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倍体刺槐茎段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 被引量:17
1
作者 权金娥 朱海兰 +2 位作者 张春霞 张胜 赵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0-144,共5页
以传统石蜡切片方法为基础,针对林木茎段木质化程度高、硬度和脆性大的特点对固定、软化、脱水、透明、染色等具体步骤进行了改进,并成功应用于四倍体刺槐生根过程插穗基部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较传统方法切片时组织不易碎,切片结构完... 以传统石蜡切片方法为基础,针对林木茎段木质化程度高、硬度和脆性大的特点对固定、软化、脱水、透明、染色等具体步骤进行了改进,并成功应用于四倍体刺槐生根过程插穗基部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较传统方法切片时组织不易碎,切片结构完整,减少了脱水时间,缩短了制片周期;获得了厚度为8μm且染色清晰、细胞结构完整的林木茎段横切面切片;四倍体刺槐插穗石蜡切片可清晰的观察大量能够反映生根各时期发育特征。该方法为进一步从解剖学上研究林木茎段组织生长机制提供基础,为探究其组织形态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刺槐 林木茎段 石蜡切片 制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勤 周君 胡冠宇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88,共4页
传统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时,往往会出现许多技术性难题.作者在长期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新的改良方法,结合大鼠脑组织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的体例,对整个实验过程中操作程序、可能出现的问题、相关的原因及具体的解... 传统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时,往往会出现许多技术性难题.作者在长期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新的改良方法,结合大鼠脑组织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的体例,对整个实验过程中操作程序、可能出现的问题、相关的原因及具体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广大同行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并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切片 免疫组化 常见问题 解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毒透明剂制作植物叶片石蜡切片的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亚男 严炜 +2 位作者 罗丽娟 吕玉兰 黄家雄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58-61,共4页
为探索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石蜡切片方法,以禾本科(Gramineae)植物狗牙根(Cynodondactylon)叶片为试验材料,对石蜡切片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改良。用环保产品van-clear代替二甲苯作为透明与脱蜡剂,同时用番红与固绿溶液相结合进行双重染色... 为探索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石蜡切片方法,以禾本科(Gramineae)植物狗牙根(Cynodondactylon)叶片为试验材料,对石蜡切片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改良。用环保产品van-clear代替二甲苯作为透明与脱蜡剂,同时用番红与固绿溶液相结合进行双重染色。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制片效果较好,节省试验时间与人力。van-clear剂可作为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二甲苯替代物,应用在植物组织切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clear剂 二甲苯 石蜡切片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毒高效的植物石蜡切片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凤英 马姜明 +2 位作者 梁士楚 唐绍清 薛跃规 《农学学报》 2014年第4期83-85,103,共4页
以乔木、灌木和藤本等不同类型植物叶及部分根茎为试验材料,对石蜡切片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探究和改进。用天然有机溶剂松节油(oil of turpentine)代替二甲苯(xylene)为透明与脱蜡剂,以阿拉伯树胶(gum acacia powder)为贴片剂,采用番... 以乔木、灌木和藤本等不同类型植物叶及部分根茎为试验材料,对石蜡切片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探究和改进。用天然有机溶剂松节油(oil of turpentine)代替二甲苯(xylene)为透明与脱蜡剂,以阿拉伯树胶(gum acacia powder)为贴片剂,采用番红整体染色与固绿分片染色相结合进行双重染色。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避免二甲苯的毒性危害,减少环境污染,缩短试验所需的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和制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切片 植物 低毒高效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切片制作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38
