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电力显微镜表征Pb(Mg,Nb)O_(3)-PbTiO_(3)超薄膜弛豫特性
1
作者 董晨雨 郑维杰 +2 位作者 马一帆 郑春艳 温峥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5-682,I0001-I0004,共12页
弛豫铁电体因其卓越的介电和压电特性,在传感器、光电器件、高密度存储器、类脑计算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纳米尺度超薄膜的弛豫特性研究受到严重漏电流的限制,基于Sawyer-Tower电路和Positive-Up-Negative-Down(PUND)脉冲... 弛豫铁电体因其卓越的介电和压电特性,在传感器、光电器件、高密度存储器、类脑计算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纳米尺度超薄膜的弛豫特性研究受到严重漏电流的限制,基于Sawyer-Tower电路和Positive-Up-Negative-Down(PUND)脉冲波形的测试方法存在显著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力显微镜(Piezoresponse Force Microscopy, PFM)的测试方法,来研究纳米尺度弛豫薄膜的极化特性。以Pb(Mg,Nb)O_(3)-PbTiO_(3)(PMN-PT)超薄膜为例,比较了不同厚度的PMN-PT弛豫薄膜与铁电Pb(Zr,Ti)O_(3)(PZT)薄膜在双频追踪PFM(DART-PFM)测量中On-field和Off-field两种模式下的极化回滞行为。通过调节PFM回线测量中的用于极化读出的交流信号电压振幅,系统表征了纳米厚度PMN-PT薄膜的弛豫特性。进一步对不同面内应变和厚度的PMN-PT超薄膜进行PFM测试,发现在较大压缩应变(3.19%)下,弛豫特性被抑制,表现出显著的铁电特性,并观测到铁电-弛豫转变的临界厚度。这些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不仅为超薄膜弛豫特性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的表征方法,也为理解铁电材料的弛豫极化行为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弛豫铁电材料在低维电子学器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弛豫铁电体 压电力显微镜 PMN-PT 超薄膜 极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众类中药及常见混伪品性状及显微组织构造鉴别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舒婧 崔亚君 +2 位作者 汪璐 周重建 马海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8-987,共10页
目的基于偏振光显微镜结合大图拼接及实时景深影扩展像获取技术,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2种贯众类中药绵马贯众、紫萁贯众及3种常见混伪品顶芽狗脊蕨贯众、狗脊蕨贯众、荚果蕨贯众的性状、微性状及组织横切面显微鉴别全息特征进行系... 目的基于偏振光显微镜结合大图拼接及实时景深影扩展像获取技术,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2种贯众类中药绵马贯众、紫萁贯众及3种常见混伪品顶芽狗脊蕨贯众、狗脊蕨贯众、荚果蕨贯众的性状、微性状及组织横切面显微鉴别全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为常见贯众类中药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性状鉴别研究采用传统性状及微性状鉴别法;组织横切面显微鉴别研究采用普通光显微镜明场与偏振光显微镜暗场对比观察法,结合实时景深扩展及大型图影像拼接拍摄技术,获取药材组织横切面全息彩色影像图和局部特征高清晰图像,显微图像采用手性对比标注法标注。结果获取了常见贯众类中药及混伪品的性状、微性状影像数据,首次获取该类药材组织横切面普通光及偏振光显微特征全息彩色影像数据,寻找到不同品种间的药材性状及组织横切面显微鉴别差异,根据主要特征制作鉴别快速检索表和对比表。结论可综合应用性状、微性状及组织横切面显微鉴别特征快速鉴定常见贯众类中药及混伪品,尤其是叶柄残基横切面的偏振光全息显微特征具有较高的识别度,具有显著的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众 显微鉴别 性状鉴别 偏振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表面润湿性调控对油类捕收剂铺展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世兴 栗褒 +2 位作者 车道昌 温全宝 刘生玉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为阐明浮选过程中低阶煤表面润湿性变化对油类捕收剂在煤表面铺展的影响,以哈尔乌素煤为研究对象,通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4)对... 为阐明浮选过程中低阶煤表面润湿性变化对油类捕收剂在煤表面铺展的影响,以哈尔乌素煤为研究对象,通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4)对煤表面进行润湿性调控,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低阶煤表面的非极性捕收剂(煤油)油膜厚度进行直接测量,并对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极性捕收剂在低阶煤表面的铺展与其疏水程度密切相关,经SDS,AEO-4和DTAB处理后捕收剂在低阶煤表面油膜的厚度分别为17.86 nm,18.06 nm,19.85 nm,其中DTAB处理后能够形成具有稳定的有序层和过渡层的双层油膜结构,这表明DTAB更有利于强化非极性捕收剂在低阶煤表面的铺展;在研究范围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4质量分数由0.5%增加到2.0%时,低阶煤表面的油膜厚度由10.89 nm增加到19.85 nm,说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增加可以增强捕收剂分子与低阶煤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精煤产率由68.96%提升至70.91%,可燃体回收率由83.92%提升至85.82%,提高了低阶煤浮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表面活性剂 原子力显微镜 浮选 非极性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岩中黏土矿物产状与鉴别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书杰 魏安超 +4 位作者 王成龙 刘培锴 唐洪明 张文锦 周翊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沉积岩中粘土矿物类型、含量和产状是控制储层质量、开发决策的关键参数,影响孔隙结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等储层特征,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油气开发的全过程,使得黏土矿物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的重要对象。