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述评
1
作者 宋菲菲 吕万刚 +1 位作者 万晓红 李爱群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8,共9页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中国特色体育学发展的核心任务。运用会议记录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25年4月20日由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主办的“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建...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中国特色体育学发展的核心任务。运用会议记录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25年4月20日由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主办的“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讨会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性研究,旨在推进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从理论阐释迈向实践探索,助力中国特色体育学真正屹立于世界体育学术之林。研究认为,构建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知识创新,构建具有自主性的知识体系、凝练具有原创性的本土概念、厚植具有民族性的文化底蕴;立足理论创新,提高体育学的理论自觉、推进原创理论与范式的创新突破、突出理论创新的科学性;立足方法创新,以学科融合革新体育科学研究范式、以问题牵引多元研究方法耦合运用、以科技赋能体育科学研究应用转向;立足路径创新,坚持人民本位的知识生产理念、促进自主理论的实践检验与创新运用、助推实践经验到理论成果的融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 体系建构 中国特色 基本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青少年排球赛事发展成效、现实困囿与纾解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鑫 张欣 李森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8,共8页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我国体育发展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制度,并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前进。本研究采用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调研法,系统梳理中国青少年排球赛事体系的构成,并分析其在体育强国战略和加强青...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我国体育发展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制度,并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前进。本研究采用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调研法,系统梳理中国青少年排球赛事体系的构成,并分析其在体育强国战略和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背景下的发展成效。研究发现,中国青少年排球赛事体系已形成综合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复合型模式,通过多样化的竞技平台培养和选拔人才,有效推动了排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然而,该体系仍面临体教融合不足、参赛机会有限、赛事功能单一和经费来源单一等现实困囿。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深化体教融合,构建协同体系,培养全面人才;扩大参赛机会,完善赛事体系,提升竞技实力;发挥多元赛事功能,挖掘多重价值,扩大社会影响;优化经费结构,拓宽资金渠道,保障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纾解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青少年 排球 赛事体系 体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焕喆 邱珍 郎明朗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2,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融共通点、独特作用和实践路径。交融共通点: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趋势。独特作用:身心并重,奠定全...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融共通点、独特作用和实践路径。交融共通点: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趋势。独特作用:身心并重,奠定全面发展基础;逆境磨砺,强化个人意志品质;团队合作,促进社交技能提升;文化传承,激发民族自豪感。实践路径:课程体系的重构与优化,以中华体育精神引领思政教育新范式;逆境教育的强化与实施,利用体育赛事平台磨炼意志品质;团队协作与领导力培育,凸显体育社团的社会化教育功能;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中华体育精神独特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中华体育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修身:论先秦儒家体育精神的历史生成
4
作者 马天辕 田文波 王梓伯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37,共7页
中华体育精神的形成是中国体育传统与中外文化交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先秦儒家的体育书写是中华体育精神生成的重要源泉。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究先秦儒家体育书写所寄寓的中华体育精神的基本内涵。研究发现:先秦儒家体育精神根... 中华体育精神的形成是中国体育传统与中外文化交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先秦儒家的体育书写是中华体育精神生成的重要源泉。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究先秦儒家体育书写所寄寓的中华体育精神的基本内涵。研究发现:先秦儒家体育精神根源于先民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发展于君子“威仪”的确立,完善于孔子及其门人对修身之学的构建。其立新而不破旧的思维理路,构成儒家体育精神的认识论基础,并在自我超越中实现历史超越,成为当下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重要方法论;儒家体育精神之脉在修身于自然、社会、自省的3个维度,以德性化的身体养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主体脉序。在军事训练、竞争意识和道器互动的3个维度中,培育集体认同、社会关怀与自强不息的精神之果,构成近代中国社会利用体育进行国民性改造的历史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体育精神 体育书写 先秦儒家 修身 身体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和体育发展互动关系构建:基本构型、关键方向、路径探讨
5
作者 陈佩杰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实践成为体育发展的重要战略设定,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和体育发展之间关系成为重要理论研究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基于已有理论成果和其他学科借鉴,发现新质生产力和体育发展之间的关... 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实践成为体育发展的重要战略设定,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和体育发展之间关系成为重要理论研究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基于已有理论成果和其他学科借鉴,发现新质生产力和体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呈现交互促进的“互动”基本构型,并分析其生成基础、展开机理和发展动力。面向体育高质量发展,应围绕提高竞技体育精准科学发展水平、增强全民健身科学发展动力、推动体育产业自主创新、重视体育科普创新发展和提高体育国际化开放发展水平等重点方向,积极探索增强体育科技创新能力基础、推动高等体育教育改革发展和构建体育知识创新基础等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发展 体育科技创新 高等体育教育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识性概念与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被引量:9
