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单对硝基苯酚酯二钠盐中游离正磷酸的测定
1
作者 杭太俊 程光炘 +2 位作者 张正行 韩冬梅 季文如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80-382,共3页
磷酸单对硝基苯酚酯二钠盐(O_2NC_6H_4OP(=O)(ONa)_2·6H_20,4-Nitrophenyl phosphate disodium salt hexahydrate,pNPP)
关键词 PNPP 磷钼杂多酸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方法测定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41
2
作者 李莹飞 耿玉清 +1 位作者 周红娟 杨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4,共7页
土壤酸性磷酸酶与有机磷的矿化及植物的磷素营养关系最为密切。目前国内学者在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时主要参照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中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的测定方法,而国外学者主要参照Dick《Methods of Soil Enzymology》中以对... 土壤酸性磷酸酶与有机磷的矿化及植物的磷素营养关系最为密切。目前国内学者在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时主要参照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中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的测定方法,而国外学者主要参照Dick《Methods of Soil Enzymology》中以对硝基苯磷酸二钠为基质的测定方法(PNPP)。但是,在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测定生成物的过程中,常出现显色程度不明显的问题;另外,采用不同基质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也造成了测定方法选择的困难。为合理选择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本研究选用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各10个土样,分别采用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且在显色阶段分别加入pH5.0醋酸盐缓冲液(DPP 1)和pH9.4硼酸盐缓冲液(DPP 2)的方法,以及PNPP方法测定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同时也研究了不同pH缓冲液和苯酚浓度对生成物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磷酸苯二钠为基质、在显色反应阶段加入pH≤6的缓冲液时,苯酚和2,6-二溴苯醌氯亚胺不显色;当加入pH≥8的缓冲液时,两者之间显色且苯酚浓度和吸光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极显著。这说明pH低是导致高苯酚浓度和2,6-二溴苯醌氯亚胺显色效果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采用PNPP方法测定时,在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中,10个样本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分别较DPP 2增加了70.04%、42.44%和21.17%;极差分别是DPP 2的27.18倍、26.85倍和39.43倍。总之,如果选用磷酸苯二钠为基质测定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应在显色阶段加入碱性硼酸盐缓冲液;选用对硝基苯磷酸二钠为基质,是更为简单和灵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酸性磷酸酶活性 磷酸苯二钠 对硝基苯磷酸二钠 pH 显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对鲢小清蛋白抗原性降低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汝晴 林灵海 +3 位作者 万楚君 陈玉磊 张凌晶 曹敏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0-26,共7页
通过建立鱼类主要过敏原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磷酸化反应的条件,研究磷酸化对PV的抗原性及结构影响。将PV和葡萄糖-6-磷酸二钠盐(D-glucose-6-phosphate disodium salt hydrate,G6P-Na2)混合,在不同质量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条... 通过建立鱼类主要过敏原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磷酸化反应的条件,研究磷酸化对PV的抗原性及结构影响。将PV和葡萄糖-6-磷酸二钠盐(D-glucose-6-phosphate disodium salt hydrate,G6P-Na2)混合,在不同质量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条件下进行干法磷酸化反应。采用Tricin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Dot-blotting检验其聚合类型以及抗原性变化。通过扫描电镜对聚合物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利用圆二色谱仪和ANS探针法分析磷酸化产物的二级结构和疏水性变化。结果显示,在PV与G6P-Na2质量比为1∶4、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80 min条件下生成的磷酸化产物的抗原性最低。磷酸化反应后,产物呈现聚集状态,其二级结构变化较为明显,疏水性明显提高。磷酸化反应对蛋白结构的改变可能是影响PV抗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蛋白 葡萄糖-6-磷酸二钠盐 磷酸化反应 抗原性 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