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植物PSⅠ和PSⅡ光抑制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天来 路涛 +2 位作者 刘玉凤 齐明芳 孙周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3-519,共7页
高等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当光能超过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数量时,会发生光抑制。其中光系统Ⅱ(PSⅡ)是光抑制的原初部位,它在许多逆境下被抑制甚至破坏,而光系统Ⅰ(PSⅠ)在特定环境胁迫下也会发生光破坏现象。分别从PSⅠ光抑制的... 高等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当光能超过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数量时,会发生光抑制。其中光系统Ⅱ(PSⅡ)是光抑制的原初部位,它在许多逆境下被抑制甚至破坏,而光系统Ⅰ(PSⅠ)在特定环境胁迫下也会发生光破坏现象。分别从PSⅠ光抑制的发生机理及其光破坏防御和PSⅡ光抑制的作用机理、D1蛋白周转及PSⅡ修复循环等方面概述了近年该热门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分析了两个光系统反应中心受破坏的机理及其异同。最后,对今后值得深入研究和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抑制 光破坏 ps 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PSⅠ和PSⅡ复合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9
2
作者 汪文俊 王广策 +1 位作者 黄勃 曾呈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6-452,共7页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大叶藻类囊体膜 ,经 1 0 %SDS增溶后 ,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其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经稳态光谱分析、DCIP光还原活性测定及P680 、P70 0 差示光谱检测结果表明 ,2 0 %蔗糖层的CP3和 40 %蔗糖层 (上 )...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大叶藻类囊体膜 ,经 1 0 %SDS增溶后 ,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其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经稳态光谱分析、DCIP光还原活性测定及P680 、P70 0 差示光谱检测结果表明 ,2 0 %蔗糖层的CP3和 40 %蔗糖层 (上 )的CP4为PSⅡ复合物 ,具有光化学活性 ;40 %蔗糖层 (下 )的CP5为PSⅠ复合物 ,其P70 0 特征吸收峰位于 695nm处。CP3和CP4的DCIP光还原活性 :CP3为 34.2 7微电子当量 /(mgchl·h) ,CP4为 7.2 9微电子当量 /(mgch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藻 类囊体膜 光合作用 ps复合物 ps Ⅱ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光系统Ⅰ的研究(Ⅱ)——豌豆PSⅠ复合物的类脂及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彩霞 高荣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1,共5页
对豌豆类囊体及其两种PSⅠ复合物 (PSⅠ 1和PSⅠ 2 )的类脂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它们均含有MGDG ,DGDG ,SQDG ,PG和PC 5种酰基脂 .两种PSⅠ复合物的类脂与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PSⅠ 1和PSⅠ 2类脂与脂... 对豌豆类囊体及其两种PSⅠ复合物 (PSⅠ 1和PSⅠ 2 )的类脂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它们均含有MGDG ,DGDG ,SQDG ,PG和PC 5种酰基脂 .两种PSⅠ复合物的类脂与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PSⅠ 1和PSⅠ 2类脂与脂肪酸组成特性推论 ,PSⅠ 1主要存在于类囊体膜的非垛叠区 ,PSⅠ 2可能主要分布在垛叠区 ;PSI 1的结构比PSⅠ 2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复合物 类脂 脂肪酸 豌豆 组成 分布 类囊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Ⅰ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隋小龙 梁良 +8 位作者 张玲 朱华 徐艳峰 黄澜 徐玉环 韩云林 姚志刚 秦川 邓巍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9-53,I0004,I0005,共7页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ild-type,WT),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给药小鼠每天灌胃一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灌胃。