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耐荫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1
作者 王晓军 孙东雷 +3 位作者 卞能飞 巩佳莉 王荣琪 王幸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302,319,共11页
通过分析不同花生品种(系)耐荫性,筛选耐荫鉴定指标,建立耐荫评价模型,可以为花生耐荫种质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50个花生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自然光照和遮光2个处理。花生单种作为对照;遮光处理... 通过分析不同花生品种(系)耐荫性,筛选耐荫鉴定指标,建立耐荫评价模型,可以为花生耐荫种质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50个花生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自然光照和遮光2个处理。花生单种作为对照;遮光处理采用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方式,玉米品种为MY73。在花生结荚期测定花生叶片净光合速率(X_(15))、气孔导度(X_(16))、胞间CO_(2)浓度(X_(17))和蒸腾速率(X_(18));成熟期测定主茎高(X_(1))、第一对侧枝长(X_(2))、总分枝数(X_(3))、结果枝数(X_(4)),单株果数(X_(5))、单株鲜果质量(X_(6));成熟荚果晒干后测定单株干果质量(X_(7))、单株仁质量(X_(8))、单株出仁率(X_(9)),粗脂肪含量(X_(10))、蛋白质含量(X_(11))、油酸含量(X_(12))、亚油酸含量(X_(13))、蔗糖含量(X_(14))和小区产量(X_(19))。根据遮光处理和自然光照条件下各鉴定指标的耐荫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花生的耐荫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项鉴定指标转换为6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可代表全部数据84.238%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荫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将50个花生品种(系)按照耐荫性的强弱划分为3类:强耐荫类型、中度耐荫类型和不耐荫类型。通过逐步回归建立花生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D=-1.688+0.381X_(7)+0.865X_(4)-0.125X_(14)+1.244X_(10)+0.120X_(2)(R^(2)=0.954,F=203.390,P=0.000),并筛选出5个鉴定指标,分别是单株干果质量、结果枝数、蔗糖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第一对侧枝长。在相同处理条件下,通过测定单株干果质量、结果枝数、蔗糖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第一对侧枝长5个鉴定指标,计算耐荫综合评价值可预测花生耐荫性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耐荫性 鉴定指标 品种(系)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籽仁中10种氨基酸含量遗传与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郭颂 胡朋举 +5 位作者 宋亚辉 金欣欣 苏俏 刘立峰 杨永庆 王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3-369,共7页
氨基酸成分决定蛋白品质。为阐释花生氨基酸成分遗传规律和遗传基础,以冀花6号和开选01-6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对10种氨基酸含量开展遗传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10种氨基酸的平均值为0.24~2.42 mg/g,表型变异为4.35%~11.49%,遗... 氨基酸成分决定蛋白品质。为阐释花生氨基酸成分遗传规律和遗传基础,以冀花6号和开选01-6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对10种氨基酸含量开展遗传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10种氨基酸的平均值为0.24~2.42 mg/g,表型变异为4.35%~11.49%,遗传率为0.851~0.929,偏度和峰度绝对值为0.06~1.97,表明它们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表型变异主要由基因引起。绝大多数氨基酸性状之间显著相关,4种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及苯丙氨酸)之间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大于0.91。此外,8种氨基酸定位到23个相关QTL位点,LOD值在2.58~15.48之间,单个QTL可解释各自性状的2.95%~26.09%的表型,相同性状的QTL可累计解释8.13%~43.48%的遗传变异。贡献率超过10%的主效QTL有4个,分别为qMet_6,qLeu_1,qPhe_1和qHis_1。近等基因系结果显示qMet_6可显著增加32.61%蛋氨酸和12.70%组氨酸含量,说明qMet_6是一个主效QTL位点。本研究结果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QTL的精细定位及关键调控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氨基酸 遗传分析 QTL定位 近等基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半冬性小麦品种(系)产量、品质及其稳定性分析
