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Governing the Country Based on the Unity of “Party Spirit-People’s Nature”
1
作者 Li Ka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5-225,共11页
The unity of “party spirit-people’s nature” is the basic proposition of Xi Jinping’s governance.Deng Xiaoping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the early day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and put forward the ba... The unity of “party spirit-people’s nature” is the basic proposition of Xi Jinping’s governance.Deng Xiaoping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the early day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and put forward the basic line of the “leadership and unity” of the party in the early stage of socialism around “one center,two basic points”;Xi Jinping’s so-called “unification”,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 basic line of Deng Xiaoping’s initial stage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that is “rich,strong,democratic,civilized,harmonious and beautiful”,has further established the importance of “people as the center” and “party’s leadership”.Therefore,the “people-centered” and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 are unified and become the basic idea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governance of the country.Xi Jinping has put forward the unity of “party spirit-people’s nature”,the “consistency” between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politics,and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people’s interests and the party’s leadership,thus forming “persistence”,“comprehensive”,“confidence”,“maintenance” and other asser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UNITY of party spirit-people's NATURE governing the country XI Jinping THOUG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若干政策建议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洪宇 李宇阳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要使《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绘就的蓝图变为现实,须着力破解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全面提升教育强国建设的执行力。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落地生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适应人口... 要使《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绘就的蓝图变为现实,须着力破解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全面提升教育强国建设的执行力。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落地生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适应人口变化形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有序推进中考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纵深推进高校人才评价改革,强化人才发展动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引领教学研究的深层变革;健全教育强国建设战略性投入机制,确保教育投入满足教育强国建设需求;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提升全球教育治理能力,促进更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建成教育强国 教育政策 教育综合改革 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发展逻辑、困境和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明 连心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3,共7页
职业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肩负着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端和职业教育的神经中枢,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制高点之一。发展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构建职普融... 职业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肩负着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端和职业教育的神经中枢,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制高点之一。发展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应然之举,也是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和适应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要求,但在学位授予、实施主体、高质量发展和职业资格衔接等方面面临现实困境。为此,应通过完善学位体系、凝聚优质资源、发展学位学徒制、优化规模结构和加强一体设计,为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保障力、锻造科技支撑力、凝聚协同力、激发人才竞争力和增强民生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职业教育体系 本科职业教育 专业硕士 专业博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贯彻落实之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来兵 张勇明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入以公平、高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要以实现教育公平优质为主要目标,以系统推进教育公平为基本原则...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入以公平、高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要以实现教育公平优质为主要目标,以系统推进教育公平为基本原则,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任务,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为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在普及水平、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人口结构转型与教育资源适配的冲突、管理体制壁垒与优质均衡目标的矛盾、评价改革滞后与育人方式变革的脱节等挑战,同时又迎来了建成教育强国赋予的时代机遇。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须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优化教育公共服务布局等作为实践路径,加强基础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点作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人才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基础教育体系 公平优质 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耶青普新发现摩崖石刻的调查与研究
5
作者 夏吾卡先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8,共11页
本文对桑耶青普新发现的摩崖石刻进行了实地调查,进而对石刻题材、形态组合、雕刻技法及艺术风格等进行初步研究后认为,其时代与拉萨河流域协村杰丁噶摩崖石刻造像群和林周杰拉康造像群的年代较为接近,约为11世纪。该石刻遗存与鲁梅... 本文对桑耶青普新发现的摩崖石刻进行了实地调查,进而对石刻题材、形态组合、雕刻技法及艺术风格等进行初步研究后认为,其时代与拉萨河流域协村杰丁噶摩崖石刻造像群和林周杰拉康造像群的年代较为接近,约为11世纪。该石刻遗存与鲁梅·慈成西绕和直·益西云丹及其后裔于10世纪从青海河湟地区接受佛教正统戒律并返回西藏中部推行的佛法“中弘期”遗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扎囊县 桑耶青普 摩崖石刻 卫藏六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
6
