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3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rigin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of(Laozhaiwan gold deposit, Yunnan Province
1
作者 ZHAO DeKun CHEN CuiHua +3 位作者 ZHANG Yan GU XueXiang TU ZongLin DAI HongZhang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853-854,共2页
"Golden triangle"area bordered on Yunnan-Guizhou-Guangxi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concentration areas.Deep understanding of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in Guizhou and Guangxi Pro... "Golden triangle"area bordered on Yunnan-Guizhou-Guangxi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concentration areas.Deep understanding of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in Guizhou and Guangxi Province had reached through several decades studies,but ge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very complex in the southeastern Yunnan,and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produced in the southeastern Yunnan we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merica,few studies were taken there.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field work,studies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mbining with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were taken,and analysis the genesis of Laozhaiwan gold deposit.The types of alteration in Laozhaiwan gold deposit were mainly silicification and pyritization,and Gold grade was high when silicification and pyritization were both occurred.It could be caculated that fluid density(g/cm3)varied from 0.7 to 4.9,salinity varied from 0.76%to 0.95%and ore-forming pressure(Pa)varied from 1.81×105 to 49.96×105 according to fluid inclusion test results,showed that Laozhaiwan gold deposit was hypabyssal hydrothermal deposit in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salinity.According to composition of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combining with H-O isotope,made theδD-δ18O figure,showed that the fluid of the deposit rooted in formation water and mixed with meteoric waters l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rigin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Laozhaiwan gold deposit Yunnan provi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in Baoshan Cu-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Hunan Province 被引量:3
2
作者 QI Fan-yu1,ZHANG Zhi1,2,LI Yong-sheng1,ZHEN Shi-min1,JIA De-long1,GONG Fan-ying1,GONG Xiao-dong1,HE Peng1(1.School of Earth &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Beijing 100037 China)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823-824,共2页
The Baoshan Cu-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lied in the central Nanling mineralization zone,and belongs to the junction area of the Chenzhou-Linwu fault zone and the Leiyang-Linwu fault zone.It is a significant part ... The Baoshan Cu-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lied in the central Nanling mineralization zone,and belongs to the junction area of the Chenzhou-Linwu fault zone and the Leiyang-Linwu fault zone.It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Nanling polymetallic deposit belt.The outcropping stratas consist of upper Devonian Shetianqiao,Xikuangshan Formation,Lower Carboniferous Menggong’ao,Shidengzi,Ceshui,and Zimenqiao Formation.Igneous rocks in the Baoshan ore area mainly comprise granodiorite porphyry.Furthermore,the radio isotopic age ranges from 123 Ma to 183 Ma,belonging to the early to middle Yanshan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in Baoshan Cu-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 Hunan province ZN 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有兵 姜健发 +5 位作者 杨淑娇 胡昌平 杨国斌 梁建忠 余皖云 罗燕彬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基于前期综合科学考察资料,对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展开了全域植物种类及植被类型补充调查,分析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组成及群落α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397种,隶属86科252属;含10种以上的科有13个,占总... 