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4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ustrial transmission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metal price shocks in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hain 被引量:1
1
作者 GAO Chuan HUANG Jian-bai +3 位作者 CHEN Jin-yu TANG Wen-yuan WANG Zhi-ping LIU Jing-x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929-2943,共15页
Based on a new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hain and selecting monthly data from February2006to December2015,this paper chooses eight Chinese industrial sectors to construct a SVAR model reflecting internal relationships ... Based on a new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hain and selecting monthly data from February2006to December2015,this paper chooses eight Chinese industrial sectors to construct a SVAR model reflecting internal relationships among metal chains,analyzes the direct effects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metal prices on output of various links in metal chains,then it investigates the main transmission path of international metal price shocks through decomposing the inflation pressure sources in metal chains.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ernational metal price shocks not only affect industrial output in a direct way,but also indirectly affect the growth of output through the increased pressure on industrial inflation and then triggering a tightening of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Affected by factors such as the lack of market demand and the pri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locking,the direct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metal price shocks mainly impact the upstream and midstream industry,while the downstream industry is mainly affected by indirect effects;in addition,the international metal price shocks have spillover effects on the industrial inflation,and transmit along the industry chain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and their strength weakens in sequ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metal prices industry chain SVAR model transmission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general Boolean semantic modelling approach for complex and intelligent industrial systems in the framework of DES
2
作者 XU Changyi WANG Yun +1 位作者 DUAN Yiman ZHANG Ch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219-1230,共12页
Discrete event system(DES)models promote system engineering,including system design,verification,and assessment.The advancement i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s endowed us to fabricate complex industrial systems.Conseq... Discrete event system(DES)models promote system engineering,including system design,verification,and assessment.The advancement i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s endowed us to fabricate complex industrial systems.Consequently,the adoption of advanced modeling methodologies adept at handling complexity and scalability is imperative.Moreover,industrial systems are no longer quiescent,thus the intelligent operations of the systems should be dynamically specified in the model.In this paper,the composition of the subsystem behaviors is studied to generate the complexity and scalability of the global system model,and a Boolean semantic specify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generating dynamic intelligent operations in the model.In traditional modeling approaches,the change or addition of specifications always necessitates the complete resubmission of the system model,a resource-consuming and error-prone process.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pproaches,our approach has three remarkable advantages:(i)an established Boolean semantic can be fitful for all kinds of systems;(ii)there is no need to resubmit the system model whenever there is a change or addition of the operations;(iii)multiple specifying tasks can be easily achieved by continuously adding a new semantic.Thus,this general modeling approach has wide potential for future complex and intelligent industria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complex system operation specifying Boolean semantic discrete event system(DES)theory intelligent op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概念特征与问题应对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文龙 张其仔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60,共14页
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是以产业企业链式联系现代化为目标的一套基础性、综合性治理体系,涵盖基础制度、治理机构、治理机制、治理对象等诸多要素。其核心任务和主要内容是建立完善的基础制度与体制机制,营造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可持续的... 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是以产业企业链式联系现代化为目标的一套基础性、综合性治理体系,涵盖基础制度、治理机构、治理机制、治理对象等诸多要素。其核心任务和主要内容是建立完善的基础制度与体制机制,营造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重点建设信用体系、监管服务体系、标准体系和行业组织体系等四个方面内容。通过梳理国家与地方层面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政策文件发现: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治理的首要原因是应对产业链供应链外部风险冲击;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模式以消除产业企业链式联系障碍为主;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的关键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突破行政区域制约障碍是构建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的最大亮点。当前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多元治理主体目标不一致导致难以实现有效协同,自主可控治理目标易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区域隔离”,链长链主式治理易导致政府行政干预过度,政府促进创新共享与企业创新产权保护较难兼顾协调。因此,应逐步消除地区分割,缩小制度鸿沟,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公平、稳定、可预期的产业发展法治环境。同时,产业链供应链治理应以促进共性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创新为治理目标,充分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 治理体系 产业链韧性 产业链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契合与互动路径 被引量:7
4
作者 毛强 庞凯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6,共15页