6
作者 鲁长芬 韩贝宁 罗小兵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32,共11页
把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重大命题,对于我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具有深刻指导意义。研究认为,元概念及其裂变衍生是体育学知识体系化的原点与驱动力,体育学知识体系的完善助推标识性概念的产生,而标识性概念的发展、整合、传播则为中国... 把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重大命题,对于我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具有深刻指导意义。研究认为,元概念及其裂变衍生是体育学知识体系化的原点与驱动力,体育学知识体系的完善助推标识性概念的产生,而标识性概念的发展、整合、传播则为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提供基础动力。然而,由于当前体育学的元概念模糊、移植借鉴多元化、对母学科依附性强、学科设置欠佳,导致我国体育学标识性概念发展面临内生性不足、自给意识弱、创造动力差与衍生难度大等问题,限制了我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自立根基、自主起点、自决水平与自我整合。对此,应在锚定标识性概念基本建设方位的基础上,植根中国优秀文化提炼标识性概念,聚焦具身实践特质创造标识性概念,依托学术共同体整合标识性概念,回应社会需求创新标识性概念,继而提升我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主体性、本源性、独立性、系统性与引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概念 标识性概念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特色体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导向性——试寻中国特色科创教育之发展路向 被引量:8
7
作者 詹泽慧 李彦刚 高瑞翔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8,共10页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关于中华文化创造力质疑的论调,该文基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视角,探讨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基础与策略。研究批判性地反思了西方主导的创造力评价标准对我国创新自信的影响,并从人格、价值观、动机、认知加工、思维方...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关于中华文化创造力质疑的论调,该文基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视角,探讨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基础与策略。研究批判性地反思了西方主导的创造力评价标准对我国创新自信的影响,并从人格、价值观、动机、认知加工、思维方式、创造性过程与产品等维度构建了I-CCAF分析框架,剖析了中西方文化对创造力的不同导向,指出:东西方文化下的创造力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表现形态,但并无高低之别;两者恰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只有东西方文化导向平衡并重的创造力才是全面而丰满的创造力形态。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三条路径:一是确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二是融入文化与社会科学议题,挖掘中国特色的教育主题,三是实施双基与创造并重的教学实践,结合中西教育思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创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创造力 导向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 中国特色 科创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院校实验动物学的特色创新教育
8
作者 章敏 刘雁云 +2 位作者 顾欣 田代志 杨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5,共6页
实验动物学在医学生教育及培养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药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除紧跟实验动物学学科发展,还应加强中医特色教育和特色创新教育,根植于提高中医传统文化素养,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和拓展思维。通过传承教育、伦理教... 实验动物学在医学生教育及培养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药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除紧跟实验动物学学科发展,还应加强中医特色教育和特色创新教育,根植于提高中医传统文化素养,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和拓展思维。通过传承教育、伦理教育、迁移教育、探讨教育、启发教育及延展教育等在日常教学中的体现,结合实验动物学的中医渊源、中医药研究的动物福利、动物实验中的中医理论、动物模型的中医考量、实验动物的种属选择以及新发展方向的指导引领等具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着力于更优质的中医特色创新教育,为祖国医学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传统医学的传承培养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学 中医药 特色教育 创新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国情、路径、课题与发展 被引量:27
9
作者 毛振明 彭小伟 胡庆山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3,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论述,它是指导各条战线对自身发展理念、道路、经验、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发展的最精辟、最高屋建瓴的思想与方法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校体育取得巨大成就,它的发展也是中国式的学校体育...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论述,它是指导各条战线对自身发展理念、道路、经验、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发展的最精辟、最高屋建瓴的思想与方法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校体育取得巨大成就,它的发展也是中国式的学校体育现代化,其发展路径与方法必然具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和“体育强国”的基本特征。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和“体育强国”的视角审视中国式的学校体育现代化,归纳出以下八个基本特征:党的领导性、困难艰巨性、素质教育性、公平全体性、民族文化性、改革创新性、终身基础性和竞体提高性。对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国情背景、独特路径、面临课题和未来发展进行充分研讨,旨在丰富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内涵,促进其更鲜明的特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 立德树人 素质教育 增强体质 终身体育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体教融合 竞技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理论下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协同发展运行机制及实施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慧 曲鲁平 孙伟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110,共6页