给药四个月后,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其代谢产物和分解酶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能显著降低APP分解酶(ADAM10和BACE1)(P<0.01)及APP的分解产物的量,如:β-CTF(C99)、α-CTF(C83)、s APPα、s APPβ(P<0.01)。结论中药I号方通过影响APP的分解过程减少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的生成,减少脑内老年斑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号方 阿尔茨海默病 APP分解酶 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光合系统Ⅰ psaE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林强 扈东青 +8 位作者 方荣俊 赵卫国 朱方容 张英华 刘赵越 潘宝华 刘利 张林 潘刚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7-382,共6页
利用桑树(MorusL.)表达序列标签(EST),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桑树光合系统Ⅰ(PSⅠ)psaE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MpsaE(GenBank登录号:GU64597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全长705bp,存在97bp的5′端非翻译区和170bp的3′端非翻译区,其... 利用桑树(MorusL.)表达序列标签(EST),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桑树光合系统Ⅰ(PSⅠ)psaE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MpsaE(GenBank登录号:GU64597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全长705bp,存在97bp的5′端非翻译区和170bp的3′端非翻译区,其开放阅读框(ORF)长438bp,编码含有146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15.38kD,等电点为8.08。同源性分析表明,MpsaE编码蛋白与柑桔(Citrus sinensis)、毛果杨甙(Populus trichocarpa)和欧美杨(Populus eu-ramericana)psaE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性达到98%。基于MpsaE与其它18个物种的psaE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桑树与柑桔、蓖麻(Ricinus)、毛果杨甙和欧美杨的亲缘关系较近。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MpsaE基因mRNA在桑树不同组织及部位的转录水平有明显差异:在叶片中的转录水平较高,其中幼叶(刚展开的第1片叶)和中部叶片(8-10位叶)的转录水平最高,其次为上部叶片(2-3位叶)、顶芽和下部叶片;在根部的转录水平最低。初步推测MpsaE基因是桑树PSⅠ参与某些光合生理反应的一个亚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光合系统psaE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光系统Ⅰ的研究(Ⅰ)──叶绿体中存在两种光系统Ⅰ 被引量:12
6
作者 高荣孚 郑彩霞 +1 位作者 童年 何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20,共8页
用含有PEG的提取介质有效地提取和分离了油松、毛白杨、豌豆及菠菜的类囊体膜片,经改进了的增溶方法增溶光合色素蛋白复合物,有效地、完整地将PSI从膜结构上溶解下来.溶解液经DOCPAGE分离,均可得到迁移率相近的具光... 用含有PEG的提取介质有效地提取和分离了油松、毛白杨、豌豆及菠菜的类囊体膜片,经改进了的增溶方法增溶光合色素蛋白复合物,有效地、完整地将PSI从膜结构上溶解下来.溶解液经DOCPAGE分离,均可得到迁移率相近的具光系统Ⅰ活性的两条稳定的绿带,经超速离心及不同浓度毛地黄皂苷和Tween20处理,证明它们是两种PSI,称为PSI1和PSI2.SDSPAGE分析证明这两种复合物多肽种类相同,部分多肽的组成在比例上存在差异,证明在高等植物中存在两种P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植物 光系统 异质性 叶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裙带菜光系统Ⅰ的能量传递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爱芬 段舜山 +2 位作者 陈敏 宫宝安 周百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4-216,共3页
关键词 褐藻 光系统(ps) 色素-蛋白复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离子强度对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结构性质及分离的影响(英文)
8
作者 王玲玲 黄雅琪 +2 位作者 张学芳 曲剑波 刘建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5-902,共8页