3
作者 丁永刚 乔玉强 +7 位作者 李玮 尚云秋 张向前 陈欢 赵竹 王冠军 曹承富 杜世州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0-880,共11页
为明确目前安徽省丰产潜力较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系)丰产性、稳产性和品质稳定性,于2022-2023年度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安徽太和、泗县、濉溪、涡阳、颍上和颍州,对2018-2022年安徽省区域和生产试验中较对照品种显著增产的品种(系)... 为明确目前安徽省丰产潜力较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系)丰产性、稳产性和品质稳定性,于2022-2023年度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安徽太和、泗县、濉溪、涡阳、颍上和颍州,对2018-2022年安徽省区域和生产试验中较对照品种显著增产的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点、品种(系)及其互作显著影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数除外)、品质指标,且地点及其与品种互作的效应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变异的主要来源。太和点的小麦产量和穗数显著高于其他地点,分别达到10210 kg·hm^(-2)和7.74×10^(6)穗·hm^(-2),颍州点穗重最高,达1.52 g。供试材料中,安农188、安科1803丰产性较好,平均产量达到9572 kg·hm^(-2)和9407 kg·hm^(-2);安科1803、皖科1838稳产性较高,安农188适应范围最广。产量低于10500 kg·hm^(-2)时,产量与穗数、穗重呈显著正相关,产量继续增加,则主要来源于穗数的增加,小麦稳产性主要取决于单穗产量的稳定性。地点是品质变异的主要因素,颖上点小麦品质显著高于其他地点,泗县点最低;皖宿21品质最优,安科1803品质稳定性最好。综上,目前安徽半冬性小麦品种(系)丰产、稳产和优质的协同性较低,未来应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制定针对性的栽培技术,以实现小麦产量和品质及其稳定性的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冬性小麦 品种(系) 丰产性 稳产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境下花生含油量遗传及QTL定位分析
4
作者 胡朋举 郭颂 +4 位作者 宋亚辉 金欣欣 苏俏 杨永庆 王瑾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3,共10页
高油是培育优质花生品种的关键指标之一,揭示多环境下花生含油量的遗传机制,挖掘提升花生含油量的遗传位点,为高油花生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冀花6号和开选01-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在6个环境下对花生含油量进行遗传解析和QTL... 高油是培育优质花生品种的关键指标之一,揭示多环境下花生含油量的遗传机制,挖掘提升花生含油量的遗传位点,为高油花生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冀花6号和开选01-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在6个环境下对花生含油量进行遗传解析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RIL群体含油量在6个环境下的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均小于1,广义遗传率为0.799,表明该群体含油量表型变异主要由多基因数量位点决定。共检测到18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 LOD值为13.62~22.58,可解释3.18%~14.83%的表型变异,其中qOC_8-1是最稳定的主效QTL,增效基因来源于冀花6号。多环境下QTL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1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 LOD值为5.59~16.87,可解释2.32%~7.69%的表型变异, 7个QTL增效基因来源于冀花6号, 4个位点的增效基因来源于开选01-6。此外,还检测到9对上位性效应QTL,共涉及13个遗传位点。这些互作QTL位点的LOD值为8.54~10.90,上位性效应QTL对表型贡献率为1.91%~2.55%。综上表明,花生含油量受多个遗传位点调控, qOC_8-1是具有育种价值的QTL,不同遗传位点间存在互作效应。研究结果为今后精细化分子育种工作提供了必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含油量 重组自交系 多环境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寡核苷酸探针鉴定西瓜染色体易位系及染色体易位系的应用
5
作者 徐兵划 赵勤政 +6 位作者 顾妍 黄大跃 程瑞 刘欣 张朝阳 许文钊 孙玉东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4,共8页
