA全序列271~1103bp之间。使用Ssp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发现C.muris产生418~420bp和305~363bp两个片段,C.baileyi产生544~545bp和185~231bp两个片段。所检测的6个分离株可以显著区分为C.muris和C.baileyi两个种,所建立的PCR-RFLP可以有效鉴别隐孢子虫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种类鉴定 PCR-RFLP 人兽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FLP和SSR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被引量:134
4
作者 袁力行 傅骏骅 +5 位作者 张世煌 刘新芝 彭泽斌 李新海 Khairalla M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9-156,共8页
利用 RFL P和 SSR标记对 2 9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 ,筛选出 56个多态性 RFL P探针酶组合 ,6 6对多态性 SSR引物 ,分别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到 187个和 2 32个等位基因变异。两种方法比较表明 ,SSR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 (PIC,0 .... 利用 RFL P和 SSR标记对 2 9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 ,筛选出 56个多态性 RFL P探针酶组合 ,6 6对多态性 SSR引物 ,分别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到 187个和 2 32个等位基因变异。两种方法比较表明 ,SSR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 (PIC,0 .54)高于 RFLP(0 .4 2 ) ;但对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基本一致 ,平均遗传相似系数 (GS)分别为 0 .6 4和 0 .6 2。综合 RFL P和 SSR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将供试材料划分为四平头 ,旅大红骨 ,L SC,BSSS和 PA五个类群 ,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 ,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种质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其中 PN群的确认 ,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玉米种质杂种优势群的基本框架 ,为育种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RFLP SSR 遗传相似系数 杂种优势群 自交系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特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董菁 成军 +6 位作者 王勤环 刘友昭 王刚 施双双 夏小兵 邵清 斯崇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慢性患者中存在状态. 以 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2例慢性患者体内扩增HBV全S基因片段,克隆入T载体.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确定HBV的变异...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慢性患者中存在状态. 以 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2例慢性患者体内扩增HBV全S基因片段,克隆入T载体.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确定HBV的变异现象,DNA测序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质粒EcoRI酶切RFLP结果提示自2例患者血清中克隆出的29和28个阳性克隆中各有5种不同的长度带型,PCR产物XhoI酶切RFLP结果则表现为高度保守,测序结果发现HBV体内毒株碱基序高度一致,同一患者两株全S区序列测序结果表明DNA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7%。本结果提示HBV慢性患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且呈现出一定的优势克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准种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变异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胃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胜 胡品津 +2 位作者 曾志荣 庞瑞萍 陈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1-223,227,共4页
【目的】研究IL-1(interleukin-1)B基因+3954、-511、-31位点和IL-1受体拮抗因子基因(IL-1RN)多态性在广东地区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探讨IL-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 【目的】研究IL-1(interleukin-1)B基因+3954、-511、-31位点和IL-1受体拮抗因子基因(IL-1RN)多态性在广东地区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探讨IL-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检测广东省192名普通人和84例胃癌患者的IL-1基因多态性。【结果】胃癌患者IL-1B-511和IL-1B-31 T基因携带者(T+)频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78.6%vs54.7%,x^2=14.1,P<0.01,OR=3.0,95%CI 1.7-5.5和35.7% vs 18.8%,x^2=9.2,P<0.01,OR=2.4,95%CI 1.4-4.3),而IL-1 B+3954位点T和IL-1RN2基因携带者频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x^2=2.1和0.6,P>0.05)。【结论】IL-1B-511和-31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与我国广东地区胃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基因 基因多态性 广东 胃癌 PCR-RFLP 遗传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前C区变异与病毒复制水平关系 被引量:16
7
作者 戴炜 郭亚兵 +4 位作者 杨大国 唐蔚 袁静 王召钦 舒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53,共2页
探讨HBV前C基因变异与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意义。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相结合 ,对 30例HB sAg(+ )、抗 -HBe(+ )及抗 -HBc(+ )慢性HBV感染... 探讨HBV前C基因变异与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意义。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相结合 ,对 30例HB sAg(+ )、抗 -HBe(+ )及抗 -HBc(+ )慢性HBV感染者 ,其中无症状携带者 (AsC) 9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 12例及慢性重症肝炎 (CHF) 9例进行前C区基因变异与HBVDNA水平关系进行分析。AsC组 3例 (33 33 % ) ,CHB组9例 (75 % )及CHF组 8例 (88 89% )有A83(nt 1896 )变异。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HBVDNA含量在CHF组中最高。HBV前C变异在HBV不同感染状态中都可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变异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RFLP HBVDNA CH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河故城古车师人的线粒体DNA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崔银秋 段然慧 +4 位作者 季朝能 朱泓 李惟 毛裕民 周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10-1514,共5页