本文运用现代分析手段系统考察了溶液离子强度对菠菜来源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PSⅡ)结构性质的影响,研究的结构性质包括:低温荧光光谱、放(耗)氧活性、聚集尺寸、聚集形貌、Zeta电位和热稳定性等.结果表明,溶液离子强度对PSⅠ和PSⅡ... 本文运用现代分析手段系统考察了溶液离子强度对菠菜来源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PSⅡ)结构性质的影响,研究的结构性质包括:低温荧光光谱、放(耗)氧活性、聚集尺寸、聚集形貌、Zeta电位和热稳定性等.结果表明,溶液离子强度对PSⅠ和PSⅡ的放(耗)氧活性、聚集尺寸和热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此外,根据测试结果的分析得知,"筛分效应"在光系统Ⅰ的超滤分离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系统 光系统Ⅱ 离子强度 表征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20nm光吸收曲线技术在逆境条件下叶片光系统Ⅰ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仁杰 蒋燚 +4 位作者 朱凡 唐正 刘雄盛 姜英 王勇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52-155,共4页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在逆境条件尤其是低温和弱光等胁迫下,叶片光系统Ⅰ(PSⅠ)性能下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820 nm光吸收曲线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发生在PSⅠ的原初光化学反应。本文总结了利用820 nm光吸收曲线技术测定PSⅠ的光...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在逆境条件尤其是低温和弱光等胁迫下,叶片光系统Ⅰ(PSⅠ)性能下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820 nm光吸收曲线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发生在PSⅠ的原初光化学反应。本文总结了利用820 nm光吸收曲线技术测定PSⅠ的光化学效率、环式电子传递能力和能量分配的基本原理,及在逆境条件下的研究成果,以期为820 nm光吸收曲线技术在其它条件下对PSⅠ性能影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20 nm光吸收 光系统(ps) 光化学效率 电子传递 能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钠互作对棉花光系统Ⅱ和光系统Ⅰ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甜 王素芳 +2 位作者 马珂 薛惠云 张志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7-105,共9页
了解钾离子与钠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植物的生理效应,对于缓解钾肥资源短缺、提高缺钾土壤和盐地作物的产量有着重要意义。钾和盐胁迫影响了棉花生长,但两者相互作用对光合系统特别是光系统Ⅰ(PSⅠ)光化学效率等荧光参数的差异影响尚... 了解钾离子与钠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植物的生理效应,对于缓解钾肥资源短缺、提高缺钾土壤和盐地作物的产量有着重要意义。钾和盐胁迫影响了棉花生长,但两者相互作用对光合系统特别是光系统Ⅰ(PSⅠ)光化学效率等荧光参数的差异影响尚不清楚。本试验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低钾、盐胁迫和低钾+盐胁迫处理对棉株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低钾、盐胁迫及低钾+盐胁迫处理均显著制约了棉株的生长,但低钾条件下适宜的钠及盐胁迫下适宜的钾均显著促进了棉株生长。其中,低钾条件下适宜的钠使棉株根和叶面积恢复到CK水平,且茎和叶的生长也得到一定的恢复,盐胁迫下适宜的钾能恢复棉株根、茎、叶生长,特别是叶生长。此外,与对照相比,低钾、盐胁迫及低钾+盐胁迫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光合系统的荧光参数。与低钾+盐胁迫处理相比,低钾条件下适宜的钠显著降低了PSⅡ的光化学淬灭qP和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PSⅠ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Ⅰ)、由供体侧限制引起的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D),显著增加了PSⅡ的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和PSⅠ受体侧限制引起的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A)。与低钾+盐胁迫处理相比,盐胁迫下适宜的钾使Y(Ⅱ)、Y(NPQ)和Y(ND)显著升高,而Y(NO)和Y(NA)显著降低。由此可见,低钾条件下适宜的钠主要靠恢复棉株根系和叶面积的生长,从而缓解钾缺乏,盐胁迫下适宜的钾,提高了棉株的热耗散能力,修复对光合系统的损伤,特别是在PSⅠ中,提高了叶片的光合速率,进而促进棉株生长及干物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幼苗 低钾 盐胁迫 ps ps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系统Ⅰ研究概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丽娜 顾培育 《山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5期90-92,共3页
该文综合并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光系统I的发现、结构、以及其异质性等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研究光系统I的特性,对于揭示光合作用,对于现代农业、林业生物产量调控,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光系统I(ps I) 结构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和胁迫时长下蓝云杉的光合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阳芳群 崔夏 +4 位作者 张辉 邓军育 石青松 李玉岭 孙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71,共12页