易位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变异类型,为了进一步研究西瓜染色体易位,方便染色体易位系的鉴定,基于G42西瓜基因组开发出了一套共计20350个寡核苷酸探针,在11条染色体上每kb区间的平均密度为0.42~2.86个oligos。以西瓜染色体易位自交系G59为... 易位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变异类型,为了进一步研究西瓜染色体易位,方便染色体易位系的鉴定,基于G42西瓜基因组开发出了一套共计20350个寡核苷酸探针,在11条染色体上每kb区间的平均密度为0.42~2.86个oligos。以西瓜染色体易位自交系G59为试验材料,利用该套探针鉴定出G59的Chr 6和Chr10染色体部分片段发生交换易位。通过观察花粉及调查单瓜种子数量,发现G59花粉形态正常,不育花粉占比4.28%,单瓜种子数量212.33粒,与普通西瓜自交系G33、G37、G42无显著差异。而G59与G33、G37、G42配制的易位杂交组合圣嘉1号、苏梦15、苏梦17不育或畸形花粉占比分别为54.17%、46.52%、43.66%,极显著高于双亲,单瓜种子数量65~81粒,极显著少于双亲和苏梦5号等正常杂交种。本研究开发的寡核苷酸探针可用于西瓜染色体易位系的鉴定,创制的染色体易位自交系G59为西瓜染色体易位系的利用及易位少籽西瓜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染色体易位 寡核苷酸探针 易位少籽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区试花生品种(系)特性研究
6
作者 宁东贤 杨秀丽 +4 位作者 张泽 谢咸升 李楠 牛芮 刘博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3,共8页
区试是育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研究区试花生品种(系)特性,有助于开展育种工作。利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花生参加区试的15个品种(系)的8个重要性状进行了研究。参试品... 区试是育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研究区试花生品种(系)特性,有助于开展育种工作。利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花生参加区试的15个品种(系)的8个重要性状进行了研究。参试品种(系)来源于山西、河南、山东3省,共9个试点,分布在山西省的忻州、晋中、吕梁、长治、临汾和运城6个地级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单株荚果数变幅最大,为38.08%,生育期变幅最小,为14.42%;不同年份间,生育期、主茎高、百果质量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密度与单株荚数、结果枝数、百果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主茎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与总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百果质量与总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单株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枝数与单株果数、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将15个品种(系)聚为4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个指标转化为4个主成分,代表了80.21%的方差变异信息,获得了花生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系)区试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辣椒新品种长兴的选育
7
作者 林萱 陈佳富 +5 位作者 孙佳杰 王君 向骁揆 缪青 毛畅宇 董亚静 《长江蔬菜》 2025年第14期45-47,共3页
长兴是以线椒自交系RX16-542为母本、牛角椒RN17-54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植株直立性好,中早熟,果实长线形,浅绿色;果长31~36 cm,平均果宽1.8~2.0 cm,肉厚0.1 cm,平均单果质量35 g,果实微皱,抗疫病与炭疽病能力强,每667 m^(2)鲜椒... 长兴是以线椒自交系RX16-542为母本、牛角椒RN17-54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植株直立性好,中早熟,果实长线形,浅绿色;果长31~36 cm,平均果宽1.8~2.0 cm,肉厚0.1 cm,平均单果质量35 g,果实微皱,抗疫病与炭疽病能力强,每667 m^(2)鲜椒产量2461.8~2726.7 kg,适宜在湖南、江西、云南等地区春夏季露地地膜覆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椒 长兴 农艺性状 杂交育种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花系列花生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8
作者 张枫叶 贺群岭 +5 位作者 尚仕杰 刘成 陈雷 李可 张梦圆 吴继华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5-254,共10页
为探究不同亲本来源花生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特征,提升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本研究选取42份商花花生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变异系数(CV)、遗传多样性指数(H’)、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19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个表型性... 