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正续骨丸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改善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郭雪峰 张成亮 +2 位作者 刘旸 任艳玲 于睿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0-185,I0004,共7页
目的 探讨补正续骨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改善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补正续骨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改善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正续骨丸低剂量组、补正续骨丸中剂量组、补正续骨丸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联合经臀肌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造模。西药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片0.9 mg/(kg·d)灌胃,补正续骨丸低剂量组给予补正续骨丸0.045 g/(kg·d)灌胃,补正续骨丸中剂量组给予补正续骨丸0.09 g/(kg·d)灌胃,补正续骨丸高剂量组给予补正续骨丸0.18 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大鼠均每日灌胃2次,连续12周。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股骨头组织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股骨头组织PI3K、Akt、mTOR mRNA水平。结果 正常组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正常;模型组大鼠股骨头出现塌陷扁平表现,股骨头内骨小梁稀疏、断裂;补正续骨丸各剂量组、西药对照组股骨头内骨小梁稀疏、断裂情况得到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头PI3K、Akt、mToR蛋白及mRNA以及p-PI3K、p-Akt、p-mTOR蛋白水平降低,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正续骨丸各剂量组、西药对照组大鼠股骨头PI3K、Akt、mTOR蛋白及mRNA以及p-PI3K、p-Akt、p-mTOR蛋白水平升高,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西药对照组相比,补正续骨丸高剂量组PI3K、Akt、mTOR蛋白及mRNA以及p-PI3K、p-Akt、p-mTOR蛋白水平升高,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补正续骨丸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从而保护骨组织、延缓股骨头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正续骨丸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肿瘤细胞模型中联合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酶B通路抑制剂BEZ235和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抑制剂U0126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欣欣 张舒 石玉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联合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酶B(AKT)通路抑制剂BEZ235和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ERK)通路抑制剂U0126抑制膜受体酪氨酸激酶/PI3K/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与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 目的探讨通过联合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酶B(AKT)通路抑制剂BEZ235和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ERK)通路抑制剂U0126抑制膜受体酪氨酸激酶/PI3K/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与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缺失(PTEN-/-)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系作为研究对象,联合应用PI3K、mTOR双重抑制剂BEZ235及ERK激酶抑制剂U0126,通过MTT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BEZ235及U0126对PTEN-/-MEF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二者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257 nmol/L及22.85μmol/L。但联合应用BEZ235与U0126,二者表现为拮抗的作用方式。结论在PTEN缺失的细胞系中或PTEN突变的肿瘤的联合靶向治疗中,不推荐应用BEZ235与U0126联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受体酪氨酸激酶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酶b 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 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bEZ235 U01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自噬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宋静 白吉祥 +2 位作者 王书惠 刘伦翠 赵志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8-584,共7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活力、凋亡、自噬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3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PC-3细胞活力,TUNEL染色检测PC-3细胞凋亡,吖啶橙染...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活力、凋亡、自噬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3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PC-3细胞活力,TUNEL染色检测PC-3细胞凋亡,吖啶橙染色观察PC-3细胞自噬小泡,GFP-LC3质粒转染分析观察PC-3细胞自噬小体,Western blot分析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融合蛋白(LC3)、Beclin-1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槲皮素以浓度-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抑制PC-3细胞活力,并诱导细胞凋亡;能够增加PC-3细胞自噬小泡和自噬小体的数量;能够升高PC-3细胞LC3-Ⅱ/LC3-Ⅰ及Beclin-1表达,同时降低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和磷酸化-mTOR的表达。结论槲皮素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PC-3细胞发生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前列腺癌 自噬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经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赵雅宁 赵旭 +1 位作者 李建民 薛承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9-256,共8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H组、低剂量BQ-123组(50μg/kg)和高剂量BQ-123组(75μg/kg),每组30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H组、低剂量BQ-123组(50μg/kg)和高剂量BQ-123组(75μg/kg),每组30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大鼠模型,每组造模后进一步分为6、24、72、144 h 4个时间点亚组。