作者 张贤明 张旭瀛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1,共13页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支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内生演化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制度体...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支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内生演化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首要前提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于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以及世界范围内民主实践的优秀成果,不断疏通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的结构性梗阻,拓展制度体系的应用范围和价值功用,回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新问题。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面把握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要素。需要统筹推进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协同衔接,科学构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结构关系,整体推进民主制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政治民主与社会民主相结合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在遵循全过程人民民主逻辑的前提下,健全“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同时以问题为导向选择重点推进路径,既要面向国家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要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大问题”和“小问题”的共同解决中提升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制度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逻辑意蕴
7
作者 王夏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共17页
“通过法律而控制和约束国家权力”是最广义的法治概念。法治现代化的一般性含义和意义在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和国家被法律所约束,要求其行为与法律相一致。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作为法治现代化的一个表现形态,必然具备法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通过法律而控制和约束国家权力”是最广义的法治概念。法治现代化的一般性含义和意义在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和国家被法律所约束,要求其行为与法律相一致。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作为法治现代化的一个表现形态,必然具备法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具有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身独特性状。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动力和目标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社会为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根本特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程必须注重本土法律文化资源的运用和国外有益法治成果的借鉴之间的平衡,由此才能不断迫近普遍法治这一理性观念上的必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传统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贯彻落实的逻辑理路与路径策略(笔谈)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立国 阚阅 +3 位作者 蔡三发 刘善槐 赵春阳 阙明坤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40,共18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教育强国要把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明确治理主体职责,不断提升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教育强国要把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明确治理主体职责,不断提升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教育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路径,以制度型开放推动教育开放是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路径,应从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打造世界教育中心、推进教育服务贸易及深化“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等方面着力加以推进。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做好中远期战略与近期战术、全面推进与重点突出、加快建设与深化改革、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等若干关系的协调。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托底工程,农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数智技术赋能农村教育。建设教育强国需要综合协调国家逻辑、教育逻辑、社会逻辑三大逻辑的张力和冲突,充分发挥各主体的协同作用,提升教育整体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学科专业 教育开放 农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逻辑理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史小宁 赵嘉玲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39,共10页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是对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各项制度的逻辑重塑。“变”与“不变”的人民至上理念、“动”与“不动”的制度建设主线、“多”与“专一”的体系建构目标,辩证地塑造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价值逻辑。根本制...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是对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各项制度的逻辑重塑。“变”与“不变”的人民至上理念、“动”与“不动”的制度建设主线、“多”与“专一”的体系建构目标,辩证地塑造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价值逻辑。根本制度的整体性定位决定了党的政治引领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指引功能。基本制度的结构性覆盖在政治保障、上传下达、贯彻落实等方面满足了民主连接要求。重要制度的立体化补充激活了根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实施功能。具体制度的灵活性机制在“为何产生”的指向性和“如何运行”的归属性上发挥着动力功能。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需要将体系逻辑作为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遵循,将制度逻辑作为健全协商民主机制的基本方向,将包容逻辑嵌入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将交互逻辑融于大统战工作格局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制度体系 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教育“三大属性”引领教育强国建设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振天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
政治性、人民性和战略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做出的新思想和新论断,三者辩证统一、互为条件,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遵循。政治性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向统领和根本保证,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 政治性、人民性和战略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做出的新思想和新论断,三者辩证统一、互为条件,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遵循。政治性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向统领和根本保证,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性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战略性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长远布局和决胜关键,要求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持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政治性 人民性 战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被引量:1
11
