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66
1
作者 刘波 胡桂萍 +2 位作者 郑雪芳 张建福 谢华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8-288,共11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了4个以Ⅱ-32A为母本和3个以制5为父本的系列杂交水稻组合在同等栽培条件下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探讨其与水稻特性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水稻育种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了4个以Ⅱ-32A为母本和3个以制5为父本的系列杂交水稻组合在同等栽培条件下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探讨其与水稻特性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水稻育种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丰富,共检测到38种PLFAs,其中完全分布的生物标记有23种,不完全分布的有15种;水稻根际土壤中PLFAs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不同水稻材料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组成结构存在差异。对根际土壤特征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16:0(细菌)、18:1ω9c(真菌)、10Me17:0(放线菌)、10Me16:0(硫酸盐还原细菌)和16:1ω5c(甲烷氧化菌)比较可知,制5系列组合含量高,最高的为金生优制5,Ⅱ-32A系列组合较低,含量最低的为Ⅱ优797。对PLFAs总量和水稻特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LFAs含量与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对水稻根际土壤磷脂脂肪酸生物量总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Ⅱ-32A系列组合聚为一类,制5系列组合聚为一类,表现出水稻遗传特性在其根际PLFAs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结构丰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水稻遗传亲缘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际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和烤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9
2
作者 唐莉娜 张秋芳 陈顺辉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6-40,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在等氮、磷、钾施用量,有机氮占总施氮量25%的条件下,应用PLFAs方法,研究饼肥、鸡粪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和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中总PLFAs个数和各特征PLFA,如:16:00、18:1ω9c、10Me1... 采用田间试验,在等氮、磷、钾施用量,有机氮占总施氮量25%的条件下,应用PLFAs方法,研究饼肥、鸡粪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和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中总PLFAs个数和各特征PLFA,如:16:00、18:1ω9c、10Me17:0、10Me 16:0、16:1ω5c、18:1ω7c等的相对生物量,均为配施有机肥的处理高于纯化肥处理(CK)。除甲烷氧化菌的特征PLFA 16:1ω5c含量是饼肥+化肥的处理大于鸡粪+化肥处理外,其它土壤微生物各特征PLFA的生物含量皆为鸡粪+化肥处理大于饼肥+化肥处理。结果还表明,与对照纯化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提高烟株的抗病能力,提高烟叶中钾含量,降低烟叶氮含量,尤其是上部烟叶氮和烟碱的含量。饼肥、鸡粪与化肥配施,生产出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中,可明显改善烟叶香气质,增加烟叶香气量,可提高上中等烟叶比例,增加烟叶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植烟土壤 磷脂脂肪酸(plfas) 烤烟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植株内生菌PLFAs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雪芳 刘波 +5 位作者 孙大光 朱育菁 段永平 夏育陆 阮传清 肖荣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32-944,共13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柑橘黄龙病植株叶片共检测到42种PLFAs,其中完全分布的生物标记有9种,不完全标记有33种。对PLFAs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柑橘黄龙病株...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柑橘黄龙病植株叶片共检测到42种PLFAs,其中完全分布的生物标记有9种,不完全标记有33种。对PLFAs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叶片内生菌PLFAs可以分为2大类群,类群I特点为脂肪酸生物标记均为不完全分布,类群Ⅱ的特点为脂肪酸生物标记在被检测的柑橘黄龙病植株的大部分叶片中均有分布。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PLFAs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总体来看,不同朝向中,东面叶片内生菌PLFAs含量最大;不同高度中,下部叶片内生菌PLFAs含量最大;不同健康状态中,带有黄龙病原叶片内生菌PLFAs含量比健康植株叶片更大。此外,不同朝向中,南面叶片真菌/细菌值最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比值(G+/G)较大;不同高度叶片中,真菌/细菌值差异不明显,G+/G值差异明显,上部最大,下部次之,中部最小;不同健康状态中,健康叶片的真菌/细菌值高于黄龙病株叶片。对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多样性研究表明,不同朝向和不同健康状态的叶片内生菌种群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不同高度的叶片内生菌种群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基本上能把柑橘黄龙病株不同朝向叶片内生菌种群区分开来。