从距今 2 0 0 0~ 2 5 0 0年左右的交河故城古代人骨中提取古 DNA,用 4对重叠引物对线粒体基因组的调控区 (3 63 bp)进行了扩增及测序 .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区的扩增片段用于限制性片段多样性分析 .结果显示4个个体中具有 3个 DNA序列 ,其... 从距今 2 0 0 0~ 2 5 0 0年左右的交河故城古代人骨中提取古 DNA,用 4对重叠引物对线粒体基因组的调控区 (3 63 bp)进行了扩增及测序 .线粒体基因组编码区的扩增片段用于限制性片段多样性分析 .结果显示4个个体中具有 3个 DNA序列 ,其中来自不同墓穴的两个个体的序列相同 ,说明这两者间有密切的母系遗传关系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古车师的这 4个个体分散分布在现代新疆维吾尔人的序列之中 .从这些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即古车师人群并不是一个同源群体 ,在早期铁器时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河矿城 古车师人 线粒体 DNA 测序 限制性片段多样性分析 系统发育分析 古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稻种冲腿的孕穗期耐冷性QTL分析(英文) 被引量:34
9
作者 叶昌荣 加藤明 +3 位作者 齐藤浩二 伊势一男 戴陆园 杨勤忠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利用 35 2个探针分析了日本品种农林 2 0和云南品种冲腿之间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RFL P) ,从中筛选出15 7个在农林 2 0和冲腿间显示多态性的探针 ,其中 5 5个被用于其杂交后代 (农林 2 0 /冲腿 )的 70个 F3 系统的孕穗期耐冷性数... 利用 35 2个探针分析了日本品种农林 2 0和云南品种冲腿之间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RFL P) ,从中筛选出15 7个在农林 2 0和冲腿间显示多态性的探针 ,其中 5 5个被用于其杂交后代 (农林 2 0 /冲腿 )的 70个 F3 系统的孕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 ( QTL)分析。结果初步显示出一些与水稻孕穗期耐冷性有关的 QTL,它们主要分布在第 1、3、4、5、6、7、8、10和第 12染色体上。可能在第 3和第 7染色体上具有对孕穗期耐冷性作用较大的 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数量性状位点 耐冷性 孕穗期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玄武湖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5
10
作者 沈烽 赵大勇 +5 位作者 黄睿 王司辰 曹新益 徐慧敏 曾巾 余钟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2-669,共8页
应用16S rRNA基因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探究了南京玄武湖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并找出了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玄武湖4个季节中夏季Inv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 应用16S rRNA基因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探究了南京玄武湖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并找出了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玄武湖4个季节中夏季Inv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最高,而春季最低.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Mantel检验、典范对应分析、变量分割分析表明影响玄武湖细菌群落结构最显著的环境因子为温度,其次为pH.营养盐浓度对玄武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总的来说,本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浮游细菌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细菌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多元统计 玄武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许健 储岳峰 +4 位作者 赵萍 高鹏程 贺英 剡根强 逯忠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95-1301,共7页
为了解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26株Mo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NTsys-2.10e软件对获得的多态性图谱进行了聚类... 为了解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26株Mo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NTsys-2.10e软件对获得的多态性图谱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在相似系数为0.70时,26株Mo可分成6个RAPD群或6个RFLP群;相似系数为0.90时,分成18个RAPD群或18个RFLP群;相似系数为1.00时,分成25个RAPD群或26个RFLP群。结果表明,我国Mo存在高度的基因多态性,这种多态性与地域差异相关,与宿主来源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了解我国Mo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打下了基础,也为建立有效的Mo诊断方法和疫苗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肺炎支原体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FLP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2
作者 任南琪 赵阳国 +1 位作者 高崇洋 王爱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2-556,共5页
介绍了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综述了该技术在土壤、肠道、受污染环境以及污染物处理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分析中的应用.由于技术整合了自动测序仪的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特征,对分析复杂群落的结构... 介绍了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综述了该技术在土壤、肠道、受污染环境以及污染物处理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分析中的应用.由于技术整合了自动测序仪的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特征,对分析复杂群落的结构较其它指纹技术更具有明显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无法将特异条带进行测序分析及原位杂交的缺点,可通过与克隆文库序列进行比较,并采用软件将多酶切的末端限制性片段(TRFs)与现有数据库进行叠加比较的方式加以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群落动态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DNA克隆文库 末端限制性片段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特异性RFLP标记及广亲和品种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钱惠荣 沈波 +3 位作者 林鸿宣 陆军 庄杰云 郑康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5-71,共7页