为探究不同亲本来源花生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特征,提升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本研究选取42份商花花生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变异系数(CV)、遗传多样性指数(H’)、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19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个表型性状CV的范围为3.21%~48.46%,其中14个性状的CV>10%,变异性较高;H’变化范围介于3.554 9(单株生产力)~4.098 9(网斑病抗性)之间,其中网斑病抗性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相关性分析发现,生育期与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成显著正相关;侧枝长与主茎高的相关度最高(r=0.999),且主茎高与单株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叶斑病抗性、锈病抗性与主茎高和侧枝长均呈负相关;在所有性状中,亚油酸含量与油酸含量的负相关性最高(r=-0.999)。聚类分析将42份花生种质分为6个特征类群,第Ⅰ类群为晚熟大果高产型,第Ⅱ类群为大果高油酸型,第Ⅲ类群为高油抗病型,第Ⅳ类群为矮杆早熟高亚油酸型,第Ⅴ类群为多分枝中大果高油酸型,第Ⅵ类群为中早熟大果高产型。本研究为花生种质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花系列 花生种质 遗传多样性 表型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花生新品种(系)脂肪酸综合评价
9
作者 于沐 杨海棠 +2 位作者 胡延岭 刘软枝 李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花生品种的脂肪酸成分,为筛选改良高油酸花生优异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8份花生新品种(系)进行脂肪酸成分测定,比较分析不同类型花生脂肪酸成分含量差异,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9个品质...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花生品种的脂肪酸成分,为筛选改良高油酸花生优异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8份花生新品种(系)进行脂肪酸成分测定,比较分析不同类型花生脂肪酸成分含量差异,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9个品质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介于6.92%~91.75%,其中山嵛酸的变异系数最小(6.92),亚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大(91.75);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0.44~1.28,其中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的多样性指数大于1,棕榈酸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28),木焦油酸最小(0.44)。通过对主要脂肪酸含量在高油酸和普通油酸品种中的比较分析表明,油亚比、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在高油酸和普通油酸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油酸和亚油酸之和在不同油酸含量花生品种中占比具有差异,油酸含量低(<55%)的参试品种其亚油酸和油酸含量之和均值为78.48%,油酸含量在60%~75%之间的材料其亚油酸和油酸之和均值为81.47%,高油酸花生品种(75%~80%、>80%)亚油酸和油酸含量之和均值分别为82.50%、83.52%;棕榈酸在高油酸花生品种中的含量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在9个品质性状中,共检测到13组指标间呈极显著负相关,11组指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9个脂肪酸成分指标提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4.215%,包含大部分脂肪酸品质信息。在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中,木焦油酸含量提高有利于油酸含量、油亚比等的提高。聚类分析将38份品种分为7个类群,第Ⅰ类群棕榈酸、木焦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花生一烯酸、油亚比和油酸含量最低;第Ⅱ类群硬脂酸、花生酸含量最高,第Ⅲ类群棕榈酸、花生酸、亚油酸和硬脂酸含量较高,第Ⅴ类群和第Ⅳ类群油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类群,第Ⅶ类群山嵛酸含量最高。【结论】筛选出得分在0以上的花生有20份材料,占总供试材料的52.63%,其中16份花生评分大于1,可作为特殊性状基因来源为黄淮海花生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新品种(系)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小麦地方品种(系)赤霉病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0
作者 罗永露 隋建枢 +2 位作者 吴文强 王伟 陈天青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0-19,共10页