基于前期综合科学考察资料,对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展开了全域植物种类及植被类型补充调查,分析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组成及群落α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397种,隶属86科252属;含10种以上的科有13个,占总科数的15.1%,其中包含有203个种,占湿地公园全部种数的51.1%;禾本科、蔷薇科、菊科及毛茛科植物为常见科,各科含种数均超过20种;单种科占比31.4%,单种属占比66.3%;种子植物属的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累计占比达65.2%,其中北温带分布属有104个,占种子植物属的43.3%;湿地公园的植被可划分为6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12个群系组和18个群系,灌丛面积占比最高(38.37%),其次为草甸类(30.71%),再次为乔木林类(29.97%);α多样性指数呈现乔木林和灌丛类较草甸和水生植被类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区系 植被类型 α多样性指数 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安场地区页岩气田地质特征及开发技术
4
作者 刘洪林 鲁眈 +4 位作者 梁峰 何新兵 李刚权 赵群 拜文华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7,共10页
安场地区页岩气田位于贵州省北部,产气层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该气田具有源储一体、分布稳定和自生自储的特征,属于正常压力型的浅层山地页岩气田。由上至下,主要含气层的硅质矿物含量逐渐升高,黏土矿物含量逐渐降低;页岩储集空间以... 安场地区页岩气田位于贵州省北部,产气层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该气田具有源储一体、分布稳定和自生自储的特征,属于正常压力型的浅层山地页岩气田。由上至下,主要含气层的硅质矿物含量逐渐升高,黏土矿物含量逐渐降低;页岩储集空间以纳米级有机质孔为主,其次为残余粒间孔、晶间孔、次生溶孔、黏土矿物片间孔等。气井生产具有见气返排率较低、产量递减较缓慢和稳产时间长的特征。针对该类型气藏地质与开发特征,应加强精细地质建模和压裂方案优化,适度扩大井距;针对断裂发育和非均质性强的特征,需要加强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通过不断迭代优化,建立精确的页岩气藏模型;针对水平应力差异系数较大及复杂缝网形成难的特征,应优化压裂段长度和簇间距,实施密切割和裂缝转向技术;针对气藏压力低、井口压力下降快和产气量低的特征,应进一步优化试气阶段的返排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安场地区 页岩气 龙马溪组 页岩 常压气田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叶露 梁伟红 +3 位作者 李玉萍 刘燕群 邓春梅 胡盈盈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36-142,共7页
民族地区是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加快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是增加脱贫人口收入的有效途径。采用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模式的时空变化过程,定量测度了产业结构的高... 民族地区是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加快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是增加脱贫人口收入的有效途径。采用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模式的时空变化过程,定量测度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及差异变化情况,同时从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和产业自身发展方面剖析了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民族地区应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在第三产业上加大对民族地区的黎苗文化和黎药等独特资源禀赋的挖掘利用,在第一产业上加大对热带高效农业全链条增值和交叉融合的扶持,在第二产业上继续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可持续发展,加快民族地区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民族地区 产业结构 变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华北豹种群数量及空间分布
6
作者 韩亚鹏 杨永强 +2 位作者 高文杰 毛锐锐 周天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7-491,共5页
华北豹是中国特有的豹亚种,属大型猫科动物,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对维持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5月—2022年6月,在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网格法布设240台红外相机,分析监测的影像数据并进行个体识别,对华北豹... 华北豹是中国特有的豹亚种,属大型猫科动物,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对维持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5月—2022年6月,在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网格法布设240台红外相机,分析监测的影像数据并进行个体识别,对华北豹的种群数量及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20—2021年该地区识别出华北豹个体39只,其中雌性15只,雄性18只,亚成体2只,幼崽1只,未识别性别个体3只,种群性比(雌性数量/雄性数量)为0.83;2021—2022年共记录识别出华北豹45只,其中雌性18只,雄性21只,未识别性别个体6只,种群性比为0.86,种群结构中成体占90%以上.该地区华北豹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种群年增长率为15.38%,种群空间活动范围主要在核心区(拍摄频次占48.5%),实验区和缓冲区较少,空间分布位点主要集中在秦直道及两侧山梁,谷底及中、下位坡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监测 种群数量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 华北豹 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秦安崖背里遗址2019年度发掘简报
7
作者 王山(执笔/摄影) 康彤(执笔/绘图) +7 位作者 段涛 彭子源 杨涛(执笔/绘图) 俄钦淇(执笔/绘图) 景小庆(绘图) 康彤(绘图) 陈惠(摄影) 戴飘飘(摄影) 《文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3,共14页
2019年,甘肃秦安崖背里遗址共发掘700平方米,发现仰韶文化房址、战国戎人墓葬、宋代砖石墓等众多遗迹,出土大量不同时代遗物,为构建并完善陇东地区史前、战国、宋金文明演变历程研究提供了一批新的考古资料。尤其是M1西戎墓葬的发现,丰... 2019年,甘肃秦安崖背里遗址共发掘700平方米,发现仰韶文化房址、战国戎人墓葬、宋代砖石墓等众多遗迹,出土大量不同时代遗物,为构建并完善陇东地区史前、战国、宋金文明演变历程研究提供了一批新的考古资料。尤其是M1西戎墓葬的发现,丰富了甘宁地区战国时期西戎部落的实物材料,对探究西戎各部文化风俗、部落差异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秦安 崖背里遗址 戎人墓 头蹄葬 仿木结构砖石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高烈度区砖混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8