基于上述问题,结合... 沉积岩中粘土矿物类型、含量和产状是控制储层质量、开发决策的关键参数,影响孔隙结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等储层特征,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油气开发的全过程,使得黏土矿物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的重要对象。基于上述问题,结合当前不同学者对黏土矿物的产状的分类方案,文章基于偏光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粘土矿物产状与类型开展系统鉴别,考虑成因、孔隙度、粘土类型、粘土赋存形式等为因素,分析沉积岩中不同类型的黏土矿物产状和鉴别特征,形成不同粘土矿物鉴别的规范性图版和识别标志,对沉积粘土矿物分类形成一个科学性、适用性、完整性的分类格架,对定量定性评价粘土具有实际价值,有利于应用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分类方案 鉴别特征 偏光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矿物正交偏光镜下图像人工智能识别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名越 狄永军 张春禹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3,共13页
人工智能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对地球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应用之一就是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岩石或矿物的自动化识别分类。然而,目前大多研究直接对岩石薄片图像进行分类,不能够精细定位并识别薄片中多且... 人工智能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对地球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应用之一就是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岩石或矿物的自动化识别分类。然而,目前大多研究直接对岩石薄片图像进行分类,不能够精细定位并识别薄片中多且复杂的矿物目标。虽然现已有许多学者将目标检测技术应用于岩石矿物的图像识别分类中,但这些方法识别的对象大多是岩石手标本图像,只能对图像中的单一对象检测。在识别分类研究领域中,缺少对岩石薄片镜下图像识别的算法及质量较好的相关数据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首先采集了3000张正交偏光镜下花岗岩薄片图像,标注矿物样本10000余个,并通过数据增广方式对数据集进行增强,建立了一个质量较好、具有多样性的数据集。其次本文提出基于Yolov5x的改进算法RDB-Yolov5x。这种方法在特征提取过程中添加了密集连接方式,使用密集连接残差模块(RDB)替代传统的残差结构,有效地保留了图像的语义和位置信息细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泛化能力较好,在对图像中小尺寸、特征模糊的矿物颗粒的识别中表现出优秀的性能,可以准确有效地对花岗岩中的五类目标矿物(石英、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钾长石)进行识别,平均精度均值m AP达到94.1%。较对比方法,在IoU阈值为50%时提高了0.5%,阈值为95%时提高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识别 岩石矿物 RDB-Yolov5x 镜下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纳米线栅复合结构的可见光偏振调控
6
作者 李亚红 李满 +3 位作者 魏文浩 褚金奎 邹念育 姜珊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0-708,共9页
偏振调控技术能够直接满足偏光显微镜在可见光波段快速、高精度识别检测的需求,其关键是,在提高偏振消光比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光利用率。基于等效介质理论和谐振腔的共振增强机理,设计了一种多变量纳米线栅复合结构;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偏振调控技术能够直接满足偏光显微镜在可见光波段快速、高精度识别检测的需求,其关键是,在提高偏振消光比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光利用率。基于等效介质理论和谐振腔的共振增强机理,设计了一种多变量纳米线栅复合结构;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纳米线栅各结构参数和偏振调控的变化关系,能够实现可见光波段宽角度入射、高透过率和高消光比的偏振快速调控功能;结合实验室现有条件,采用纳米压印技术进行样品制备和实验验证。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在入射角度±35°内,TM模偏振光的透射率和消光比分别高于60%和35 dB;并且在532 nm激光源垂直入射时,TM模偏振光的透射率和消光比与仿真结果误差范围为4%。与现有偏振显微镜设备中偏振器相比,所设计的纳米线栅偏振调控在保证高透过率的同时,消光比提升了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调控 纳米线栅 等效介质理论 时域有限差分 偏振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波长干涉的瞬态轮廓检测Mirau显微镜 被引量:1
7
作者 龚玉婷 吕鑫 +1 位作者 刘维 孔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针对单波长Mirau干涉显微镜存在测量范围小和2π模糊等问题,提出了多波长Mirau偏振干涉显微镜,以实现微观轮廓的大动态范围测量的和表面粗糙度等显微结构的瞬态检测。系统利用R、G、B三个单色LED光源实现多波长干涉;利用彩色偏振相机获... 针对单波长Mirau干涉显微镜存在测量范围小和2π模糊等问题,提出了多波长Mirau偏振干涉显微镜,以实现微观轮廓的大动态范围测量的和表面粗糙度等显微结构的瞬态检测。系统利用R、G、B三个单色LED光源实现多波长干涉;利用彩色偏振相机获取瞬态相移干涉条纹图,降低实时瞬态检测中复杂的环境扰动影响;利用线栅偏振片调节条纹对比度,满足不同被测对象的反射率检测要求。为验证系统方案的可行性,经过系统误差补偿校准后测量标称值为1.9939μm的标准微米台阶,结果与标称值的偏差约为5.4 nm。利用该方法与Wyko干涉仪对金刚石车削凸面反射镜表面微观轮廓和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均方根值偏差为3.7 nm,验证了该系统可实现高精度的大动态范围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长干涉 瞬态检测 偏振成像 Mirau干涉显微镜 误差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结晶形态对树枝化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高俊国 胡海涛 +2 位作者 郑杰 俞利 张晓虹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50,共4页