【目的】探明贵州小麦赤霉病抗病基因组成及其在基因组上的位置,为选育优良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系)提供参考。【方法】以129份贵州小麦地方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单花滴注法在贵阳(2017年、2018年、2020年)和连云港(2020年、2021年、2... 【目的】探明贵州小麦赤霉病抗病基因组成及其在基因组上的位置,为选育优良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系)提供参考。【方法】以129份贵州小麦地方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单花滴注法在贵阳(2017年、2018年、2020年)和连云港(2020年、2021年、2022年)6个环境开展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连锁不平衡(LD)分析以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确定其抗病基因组成及其在基因组的位置。【结果】贵州小麦地方品种(系)赤霉病抗性在材料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14.7%~65.3%),适于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采用55KSNP芯片对129份小麦材料进行基因分型共获得24868个高质量SNP标记,并将其对129份地方小麦材料赤霉病抗性进行关联分析,共定位到55个与赤霉病抗性显著关联的标记,分布于染色体上的22个位点,单个遗传位点可解释表型变异为8.3%~19.8%。【结论】小麦地方品种(系)对赤霉病抗性虽受环境影响较大,但在不同环境下仍呈一定规律性。22个赤霉病抗性显著关联位点共筛选出9个未知抗性位点(QFhb.GZAAS-2B-1、QFhb.GZAAS-2B-2、QFhb.GZAAS-7B-1、QFhb.GZAAS-7B-2、QFhb.GZAAS-7B-3、QFhb.GZAAS-7D-1、QFhb.GZAAS-7D-4、QFhb.GZAAS-7D-5、QFhb.GZAAS-7D-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方品种(系) 赤霉病 抗性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椒新品种优美墨丽的选育
11
作者 张冰 高坡 +3 位作者 陈锐 王运星 史风琴 梁芳芳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5-188,共4页
优美墨丽是以自交系15DP091做母本、自交系15DP08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深绿皮线椒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健壮,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深绿厚实,果实线形,青熟果深绿色,熟果红色鲜亮且不变软。顺直,肉质肥厚,辣味浓厚,坐果集中... 优美墨丽是以自交系15DP091做母本、自交系15DP08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深绿皮线椒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健壮,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深绿厚实,果实线形,青熟果深绿色,熟果红色鲜亮且不变软。顺直,肉质肥厚,辣味浓厚,坐果集中,坐果能力强。在河南早春保护地、秋延保护地种植,全生育期168 d,属中早熟线椒品种。始花节位9~10节。株高65 cm左右,株幅65~70 cm。果实长26~30 cm,果实宽1.5~2.0 cm,果肉厚度0.20 cm,心室数平均2.5个。辣椒素含量(w,后同)32.8 mg·kg^(-1),维生素C含量958 mg·kg^(-1),平均单果质量20 g,平均667 m^(2)产量2686.7 kg。抗疫病、炭疽病、中抗病毒病,耐低温耐弱光。适合河南各地早春、秋延保护地及福建、江苏、四川、云南、山东、海南早春、秋延保护地和露地种植。2018年12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椒 新品种 优美墨丽 杂交1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赏兼用型辣椒新品种黔辣14号的选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希 赖卫 +3 位作者 刘崇政 何磊 杨红 姜虹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3,F0002,共5页
黔辣14号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1997A为母本、恢复系6-15-3C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种。该品种始花节位24 cm,中熟,生育期180 d,果实簇生朝天,锥形,果长5.3 cm,果肩宽1.6 cm,单株结果数115个,平均单果质量5.4 g,667 m^(2)产量超过1200 kg... 黔辣14号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1997A为母本、恢复系6-15-3C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种。该品种始花节位24 cm,中熟,生育期180 d,果实簇生朝天,锥形,果长5.3 cm,果肩宽1.6 cm,单株结果数115个,平均单果质量5.4 g,667 m^(2)产量超过1200 kg,青熟果浅黄色,老熟果鲜红色,果色变化多样,观赏性强,可作为景观植物用于大田栽培或盆栽,适合贵州地区春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新品种 黔辣14号 三系杂交种 食赏兼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7个花生品种(系)蛋白质及10种主要氨基酸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选康 严鑫 +6 位作者 陶宇 刘娜 唐康 罗梓楠 曾宁波 刘登望 李林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3,42,共9页
