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流转、农村认同感与农民工迁移意愿——基于河南省农村入户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
1
作者 张建秋 刘涛 耿明斋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4,共13页
利用河南省“百县千村”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检验了土地流转对农民工迁移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流转会显著提升农民工的迁移意愿,在经过各种稳健性检验及处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 利用河南省“百县千村”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检验了土地流转对农民工迁移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流转会显著提升农民工的迁移意愿,在经过各种稳健性检验及处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村庄层面的土地流转率对外出农民工及家庭有土地转出农民工的迁移意愿的正向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土地流转通过降低农民工对农村教育和居住环境的认同感间接提升其迁移意愿,且农村居住环境认同感的中介效应更大;对迁移地选择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土地流转后农民工最倾向于向县城迁移。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土地流转对农民工迁移意愿的影响,为制定更加系统性和协同性的促进土地流转与农民工迁移的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资产性功能 农村认同感 迁移意愿 迁移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事件下工业园区边缘节点集群自组织感知—控制功能迁移方法
2
作者 刘艳丽 黄健 +1 位作者 屈乐岩 郭瑜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40,158,共13页
随着工业环境的快速发展,边缘计算在工业园区智能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文中研究了边缘节点集群在异常事件下的自组织感知—控制功能迁移方法,旨在提高工业园区的韧性和可靠性。首先,文中对异常场景进行了建模,模拟自然灾害和一般... 随着工业环境的快速发展,边缘计算在工业园区智能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文中研究了边缘节点集群在异常事件下的自组织感知—控制功能迁移方法,旨在提高工业园区的韧性和可靠性。首先,文中对异常场景进行了建模,模拟自然灾害和一般故障异常事件对智慧单元的影响。然后,将传统最大覆盖问题转化为感知体系最大范围覆盖问题,并开发了相应的算法和策略。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感知—控制功能迁移算法,并提出了韧性提升的多阶段优化方法。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在异常事件下快速响应并重新组织边缘节点集群的感知和控制功能,有效提升了工业园区感知体系的可观可控范围。文中对于保障工业园区的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自组织网络 感知—控制功能迁移 异常事件 工业园区韧性 最大覆盖问题 多阶段优化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导向的ARM到RISC-V intrinsics函数迁移
3
作者 蒲文濠 朱家鑫 +1 位作者 陈伟 李慧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8,共13页
RISC-V是当前学术界与产业界重点关注的新一代精简指令集架构,为了加速RISC-V软件生态的构建,将ARM架构软件移植到RISC-V架构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策略。其中intrinsics函数作为优化代码的常用方式之一被广泛使用。针对现有ARM NEON intri... RISC-V是当前学术界与产业界重点关注的新一代精简指令集架构,为了加速RISC-V软件生态的构建,将ARM架构软件移植到RISC-V架构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策略。其中intrinsics函数作为优化代码的常用方式之一被广泛使用。针对现有ARM NEON intrinsics函数迁移工具适配版本低、覆盖函数少、适用软件范围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RM NEON到RISC-V向量扩展的完整数据类型映射与1 618条intrinsics函数映射关系的迁移方法,有效弥补了现有ARM NEON intrinsics函数迁移领域的不足。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映射关系覆盖各类软件中常用的intrinsics函数,能有效满足广泛的各类软件包迁移需求。基于该映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自动迁移方法,实现了不修改或仅修改少量代码的迁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C-V ARM NEON RVV intrinsics函数 软件迁移 函数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gmoid函数归一化的多光谱指数特征在油茶林遥感识别和样本迁移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章海亮 王宇 +5 位作者 胡梅 张译之 张晶 詹白勺 刘雪梅 罗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9-1167,共9页