为了研究结晶形态对聚合物电树枝化的影响,采用不同型号的聚丙烯树脂,通过偏光显微镜(PLM)对其结晶形态进行表征,研究了交流电压作用下不同型号的聚丙烯树脂的树枝化特性,如:电树生长速度、电树枝形状等。结果表明:型号为1300的聚丙烯... 为了研究结晶形态对聚合物电树枝化的影响,采用不同型号的聚丙烯树脂,通过偏光显微镜(PLM)对其结晶形态进行表征,研究了交流电压作用下不同型号的聚丙烯树脂的树枝化特性,如:电树生长速度、电树枝形状等。结果表明:型号为1300的聚丙烯在不同条件下的电树枝生长速度都相对较慢,具有较好的耐电树枝化性能。电树枝在球晶内生长缓慢,而在晶区和非晶区的晶界面快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偏光显微镜 电树枝 结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静电损伤和取向作用失效的系统观测 被引量:6
9
作者 魏怀鹏 李艳龙 +1 位作者 叶文江 张志东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0-323,共4页
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聚酰亚胺(PI)表面正常区域和静电损伤区域进行系统观测。偏光显微镜的观测基于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STN—LCD)的关态透射原理,并确定损伤区域的线度在50~100μm。用SEM... 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聚酰亚胺(PI)表面正常区域和静电损伤区域进行系统观测。偏光显微镜的观测基于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STN—LCD)的关态透射原理,并确定损伤区域的线度在50~100μm。用SEM区分静电损伤引起的“白点”与尘粒引起的“白点”,同时观测到电极被局域破坏,其线度沿电极边缘约20μm。通过AFM的直接观测发现,与正常区域比较损伤区域失去了沟槽结构,但仍然保持深度在10nm以内的二维无序凹凸结构,其原因为:损伤后PI对液晶分子取向作用失效的机制是沟槽结构的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 聚酰亚胺 静电损伤 偏光显微镜 扫描电镜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光显微镜中偏振态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孔凡美 李国华 彭捍东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21-824,共4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偏光显微镜检测光通过透明光学晶体材料后偏振态的变化,研究和鉴定晶体的光学特性,从介绍偏光显微镜的光学结构入手,分析了自然光通过偏光显微镜的几何光路,然后利用Stocks参量和Muller矩阵分析自然光通过偏光显微镜的偏... 为了更好地利用偏光显微镜检测光通过透明光学晶体材料后偏振态的变化,研究和鉴定晶体的光学特性,从介绍偏光显微镜的光学结构入手,分析了自然光通过偏光显微镜的几何光路,然后利用Stocks参量和Muller矩阵分析自然光通过偏光显微镜的偏振态变换,从理论上给出了出射光偏振态变化的原理,并利用计算机模拟了光强随各参数的变化曲线,分析了干涉图像形成的过程。对在实践中使用偏光显微镜测量晶体薄片的双折射率、延长符号、分析材料的光学特性以及观察材料的结构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学 偏光显微镜 Stocks参量 Muller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板的老化状态对其PDC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王世强 张冠军 +2 位作者 魏建林 黄新波 陈玉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177-183,共7页
为研究纸板劣化对其极化去极化电流(polarization and depolarization currents,PDC)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室内对油浸变压器绝缘纸板进行加速热老化,在不同老化阶段取出纸板试品,对不同老化状态的纸板进行石油醚萃取变压器油和真空干燥处... 为研究纸板劣化对其极化去极化电流(polarization and depolarization currents,PDC)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室内对油浸变压器绝缘纸板进行加速热老化,在不同老化阶段取出纸板试品,对不同老化状态的纸板进行石油醚萃取变压器油和真空干燥处理。为了表征绝缘纸板的老化状态,对各老化阶段的纸板采用粘度法测量聚合度,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纤维素表面的微观结构及破坏状况。在同一温度下,对干燥后不同老化状态的纸板分别进行真空中和新变压器油浸渍条件下的PDC测量。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纸板聚合度下降,纤维表面微观结构破坏明显。纸板劣化造成真空中和油浸渍的纸板极化去极化电流显著增大,电导率增加,并导致其绝缘电阻降低,吸收比减小。因此,对于油纸绝缘,除老化产生的水分外,纸板劣化本身也将导致纸板电导率的增大,并显著影响其极化去极化电流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 纸板 油纸绝缘 聚合度 扫描电子显微镜 极化去极化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合物溶液的微观形态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罗宪波 蒲万芬 +2 位作者 武海燕 马喜平 董兆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0-62,共3页
