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硅氯化铝(PASC)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Ⅱ.(27)~Al-NMR法研究PASC溶液中铝的形态分布 被引量:16
1
作者 高宝玉 岳钦艳 +1 位作者 王占生 汤鸿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2,共5页
采用^(27)Al-NMR法比较研究了PASC与PAC中铝的形态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分布及转化情况发生了变化.在相同B值条件下,PASC中Al_单和Al_(13)的含量低于PAC中相应Al_单... 采用^(27)Al-NMR法比较研究了PASC与PAC中铝的形态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分布及转化情况发生了变化.在相同B值条件下,PASC中Al_单和Al_(13)的含量低于PAC中相应Al_单和Al_(13)的含量,而PASC中Al_(其它)的含量却大于PAC中Al_(其它)的含量,其差值随着碱化度(B)和Al/Si摩尔比的减小而增大.共聚法制备的PASC(共)与复合法制备的PASC(复)相比较,PASC(复)具有较高的Al_单和Al_(13)含量,较低的Al_(其它).含量、这说明制备工艺对PASC中铝的形态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氯化铝 ^27Al-NMR法 形态分布 絮凝剂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氯化铝(PASC)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Ⅰ.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PASC溶液中铝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 被引量:39
2
作者 高宝玉 岳钦艳 +1 位作者 王占生 汤鸿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比较研究了PASC与PAC中铝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实际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分布及转化情况发生了变化.在相同B值条件下,PASC中Al_a和Al_b的含量低... 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比较研究了PASC与PAC中铝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实际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分布及转化情况发生了变化.在相同B值条件下,PASC中Al_a和Al_b的含量低于PAC中相应Al_s和Al_b的含量,而 PASC中Al_c的含量却大于PAC中Al_c的含量.共聚法制备的PASC(共)与复合法制备的PASC(复)相比较,PASC(复)具有较高的Al_a和Al_b含量,较低的Al_c含量.这说明制备工艺对PASC中铝的形态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氯化铝 比色法 形态分布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氯化铝(PASC)混凝剂的颗粒大小及分子量分布 被引量:37
3
作者 高宝玉 王占生 汤鸿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7-300,共4页
采用共聚与复合两种制备工艺,研制出碱化度( B) 为2 .0 的具有不同 Al/ Si 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 简称 P A S C) 混凝剂.一种方法是将 Na Cl 加入到不同 Al/ Si 摩尔比的 Al Cl3(6 H2 O 和聚... 采用共聚与复合两种制备工艺,研制出碱化度( B) 为2 .0 的具有不同 Al/ Si 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 简称 P A S C) 混凝剂.一种方法是将 Na Cl 加入到不同 Al/ Si 摩尔比的 Al Cl3(6 H2 O 和聚硅酸混合液中;另一种方法是按一定的 Al/ Si 摩尔比将聚硅酸加入到聚合氯化铝液中.应用光子相关光谱( P C S) 和超滤膜过滤方法对 P A S C 及聚合氯化铝( P A C) 的颗粒大小及分子量分布进行对比测定.结果表明,在 P A S C 中,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生成了聚集体更大的聚合物,显著提高了聚集体的粒径,这种提高以共聚法最为明显; Al/ Si摩尔比影响 P A S C 的聚集度, Al/ Si 摩尔比越小, P A S C 的聚集度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氯化铝 混凝剂 颗粒 分子量分布 超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PASC复合混凝剂的混凝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莉莉 周维芝 +2 位作者 高宝玉 许鹏举 李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1-175,共5页