为深入了解花生籽仁蛋白质及主要氨基酸的遗传特性,为蛋白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测定227个花生品种(系)的蛋白质及10种主要氨基酸含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为深入了解花生籽仁蛋白质及主要氨基酸的遗传特性,为蛋白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测定227个花生品种(系)的蛋白质及10种主要氨基酸含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共11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以脯氨酸含量为最高,超过12%;赖氨酸含量次之,超过10%,其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一倍,改良潜力较大;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小于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10种氨基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脯氨酸含量与蛋氨酸和苏氨酸含量间相关不显著,与缬氨酸含量显著负相关,其余氨基酸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227个参试品种(系)分成三类,其中高蛋白及高氨基酸含量的10个品种(系)聚在第Ⅰ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4.32%,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包括非极性氨基酸的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及蛋白质,贡献率接近60%;根据综合得分筛选出22个综合性状优良品种(系)。综上表明,参试品种(系)的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共11个性状具有不同程度差异,遗传多样性丰富。该结论可为花生品种蛋白品质改良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品种(系) 蛋白质 氨基酸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叶苕子磷获取特征及根际特性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常单娜 陈子英 +6 位作者 韩梅 李正鹏 严清彪 吕帅磊 周国朋 孙小凤 曹卫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4,共13页
毛叶苕子是我国重要的肥饲兼用绿肥作物,研究毛叶苕子磷获取特征及根际特性的基因型差异,为毛叶苕子磷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在青海西宁开展盆栽试验,设置毛叶苕子品种和磷肥种类双因素,毛叶苕子品种为大田试验筛选的磷高效及磷低效品... 毛叶苕子是我国重要的肥饲兼用绿肥作物,研究毛叶苕子磷获取特征及根际特性的基因型差异,为毛叶苕子磷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在青海西宁开展盆栽试验,设置毛叶苕子品种和磷肥种类双因素,毛叶苕子品种为大田试验筛选的磷高效及磷低效品种(系)各2个,磷肥种类为过磷酸钙和磷矿粉,设置不施磷肥对照,共12个处理。盛花期测定分析毛叶苕子磷素积累量、土壤磷组分、土壤有机酸、根系酸性磷酸酶(RACP)、土壤酸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CP、ALP)、土壤酸性及碱性磷酸酶(phoC、phoD)基因丰度。结果显示,不同磷效率毛叶苕子品种(系)总磷吸收量和磷肥利用率分别为7.45~46.07 mg·盆^(-1)和7.12%~22.49%;磷高效品种(系)总磷吸收量和磷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磷低效品种(系),增幅分别为0.91%~61.20%和12.52%~60.25%。相比磷低效品种(系),磷高效品种(系)提高了活性磷(labile P)和中等活性磷(moderately labile P)的比例,降低了稳定性磷(stable P)的比例,后者的活性磷和中等活性磷的比例分别是前者的6.14~26.14倍和1.04~1.54倍,前者的稳定性磷库比例是后者的2.92~7.91倍。磷高效品种(系)土壤总有机酸(TOA)、草酸(OXA)含量、RACP、ACP、ALP活性均显著高于磷低效品种(系),分别提高117.45%~254.60%、19.40%~50.75%、16.37%~146.40%、6.19%~104.19%和6.16%~35.06%。磷高效品种(系)phoC和phoD丰度分别是磷低效品种(系)的1.07~2.58倍和1.46~3.64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TOA、OXA、RACP、ACP与活性磷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40、0.46、0.13、0.19;与stable P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75、0.58、0.41和0.49。综上,磷高效毛叶苕子品种(系)活化难溶性磷的能力较强,具有更高的磷素积累量和磷肥利用率。其主要通过增加有机酸(主要是草酸)含量、磷酸酶活性、phoC和phoD基因丰度活化难溶性磷,提高土壤中活性磷和中等活性磷的比例,促进对磷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品种(系) 土壤磷组分 有机酸 磷酸酶活性 磷酸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株型小花生品种氮素养分吸收利用特性
15
作者 董露琳 傅惠林 +7 位作者 唐康 刘娜 杨龙兴 曾宁波 罗梓楠 张昊 李林 刘登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0-376,共7页
