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ve propagation control in periodic track structure through local resonance mechanism 被引量:10
1
作者 WANG Ping YI Qiang +2 位作者 ZHAO Cai-you XING Meng-ting LU 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3062-3074,共13页
Excessive vibration and noise radiation of the track structure can be caused by the operation of high speed trains.Though the track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obvious periodic properties and band gaps,the bandwidth... Excessive vibration and noise radiation of the track structure can be caused by the operation of high speed trains.Though the track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obvious periodic properties and band gaps,the bandwidth is narrow and the elastic wave attenuation capability within the band gap is weak.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vibration and noise of track structure,the local resonance mechanism is introduced to broaden the band gap and realize wave propagation control.The locally resonant units are attached periodically on the rail,forming a new locally resonant phononic crystal structure.Then the tuning of the elastic wave band gaps of track structure is discussed,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band gap is explicated.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a new wide and adjustable locally resonant band gap is formed after the resonant units are introduced.The phenomenon of coupling and transition can be observed between the new locally resonant band gap and the original band gap of the periodic track structure with the band gap width reaching the maximum at the coupling position.The broader band gap can be applied for vibra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in high speed railway track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 propagation control periodic track structure band gap local resonance mechanism transfer matr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pect to the Tradition or Saliency to the Might?——Analysis of the Naming Mechanism of British-American and American-British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2
作者 Yang Yuf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5-280,共6页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ons and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the USA and the UK in the field of journalism by statistical comparison of titles consisting "American and British"or"British and American&q...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ons and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the USA and the UK in the field of journalism by statistical comparison of titles consisting "American and British"or"British and American"in 28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publications concerning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based on the order principle of compound nouns,this paper further explores the naming mechanism of"American and British"and"British and American"newspapers periodic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美国 机制分析 报刊 传统 命名机制 出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等级金徽酒大曲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演替规律和组装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海伟 李云帆 +6 位作者 阿丽米热·克热穆 马东林 郭晓鹏 张丙云 张智良 李彦涛 尉军强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119,共12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等级金徽酒大曲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和理化指标动态变化,利用冗余分析研究细菌菌属和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合中性理论模型和零模型探究不同等级大曲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组装机制。