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为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瑞琛 唐慧 周国琛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8,共10页
基于2016—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为准自然实验,深入考察城市数智化转型与企业数字创新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后,该试验区的企业数字创新水平... 基于2016—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为准自然实验,深入考察城市数智化转型与企业数字创新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后,该试验区的企业数字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机制检验发现,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优化企业吸收能力和增加城市创新活力是城市数智化转型影响企业数字创新的主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企业数字创新的推动作用在东部城市和竞争激烈的行业更显著。这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创新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 数字创新 人力资本水平 吸收能力 城市创新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就业效应——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2
作者 王晓丹 周十同 石玉堂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49,共18页
在当前“稳就业”这一重大现实需求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如何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亟须解决的核心议题。基于此,文章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设立视为准自然实验,利... 在当前“稳就业”这一重大现实需求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如何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亟须解决的核心议题。基于此,文章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设立视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0—2023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DML)系统评估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设立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设立显著促进了企业就业增长,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发现,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设立主要通过就业岗位创造效应、生产规模扩大效应以及融资约束缓解效应等内在路径推动企业就业增长;第三,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揭示,先导区设立的就业促进效应在行业集中度较低、要素集中度较低、环境不确定性较弱以及营商环境较优的地区尤为显著;第四,拓展性分析表明,先导区设立不仅有助于提升就业规模,还能够优化就业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同时,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分析表明,政策的最优执行规则与实际执行情况仍存在一定差距,这意味着该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仍具备较大的优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就业增长 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双重机器学习 就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智能驱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实施策略分析
3
作者 周金凯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8,共8页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集成载体,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技术驱动,正推动全球产业链与经济治理体系深度重构。文章基于技术演进与制度创新双重视角,构建“技术驱动-制度响应”动态模型,系统解构具身智能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作用机理...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集成载体,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技术驱动,正推动全球产业链与经济治理体系深度重构。文章基于技术演进与制度创新双重视角,构建“技术驱动-制度响应”动态模型,系统解构具身智能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具身智能通过产业形态重构、要素配置优化、治理模式创新等路径,与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动态耦合,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构建。囿于具身智能与自贸试验区的协同效能受技术适配性、制度滞后性、产业协同性等问题制约,提出在自贸试验区构建技术与制度协同实验场、推动数据治理与安全监管创新、系统重构产业升级支撑体系等举措,旨在为自贸试验区在智能技术革命中实现制度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智能 自贸试验区 制度创新 技术-制度协同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如何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视角 被引量:9
4
作者 唐要家 王蜡 唐春晖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100,共14页
如何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双重视角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如何充分释放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双重视角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均能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高数据资产企业、轻资产模式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更明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非高新技术企业中更明显;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通过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企业劳动力结构和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和优化企业劳动力结构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人工智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短周期的时间滞后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人工智能对企业生产率影响方面的研究,而且对充分释放人工智能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精准实施“人工智能+”政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来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经验证据
5
作者 余少龙 石虹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7,共16页
人工智能政策不仅可以直接促进企业人工智能应用,还能通过推进城市数智化转型间接提升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人工智能应用则可以通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改善企业ESG表现。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4—2023年... 人工智能政策不仅可以直接促进企业人工智能应用,还能通过推进城市数智化转型间接提升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人工智能应用则可以通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改善企业ESG表现。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4—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政策实施显著改善了企业ESG表现;人工智能政策通过促进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改善企业ESG表现,其中,人工智能政策通过促进城市智能技术创新、数智产业集聚、数字金融发展提升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人工智能应用通过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信息披露质量提升、管理成本降低改善企业ESG表现;企业数字化战略实施强度和媒体关注度提高对人工智能政策的企业ESG表现改善效应具有强化作用,人工智能政策对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企业、高科技行业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的ESG表现改善作用更强。因此,应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政策,并重视其宏观效应与微观效应的协同,以人工智能应用推进企业全面转型升级,有效改善企业的ESG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政策 人工智能应用 ESG表现 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数智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政策赋能城市能源效率提升
