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P筋/钢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冲击响应简化分析与预测
1
作者 张仁波 李昕晨 +1 位作者 金浏 杜修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4-53,共10页
针对目前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复杂且低效的问题,研究了纤维增强聚合物(fiber-reinforced polymer,FRP)筋/钢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在冲击荷载下动态响应的简化分析与预测方法。首先,建立了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动态弯-剪抗力模型;其次,基于此... 针对目前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复杂且低效的问题,研究了纤维增强聚合物(fiber-reinforced polymer,FRP)筋/钢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在冲击荷载下动态响应的简化分析与预测方法。首先,建立了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动态弯-剪抗力模型;其次,基于此模型并考虑应力波传播效应,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自由度简化分析模型来预测混合配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冲击响应,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基于量纲分析,对双自由度模型计算的120组冲击工况的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混合配筋梁的峰值位移和冲击力时程曲线的经验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误差基本在20%以内,可为混合配筋混凝土梁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工程实践提供一种有效的简化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荷载 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筋 混合配筋混凝土梁 双自由度模型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可恢复韧性装配式RC梁柱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隋伟宁 侯羽 +2 位作者 马勇 蔡华 张伟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4-462,共9页
装配式RC梁柱节点存在震后损伤分散、修复困难等问题,笔者基于组件法提出了一种新型连接可恢复韧性装配式RC梁柱节点,并通过建立各组件的刚度计算模型得到韧性节点的恢复力模型,同时应用ABAQUS软件对1个现浇节点及3个韧性节点进行了低... 装配式RC梁柱节点存在震后损伤分散、修复困难等问题,笔者基于组件法提出了一种新型连接可恢复韧性装配式RC梁柱节点,并通过建立各组件的刚度计算模型得到韧性节点的恢复力模型,同时应用ABAQUS软件对1个现浇节点及3个韧性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和组件法得到的韧性节点恢复力模型吻合较好;韧性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与现浇节点相当,但耗能能力更强;地震作用后损伤集中在可更换组件上,其他构件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说明该韧性节点满足损伤集中且可控、震后使用功能可快速恢复等韧性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RC梁柱节点 组件法 恢复力模型 韧性设计 韧性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端板式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3
作者 陈丽华 石锦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5,144,共10页
为研究端板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文章通过改变端板厚度设计3个足尺节点试件,开展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利用ABAQUS软件对节点进行等效塑性应变损伤准则的有限元分析模拟,探究钢材种类、梁端盖板、轴压比及设置加劲肋等对节... 为研究端板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文章通过改变端板厚度设计3个足尺节点试件,开展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利用ABAQUS软件对节点进行等效塑性应变损伤准则的有限元分析模拟,探究钢材种类、梁端盖板、轴压比及设置加劲肋等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点试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且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通过提升钢材屈服强度、改用全截面梁上盖板、增加盖板厚度及设置梁端加劲肋等方式可有效提升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最后依据基于塑性极限分析法推导结果提出了该类型节点的端板厚度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组合剪力墙 墙梁节点 ABAQUS有限元 应力三轴度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A-MIMO的无线电引信低截获点状波束设计方法
4
作者 贾金伟 高敏 +3 位作者 韩壮志 王毅 孟硕 李超旺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2-298,共17页