5
作者 毛晓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8期15-16,39,共3页
创立了一种时间短、质量高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针对动植物材料结构特点不同,在脱水、透明、透蜡、包埋、染色和封固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良,获得了染色清晰、组织结构完整的切片。该文以小蜡树为例,详细介绍了改良后的石蜡切片制作方... 创立了一种时间短、质量高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针对动植物材料结构特点不同,在脱水、透明、透蜡、包埋、染色和封固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良,获得了染色清晰、组织结构完整的切片。该文以小蜡树为例,详细介绍了改良后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制作方法,改良后的制作方法减少了切片制作时间,缩短了实验周期。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批量制备石蜡切片标本的整体质量,有利于实验教学和组织学、病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石蜡切片 制作方法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石蜡切片技术在植物雌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成 李在留 《广西林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74-176,共3页
在研究植物雌性不育的各类实验中,为了确定雌性不育的发生时期,一般要借助石蜡切片技术。石蜡切片技术虽然是一门传统且成熟的制片技术,但具体到植物雌性不育的相关研究中,尚有改进的必要,以便在确保制片质量的前提下,节省人力、材料以... 在研究植物雌性不育的各类实验中,为了确定雌性不育的发生时期,一般要借助石蜡切片技术。石蜡切片技术虽然是一门传统且成熟的制片技术,但具体到植物雌性不育的相关研究中,尚有改进的必要,以便在确保制片质量的前提下,节省人力、材料以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雌性不育 石蜡切片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不同时期各组织器官石蜡切片制作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涛 任莉萍 +10 位作者 曹沛沛 陈发棣 房伟民 陈素梅 管志勇 腾年军 张飞 赵爽 王海滨 宋爱萍 蒋甲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9-746,共8页
[目的]根据菊花不同时期各组织器官特性,设计试验对石蜡切片制作条件进行优化,旨在筛选针对特定组织的节省时间和成本且效果最佳的石蜡切片制作条件。[方法]取不同时期菊花根、茎、叶、花等样品,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并结合试验过... [目的]根据菊花不同时期各组织器官特性,设计试验对石蜡切片制作条件进行优化,旨在筛选针对特定组织的节省时间和成本且效果最佳的石蜡切片制作条件。[方法]取不同时期菊花根、茎、叶、花等样品,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并结合试验过程中总结的固绿快速染色法,设计不同的渗蜡时间、切片厚度及染色方法,对各组织器官进行石蜡切片制作,经显微拍照后筛选出各组织最适石蜡切片的制作条件。[结果]经筛选发现,在渗蜡时间方面,渗蜡充分幼根需5 d,老根6 d,幼茎6 d,老茎7 d,叶片4 d,花芽5 d,舌状花4 d。在切片厚度方面,最适切片厚度幼根为16μm,老根20μm,幼茎12μm,老茎12μm,叶片25μm,花芽10μm,舌状花16μm。在染色方法的选择方面,幼根经番红-固绿双重染色后效果最佳,老根则首选番红-固绿双重染色法或番红单染法;幼茎和老茎同样首选番红-固绿双重染色法或番红单染法;叶片、花芽及舌状花以操作最为简单的固绿快速染色法为首选。[结论]试验针对菊花不同时期各组织器官所筛选的最优石蜡切片制作条件,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和成本,并能达到试验观察所需的最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石蜡切片 固绿快速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软化方法对干燥骨碎补石蜡切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程茂高 乔卿梅 +3 位作者 魏志华 韦小敏 杨瑾 李苗青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5年第3期29-30,共2页