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海马区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的表达。结果 (1)模型制作过程中,SAH组死亡7只,1只模型不符合标准被剔除;BQ-123高、低剂量组分别死亡6只,各组有1只模型不符合标准被剔除。最终纳入统计学分析:假手术组30只,SAH组22只,BQ-123高、低剂量组均为23只大鼠。(2)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各时间点PI3-K、AKt、m TOR的表达增高(均P<0.05)。与SAH组比较,BQ-123低剂量组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减轻,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132±18),(110±16),(84±13),(92±10)个/高倍视野](均P<0.05),大鼠抓力值有所升高,学习记忆功能改善;PI3-K和Akt表达进一步升高(均P<0.05),m TOR的表达下降(均P<0.05)。(3)与BQ-123低剂量组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比较,BQ-123高剂量组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减轻,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153±20)、(131±18)、(137±19)、(135±17)个/高倍视野]增加(均P<0.05),大鼠抓力值有所升高,动物学习记忆功能改善;PI3-K(3.8±0.8、8.9±2.4、8.6±2.4、6.2±2.0)、Akt(4.86±1.74、8.64±1.62、7.94±1.70、6.48±1.58)表达进一步增多(均P<0.05),m TOR(2.89±0.26、2.14±0.18、1.94±0.17、1.62±0.12)的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 BQ-123对SAH后早期脑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胞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馨月 刘斌 +1 位作者 徐佳莉 张晋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43-1050,共8页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的表达及变化情况。方法 96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及p-m TO...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的表达及变化情况。方法 96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及p-m 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每组又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4 d和8 d两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后三组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相应时间点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黑质区PI3K、p-Akt、p-m TOR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PI3K、p-Akt和p-m TOR蛋白表达增加(P<0.05),8 d亚组高于4 d亚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LY294002组各时间点p-Akt、p-m TOR蛋白表达减少(P<0.05),PI3K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雷帕霉素组各时间点p-m TOR蛋白表达下降(P<0.05),PI3K、p-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黑质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黑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扇豆醇调节PI3K/AKT/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满孝蕊 玄鸿雁 +1 位作者 李增云 聂文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测定0、10、25、50、70、90μmol/L羽扇豆醇处理后人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测定0、10、25、50、70、90μmol/L羽扇豆醇处理后人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殖率,筛选出合适的羽扇豆醇作用浓度。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羽扇豆醇低剂量组、羽扇豆醇高剂量组、740 Y-P组(PI3K激活剂)、羽扇豆醇高剂量+740 Y-P组,以羽扇豆醇和740 Y-P分组干预后,采用单丹磺酰戊二胺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自噬空泡生成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HeLa细胞自噬及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羽扇豆醇低剂量组、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羽扇豆醇高剂量+雷帕霉素(Rapa)、羽扇豆醇高剂量+3-甲基腺嘌呤(3-MA)组,以羽扇豆醇、Rapa和3-MA分组干预后,采用MTT实验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eLa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HeLa细胞凋亡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HeLa细胞侵袭情况;免疫印迹检测各组HeLa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II/LC3I、苄氯素1(Beclin-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降低(P<0.05);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II/LC3I、Beclin-1蛋白表达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组升高(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740 Y-P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II/LC3I、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升高(P<0.05)。与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相比,羽扇豆醇高剂量+740 Y-P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II/LC3I、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B细胞淋巴瘤2(Bcl-2)、波形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凋亡率、Bcl-2相关x蛋白(Bax)、闭锁小带蛋白1(ZO-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PCNA及Bcl-2、波形蛋白表达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组降低(P<0.05),凋亡率、Bax、ZO-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相比,羽扇豆醇高剂量+Rapa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PCNA及Bcl-2、波形蛋白表达升高(P<0.05),凋亡率、Bax、ZO-1蛋白表达降低(P<0.05);羽扇豆醇高剂量+3-MA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PCNA及Bcl-2、波形蛋白表达降低(P<0.05),凋亡率、Bax、ZO-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羽扇豆醇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诱导保护性自噬,从而促进子宫颈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和侵袭,激活自噬可减弱羽扇豆醇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 子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的治疗作用机制