当前,无线电引信面临严峻的信息型干扰环境,为保证无线电引信在战场上稳定发挥毁伤效能,抗信息型干扰相关技术成为无线电引信抗干扰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引信干扰机先截获后转发干扰的工作流程,着眼于无线电引信的低截获波束设计,并结... 当前,无线电引信面临严峻的信息型干扰环境,为保证无线电引信在战场上稳定发挥毁伤效能,抗信息型干扰相关技术成为无线电引信抗干扰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引信干扰机先截获后转发干扰的工作流程,着眼于无线电引信的低截获波束设计,并结合频控阵(Frequency Diverse Array,FDA)-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独特的S形弯曲阵列方向图,探索基于FDA-MIMO的无线电引信低截获点状波束设计方法。在分析FDA-MIMO的波束函数后,聚焦于阵元频偏设置对波束合成的影响这一关键点。通过将波峰点与功率下降点设置在较近距离范围Δr内,实现在波峰点附近以Δr为半径的较小邻域内波束幅值较大,而在其他范围波束幅值快速下降的目标,进而运用波束函数解算出各阵元频偏,得到以阵元频偏设置公式为核心的低截获点状波束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低截获点状波束设计方法的指导下,FDA-MIMO波束在距离维半功率波束宽度为1 m和角度维半功率波束宽度为9°,波束汇聚性能和低截获性能明显好于其他经典频偏设置方法;该设计方法为基于FDA-MIMO的无线电引信低截获波束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可以提高无线电引信的低截获性能,更好的发挥战场毁伤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控阵-多输入多输出 无线电近炸引信 低截获 点状波束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盖梁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潘春为 杨飚 +2 位作者 蔡有信 周同生 周祖衡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2,共9页
针对现有桥梁盖梁传统支架施工面临的高空作业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依托南中高速和清花高速桥梁工程项目,研发了一套桥梁盖梁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该装置硬件主要包括上层电动抱箍、上连接座、下层电动抱箍、下连接座... 针对现有桥梁盖梁传统支架施工面临的高空作业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依托南中高速和清花高速桥梁工程项目,研发了一套桥梁盖梁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该装置硬件主要包括上层电动抱箍、上连接座、下层电动抱箍、下连接座、顶升机构及驱动等,软件主要包括变频器、编程控制器、电气控制系统等,通过机构协同作业,实现整体同步顶升和下放。为验证该装置的工作性能,采用ANSYS软件建立该装置关键受力构件有限元模型,分析其承载状态下的受力及变形,开展智能升降装置空载荷、半载荷、满载荷3种工况下的现场试验,并进行实桥应用。结果表明:智能升降装置关键受力构件最大应力与最大竖向变形值均小于允许值;2个墩柱上2套智能升降装置的下连接座最大高度差为10~12 mm,能有效实现同步顶升;相较传统支架施工,采用该装置施工单个盖梁可减少工时11 h,工效提高14%,整体施工成本降低46.28%。该装置可将盖梁支架搭设的高空作业转化为地面作业,极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提高了机械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梁 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 硬件设计 软件设计 结构验算 有限元法 现场试验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数控龙门加工中心横梁的异形结构设计与优化
6
作者 章凯羽 周佳易 孙政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0,共6页
横梁结构设计优劣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为了提高机床横梁的刚度和强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异形结构设计的横梁二次优化设计方法。以优化某工业龙门机床横梁为例:在横梁集中载荷区处添加不同方向的筋板,设计12种异性横梁横截面结构... 横梁结构设计优劣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为了提高机床横梁的刚度和强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异形结构设计的横梁二次优化设计方法。以优化某工业龙门机床横梁为例:在横梁集中载荷区处添加不同方向的筋板,设计12种异性横梁横截面结构。从结构刚度和强度角度筛选出最优设计。此外,在横梁非受力位置处删除不必要的筋板,对结构进行轻量化设计。基于优选结构建立横梁三维模型,对整体结构进行的结构参数优化。以横梁的上/下/前/后壁厚、水平/竖直筋板厚度等作为参数设计因素,以横梁的质量、重力方向最大变形量、最大总变形量和最大等效应力作为评价目标函数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基于正交试验,对横梁在不同工位进行结构力学计算。运用综合平衡法分析试验数据,确定横梁的最优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与原横梁相比,优化后的横梁质量减少了14.87%,中间工位的总变形量减少了45.69%,重力方向最大变形量减少了4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结构 机床横梁 结构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Code design-life的某钢结构吊车梁疲劳可靠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巩玉发 贾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1-375,共5页
近年来对吊车梁的调查显示,由于吊车梁的受力复杂,钢吊车梁在往复载荷作用下会提前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裂缝,危害生产安全与降低经济效益,疲劳寿命的研究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小破坏等问题的概率并可对于寿命进行延长.本文采用S-N方法,运用... 近年来对吊车梁的调查显示,由于吊车梁的受力复杂,钢吊车梁在往复载荷作用下会提前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裂缝,危害生产安全与降低经济效益,疲劳寿命的研究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小破坏等问题的概率并可对于寿命进行延长.本文采用S-N方法,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与nCode Design-life疲劳软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目标吊车梁的实际受力状态进行模拟并对其进行疲劳可靠性分析,找出最易破坏的节点及最不利位置.取吊车梁一端为基准,设置电葫芦在吊车三个不同位置的工况进行分析,得出三组此破坏点的循环数据,其最小循环值则为吊车梁往复载荷后的最易损坏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吊车梁 疲劳寿命 疲劳可靠性 循环数据 nCode design-life S-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在汽车防撞梁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袁铁军 孙强 +1 位作者 吕红明 宋树权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4,共6页