对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带有黄龙病原的叶片聚为一类,不带黄龙病原的健康叶片分聚为两类,其中,不同朝向的叶片分聚在不同的亚类群中,表明柑橘黄龙病株内生菌PLFAs分布与叶片健康状态和叶片朝向均有紧密关系,与叶片健康状态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黄龙病 植物内生菌 磷脂脂肪酸 群落结构 叶片朝向 叶片高度 叶片健康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根际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s)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徐鸿斌 王绍明 +2 位作者 赵维奇 兰家萍 杨东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8,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主栽品种红花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探讨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品种响应的差异。【方法】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方法,检测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PLFAs的种类及含量。【结果】在红花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28种PLFAs,其中24种两个品种... 【目的】研究新疆主栽品种红花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探讨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品种响应的差异。【方法】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方法,检测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PLFAs的种类及含量。【结果】在红花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28种PLFAs,其中24种两个品种皆有分布,裕民无刺品种特有PLFAs为:15:1ω6c,a16:0,18:3ω6c(6,9,12),20:4ω6(9,12,15c);红花根际土壤中PLFAs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脂肪酸18:1ω9c(真菌)在两品种间差异显著。【结论】红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种类和含量丰富,代表细菌的PLFA种类和数量最多,细菌在根际土壤中占优势;代表假单胞菌的PLFA(18:1ω7c)含量较高,可能与土壤中的固氮作用及解磷过程密切相关;红花品种间PLFA种类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 红花 根际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桃与荔枝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s)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阮传清 陈建利 +2 位作者 刘波 陈燕萍 韩文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0期1903-1909,共7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方法,分析同一果园台湾软枝杨桃(20年树龄)和荔枝乌叶品种(15年树龄)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杨桃根区不同样品检测到25~32种微生物PLFAs,特有PLFAs为:i13:0,11:0 3OH,14:0 2OH;荔枝根区检测到23~4...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方法,分析同一果园台湾软枝杨桃(20年树龄)和荔枝乌叶品种(15年树龄)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杨桃根区不同样品检测到25~32种微生物PLFAs,特有PLFAs为:i13:0,11:0 3OH,14:0 2OH;荔枝根区检测到23~40种微生物PLFAs,特有PLFAs为:16:0 3OH,i18:0,i12:0,12:1 AT11-12,a14:0。杨桃根区由PLFAs指示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特征脂肪酸16:0(细菌)、18:1ω9c(真菌)、10Me16:0(硫酸盐还原细菌)含量大小:距植株1.0 m土壤≈1.5 m土壤>0.5 m土壤;而荔枝根区Simpson指数和以上各种菌特征脂肪酸含量大小为:距植株1.0 m土壤>0.5 m土壤≈1.5 m土壤。脂肪酸10Me17:0(放线菌)和16:1ω5c(甲烷氧化菌)含量在杨桃根区无水平分布上的显著差异,而在荔枝根区则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软枝杨桃 荔枝 根区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pl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E-209对土壤微生物PLFAs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谢登科 符安 +2 位作者 林耀东 秦华明 莫测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8-484,共7页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浓度BDE-209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组成、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BDE-209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包括内标19∶0在内,共检测出20种磷脂脂肪...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浓度BDE-209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组成、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BDE-209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包括内标19∶0在内,共检测出20种磷脂脂肪酸,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种类较丰富,PLFAs组成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脂肪酸16∶0含量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和环丙烷脂肪酸含量较少。不同浓度BDE-209会改变微生物的组成与含量,与对照(CK)相比,1.0 mg·kg-1处理可将不同种类PLFAs的增加或降低的程度分为3类,10 mg·kg-1和100 mg·kg-1处理的分为4类,增加程度最大的都是细菌。BDE-209对以PLFAs表征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总微生物量都有显著的影响,且真菌对BDE-209更敏感,细菌对BDE-209耐受更强,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对BDE-209污染的响应较敏感,革兰氏阳性细菌更容易存活,而含16:1ω7t的微生物比含16:1ω7c的微生物抗逆性更强。主成分分析发现,对照、1.0、10 mg·kg-1处理和第一主成分呈显著正相关,100 mg·kg-1处理和第二主成分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第一主成分以含16:0、18:0、18:1ω7t、18∶2ω6,9的微生物为优势种群,第二主成分以含i17:0、a15:0的微生物为优势种群。PLFAs表征的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对BDE-209的响应敏感,可以作为BDE-209污染下指示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有效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溴联苯醚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土壤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中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英杰 张德楠 +8 位作者 沈育伊 徐广平 曹杨 黄科朝 陈运霜 毛馨月 滕秋梅 吕仕洪 褚俊智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60,共15页