结果表明,贮藏...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等级金徽酒大曲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和理化指标动态变化,利用冗余分析研究细菌菌属和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合中性理论模型和零模型探究不同等级大曲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组装机制。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不同等级大曲的水分含量呈增加趋势,酸度则呈下降趋势,二者分别在11%~13%和0.9~1.3 mmol/10 g范围,符合QB/T 4259-2011《浓香大曲》标准;氨基酸态氮含量(3.4~4.7 g/kg)、糖化力(194.4~251.0 mg/(g·h))、发酵力(0.35~0.42 g/(0.5 g·72 h))和酯化力(148.7~391.1 mg/(50 g·7 d))均呈上升趋势。厚壁菌门(Firmicutes,61.3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2.98%)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7.25%)是优势菌门,芽孢杆菌(Bacillus,29.58%)、明串珠菌(Leuconostoc,9.51%)等为优势菌属,芽孢杆菌与乳酸菌群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乳酸菌属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等级大曲差异细菌包括芽孢杆菌、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等,其中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和高温放线菌等是贮藏0、45、90 d大曲的主要差异细菌。泛菌(Pantoea)、糖多孢菌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与酯化力、发酵力、氨基酸态氮含量呈正相关。细菌菌群参与代谢活动的程度不同,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等11条代谢途径存在显著差异。细菌群落组装随机性过程中漂变占主导地位,酯化力、发酵力、水分含量、酸度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可能是贮藏过程中细菌群落组装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结合中性理论模型与零模型解析金徽酒大曲贮藏期间细菌群落演替和组装规律,为探析陇派浓香型大曲的内在变化规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大曲 贮藏期 细菌群落结构 相关性分析 功能预测 群落组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域时空层次图神经网络的空气质量预测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汉达 吴亚东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452,共9页
在协同融合气象、空间和时间三大信息的时空混合模型中,时间变化建模通常在一维空间中完成。针对一维序列局限于滑动窗口和缺乏对多尺度特征的灵活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域时空层次图神经网络(MST-HGNN)模型。首先,构建城市全局尺度和... 在协同融合气象、空间和时间三大信息的时空混合模型中,时间变化建模通常在一维空间中完成。针对一维序列局限于滑动窗口和缺乏对多尺度特征的灵活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域时空层次图神经网络(MST-HGNN)模型。首先,构建城市全局尺度和站点局部尺度的两级层次图,从而进行空间关系学习;其次,将一维空气质量序列转换为一组基于多个周期的二维张量,并在二维空间上通过多尺度卷积进行周期解耦以捕获频域特征;同时,在一维空间中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拟合时域特征;最后,为避免聚合冗余信息,设计一种门控机制融合模块用于频域和时域特征的多域特征融合。在Urban-Air数据集和长三角城市群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多视图多任务时空图卷积网络模型(M2),所提模型在预测第1 h、3 h、6 h、12 h空气质量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低于对比模型。可见,MST-HGNN能在频域上解耦复杂时间模式,利用频域信息弥补时域特征建模的局限性,并结合时域信息更全面地预测空气质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预测 多域特征融合 时空特征 周期解耦 门控机制融合 图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一体化对黄河流域低碳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廖乐焕 董燕燕 曹华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共7页