以铝酸钠为碱化剂,合成了具有不同Si/Al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复合混凝剂(PASC),采用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并结合混凝效能和Zeta电位的测定结果,对PASC以及聚合氯化铝(PAC)、参比PACref在混凝过程中絮集物形成和增长的变化差异作了对比研究... 以铝酸钠为碱化剂,合成了具有不同Si/Al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复合混凝剂(PASC),采用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并结合混凝效能和Zeta电位的测定结果,对PASC以及聚合氯化铝(PAC)、参比PACref在混凝过程中絮集物形成和增长的变化差异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混凝过程中,Zeta电位、剩余浊度以及混凝指数密切相关.采用铝酸钠为碱化剂合成并引入硅酸钠的混凝剂,有利于提高凝聚速度和絮集物颗粒大小.在Si/Al摩尔比为0.10时处理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动力学 聚硅氯化铝(pasc) 混凝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氯化铝(PASC)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Ⅲ.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与(27)~AI-NMR法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玉玉 岳钦艳 +1 位作者 王占生 汤鸿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17,共5页
本文对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I-NMR法对PASC和PAC中铝的形态分布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在PAC中,Al_(13)和AI_b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Al_(13)/Al_b比值为1.0左右 但对PASC而言,情况有所不同,在低碱化度(B... 本文对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I-NMR法对PASC和PAC中铝的形态分布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在PAC中,Al_(13)和AI_b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Al_(13)/Al_b比值为1.0左右 但对PASC而言,情况有所不同,在低碱化度(B)和低Al/Si摩尔比情况下,Al_(13)和Al_b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Al_(13)和Al_b比值远远小于1.0,随着B值和Al/Si摩尔比的升高,Al_(13)/Al_b比值逐渐趋近于1.0.这意味着在低B值和低Al/Si摩尔比情况下,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铝硅复合新产物,该新产物对PASC中铝的形态分布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氯化铝 比色法 ^27Al-NMR法 形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流动电流技术研究聚硅氯化铝混凝剂的电动特性 被引量:8
6
作者 高宝玉 王占生 汤鸿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22-525,共4页
采用流动电流(SC)技术,研究比较了聚硅氯化铝(PASC)与聚合氯化铝(PAC)的电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带负电荷的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得PASC的电中和能力较PAC有所下降,其下... 采用流动电流(SC)技术,研究比较了聚硅氯化铝(PASC)与聚合氯化铝(PAC)的电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带负电荷的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得PASC的电中和能力较PAC有所下降,其下降程度与PASC的碱化度(B)和Al/Si摩尔比密切相关,B值和Al/Si摩尔比越小,则PASC的电中和能力就越弱.制备工艺对PASC的电中和能力略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氯化铝 混凝剂 流动电流 电动特性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聚合度对聚硅氯化铝絮凝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颖 张代钧 卢培利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5-147,共3页
聚硅酸铝盐是一类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是在聚硅酸和聚铝絮凝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复合产品。以蒸馏水稀释硅酸钠至含SiO2 3.0 % ,用硫酸调节pH值至 4 .5 ,放置不同时间使其聚合 ,得到不同聚合度聚硅酸。以制备得到的聚硅酸和氯化铝... 聚硅酸铝盐是一类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是在聚硅酸和聚铝絮凝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复合产品。以蒸馏水稀释硅酸钠至含SiO2 3.0 % ,用硫酸调节pH值至 4 .5 ,放置不同时间使其聚合 ,得到不同聚合度聚硅酸。以制备得到的聚硅酸和氯化铝为原料 ,通过共聚法制备了不同硅酸聚合度、碱化度(B)、铝硅摩尔比 (Al Si)的聚硅氯化铝 (PASC)絮凝剂。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测定了絮凝剂水解铝的形态分布特征 ,研究了其影响因素 ,分析探讨了不同聚合度的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将其用于商品砼废水的处理 ,当硅酸聚合时间为 14 5min时 ,所制备的聚硅氯化铝 (PASC)絮凝剂的除浊率高达 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特征 聚硅氯化铝 硅酸聚合度 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铝形态分布 絮凝剂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悦周 吴耀国 +1 位作者 胡思海 谭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18,共7页