7
作者 刘芳 顾逸文 +1 位作者 方浩亮 杨雨烨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3,410,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兔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实验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兔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实验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每组10只。对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和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进行CSA模型制备。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注射PI3K抑制剂Wortmannin(浓度24μg/kg);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仅给予相同固定;电针组和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给予电针“风池穴”,每天1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各组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实验兔无明显行为学变化;模型对照组实验兔精神萎靡、缩肩拱背、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电针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精神萎靡、活动减少、缩肩拱背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低(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高(均P<0.05);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比较,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高(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低(均P<0.05);电针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高(均P<0.05);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比较,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高(均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治疗CSA模型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电针 磷酸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低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角颗粒通过刺激PI3K/AKT/mTOR信号通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损伤 被引量:10
8
作者 潘宋斌 万琳 +2 位作者 邵卫 唐坤 姚汉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35-1639,共5页
目的探讨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黄角颗粒进行处理。Zea 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 目的探讨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黄角颗粒进行处理。Zea 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百分比、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变情况、ELISA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磷酸化的AKT(p-AKT)、mTOR和磷酸化的mTOR(p-mTOR)蛋白水平。结果黄角颗粒可显著减轻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脑梗死百分比,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显著上调脑组织中IL-10、PI3K、p-AKT和p-mTOR的水平,显著下调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论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角颗粒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 被引量:29
9
作者 岳文涛 王小敏 王玥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12-315,共4页
背景与目的PI3K/Akt/mTOR通路失调对肺癌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中VEGF、PI3K、Akt、mTOR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与非小细胞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外科... 背景与目的PI3K/Akt/mTOR通路失调对肺癌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中VEGF、PI3K、Akt、mTOR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与非小细胞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外科手术中获取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VEGF、PI3K、Akt、mTOR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PI3K、Akt、mTOR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0±59)%、(61±23)%、(77±32)%、(43±21)%,癌旁组织中VEGF、PI3K、Akt、mTOR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6±40)%、(23±16)%、(10±12)%、(20±17)%,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PI3K、Akt、mTOR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联合应用4个基因表达作为NSCLC诊断标志,诊断的敏感性达到87.5%,特异性为9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说明该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被激活。联合检测VEGF、PI3K、Akt、mTOR的表达水平改变可能作为NSCLC的诊断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VEGF P13K AKT 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LM1调控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海鹏 胡军 +3 位作者 姜敏 蔡若南 王俊巧 李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7-217,共11页
