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4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thogonal desig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oom and pillar configurations in fractured stopes 被引量:7
1
作者 吴爱祥 黄明清 +3 位作者 韩斌 王贻明 于少峰 缪秀秀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338-3344,共7页
Room and pillar sizes are key factors for safe mining and ore recovery in open-stope mining.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room and pillar configurations on stope stability in highly fractured and weakened areas, an... Room and pillar sizes are key factors for safe mining and ore recovery in open-stope mining.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room and pillar configurations on stope stability in highly fractured and weakened areas, an orthogonal design with two factors, three levels and nine runs was proposed, followed by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ANSYS and FLAC3~. Results show that surface settlement after excavation is concentrically ringed, and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pillar width and distances to stope gobs. In the meantime, the ore-control fault at the ore-rock boundary and the fractured argillaceous dolomite with intercalated slate at the hanging wall deteriorate the roof settlement. Additionally, stope stability is challenged due to pillar rheological yield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both are induced by redistribution of stress and plastic zones after mining. Following an objective function and a constraint function, room and pillar configuration with widths of 14 m and 16 m, respectively, is presented as the optimization for improving the ore recovery rate while maintaining a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gonal design numerical simulation surface movement roof settlement stope stability room and pillarconfigu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n optimal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rain wind barrier based on orthogonal design 被引量:2
2
作者 HAN Yan MI Li-hua +1 位作者 SHEN Lian CAI Chun-s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706-2718,共13页
Wind barrier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ensure train safety under crosswinds.However,in past decades,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height and ventilation rati... Wind barrier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ensure train safety under crosswinds.However,in past decades,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height and ventilation ratio of wind barriers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average pressure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train windward and leeward surface(ΔCp)has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three factors,namely the wind barrier height(H),ventilation ratio(R),and distance to the train(D),twenty five numerical simulation case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parameters were considered based on an orthogonal design.The shear stress transfer(SST)k-ωturbulent model wa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s,and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was validated by using wind tunnel experimen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an increase in R,ΔCp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andΔCp decreased while D increased.Moreover,with the increase in H,ΔCp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Therefore,these three factors must be considered during the installation of wind barriers.Furthermore,according to a range analysis(judg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three factors intuitively),the three factors were rank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R>H>D.Based on a variance analysis,R was found to be of high significance toΔCp,followed by H,which was significant,whereas D had relatively insignificant influence.Finally,the optimal values of R and H were determined to be 20%and 110 mm,respectively.And when R=40%,H=85 mm,the train was relatively unsafe under these such conditions.