【目的】探究中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特征,为深入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氮沉降对桉树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建立桉树人工林模拟氮沉降定位试验,设置对照CK(0 kg·hm^(-2)a... 【目的】探究中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特征,为深入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氮沉降对桉树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建立桉树人工林模拟氮沉降定位试验,设置对照CK(0 kg·hm^(-2)a^(-1))、低氮LN(50 kg·hm^(-2)a^(-1))、中氮MN(100 kg·hm^(-2)a^(-1))和高氮HN(150 kg·hm^(-2)a^(-1))4个处理,模拟氮沉降5年后,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结果】1)与对照相比,氮沉降显著增加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黏粒、有机碳、全氮、硝态氮、溶解有机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含量。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全磷、微生物生物量磷、铵态氮和砂粒含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粉粒含量呈现先减小后略增加的趋势,小于对照。2)氮沉降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总磷脂脂肪酸含量。低氮和中氮沉降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含量、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量,促进了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但在高氮沉降下则趋于减小。3)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微生物生物量氮、粉粒、全氮、溶解有机氮和全磷含量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5年短期模拟氮沉降改善了桉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其中低氮和中氮沉降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表现出促进作用,高氮沉降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酶活性 桉树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多样性 被引量:66
8
作者 张秋芳 刘波 +3 位作者 林营志 史怀 杨述省 周先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127-4137,共11页
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是一种可定性和定量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方法。研究以烟田土壤为例,应用生态学评价方法,即丰富度(S)、均匀度(J)、Simpson优势度(D)、Shannon-Wiener(H1)、Brillouin(H2)和McIntosh(H3)多样性指数... 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是一种可定性和定量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方法。研究以烟田土壤为例,应用生态学评价方法,即丰富度(S)、均匀度(J)、Simpson优势度(D)、Shannon-Wiener(H1)、Brillouin(H2)和McIntosh(H3)多样性指数等测度方法,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群落PLFAs生物标记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先后出现了43种PLFAs,将其聚类分析,可以将所获得的PLFAs分成五大类:第Ⅰ类为高含量、高频次和多样性,PLFA为18:1ω9c的真菌生物标记;第Ⅱ类为高含量、高频次和多样性,PLFA为16:0的假单胞菌生物标记;第Ⅲ类为高含量、高频次,多样性中等,PLFA为16:1ω5c的甲烷氧化菌生物标记;第Ⅳ类为中等含量,频次较高,多样性中等,含有表征好氧菌的i15:0、a15:0、i16:0和a17:0的PLFA,还有表征厌氧菌的18:1ω7c以及硫酸盐还原菌的16:0 10Me;第Ⅴ类为低含量,低频次和多样性,其特征生物标记有表征好氧菌的i15:0 3OH、15:1iG、a16:0、i16:1 G、i16:1 H、17:0、i17:0、15:0 2OH、15:0 3OH、17:0和17:0 2OH的PLFAs,存在有表征真菌的18:3ω6c(6,9,12)、放线菌的17:0 10Me和18:0 10Me以及表征原生动物的20:4ω6,9,12,15c。说明供试土壤中能够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菌依次是真菌、假单胞菌、甲烷氧化菌和部分的好氧菌、厌氧菌及硫酸盐还原菌,将为合理调节土壤微生态系统提供指导,是一种可行的评价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plfa) 生物标记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氮、磷及有机肥对农田黑土PLFA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白震 张明 +2 位作者 闫颖 郑立臣 张旭东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80,共8页