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在理论层面内在契合、相辅相成,而且在实践中能够实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革命性力量,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则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产业发展根... 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在理论层面内在契合、相辅相成,而且在实践中能够实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革命性力量,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则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产业发展根基、提供应用转化渠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不意味着忽视传统产业,而是将传统产业作为基础支撑,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实现传统产业跃迁升级,拓展其发展空间。同时,传统产业也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搭建重要载体。新兴产业既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节点和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领域,又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和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提供强大动力支撑。未来产业是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赛道,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先导领域和战略选择。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把握和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布局的动力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 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数测算与效应检验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珊珊 高铭阳 吕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6,共6页
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是保障我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以数字经济促进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逐渐成为关键路径。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测度了数字经济、产业... 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是保障我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以数字经济促进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逐渐成为关键路径。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测度了数字经济、产业融合以及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数,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且农村产业融合在二者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但对本地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对邻近地区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融合 农业产业链韧性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学侠 徐文哲 温啸宇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变革机遇。农村产业体系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体系,也应把握数字时代新机遇,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具有全链路深度覆盖的特征。从作用机理看,数字经济依托...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变革机遇。农村产业体系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体系,也应把握数字时代新机遇,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具有全链路深度覆盖的特征。从作用机理看,数字经济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生物技术等新兴数字技术,对技术研发、品种繁育、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农业产业链全过程赋能,促进农业生产的优质化、品牌化、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绿色化,进而助力乡村产业现代化进程。这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够促进农业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增强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从发展模式看,我国当前的农业经营主体占比最大的仍然是小农户,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农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得益于数字经济广覆盖、高效率、非竞争性等特性,通过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服务,可以帮助小农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通过数字技术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强化和补充,即“延链”“强链”“补链”,可以帮助小农户将生产活动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提高农户综合收益;通过改善供产销之间的衔接效率,实现订单形势变化与生产组织方式的高度匹配,可以帮助小农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通过土地流转的数字化管理,可以帮助小农户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进而提升发展质量;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作物病虫害发生,可以帮助小农户进行科学农业生产决策,指导精准灌溉施肥,减少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产业现代化 农业产业链 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创新:逻辑、类型与路径 被引量:5
7
作者 白雪洁 程钰娇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共13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数字化的结果,是数字经济时代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表现形式。现有文献从数字技术的通用性和普适性出发,关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产业创新的赋能作用,而面对具有不同创新类型和组织特征的产业,数字新质生产力驱动产... 数字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数字化的结果,是数字经济时代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表现形式。现有文献从数字技术的通用性和普适性出发,关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产业创新的赋能作用,而面对具有不同创新类型和组织特征的产业,数字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创新路径的差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在分析数字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及其驱动产业创新的逻辑基础上,基于产业生命周期划分产业创新类型和总结产业组织特征,提炼数字新质生产力驱动不同类型产业创新的路径。在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产业中,数字新质生产力助推开放式创新网络形成;在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并存的产业中,数字新质生产力促进工艺流程优化;在新旧技术体系并存的产业中,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旧技术体系融合共生;在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产业中,数字新质生产力贯通产业全链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产业创新 产业生命周期 产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入产出框架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赋能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测算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瑜 田开兰 +1 位作者 高翔 杨翠红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0,共16页
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标准,构建了反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DIOT)模型,并编制了2007年、2012年、2017年和2020年我国139部门的DIOT表,进而测算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通过产业关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 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标准,构建了反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DIOT)模型,并编制了2007年、2012年、2017年和2020年我国139部门的DIOT表,进而测算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通过产业关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7—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就业的贡献稳步提升,2020年分别达到24.51%和19.31%。第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正在成为经济和就业增长的重要动能。2007—201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主要源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拉动,到2012—2020年则转变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拉动。第三,分行业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自身创造的增加值和就业大于其对传统产业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作用,且近年来这一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服务业贡献相对较大,且贡献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而对制造业贡献相对较小。第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与传统产业具有紧密的生产关联,传统产业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依赖度不断提升,数字赋能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渐增强,在分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经济和就业的贡献时需要考虑其通过产业关联发挥的赋能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更加科学准确量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贡献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投入产出模型 增加值 就业 产业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epSeek的未来产业生态构建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0,共10页