6
作者 郭家琛 王凤 +1 位作者 刘珊 王东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7,共14页
提升能源效率是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人工智能政策有效契合了新质生产力的新需要和绿色发展的新诉求,对当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2015—2022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国... 提升能源效率是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人工智能政策有效契合了新质生产力的新需要和绿色发展的新诉求,对当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2015—2022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人工智能试验区)的批复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交错双重差分等方法,从政策驱动的视角系统检验了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对城市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能显著提升城市能源效率约7.8%,这一结论经过有效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结合偏离份额分析框架,发现人工智能试验区的空间外溢效应显著提升了全国各城市的能源效率,占直接效应的5‰。②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可以通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绿色创新质量3条路径,实现城市能源效率的提升。③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试验区对100 km范围内城市的能源效率存在虹吸效应,但对250~300 km范围内的城市则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在沿海城市和绿色金融资源较为充裕的城市,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对城市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基于以上结论,建议政府应重视人工智能试验区经验总结与推广,充分释放知识技术外溢红利,发挥制度安排在资源配置、产业升级和绿色创新中的作用;着眼全局统筹区域规划布局,推动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该研究不仅深化了对人工智能政策效应的理解,也为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城市能源效率、推动绿色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政策 能源效率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空间外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应用如何促进企业双元数字创新——基于资源编排理论
7
作者 王寅 李梦琦 +1 位作者 贾翠雪 郭靖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4-34,共11页
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应用对数字创新具有深远影响,但人工智能应用如何影响企业双元数字创新未被充分揭示。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捆绑—利用”理论框架,通过对企业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如何通过产业内、... 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应用对数字创新具有深远影响,但人工智能应用如何影响企业双元数字创新未被充分揭示。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捆绑—利用”理论框架,通过对企业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如何通过产业内、产业外跨界搜索影响企业双元数字创新,同时考察知识整合能力与外部环境二元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人工智能应用正向影响企业双元数字创新;②产业内跨界搜索、产业外跨界搜索在人工智能应用与企业利用式数字创新、探索式数字创新关系中起交叉中介作用;③知识整合能力正向调节产业内外跨界搜索与企业利用式数字创新、探索式数字创新的关系;④二元环境正向调节人工智能应用与企业双元数字创新以及产业内外跨界搜索的关系。研究拓展了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双元数字创新的影响、路径及情境,为企业双元数字创新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应用 双元数字创新 跨界搜索 知识整合能力 二元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应用、研发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
8
作者 文文 顾成敏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19,共11页
基于2010—2023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应用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应用有利于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应用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 基于2010—2023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应用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应用有利于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应用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提升效应在南方地区与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地区更为显著。传导路径检验证实,研发资本要素流动与研发人员要素流动在人工智能应用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应用可有效增强本省份与相邻省份的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剖析人工智能应用影响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作用路径,以期为我国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赶超提供理论借鉴和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应用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 研发要素流动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变革背景下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建构
9
作者 张少峰 孙逸飞 +1 位作者 王萌霞 胡文君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52,共11页
文章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究技术变革对企业家精神的塑造与激发效应。研究以2016—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检验技术变革对企业家精神的激励作用。多重稳健性检验... 文章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究技术变革对企业家精神的塑造与激发效应。研究以2016—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检验技术变革对企业家精神的激励作用。多重稳健性检验证实了这一结果的可靠性。机制分析发现,政策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吸收能力和增强人工智能能力三重机制,显著提升企业家契约精神、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科技企业、国有企业与技术密集型企业更能从技术变革中受益。研究为政府政策优化、企业战略转型及多方协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企业创新 动态能力 政策效应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对智能创新集聚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李照东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7,共11页