遥感影像分析中,多光谱指数特征的归一化处理对于提高分类精度和模型的泛化能力至关重要。采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以Sentinel-1 SAR雷达遥感影像和Sentinel-2 A光学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计算纹理特征、地形特征、极化特征和... 遥感影像分析中,多光谱指数特征的归一化处理对于提高分类精度和模型的泛化能力至关重要。采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以Sentinel-1 SAR雷达遥感影像和Sentinel-2 A光学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计算纹理特征、地形特征、极化特征和Sigmoid函数归一化前后的多光谱指数特征构建不同的分类场景,采用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支持向量机和朴素贝叶斯4种机器学习分类器进行分类实验,分析对光谱指数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是否有利于油茶林识别。将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和结合Bi-LSTM模块的深度学习模型与机器学习分类器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模型对油茶林识别效果。以吉安市2021年五种土地类型样本点为基础,将适合油茶林识别的分类场景应用到不同年份(2019年、2020年、2022年、2023年)的样本迁移中,分析各年份油茶林面积增量与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归一化后的光谱指数特征与随机森林相结合对油茶林识别精度最高,整体精度(OA)为99.02%,Kappa系数为0.9837,油茶林用户精度(UA)为95.31%,油茶林生产者精度(PA)为93.74%;研究中CNN系列的深度学习模型对油茶林识别精度略低于随机森林分类器,其中结合Bi-LSTM模块的深度学习模型的整体精度(OA)为98.69%,Kappa系数为0.9713油茶林用户精度(UA)为94.96%,油茶林生产者精度(PA)为93.17%;2021年吉安市油茶林种植面积达184.4881万亩,其中遂川县占27.67%,为面积最大县;油茶林种植分布由地势高向地势低递减,种植地点多位于家庭农户附近的山坡地和自留地,油茶林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研究所提出的油茶林提取方法能够为实现油茶林动态监测与管理提供帮助,所提出的样本迁移方法能有效减少样本采集和标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影像 油茶 SIGMOID函数 Google Earth Engine 样本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成像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及应用
5
作者 王昀 孙敏傲 +5 位作者 陈浩 王雅如 肖云飞 向晨 严泽宇 刘文龙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7-481,共15页
利用传统的基于偏移成像技术的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式得到的成像结果比较准确,对靶区的分析也较为直观,但传统的偏移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波场模拟,因而需要高性能的计算设备以及大量的时间,因此必须要考虑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方案设... 利用传统的基于偏移成像技术的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式得到的成像结果比较准确,对靶区的分析也较为直观,但传统的偏移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波场模拟,因而需要高性能的计算设备以及大量的时间,因此必须要考虑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方案设计阶段的时效性。为了给复杂地区采集观测系统方案设计提供更精确、更快捷的论证手段,开展了基于快速偏移成像的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评价技术研究,本文主要论述作者关于观测系统的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快速偏移成像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采用的快速偏移成像方法的主要步骤为点扩散函数计算和高维空间褶积,利用给定模型和观测系统高效获取Hessian近似算子,再和模型反射率(高波数信息)进行高维空间卷积,最终实现对地下目标体的高效成像。对比分析了不同覆盖次数、不同面元尺寸、不同横纵比和不同炮道密度对成像效果的影响。该方法在西南高陡构造、西北缝洞体、南海复杂断块工区观测系统评价的应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域偏移成像 观测系统设计 快速偏移成像 正演模拟 点扩散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沟曲流摆动对潮滩沉积物碳输出的影响——以江苏中部潮滩为例
6
作者 赵堃 龚政 +2 位作者 文天翼 康彦彦 韩广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154-6164,共11页