为促进复合材料在汽车构件中的应用,以汽车保险杠防撞梁为例,对复合材料防撞梁的材料、结构设计以及保险杠内部零件连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简述了碳纤维、玻璃纤维以及天然纤维等复合材料在汽车防撞梁上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结构复... 为促进复合材料在汽车构件中的应用,以汽车保险杠防撞梁为例,对复合材料防撞梁的材料、结构设计以及保险杠内部零件连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简述了碳纤维、玻璃纤维以及天然纤维等复合材料在汽车防撞梁上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结构复合材料防撞梁对于耐撞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保险杠内部零件不同连接方式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汽车复合材料防撞梁的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新型复合材料的开发、防撞梁结构的优化设计以及新型连接方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防撞梁 结构设计 连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防屈曲钢板墙抗震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金华建 孙飞飞 +4 位作者 李国强 李可军 常明媛 陈明玲 陈韬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5,共11页
考虑经济性和便利性,提出了模块化防屈曲钢板墙及其常用模数,然后基于已有的防屈曲钢板墙的简化计算模型,推导了在不同墙数量情况下,模块化防屈曲钢板墙充分发挥抗震性能时,周边梁的承载力和刚度需求,并提出了周边梁的设计方法.进而,对... 考虑经济性和便利性,提出了模块化防屈曲钢板墙及其常用模数,然后基于已有的防屈曲钢板墙的简化计算模型,推导了在不同墙数量情况下,模块化防屈曲钢板墙充分发挥抗震性能时,周边梁的承载力和刚度需求,并提出了周边梁的设计方法.进而,对模块化防屈曲钢板墙和整体墙进行了对比验证试验及其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块化防屈曲钢板墙能够达到与整体钢板墙相同的抗震性能,且周边梁未发生明显转动和破坏,说明所提出的周边梁设计方法是合理的;在层间位移角为1/50时,防屈曲钢板墙上下周边梁均未进入塑性,且承载力和初始刚度等的有限元值与试验值误差小于6%,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其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防屈曲钢板墙 周边梁需求 设计方法 试验验证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主轴卧式加工中心横梁结构综合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浇钦 高自成 +3 位作者 李立君 刘怀粤 乔志东 胡意波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4-99,共6页
为了在降低横梁总质量的同时保证其低阶固有频率和刚度,提出一种结合拓扑结构和尺寸优化的设计方法。使用拓扑优化方法确定横梁内部结构,并对它进行修复;根据修复后横梁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以横梁内部的厚度、孔尺寸等多个参数为设计变量... 为了在降低横梁总质量的同时保证其低阶固有频率和刚度,提出一种结合拓扑结构和尺寸优化的设计方法。使用拓扑优化方法确定横梁内部结构,并对它进行修复;根据修复后横梁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以横梁内部的厚度、孔尺寸等多个参数为设计变量,整体最大变形和1阶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采用总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进行求解,通过CCD试验设计获得初始样本点,并使用Kriging模型建立响应面。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横梁的总质量相比于优化前减少了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轴卧式加工中心 横梁 拓扑优化 响应面法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悬臂结构直接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柯轶铭 郭江 徐喻琼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4-57,共4页
本文对悬臂梁结构进行了模型数据参数化,利用Ansys Workbench对悬臂梁结构进行直接优化设计,建立以质量最小为最优目标的非线性多约束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和分析输入参数对优化目标的敏感性和响应(总变形和等效应力),确定最佳的优化方案... 本文对悬臂梁结构进行了模型数据参数化,利用Ansys Workbench对悬臂梁结构进行直接优化设计,建立以质量最小为最优目标的非线性多约束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和分析输入参数对优化目标的敏感性和响应(总变形和等效应力),确定最佳的优化方案。经过直接优化,该悬臂结构质量比原来减轻了47.8%,优化效果良好,达到了最初进行优化的目的,实现利用材料更经济的结果,为类似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提供了思路。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优化得到结构性能较好的悬臂结构几何布局方案,可为此类悬臂结构的轻量化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梁 轻量化设计 参数化建模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边界条件下Timoshenko梁及其修正理论的自振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宗欢 马乾瑛 +2 位作者 王亚波 李冰冰 孙正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27,共7页