黄河流域以能源为主的工业结构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导致的大气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城市群一体化是通过多个城市在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同从而提升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截... 黄河流域以能源为主的工业结构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导致的大气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城市群一体化是通过多个城市在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同从而提升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截至2023年年底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城市群中有4个分布在黄河流域。为了探讨城市群一体化对黄河流域低碳发展的影响,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2年黄河流域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把国家级城市群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即把黄河流域列入4个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地级市作为实验组、其余地级市作为对照组,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回归,探讨了城市群一体化对黄河流域低碳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等。结果表明:1)城市群一体化能够显著促进黄河流域低碳发展;2)城市群一体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黄河流域低碳发展,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对城市群一体化促进低碳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3)城市群一体化对低碳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的地理距离阈值为200km。提出了进一步全方位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政府效能、疏通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两种中介渠道、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一体化 低碳发展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机制检验 空间溢出效应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小净距隧道运营期渗流场-应力场演变规律及防排水结构优化
6
作者 陈子全 何川 +3 位作者 喻炳鑫 李铮 张航 刘冒佚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2-1582,共11页
复杂水文地质环境富水隧道在运营期的结构安全问题及其与地下水环境的互馈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探究城市小净距隧道在运营期的渗流场-应力场演变规律并提出合理的防排水方法,基于重庆市科学城隧道开展了变水头及强降雨条件下的渗... 复杂水文地质环境富水隧道在运营期的结构安全问题及其与地下水环境的互馈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探究城市小净距隧道在运营期的渗流场-应力场演变规律并提出合理的防排水方法,基于重庆市科学城隧道开展了变水头及强降雨条件下的渗流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衬砌水压力与围岩压力的演变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排水量-结构安全性协同调控的地下水环境保护主动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小净距隧道左右洞形成的降水漏斗在空间上部分重叠并相互影响,水压力在水平方向呈“W”形分布,随着埋深增大或减小逐渐演变为下凹弧形,其水平方向影响范围超过80 m。注浆圈对水压力与围岩压力的折减效果随着水头高度的增加而减弱,水头高度为30~50 m时注浆圈对总荷载的折减比例约为18.6%~40%。小净距隧道衬砌荷载分布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强降雨过程中,衬砌荷载演变可划分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逐渐稳定3个阶段,高水压引发的二次衬砌开裂和突水灾害主要集中在拱腰、拱脚和隧道底部。高水压地段建议增设衬砌底部排水盲管,生态环境敏感区隧道地下水排放需采取主动调控技术,从而保护地下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小净距隧道 运营期 渗流场-应力场 衬砌力学性能 防排水结构 主动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价格稳定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7
作者 姜楠 张帅华 杨蕴丽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优化碳定价机制并确立清晰的碳价格信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的重点。为全面了解碳价格波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2008—2020年8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碳价格稳定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 优化碳定价机制并确立清晰的碳价格信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的重点。为全面了解碳价格波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2008—2020年8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碳价格稳定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碳价格稳定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价格稳定机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碳价格稳定机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碳价格稳定机制能够通过提高企业投资配置效率和绿色创新水平,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价格稳定机制 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面终采撤架期防灭火定量化注胶技术研究
8
作者 谢军 刘润杭 +2 位作者 徐书荣 高永文 王怡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8,共7页