作者 任瑞国 曾金艳 +2 位作者 李宏伟 郝雪景 王雷雷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针对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本地化需求,基于房屋建筑现场抽样详查获取的砖混结构数据,开展了基本烈度为高烈度区域内不同地市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山西省九个地市的城市多层砖混和农村砖混结构房屋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在此... 针对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本地化需求,基于房屋建筑现场抽样详查获取的砖混结构数据,开展了基本烈度为高烈度区域内不同地市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山西省九个地市的城市多层砖混和农村砖混结构房屋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平均震害指数和损失期望作为区域抗震能力的评估指标,分析了这些地区的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高烈度区的农村砖混结构与国家标准下的未设防砖混结构具备相近的抗震能力;而大同、临汾和晋中三个地市的城市砖混结构则表现出相对较弱的抗震能力。研究成果可为山西省高烈度区砖混结构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高烈度区 砖混结构 地震易损性 平均震害指数 损失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2个主栽花椒品种对缺水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全恩 郭之燕 +2 位作者 段洪浪 冯世静 罗红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目的】加速贵州省花椒栽培良种化进程和提升花椒栽培管理技术,保障贵州省花椒产业健康发展。【方法】以贵州省本土品种顶坛花椒和引进品种九叶青花椒为材料,设置对照组、轻度缺水胁迫、重度缺水胁迫3个水分梯度进行胁迫试验,土壤含水... 【目的】加速贵州省花椒栽培良种化进程和提升花椒栽培管理技术,保障贵州省花椒产业健康发展。【方法】以贵州省本土品种顶坛花椒和引进品种九叶青花椒为材料,设置对照组、轻度缺水胁迫、重度缺水胁迫3个水分梯度进行胁迫试验,土壤含水量分别为不小于75%、50%~75%、不大于50%。测定不同缺水胁迫程度下2个花椒品种的生长量、叶片解剖结构,以及成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并综合评价2个花椒品种的抗旱生理响应能力。【结果】随着缺水胁迫程度的加剧,2个品种的生长量均受到抑制,其中九叶青花椒表现较好,解剖结构变化呈现相似规律。随着缺水胁迫程度加剧,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九叶青表现较好。缺水胁迫60~69 d后,对照组、轻度缺水胁迫组、重度缺水胁迫组顶坛花椒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32.5%、55.6%、60.6%,九叶青花椒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12.5%、42.8%、72.8%,光合色素含量变化规律和净光合速率一致。随着缺水胁迫程度的加剧,SOD、CAT、POD活性分别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先降低后升高、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2个品种的趋势一致,但九叶青花椒酶活性的变化幅度更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叶片厚度、净光合速率、叶绿素b含量、SOD活性等指标对花椒的抗旱能力有显著影响。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九叶青和顶坛花椒的抗旱指数分别为0.872、0.668。【结论】在轻度缺水胁迫下2个花椒品种的抗旱性差异不明显,但重度缺水胁迫条件下,九叶青花椒的抗旱能力强于顶坛花椒。因此九叶青花椒具有作为抗旱育种改良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花椒 缺水胁迫 解剖结构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阜山岩体北缘鄂南地区构造特征与构造控矿作用
10
作者 林子晗 夏元 +1 位作者 张航川 徐先兵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9,共13页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地区发育规模巨大的早白垩世Li-Be-Cs-Nb-Ta等稀有金属和Pb-Zn-Cu-Au-Sb等有色金属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幕阜山岩体南、北缘的湘东北和鄂南地区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质基础,但现有矿产勘探成果差距明显,可能是构造变形...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地区发育规模巨大的早白垩世Li-Be-Cs-Nb-Ta等稀有金属和Pb-Zn-Cu-Au-Sb等有色金属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幕阜山岩体南、北缘的湘东北和鄂南地区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质基础,但现有矿产勘探成果差距明显,可能是构造变形差异所致。本研究通过构造解析、古应力场反演以及矿床分布规律,探讨了鄂南地区的构造控矿作用。构造解析表明E-W走向江南断裂形成于新元古代,保存了三叠纪由S向N的逆冲作用、晚白垩世断层上盘向SE的正断作用和古近纪E-W走向左行剪切作用;而NE-SW走向长坪断裂形成于中侏罗世燕山运动,记录了早白垩世晚期左行走滑、晚白垩世正断作用和古近纪晚期右行走滑。基于断层滑移矢量反演的古应力场揭示鄂南地区经历了早白垩世晚期走滑(近N-S向最大主应力)、晚白垩世NW-SE走向伸展、古近纪早期走滑(NE-SW向最大主应力)和古近纪中-晚期NE-SW走向伸展的应力场演化历史。结合研究区的金属矿床分布特征,认为鄂南地区NE-SW走向主干断裂的次级近平行断裂或与其相交的NW-SE走向和近E-W走向断裂具有较好的金属矿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阜山岩体 构造变形 古应力场 构造控矿作用 江南造山带 鄂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主义视角下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研究——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
11
作者 章墨 张中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53,共8页
基于传统村落景观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地方性等本质属性探索景观表征下的恒定知识结构,是凝练传统村落景观主导特征及核心营建技法的关键。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传统村落景观结构的地方性特征、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构成结构和传... 基于传统村落景观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地方性等本质属性探索景观表征下的恒定知识结构,是凝练传统村落景观主导特征及核心营建技法的关键。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传统村落景观结构的地方性特征、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构成结构和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结构的生成机制3个方面构建解构传统村落景观地方性知识的研究框架。以陕西关中地区6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分析传统村落景观元素排列组合及序列关系的“原型-拓扑”结构特征,揭示其中蕴含的地方性知识构成结构及内涵,并廓清恒定结构因素、可变结构因素和集体结构因素影响下的传统村落景观地方性知识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村落景观 地方性知识 结构主义 地方性知识构成结构 地方性知识结构生成机制 陕西关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大通河流域不同青杄林群落结构比较研究