研究黑土长期肥料定位站CK、N、P、NP、单施有机肥(MCK)、有机肥与氮肥(MN)、有机肥与磷肥(MP)、有机肥与氮磷肥(MNP)等8处理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和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有机肥及单施P处理显著促进真菌、细菌生长,提高真菌/细菌比值... 研究黑土长期肥料定位站CK、N、P、NP、单施有机肥(MCK)、有机肥与氮肥(MN)、有机肥与磷肥(MP)、有机肥与氮磷肥(MNP)等8处理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和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有机肥及单施P处理显著促进真菌、细菌生长,提高真菌/细菌比值;单施N对细菌或真菌无显著影响;与MCK相比,有机肥配施化肥对真菌、细菌影响不同:总细菌脂肪酸由大到小依次为MCK(54.7 nmol·g-1)>MP(49.7nmol·g-1)>MN(44.8 nmol·g-1)>MNP(42.6 nmol·g-1);而真菌生物量则随化肥施用而增加,表现为MP(28.5 nmol·g-1)>MN(26.0 nmol·g-1)>MNP(22.8 nmol·g-1)>MCK(22.0 nmol·g-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总微生物群落或总细菌受速效钾与硝态氮含量影响最为显著,硝态氮与总氮是G+菌生长的主要限制养分,而速效钾是影响G-菌的最主要因素,真菌更易受有效磷与铵态氮含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 微生物 黑土 无机肥 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氮肥施用对农田黑土NLFA与PLFA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白震 张旭东 +4 位作者 何红波 闫颖 侯松嵋 陈盈 解宏图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9-716,共8页
以不施肥与休闲处理为对照,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中性磷脂脂肪酸(NLFA)、NLFA/PLFA比值及各菌群特定PLFA比值的测定,研究不同氮肥处理条件下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PLFA测定结果表明,氮磷配施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 以不施肥与休闲处理为对照,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中性磷脂脂肪酸(NLFA)、NLFA/PLFA比值及各菌群特定PLFA比值的测定,研究不同氮肥处理条件下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PLFA测定结果表明,氮磷配施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氮磷钾配施未表现出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单施氮肥处理因有效磷等养分过度消耗而抑制真菌生长。不同菌群之间PLFA比值表明,真菌较细菌更能适应养分贫瘠条件,而氮肥与磷肥的施入则能促进细菌生物量增加。不同氮肥处理NLFA含量及个别NLFA/PLFA比值存在较大差异,可用来说明土壤微生物生理状态和土壤养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 中性磷脂脂肪酸 真菌 细菌 微生物量 中国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堆积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PLFA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泽江 孟镇 +2 位作者 钟其顶 熊正河 盛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4,共5页
应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PLFA)研究了芝麻香型白酒堆积过程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堆积过程,PLFA的种类和数量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反应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堆积过程中的优势PLFA是直链饱和脂肪酸和偶数... 应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PLFA)研究了芝麻香型白酒堆积过程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堆积过程,PLFA的种类和数量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反应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堆积过程中的优势PLFA是直链饱和脂肪酸和偶数碳不饱和脂肪酸。堆积的时间和温度对生物量的含量影响显著。同时,细菌是整个堆积过程的优势微生物菌群,革兰氏阴性菌是细菌中的优势菌群。而厌氧菌和好氧菌在不同的样品中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磷脂脂肪酸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LFA方法分析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彩霞 焦如珍 +2 位作者 董玉红 孙启武 刘少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5-162,共8页
【目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指标。本研究选择磷脂脂肪酸法( PLFA)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短期氮沉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预测氮沉降后土壤性质及植物生长的变化趋势,为氮饱和条件下人... 【目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指标。本研究选择磷脂脂肪酸法( PLFA)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短期氮沉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预测氮沉降后土壤性质及植物生长的变化趋势,为氮饱和条件下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微生物参数和指标,对氮沉降的即时调控和实时治理具有指导意义。【方法】2013年5月,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约1 hm2的杉木幼龄林中建立30个1 m ×1 m 的样方,在30个样方中进行5种氮沉降量[N0(对照)、N1(20 kg·hm -2a -1)、N2(40 kg·hm -2a -1)、N3(60 kg·hm -2a -1)、N4(80 kg·hm -2a -1)]和2种氮形态(NH4+-N,I和 NO3--N,II)的模拟沉降试验,沉降1年后用土钻进行土壤样品采集。磷脂脂肪酸提取方法为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甲酯化法,以十九烷酸为内标,采用 Agilent 6850N 测定,用Sherlock MIS4.5系统分析PLFA图谱,脂肪酸含量换算成每克干土中的含量( nmol)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测到PLFAs 72种,其中特征脂肪酸36种。分析特征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可知:各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均以原核微生物为主,不同氮处理样地中以磷脂脂肪酸总量表征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范围20~44 nmol·g -1。沉降铵态氮时,土壤中 PLFA总量、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的脂肪酸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为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最后再升高,NH4+-N N4处理土壤微生物 PLFAs的数量最多,NH4+-N N2处理土壤微生物 PLFAs的丰度值和多样性值最高;沉降硝态氮时,土壤中 PLFA 总量、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PLFAs量随着硝态氮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 NO3--N N2处理达到最大值。