作者 齐彦磊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128,共8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这一举措体现了教育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回应,即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减负”与“提质”相统一;办强办优基础教育要求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这一举措体现了教育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回应,即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减负”与“提质”相统一;办强办优基础教育要求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近年来,我国在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呈现出积极而复杂的发展态势,尽管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绩,但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巩固学校教育主阵地,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严防校外培训反弹,规范校外培训治理;统筹兼顾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建成教育强国 “双减” 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学校体育深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波 于思远 刘皓晖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55,313,共8页
学校体育是教育强国之本、体育强国之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提出,从国家发展的高度上指明了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之路。围绕其中关于教育强国“六大特质”的发展要求,明确学校体育的战略要义包括6大方面:凝聚思想,... 学校体育是教育强国之本、体育强国之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提出,从国家发展的高度上指明了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之路。围绕其中关于教育强国“六大特质”的发展要求,明确学校体育的战略要义包括6大方面:凝聚思想,学校体育的思政引领力;培育人才,学校体育人才竞争力;创新引擎,学校体育科技支撑力;惠及全民,学校体育民生保障力;协同育人,学校体育社会协同力;融通世界,学校体育国际影响力。《纲要》关于学校体育的具体工作部署包括以下方面,厘清重点任务:贯彻重点思想,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重点行动,推进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把握重点指标,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推进重点项目,加强校园足球建设;解决重点问题,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标准、体育中考、校园足球和健康发展方面探讨中小学体育推进路径;从育人机制、落实“教练赛”目标、促进身心健康和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明确大学体育的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学校体育 中小学体育 大学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的人民性:思想溯源、理论内涵与实践方略
13
作者 李松楠 杨兆山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8,共11页
教育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价值属性,它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创新与超越,并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教育历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探究教育的人民性的理论内涵需从多重维度出发。在主... 教育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价值属性,它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创新与超越,并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教育历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探究教育的人民性的理论内涵需从多重维度出发。在主体之维,教育的人民性是个体的人与群体的人的统一;在过程之维,教育的人民性指向“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在目标之维,教育的人民性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最终走向人类解放。新时代,践行教育的人民性应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确立人民的教育主体地位;健全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提升人民的教育参与水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保障人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更好地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的人民性 教育强国 以人民为中心 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任务·方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意义解读
14
作者 王洪才 温玲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141,205,共8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印发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以教育数字化新赛道为战略机遇,以“六力”核心特质为指导开展“八大体系”建设,以“九个重点任务”为突破口,以“五大关系”处理为准则,以建成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为标志,...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印发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以教育数字化新赛道为战略机遇,以“六力”核心特质为指导开展“八大体系”建设,以“九个重点任务”为突破口,以“五大关系”处理为准则,以建成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为标志,以全面建成教育强国为目标,充分彰显出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以中国标准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抱负,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美全面博弈中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教育强国 教育数字化 中国教育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睿 沈丹怡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20,共9页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是中国加快建成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的重要方式。《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战略方向和路径。未来,中国将以深化同联合国教...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是中国加快建成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的重要方式。《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战略方向和路径。未来,中国将以深化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合作巩固全球教育伙伴关系、以建立教育创新合作网络激发全球教育活力、以支持国际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研究所建设发展培养国际创新型科技人才、以支持国内高校设立教育类国际组织与学术联盟加强全球教育学术合作、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公共产品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以设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国际教育合作区推动教育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及通过实施中国教育品牌培育计划贡献中国教育智慧与方案,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建成教育强国 全球教育治理 国际学术话语权 中国教育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下肢外周动脉疾病负担及公平性分析
16
作者 沈广电 朱隆珠 +5 位作者 应佳瑶 单诗怡 罗泽宇 蒋德楠 吴静 朱越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I0002-I0018,共28页