受水处理工程需要的牵引,以聚硅氯化铝、聚硅酸铁及聚硅酸铁铝为代表的三大类新型复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开发研制及应用研究近年来受到格外的关注,取得了不少新成果。综述了该三类絮凝剂制备工艺的改进及在水处理应用的研究进展,讨论... 受水处理工程需要的牵引,以聚硅氯化铝、聚硅酸铁及聚硅酸铁铝为代表的三大类新型复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开发研制及应用研究近年来受到格外的关注,取得了不少新成果。综述了该三类絮凝剂制备工艺的改进及在水处理应用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混凝特性及可能的絮凝作用机理,展望了相应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聚硅氯化铝 聚硅酸铁 聚硅酸铁铝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氯化铝(PASiC)混凝剂的特性及絮凝动态过程 被引量:5
9
作者 岳钦艳 高宝玉 +1 位作者 H.H.Hahn E.Hoffmann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7-230,共4页
采用共聚与复合两种制备工艺,分别制备出具有不同碱化度(B)和不同Al/Si摩尔比系列的商用聚硅氯化铝(PASiC)混凝剂,并分别采用颗粒粒径测定方法和流动电流(SC)测定技术研究比较了PASiC和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的颗粒大小、电动特性和凝... 采用共聚与复合两种制备工艺,分别制备出具有不同碱化度(B)和不同Al/Si摩尔比系列的商用聚硅氯化铝(PASiC)混凝剂,并分别采用颗粒粒径测定方法和流动电流(SC)测定技术研究比较了PASiC和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的颗粒大小、电动特性和凝聚絮凝动态过程.结果表明,Al/Si摩尔比、B值和制备工艺影响PASiC的聚合和带电特性.Al/Si摩尔比越小和B值越大,PASiC的颗粒就越大;在相同的B值下,PASiC较PAC具有更大的颗粒粒径.PASiC的电中和能力较PAC有所下降,且Al/Si摩尔比越小,PASiC的电中和能力下降越多;与PAC相比,PASiC具有更快的凝聚絮凝速度和形成更大的絮体;且Al/Si摩尔比越小,PASiC形成的絮体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氯化铝 PASiC 混凝剂 特性 絮凝动态过程 颗粒大小 流动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氯化铝的水解形态与Al-Ferron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维芝 高宝玉 +2 位作者 刘莉莉 岳钦艳 王燕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6-470,共5页
以铝酸钠为碱化剂合成了具有不同S i/A l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2.0mol.l-1左右),利用A l-Ferron和A l-NMR研究了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和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用NaA lO2作碱化剂制备的聚合铝混凝剂与Na2CO3制备的混凝剂相比,A lb减少,A lc增加... 以铝酸钠为碱化剂合成了具有不同S i/A l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2.0mol.l-1左右),利用A l-Ferron和A l-NMR研究了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和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用NaA lO2作碱化剂制备的聚合铝混凝剂与Na2CO3制备的混凝剂相比,A lb减少,A lc增加.随着S i/A l摩尔比的增加,A lb/A l13形态的含量逐渐减小,高聚体A l形态含量逐渐增大.A l-Ferron络合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化学反应方程,拟合方程式中的部分常数与A l形态含量密切相关,并随制备方法和S i/A l摩尔比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氯化铝 形态 动力学拟合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氯化铝的研制及对油田污水的絮凝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群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1-243,共3页
根据絮凝剂净化长庆油田含油污水的效果(上清液浊度、透光率,絮体体积、相对沉降速度),实验考察了由试剂偏硅酸和工业品聚合氯化铝制备絮凝剂聚硅氯化铝(PASC)的条件。结果表明,以30%Na2SiO3溶液和30%H2SO4溶液按体积比1∶2进行反应,最... 根据絮凝剂净化长庆油田含油污水的效果(上清液浊度、透光率,絮体体积、相对沉降速度),实验考察了由试剂偏硅酸和工业品聚合氯化铝制备絮凝剂聚硅氯化铝(PASC)的条件。结果表明,以30%Na2SiO3溶液和30%H2SO4溶液按体积比1∶2进行反应,最佳硅酸聚合(凝胶)时间为5小时,最佳硅铝摩尔比为1∶8~1∶9;在含油污水中最佳投药量为80mg/L。还考察了PASC(80mg/L)与少量(1mg/L)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阴、阳、非离子PAM及一种阳离共聚物PUPE)复配物的絮凝效果,加入PUPE使上清液透光率由单用PASC时的93.0%升到94.6%,浊度由9NTU降到7NTU。图3表3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c 聚硅氯化铝 含油污水 絮凝性能 油田污水 絮凝剂 絮体 复配物 透光率 摩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硅酸硫酸铝的絮凝性能及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剑军 张立武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75-477,480,共4页