[目的]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将不利于蓝云杉生长,研究蓝云杉在高温胁迫下的生长、光合响应机制,为蓝云杉引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五年生蓝云杉苗为试验材料,设定45、50、55℃3种温度,处理6 h;其中45℃处理还有12、18、和24 h不同时长,常... [目的]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将不利于蓝云杉生长,研究蓝云杉在高温胁迫下的生长、光合响应机制,为蓝云杉引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五年生蓝云杉苗为试验材料,设定45、50、55℃3种温度,处理6 h;其中45℃处理还有12、18、和24 h不同时长,常温(25℃)作为对照。研究处理后、恢复7和28 d的生长表型、针叶含水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高温、胁迫时长对蓝云杉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45℃处理6 h蓝云杉基本可以恢复正常生长,而50℃和55℃处理的蓝云杉整株针叶都变黄,干枯掉落,伴随着相对含水量的降低,且光系统Ⅰ(PSⅠ)有效量子产量实际光化学效率(Y(Ⅰ))、PSⅠ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Ⅰ))、由供体侧限制引起的PSI处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D))、受体侧非光化学能量耗散产生的量子产量(Y(NA))、光系统Ⅱ(PSⅡ)有效量子产量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PS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_(o))均显著低于45℃处理和对照。尽管45℃处理6、12、18、24 h后从表型上看不出蓝云杉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但是恢复期发现12、18 h针叶继续失水、变黄,24 h处理整株针叶都变黄,基本干枯掉落,针叶相对含水量降至最低。恢复28 d时,18、24 h的荧光参数φE_(o)几乎为0,电子传递受到了抑制。[结论]胁迫时长为6 h,蓝云杉可以耐45℃高温处理,不耐50、55℃高温。45℃高温处理时长超过12 h苗木失水严重,针叶干枯,对光合特性产生了显著影响,难恢复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云杉 耐热 针叶含水量 光系统和Ⅱ 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幼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反应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静 孙磊 +5 位作者 张成军 陈国祥 王萍 施大伟 吕川根 许所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49-1056,共8页
研究了常规低温敏感型杂交稻汕优63和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幼苗期对低温胁迫的抗性,处理低温为10℃,以常温25℃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水稻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类囊体膜PSⅠ、PSⅡ活性明显下降,类囊体膜... 研究了常规低温敏感型杂交稻汕优63和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幼苗期对低温胁迫的抗性,处理低温为10℃,以常温25℃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水稻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类囊体膜PSⅠ、PSⅡ活性明显下降,类囊体膜的室温吸收光谱、发射光谱也明显下降。低温使两优培九的O 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下降,而汕优63却出现相反的结果;同时,SOD的活性与对照相比两品种都有所提高,而CAT活性则是两优培九高于对照,汕优63低于对照。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都是汕优63较明显。低温处理后,两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都上升,但两优培九增幅较汕优63高。SDS-PAGE表明,低温处理后可溶性蛋白条带增多,但类囊体膜蛋白条带没有明显的增加。对照组中,除了PSⅠ和PSⅡ活性外,其余各项指标都是汕优63较两优培九高,意味着幼苗期的两优培九光合功能虽不如汕优63高,但其对低温的抗性较汕优63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低温处理 光系统 光系统Ⅱ 类囊体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体不同浓度下光诱导延迟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成龙 钱隆 +1 位作者 范多旺 王锦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28-1031,共4页
