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表型影响新辅助化疗后MRI反应评估的准确性 被引量:5
1
作者 郭转转 张冰 +4 位作者 张莉 雷喆 梁文斌 杨全新 陈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2-559,共8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NAC的8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NAC的89例乳腺癌患者,在NAC前及全程结束后分别行乳腺MRI检查。根据NAC全程结束后手术所获得的病理结果,以Miller-Payne分级为评估标准,分为pCR与非病理完全缓解(npCR)2个亚组。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NAC前病变MRI特征。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评估NAC后pCR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MRI预测不同肿瘤亚型pCR的诊断效能。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影响放射学完全缓解(radiographic complete response, rCR)和pCR一致性的因素。结果 NAC后MRI分析显示rCR 20例(22.5%),pCR 28例(31.5%),将rCR视为MRI分析的“阳性”结果,MRI评估正确79例,其中真阳性19例,真阴性60例,评估错误10例,其中假阴性9例,假阳性1例,MRI评估pCR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86%、98.36%、88.76%、95.00%、86.96%;MRI评估ERBB2+型乳腺癌NAC后pCR的诊断效能最低。单因素分析显示,雌激素受体(ER)、临床分期、背景实质强化及肿瘤最大径均影响rCR和pCR一致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影响rCR和pCR一致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RI评估乳腺癌NAC后pCR整体准确性良好,治疗前MRI特征和肿瘤亚型可能与乳腺癌患者NAC治疗后MRI的诊断准确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NAC) 磁共振成像(MRI) 病理完全缓解(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崔昊 梁文全 +6 位作者 袁震 宋立强 杜家俊 卢誉元 崔建新 卫勃 陈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676-683,共8页
目的:探究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影响因素,评估胃肿瘤标志物在LAGC患者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于中... 目的:探究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影响因素,评估胃肿瘤标志物在LAGC患者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胃癌根治术及胃肿瘤标志物检查的213例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其中pCR组20例,非pCR组193例。比较pCR与胃肿瘤标志物、临床病理特征的相互关系,探究pCR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诺曼图预测模型。结果:213例患者中,20例(9.4%)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提示pC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67)、肿瘤瘤床直径(P<0.001)、胃泌素-17(P=0.005)、CA72-4(P=0.073)、胃蛋白酶原比值(PG1/PG2)(P=0.024)及新辅助免疫治疗(P=0.022)与LAGC患者新辅助治疗后pCR显著性相关(P<0.1)。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表明新辅助免疫治疗、CA72-4<2.5 U/mL、胃泌素-17<1.48 pmol/L、肿瘤瘤床直径<2.85 cm是LAGC患者pC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依托多因素指标构建诺曼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AUC(95%CI)为0.863(0.785~0.942)。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提示诺曼图校准良好且具有较好的净收益。结论:胃肿瘤标志物可有效预测LAGC患者新辅助治疗后pCR,以胃肿瘤标志物为基础构建的诺曼图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标志物 新辅助治疗 病理完全缓解 诺曼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相关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14
3
作者 田园 杨沛刚 +5 位作者 李勇 范立侨 张志栋 王冬 赵雪峰 赵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452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cT3~4N+~M0新辅助治疗及手术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452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cT3~4N+~M0新辅助治疗及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研究pCR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452例患者全部完成新辅助治疗及根治性手术,其中44例(9.7%)患者达到pCR。治疗前T分期为T3期、肿瘤最长径<4 cm、治疗前CA199≤30 U/mL、治疗结束与手术时间间隔≥6周、同步放化疗或联合靶向治疗方案与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后高pCR率有关(均P<0.05)。治疗前T分期为T3期、CA199≤30 U/mL、肿瘤最长径<4 cm、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或联合靶向治疗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后出现pCR的独立因素(均P<0.05)。以上每项指标出现pCR的预测评分均为1分。评分>2分患者出现pCR的概率为34.48%,评分≤2分患者出现pCR的概率为6.09%。结论:治疗前临床分期、CA199水平、肿瘤最长径及治疗模式是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后达到pCR的影响因素,通过预测评分模型能有效识别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治疗 病理完全缓解 相关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1融合基因的快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姜孟孟 高丽 +11 位作者 靖彧 丁一 徐媛媛 周敏航 马超 王楠 王蔚 韩晓萍 李红华 王全顺 王莉莉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1-829,共9页