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significant guidance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wind b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barrier ventilation ratio HEIGHT numerical simulation orthogonal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ntelligent compaction for subgrade construction 被引量:9
3
作者 MA Yuan LUAN Ying-cheng +1 位作者 ZHANG Wei-guang ZHANG Yu-q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2173-2184,共12页
During the compaction of a road subgrade,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the soil mass change in real time, but current research assumes that these parameters remain unchanged. In order to address this discrepancy, this... During the compaction of a road subgrade,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the soil mass change in real time, but current research assumes that these parameters remain unchanged. In order to address this discrepanc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compaction K and strain 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action degree K and the shear strength of soil(cohesion c and frictional angle φ) was clearly established through indoor experiments. The subroutine UMAT in ABAQUS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oftware was developed to realize an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the subgrade soil compaction quality. This value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against the assumed compaction value of the model, thereby verifying the accuracy of the intelligent compaction calculation results for subgrade soil. On this basis, orthogonal tests of the influential factors(frequency, amplitude, and quality) for the degree of compact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Finally, the ‘acceleration intelligent compaction value’, which is based on the acceleration signal, is proposed for a compaction meter value that indicates poor accuracy.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guidance and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the accurate control of compaction quality for roadbeds and pa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ligent compac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dynamic change control indicators orthogonal experi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涌水规律:以重庆英山隧洞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国庆 任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689-5695,共7页
当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区域时,在一系列施工扰动下极易产生突水事故。为了研究断层破碎带宽度、倾角及水压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以英山隧洞为工程背景,进行现场测试,并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开展多因素条件下的破碎带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 当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区域时,在一系列施工扰动下极易产生突水事故。为了研究断层破碎带宽度、倾角及水压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以英山隧洞为工程背景,进行现场测试,并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开展多因素条件下的破碎带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断层破碎带宽度、倾角及水压对隧道涌水量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涌水量随断层破碎带厚度、倾角及水压的增大而增加,影响隧道涌水量因素主次顺序为断层破碎带水压、倾角及宽度;数值模拟结果较好地与现场监测结果相吻合。