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是中国形塑战略性资源发展优势与提升国际竞争实力的核心要义。设立2008—2023年为研究时段,选取276个城市面板数据,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考... 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是中国形塑战略性资源发展优势与提升国际竞争实力的核心要义。设立2008—2023年为研究时段,选取276个城市面板数据,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考量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智能创新集聚的关系以及二者间作用的链式传导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基准回归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对智能创新集聚具有正向影响效应,且这个结论经过模型有效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识别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以促进技术市场规模扩张、降低非主动式技术创新溢出损失两条传导路径促进智能创新集聚。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胡焕庸线西北地区、创新环境一般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对智能创新集聚的积极助推作用在胡焕庸线东南地区、创新环境优良地区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智能创新集聚 试点示范城市政策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何以“伦理先行”--兼论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路径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谢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9,共9页
通用大模型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不断“制造”出多种新型伦理交往和道德生活场景,成为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重心。“伦理先行”作为科技伦理治理的第一原则,内蕴了风险前瞻、动机溯源和后果预测的基本要义,不仅为人工智能与... 通用大模型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不断“制造”出多种新型伦理交往和道德生活场景,成为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重心。“伦理先行”作为科技伦理治理的第一原则,内蕴了风险前瞻、动机溯源和后果预测的基本要义,不仅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理念指引和目标导向,而且对智能环境下的教育创新起到重要的规范约束作用。因此,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需要“伦理先行”。这既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基本伦理诉求,也是教育目标统领技术手段的必然选择,其实现离不开敏捷治理理念、伦理审查方案、伦理教育手段的支撑。具体而言,敏捷治理突出了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的快速响应和机智决策等特点,有助于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更新与优化;伦理审查重在防控人工智能引发教育伦理风险,为把好教育治理的“方向盘”提供了制度支持;伦理教育通过内化人工智能从业者、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有助于提升相关主体的智能伦理素养。这三大伦理策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以政策引领、制度保障、责任内化为目标,由政府管理部门、学校机构、科研创新主体、相关社会团体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立体化“伦理先行”实践样态,由此也形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教育创新 伦理先行 伦理治理 伦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治理:案例与反思 被引量:15
12
作者 沈苑 房斯萌 +2 位作者 柳晨晨 王佑镁 汪琼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7,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引发了威胁学术诚信、侵犯数据隐私、挑战知识产权等高风险问题。教育领域迫切需要反应敏捷、决策果断,采用创新的治理思路与实践路径,以发挥其正面效应,有效控制潜在风险。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引发了威胁学术诚信、侵犯数据隐私、挑战知识产权等高风险问题。教育领域迫切需要反应敏捷、决策果断,采用创新的治理思路与实践路径,以发挥其正面效应,有效控制潜在风险。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基于创新治理模式和教育层级覆盖考量英国政府、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三个案例,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治理框架,诠释治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径。研究发现,各层面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策略具有创新性融合特征:政策层面通过柔性政策释放创新空间,广纳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共同推进治理进程;行业监管层面通过权威标准维护教育质量和公平,引领教育评估的变革;教育机构层面通过学习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协同进化,激发教育创新活力。本研究建议落实区域协同创新,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双轮驱动,积极探索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优化和创新教育治理的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应用 治理创新 路径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创新政策如何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被引量:29
13
作者 刘家民 马晓钰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34,共18页
数智化创新政策有利于企业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并能够优化供应链配置、加速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3—... 数智化创新政策有利于企业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并能够优化供应链配置、加速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分析,结果发现:数智化创新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数智化创新政策能够通过促进企业供应链配置多元化、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3条路径来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数智化创新政策的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效应存在城市和企业异质性,表现为在东部地区城市、中心城市、大城市以及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低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显著,但在中西部地区城市、外围城市、中小城市以及大型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企业、国有企业中不显著。因此,应积极实施和推广数智化创新政策,加快数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有效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创新政策 企业新质生产力 供应链多元化 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创新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赋能、数据要素配置与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晔婷 何思源 +1 位作者 刘金涛 柴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1-37,共7页
文章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试点政策作为外生性冲击事件,基于2016—202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该试点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该结论在经过一系... 文章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试点政策作为外生性冲击事件,基于2016—202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该试点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数据要素配置在试点政策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尤其是在数据传播共享和数据应用环境方面最为突出。第三,试点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东部地区、高信息化水平地区和高政府干预程度地区,试点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果更为明显。第四,试点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可有力推动邻近地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 创新发展试验区试点政策 数据要素配置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来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证据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军 朱可 钱宇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运用2014—2019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运用2014—2019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技术创新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低资源禀赋城市、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以及智慧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抑制高资源禀赋、高数字经济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对非智慧城市的作用则不明显。