为降低工作面终采撤架期间的自燃风险,提升防灭火措施中胶体压注过程的可控性,以青龙煤矿21802综采工作面终采期注胶防灭火为工程背景,研发出一种定量精准的自动制胶泵送装置。同时计算并确定了胶体扩散半径、组分配比、压注量等关键注... 为降低工作面终采撤架期间的自燃风险,提升防灭火措施中胶体压注过程的可控性,以青龙煤矿21802综采工作面终采期注胶防灭火为工程背景,研发出一种定量精准的自动制胶泵送装置。同时计算并确定了胶体扩散半径、组分配比、压注量等关键注胶参数,继而以所研发的装置为载体,以推导得出的关键注胶参数为依据,开展了架间定量压注与端头压注相结合的现场防灭火注胶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所研发的注胶装置并结合关键参数进行注胶,有效降低了工作面进回风隅角及支架后采空区的CO浓度,CO浓度从注胶前最高的14×10^(-6)降至1×10^(-6)以下。与大面积粗放型注胶相比,该方法显著降低了成本,保障了工作面终采撤架期间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终采撤架期 采空区 防灭火 注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体系、机制与政策
9
作者 孙久文 蒋治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共14页
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步入新时代以来,四大板块战略助推国民经济均衡式发展,区域重大战略融合互动、融通补充,“两横三纵”的城市群战略格局基本形成。为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步入新时代以来,四大板块战略助推国民经济均衡式发展,区域重大战略融合互动、融通补充,“两横三纵”的城市群战略格局基本形成。为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格局,“十五五”时期应着力打造“三大体系”:一是以四大板块战略为基础,以五项区域重大战略为突破口,以特殊类型地区、关键功能性平台战略为骨架,完善“4+5+N”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二是明确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塑造以中心城市、城市群、都市圈、县城为载体的全域城镇化网络,提升农产品供给能力,优化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构建优势互补的国土空间体系;三是全力培育七大蓝色经济区,增强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健全海洋经济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区域战略叠加机制和区域高水平一体化机制为抓手,全面增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遵循打好政策“组合拳”的基调,“十五五”时期要充分引导区域政策与财政、货币、产业、内需、城乡、科技创新、人口、环保、公共服务政策同向发力,发挥以稳定政策、结构政策、增长政策为核心的经济性政策的耦合效应,确保与非经济性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时期 区域经济 高质量协调发展 空间体系 动力机制 政策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2020时期临界贫困群体的识别及影响机理研究——基于重庆市3117份农户样本的实证
10
作者 蔡进 冯朝晖 +3 位作者 张宇 禹洋春 廖和平 李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临界贫困群体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时期及乡村振兴中农户返贫的潜在增量,研究其内涵、识别方法和影响机理对构建农村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阐释临界贫困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临界贫困群体的识别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 临界贫困群体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时期及乡村振兴中农户返贫的潜在增量,研究其内涵、识别方法和影响机理对构建农村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阐释临界贫困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临界贫困群体的识别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中位数比例法和Dagum基尼系数,基于重庆市3117份农户样本,对临界贫困群体的识别及影响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多维临界贫困指数整体较低,且呈现正态分布特征,介于0.257和0.839之间;从3117份一般户样本中识别出330户临界贫困户,临界贫困发生率为10.59%;在15个探测指标因素中,海拔、耕地流转情况、文化程度、劳动力数量、医疗教育负担、到场镇距离、疫情灾情影响、政策满意度、政策期望值9个指标因素与样本农户临界贫困群体在不同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外部环境因素中区域资源禀赋匮乏、外部机会获取偏少和地方政策支撑薄弱,内部个体因素中农户个体能力较弱、内生动力不足和家庭个体水平较差是造成临界贫困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应规范相对贫困人口识别标准和程序,构建防止返贫致贫的动态监测预警以及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帮扶机制,建立分类管理、分类帮扶、分类施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2020时期 临界贫困 影响机理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的梯度多孔支架力学及渗透性能研究
11
作者 秦世坤 段明德 +2 位作者 梁士杰 张辉 张壮雅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9,共9页