运用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剖析CAS理论下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困境,并提出实施路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协同发展CAS表征:构建块、流、聚集、标识、多样性、非线性、内部模型。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多元配合机制和主动... 运用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剖析CAS理论下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困境,并提出实施路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协同发展CAS表征:构建块、流、聚集、标识、多样性、非线性、内部模型。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多元配合机制和主动性激活机制。困境:教师与学生聚集渠道受阻,服务管理组织发展不完善,资源保障优势发挥不充分。实施路径:推动师生流动聚集,完善服务管理组织,整合资源保障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协同发展 CAS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的现实诉求、内涵意蕴与构建理路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迎清 罗亮 孙晋海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7,36,共9页
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是时代的召唤,是党和国家的要求。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了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的现实诉求、内涵意蕴及构建理路。研究表明,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是坚持和发展... 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是时代的召唤,是党和国家的要求。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了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的现实诉求、内涵意蕴及构建理路。研究表明,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进入新时代对体育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体育学学术体系以及体育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研究明确剖析了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建构的内涵意蕴:促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实施、为体育强国建设蓄力赋能、助力全球体育共同体建设的政策内涵;反思回答中国体育发展问题、实现体育学基础理论思想创新、拓展体育学理论研究创新空间的思想内涵;推进体育文化相知相通、增强体育文化国际解释力、提升体育文化战略地位的文明内涵;增强体育社会认知、规范体育社会行为、提升体育社会地位的时代内涵。基于此,该研究提出应从组织体系、方法体系、制度体系、交流体系以及理论体系等方面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 学术体系 新时代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学校体育场域的话语批判与重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立杰 朱建勇 +1 位作者 王厚雷 王竹影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5,共8页
在新的历史起点和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应将学校体育放置于更为宏大的时代语境和话语空间中进行全面地认知和把握。基于此,该研究针对当前制约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困境,对我国学校体育场域话语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判性审思。研... 在新的历史起点和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应将学校体育放置于更为宏大的时代语境和话语空间中进行全面地认知和把握。基于此,该研究针对当前制约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困境,对我国学校体育场域话语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判性审思。研究认为,我国学校体育场域的话语空间中存在外部话语权力冲突、内部话语竞争失调、话语主体缺失和话语表达不畅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实践规则制约惯习生成、实践形式限制资本获取、实践过程影响行动策略和实践结果背离场域逻辑。重构路径包括:转化场域,回归“学生主体”的体育实践情境;重塑惯习,唤醒“意义在场”的身体自我建构;反思实践,关照个体生命的完整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学校体育场域 青少年体育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以体育人“非学科”化的生成逻辑、现实审视与路径探寻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瑞林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围绕学校体育长期以来“学科”化价值取向导致的学校体育过于偏重课程技术化、知识体系化和教学程序化,从而忽视了学生本体感受与个性化发展以及引发的教育功利化倾向等问题,提出在“双减”政策实行过程中,从“非学科”角度回归学校体... 围绕学校体育长期以来“学科”化价值取向导致的学校体育过于偏重课程技术化、知识体系化和教学程序化,从而忽视了学生本体感受与个性化发展以及引发的教育功利化倾向等问题,提出在“双减”政策实行过程中,从“非学科”角度回归学校体育以体育人的本质,对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在个人成长性和社会适应性、教育方式的运动实践性和身体感知性、教育方法的个体差异性和项目技术“非阶梯”性、教育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等方面进行挖掘和拓展。并据此提出以中华体育精神浸润为目标、以具身性为依据、加强“家校社”联动、重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的“非学科”视域下学校体育以体育人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非学科 以体育人 中华体育精神 具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置体育领域一级学科的循证路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瑞林 车雯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77,93,共9页
“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置体育领域一级学科,实质上是中国特色体育学科建设危机突围与自我革新的情境使然。当前,体育学科面临着知识生产性危机、组织结构性壁垒与认知价值性困境等多重挑战。为了从根本上探索体育从“学科化”转向中国特... “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置体育领域一级学科,实质上是中国特色体育学科建设危机突围与自我革新的情境使然。当前,体育学科面临着知识生产性危机、组织结构性壁垒与认知价值性困境等多重挑战。为了从根本上探索体育从“学科化”转向中国特色学科建设的纵深自觉,必须要在守正创新中加快推进“交叉学科”门类下体育领域一级学科建设;要以满足社会体育需求或解决重大体育实践问题为导向,以研究层次的突破、研究方法工具的融合、研究关系的整合为中心,从知识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社会建制的外在约束,明确体育学科与外部学科交叉融合的可为、应为与何为。基于此,促进“交叉学科”门类下体育领域一级学科生成,亟需推动体育学由学科中心主义向问题中心模式转向,强化研究的需求关联。因此,需挖掘体育学科与多学科知识纵深融合的焦点,关注体育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的内在关联;重构基于共同研究目标的知识共同体,增强学科组织集体审议与辩护;加强知识实质增长与制度供给的协同共生,实现交叉学科集群与生态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 交叉学科 一级学科 循证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洋大学堂首次体育竞赛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毕金泽 孙帅 郭振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1,111,共11页