用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交联聚合物溶液在盖玻片上形成的聚集体微观形态,并与相同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溶液、有机铝弱凝胶和有机复合弱凝胶的扫描电镜图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柠檬酸... 用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交联聚合物溶液在盖玻片上形成的聚集体微观形态,并与相同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溶液、有机铝弱凝胶和有机复合弱凝胶的扫描电镜图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交联聚合物溶液是以单个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大分子内交联为主,几个颗粒间以相互连接较弱的分子间交联为辅的胶态分散体系,形态为近似球形的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溶液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微观结构 扫电镜 偏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偏光显微镜检测硝化棉的含氮量 被引量:8
13
作者 苏鹏飞 陈智群 +4 位作者 王景荣 邵自强 张皋 李文杰 王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5-68,共4页
建立了偏光显微镜测定硝化棉含氮量的新方法。采用色那蒙法测定了平均光程差。结果表明,当硝化棉含氮量为11.0%-13.8%时,光程差与含氮量线性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w=-0.0466λ+12.388,线性相关系数R=0.999 3。用硝化棉标准物质对新方法... 建立了偏光显微镜测定硝化棉含氮量的新方法。采用色那蒙法测定了平均光程差。结果表明,当硝化棉含氮量为11.0%-13.8%时,光程差与含氮量线性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w=-0.0466λ+12.388,线性相关系数R=0.999 3。用硝化棉标准物质对新方法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回收率为99.7%-100.2%,变异系数为0.15%-0.20%。新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环境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硝化棉 含氮量 偏光显微镜 色那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微间隙空气放电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孙志 付琳清 +2 位作者 高鑫 韩柏 孙伟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616-5624,共9页
微放电等离子体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但是汤逊放电理论不能合理解释介观尺度空气放电现象,为了深入探究微小间隙空气放电特性和确定场致发射对微放电的作用和机理,基于手动精密位移台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构建能实现微米距离控制的针板... 微放电等离子体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但是汤逊放电理论不能合理解释介观尺度空气放电现象,为了深入探究微小间隙空气放电特性和确定场致发射对微放电的作用和机理,基于手动精密位移台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构建能实现微米距离控制的针板电极结构,研究了两种尺寸针板电极在大气压下、施加直流电压时的微间隙放电现象及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微间隙放电机理与长间隙有很大不同,间隙为15μm左右时针板裸电极可在空气中、常压下发生辉光放电;AFM针板电极不发生辉光放电,间隙小于2μm后预击穿电流变化趋势与FowlerNordheim公式描述的一致,击穿电压不随间隙距离变化,呈现场致发射放电机制。阴极场致发射放电导致负极性击穿电压低于相同间隙正极性击穿电压。通过AFM实现了针板电极放电微区域的定位和原位形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放电 原子力显微镜 极性效应 原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料及其相关材料中石棉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玉鹏 季军宏 +2 位作者 唐佳瑜 万雪期 彭菊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58,65,共7页
基于X射线衍射(XRD)法、偏光显微镜(PLM)法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法3种技术对涂料及其相关材料中石棉的检测展开系统的研究,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因此几种方法相互辅证,取长补短,才能使结果更加准确。文中根据每种方法... 基于X射线衍射(XRD)法、偏光显微镜(PLM)法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法3种技术对涂料及其相关材料中石棉的检测展开系统的研究,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因此几种方法相互辅证,取长补短,才能使结果更加准确。文中根据每种方法的特点,从样品前处理、样品制备和分析过程等方面分别进行讨论,并对结果的分析方法做出详细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 石棉 X射线衍射 偏光显微镜 扫描电镜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数码互动实验系统在晶体光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锋 刘苏桥 +2 位作者 白艳萍 冯佐海 张桂林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6-69,共4页