研究结果可为富水隧道涌水量的预测及防治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隧道 断层破碎带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斜流泵改造能量特性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延频 张启帆 张自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为探究斜流泵抽水蓄能化改造的可行性,研究其叶轮参数对水泵工况和水轮机工况下能量特性的影响,对某型斜流泵进行改造和数值模拟。应用L9(34)正交表,选取转轮进、出口角、包角和叶片数4个参数,指标设定为水泵工况效率和扬程及水轮机工... 为探究斜流泵抽水蓄能化改造的可行性,研究其叶轮参数对水泵工况和水轮机工况下能量特性的影响,对某型斜流泵进行改造和数值模拟。应用L9(34)正交表,选取转轮进、出口角、包角和叶片数4个参数,指标设定为水泵工况效率和扬程及水轮机工况效率,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优化,再通过极差分析研究各因素对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改造及优化前后的内外特性。结果表明,叶片出口角对抽水和发电工况的效率影响最大。优化后的模型提高了能量特性,水泵工况效率提高了0.816%,水轮机工况效率提高0.82%,且优化后的内特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水轮机工况下的空化性能更好,表明对斜流泵进行抽水蓄能化改造是可行的。该研究为斜流泵的进一步抽水蓄能化改造提供了借鉴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流泵 水泵水轮机 正交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类零件直孔道磨粒流加工的数值模拟与模型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渠晓刚 张旭鹏 +2 位作者 高杰 王长江 王麒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5-141,148,共8页
由于阀类零件的内孔道微小复杂,使用磨粒流抛光技术对其进行精密加工时,各加工参数难以确定。针对此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参数下的流体孔道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孔道直径、深度、入口压力、磨料浓度、磨粒粒径等参数对加工效果的... 由于阀类零件的内孔道微小复杂,使用磨粒流抛光技术对其进行精密加工时,各加工参数难以确定。针对此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参数下的流体孔道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孔道直径、深度、入口压力、磨料浓度、磨粒粒径等参数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设计正交试验验证并进行极差分析,将试验结果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磨粒流加工参数在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下对于加工效果的影响一致,最显著的为入口压力;在最优的正交试验参数组合下,内孔表面粗糙度降至0.312μm;在多个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中,多项式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优,拟合优度达到0.969 2,预测误差在0.03%~5.6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粒流加工 阀类孔道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破损诱发地面沉降细观模拟与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孙志亮 邵敏 +4 位作者 王叶晨梓 刘忠 任伟中 柏巍 李朋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07-518,共12页
为研究砂土在管道破损渗流侵蚀作用下的运移流失过程,探寻产生地面沉陷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颗粒流(particle flow code,PFC)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耦合的方法,针对水管直径、破损孔洞尺寸、水管埋置深度、... 为研究砂土在管道破损渗流侵蚀作用下的运移流失过程,探寻产生地面沉陷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颗粒流(particle flow code,PFC)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耦合的方法,针对水管直径、破损孔洞尺寸、水管埋置深度、砂土内摩擦角以及地下水深度5个因素,按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开展细观数值模拟。数值试验结果发现,砂土地面沉陷呈V形漏斗分布,沉降槽随着时间增长在横向与竖向拓展。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表明,地下水深度hw对沉降槽深度影响最大且显著,地下水越深,沉降槽深度越小。影响因素排序其次是破损孔洞直径d,随后是砂土内摩擦角φ与水管直径DN。水管埋置深度hs对沉降槽深度影响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条件下管道破损渗漏诱发地面沉陷范围的估算公式。研究结果可为市政水管防路面塌陷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渗漏 地面沉陷 离散元-计算流体动力学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D和代理模型的高压捕获翼表面流场快速预测方法
8
作者 崔凯 杨靖 +3 位作者 常思源 田中伟 肖尧 李广利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3-894,共12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快速预测是其多学科优化设计中的核心环节.当前,针对升力体和翼身组合体等常规气动布局,高超声速气动特性工程计算方法已趋于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面对部件间存在显著气动干扰的高压捕获翼新型气动布局,传...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快速预测是其多学科优化设计中的核心环节.当前,针对升力体和翼身组合体等常规气动布局,高超声速气动特性工程计算方法已趋于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面对部件间存在显著气动干扰的高压捕获翼新型气动布局,传统工程计算方法面临显著的局限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与径向基函数代理模型,提出了一种高效准确的高压捕获翼表面流场快速预测方法,并据此构建了完整的气动特性快速预测框架.基于高压捕获翼基本设计原理,综合考虑了关键几何参数和来流条件的影响,对典型构型捕获翼下表面的复杂压强分布进行了预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保留13个POD基模态时,所提出的快速预测方法与直接CFD计算结果相比,翼面压强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6%,气动力预测误差更是低至0.3%.值得注意的是,进一步增加POD基模态数量对预测精度的提升效果并不显著.该方法在确保高精度流场重建和预测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计算效率,为高压捕获翼构型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高压捕获翼 本征正交分解 代理模型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沙漏形FPSO海冰载荷特性研究