目的:评估1990至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下肢外周动脉疾病(LEPAD)的负担情况和不公平性,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15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的LEPAD年龄标化患病... 目的:评估1990至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下肢外周动脉疾病(LEPAD)的负担情况和不公平性,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15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的LEPAD年龄标化患病率、死亡率和伤残损失生命年(YLD)率,变化趋势使用估计年变化百分比(EAPC)衡量。采用不平等斜率指数和集中指数量化国家间LEPAD负担的绝对不公平和相对不公平。结果: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LEPAD的年龄标化患病率为3168.26/10万,死亡率为3.09/10万,较1990年分别增加4.30%和19.31%。1990至2021年,YLD率从16.23/10万降至15.58/10万,降幅达4.00%。女性患病率和YLD率高于男性,男性死亡率则高于女性。男性的年龄标化患病率EAPC为0.22%,略高于女性的0.17%;女性年龄标化死亡率的EAPC为2.02%,高于男性的1.45%。女性的年龄标化YLD率下降速度快于男性,EAPC分别为-0.12%和-0.06%。不同国家间LEPAD负担差异显著,欧洲国家负担普遍较高,海湾国家负担增长速度更快。LEPAD患病率与社会人口指数(SDI)相关,高SDI国家的LEPAD患病率较高。公平性分析显示,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年龄标化YLD率的不平等斜率指数为52.90/10万,年龄标化YLD数的集中指数为0.038,较1990年下降,表明各国的绝对和相对不公平性改善。女性LEPAD的绝对不公平性始终高于男性,相对不公平性也于2021年转变为高于男性(2021年女性和男性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58和-0.026)。结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LEPAD年龄标化患病率、死亡率持续上升,但YLD率有所下降,不同性别、不同国家间存在差异,提示各国应加强对40岁及以上高风险人群的LEPAD早期筛查和健康教育,共享防控经验,共同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周动脉疾病 全球疾病负担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语境重构与中国影视文化的传播——以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字幕翻译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武建国 李育静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共12页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影视文化已逐步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传播方式。鉴于此,本研究以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在量化分析软件ELAN的技术支持下,通过整合语境重构理论与三维语境分析模式,分析并总结了字幕翻译在影视文化传播中的多...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影视文化已逐步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传播方式。鉴于此,本研究以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在量化分析软件ELAN的技术支持下,通过整合语境重构理论与三维语境分析模式,分析并总结了字幕翻译在影视文化传播中的多模态语境重构过程与原则。研究表明:多模态语境重构涉及各个模态之间的交互融合与意义构建,具体表现为要素添加、要素删减、要素替代和要素转换;此外,在多模态语境重构过程中,译者须遵循灵活筛选、准确输出、动态对等、有效传递和即时反馈的原则,以进一步提高字幕翻译质量并促进影视文化的传播。本文旨在探索多模态语境重构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以期为推动影视文化传播的应用研究领域提供可借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语境重构 中国影视文化的传播 《我和我的祖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的事实、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浩 杨明明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4,共10页
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是国家提出的重要工作,也是中国践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具体实践。中国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利于为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中国动能”。但是,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平有... 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是国家提出的重要工作,也是中国践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具体实践。中国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利于为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中国动能”。但是,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贸合作程度总体不高、部分周边国家地缘政治风险较高、沿边地区边民互市贸易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制约了中国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因此,中国政府要加快沿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周边国家建设基础设施提供支持;加快与周边国家签署自贸协定,调动周边国家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大力发展沿边地区的边民互市贸易,积极探索建立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进口风险预警防范机制,保障自周边国家进口的稳定性;积极宣传周边命运共同体意识,加强同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国家 进口 基础设施建设 沿边地区 边民互市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斯拉夫学微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19
作者 赵秋野 穆馨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5-194,共10页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进入交叉学科门类一周年。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承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培育外语专业新的增长点,促进新文科建设及创新“斯拉夫语...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进入交叉学科门类一周年。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承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培育外语专业新的增长点,促进新文科建设及创新“斯拉夫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依托斯拉夫语学院及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设置了斯拉夫学微专业,培养未来可从事斯拉夫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区域国别学后备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互鉴互译储备紧缺人才。推进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框架下及新文科建设视域下的斯拉夫语人才培养、斯拉夫学研究、斯拉夫学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对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斯拉夫学微专业建设理念、目标、内容、模式、路径及成效具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区域国别学 斯拉夫学微专业 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 创新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回应性、政治支持与政治参与的影响关系——基于济世兴邦政治价值观的调节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建君 高妍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8,共12页
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而政府的回应性对公众制度化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既有文献对于政府回应性在何种条件下如何影响公民政治参与这一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仍相对缺乏。基... 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而政府的回应性对公众制度化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既有文献对于政府回应性在何种条件下如何影响公民政治参与这一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仍相对缺乏。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构建政府回应性与公众政治参与之间的理论模型,并运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000份有效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对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回应性正向影响公民政治参与,政治支持在政府回应性与政治参与影响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济世兴邦政治价值观反向调节政府回应性与政治支持的影响关系;政治支持在政府回应性对公民政治参与影响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受到个体济世兴邦政治价值观的反向调节影响。从“政府行为—公民体验”视角研究政府回应性对政治参与的作用机制,拓展和增强了公共选择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的应用情境和检验效力,为促进政府有效回应、增进公民政治支持、推动政民互动等提供实证研究依据和实践方向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回应性 政治支持 制度化政治参与 济世兴邦政治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