本研究旨在检测AML1相关融合基因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初步分析AML1融合基因与AML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利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对168例初治AML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AML1融合基因(AML1-ETO,AML1-EVI1,AML1-MDS... 本研究旨在检测AML1相关融合基因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初步分析AML1融合基因与AML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利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对168例初治AML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AML1融合基因(AML1-ETO,AML1-EVI1,AML1-MDS1,AML1-MTG16,AML1-PRDM16,AML1-LRP16,AML1-CLCA2和AML1-PRDX4)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168例AML初治患者的骨髓标本中,有18例出现AML1融合基因,其阳性率为10.7%,其中12例AML1-ETO阳性(7.14%),2例AML1-EVI1阳性(1.19%),1例AML1-MDS1阳性(0.6%),1例AML1-MTG16阳性(0.6%),1例AML1-PRDM16阳性(0.6%),1例AML1-CLCA2阳性(0.6%)。在AML1-ETO阳性患者中,有10例经过初次化疗达到完全缓解,2例经过了第二次化疗达到完全缓解;2例AML1-EVI1阳性患者经过初次化疗后并没有达到完全缓解;AML1-MDS1,AML1-MTG16,AML1-PRDM16及AML1-CACL2阳性患者经过初次化疗后均未达到完全缓解。结论:AML1融合基因在AML中较为常见,可以作为急性白血病诊断和预后标志,同时也为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提供了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L1 融合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多重巢式RT-pcr 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F方案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费菲 陈灿铭 +5 位作者 张斌 吴诚义 王永胜 王水 邵志敏 沈镇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64-567,共4页
目的:观察CT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临床缓解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和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多中心,开放的入组12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观察CTF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同时比较CTF 3周方案和4周... 目的:观察CT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临床缓解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和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多中心,开放的入组12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观察CTF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同时比较CTF 3周方案和4周方案之间的差异,并与其他同类方案相比较之优缺点。结果:CTF 3周方案组的临床完全缓解率(CCR),客观有效率(OR)和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分别为6.19%,84.07%和8.57%;4周方案组的CCR,OR,PCR分别为7.69%,53.85%和7.6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常见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3周方案Ⅰ~Ⅱ度和Ⅲ~Ⅳ度白细胞降低分别为44.25%和24.78%,而4周方案分别为46.15%和15.38%。3周方案Ⅰ~Ⅱ度和Ⅲ~Ⅳ度中性粒细胞降低分别为34.51%和24.78%,而4周方案分别为38.46%和7.69%。3周方案组中,6.19%患者出现Ⅲ~Ⅳ度粒缺性发热,而4周方案组中没有。3周方案组中,23.89%患者出现Ⅰ~Ⅱ度血小板减少,而4周方案组中没有;此外2组中均无Ⅲ~Ⅳ度血小板减少。两组比较,除了在粒缺性发热方面3周方案组高于4周方案组外,其余相似。其他方面不良反应,如脱发,恶心呕吐,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CTF方案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小且易耐受,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3周方案组临床有效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均好于4周方案组,血液学毒性基本与4周方案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临床完全缓解率(CCR) 客观有效率(OR) 病理完全缓解率(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基因胚系突变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婧思 陈久安 +4 位作者 孙洁 姚璐 张娟 解云涛 徐晔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97-503,共7页
目的:分析携带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DDR)相关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对基础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方案(anthracycline,A)、蒽环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方案(anthracycline-taxane,A-T)、蒽环联合紫杉和铂类新辅助化疗方案(anthracyclin... 目的:分析携带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DDR)相关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对基础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方案(anthracycline,A)、蒽环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方案(anthracycline-taxane,A-T)、蒽环联合紫杉和铂类新辅助化疗方案(anthracycline-taxane/carboplatin,A-TP)的疗效反应。方法:2003年10月至2015年5月,105例携带DDR基因胚系突变(非BRCA)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分别接受A(n=69)、A-T(n=19)、A-TP(n=17)3种新辅助化疗方案。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pCR)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乳腺癌特异生存(breast cancer-specific survival,BCSS)及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结果:93.3%(98/105)的患者接受了4~8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接受A、A-T、A-TP新辅助方案的3组患者的pCR率分别为11.6%、21.1%和35.3%。A-TP组pCR率显著高于A组(P=0.028),A-TP组pCR率也高于A-T组,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经过65.6个月的中位随访,A-TP组的BCSS(HR=0.50,95%CI:0.09~2.73,P=0.41)和RFS(HR=0.51,95%CI:0.15~1.74,P=0.27)略优于A-T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DR基因胚系突变患者应用A-TP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显著提高pCR率,加入铂类药物或可提高患者的药物反应性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DNA 损伤修复基因 新辅助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免疫治疗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胃肠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病例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哲宁 程思远 +6 位作者 龚继芳 陆明 周军 张小田 李健 沈琳 彭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5-131,共7页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现已被批准用于不可切除胃肠肿瘤的晚期姑息治疗。