背景与目的:高尔基体膜蛋白1(Golgi membrane protein 1,GOLM1)在肺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但对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探究GOLM1对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4月—2... 背景与目的:高尔基体膜蛋白1(Golgi membrane protein 1,GOLM1)在肺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但对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探究GOLM1对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各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OLM1的表达,并分析肺腺癌组织中GOLM1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肺上皮细胞系BEAS-2B及人肺腺癌H460、A549、PG49、H1299细胞系中GOLM1的表达。取对数生长期的肺腺癌A549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细胞未转染)、GOLM1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mall interfering RNA negative control,si-NC)组(细胞转染si-NC)、GOLM1小干扰RNA(GOLM1 small interfering RNA,si-GOLM1)组(细胞转染si-GOL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组[10μmol/L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剂IGF-1处理30 min]和si-GOLM1+IGF-1组(10μmol/L的IGF-1处理30 min后再转染si-GOLM1),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各组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腺癌A549细胞中GOLM1、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BALB/c裸小鼠右侧皮下注射肺腺癌A549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分为空白组、si-NC组、si-GOLM1组、IGF-1组和si-GOLM1+IGF-1组,每组6只,注射6周后处死裸小鼠,收集肿瘤并测量肿瘤的质量和体积。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肺腺癌组织中GOLM1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GOLM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肺腺癌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BEAS-2B细胞比较,人肺腺癌H460、A549、PG49、H1299细胞中GOLM1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肺腺癌A549细胞中GOLM1的相对表达水平最高,因此选用肺腺癌A549细胞进行后续实验。与空白组、si-NC组比较,si-GOLM1组肺腺癌A549细胞的吸光度(D)值、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目、GOLM1、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GF-1组肺腺癌A549细胞除GOLM1无显著性变化(P>0.05)外,其余对应指标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si-GOLM1组比较,si-GOLM1+IGF-1组肺腺癌A549细胞的D值、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目、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GOLM1的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si-NC组比较,si-GOLM1组移植瘤的质量和体积显著降低,IGF-1组裸鼠移植瘤的质量和体积显著升高(P<0.05)。与si-GOLM1组比较,si-GOLM1+IGF-1组移植瘤的质量和体积显著升高(P<0.05)。结论:沉默GOLM1基因可抑制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膜蛋白1 肺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转导而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 被引量:1
11
作者 屈文慧 郁盛雪 +3 位作者 隋海娟 金迎新 金向楠 金英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对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突起生长促进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取培养7 d大脑皮质神经元,分为Ato 10μmo.lL-1作用48 h组和阻断剂+Ato组,先分别加入阻断剂PD98059 50μmo.l L-1、LY294002 30μmol.L-1、曲...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对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突起生长促进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取培养7 d大脑皮质神经元,分为Ato 10μmo.lL-1作用48 h组和阻断剂+Ato组,先分别加入阻断剂PD98059 50μmo.l L-1、LY294002 30μmol.L-1、曲西立滨(TCBN)2.5μmol.L-1和西罗莫司(雷帕霉素,Rapa)100 nmo.l L-1作用1 h,再加入Ato共同作用48 h。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突起生长状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的磷酸肌醇依赖激酶1(PDK1)、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磷酸化的核糖体S6激酶(p70S6K)和磷酸化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p-4E-BP1)的表达。结果 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Ato 10μmo.lL-1组可明显促进突起生长,表现为突起总长度增加、一级突起数目增多、末端分支数增多及胞体面积增大。PD98059,LY294002,TCBN和Rapa均可阻断Ato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to 10μmo.lL-1可显著上调p-PDK1,p-Akt(Ser473),p-mTOR,p-p70S6K和p-4E-BP1蛋白表达水平(P<0.01)。LY294002可显著阻断Ato引起的p-PDK1,p-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TCBN可显著阻断Ato引起的p-mTOR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Rapa可明显阻断Ato引起的p-p70S6K和p-4E-BP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结论 Ato对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突起发育的促进作用可能与激动MEK/ERK信号转导通路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可能与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皮质神经元 突起生长 信号转导通路 磷酸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黄芩素对乙型肝炎病毒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刘海燕 付明月 +1 位作者 孙海珍 曾玉英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大鼠肝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BV模型组,IFN-α组,汉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尾静...