针对《光子学报》文献[1]中实验结果与已有报道相关光谱特征的显著差异,利用多种光谱学手段对不同浓度下叶绿体延迟荧光行进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SⅠ反应中心叶绿素P700对PSⅡ所发685nm成份的吸收随叶绿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从而导致PS... 针对《光子学报》文献[1]中实验结果与已有报道相关光谱特征的显著差异,利用多种光谱学手段对不同浓度下叶绿体延迟荧光行进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SⅠ反应中心叶绿素P700对PSⅡ所发685nm成份的吸收随叶绿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从而导致PSⅠ发出的730nm成份增强,而使得延迟荧光光谱中730nm成为主峰,甚至685nm成份的消失.该研究结果表明:叶绿体延迟荧光光谱中730nm成份,是由PSⅠ作用中心叶绿素P700对PSⅡ中所发685nm成份延迟荧光的重吸收,产生激发态所发出的荧光.该结论有助于延迟荧光光谱中各成份产生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诱导延迟荧光 光谱 叶绿体 ps ps 重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对水稻幼苗叶绿体光化学功能及类囊体膜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何军贤 曾迺燕 +1 位作者 易静 梁厚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9-103,共5页
研究了低温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绿体光合电子传递功能及类囊体膜蛋白水平的变化。4℃低温结合35μmol/(m2·s)的弱光照处理,使水稻叶绿体全电子链、PSⅡ和PSⅠ的电子传递活性均降低,降低的幅度依次是:全电子链>P... 研究了低温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绿体光合电子传递功能及类囊体膜蛋白水平的变化。4℃低温结合35μmol/(m2·s)的弱光照处理,使水稻叶绿体全电子链、PSⅡ和PSⅠ的电子传递活性均降低,降低的幅度依次是:全电子链>PSⅡ>PSⅠ。对类囊体膜蛋白组分进行的SDS-PAGE分析显示,低温使大部分类囊体膜蛋白特别是PSⅡ功能蛋白的稳态水平降低,这可能是造成叶绿体光化学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对低温影响PSⅡ电子传递活性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所得结果表明,低温下PSⅡ功能受抑的主要原因是其氧化侧的电子供应受阻,而与反应中心受到的伤害关系不大,尽管类囊体膜的SDS-PAGE结果显示PSⅡ的反应中心也受到低温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水稻 叶绿体 幼苗 光化学功能 类囊体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体延迟荧光中730nm成分产生机理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成龙 邢达 曾礼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0,共5页
叶绿体685nm延迟荧光成分被认为源于PSⅡ作用中心的电荷复合。利用多种光谱学测量手段研究了叶绿体延迟荧光光谱中730nm峰的产生机制。不同浓度下叶绿体延迟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初始随浓度的增加,延迟荧光光谱中685和730nm成分强度均... 叶绿体685nm延迟荧光成分被认为源于PSⅡ作用中心的电荷复合。利用多种光谱学测量手段研究了叶绿体延迟荧光光谱中730nm峰的产生机制。不同浓度下叶绿体延迟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初始随浓度的增加,延迟荧光光谱中685和730nm成分强度均增强;当浓度增加到7.8μg·mL-1时,685nm成分强度达最大,730nm成分强度继续上升;当浓度增加到31.2μg·mL-1时,延迟荧光光谱中730nm成分强度达最大,而685nm成分已明显下降。吸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A685A730在叶绿体浓度增加的过程中几乎不变。叶绿体730nm荧光成分的激发光谱实验结果表明:685nm光对730nm荧光有较高的激发效率。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叶绿体延迟荧光光谱中730nm峰是由PSⅡ所发685nm成分激发PSⅠ所产生的荧光。同一浓度下叶绿体延迟荧光光谱波形随延迟时间(1~9s)的不变性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 延迟荧光 ps ps 重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盐藻光合作用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彭长连 林植芳 +1 位作者 孙谷畴 施定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06-611,共6页