9
作者 李昊 刘俊 王文华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3,共9页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储备丰富,然而海冰环境给极地海洋装备作业带来了重大挑战。当前对极区油气开发核心装备FPSO的冰载荷特性研究并不充分。为了实现平台在极地区域安全运行,提出将沙漏形FPSO投入极区使用。利用平台和海冰相互作用的离散...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储备丰富,然而海冰环境给极地海洋装备作业带来了重大挑战。当前对极区油气开发核心装备FPSO的冰载荷特性研究并不充分。为了实现平台在极地区域安全运行,提出将沙漏形FPSO投入极区使用。利用平台和海冰相互作用的离散元分析方法,数值模拟沙漏形FPSO与典型海冰的作用过程,分析不同装载吃水下的沙漏形FPSO冰载荷时域特性,并选取多工况与相同功能的传统圆筒形FPSO的冰载荷进行对比;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法,讨论典型冰况下的海冰速度、海冰密集度、海冰厚度等冰况参数对沙漏形FPSO所受冰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装载吃水位于沙漏形FPSO的腰线以上时,冰载荷较小且FPSO具有优良的工作性能;沙漏形FPSO基于其外形特点相较圆筒形FPSO在抗冰性能上具备显著优势;典型冰况中海冰速度对沙漏形FPSO的冰载荷影响最显著,海冰密集度次之,且两者相互作用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极区FPSO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漏形FPSO 海冰载荷 DEM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边底水气藏水侵规律及排水参数敏感性分析
10
作者 胡书勇 刘涵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8-484,共7页
针对裂缝边底水气藏见水后产量急剧下降以及出水规律复杂、排水采气困难等问题,基于迪那气田地质参数,采用数值模拟,明确气藏在见水后的各项排采指标。总结识别出了3种主要气藏水侵模式:沿裂缝强窜入型、沿裂缝弱窜入型和沿裂缝弱舌进... 针对裂缝边底水气藏见水后产量急剧下降以及出水规律复杂、排水采气困难等问题,基于迪那气田地质参数,采用数值模拟,明确气藏在见水后的各项排采指标。总结识别出了3种主要气藏水侵模式:沿裂缝强窜入型、沿裂缝弱窜入型和沿裂缝弱舌进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提出了无因次井距的概念,考察了排水井排水量、排采井距、生产井采气速度、水体倍数等因素对预测期末累计产气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沿裂缝强窜入型水侵模式累计产气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排水量、采气速度、无因次井距和水体倍数;而在沿裂缝弱窜入型水侵模式中,采气速度和排水量为关键影响因素,其影响由大到小为采气速度、排水量、无因次井距和水体倍数。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提出了排采比的概念,并确定了气藏的最优排采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型气藏 边底水 水侵模式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排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路基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正交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文芳 杲斐 +1 位作者 陈云峰 程选生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5,共9页
为探究黄土地区刚-柔性长短桩(RFLSP)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对路基沉降的影响,结合兰州—张掖三四线铁路工程,设计了多参数的RFLSP复合地基正交数值试验,研究了不同褥垫层结构、长短比、桩间距和短桩模量对路基总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 为探究黄土地区刚-柔性长短桩(RFLSP)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对路基沉降的影响,结合兰州—张掖三四线铁路工程,设计了多参数的RFLSP复合地基正交数值试验,研究了不同褥垫层结构、长短比、桩间距和短桩模量对路基总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参数对路基总沉降的影响因素依次为长短比、桩间距、短桩模量和褥垫层结构,其对应的极差值为11.89、6.94、5.53和2.95;当柔性短桩长度不变、刚性长桩的桩长增大时,路基总沉降在减小;路基总沉降随桩间距的增加先增大后近似不变,随柔性短桩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土工格栅层数对路基总沉降影响较小;复合地基设计时,根据柔性短桩的挤土效果确定桩间距,优先通过调整刚性长桩的长度和柔性短桩的模量调节路基总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路基 设计参数 正交数值试验 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 极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杆弹临界穿透速度单因素分析及正交优化设计
12
作者 陈峻 杜忠华 +2 位作者 杜成鑫 王猛 王江波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0-406,共7页
为研究长径比、着角、靶板厚度、弹丸截面形状对弹丸侵彻靶板的临界穿透速度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进行不同因素对钨合金长杆弹侵彻装甲钢临界穿透速度的单因素分析及正交优化设计,由仿真结果所得极差值分析上述因素影响,并确... 为研究长径比、着角、靶板厚度、弹丸截面形状对弹丸侵彻靶板的临界穿透速度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进行不同因素对钨合金长杆弹侵彻装甲钢临界穿透速度的单因素分析及正交优化设计,由仿真结果所得极差值分析上述因素影响,并确定钨合金长杆弹侵彻装甲钢的最低临界穿透速度。研究结果表明:长径比与临界穿透速度为负相关,靶板厚度、着角与临界穿透速度均为正相关,弹丸截面形状也会对临界穿透速度产生一定影响;4种影响因素由主到次序列为:弹丸长径比、靶板厚度、着角、弹丸截面形状;利用正交优化表所得极差值,综合分析最佳因素组合为长径比40、靶板厚度30 mm、着角0°、截面形状正方形,得到最低临界穿透速度545 m/s;有限元仿真技术结合正交优化分析,不仅极大的简化仿真次数,而且可深入研究各因素对临界穿透速度影响,能为后续相似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穿透速度 长杆弹 数值仿真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协同作用的PE管道损伤数值模拟研究