采用7种不同方法对干燥骨碎补进行软化处理,并在一定的固定时长下制作石蜡切片,并对骨碎补真伪品进行显微结构鉴别。结果表明,采用煮沸0.5 h、水浸泡36 h、再用15%氢氟酸溶液浸泡10 h进行软化处理,流水冲洗1-2 h后在甘油-乙醇溶液中固定... 采用7种不同方法对干燥骨碎补进行软化处理,并在一定的固定时长下制作石蜡切片,并对骨碎补真伪品进行显微结构鉴别。结果表明,采用煮沸0.5 h、水浸泡36 h、再用15%氢氟酸溶液浸泡10 h进行软化处理,流水冲洗1-2 h后在甘油-乙醇溶液中固定14 d,可以获得理想的石蜡切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软化方法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织石蜡切片的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珍秀 胡春奎 兰盛银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2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石蜡切片的扫描电镜观察法有其独到之处:集光镜和扫捕电镜特长于一体,在大量的石蜡切片光镜观察的基础上,挑选具有研究线索的切片,采用此法转移到扫描电镜下作高分辩研究,既可普查切片全貌,又可处得切片中亚微结构的三维图像,这对结构... 石蜡切片的扫描电镜观察法有其独到之处:集光镜和扫捕电镜特长于一体,在大量的石蜡切片光镜观察的基础上,挑选具有研究线索的切片,采用此法转移到扫描电镜下作高分辩研究,既可普查切片全貌,又可处得切片中亚微结构的三维图像,这对结构的准确分辩十分有利,且便于作连续切片观察。本文简要介绍这一实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切片 扫描电镜 植物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麻受精过程的组织解剖学观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兰涛 姚运法 +4 位作者 肖彩霞 池人漫 汪斌 吴为人 祁建民 《中国麻业科学》 2010年第2期77-83,共7页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为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Hibiscus)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实验利用TTC法与苯胺蓝染色法对红麻离体花粉进行检测,利用组织切片法对授粉后花柱组织进行观察,利用石蜡切片观察子房受精状态。结果如下:花粉...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为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Hibiscus)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实验利用TTC法与苯胺蓝染色法对红麻离体花粉进行检测,利用组织切片法对授粉后花柱组织进行观察,利用石蜡切片观察子房受精状态。结果如下:花粉离体后,活力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7h后活力消失殆尽;红麻花粉在培养基(蔗糖硼酸)上,0.5h开始萌发,萌发率可达80%,但花粉管很难继续生长;红麻花粉在柱头上20min开始萌发,授粉4h后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6h左右子房内花粉管通道形成;12h花粉管通过珠孔进入胚囊,释放内含物;18h时观察到合子,完成受精作用;根据试验与田间观察分析,最适外源基因导入的开始时期为授粉后1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组织切片 花粉管通道 石蜡切片 花粉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花序石蜡切片制作方法改良 被引量:14
11
作者 付盼 李文莹 +2 位作者 刘美兰 李静 张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59,共7页
【目的】为了获得利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油桐花芽形成和分化的整个过程的最佳效果,探索针对油桐花序的石蜡切片方法。【方法】以横纵径1 cm左右的油桐花序为实验材料,针对材料处理、脱水、透明、浸蜡、包埋、染色等传统石蜡制片步骤进行... 【目的】为了获得利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油桐花芽形成和分化的整个过程的最佳效果,探索针对油桐花序的石蜡切片方法。【方法】以横纵径1 cm左右的油桐花序为实验材料,针对材料处理、脱水、透明、浸蜡、包埋、染色等传统石蜡制片步骤进行改良。【结果】1)保持样品结构不变的情况除去多余苞片、分支以及密实缠绕在小花萼片外的绒毛,使得药液和蜡液更易进入材料内部,避免了由于油桐花序苞片紧实,绒毛极多所导致的脱水、浸蜡不充分等现象;2)改良后的乙醇脱水时间缩短了1 h,并且材料脱水充分,避免了因脱水透明时间过长引起的材料变硬变脆,保证了石蜡可以与材料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切片时能得到完整和连续的蜡带;3)延长浸蜡时间为1 d,保证大体积材料也能浸蜡充分,包埋过程选择在恒温烘箱中进行,保证器械与材料温度一致,避免了两者产生温差导致材料中产生气泡的不良现象,保证材料的完整性。染色后的切片细胞核颜色红亮鲜艳,核质分明,细胞间轮廓清晰,不论是花序的整体形态结构,还是不同组织的细胞结构,均清晰可见。【结论】通过对传统制作石蜡切片方法进行改良有效地解决了油桐花序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由于其复杂的花序结构及其分泌物质而引起的不良效果以及脱水过度、浸蜡不充分而导致的材料结构不完整、切片易碎等问题,获得了完整连续的蜡带以及结构完整、染色清晰的油桐花序切片。以期望该方法为研究油桐花芽分化及雌雄花发育的细胞学特征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为快速高效批量制作油桐花序石蜡切片提供了质量保证,同时也为花序结构复杂、外部密披绒毛树种的石蜡切片制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花序 石蜡切片 方法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芳樟扦插育苗技术及其不定根形成机理 被引量:8
12