为构建具有良好生物学性能的骨支架结构,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TPMS)设计不同孔隙率、单胞尺度下的P型、FRD型匀质多孔支架,以及P&FRD梯度多孔支架;并通过试验和有限元仿真的方法,探究单胞类型、孔... 为构建具有良好生物学性能的骨支架结构,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Triply Periodic Minimal Surface,TPMS)设计不同孔隙率、单胞尺度下的P型、FRD型匀质多孔支架,以及P&FRD梯度多孔支架;并通过试验和有限元仿真的方法,探究单胞类型、孔隙率及单胞尺度对TPMS多孔支架力学和生物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PMS建立的匀质和梯度多孔支架内部孔道具有良好的连通性;多孔支架的力学性能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降低,但渗透性则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提高;增大单胞尺度可以明显提高多孔支架的渗透性;梯度多孔支架的渗透率还受渗流方向的影响;梯度多孔支架能综合各匀质单胞结构的性能特点,在支架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力学和生物学性能,更接近人体骨骼的结构和生物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周期极小曲面 梯度多孔支架 力学性能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尼罗河下游钻孔沉积物粒度端元分析的全新世流域水文气候变化
12
作者 管静岚 战庆 +7 位作者 赵小双 Alaa Salem Said Shetaia 刘演 孙千里 李茂田 陈中原 陈静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0-612,共13页
全新世期间尼罗河流域的水文波动剧烈,深刻影响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剖析该流域过去的水文气候变化,对现代社会的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针对尼罗河下游法尤姆盆地FA-1和三角洲B-1钻孔沉积物粒度进行端元分析和周... 全新世期间尼罗河流域的水文波动剧烈,深刻影响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剖析该流域过去的水文气候变化,对现代社会的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针对尼罗河下游法尤姆盆地FA-1和三角洲B-1钻孔沉积物粒度进行端元分析和周期性解析,旨在揭示近1万年来流域水文波动特征及气候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两个钻孔沉积物中分离出的3个粒度端元,分别和尼罗河下游地区流域泥沙输入及风沙活动相关,其垂向变化指示出尼罗河流域从全新世早-中期的湿润期向晚期干旱气候的转变。全新世晚期,两个钻孔沉积物组分反映的区域水动力差异说明该时期人类活动对局地环境具有显著改造作用。针对粒度端元的功率谱分析和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在百年尺度上,尼罗河流域全新世水文波动周期主要为~400 a、~200 a与~150 a,与印度洋季风周期较为吻合,印证了印度洋季风对尼罗河流域水文的调控作用;在千年尺度上,尼罗河径流量呈现出与大西洋热盐环流一致的周期,反映出大西洋水汽输送对尼罗河流域水文环境的重要影响。这些发现提供了尼罗河流域全新世水文气候变化的详细记录,探讨了其复杂的驱动机制,为理解尼罗河流域水文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气候驱动机制 非洲湿润期 印度洋季风 大西洋热盐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赤霉素处理对水稻不育系开花动态及异交态势的影响
13
作者 李子玉 李伟 +7 位作者 陈光毅 李天 朱从桦 邓世健 余俊奇 张瑶 李旭毅 欧阳裕元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5-634,共10页
为明确不同赤霉素处理对水稻不育系开花动态和异交态势的影响,以早-6A×早5-1、旌康1A×LR72和川种3A×中种R1607组合为材料,以不施赤霉素为对照(CK),设置不育系幼穗分化第Ⅶ期喷施赤霉素22.5 g/hm^(2)处理(S1)、不育系幼... 为明确不同赤霉素处理对水稻不育系开花动态和异交态势的影响,以早-6A×早5-1、旌康1A×LR72和川种3A×中种R1607组合为材料,以不施赤霉素为对照(CK),设置不育系幼穗分化第Ⅶ期喷施赤霉素22.5 g/hm^(2)处理(S1)、不育系幼穗分化第Ⅷ期喷施赤霉素15.0 g/hm^(2)及抽穗10%当日7:00和19:00分别喷施赤霉素90.0 g/hm^(2)和75.0 g/hm^(2)处理(S2)、不育系抽穗20%当日及其后2 d分别喷施赤霉素75.0 g/hm^(2)、45.0 g/hm^(2)及45.0 g/hm^(2)处理(S3),分析不同处理对不育系开花动态、植株形态、穗层结构、柱头外露率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组合不施用赤霉素(CK)亲本花期偏移5~6 d,3个组合S1处理花遇指数介于73.33%~85.71%,S2处理和S3处理花遇指数介于43.75%~66.67%。S2处理和S3处理3个不育系的株高显著高于S1处理和CK,S2处理和S3处理3个不育系的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总体均显著高于S1处理和CK。3个不育系包颈穗率由低到高依次为S3处理、S2处理、S1处理、CK。S3处理3个不育系的单边柱头外露率、双边柱头外露率及柱头总外露率总体上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其中,S3处理双边柱头外露率比CK增加96.20%~140.03%。处理间3个不育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无显著差异,3个组合S3处理和S2处理的结实率和理论产量显著高于S1处理和CK。综合来看,亲本花期偏移导致花遇指数降低是杂交制种异交结实率下降的主要因素,S3处理可有效提高花遇指数和改良不育系异交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机械化制种 赤霉素 不育系 花期 异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酸强度HY分子筛对正己烷裂解机理影响的理论研究
14
作者 卫丽莎 王慧 +2 位作者 董奇 李永旺 相宏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2,共11页