13
作者 汤文亮 燕集中 +3 位作者 沈利民 杨洪 吴胜平 王国新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69,共7页
基于ABAQUS软件,开展了近线占压、地面沉降、管道内压、管道埋深及环境温度协同作用的聚乙烯(PE)管道损伤数值模拟工作,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管道损伤的影响贡献度。结果表明:在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管道受到轴向拉伸和径向弯曲... 基于ABAQUS软件,开展了近线占压、地面沉降、管道内压、管道埋深及环境温度协同作用的聚乙烯(PE)管道损伤数值模拟工作,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管道损伤的影响贡献度。结果表明:在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管道受到轴向拉伸和径向弯曲,在占压区边缘出现最大Mises应力及最大管道横截面变化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发现在近线占压及管道周边土壤沉降同时发生时,地面占压为PE管道损伤的主控因素,地面沉降则对管道损伤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管道 近线占压 地面沉降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纯氧燃烧玻璃窑炉性能分析
14
作者 蒋鹏 胡贵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8,共8页
将纯氧燃烧玻璃窑炉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火焰空间与池窑双向热耦合的方法建立数值模拟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窑炉性能进行研究,以提高传热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为目的,使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氧化剂中氧气含量(A)、空气预热温度(B)、燃料质量流... 将纯氧燃烧玻璃窑炉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火焰空间与池窑双向热耦合的方法建立数值模拟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窑炉性能进行研究,以提高传热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为目的,使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氧化剂中氧气含量(A)、空气预热温度(B)、燃料质量流量(C),过剩氧气系数(D)、喷嘴距玻璃液面高度(E)、烟气出口面积(F)这6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所选因素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B>E>C>A>D>F,忽略次要因素D、F的影响,选取水平为优化工况进行模拟验证,与原工况相比,碹顶相对温差降低了18.8%,传热效率提高了7.7%,有较好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窑炉 数值模拟 耦合模型 正交试验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聚能-柱锥结合罩结构参数优化分析
15
作者 崔贺 任凯 +4 位作者 袁浩 付建平 郭子云 苗春壮 曹海军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47,共8页
为提升聚能破甲战斗部的侵彻能力,在传统柱锥结合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超聚能-柱锥结合罩。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2种药型罩射流成型过程和侵彻能力。通过正交优化设计,探究了辅助药型罩直径d、辅助药型罩厚度h_(1)、药型罩圆柱... 为提升聚能破甲战斗部的侵彻能力,在传统柱锥结合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超聚能-柱锥结合罩。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2种药型罩射流成型过程和侵彻能力。通过正交优化设计,探究了辅助药型罩直径d、辅助药型罩厚度h_(1)、药型罩圆柱部的高度h_(2)、药型罩的锥角α对超聚能-柱锥结合罩射流头部速度和侵彻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型罩的锥角对射流头部速度影响最大,辅助药型罩直径对侵彻深度影响最大。当结构参数为d=28 mm、h_(1)=9 mm、h_(2)=10 mm和α=60°时,超聚能-柱锥结合罩形成的射流头部速度为9386 m/s,侵彻深度最优为164.174 mm。这种新型药型罩结构对破甲弹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装药 超聚能 柱锥结合罩 正交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灌系统压力调节装置结构参数优化
16
作者 赵余霞 刘俊萍 +1 位作者 赵艳艳 朱兴业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5-641,共7页
为解决丘陵地区固定式喷灌系统因地形起伏、远距离输送造成的喷头进口压力差异较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丘陵地区固定式喷灌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主要通过弹性膜片形变及侧流道改变过流截面积,达到稳定喷灌压力及调节喷灌流量的目的.... 为解决丘陵地区固定式喷灌系统因地形起伏、远距离输送造成的喷头进口压力差异较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丘陵地区固定式喷灌系统的压力调节装置,主要通过弹性膜片形变及侧流道改变过流截面积,达到稳定喷灌压力及调节喷灌流量的目的.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压力调节装置内部流场分布及变化规律.以弹性膜片厚度、补偿腔高度、流道挡板角度、副流道高度及副流道角度为关键结构参数,以未起调阶段性能曲线斜率、预置压力及流态指数为评价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压力调节装置关键结构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压力调节装置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弹性膜片厚度、副流道高度及流道挡板角度对压力调节装置性能影响较为显著,通过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获得压力调节装置最优结构参数组合,其中弹性膜片厚度为1 mm,补偿腔高度为6 mm,流道挡板角度为80°,副流道高度为5 mm,副流道角度为45°;压力调节性能参数中流态指数为0.3152,预置压力为225 kPa,未起调阶段性能曲线斜率为0.5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设计 喷洒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振器安装端头的冲压成型试验与仿真分析