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大鼠肝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BV模型组,IFN-α组,汉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HBV抗原构建HBV大鼠模型。IFN-α组大鼠高压尾静脉注射10μg pKCMvint.IFN-α,汉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汉黄芩素10 mg/kg、20 mg/kg、40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d),持续2周。2周后处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HBV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分别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匀浆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HBV模型组比较,汉黄芩素中、高剂量组大鼠饮食和排泄基本正常,腹腔积液消失,肝组织损伤缓解,肝纤维化减少,血清HBeAg、HBsAg、GOT、GPT水平和肝组织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汉黄芩素可保护HBV大鼠肝功能,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乙型肝炎病毒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肝功能 大鼠模型 病理损伤 纤维化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帕金森大鼠脑组织自噬改善行为学反应机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飞 李亚楠 +3 位作者 张小蕾 胡梦妮 李含章 马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9-715,共7页
目的探究电针治疗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影响帕金森大鼠的行为学反应和脑组织自噬机制。方法... 目的探究电针治疗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影响帕金森大鼠的行为学反应和脑组织自噬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帕金森组、电针组、西罗莫司组、电针+PI3K激活组,每组12只。制备帕金森大鼠模型,斜板实验、旷场实验评估大鼠运动行为学功能;免疫组化检测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表达;提取脑组织线粒体,荧光素酶标记法检测ATP合成酶活性,线粒体呼吸检测仪检测线粒体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PI3K、AKT、mTOR、p-PI3K、p-AKT、p-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B-II/LC3B-Ⅰ、Beclin1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帕金森组大鼠斜板停留最大角度、跨格次数、站立次数、脑组织RCR、ATP合成酶活性、黑质内TH平均光密度显著降低,α-syn、Beclin1蛋白表达量、LC3B-Ⅱ/LC3B-Ⅰ和PI3K、AKT、mTOR蛋白磷酸化程度显著升高(P<0.05);与帕金森组相比,电针组、西罗莫司组大鼠斜板停留最大角度、跨格次数、站立次数、脑组织RCR、ATP合成酶活性、Beclin1蛋白表达量、LC3B-Ⅱ/LC3B-Ⅰ、黑质内TH平均光密度显著升高,α-syn蛋白表达量和PI3K、AKT、mTOR蛋白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与电针组相比,电针+PI3K激活组大鼠斜板停留最大角度、跨格次数、站立次数、脑组织RCR、ATP合成酶活性、Beclin1蛋白表达量、LC3B-Ⅱ/LC3B-Ⅰ、黑质内TH平均光密度显著降低,α-syn蛋白表达量和PI3K、AKT、mTOR蛋白磷酸化程度显著升高(P<0.05);与电针组相比,西罗莫司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蛋白磷酸化,激活自噬,改善大鼠运动行为功能,从而治疗帕金森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电针治疗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病理学新技术的进展和争议
14
作者 张钰佳 马力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90,共8页
乳腺病理学技术的发展为乳腺癌的精准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基础支撑。目前,乳腺癌诊疗精准化已成为基本趋势,多种新型药物的出现对乳腺癌病理学诊断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的应用为人... 乳腺病理学技术的发展为乳腺癌的精准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基础支撑。目前,乳腺癌诊疗精准化已成为基本趋势,多种新型药物的出现对乳腺癌病理学诊断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的应用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低表达(HER2-low)与HER2超低表达(HER2-ultra low)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可能。随着HER2表达状态分类的细化,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作为传统HER2检测手段的检验效能受到挑战,HER2-low存在判读一致性较差的问题,判读结果存在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并受空白切片保存时间影响,寻找可提高IHC检验效能和判读准确度的辅助方法以及合理可及的新型HER2检测方式是当前重要的探索方向。在此背景下,HER2-low由于不具有明显稳定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特征,以及缺乏特殊的治疗获益和预后相关性,目前尚不适宜被视作独立的分子分型。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多种乳腺癌致病相关基因被确定,相应药物的研发应用使基因诊断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决策权重提升。近年来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简称PAM通路)抑制剂在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潜力,临床对于PIK3CA/AKT1/PTEN基因检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初检时间前移成为趋势;检测样本首选肿瘤组织样本,可使用血浆样本作为必要补充,原发肿瘤或复发肿瘤样本检测效力相似,均可酌情选择。BRCA突变是乳腺癌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之一,目前国内外多部指南对于BRCA突变检测的目标人群推荐情况存在细节差异,但总体原则均为根据患者确诊年龄、相关家族史及既往治疗反应选择BRCA突变风险较高和可能从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本文汇总国内外乳腺病理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争议,着重介绍HER2-low与HER2-ultra low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及当前检测存在的不足、PAM通路异常乳腺癌的诊疗进展以及BRCA基因突变的检测目标人群选择,拟为乳腺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并从临床医师角度探讨乳腺病理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病理学 新技术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bR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犀草素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的改善和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艳 刘艳辉 +1 位作者 胡杰 李凌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以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以结扎左冠状动脉法配合节食与力竭式游泳制备慢性心力衰竭模型。