细菌和放线菌的标记脂肪酸含量变化趋势相同。NO3--N N2处理微生物脂肪酸量最多,NO3--N N4浓度下微生物 PLFAs多样性值最高。根据典型性相关分析,得出铵态氮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含量影响较为显著,土壤中硝态氮和含水量对细菌含量影响较为显著。【结论】当氮沉降量小于80 kg·hm -2 a -1时,铵氮和硝态氮处理均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但增长幅度不同。铵态氮的最高氮处理和硝态氮的中氮处理,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增长,铵态氮的中氮处理和硝态氮的最高氮处理,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铵态氮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含量影响较为显著,土壤中硝态氮和含水量对细菌含量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磷脂脂肪酸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草原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PLFA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邹雨坤 张静妮 +4 位作者 杨殿林 陈秀蓉 张天瑞 赵建宁 赵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3,共7页
本研究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对羊草草原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刈割下表征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显著高于围封和放牧利用,围封条件下P... 本研究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对羊草草原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刈割下表征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显著高于围封和放牧利用,围封条件下PLFA总量最低,相关分析表明,PLFA总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碳(熏蒸提取法)极显著正相关。刈割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含量,围封使土壤中放线菌含量显著增加,土壤中真菌含量在3种利用方式下则无显著变化。刈割样地表征细菌的PLFA量最高,为29.6 nmol/g,放牧和围封样地中细菌的含量分别比刈割样地降低了27.8%和49.3%。刈割样地的优势PLFA类型为a15:0,15:0,16:0和18:0,占PLFA总量的64.6%,放牧样地中优势PLFA类型为i15:0,i16:0和18:1ω9t,占PLFA总量的45.6%;围封样地中,优势PLFA类型为a15:0,15:0和i16:0,占PLFA总量的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原 微生物量碳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海燕 魏天兴 王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5,共8页
为研究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差异,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对山西吉县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刺槐、油松以及荒草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含量存在显... 为研究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差异,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对山西吉县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刺槐、油松以及荒草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最大,细菌、真菌、放线菌的PLFA含量均大于油松人工林和荒草地;细菌PLFA含量在3种样地中的差异显著;2种人工林的真菌PLFA含量接近,而与荒草地差异显著,与荒草地相比,人工林的种植可明显提高土壤中真菌的比例;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油松人工林与荒草地2种菌群的PLFA含量接近,而与刺槐人工林差异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植被下土壤细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各总PLFA与土壤养分因子之间密切相关;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刺槐人工林更为丰富,且各个菌群分布更为均匀,油松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菌群分布均匀度与刺槐人工林土壤较为接近,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程度较2种人工林明显偏低。因此从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角度看,人工林的种植能够明显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土壤质量;刺槐人工林是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恢复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油松 人工林 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磷脂脂肪酸(PLFA)谱图技术分析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盐碱程度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新 焦燕 杨铭德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8-494,共7页