显微数码互动实验系统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介绍了显微数码互动实验教学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运用数码显微互动实验系统进行晶体光学实验的教学示范、互动交流以及图像分析与共享,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培养了... 显微数码互动实验系统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介绍了显微数码互动实验教学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运用数码显微互动实验系统进行晶体光学实验的教学示范、互动交流以及图像分析与共享,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培养了学生的操作和理解能力,提高了晶体光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显微数码互动实验系统是地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方法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光学 显微数码互动实验系统 偏光显微镜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O_3级配填充PP结晶形态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章峻 成江 +2 位作者 胡柏星 任俊 沈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5-178,共4页
将粒径分别为325mesh和1500mesh的CaCO3粒子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混合级配,并以30%(质量)的填充比例填充聚丙烯。在以DSC和偏光显微镜对样品的结晶形态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研究中发现,经过合理的级配可以使填充复合材料中PP球晶半径明显增... 将粒径分别为325mesh和1500mesh的CaCO3粒子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混合级配,并以30%(质量)的填充比例填充聚丙烯。在以DSC和偏光显微镜对样品的结晶形态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研究中发现,经过合理的级配可以使填充复合材料中PP球晶半径明显增大,晶体排列更为有序;并可使PP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K值下降,Avrami指数n和结晶半衰期t1/2上升。文中还运用合理的级配可有效促进复合材料体系粘度下降等实验结果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3 填充级配 PP 结晶形态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碳酸钙 聚丙烯 差示扫描量热法 偏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车闸皮中石棉的鉴定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封亚辉 李建军 +4 位作者 程薇 卢志刚 张梅 郑建明 许新春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02-1106,共5页
本文提出了采用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联合方法鉴定自行车闸皮中低含量的温石棉、铁石棉及青石棉等三种石棉的方法。研究了试样的初步破碎、低温等离子灰化条件以及与高温灰化效率的比较、偏光显微镜法鉴定石棉、X衍射光谱法鉴定石棉... 本文提出了采用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联合方法鉴定自行车闸皮中低含量的温石棉、铁石棉及青石棉等三种石棉的方法。研究了试样的初步破碎、低温等离子灰化条件以及与高温灰化效率的比较、偏光显微镜法鉴定石棉、X衍射光谱法鉴定石棉等,并确定了两种方法联合判断有无石棉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光显微镜 X射线衍射 低温等离子灰化 石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实验用于岩石力学课程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章琼 王亚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4-237,共4页
岩石的物质组成、微观结构特征决定了其物理力学性质,为加深学生对岩石微观物质组构的认识和理解,利用CT扫描、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将岩石微观结构直观展示给学生。该方法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 岩石的物质组成、微观结构特征决定了其物理力学性质,为加深学生对岩石微观物质组构的认识和理解,利用CT扫描、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将岩石微观结构直观展示给学生。该方法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岩土体微观结构与宏观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联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微观实验 偏光显微镜 扫描电镜 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对人牙窝沟釉质早期龋变深度的测量 被引量:4
20
作者 靳淑凤 代晓华 +5 位作者 姚晖 姚晓天 李燕妮 万木森 连小丽 梁雨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测离体牙面窝沟釉质早期人工龋变深度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将7颗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人前磨牙随机分成脱矿及脱矿-再矿化2组,面开窗3mm×4mm。将脱矿组放入脱矿液中制备人工脱矿模型;将...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测离体牙面窝沟釉质早期人工龋变深度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将7颗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人前磨牙随机分成脱矿及脱矿-再矿化2组,面开窗3mm×4mm。将脱矿组放入脱矿液中制备人工脱矿模型;将脱矿-再矿化组交替放入脱矿液和再矿化液制备人工龋模型。分别对上述2组牙齿样本进行OCT扫描,测得龋变深度;在牙齿样本OCT扫描的相应部位制备磨片,测量偏光显微镜下龋变的深度。结果除了脱矿7天的样本外,其余样本2种检测方法测得的龋变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检测的龋变深度与偏光显微镜检测结果基本相符。结论 OCT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可以对釉质窝沟早期人工龋清晰成像,并可进行龋变深度的量化分析,提示其在窝沟早期龋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偏光显微镜 龋病诊断 面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