SD大鼠称重后按体...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以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以结扎左冠状动脉法配合节食与力竭式游泳制备慢性心力衰竭模型。SD大鼠称重后按体重编号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木犀草素低剂量组和木犀草素高剂量组。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比较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PI3K、Akt和mTOR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木犀草素干预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LVMI较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大,BNP水平较低,PI3K蛋白相对表达量、p-Akt/Akt和p-mTOR/mTOR较高(均为P<0.05)。与木犀草素低剂量组比较,木犀草素高剂量组LVEDD、LVESD和LVMI更小,LVEF更大,BNP水平更低,PI3K蛋白相对表达量、p-Akt/Akt和p-mTOR/mTOR更高(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结构紊乱、心肌纤维断裂、间质血管充血;木犀草素干预组心肌细胞轻度充血、水肿,部分心肌纤维断裂,较模型组轻。结论木犀草素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活化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木犀草素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抑制PI3K/Akt/mTOR通路诱导人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和自噬 被引量:19
16
作者 闫圣玉 谢亚锋 +4 位作者 刘英 许志杰 丁雅婷 张侨 刘菀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红景天苷对人结直肠癌(CRC)HT29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初步探讨其诱导凋亡、自噬的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红景天苷(0.5、1.0、2.0 mmol/L)处理HT29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赫斯特染色检测HT29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观... 目的:通过观察红景天苷对人结直肠癌(CRC)HT29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初步探讨其诱导凋亡、自噬的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红景天苷(0.5、1.0、2.0 mmol/L)处理HT29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赫斯特染色检测HT29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T29细胞LC3荧光强度变化;吖啶橙染色观察HT29细胞自噬;Western blot检测HT29细胞中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结果:红景天苷显著抑制HT29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红景天苷组(1.0、2.0 mmol/L)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红景天苷组LC3荧光染色强度增强;随着红景天苷浓度增加,被吖啶橙着色显红色的酸性囊泡细胞器增加;红景天苷各剂量均可显著抑制HT29细胞内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其中以2 mmol/L红景天苷抑制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红景天苷可抑制人CRC HT29细胞增殖、诱导其自噬、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HT29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多糖调控PI3K/Akt/mTOR通路改善大鼠抑郁行为的作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丁继红 姜春玉 +1 位作者 杨乐 王显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69-375,共7页
为研究刺五加多糖对抑郁行为的改善作用及机制,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氟西汀组(2.1 mg/kg)及刺五加多糖低、高剂量组(60、120 mg/kg),每组10只。采用单笼孤养及慢性轻度不可知应激刺激28 d建立抑郁模型,并... 为研究刺五加多糖对抑郁行为的改善作用及机制,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氟西汀组(2.1 mg/kg)及刺五加多糖低、高剂量组(60、120 mg/kg),每组10只。采用单笼孤养及慢性轻度不可知应激刺激28 d建立抑郁模型,并从建模第1 d开始灌胃给药。通过敞箱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价抑郁行为,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病理,并比较各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磷酸化磷脂酰肌醇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s,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及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水平活动次数、糖水偏好度极显著降低(P<0.01),游泳不动时间极显著升高(P<0.01),且海马组织出现明显病理变化;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刺五加多糖低、高剂量组大鼠水平活动次数、糖水偏好度极显著增加(P<0.01),游泳不动时间显著降低(P<0.05、P<0.01),且海马组织结构病理变化得到缓解。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IL-1β、IL-6、TNF-α及MDA水平极显著增加(P<0.01),CAT、SOD活性及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刺五加多糖低、高剂量组大鼠IL-1β、IL-6、TNF-α及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CAT、SOD活性及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上述结果表明,刺五加多糖具有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作用,其机制与调控PI3K/Akt/mTOR通路及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多糖 炎症 氧化应激 抑郁 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 b/雷帕霉素靶蛋白 (PI3K/Akt/mTOR) 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逸飞 李迪诺 王玉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2-340,共9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胃癌MGC-803细胞体内外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胃癌MGC-803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10μmol·L^(-1))姜黄素组、...