能源需求增长与化石燃料枯竭促使重质原油的高效转化成为研究重点,烷烃裂解技术可将长链烷烃转化为短链烃产物,从而提升长链烷烃的经济价值。HY分子筛因具有比表面积较高和酸强度较适宜的优点,是目前常用的烷烃催化裂解催化剂之一,但HY... 能源需求增长与化石燃料枯竭促使重质原油的高效转化成为研究重点,烷烃裂解技术可将长链烷烃转化为短链烃产物,从而提升长链烷烃的经济价值。HY分子筛因具有比表面积较高和酸强度较适宜的优点,是目前常用的烷烃催化裂解催化剂之一,但HY分子筛酸强度对烷烃裂解机理影响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采用周期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以丙烷和正己烷为模型底物,研究了不同酸强度(Al取代结构分别为1Al取代、3Al取代和6Al取代,相应n(Si)/n(Al)分别为47、15和7)的HY分子筛对烷烃裂解机理的影响,并分析了正己烷中不同C—C键断裂的难易程度。结果表明,随着HY分子筛Bronsted酸强度增强,丙烷和正己烷质子化反应的表观吉布斯自由能垒降低,HY分子筛的烷烃裂解反应催化活性增强。正己烷中3种C—C键的断裂难度由易到难分别为C^(3)—C^(4)键、C^(2)—C^(3)键和C^(1)—C^(2)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分子筛 Br?nsted酸强度 正己烷 裂解机理 周期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采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15
作者 陈志轩 李海亮 +2 位作者 王宏轩 孙伟生 汪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3-199,共7页
为提高菠萝采收的机械化水平,分析菠萝采摘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掌握菠萝与果柄间的断裂机理。选取3个成熟时期的台农16号品种菠萝(甜蜜蜜)为试验对象,利用WSW-50E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4种采摘方式的力学特性试验,以菠萝成熟... 为提高菠萝采收的机械化水平,分析菠萝采摘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掌握菠萝与果柄间的断裂机理。选取3个成熟时期的台农16号品种菠萝(甜蜜蜜)为试验对象,利用WSW-50E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4种采摘方式的力学特性试验,以菠萝成熟时期、施力方式和果柄直径为试验影响因素,以果柄间断裂力为试验指标设计全因子试验,运用minitab19数据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果柄间断裂力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且施力方式对菠萝采摘力学特性的影响远大于成熟时期和果柄直径,随着果柄直径的不断增大,果柄间断裂力逐渐增大;不同施力方式下果柄间断裂力差异较大,拉伸施力方式对果柄间断裂力影响最大,扭转施力方式对果柄间断裂力影响最小;各成熟时期果柄间断裂力差异较大,成熟度越高断裂力越小。该研究为提高菠萝采收效率,以及采收机械研究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力学特性 施力方式 成熟时期 果柄直径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周期极小曲面功能梯度点阵结构的动力学特性
16
作者 李媛 李洋 +1 位作者 班子豪 马翔宇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93,共8页
基于隐函数法设计了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功能梯度点阵结构,建立了几何参数与相对密度的映射关系,并引入梯度指数调控点阵结构的密度分布;通过有限元仿真与单轴压缩试验标定等效力学参数,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构建了TPMS功能梯度点阵结构的... 基于隐函数法设计了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功能梯度点阵结构,建立了几何参数与相对密度的映射关系,并引入梯度指数调控点阵结构的密度分布;通过有限元仿真与单轴压缩试验标定等效力学参数,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构建了TPMS功能梯度点阵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通过有限元仿真与试验模态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点阵结构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采用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数值求解得到的TPMS功能梯度点阵结构前四阶固有频率与有限元仿真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5%,前两阶固有频率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6%,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求解得到TPMS功能梯度点阵结构的固有频率随相对密度增大而增大;随着梯度指数增大,xOy平面弯曲模态(一/三/七阶)频率先减后增再减,xOz平面弯曲模态(二/四/八阶)及纵向模态(六阶)频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周期极小曲面 梯度点阵结构 等效力学参数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交通对河南旅游碳排放的减排机制及影响效应
17
作者 李亚茹 白洋 +2 位作者 谭李娜 刘晓燕 黄丽君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9,共12页
旅游碳减排是实现旅游业低碳转型的重要基础。归纳快速交通影响旅游碳排放的减排机制,结合河南2007—2020年市域面板数据,利用旅游碳排放测算模型与多期DID模型测度并探究快速交通对旅游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建构快速交通系统与旅游碳排... 旅游碳减排是实现旅游业低碳转型的重要基础。归纳快速交通影响旅游碳排放的减排机制,结合河南2007—2020年市域面板数据,利用旅游碳排放测算模型与多期DID模型测度并探究快速交通对旅游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建构快速交通系统与旅游碳排放的互动模式。结果表明:(1)河南旅游碳排放呈现波动性增长态势与“豫西>豫北>豫中>豫南>豫东”分布特征,高值扩散与低值收缩趋势并存;(2)高铁开通显著促进旅游碳排放,航线开辟显著抑制旅游碳排放;(3)高铁开通与航线开辟对旅游碳排放的影响效果互为部分中介效应;(4)在旅游碳排放强度较低区域,高铁开通具有更强烈的促进效应,航线开辟仅在低旅游碳排放强度区域显著发挥减排作用;(5)人均旅游碳排放随快速交通发展呈现“二元协调>三维融合>单一驱动”模式特征;(6)提炼快速交通系统“线路→廊道→网络”的架构升级与人均旅游碳排放“提→控→降”的趋势变动,快速交通系统与人均旅游碳排放关系形态具有“扩张性脱钩→增长连接→弱脱钩→强脱钩”的演变路径。该研究结果为今后优化交通布局驱动旅游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交通 旅游碳排放 多期DID模型 影响效应 减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增材制造高锰奥氏体低温钢拉伸各向异性研究