应用160个RFLP标记分析了21个水稻广亲和品种和6个籼粳测验种.发现其中68个标记对以区分籼粳测验种。21个广亲和品种根据与籼粳测验种共有片段比率的大小可以分为籼、粳和籼粳中间型三类。68个标记在15个籼粳品种中... 应用160个RFLP标记分析了21个水稻广亲和品种和6个籼粳测验种.发现其中68个标记对以区分籼粳测验种。21个广亲和品种根据与籼粳测验种共有片段比率的大小可以分为籼、粳和籼粳中间型三类。68个标记在15个籼粳品种中进一步筛选,得到24个籼粳特异性RFLP标记,它们在亚种内杂文带型相同而亚种间则不一样。其中RG358,G318为籼稻专一性探针,在粳稻中发现为零等位。以此24个探针为基础构建了广亲和品种亲缘关系的树状图。讨论了籼粳特异性RFLP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特异性 亲缘关系 亲和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D基因型的测序鉴定 被引量:18
14
作者 阎丽 侯金林 +3 位作者 王战会 牛贞玉 郭亚兵 骆抗先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共4页
为确定乙型肝炎病毒 (HBV) D基因型在我国的存在 ,建立我国 HBV D基因型的参照序列 ,作者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 P)技术 ,调查了可能存在 D基因型的我国宁夏地区 HBV基因型分布。对 90例 HBe Ag阳性 ... 为确定乙型肝炎病毒 (HBV) D基因型在我国的存在 ,建立我国 HBV D基因型的参照序列 ,作者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 P)技术 ,调查了可能存在 D基因型的我国宁夏地区 HBV基因型分布。对 90例 HBe Ag阳性 HB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前 S区 RFL P基因型分型。结果发现 :C基因型 86 .7% (78/ 90 ) ;D基因型 1 0 % (9/ 90 ) ;无 A、B、E和 F型 ;不能明确分型者 3.3% (3/ 90 )。 2例 RFL P分型为 D基因型的病例经测序证实。结果表明 ,宁夏地区 HBV优势基因型为 C型 ,并首次在该地区发现 D基因型的存在。本研究为我国 HBV基因型分布积累了新的资料 ,为进一步建立我国 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炎病毒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mtDNA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赵凯 李军祥 +4 位作者 张亚平 罗静 李太平 吴华 田海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5-448,共4页
本文用BclⅠ、AvaⅠ、BamHⅠ、PstⅠ、KpnⅠ、PvuⅡ共 6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分析了 15尾青海湖裸鲤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共检测出 2 0个酶切位点 ,发现BclⅠ、BamHⅠ和PvuⅡ三种酶切类型具有多态性。根据不同个体mtDNA的酶切... 本文用BclⅠ、AvaⅠ、BamHⅠ、PstⅠ、KpnⅠ、PvuⅡ共 6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分析了 15尾青海湖裸鲤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共检测出 2 0个酶切位点 ,发现BclⅠ、BamHⅠ和PvuⅡ三种酶切类型具有多态性。根据不同个体mtDNA的酶切类型 ,青海湖裸鲤存在 4种mtDNA单倍型 ,计算mtDNA多态度π值为 0 .0 0 43,初步认为青海湖裸鲤在线粒体DNA上存在较丰富的群体内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MT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总DNA的提取 被引量:72
16
作者 赵勇 周志华 +3 位作者 李武 刘彬彬 潘迎捷 赵立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4-860,共7页
建立了一种土壤DNA提取方法。根据DNA产量和纯度2个评价指标,从3种手提土壤DNA方法中优选出方法B为手提DNA方法(Labmethod),它包括样品预处理,细胞裂解,粗DNA纯化,其中细胞裂解组合了玻璃珠击打,SDS裂解,溶菌酶裂解。进一步应用PCR-限... 建立了一种土壤DNA提取方法。根据DNA产量和纯度2个评价指标,从3种手提土壤DNA方法中优选出方法B为手提DNA方法(Labmethod),它包括样品预处理,细胞裂解,粗DNA纯化,其中细胞裂解组合了玻璃珠击打,SDS裂解,溶菌酶裂解。进一步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技术及PCR-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erature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TGGE)技术,结合DNA产量、纯度、片段大小以及所反映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等指标评价了手提方法(Labmethod)得到的总DNA质量,并将这些结果与2种应用较广的商业试剂盒(MoBioUltraCleanSoilDNAKit和Bio101FastDNASPINKit(ForSoil))所得DNA的各种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手提方法(Labmethod)的粗DNA产量低于Bio101Kit的,但高于MoBioKit的。这些方法所得DNA的长度都在21kb左右,Labmethod提取的DNA没有严重被剪切现象,而2种试剂盒提取的DNA都有不同程度的剪切。手提方法得到的DNA经纯化后,应用细菌及真菌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均能获得目的片段,表明该方法能从土壤中同时有效提取细菌和真菌总基因组DNA。并且,手提方法所得DNA的细菌16SrDNA和真菌18SrDNA的PCR-RFLP图谱与两种商业试剂盒的图谱基本相似,但3种方法提取的DNA在细菌16SrDNAV3区和真菌28SrDNA片段的PCR-TGGE图谱上都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些弱势条带的有无或强弱上。这说明手提方法提取的总DNA与2种商业试剂盒一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总之,手提DNA方法(Labmethod)所用试剂普通,价格便宜,能在4h以内获得够质够量的土壤DNA用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较适合于广大普通实验室进行土壤DNA提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DNA提取 DNA质量 PCR扩增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温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品种间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德水 惠东威 +2 位作者 庄炳昌 杜保兴 陈受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用62个大豆DNA分子探针与5种限制性内切酶组合,对大豆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用的两对材料,其多态性RFLP标记的频率均高达60%,可作为RFLP作图较理想的亲本;RFLP标记的多态性类型多数表现为共显性... 用62个大豆DNA分子探针与5种限制性内切酶组合,对大豆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用的两对材料,其多态性RFLP标记的频率均高达60%,可作为RFLP作图较理想的亲本;RFLP标记的多态性类型多数表现为共显性,少数为显性,其中一些标记揭示了2个或2个以上的独立分离的基因座位;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在揭示多态性的能力上差异不显著,在杂交片段长度上差异显著并都大于预期值;大豆RFLP的形成主要是由DNA的重排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大豆 品种间 DNA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斯坦牛HSP70-1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乳腺炎抗性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程维杰 李秋玲 +4 位作者 王长法 王洪梅 李建斌 孙延鸣 仲跻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4,共6页