然而新辅助形式的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未被阐明。错配修复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现已被批准用于不可切除胃肠肿瘤的晚期姑息治疗。然而新辅助形式的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未被阐明。错配修复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患者群体是否能从术前ICIs联合手术治疗中获益,有待进一步探索。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治疗,患有高分期、可切除、MSI-H胃肠肿瘤的6例患者,均接受了新辅助免疫治疗和后续手术。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接受完整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检查。每例患者的活检标本均通过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检测以获得各自的分子病理学信息。结果:新辅助免疫治疗dMMR/MSI-H胃肠肿瘤是安全且有效的。在6例患者均观察到病理学缓解,其中包括5例(83%)完全缓解,另1例患者也被证实在ICIs治疗后肿瘤TNM分期下降。3例患者(50%)发生了1~2度不良反应。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及时接受了手术,无特殊的围手术期或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截止到目前尚无肿瘤复发者。结论:新辅助免疫治疗在MSI-H胃肠肿瘤的患者中有良好的病理学缓解率和轻微的不良反应(trAEs)。这种术前治疗措施并不会妨碍手术治疗,需要开展大样本临床试验,以便于进一步验证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可切除dMMR/MSI-H胃肠肿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新辅助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微卫星不稳定性 病理学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韩敬茹(综述) 邓红彬(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019-1022,共4页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占乳腺癌的15%~20%,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且以紫杉烷类、蒽环类及环磷酰胺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与患者长期生存获益仍不尽人意。TNBC因免疫原性较强,免疫治疗可使其有较...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占乳腺癌的15%~20%,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且以紫杉烷类、蒽环类及环磷酰胺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与患者长期生存获益仍不尽人意。TNBC因免疫原性较强,免疫治疗可使其有较大的疗效获益。近年来,早期TNBC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研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本文将就早期TNBC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治疗策略、疗效与安全性,及影响其疗效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新辅助免疫治疗 新辅助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选择性避免乳房手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石志强 邱鹏飞 +1 位作者 丛斌斌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9-613,共5页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理想情况下可以实现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p CR)。随着分子分型指导的NAC和靶向治疗疗效的不断改善,p CR率显著提高,尤以三阴性乳腺癌和人...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理想情况下可以实现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p CR)。随着分子分型指导的NAC和靶向治疗疗效的不断改善,p CR率显著提高,尤以三阴性乳腺癌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型乳腺癌为著,其p CR率可达60%。NAC显著促进了乳腺癌局部区域的降阶梯治疗,但NAC获得p CR患者均行乳房手术的必要性受到了质疑,尤其是在保乳手术患者接受辅助全乳放疗时。潜在避免乳房手术的主要障碍是常规及功能性的乳房成像技术不能准确预测残留病变,影像学方法引导的微创活检技术有望克服这一障碍。本文将就乳腺癌NAC后选择性避免乳房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微创活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腺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影响因素及病理完全缓解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稳 李智 +4 位作者 杜记涛 赵卫杰 陈广龙 曹建 万相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直肠腺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影响因素及pCR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8例直肠腺癌N... 目的:探讨直肠腺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影响因素及pCR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8例直肠腺癌NCR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pCR的关系以及pCR对预后的影响。结果:98例患者NCRT后19例(19.4%)获得pCR。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治疗前CEA水平、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肠壁周径程度以及KRAS基因状态与直肠腺癌NCRT后pCR相关。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CEA≤5μg/L(OR=4.095,95%CI:1.131~14.823,P=0.032)和肿瘤侵犯肠壁周径(≤1/2)(OR=3.268,95%CI:1.015~10.527,P=0.047)是影响直肠腺癌NCRT后pCR的独立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非pCR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71.1%,显著低于pCR患者100%(P<0.05);两者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0%和8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检测CEA以及评估肿瘤侵犯肠壁周径程度有助于预测直肠腺癌NCRT后pCR率,提示两者可作为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并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与pCR患者相比,非pCR直肠癌患者DFS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