作者 梁晓静 朱昌叁 +4 位作者 安家成 李开祥 曾祥艳 杨卓颖 余玉珠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小叶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插穗的生根特性及其解剖构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叶芳樟根原始体属于诱导原始体,产生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维管形成层,其生根过程中未发现愈伤组织形成,属单一皮...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小叶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插穗的生根特性及其解剖构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叶芳樟根原始体属于诱导原始体,产生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维管形成层,其生根过程中未发现愈伤组织形成,属单一皮部生根型,不定根产生于插穗的下切口边缘向上至0.1~1 cm处。针对小叶芳樟扦插生根特性,优化外源激素浓度、留叶方式、插穗直径和扦插基质配方,筛选出最佳扦插组合为直径4 mm的半木质化插穗,保留2片完整叶子,经100 mg/L生长调节剂GGR6处理后,在混合基质(黄心土∶泥炭∶珍珠岩=3∶2∶1)中培育7~8周,扦插成活率达97.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扦插育苗 石蜡切片法 小叶芳樟 解剖结构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进石蜡切片法观察大鳞副泥鳅皮肤虹彩细胞 被引量:1
13
作者 欧志杰 边芳芳 +1 位作者 杨瑞斌 杨学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以大鳞副泥鳅为研究对象,针对常规石蜡切片无法观察到鱼类皮肤虹彩细胞的不足,固定液改用10%中性福尔马林,脱水前使用1.5%琼脂糖对组织进行预处理,染色使用3%伊红。结果发现:大鳞副泥鳅新鲜皮肤组织选用10%中性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在梯度... 以大鳞副泥鳅为研究对象,针对常规石蜡切片无法观察到鱼类皮肤虹彩细胞的不足,固定液改用10%中性福尔马林,脱水前使用1.5%琼脂糖对组织进行预处理,染色使用3%伊红。结果发现:大鳞副泥鳅新鲜皮肤组织选用10%中性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在梯度脱水前用1.5%琼脂糖对组织进行预处理,并用3%伊红进行染色,即可以得到组织结构完整、虹彩细胞清晰的皮肤组织切片。表明改进后的石蜡切片法可以用于鱼类皮肤虹彩细胞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切片 大鳞副泥鳅 皮肤 虹彩细胞 方法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大鼠脑组织连续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褚迎欣 张树波 +2 位作者 高晓增 程光 张小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7-528,F0003,共3页
石蜡切片是形态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作过程中,由取材、固定至染色、封固,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不同组织器官石蜡切片制作的实验条件不尽相同,脑组织因脂质含量较丰富、细胞排列较紧密等特点,若实验影响因素处理不佳,易出现切片时标... 石蜡切片是形态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作过程中,由取材、固定至染色、封固,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不同组织器官石蜡切片制作的实验条件不尽相同,脑组织因脂质含量较丰富、细胞排列较紧密等特点,若实验影响因素处理不佳,易出现切片时标本碎裂、展片时组织溶解或免疫染色过程中脱片严重等情况,导致镜下形态结构观察的偏差或失败。而优质的切片是优质染色的前提,是实验结果可靠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石蜡切片 高质量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选酸枣种子萌发条件及其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温子帅 严玉平 +3 位作者 王乾 李佳晌 郑玉光 马东来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26,35,共5页
为探究酸枣种子结构、萌发过程以及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本实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建立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酸枣种子的胚结构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酸枣种子在赤霉素浓度... 为探究酸枣种子结构、萌发过程以及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本实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建立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酸枣种子的胚结构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酸枣种子在赤霉素浓度480mg/L,温度30℃,光照24h的环境下发芽率最佳;种子发育过程的显微结构显示,胚根的分生细胞显著伸长,子叶、胚乳细胞中的内含物质明显消耗,同时伴随着胚芽、胚轴细胞的逐渐伸长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种子 萌发 响应面法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淑敏 李娟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0期3-6,共4页