潮滩是全球固碳能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是缓解全球变暖的有效蓝色碳汇。针对潮滩碳汇功能,现有研究多关注生物作用下的碳输入过程,关于地貌演变,特别是潮沟曲流摆动引起的沉积物碳输出过程研究较少,因此无法准确评估潮滩碳汇功能的动... 潮滩是全球固碳能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是缓解全球变暖的有效蓝色碳汇。针对潮滩碳汇功能,现有研究多关注生物作用下的碳输入过程,关于地貌演变,特别是潮沟曲流摆动引起的沉积物碳输出过程研究较少,因此无法准确评估潮滩碳汇功能的动态变化。研究结合野外观测、遥感反演与室内实验,探究了潮沟曲流摆动对潮滩沉积物碳输出过程的影响,从曲流摆动速率与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两方面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潮沟曲流摆动速率的空间差异可达数个量级,由粉砂滩的10^(-3) m/s锐减至互花米草盐沼滩的10^(-6) m/s;粉砂淤泥滩潮沟摆动速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冬季摆动速率约为夏季的两倍;潮滩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海向递减趋势:互花米草盐沼滩(4.62 g/kg)>粉砂淤泥滩(2.61 g/kg)>粉砂滩(1.51 g/kg);综合考虑曲流摆动速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现粉砂滩沉积物碳输出速率显著高于互花米草盐沼滩,可达49.4 g C m^(-2) a^(-1),与该区域的碳埋藏速率相当。研究证实了潮沟曲流摆动对潮滩沉积物碳输出过程的重要性,为提升潮滩碳汇功能预测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摆动 碳输出 碳汇功能 潮沟 潮滩 崩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RISC-V适配开发的x86 built-in函数转换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志远 朱家鑫 +1 位作者 吴国全 王伟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0-636,共17页
新兴架构RISC-V的生态建设需要将其他架构函数或软件包向RISC-V架构迁移适配。在研究GCC特定架构适配的built-in函数向RISC-V架构迁移时,提出一套x86到RISC-V的built-in函数转换方法,对于非扩展指令集(属非向量类型)built-in函数,采用RI... 新兴架构RISC-V的生态建设需要将其他架构函数或软件包向RISC-V架构迁移适配。在研究GCC特定架构适配的built-in函数向RISC-V架构迁移时,提出一套x86到RISC-V的built-in函数转换方法,对于非扩展指令集(属非向量类型)built-in函数,采用RISC-V架构下相同功能的built-in或标准库函数替代;对于SSE扩展指令集built-in函数,建立数据类型映射和向量函数操作映射实现向RISC-V架构向量扩展函数或标准库函数的迁移,其中RVV函数迁移方式占比67%。实验结果表明:方法迁移的程序功能正确,方法有效。本文方法对其他扩展指令集built-in函数的迁移提供了指导,且与现有工作相比,更易扩展、覆盖面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迁移 built-in函数 指令扩展集 RISC-V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资源均衡的虚拟网络功能部署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谷佳 江凌云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9-1296,共8页
现有虚拟网络功能(virtual network function,VNF)部署方案大多基于单一资源展开研究,忽略了VNF的多维资源需求,导致资源分配失衡,造成低效部署。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多维资源均衡的VNF部署方法。为避免后续VNF部署时的资源浪费... 现有虚拟网络功能(virtual network function,VNF)部署方案大多基于单一资源展开研究,忽略了VNF的多维资源需求,导致资源分配失衡,造成低效部署。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多维资源均衡的VNF部署方法。为避免后续VNF部署时的资源浪费,在正式部署前会对部分服务器进行VNF迁移。综合考虑VNF的多种资源需求,通过周期性更新服务器的各种资源信息,为各个待部署VNF寻找最合适的部署服务器。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进行VNF部署,可以在保证服务器资源分配均衡的同时,在每个维度上实现近乎最优的资源利用,有效减少使用的服务器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功能虚拟化 虚拟网络功能 多维资源均衡 迁移 部署 资源利用率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衰减补偿的多分量自适应聚焦束偏移
9
作者 陈超 李振春 黄建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91,共12页
将自适应聚焦束拓展到弹性介质中,基于弹性格林函数的构建,结合自适应聚焦束的优势,并考虑黏滞性对高斯束的影响,发展基于衰减补偿的多分量自适应聚焦束偏移方法。模型测试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适应强... 将自适应聚焦束拓展到弹性介质中,基于弹性格林函数的构建,结合自适应聚焦束的优势,并考虑黏滞性对高斯束的影响,发展基于衰减补偿的多分量自适应聚焦束偏移方法。模型测试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适应强横向速度变化,压制噪音对成像结果造成的影响,使成像剖面更加干净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束 偏移成像 自适应聚焦束 多分量 衰减补偿 弹性介质 格林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无网格井中地震 Q 补偿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10
作者 魏国华 谷丙洛 +3 位作者 段沛然 张闪闪 李振春 孔庆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9,共12页