于1989年9-11月分别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天津轻工部制盐研究所取得盐藻Dunaliellasp.HB558和Dunaliellasalina1009。这两个藻种的光合放氧-光强曲线,光系统Ⅰ、光系统Ⅱ活性-温度曲线及甘油产量的结果表明,其光合作用的光... 于1989年9-11月分别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天津轻工部制盐研究所取得盐藻Dunaliellasp.HB558和Dunaliellasalina1009。这两个藻种的光合放氧-光强曲线,光系统Ⅰ、光系统Ⅱ活性-温度曲线及甘油产量的结果表明,其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皆为220μmol/(m2·s),并可忍受40℃的温度;当温度为45℃时,D.sp.HB558的光合放氧明显受到抑制,光系统II活性下降,但对从D.salina1009则无影响;D.sp.HB558在10-40℃下的光合放氧速率及甘油产量都高于D.salina1009.培养这两种蕉的最适温度为3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藻 光饱和点 光合放氧 甘油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周期对促成栽培芍药生长开花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韩婧 吴益 +3 位作者 赵琳 艾云苾 刘燕 高荣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2-69,共8页
为探讨光周期对促成栽培芍药生长开花和光合机制的影响,给予冬季促成栽培芍药‘大富贵’(DFG)和‘桃花飞雪’(THFX)14 h/d和18 h/d光周期处理,以自然光周期9 h/d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CK相比,14 h/d光周期对芍药2个品种的生长、叶绿... 为探讨光周期对促成栽培芍药生长开花和光合机制的影响,给予冬季促成栽培芍药‘大富贵’(DFG)和‘桃花飞雪’(THFX)14 h/d和18 h/d光周期处理,以自然光周期9 h/d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CK相比,14 h/d光周期对芍药2个品种的生长、叶绿素积累和开花均有利,并促进PS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上升和增强PSⅡ向下游供应电子的能力,使PSⅡ-PSⅠ-碳同化快速达到动态平衡;与CK相比,18 h/d光周期不利于芍药DFG茎伸长,并对其开花有显著抑制作用;18 h/d光周期处理,芍药2个品种电子传递链均在PSⅠ处受阻,同时PSⅠ-碳同化间电子传递平衡被打破;芍药不同品种光合电子传递对光周期响应有差异,DFG整体电子传递活性比THFX高,在14h/d光周期下,PSⅡ-PSⅠ-碳同化动态变化可更快达到新的动态平衡并保持稳定,对光周期的适应性也比THFX强,这与其生长开花情况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促成栽培 补光 后稳态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psⅡ-ps-碳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系统I的异质性及其在类囊体膜上分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郑彩霞 高荣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9-87,共9页
该文综合并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光合作用光反应中心、类囊体膜的特性、光系统I的异质性及其在类囊体膜上分布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不同研究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可分离得到在体积、结构与组成上存在差异的光系统I色素蛋白复合物,... 该文综合并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光合作用光反应中心、类囊体膜的特性、光系统I的异质性及其在类囊体膜上分布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不同研究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可分离得到在体积、结构与组成上存在差异的光系统I色素蛋白复合物,它们在类囊体膜上分布是不均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系统 psI的异质性 psI的分布 类囊体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HSO3对苹果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国防 王荣花 +5 位作者 王志博 刘颖娇 张雯 梁俊 赵政阳 郭延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80,共6页
以2a生嘎啦苹果植株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5、1.0、2.0、5.0、10.0 mmol·L^-1)NaHSO3后植株的光合作用。结果表明,浓度为0.5-10.0mmol·L^-1的NaHSO3对植株有光合促进作用,浓度为1.0mmol·L^-1效果最好,并... 以2a生嘎啦苹果植株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5、1.0、2.0、5.0、10.0 mmol·L^-1)NaHSO3后植株的光合作用。结果表明,浓度为0.5-10.0mmol·L^-1的NaHSO3对植株有光合促进作用,浓度为1.0mmol·L^-1效果最好,并可维持12d。与对照(H2O)相比,经浓度1.0mmol·L^-1 NaHSO3处理后,叶片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适应下光化学效率(Fv′/Fm′)及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均显著升高。光响应曲线初始斜率(a)、半饱和光强(Ik)及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显著升高,光系统Ⅰ的相对含量和活性也明显增大。综合分析认为,低浓度NaHSO3可通过增强电子传递和光系统Ⅰ环式光合磷酸化来促进叶片的光合效能,减轻光合机构在高光强下的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HSO3 苹果 光合作用 ps活性 光合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