18
作者 成志超 王红鸿 +1 位作者 张书畅 曾潘科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0-270,共11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电弧增材制造(WAAM)高锰奥氏体低温钢的拉伸性能各向异性与其微观组织特征的内在联系。通过对WAAM三维墙体进行多方向拉伸试验和组织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墙体虽在各方向均表现出优异的强塑性(抗拉强度均超过600MPa,延... 本文系统研究了电弧增材制造(WAAM)高锰奥氏体低温钢的拉伸性能各向异性与其微观组织特征的内在联系。通过对WAAM三维墙体进行多方向拉伸试验和组织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墙体虽在各方向均表现出优异的强塑性(抗拉强度均超过600MPa,延伸率均大于35%),但存在显著的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其中,垂直于构建方向的截面上,横向与纵向试样的抗拉强度差异最大,达到8.8%。研究证实,柱状晶的择优生长是造成该各向异性的主导因素,而由沉积区与搭接区形成的周期性异质结构是次要因素。其中,搭接区因晶粒细小、织构较弱及加工硬化能力不足而成为力学薄弱区,导致应变局部化并优先萌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奥氏体低温钢 电弧增材制造 力学性能 拉伸各向异性 周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多层级Gyroid点阵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鹏欢 汤名锴 王森林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61,共14页
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结构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关键零件轻量化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有效增强TPMS结构力学性能及其轻量化程度,提出一种基于应力场引导的多层级TPMS点阵结构设计优化方法,设计出多层级Gyroid点阵结... 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结构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关键零件轻量化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有效增强TPMS结构力学性能及其轻量化程度,提出一种基于应力场引导的多层级TPMS点阵结构设计优化方法,设计出多层级Gyroid点阵结构,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备了相应的点阵结构,并与体积分数相同的初级Ti6Al4V Gyroid点阵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模拟和压缩试验,系统研究了多层级Gyroid点阵结构的压缩性能、变形行为和能量吸收性能.结果显示,与相同体积分数的初级Gyroid点阵结构相比,多层级Gyroid点阵结构压缩性能显著提升,其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分别提高了约36.52%,58.55%和57.62%,能量吸收能力提升了约42.85%.此外,与初级Gyroid点阵结构在斜压杆中心区域的45°剪切断裂模式不同,多层级Gyroid点阵结构初期在填充区域发生层状断裂,随后在未填充区域的斜压杆中心区域发生45°剪切断裂.基于Johnson-Cook塑性模型和损伤模型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多层级Gyroid点阵结构的变形行为和力学性能,其预测误差在20%以内.文章所设计的多层级Gyroid点阵结构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能量吸收能力,为航空航天领域高性能轻量化零件优化设计与制造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三周期极小曲面 多层级结构 有限元分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a纳米层状金属的拉伸力学性能和塑性变形机制
20
作者 刘雪鹏 颜家豪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644,共8页
W/Ta纳米层状金属是一种典型的BCC/BCC结构的层状金属材料,在核聚变装置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原子尺度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W/Ta纳米层状金属在单轴拉伸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和塑性变形行为,进一步分析了调制周期对W/Ta纳米层状... W/Ta纳米层状金属是一种典型的BCC/BCC结构的层状金属材料,在核聚变装置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原子尺度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W/Ta纳米层状金属在单轴拉伸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和塑性变形行为,进一步分析了调制周期对W/Ta纳米层状金属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W(110)/Ta(110)界面上会形成网络状的失配位错结构,它不仅可以作为位错形核的源头,而且可以吸收层状金属结构中的位错。微结构演化分析表明,拉伸过程中主要经历三个变形阶段,即线弹性、塑性屈服和塑性流变阶段。位错首先在Ta层中形核扩展,导致应力急剧下降,随后Ta层中的位错穿越界面至W层中并增殖扩展,导致W层发生屈服。试样的塑性屈服主要由Ta层主导,流变阶段的塑性变形由W层和Ta层中的位错及其演化共同决定。调制周期越大,界面数量越少,Ta层中位错形核较少,同样位错被界面吸收的数量较少而且界面阻碍位错的效果减弱,因此屈服强度和平均塑性流变强度分别增加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层状金属 分子动力学模拟 力学性能 塑性变形机制 调制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