井中地震震源能量弱,地层吸收衰减效应的影响更强;复杂地表及复杂构造对井周精细成像影响巨大,需要发展针对性的井中地震起伏地表衰减补偿偏移成像方法。在径向基函数有限差分方法原理基础上,通过引入混合高斯立方基函数并设计起伏地表... 井中地震震源能量弱,地层吸收衰减效应的影响更强;复杂地表及复杂构造对井周精细成像影响巨大,需要发展针对性的井中地震起伏地表衰减补偿偏移成像方法。在径向基函数有限差分方法原理基础上,通过引入混合高斯立方基函数并设计起伏地表节点剖分策略,提出一种高精度的无网格径向基函数起伏地表黏声波数值模拟方法;将该方法应用至改进的基于Kelvin-Voigt模型的黏声波方程,实现高效稳定的井中地震起伏地表无网格Q补偿逆时偏移成像。结果表明,提出的井中地震Q补偿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起伏地表井中地震衰减补偿成像,有效恢复剖面能量、校正相位畸变,均衡剖面中的能量分布,提高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中地震 起伏地表 径向基函数有限差分 Q补偿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域最小二乘偏移成像方法及西北超深层探区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敏傲 蔡杰雄 +1 位作者 向晨 白英哲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6-952,共7页
经典最小二乘偏移通常采用波形残差目标泛函,通过精确匹配地震波形实现反射率定量反演。然而,在实际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高精度的地震子波和偏移速度模型难以获得,且迭代算法收敛不稳定,计算量过大,因此很难取得显著效果。提出了一种面... 经典最小二乘偏移通常采用波形残差目标泛函,通过精确匹配地震波形实现反射率定量反演。然而,在实际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高精度的地震子波和偏移速度模型难以获得,且迭代算法收敛不稳定,计算量过大,因此很难取得显著效果。提出了一种面向实际数据处理的成像域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基于宏观速度场和子波基本频带特征,构建全局空变点扩散函数,在成像域采用高维空间反褶积反演算法实现高分辨率成像。所提方法避免了对地震波形的精确匹配,充分考虑点扩散函数在不同波数成分的照明特征,因此对地震子波和偏移速度精度的依赖度不高。同时无需迭代计算,直接获取成像结果,计算效率高,在三维超深层地震勘探中具有应用潜力。西北探区两块不同储层类型的超深层实际地震数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成像分辨率,改善断裂-缝洞构造的成像效果,提升串珠的识别能力,为西北超深层碳酸盐岩增储上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偏移 成像域 点扩散函数 逆时偏移 西北超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边缘网络中基于用户移动的服务功能链迁移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冬杨 潘显兵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通过在网络边缘部署服务器,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可为用户提供超低时延和高带宽业务。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与MEC技术相结合,可在MEC服务器上提供服务功能链(Ser... 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通过在网络边缘部署服务器,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可为用户提供超低时延和高带宽业务。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与MEC技术相结合,可在MEC服务器上提供服务功能链(Service Function Chain,SFC),提升用户的业务体验。为了保证移动用户的服务质量,需要在用户跨基站移动时将SFC迁移到合适的边缘服务器上。主要以最小化用户服务的端到端时延和运行成本为目标,提出了MEC网络中具有资源容量约束的SFC迁移策略,以实现移动用户业务的无缝迁移。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案相比,该策略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边缘计算(MEC)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服务功能链(SFC) 用户移动性 无缝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储藏蛋白提取过程组分迁移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杨晓莉 周际松 +3 位作者 尚伟 彭登峰 邓乾春 金伟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99,共9页
本研究以我国特色木本油料油茶储藏蛋白提取为对象,采用组学分析、分子对接等技术,研究提取过程中皂素伴随、组分迁移和相互作用对蛋白质组成与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法提取油茶储藏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g/mL)、提取p... 本研究以我国特色木本油料油茶储藏蛋白提取为对象,采用组学分析、分子对接等技术,研究提取过程中皂素伴随、组分迁移和相互作用对蛋白质组成与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法提取油茶储藏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g/mL)、提取pH 8.0,该条件下提取率达75.8%,皂素/蛋白比值为2.60。11S球蛋白在pH 4.5时先沉淀,皂素/蛋白比值为0.36;清蛋白约占总储藏蛋白69%,提取过程与皂素共存,其皂素/蛋白比值为3.73。油茶储藏蛋白中清蛋白与球蛋白的起泡性均大于200%,乳化活性指数为16.7 m^(2)/g,皂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能显著提升乳化稳定性。本研究可为特色油料蛋白质高值化利用与功能配料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储藏蛋白 碱提酸沉 皂素 组分迁移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扩散函数的图像学高分辨率技术