以硫酸铝、水玻璃和铝酸钠为原料制备了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研究了PASS絮凝性能,并利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和聚丙烯酰胺(PAM)对PASS进行复合改性。结果表明,PASS絮凝条件选择为加药量40 mg/L,A l/S i为10-20,原水在pH值6... 以硫酸铝、水玻璃和铝酸钠为原料制备了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研究了PASS絮凝性能,并利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和聚丙烯酰胺(PAM)对PASS进行复合改性。结果表明,PASS絮凝条件选择为加药量40 mg/L,A l/S i为10-20,原水在pH值6.0-8.0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在最佳絮凝条件下处理低浊水时,其除浊率达到97%,通过加入少量PDMDAAC对PASS改性后能显著减少PASS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硅酸硫酸铝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PAC)改性膨胀土的胀缩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武雷杰 杨秀娟 +2 位作者 张路 樊恒辉 严武庆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89,共6页
膨胀土具有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特性,容易引起上覆构筑物的破坏。通过颗粒分析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自由膨胀率试验、膨胀率试验、收缩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对聚合氯化铝(PAC)改性膨胀土的物理与胀缩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硅酸钠改性土... 膨胀土具有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特性,容易引起上覆构筑物的破坏。通过颗粒分析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自由膨胀率试验、膨胀率试验、收缩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对聚合氯化铝(PAC)改性膨胀土的物理与胀缩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硅酸钠改性土对比。结果表明:掺入PAC的膨胀土,黏粒含量降低,亲水性减弱,液限降低,塑性指数显著下降;在一定掺量范围内,PAC改性后膨胀土的自由膨胀率、无荷膨胀率、有荷膨胀率、线缩率、体缩率等胀缩性指标降低;大量的絮状物通过填充土体中的孔隙与胶结土颗粒,使土体结构性得以改善。PAC改性膨胀土的机理在于其在水介质中可电离产生大量高价[Al]m+和[Alm(OH)n]3m-n絮凝物,这些生成物通过离子交换、电中和、架桥吸附和絮凝网捕作用,降低表面电荷,使黏土颗粒相互聚集,降低膨胀土的胀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聚合氯化铝 硅酸钠 胀缩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酸铁去除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有机物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单文澜 袁可 +2 位作者 陈虎 袁进 范晓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05,共5页
采用共聚法制备聚硅酸铁(PSF)混凝剂,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搭配构成PSF+PAM混凝体系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并与PAC(聚合氯化铝)+PAM混凝体系进行有机物去除性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剂质量浓度为1500~3500 mg/L、PAM质量浓度为1... 采用共聚法制备聚硅酸铁(PSF)混凝剂,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搭配构成PSF+PAM混凝体系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并与PAC(聚合氯化铝)+PAM混凝体系进行有机物去除性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剂质量浓度为1500~3500 mg/L、PAM质量浓度为10 mg/L、初始pH=7.8的条件下,PSF+PAM混凝体系对有机物去除的性能更优;混凝剂质量浓度为3000 mg/L时,PSF+PAM体系对废水COD、色度、UV_(254)的去除率较PAC+PAM体系分别提高了8.53%、3.68%、11.17%。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SF+PAM体系对尾水中单环芳香族化合物、多环芳烃与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去除效果优于PAC+PAM体系;三维荧光光谱表征结果表明,PSF+PAM体系对尾水中色氨酸等类芳香性蛋白质、类富里酸、类腐殖酸的去除效果优于PAC+PAM体系。PSF+PAM体系对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生化尾水 混凝剂 聚硅酸铁 聚合氯化铝 有机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