因此,应基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深度挖掘数字经济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同时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培育壮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全要素生产率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资源配置效率 技术创新 城市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而后舍”还是“不用而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阻力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向安玲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2,共16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在普及应用的过程中也唤醒了新一轮的技术恐惧和应用阻力。基于社交媒体数据和调查问卷,结合创新抵制理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中的阻力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多重阻力生成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创...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在普及应用的过程中也唤醒了新一轮的技术恐惧和应用阻力。基于社交媒体数据和调查问卷,结合创新抵制理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中的阻力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多重阻力生成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创新扩散早期相比于“用而后舍”的积极阻力,“不用而弃”的消极阻力占据主导;包括技术惯性、功能固着性、相对优势在内的情境性因素构成消极阻力的核心动因;而包括合规忧虑、伦理忧思、人机信任在内的心理性因素成为积极阻力的主导变量。不确定性焦虑下的技术博弈,破坏式创新下的资本操纵,人机价值对齐中的政治内嵌,共同作用于阻力生成与演化。包容审慎的硬性法规约束和透明协作的柔性补偿机制是弱化创新阻力的必要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应用阻力 破坏性创新 消极阻力 技术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成熟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梦薇 高芳 徐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6-183,共8页
[研究目的]场景驱动是本轮人工智能发展热潮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成熟度进行评价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研判应用场景所处的状态或发展阶段,进而探讨各种因素对这一状态或阶段的影响程度。[研究方法]研究提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研究目的]场景驱动是本轮人工智能发展热潮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成熟度进行评价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研判应用场景所处的状态或发展阶段,进而探讨各种因素对这一状态或阶段的影响程度。[研究方法]研究提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成熟度评价模型,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成熟度划分为人因成熟度、技术成熟度和环境成熟度,构建了包括需求迫切性、安全保证性等10个二级指标和高被引论文、支持政策等21个三级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论]应用该模型对我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所在地区智能医疗场景的成熟度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当前广东、浙江、北京和上海智能医疗场景成熟度最高,山东、天津等的成熟度处在中等水平,重庆、陕西和四川成熟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应用场景 成熟度评价 智能医疗 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慧教育的学科知识图谱构建与创新应用 被引量:127
18
作者 李艳燕 张香玲 +1 位作者 李新 杜静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69,共10页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是发展智慧教育的基础,学科知识图谱作为一种语义网络,既能增强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又能助力智慧教育体系框架的构建。文章在分析学科知识图谱的内涵、应用案例的基础上,从学科知识图谱助力智慧教育体系框架的...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是发展智慧教育的基础,学科知识图谱作为一种语义网络,既能增强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又能助力智慧教育体系框架的构建。文章在分析学科知识图谱的内涵、应用案例的基础上,从学科知识图谱助力智慧教育体系框架的构建以及智慧教育生态系统的重构两个方面探讨了学科知识图谱与智慧教育的适切性;从总体流程、学科知识自动获取以及学科知识融合三个方面讨论了学科知识图谱在智慧教育中的构建路径;最后,提出了学科知识图谱在智慧教育中的六大应用场景:学科知识点查询、知识关联查询、学科知识自动问答、学科知识资源推荐、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和查询以及学习兴趣迁移,并分析了学科知识图谱在智慧教育应用中面临的三大挑战:学科知识验证挑战、学科知识融合挑战以及学科知识图谱的自适应可视化挑战,期望为学科知识图谱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学科知识图谱 人工智能 构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协同中的应用、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辉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40,共9页
随着信息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社会生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社会治理过程中,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主体、行为、能力、效果,实现社会治理协同现代化能力提升与体系转型。但人工智能为社... 随着信息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社会生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社会治理过程中,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主体、行为、能力、效果,实现社会治理协同现代化能力提升与体系转型。但人工智能为社会智力现代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传统的治理方式面、技术风险与行政挑战。因此,需通过智能技术与智能人才的统一、技术理性与治理张性的统一、伦理重构与法理纠正的统一等三个方面的路途探索不断改进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紧密契合,让科技为人类社会谋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治理协同 应用创新 问题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设立对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影响——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实证研究
20
作者 周十同 王晓丹 石玉堂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年第18期1-9,共9页
提升产业链韧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借助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23年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DML)方法系统评估该政策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提升产业链韧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借助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23年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DML)方法系统评估该政策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设立显著提升产业链韧性,该结论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该政策主要通过数据要素驱动效应、创新要素配置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政策在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市场整合程度较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地区的赋能效应更显著。研究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链韧性提供了经验证据,为相关政策优化提供了参考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产业链韧性 人工智能 双重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