提出一种求解任意边界条件下经典Timoshenko梁以及修正Timoshenko梁自振频率和振型的新方法。利用改进的傅立叶级数消除传统傅立叶级数的边界不收敛问题,然后通过Rayleigh-Ritz法导出Timoshenko梁的拉格朗日泛函,根据Hamilton原理将原... 提出一种求解任意边界条件下经典Timoshenko梁以及修正Timoshenko梁自振频率和振型的新方法。利用改进的傅立叶级数消除传统傅立叶级数的边界不收敛问题,然后通过Rayleigh-Ritz法导出Timoshenko梁的拉格朗日泛函,根据Hamilton原理将原问题转化为求解矩阵广义特征值问题。通过与解析解对比,本文采用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以及较高的计算精度;通过数值计算发现,经典Timoshenko梁的自振频率略高于修正的Timoshenko梁,随着振型阶数的提高,经典Timoshenko梁的计算结果逐渐偏离文献解和有限元结果,而修正的Timoshenko梁能够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对于不同边界条件下修正Timoshenko梁的计算结果均能与有限元的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最后运用MATLAB编程软件将程序设计为App,对于不同情形的梁只需要修改参数即可,可为实际工程提供高效便捷的计算方案和可靠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条件 自振频率 修正Timoshenko梁 Rayleigh-Ritz法 APP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法的格构梁节点荷载分配方法及悬臂段长度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军伟 杨仕教 +2 位作者 邓波 孙冰 王东星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1,共9页
格构梁节点荷载简化分配方法的不足在于无法考虑2个方向的梁上其他节点荷载的影响且对文克尔(Winkler)地基上梁的类型进行了主观假定。为克服格构梁节点荷载简化分配方法的上述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力法的格构梁节点荷载分配方法。根据... 格构梁节点荷载简化分配方法的不足在于无法考虑2个方向的梁上其他节点荷载的影响且对文克尔(Winkler)地基上梁的类型进行了主观假定。为克服格构梁节点荷载简化分配方法的上述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力法的格构梁节点荷载分配方法。根据节点静力平衡条件及变形协调条件,新的格构梁节点荷载分配方法通过构建并求解线性方程组,能够合理地将作用在节点的集中力分别分配给2个方向的纵梁和横梁。进一步地,引入一个格构梁边坡锚固案例并等比例地增加纵梁和横梁的悬臂长度。不同基床系数条件下,基于新的节点荷载分配方法将格构梁节点荷载分配给纵梁和横梁,然后对各梁单独进行弯矩计算。以悬臂最大正弯矩与跨中最大负弯矩比值的绝对值接近1为评价指标,对格构梁最优悬臂长度进行了评价。节点荷载分配结果表明,随着悬臂长度的增加,分配给纵梁和横梁的荷载逐渐趋于稳定。弯矩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基床系数的增大,悬臂长度对格构梁弯矩的影响逐渐减弱。不同边坡基床系数条件下,当悬跨比在0.2~0.4之间时,悬臂各梁最大正弯矩与跨中最大负弯矩趋于均衡。因此,基于力法理论的节点荷载分配方法的提出为格构梁内力的精确分析及悬臂长度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构梁 荷载分配方法 力法 悬臂长度 优化设计 文克尔地基模型 边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方法
14
作者 王庆贺 戴蕊宏 +2 位作者 王仕奇 杜威 尤广迪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3,共8页
目的 分析翼板混凝土时效变形对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供工程应用参考。方法 结合已有的试验数据,对现行规范中组合梁长期性能设计方法进行适用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开裂及组合梁... 目的 分析翼板混凝土时效变形对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供工程应用参考。方法 结合已有的试验数据,对现行规范中组合梁长期性能设计方法进行适用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开裂及组合梁界面滑移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提出并验证单跨与两跨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的计算方法。结果 提出的组合梁长期性能设计方法可有效预测单跨组合梁的长期跨中挠度和两跨组合梁的长期中支座负弯矩及跨中挠度,采用随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得到的长期跨中挠度预测值与试验值比为0.976,预测值与试验值最大相差16.5%,而采用规范建议值得到的组合梁预测值与试验值比为0.782。结论 多跨连续组合梁长期性能受到负弯矩作用范围的影响显著,提出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单跨和两跨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预测,该方法能够显著提升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 收缩徐变 跨中挠度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32-500B四立柱液压机下横梁的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19
15
作者 秦东晨 祁建中 +1 位作者 鹿跃丽 吕雅萍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6-248,共3页
利用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对Y32 5 0 0B四立柱液压机的下横梁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 ,研究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理论和技术 ,包括下横梁的结构有限元分析、优化方法选择、敏度分析和结构重分析 ,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
关键词 液压机 下横梁 结构优化设计 有限元法 敏度分析 锻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边形孔蜂窝梁力学性能与计算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武岳 吴迪 +1 位作者 林国铎 孙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蜂窝梁的力学性能,推广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板壳元建立不同参数的六边形孔蜂窝梁计算模型,对其静力性能开展研究.探讨了跨度、开孔率、孔间距等关键设计参数对梁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蜂窝梁的力学性能,推广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板壳元建立不同参数的六边形孔蜂窝梁计算模型,对其静力性能开展研究.探讨了跨度、开孔率、孔间距等关键设计参数对梁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相同截面的实腹式构件对比,给出了较为简化的实用计算公式,采用该公式可快速求得蜂窝梁的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边形孔蜂窝梁 设计方法 有限元分析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变形能力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定松 吕西林 蒋欢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6,共7页