14
作者 陶永慧 白英哲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8-557,共10页
常规基于一维假设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如反褶积、反Q滤波方法等,针对水平构造或者小倾角构造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在面向高陡构造或者断裂等复杂构造时处理效果不佳。而偏移成像结果可以看作是点扩散函数(PSF)与真实反射系数褶积的结果,... 常规基于一维假设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如反褶积、反Q滤波方法等,针对水平构造或者小倾角构造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在面向高陡构造或者断裂等复杂构造时处理效果不佳。而偏移成像结果可以看作是点扩散函数(PSF)与真实反射系数褶积的结果,高维空间条件下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实际上是此正演问题的一个反问题,即基于成像结果进行反射系数反演。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点扩散函数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首先基于点扩散函数的计算原理,推导出了基于高频近似条件下的快速求解算法,并在高维空间褶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图像学反演算法研发了纯数据驱动的点扩散函数提取技术,最后采用高维空间反褶积算法求得高分辨率成像结果,实现地震频带的有效拓宽和成像分辨率的提升。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在不损失低频的前提下有效扩宽高频,且具有在计算效率与常规高分辨率算法基本相当的条件下有效提高不同展布方位地质体分辨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构造 高分辨率处理 点扩散函数 高维空间反褶积 偏移反偏移 逆时偏移 图像学反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中含锌矿物—溶液之间的同位素平衡分馏效应
15
作者 何洪涛 谷一帆 +4 位作者 邢乐才 王艳芳 杨阳 蔡兴平 何雨旸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7-311,共15页
表生环境中,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导致的锌(Zn)同位素分馏严重干扰了污染物的源解析。利用同位素手段示踪重金属污染的前提是精确确定污染土壤中典型含Zn矿物—水溶液之间的Zn同位素分馏系数。该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探... 表生环境中,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导致的锌(Zn)同位素分馏严重干扰了污染物的源解析。利用同位素手段示踪重金属污染的前提是精确确定污染土壤中典型含Zn矿物—水溶液之间的Zn同位素分馏系数。该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索了水合Zn^(2+),含Zn层间羟基物矿物、含Zn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含Zn三八面体型黏土矿物,和高岭石(010)面及铁锰(氢)氧化物表面吸附态Zn^(2+)的最稳定几何结构,及不同形态Zn与水溶液相的Zn^(2+)之间的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结果表明,六配位表面吸附态略微富集^(64)Zn(Δ^(66/64)Zn=-0.29‰~-0.20‰),而四配位表面吸附态富集66Zn(Δ^(66/64)Zn=0.45‰~0.73‰)。当Zn转变为更稳定的晶质沉淀物时,次生矿物显著富集^(66)Zn(Δ^(66/64)Zn=0.51‰~1.11‰)。基于获得的不同形态Zn与水溶液之间的同位素分馏系数,成功地模拟出平衡分馏和动力学分馏模式下电镀废弃物、铅锌矿石、熔炼烟气和冶金污泥等单一污染源影响下的土壤Zn同位素组成演化趋势,通过对比已知Zn同位素比值甄别出了污染土壤中Zn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迁移转化 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计算 次生矿物结晶 矿物表面吸附 污染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收函数的克希霍夫2D偏移方法 被引量:33
16
作者 吴庆举 李永华 +1 位作者 张瑞青 张乃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9-545,共7页
本文将地震反射资料成像的Kirchhoff偏移方法引入到接收函数成像研究,提出了一种接收函数的Kirchhoff偏移方法,以适应介质速度的横向变化,提高接收函数成像的精度和分辨率.模型检验表明,与传统的水平分层的共转换点偏移叠加方法相比,Kir... 本文将地震反射资料成像的Kirchhoff偏移方法引入到接收函数成像研究,提出了一种接收函数的Kirchhoff偏移方法,以适应介质速度的横向变化,提高接收函数成像的精度和分辨率.模型检验表明,与传统的水平分层的共转换点偏移叠加方法相比,Kirchhoff偏移方法能够实现转换波的有效归位,消除水平分层共转换点偏移叠加造成的假象.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倾斜或弯曲界面的成像明显受控于远震的入射方向,其成像精度的提高有赖于不同方向接收函数的联合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共转换点叠加 Kirchhoff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在排水沟渠中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7
作者 李强坤 胡亚伟 孙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0-214,共5页