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3种不同盐碱程度(盐土、强度盐化土、轻度盐化土)土壤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盐土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显著低于强度盐化土和轻度盐化土;三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中的... 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3种不同盐碱程度(盐土、强度盐化土、轻度盐化土)土壤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盐土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显著低于强度盐化土和轻度盐化土;三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中的微生物均以细菌为主,盐土的细菌PLFA含量较强度盐化土和轻度盐化土的细菌PLFA含量都显著降低;以27种PLFA含量为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土壤盐碱化程度不同,土壤微生物结构必然发生变化;ShannonWiener等多样性指数分析可得盐碱程度越大,主要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物多样性越单一,反之则越丰富;以PLFA标记物为物种,以土壤含盐量、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为环境变量,借助CANOCO软件主成分分析生成物种-环境双序图,两个排序轴对物种变量的解释量达94.3%,土壤含盐量、pH与第一主成分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7,0.9091;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与第一主成分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8和–0.8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壤微生物 理化性质 磷脂脂肪酸pl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旱作物轮作田块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PLFA法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徐幼平 蔡新忠 祝小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6-1061,共6页
轮作是一项经济和有效的控制土传病害的措施。为进一步明确轮作作用机理,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谱图分析技术,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田块土壤微生物的PLFA构成特征。结果显示,水稻-棉花和水稻-玉米轮作田块中的微生... 轮作是一项经济和有效的控制土传病害的措施。为进一步明确轮作作用机理,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谱图分析技术,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田块土壤微生物的PLFA构成特征。结果显示,水稻-棉花和水稻-玉米轮作田块中的微生物PLFA总量均高于水稻-水稻连作田块,水稻-水稻连作田块的微生物PLFA总量比连作前水稻田下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田块土壤中细菌占主导,真菌和放线菌含量次之,原生动物最少。但是,轮作田中每一类微生物含量均高于连作田块,细菌尤为显著。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田块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数量和种类均存在着明显差异,水稻-旱作轮作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增加,种类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轮作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猪发酵床不同发酵程度垫料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PLFA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雪芳 刘波 +3 位作者 朱育菁 王阶平 蓝江林 陈倩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9,共8页
发酵床养猪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技术,可有效缓解养猪的环境污染问题,微生物在其中起关键作用。为明确养猪发酵床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为发酵床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 发酵床养猪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技术,可有效缓解养猪的环境污染问题,微生物在其中起关键作用。为明确养猪发酵床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为发酵床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法分析养猪发酵床不同发酵等级垫料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采用色差法将垫料分为3个发酵程度等级:1级、2级和3级,采集不同发酵等级表层(0~15 cm)和里层(30~45 cm)垫料样本,测定各样本的PLFA。结果表明,共检测到61种PLFA,发酵2级垫料的PLFA种类最多,发酵3级垫料的PLFA种类最少。在各垫料中,PLFA分布量均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指示细菌、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细菌(G^+)、革兰氏阴性细菌(G^-)的PLFA及总PLFA在各发酵等级表层垫料的分布量均显著大于其在里层垫料的分布量,最大值出现在发酵1级表层垫料中。与对照(未发酵垫料)相比,发酵垫料总PLF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发酵3级表层垫料的真菌/细菌值最大,发酵2级表层垫料的G^+/G^-值最大。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最大值出现在发酵2级垫料中,而Simpson指数最大值出现在发酵3级表层垫料中。聚类分析表明,当欧氏距离为233.15时,可将不同发酵等级垫料聚为3个类群,同一发酵级别的垫料聚在相同类群中;主成分分析表明,发酵1级表层和里层垫料单独归一类群,其他发酵等级垫料和对照垫料归另一类群中。综上,不同发酵等级垫料的微生物种群结构不同,发酵1级表层垫料微生物分布量最大,发酵2级垫料的微生物种类最多,相同发酵级别表层和里层垫料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发酵床 垫料 发酵程度 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plfa)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磷脂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18
作者 吴娟娟 田佳宁 +5 位作者 陈奕蒙 王成成 王玉明 姜晓明 薛长湖 张恬恬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123,共6页