本文以Priestley改进的M ander约束混凝土模型为基础推导了RC梁截面λbv-ξn-μbφ关系的一般计算公式和简化计算公式λbv-ξ-μbφ,建立了配箍特征值λbv、相对受压区高度ξn及曲率延性μbφ三者之间的量化关系式,用于梁截面在目标曲... 本文以Priestley改进的M ander约束混凝土模型为基础推导了RC梁截面λbv-ξn-μbφ关系的一般计算公式和简化计算公式λbv-ξ-μbφ,建立了配箍特征值λbv、相对受压区高度ξn及曲率延性μbφ三者之间的量化关系式,用于梁截面在目标曲率延性下的变形能力设计,给出了梁截面在目标曲率延性下的设计流程图。对所设计的梁截面进行变形能力验算,均可达到设定的目标曲率延性。在简化的λbv-ξ-μbφ公式基础上建立了框架梁的性能设计方程,即λbv-ξ-pθlb关系式,给出了RC框架梁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一般步骤。设计者可灵活地根据性能要求设定可接受的破损指标D I进行梁的性能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梁 变形能力 性能设计方程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梁柱螺栓钢填板节点转动性能理论计算方法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征 罗晶 +4 位作者 何敏娟 于祥圣 梁峰 舒展 孙永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108,128,共12页
文章首先通过单调加载试验研究胶合木梁柱螺栓钢填板节点在弯剪复合作用下的转动性能,随后基于Johanson屈服模型提出胶合木梁柱钢填板螺栓节点在弯剪复合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和节点刚度的计算方法;同时提出节点弯矩转角曲线的理论预测模... 文章首先通过单调加载试验研究胶合木梁柱螺栓钢填板节点在弯剪复合作用下的转动性能,随后基于Johanson屈服模型提出胶合木梁柱钢填板螺栓节点在弯剪复合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和节点刚度的计算方法;同时提出节点弯矩转角曲线的理论预测模型。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最后,基于节点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分析节点抗剪承载力随剪弯比的变化规律。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刚度计算方法和弯矩转角曲线理论预测模型均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随着节点剪弯比的增大,节点的附加弯矩减小,节点抗剪承载力增大。节点在纯剪状态下抗剪承载力最大,节点的附加弯矩将降低节点的抗剪承载力。通过节点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能得到节点的抗弯承载力-抗剪承载力曲线,可为木梁柱螺栓钢填板节点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木结构 梁柱节点 弯剪耦合 转动性能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工字形截面不锈钢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元清 高博 +2 位作者 戴国欣 石永久 袁焕鑫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研究不锈钢焊接工形截面无侧向支撑梁的整体稳定性能,提出工形截面梁整体稳定系数的计算公式,为我国不锈钢结构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了现有国外规范的设计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材料系数对不锈钢梁稳定系数的影... 目的研究不锈钢焊接工形截面无侧向支撑梁的整体稳定性能,提出工形截面梁整体稳定系数的计算公式,为我国不锈钢结构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了现有国外规范的设计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材料系数对不锈钢梁稳定系数的影响,以有限元分析结果为基础,对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受弯构件稳定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适当修正.结果提出了焊接工形截面不锈钢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将笔者建议的计算公式与欧洲规范和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建议公式比欧洲规范略偏安全.结论笔者建议的计算公式形式简单,计算结果比欧洲规范略偏安全,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工程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工字形截面 不锈钢简支梁 稳定 有限元分析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磨床横梁结构优选设计比较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庞锦平 陈永亮 +1 位作者 刘谱 潘高星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6,共8页
为了合理、高效地进行结构改进及优选设计,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TOPSIS法和灰关联法对多种备选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评价指标,建立原始数据矩阵;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根据可适应设计原则建立多个评价目标... 为了合理、高效地进行结构改进及优选设计,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TOPSIS法和灰关联法对多种备选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评价指标,建立原始数据矩阵;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根据可适应设计原则建立多个评价目标基于上述3种方法的综合性能评价函数,总结3种方法的特点.以某大型立式磨床的横梁设计方案为例,将其12种变型作为评价目标,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将其质量及动静热态特性作为评价指标,编程计算出前述3种方法下12种评价目标的评价结果向量并进行对比,并选出综合考虑3种方法评价结果下的最优方案.结果证明3种方法评选结果基本一致,并且与实际生产所选择方案吻合.比较研究得出,从对结果区分的明显程度来看,模糊综合法最优,其次是灰关联法,TOPSIS法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法 TOPSIS法 灰关联法 立式磨床 横梁 优选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