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阳极铱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婷 陈星雨 +3 位作者 许雪丽 黄涛 方延延 王功名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8-41,共14页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质子交换膜水电解(PEMWE)制氢技术因其工作电流密度大、能量效率高以及动态响应快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制绿氢技术。然而,受限于...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质子交换膜水电解(PEMWE)制氢技术因其工作电流密度大、能量效率高以及动态响应快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制绿氢技术。然而,受限于该系统核心组件之一阳极铱基催化剂的资源稀缺性和高昂成本,PEMWE在产业界仍难以得到大规模应用。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兼具经济性和高效的铱基催化剂,实现PEMWE大规模应用时面临的降本增效问题。本文介绍了PEMWE制氢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和相应功能,从金属型、氧化物型及负载型3个角度详细综述了铱基催化剂在PEMWE制氢阳极析氧反应中的应用现状,重点讨论形貌调控、结构设计和载体选择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提出未来应致力于开发低铱载量且高活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氧反应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 制绿氢技术 铱基催化剂 膜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制备技术的开发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凯 吕芳芳 +3 位作者 李柯志 石勤智 杨柳 杨振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研究了低硅铝比X型(LSX)分子筛的合成体系和控制方法,探究了引入功能性物质制备高纯度、可调晶簇尺寸的LSX分子筛的可行性,通过优化分子筛水热反应配方和条件确定了制备LSX分子筛的技术方案并初步考察了晶簇尺寸与活性的关联性,进而采... 研究了低硅铝比X型(LSX)分子筛的合成体系和控制方法,探究了引入功能性物质制备高纯度、可调晶簇尺寸的LSX分子筛的可行性,通过优化分子筛水热反应配方和条件确定了制备LSX分子筛的技术方案并初步考察了晶簇尺寸与活性的关联性,进而采用工业原料实现了高品质LSX分子筛的合成。实验结果表明,在钾-钠双元体系中借助低温老化—高温晶化两段法可制备LSX分子筛;老化温度/时间、晶化温度/时间、硅铝比、碱硅比、水碱比及钠钾比能显著影响分子筛的合成过程;向反应体系中引入适当功能性物质可制备出结晶度高、含杂晶量少、活性佳、平均晶簇尺寸在1~4μm可调的LSX分子筛;由此能优化得到适合分子筛生产的长、短流程两套技术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上述手段具有保证本征活性不变,通过减小晶簇尺寸改善吸附剂传质系数的操作可能性;使用工业原料制备出了合格的LSX分子筛,放大合成的产品仍满足制氧吸附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硅铝比 X型分子筛 制氧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旅客列车富氧技术条件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施红生 赵亚林 +1 位作者 邱永祥 杨玉森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9-126,共8页
选择到拉萨的2列试验车和2列运营车,进行车内空气环境和人体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格拉段车内氧气分压为12.78-13.70 kPa,同一列车各席别间氧气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海拔高差使车内氧气平均下降0.133 kPa/100 m,车内满员使车内氧气分... 选择到拉萨的2列试验车和2列运营车,进行车内空气环境和人体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格拉段车内氧气分压为12.78-13.70 kPa,同一列车各席别间氧气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海拔高差使车内氧气平均下降0.133 kPa/100 m,车内满员使车内氧气分压比车外平均下降0.400 kPa;二氧化碳蓄积主要取决于旅客列车的满员程度;季节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适应性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车内人员高原反应症状发生率增加,当车内氧气含量达到相当于海拔3000~3500 m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时,可使旅客高原反应得到有效控制。根据试验研究结果确定高原富氧技术条件:提出高原旅客车最小供氧量计算公式;确定在海拔高度4000-5000 m时高原旅客列车富氧控制标准、二氧化碳浓度建议标准;提出车内温度不得低于冬季18℃、夏季24℃;加强个体供氧管的使用、重点区段的供氧和巡诊。以此富氧技术条件可以满足现行用氧安全标准、车内空气洁净度和旅客高原反应控制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供氧客车 高原反应 氧气含量 富氧技术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技术与树脂吸附技术处理DIBP废水的对比
4
作者 柏义生 于鲁冀 +3 位作者 梁亦欣 吴小宁 王惠英 范鹏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54-157,178,共5页