随着人类社会从信息时代进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和生态化在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维度上重构了生产关系,促进了未来产业生态的建立。继ChatGPT开启强人工智能时代之后,DeepSeek以其在算法架构上的颠覆性突... 随着人类社会从信息时代进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和生态化在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维度上重构了生产关系,促进了未来产业生态的建立。继ChatGPT开启强人工智能时代之后,DeepSeek以其在算法架构上的颠覆性突破,开创了人工智能的全开源格局,在实现了人工智能普及化、普惠化的同时,为未来产业生态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应用场景和生态保障。以科技生态创新化、产业生态梯度化、多层次生态协同化和应用场景前瞻化为主要特征的未来产业生态,将基于DeepSeek所代表的技术优势,通过基于算力的多维要素投入、基于人工智能的全域产业构建和基于协同的体制机制创新得以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未来产业 产业生态 深度求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数字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核心机制与主要路径 被引量:10
10
作者 渠慎宁 梁航远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6,共9页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新质生产力产生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而新兴数字技术则成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通过实现生产力三要素数字化转型、推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创造新领域新赛道供给、培...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新质生产力产生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而新兴数字技术则成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通过实现生产力三要素数字化转型、推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创造新领域新赛道供给、培育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成长、以数实融合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低碳转型形成绿色生产力等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从具体发展路径上看,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元宇宙、数字内容等代表性新兴数字技术的有效落地,强化了生产要素质量,催生出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势蓄能。今后,我国应牢牢把握新兴数字技术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加大新兴数字技术领域的创新投入力度,积极培育新兴数字技术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完善支撑新兴数字技术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从而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兴数字技术 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问题审视与发展路径——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远 许朝山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36,共8页
依托产业学院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从合规制性、合规范性、合文化-认知性三方面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产业学院... 依托产业学院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从合规制性、合规范性、合文化-认知性三方面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存在规制性欠缺、规范性不足、文化—认知性薄弱等问题,需要从加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法律研究和规制、完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运行规范、促进高职产业学院建设的共同认知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开辟实践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业学院 产教融合 新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现状、困境与推进策略——基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7
12
作者 尹玉辉 靳瑾 宗诚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8,共8页
建好建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推进教育强国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之举。截至目前,我国已成立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家,地方层面注册登记1000余家。通过调研发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井喷式”成... 建好建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推进教育强国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之举。截至目前,我国已成立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家,地方层面注册登记1000余家。通过调研发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井喷式”成立后,面临实质性推进缓慢问题。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组织形态概念不明、协同机制缺失和评价标准缺位是造成问题的主因。应通过明确政策边界、细化实施细则,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多方合力,协调利益关系、促进多方合作,构建评价标准、实施绩效考核,搭建展示平台、推广模式经验等策略,推进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产教融合 一体两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工业社会到平台世界:论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的理论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翼青 余晓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3,共10页
在贝尔纳·斯蒂格勒看来,媒介是当代最为重要的工业生产体系。然而,这种观点只是工业社会理论的一种系谱性延伸。19世纪初,许多伟大社会学家都发现了工业带来的社会转型,马克思更是深刻揭示了工业社会运作的逻辑:为资本增殖服务的... 在贝尔纳·斯蒂格勒看来,媒介是当代最为重要的工业生产体系。然而,这种观点只是工业社会理论的一种系谱性延伸。19世纪初,许多伟大社会学家都发现了工业带来的社会转型,马克思更是深刻揭示了工业社会运作的逻辑:为资本增殖服务的社会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法兰克福学派逐渐发现,文化领域也发生了工业化的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认为我们已经告别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然而即使是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依然是资本增殖的产物。围绕马克思的工业社会理论及后续学者的不断拓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成熟和活跃的研究传统,这一理论视角有着完整的理论脉络。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和技术哲学的卓越阐释力,为建立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对于理解和阐释数字基础设施时代人的生存境况,人与机器装置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社会 文化工业 媒介工业 资本 马克思主义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赋能乡村六次产业:基本路径、演化过程及创新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犁 李思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9,共7页
六次产业化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抓手。从分析六次产业化的内涵入手,探寻设计赋能乡村六次产业的基本逻辑和演化机制;从“设计乡村化和乡村设计化”双路径赋能机制和“设计介入-产业协同-融... 六次产业化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抓手。从分析六次产业化的内涵入手,探寻设计赋能乡村六次产业的基本逻辑和演化机制;从“设计乡村化和乡村设计化”双路径赋能机制和“设计介入-产业协同-融合共生”三个赋能维度,探索设计赋能的运行方式;构建一个包含资源支撑、设计驱动、制度保障的理论框架,提出乡村设计实践可以通过“一个框架、一个体系和一套制度”来实现设计赋能,并以农产品包装设计和非遗信息图形设计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指出设计驱动产业融合创新,可促进乡村“三产融合、两化融合、全域融合”,赋能优质资源不断转化为乡村永续发展动能,促进乡村六次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产业兴旺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产业 设计赋能 产业融合 创新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动因与建议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志彪 刘俊哲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7,229,共13页