北洋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本土大学的开端,亦是近代较早开展体育竞赛的官办大学,但学界既有研究成果中并未对北洋大学堂首次校内及校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形成统一的认识。基于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在科学选取检索关键词的... 北洋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本土大学的开端,亦是近代较早开展体育竞赛的官办大学,但学界既有研究成果中并未对北洋大学堂首次校内及校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形成统一的认识。基于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在科学选取检索关键词的基础上,运用中英文近代电子史料数据库,对近代与北洋大学堂体育竞赛有关的史料进行梳理与研判,继而确认北洋大学堂首次校内及校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研究认为:根据现有史料,北洋大学堂首次举办校内体育竞赛的时间是1897年11月27日,比赛设有12个运动项目,共计170余人参与。北洋大学堂首次举办校际体育竞赛的时间是1899年5月20日,比赛设有11个运动项目,参赛学校有北洋大学堂、芦汉铁路学堂与天津水师学堂。同时,鉴于北洋大学堂特殊的历史地位以及首次校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1897年11月27日,由北洋大学堂开展的校内体育竞赛亦可视为近代中国本土大学体育竞赛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大学堂 学校运动会 体育竞赛 体育课程 中国本土大学 中国近代体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构建 被引量:55
16
作者 杨桦 任海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0,共18页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指导中国体育实践,融入世界潮流的中国特色体育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中国体育学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视角,中国特色体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发...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指导中国体育实践,融入世界潮流的中国特色体育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中国体育学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视角,中国特色体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发展理念,在对体育学的性质特点、当代体育学的现实状态及问题的理论依据和中国国情、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中国体育实践构建依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全面论述的基础上,提出聚焦西方体育理论本土化、本土传统体育理论现代化、中国特色体育理论国际化的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的构建路径和以学术为先导引领体育学科、话语体系的构建,围绕新时代中国体育基本议题建立体育学术体系,为构建内容完备、逻辑一致、结构完整、特色鲜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做出了建设性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体育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礼并蓄、艺体共进:中华传统体育“四维育人”课程模式探索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波 崔树林 +1 位作者 李永华 倪京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将“德”“礼”等概念融入体育竞争中,用于培育理想的社会公民——君子。通过将中华传统体育中所禀赋的德育价值、礼仪教育进行创造性转化,将之融入现代体育课程体系;结合西方体育技术教学和强化体能的教育功能,形... 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将“德”“礼”等概念融入体育竞争中,用于培育理想的社会公民——君子。通过将中华传统体育中所禀赋的德育价值、礼仪教育进行创造性转化,将之融入现代体育课程体系;结合西方体育技术教学和强化体能的教育功能,形成德、礼、艺、体“四维育人”的综合体育教育模式。通过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挖掘,配合《中华射艺》课程开发,寻求“文质兼备、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的体育教育价值传承,对接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全方位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课程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射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现状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文忠 林杰 何应凯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华南理工大学为在校本科生男生10436人、女生2928人为对象,对当前理工科大学本科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体育态度基本处于良好水平。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和男生体育态度得分...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华南理工大学为在校本科生男生10436人、女生2928人为对象,对当前理工科大学本科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体育态度基本处于良好水平。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和男生体育态度得分高于高年级学生(三、四年级学生)和女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 本科生 体育态度 体育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基本理念与具体路径 被引量:62
19
作者 钟秉枢 李楠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更加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被提上日程。基于实践中的思考,结合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从重要价值、基本理念和具体路径3个方面分析和阐释体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更加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被提上日程。基于实践中的思考,结合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从重要价值、基本理念和具体路径3个方面分析和阐释体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要从历史的、现实的、世界的、发展的维度认识体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体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双创"原则、要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为核心目标、要以培育民族精神为深层目的、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最终追求。提出体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路径:以身体实践为根本手段、以学校体育为主阵地、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载体、以中华体育精神为核心。希冀为进一步增强体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为推动新时代学校体育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体育文化 中华体育精神 学校体育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滥觞及体育、竞技在科教文中的地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寿荣 林笑峰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体育 (PE)和竞技 (sport)思维滥觞体现在体育和竞技语词、概念双脱落 ,认为身体文化即体育 ,金字塔大体育 ,不计特性和本质 ,“历史因果链条”说 ,“家族相似”说。指出体育 (PE)和竞技 (sport)在教科文中的地位。
关键词 教育 科学 文化 娱乐 体育 竞技 竞技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