以253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检测HSP70-1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中国荷斯坦牛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相关性。首先以PCR-SSCP法寻找HSP70-1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并通过测序确定突变的类型,根据突变类型寻找合... 以253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检测HSP70-1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中国荷斯坦牛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相关性。首先以PCR-SSCP法寻找HSP70-1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并通过测序确定突变的类型,根据突变类型寻找合适的内切酶,最终采用PCR-RFLP方法鉴定实验牛基因型;然后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荷斯坦牛SCS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SP70-1基因的1623bp处产生G→A→C突变,2409bp处产生G→A突变,两位点都是沉默突变,未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经χ2适合性检验,中国荷斯坦牛在两个位点均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同时,群体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SCS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2409位点基因型与SCS相关性不显著(P>0.05),1623位点基因型与SCS相关性显著(P<0.05),CC型SCS显著低于AG、GG型(P<0.05),CC基因型为乳腺炎抗性基因型。在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中,HSP70-1基因CC基因型可作为改良奶牛乳腺炎抗性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单链构象多态性 体细胞评分 乳腺炎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温州地区高血压合并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潘若望 石南松 +4 位作者 张恩勇 黄大道 应俊 张洪勤 李佩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汉族人群瘦素受体Gln223Arg基因型分布;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肥胖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321例温州地区汉族人群的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对...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汉族人群瘦素受体Gln223Arg基因型分布;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肥胖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321例温州地区汉族人群的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对照组111例,高血压病合并肥胖组106例,高血压病非肥胖组104例)。结果高血压病合并肥胖组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的GG、GA和AA 3种基因型的表达频率分别为0.604、0.377和0.019,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69和0.231;高血压病非肥胖组3种基因型的表达频率分别为0.712、0.279和0.010,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65和0.135;对照组3种基因型的表达频率分别为0.802、0.189和0.009,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96和0.104;Gln223Arg位点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在对照组和病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0,P<0.05),且A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中显著高于非肥胖组(χ2=6.532,P<0.05)。结论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温州地区汉族人群高血压合并肥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受体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高血压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QA1、DQB1和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被引量:15
20
作者 于雅琴 陶然 +4 位作者 史杰萍 桑红 张萱 尉军 刘树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 :探讨 1 1 6个家系的 6号染色体短臂 ( 6p) MHC区 DQA1、DQB1和 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结果 :DQA1位点G、A等位基因和 DQB2位点 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 目的 :探讨 1 1 6个家系的 6号染色体短臂 ( 6p) MHC区 DQA1、DQB1和 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结果 :DQA1位点G、A等位基因和 DQB2位点 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DQB1位点 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DQB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G等位基因的频数分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 ,而DQA1和 DQB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DQA1位点的等位基因在 3种不同程度情感迟钝、淡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DQB2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在精神分裂症不同的诊断分型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其中的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遗传学 DNA 遗传标记 人类MHC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