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在排水沟渠中的迁移转化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简要分析农田排水沟渠生态结构和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排水沟渠中水生植物、微生物和基质底泥各组分的生态功能以及各组分同氮磷污染物间的相... 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在排水沟渠中的迁移转化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简要分析农田排水沟渠生态结构和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排水沟渠中水生植物、微生物和基质底泥各组分的生态功能以及各组分同氮磷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结合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沟渠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不同作用的量化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在排水沟渠中的迁移模型以及宏观层面上沟渠湿地运用与区域生态环境间关系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污染 排水沟渠 污染物迁移转化 生态功能 迁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油气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32
18
作者 谭开俊 田鑫 +1 位作者 孙东 陈建平 《断块油气田》 CAS 2004年第6期13-14,18,共3页
根据地化指标和测井资料 ,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剖析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油气分布特征及断裂带对油气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 ,该区断裂带的油气分布具有特殊性 ,其油气分布不仅受断裂活动的控制 ,同时还受断裂带岩性的控制... 根据地化指标和测井资料 ,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剖析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油气分布特征及断裂带对油气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 ,该区断裂带的油气分布具有特殊性 ,其油气分布不仅受断裂活动的控制 ,同时还受断裂带岩性的控制。在断裂活动期 ,碎屑岩和火山岩断裂带都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 ,在断裂平静期 ,火山岩断裂带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 ,碎屑岩断裂带对油气起封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油气分布 运移通道 封闭作用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学习迁移粒子群算法及高斯罚函数的无功优化方法 被引量:36
19
作者 邓长虹 马庆 +2 位作者 肖永 游佳斌 李世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41-3346,共6页
针对粒子群算法在求解无功优化问题时存在早熟收敛,易陷于局部最优的现象,提出了自学习迁移粒子群算法(self-learning migra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LMPSO)。该算法在采用混沌序列对粒子群进行初始化操作,基于云模型理论的X... 针对粒子群算法在求解无功优化问题时存在早熟收敛,易陷于局部最优的现象,提出了自学习迁移粒子群算法(self-learning migra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LMPSO)。该算法在采用混沌序列对粒子群进行初始化操作,基于云模型理论的X-条件云发生器对粒子的惯性权重进行自适应调整的基础上,引入一种迁移操作,以引导全局最优粒子的飞行方向,解决粒子群后期朝单一进化方向进化的问题,有效地增强了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针对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中的离散变量归整问题,首先将离散变量完全化为连续变量进行迭代求解,在寻求至全局最优解后引入高斯罚函数对离散变量进行归整操作。以网损和电压偏离最小为目标,对IEEE标准30节点算例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模型 迁移操作 粒子群优化算法 高斯罚函数 无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辐射源雷达长时间积累目标探测性能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南 陶然 +1 位作者 单涛 王越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3-1107,共5页
针对以电视伴音信号为照射源的外辐射源雷达在长时间积累时,距离和多普勒频率徙动对目标探测的影响,定义了一种时延-频移-时延率-调频率联合模糊函数,推导了电视伴音信号的平均联合模糊函数与积累增益损失因子,给出了积累增益损失与目... 针对以电视伴音信号为照射源的外辐射源雷达在长时间积累时,距离和多普勒频率徙动对目标探测的影响,定义了一种时延-频移-时延率-调频率联合模糊函数,推导了电视伴音信号的平均联合模糊函数与积累增益损失因子,给出了积累增益损失与目标运动速度、加速度和积累时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结论,为分析外辐射源雷达的探测性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模糊函数 距离徙动 多普勒频率徙动 长时间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