南方小花生植株高大的地方良种与矮化改良的品种并存。为探明其需氮规律,实现差异化施肥的高产管理,以湖南主栽的高秆地方良种安化小籽、矮秆现代品种湘黑小果为材料,设置4个基施复合肥用量0、450、600、750 kg/hm^(2),分别代表土壤背景... 南方小花生植株高大的地方良种与矮化改良的品种并存。为探明其需氮规律,实现差异化施肥的高产管理,以湖南主栽的高秆地方良种安化小籽、矮秆现代品种湘黑小果为材料,设置4个基施复合肥用量0、450、600、750 kg/hm^(2),分别代表土壤背景(CK)、低肥(F30)、中肥(F40)、高肥(F50)水平,于4个生育时期测定并分析植株各器官氮含量、积累与分配状况。结果表明:氮含量以高秆品种果>叶>根>茎为序;矮秆品种则以叶>果>根>茎为序。叶、根氮含量表现为高秆<矮秆,而茎、果反之。增施肥料对氮含量的影响程度总体趋势为茎>叶>根>果,利于营养器官的氮素同化吸收。氮积累量两品种各器官以叶>果>茎>根为序。除苗期外,其余时期的全株、叶、茎氮积累量表现为高秆>矮秆;根在苗期、结荚期为高秆<矮秆,其余时期相反;果则为高秆<矮秆。施肥利于营养器官前期的氮素积累。氮素分配率两品种均以叶最高,荚果和茎其次,根最少。地上部为高秆>矮秆,而地下部反之,说明矮秆植株吸收的氮素更利于转运到荚果。氮素利用效率均为矮秆>高秆,氮素生产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两品种均以F40、F30最高,过度施肥降低氮素利用效率。综上,矮秆品种氮素积累量对增肥的响应度较低,总积累量虽然较少而在荚果中分配较多,并具有更高的氮素利用效率;品种株型特点应作为南方典型贫瘠酸性红壤区小籽花生生产上确定施肥量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当地品种 矮秆品种 株型 施肥量 氮素 需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不同花生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6
16
作者 张翔 张新友 +1 位作者 毛家伟 张玉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7-1423,共7页
为了探讨氮对不同花生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法开展了不同氮用量对3个不同花生品种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不同,白沙1016和鲁花12施氮112.5 kg/hm2时荚果产量最高,远杂9102施氮75 kg/... 为了探讨氮对不同花生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法开展了不同氮用量对3个不同花生品种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不同,白沙1016和鲁花12施氮112.5 kg/hm2时荚果产量最高,远杂9102施氮75 kg/hm2时荚果产量最高。相对于不施氮,施氮后花生子仁蛋白质和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增加了4.9%和15.0%;施氮37.5~112.5 kg/hm2比不施氮粗脂肪平均含量提高3.7%;施氮可有效增加子仁苏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除脯氨酸外,其它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高;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后子仁硬脂酸、花生酸和山嵛酸平均含量分别提高了13.6%、6.9%和5.5%。3个品种相比,子仁蛋白质、氨基酸和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氨基酸组分除苏氨酸、色氨酸、甘氨酸含量外,其它差异显著,而脂肪酸组分除十七酸、硬脂酸外,其它差异不显著。总之,供试不同品种花生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存在明显差异;施氮可显著提高花生子仁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花生品种VE、植物甾醇组成与含量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建书 王强 +2 位作者 刘红芝 刘丽 王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91-195,共5页
为了明确山东、广东、河南3个地区花生品种VE、植物甾醇组成及含量的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上述3个地区共45个花生品种中VE、植物甾醇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研究表明:3个地区花生品种中均含有α-、γ-、δ-VE 3种VE异构体和菜... 为了明确山东、广东、河南3个地区花生品种VE、植物甾醇组成及含量的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上述3个地区共45个花生品种中VE、植物甾醇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研究表明:3个地区花生品种中均含有α-、γ-、δ-VE 3种VE异构体和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3种植物甾醇。总VE含量排序为河南>广东>山东,α-VE含量排序为广东>河南>山东,γ-、δ-VE含量排序均为河南>山东>广东。总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含量排序均为河南>山东>广东。同时,所有花生品种的3种VE异构体中均以α-VE含量最高,占总VE含量的70.37%~78.27%,3种植物甾醇中均以β-谷甾醇含量最高,占花生中植物甾醇总量的61.98%~7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 VE 异构体 植物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用型优质花生新品种中花5号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廖伯寿 唐桂英 +5 位作者 王玉莹 李栋 雷永 刘增林 崔富华 杨国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88,共3页