基于Wind数据库,通过整理2018—2023年上市公司报告,使用投资新建项目与生产基地、注册地址变更等企业区位变迁信息,可以识别中国在这个时期产业转移的方向和规模。研究发现,现阶段国内产业转移主要呈内迁而非外移的特点与趋势,即中西... 基于Wind数据库,通过整理2018—2023年上市公司报告,使用投资新建项目与生产基地、注册地址变更等企业区位变迁信息,可以识别中国在这个时期产业转移的方向和规模。研究发现,现阶段国内产业转移主要呈内迁而非外移的特点与趋势,即中西部地区是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外移现象。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动因是顺应国内要素结构转型,优化产业战略配置;规避不确定性风险;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支持引导。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优势和挑战主要包括:产业集聚集群基础较好,但产业配套体系仍需完善;生产要素成本整体较低,但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但覆盖程度和互联互通水平仍需提高;市场潜力较大,但营商环境仍需优化。现阶段中国产业链布局要在兼顾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韧性与安全的要求;培育并不断提高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态竞争力;以建设区际互联互通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助推产业内迁;营造中西部地区一流营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转型升级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中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体育产业“十四五”发展回顾与“十五五”前景展望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同仁 杨景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39,共8页
“十四五”时期,中国体育产业总体运行保持回升向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济贡献边际改善,吸纳就业持续增加,产业体系和结构布局不断得到优化,市场信心逐步增强。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踏上新征程,体育产业承载着国家发展战略赋予的重要使命,... “十四五”时期,中国体育产业总体运行保持回升向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济贡献边际改善,吸纳就业持续增加,产业体系和结构布局不断得到优化,市场信心逐步增强。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踏上新征程,体育产业承载着国家发展战略赋予的重要使命,又置身于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交织影响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展望“十五五”,锚定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预期目标,中国体育产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固根基、扬优势、强弱项,打出政策组合拳、形成协同联动力,拉长板、补短板、锻新板,激发城市、县域、乡村内在潜力,确保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地起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顶层设计 高质量发展 体育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经济理论视域下市域产教联合体运行机制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晶晶 钱净净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聚集经济理论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功能在于通过聚集经济的三大机制:共享、匹配和学习,促进城市内企业和职业院校在技术革新较快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共享基础设施和行业信息、匹配岗位和学生禀赋、促进产教双向学习等机制,培养适应岗位需... 聚集经济理论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功能在于通过聚集经济的三大机制:共享、匹配和学习,促进城市内企业和职业院校在技术革新较快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共享基础设施和行业信息、匹配岗位和学生禀赋、促进产教双向学习等机制,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符合社会需要、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市域产教联合体需要各级政府加强政策体系化设计,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机制,激发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对接、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在实体和网络空间的高效利用,充分释放联合体聚集经济的正外部性,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产教联合体 聚集经济理论 产教融合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模式——基于大健康产业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房宏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9,共9页
产业融合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数字技术促进大健康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催生出一系列健康服务领域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数字... 产业融合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数字技术促进大健康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催生出一系列健康服务领域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数字技术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促进资源聚合、触动组织变革、完善治理体系而实现大健康产业内部的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赋能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创造出基于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及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驱动产业新变革。着眼未来,我们要从科技创新、数据共享、社会参与、完善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系统优化,推动大健康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大健康产业 产业融合 新路径 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诉求及建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晋海 王静 +1 位作者 季城 朱本澍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27,共9页
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建构良好的制度是关键。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立足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内涵要义,厘清强化科技创新需高位谋划体育产业引领制度、培育新型生产要素需健全体... 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建构良好的制度是关键。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立足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内涵要义,厘清强化科技创新需高位谋划体育产业引领制度、培育新型生产要素需健全体育产业制度体系、催生跨界融合与新兴业态需与时俱进制定体育产业扶持制度等制度诉求,探析政策体系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较滞后、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制度困境。基于此,在明确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制度建构思路与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健全政策体系、强化制度引领,建立协同机制、增强政策合力,优化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合法权益,强化制度执行、保障制度效果等制度建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 制度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蓝莓产业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林 胡晶 +4 位作者 唐雪东 刘海广 王颖 李金英 李亚男 《中国果树》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蓝莓全球化种植格局已经形成,我国成为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蓝莓种植覆盖27个以上省区市,鲜果销售全年12个月全覆盖,鲜果销售价格与供求关系、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关系密切,果实近70%用于鲜食、30%多用于加工,加工果产量的提升... 蓝莓全球化种植格局已经形成,我国成为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蓝莓种植覆盖27个以上省区市,鲜果销售全年12个月全覆盖,鲜果销售价格与供求关系、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关系密切,果实近70%用于鲜食、30%多用于加工,加工果产量的提升和价格稳定促进了加工产业的发展,呈现了不同产业发展模式相结合的发展态势。未来的发展应实现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庭院经济;作为乡村振兴重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好科技小院、科技小院集群和科技产业联盟;利用资源禀赋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技术研究的同时重视产业发展战略和决策咨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产业发展 现状与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