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胃癌MGC-803细胞体内外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胃癌MGC-803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10μmol·L^(-1))姜黄素组、中剂量(20μmol·L^(-1))姜黄素组和高剂量(40μmol·L^(-1))姜黄素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MGC-803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各组MGC-803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GC-803细胞凋亡率。采用MGC-803细胞建立胃癌移植瘤模型,分别使用低剂量(0.5 mg·kg^(-1))、中剂量(1.0 mg·kg^(-1))和高剂量(2.0 mg·kg^(-1))姜黄素处理小鼠,观察姜黄素对各组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姜黄素组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低剂量姜黄素组中的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细胞数明显高于高剂量姜黄素组(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剂量姜黄素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对照组小鼠移植瘤的细胞凋亡率较低,中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低剂量姜黄素组(P<0.05),而高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中剂量姜黄素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PI3K、磷酸化Akt (p-Akt)和磷酸化mTOR (p-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PI3K、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剂量姜黄素组(P<0.05);高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PI3K、 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剂量姜黄素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降低其侵袭能力,提高肿瘤细胞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可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胃肿瘤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调控PI3K/Akt/mTOR通路减轻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丰姣 毛雨 +6 位作者 何丽 宋利革 刘红梅 许玲玉 孙玲 康志强 王永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23-1328,共6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Dex组(以Dex处理)、Met组(以Dex和Met共同处理)、Met+IGF-1组(以Dex、Met和PI3K/Akt/mTOR通路活化剂IGF-1共同处理)、Met+NVP-BEZ235组(以Dex、Met和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NVP-BEZ235共同处理),采用免疫印迹法(WB)检测MC3T3-E1细胞中PI3K、Akt、磷酸化(p)-Akt、mTOR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MC3T3-E1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MC3T3-E1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C3T3-E1细胞中Bcl-2和Bax mRNA表达水平、Caspase-3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MC3T3-E1细胞Caspase-3活性、JC-1探针检测MC3T3-E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ex组细胞中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存活率、Bcl-2 mRNA表达水平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均明显降低,而细胞凋亡率、Bax mRNA表达水平和Caspase-3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与Dex组比较,Met组细胞中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存活率、Bcl-2 mRNA表达水平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均明显升高,而细胞凋亡率、Bax mRNA表达水平、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P<0.05);给予IGF-1作用后Met对MC3T3-E1细胞的作用效果明显增强,而给予NVP-BEZ235作用后Met对MC3T3-E1细胞的作用效果明显减弱(P<0.05)。结论Met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减轻糖皮质激素Dex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糖皮质激素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 成骨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牟大英 黄露 李坪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5-680,共6页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体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体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1例宫颈癌患者活检及手术宫颈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I3K、p-Akt、p-mTOR的表达。宫颈癌患者PI3K、Akt、mTO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PI3K、p-Akt、p-mTOR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χ^(2)=64.050,P=0.000;χ^(2)=58.607,P=0.000;χ^(2)=56.637,P=0.000)。年龄≥45岁的宫颈癌患者mTOR表达高于年龄<45岁的患者(χ^(2)=4.163,P=0.041)。临床分期Ⅲ/Ⅳ期的宫颈癌患者PI3K、Akt、mTOR表达均高于Ⅰ/Ⅱ期患者(χ^(2)=5.610,P=0.018;χ^(2)=5.450,P=0.020;χ^(2)=8.606,P=0.003)。分化程度低的宫颈癌患者PI3K、Akt、mTOR表达均高于分化程度中、高的患者(χ^(2)=7.062,P=0.029;χ^(2)=10.526,P=0.005;χ^(2)=7.714,P=0.021)。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PI3K、Akt、mTOR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χ^(2)=5.643,P=0.018;χ^(2)=6.336,P=0.012;χ^(2)=5.030,P=0.025)。不同体质指数、月经状态、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类的宫颈癌患者PI3K、Akt、mTOR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PI3K、Akt、mTOR表达的独立因素(P<0.05)。PI3K、p-Akt、p-mTOR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中存在PI3K、Akt、mTOR的高表达,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PI3K、Akt、mTOR表达的独立因素,且高表达患者预后情况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雷帕霉素靶体蛋白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