17
作者 张博强 李宗瑾 +2 位作者 赵浩翰 陈国强 金鑫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8,共9页
目的 为了降低减振器安装端头的开发难度,解决模具加工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方法 选取某一减振器安装端头的主板体和外套管为研究对象,利用Dynaform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针对主板体成型选取对其成型质量影响较大的摩擦因数、合模速度、拉延速... 目的 为了降低减振器安装端头的开发难度,解决模具加工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方法 选取某一减振器安装端头的主板体和外套管为研究对象,利用Dynaform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针对主板体成型选取对其成型质量影响较大的摩擦因数、合模速度、拉延速度和模具间隙为主要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以最大减薄率为评价指标求解主板体成型最优冲压工艺参数组合;针对外套管成型采用提前刺破的方法对其成型质量进行优化,并对实际生产的安装端头进行力学、厚度和气密性测试。结果 研究获得主板体成型的最优冲压工艺参数组合即摩擦因数0.145,合模速度2 000 mm/s,拉延速度1 000 mm/s,模具间隙2.1 mm。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和生产验证。数值模拟中主板体最大减薄率为17.175%,最大增厚率为53.061%;外套管最大减薄率为13.770%,最大增厚率为58.320%,符合设计要求。生产试验中,力学测试过程中端头表面质量良好,未发生变形、明显起皱和开裂等现象;厚度测试中端头的试验壁厚与模拟壁厚最大偏差为6.8%,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气密性测试中,在内部冲压1.6 MPa,静置30 s情况下,端头未出现漏气现象。结论 研究表明,安装端头的综合性能达到要求,验证了端头成型中工序设置顺序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可为减振器安装端头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FORM 减振器安装端头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纹翅片管蒸发器空气侧数值模拟优化研究
18
作者 鲁仁刚 蔡家斌 +1 位作者 宋建 李家春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5,共6页
通过提出一种基于CFD技术和正交试验法的翅片管蒸发器结构优化和换热机理分析方法,以波纹翅片管式蒸发器为例来研究蒸发器换热机理和优化其结构参数,根据实际物性参数对波纹翅片管蒸发器进行模型建立和求解。模拟试验结果显示:翅片间距... 通过提出一种基于CFD技术和正交试验法的翅片管蒸发器结构优化和换热机理分析方法,以波纹翅片管式蒸发器为例来研究蒸发器换热机理和优化其结构参数,根据实际物性参数对波纹翅片管蒸发器进行模型建立和求解。模拟试验结果显示:翅片间距对该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影响最大,翅片波纹宽度和高度的影响次之,翅片管纵向间距的影响最小。最终根据综合评价系数(JF)评价得出波纹翅片管蒸发器的最优结构参数为:翅片间距2mm、翅片波纹宽度6.4mm、翅片波纹高度1.4mm、翅片管纵向间距21.6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翅片管蒸发器 正交试验 CFD技术 数值模拟优化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侧穿桥梁旋喷法隔离桩效果研究
19
作者 庞国威 翁效林 侯乐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3-572,共10页
为减小新建隧道近距离侧穿施工对既有桥梁结构的扰动,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研究施作旋喷桩对既有桥梁的影响规律.依托广州市电力盾构隧道工程,以直径、长度、桩-隧水平距离、桩重心与隧道轴线深度差为主要影响因... 为减小新建隧道近距离侧穿施工对既有桥梁结构的扰动,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研究施作旋喷桩对既有桥梁的影响规律.依托广州市电力盾构隧道工程,以直径、长度、桩-隧水平距离、桩重心与隧道轴线深度差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旋喷桩不同设计参数对桥墩沉降、桩基水平位移和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旋喷桩施工会引起围岩应力上升,使得地层由单一的卸载沉降过程转变为先隆起后沉降变化路径,致使施工引起的桥墩沉降显著减小;旋喷法与隧道施工荷载组合会引起既有桩基产生较大的横向位移和弯矩;增大直径、长度或者减小桩-隧水平距离均可以显著提升旋喷桩控制桥墩沉降效果,但施工大直径长旋喷桩会引起桩基产生较大的横向位移和附加弯矩.采用旋喷桩作为隧道近接施工的隔离措施时,应该考虑高压旋喷法施工对围岩应力和位移状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旋喷桩 数值计算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圆筒结构的炸药装药跌落响应特性研究
20
作者 高嘉林 智小琦 +1 位作者 王洪伟 肖游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6,共12页
为深入分析薄壁筒体装药结构跌落安全性问题,开展了加筋薄壁筒体装药结构12 m水平跌落过程试验研究,获得了壳体在冲击作用下的应变-时间曲线。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研究了薄壁筒体装药结构在水平跌落过程中的冲击响应特征、壳体... 为深入分析薄壁筒体装药结构跌落安全性问题,开展了加筋薄壁筒体装药结构12 m水平跌落过程试验研究,获得了壳体在冲击作用下的应变-时间曲线。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研究了薄壁筒体装药结构在水平跌落过程中的冲击响应特征、壳体变形和应力波在装药内部传播特性。并利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壳体厚度、跌落高度、加筋数量对壳体最大塑性变形和装药最大应力的影响和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跌落过程中,壳体主要经历初始压缩、剧烈变形和缓慢恢复3个阶段。壳体最终最大应力为1.718 GPa,位置在底部加强筋尖端;装药最大应力为136.5 MPa,位置在药柱两端下边缘附近。正交试验结果:影响水平跌落壳体塑性变形的因素依次为跌落高度、壳体厚度和加筋数量;而影响水平跌落装药应力的因素依次为跌落高度、加筋数量和壳体厚度。研究结果为弹药安全性评估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筒体 水平跌落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参数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