中花5号是通过人工杂交和改良系谱法选育的优质花生新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良,具有高产稳产、含油量高、商品率高、早熟、抗旱、高固氮、适应性广等特性。1998年通过湖北、四川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合长江流域产区种植... 中花5号是通过人工杂交和改良系谱法选育的优质花生新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良,具有高产稳产、含油量高、商品率高、早熟、抗旱、高固氮、适应性广等特性。1998年通过湖北、四川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合长江流域产区种植,是良好的油用型优质花生品种,在适宜区域已推广应用50×104hm2以上,获"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和2001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型花生 中花5号品种 选育 产量表现 品质表现 综合性状 推广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 被引量:46
19
作者 厉广辉 万勇善 +1 位作者 刘风珍 张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1-541,共11页
以1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水条件下,通过苗期及结荚期干旱试验,对比分析花生品种苗期根系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苗期与结荚期抗旱性基本一致。利用产量抗旱系数可把12个花生品种的抗旱性划分为强、中、弱3级,抗旱... 以1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水条件下,通过苗期及结荚期干旱试验,对比分析花生品种苗期根系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苗期与结荚期抗旱性基本一致。利用产量抗旱系数可把12个花生品种的抗旱性划分为强、中、弱3级,抗旱性强的品种为A596、山花11和如皋西洋生,中度抗旱品种为花育20、农大818、海花1号、山花9号和79266,抗旱性弱的品种有ICG6848、白沙1016、花17和蓬莱一窝猴。山花11可作为花生强抗旱性鉴定的标准品种,79266可作为花生弱抗旱性鉴定的标准品种。山花9号、山花11、花育20的根系具有较大的根量及根系吸收能力,而A596、如皋西洋生、农大818、山花11具有较强的根系抗氧化能力及膜稳定性。相关分析表明,苗期重度干旱胁迫下的单株根系干重、体积、总吸收面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与品种抗旱系数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对照与重度干旱胁迫下的以上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花生出苗后10 d进行40%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干旱胁迫,持续胁迫至出苗24 d的单株根系干重、体积、总吸收面积、根尖SOD活性和MDA含量可鉴定花生品种的根系抗旱能力,正常水分下的性状值也能反映根系性状的抗旱级别。山花11可作为花生根系形态及生理优异抗旱性状鉴定的标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品种 干旱胁迫 根系特性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花生主栽品种(系)对褐斑病和网斑病抗性鉴定 被引量:23
20
作者 傅俊范 崔建潮 +2 位作者 周如军 徐喆 何晶晶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173,共3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辽宁花生主栽品种(系)对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抗性,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对辽宁主栽的16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褐斑病和网斑病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花生品种(系)对... 本研究旨在明确辽宁花生主栽品种(系)对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抗性,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对辽宁主栽的16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褐斑病和网斑病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花生品种(系)对两种叶部病害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但缺乏免疫和高抗品种。对花生褐斑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阜花17’属抗病类型,‘鲁花11’、‘铁引花2号’、‘良青8号’、‘新花2号’和‘锦花15’属中抗类型,其余属高感或感病类型。对花生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鲁花11’、‘铁引花2号’和‘白花生’属抗病类型,‘黑花生’、‘新花2号’、‘花育20’、‘锦花14’、‘新花1号’、‘锦花15’和‘良青8号’属中抗类型,其余属高感或感病类型。多数花生品种(系)对花生叶斑病综合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品种(系) 叶斑病 褐斑病 网斑病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