为了揭示雌、雄膨腹海马磷脂组成及其差异,用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雌、雄膨腹海马脂质,冷丙酮提取其中的磷脂,进一步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硅胶柱层析分离制备各磷脂组分,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比较雌、雄膨腹海马磷脂及其各组分的脂肪酸组成。... 为了揭示雌、雄膨腹海马磷脂组成及其差异,用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雌、雄膨腹海马脂质,冷丙酮提取其中的磷脂,进一步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硅胶柱层析分离制备各磷脂组分,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比较雌、雄膨腹海马磷脂及其各组分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雌、雄膨腹海马的磷脂含量丰富,分别占总脂的18.11%和18.72%;膨腹海马磷脂包括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和鞘磷脂,其中磷脂酰胆碱含量最高;膨腹海马磷脂中共鉴定出20种脂肪酸,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雌、雄膨腹海马磷脂中海洋特征性n-3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总含量分别为18.30%、19.61%;膨腹海马的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胆碱饱和脂肪酸都以C16∶0和C18∶0为主,而在鞘磷脂中以C14∶0和C16∶0为主;膨腹海马4种磷脂组分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均以C18∶1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均以EPA和DHA为主;除了雄性膨腹海马溶血磷脂酰胆碱外,其余磷脂组分DHA和EPA总含量均超过16%。综上,膨腹海马磷脂组成多样,海洋特征性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腹海马 磷脂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和地下水位条件下红壤水稻土PLFA指纹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逸飞 徐婷婷 +3 位作者 韩成 邓欢 尹力初 钟文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3-538,共6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是评估土壤质量、衡量土壤肥力和指示土壤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施肥和地下水位均会引起土壤养分和微环境发生变化,但地下水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尚鲜有报道,特别是施肥和地下水位管理双因素协同作用对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群落是评估土壤质量、衡量土壤肥力和指示土壤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施肥和地下水位均会引起土壤养分和微环境发生变化,但地下水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尚鲜有报道,特别是施肥和地下水位管理双因素协同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还不清楚。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指纹图谱法研究长期施肥和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不同地下水位管理显著影响土壤pH值、E_(h,p)(排水状态下的氧化还原电位)和NO_3^--N含量,不同施肥模式显著改变土壤Eh,y(淹水状态下的氧化还原电位)、E_(h,p)、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不同地下水位显著影响土壤总PLFA、细菌PLFA、G+PLFA含量及G+PLFA/GPLFA比值,如高地下水位土壤G+PLFA/G-PLFA比值(0.40~0.51)明显低于低地下水位土壤(0.40~1.94);不同施肥模式显著影响G-PLFA含量和G+PLFA/G-PLFA比值,如施有机肥土壤G+PLFA/G-PLFA比值(0.40~1.94)明显高于施化肥土壤(0.40~0.46)。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放线菌PLFA含量显著受土壤pH值及全氮含量的影响,G+、厌氧菌、好氧菌PLFA含量显著受土壤pH值的影响,真菌PLFA/细菌PLFA比值显著受土壤Eh,y的影响,G+PLFA/G-PLFA比值显著受NO3--N含量和全钾含量的影响。主成分分析显示环境因子影响了长期施肥和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全钾含量、pH值和Eh,y是导致LNOM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的主要环境因子,而NO3--N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是导致LHOM处理与HNOM、HHOM、LCF、HCF处理间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的主要环境因子。可见,长期施肥和地下水位管理显著影响红壤水稻土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地下水位 磷脂脂肪酸(plfa)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LFA技术分析氮沉降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隋心 张荣涛 +8 位作者 杨立宾 李梦莎 许楠 刘赢男 柴春荣 王继丰 付晓玲 钟海秀 倪红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97,共7页
为了研究氮沉降对三江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磷脂脂肪酸技术(PLFA)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2010年5月,在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内的小叶章湿地中建立模拟... 为了研究氮沉降对三江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磷脂脂肪酸技术(PLFA)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2010年5月,在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内的小叶章湿地中建立模拟氮沉降试验平台,设置3个氮沉降浓度梯度:N1(0 g N·m-2a-1)、N2(4 g N·m-2a-1)、N3(8 g N·m-2a-1),于2014年6月用土钻进行土壤样品采集。结果表明:本研究共检测到PLFAs 75种,其中特征脂肪酸29种。不同氮沉降处理下,真菌群落的生物量较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总量介于30~33nmol·g-1。氮沉降增加对真菌群落数量的影响比较显著(P〈0.05),但是对细菌和放线菌影响并不显著。低氮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最多,对照最低;高氮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值和丰度值最高。根据典型性相关分析,得出铵态氮和硝态氮对土壤中真菌含量影响较为显著。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施氮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总量。铵态氮和硝态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的主要因子,低氮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高氮则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磷脂脂肪酸 小叶章湿地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