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和树脂吸附技术进行增塑剂DIBP生产废水处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NDA-66树脂对邻苯二甲酸的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3.9%,其次为椰壳活性炭,对增塑剂DIBP生产废水中COD和邻苯二甲酸的去除率分别为57.3%和83%,煤质和果... 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和树脂吸附技术进行增塑剂DIBP生产废水处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NDA-66树脂对邻苯二甲酸的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3.9%,其次为椰壳活性炭,对增塑剂DIBP生产废水中COD和邻苯二甲酸的去除率分别为57.3%和83%,煤质和果壳活性炭的废水处理效果较差,对COD和邻苯二甲酸的去除率均在20%左右,且活性炭吸附不具有选择性,无法对邻苯二甲酸进行回收,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而采用NDA-66树脂吸附处理增塑剂DIBP生产废水,其污染物削减量是活性炭吸附的4-5倍,回收邻苯二甲酸可产生110.8万元/a的经济效益,同时树脂脱附再生容易,可重复利用2年左右,因而具有更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吸附技术 树脂吸附技术 NDA-66树脂 增塑剂DIBP生产废水 邻苯二甲酸 COD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制氧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勇 孟芳兵 +3 位作者 陈远富 吴琪 旦增旺旦 王世锋 《低温与特气》 CAS 2021年第4期5-9,31,共6页
西藏高海拔造成了低压缺氧的自然环境,对西藏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损害。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西藏自治区政府正在大力倡导“氧进家”之民心、民生工程。西藏制氧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不仅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 西藏高海拔造成了低压缺氧的自然环境,对西藏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损害。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西藏自治区政府正在大力倡导“氧进家”之民心、民生工程。西藏制氧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不仅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国防安全、治边稳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对三种在西藏的主要制氧技术:深冷分离空气法、变压吸附分离空气法、膜分离法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西藏制氧新技术及制氧技术和产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制氧技术 变压吸附制氧 深冷法制氧 膜分离法制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乳制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蓝月 孙万成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年第2期60-64,共5页
牦牛乳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特色乳资源,有着其他乳类无法比拟的特性,具备开发高品质乳制品的潜力,近年来,牦牛乳的相关研究逐渐深入,但目前我国对于牦牛乳制品的开发利用还不完善。本文综述发酵牦牛乳、牦牛曲拉、牦牛乳清液、牦牛乳... 牦牛乳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特色乳资源,有着其他乳类无法比拟的特性,具备开发高品质乳制品的潜力,近年来,牦牛乳的相关研究逐渐深入,但目前我国对于牦牛乳制品的开发利用还不完善。本文综述发酵牦牛乳、牦牛曲拉、牦牛乳清液、牦牛乳干酪和牦牛酥油等牦牛乳加工制品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明确现有的牦牛乳加工框架体系,发现具有研究潜力的方向,丰富牦牛乳制品品类,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牦牛乳资源和推动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制品 青藏高原 特色资源 加工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纤维板的生产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曾灵 黄庆平 +1 位作者 毛四发 韦淇峰 《中国人造板》 2009年第10期11-15,共5页
本文从生产企业角度,论述阻燃纤维板的备料、热磨、调施胶、热压等关键工艺技术,提出阻燃剂与胶黏剂混合后施加的工艺较为优异;阻燃胶在生产使用前应进行工艺适应性试验。
关键词 阻燃纤维板 生产技术 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烃内氧部分氧化替代外燃蒸汽转化制取合成气的先进技术
8
作者 李琼玖 杜世权 +2 位作者 廖宗富 周述志 申同贺 《中外能源》 CAS 2010年第9期76-83,共8页
我国轻烃资源丰富,是制氨、尿素与甲醇的主要原料。我国现年产合成氨和甲醇近3000×104t,耗用轻烃(折CH4计)近300×108m3/a,大都采用外燃蒸汽转化,其中包括用干燃料的轻烃约100×108m3/a,并燃烧排放出CO2达2000×104t/... 我国轻烃资源丰富,是制氨、尿素与甲醇的主要原料。我国现年产合成氨和甲醇近3000×104t,耗用轻烃(折CH4计)近300×108m3/a,大都采用外燃蒸汽转化,其中包括用干燃料的轻烃约100×108m3/a,并燃烧排放出CO2达2000×104t/a。采用我国成功开发的纯氧自热转化替代外燃蒸汽转化,用2m3O2可替代出燃料1m3CH4,免除产生CO2排放2kg/m3CH4,同时将节省下来的轻烃燃料作原料用可增产30%。与外燃蒸汽转化相比,新工艺原料消耗可降低20%~30%,甲醇合成能力可提高20%~100%,减排CO220%~80%,而且新工艺的转化炉体积小、造价低、省去了耐高温贵镍合金材料、使用寿命长。我国近3000×104t/a轻烃制氨、甲醇生产厂,如果应用此新工艺替代传统外燃蒸汽转化工艺,每年可节省轻烃燃料约100×108m3,可用于增产氨、甲醇125×104t/a,减排CO22000×104t/a。我国若在四川苍溪,采用纯氧自然转化、无CO2排放的等压合成甲醇转化制乙烯工艺,建设2×50×104t/a乙、丙烯基地,仅耗用天然气20×108m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轻 甲醇 节气增产 减排CO2 外燃蒸汽转化工艺 纯氧自热转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