综述了植物解剖学的发展历程,石蜡切片和冷冻切片2种方法在植物相关组织、主要器官的研究进展,以及2种切片方法的技术改进,并展望了国内植物解剖学与计算机领域、分子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石蜡切片法 冷冻切片法 植物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切片改良技术及其在怀山药干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乐道 曹世英 +3 位作者 王国泽 程立坤 云月英 卢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8-243,共6页
石蜡切片是观察组织微观结构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技术。该文针对干制怀山药硬度高、含水率低的特点,在传统石蜡切片的基础上增加软化预处理过程、加长固定时间等步骤。结果表明:改良技术染色效果很好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组织的微观结构;运... 石蜡切片是观察组织微观结构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技术。该文针对干制怀山药硬度高、含水率低的特点,在传统石蜡切片的基础上增加软化预处理过程、加长固定时间等步骤。结果表明:改良技术染色效果很好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组织的微观结构;运用改良技术观察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怀山药的微观结构,热风干燥与真空干燥组织破坏程度较为相似,其木质纤维破坏严重,组织结构致密,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木质纤维破坏较少、组织结构较完整。该研究为干燥物料观察微观结构提供了一套具体的操作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切片 怀山药 干燥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诊断恶性淋巴瘤的研究——(Ⅱ,石蜡切片)
18
作者 祁陈凤 高见刚 +1 位作者 尾岛昭次 冼美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57-265,共9页
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标记10多种单克隆抗体,用常规石蜡切片对100例临床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病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在石蜡切片中能对恶性淋巴瘤发生阳性反应。否认了以往认为抗淋巴细胞各种单克隆抗体仅能用于冰冻切片新鲜淋巴组织的... 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标记10多种单克隆抗体,用常规石蜡切片对100例临床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病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在石蜡切片中能对恶性淋巴瘤发生阳性反应。否认了以往认为抗淋巴细胞各种单克隆抗体仅能用于冰冻切片新鲜淋巴组织的论点,检出淋巴瘤81例(B细胞性71例、T细胞性10例),何杰金氏病9例。单克隆抗体MT-1、CUHL-1、对T细胞性淋巴瘤呈阳性反应,MB-1、MB-2、LN-2、LN-3、L-26对B细胞性淋巴瘤呈阳性反应。Leu-M_1对何杰金氏病的诊断可起相当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癌 免疫组织化学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诊断恶性淋巴瘤的研究——(Ⅰ,冰冻切片)
19
作者 祁陈凤 高见刚 +1 位作者 尾岛昭次 冼美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53-256,共4页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30多种单克隆抗体,对200例临床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病人用冰冻切片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提示真性恶性淋巴瘤175例,各种抗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反应证明肿瘤性病变均为单克隆性增殖,而炎症反应性病变则为多克隆...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30多种单克隆抗体,对200例临床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病人用冰冻切片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提示真性恶性淋巴瘤175例,各种抗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反应证明肿瘤性病变均为单克隆性增殖,而炎症反应性病变则为多克隆性增殖。单克隆抗体CD_2、CD_3、CD_5,CD_7对T细胞恶性淋巴瘤呈阳性反应;CD_(10)、CD_(10)、CD_(20)、CD_(22)、L-26对B细胞恶性淋巴瘤呈阳性反应:CD_4、CD_8对判断T细胞恶性淋巴瘤T_(h/i)、T_(c/s);亚群非常有效。Ki-1、Leu-M_1,对诊断何杰金氏病相当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癌 免疫组织化学 冰冻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在Cajal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楚德昌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5-36,共2页
在Cajal氨酒精去神经组织块镀银染色过程中 ,对固定、浸银、还原等过程进行微波辐射处理 ,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能明显促进固定、浸银、还原作用 。
关键词 Cajal染色 微波辐射 组织块染色 石蜡组织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