12
作者 吕康宁 朱佳琪 +4 位作者 付振杰 罗栩辉 杨航 张玉海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5,共15页
【目的】研究青海大通河流域不同类型青杄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径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为该地区青杄林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2021-2022年,在青海大通河中下游典型地段设置24个30 m×30 m青杄林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运用War... 【目的】研究青海大通河流域不同类型青杄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径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为该地区青杄林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2021-2022年,在青海大通河中下游典型地段设置24个30 m×30 m青杄林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运用Ward最小方差聚类法划分青杄林群落类型,计算不同群落类型的Par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其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通过绘制各径级林木株数分布图,分析不同群落类型径级结构;通过计算林木个体的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分析其一元和二元空间结构分布特征;通过计算林分的空间结构指数(FSSI)和空间结构距离(FSSD),对不同群落类型的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运用Ward最小方差聚类法将青海大通河流域青杄林划分为青杄-灰栒子+唐古特忍冬-薹草群落和青杄-栓翅卫矛-薹草+东方草莓群落2种青杄纯林群落,以及青杄+白桦-唐古特忍冬-薹草群落、青杄+红桦-唐古特忍冬-薹草群落、青杄+油松-灰栒子+唐古特忍冬-薹草群落和青杄+山杨-银露梅-薹草群落4种混交林群落。②各群落之间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数值相近且均无显著差异,而Par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纯林群落相对较低;乔木层和灌木层中,青杄-栓翅卫矛-薹草+东方草莓群落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草本层中不同群落类型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但Partrick丰富度指数存在差异。③各群落中青杄种群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符合天然异龄林的直径结构分布特征,红桦、油松等亚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单峰或双峰型,以中大径级个体居多,白桦、山杨则以中小径级个体为主。④4种青杄混交林群落类型中林木主要为随机分布,个别群落呈现轻微团状分布,表明研究区青杄天然次生林群落大多处于自然演替中后期;2种青秆纯林群落中林木均处于随机分布状态,整体竞争状态处于中庸水平。由各群落类型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可知,青杄+红桦-唐古特忍冬-薹草群落的FSSI最高(0.482),FSSD最低(0.756),表明其更趋近于理想的林分结构。【结论】森林经营中,可适当调整树种结构,选择性伐除绝对劣势林木,减少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改善林内环境,增加光照,提高物种多样性,提升森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类型 物种多样性 林分空间结构 青杄林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安徽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谷欣逾 赵明松 +2 位作者 李欣雨 祁奥 姜宗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73-2682,共10页
研究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因素,对调节气候变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为例,估算0~10cm、10~20 cm、20~30 cm和30~10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SOCD),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气候、地形... 研究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因素,对调节气候变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为例,估算0~10cm、10~20 cm、20~30 cm和30~10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SOCD),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含水量、人类活动等环境因子对SOCD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30 cm土层中SOCD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0~10 cm、10~20 cm和20~30 cm 3个土层的SOCD平均值分别为2.09、1.63和1.10 kg/m2;30~100 cm土层的SOCD平均值为4.46 kg/m2;(2)全省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呈自北向南方向逐渐增长趋势。0~10 cm和10~20 cm土层SOCD高于5.00 kg/m2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江淮丘陵区和沿江平原区;20~30 cm土层SOCD高于3.00 kg/m2的区域呈点状分布在皖南丘陵山区;30~100 cm SOCD的高值主要分布在皖南山地丘陵区;(3)在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结构方程模型中,土地利用对SOCD的正向影响最大,影响系数分别为0.22、0.20、0.22,年均温对SOCD的负向影响最大,影响系数为-0.04、-0.03、-0.03。30~100 cm土层中受到年降雨量的影响最大,但土地利用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地形通过土地利用、NDVI、年降水量和年均温4个路径影响SOCD。人类足迹通过NDVI影响SOCD,对NDVI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本研究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初步说明了不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SOCD的调节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结构方程模型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特有竹种柔毛筇竹种群现状及保护策略
14
作者 张友元 黄毅 +1 位作者 曾颖 谢刚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3期80-84,共5页
柔毛筇竹(Chimonobambusa puberula)为贵州特有方竹属竹种,分布于贵州省六枝特区关寨镇。该研究调查了野生条件下的柔毛筇竹种群结构特征及生存现状,并提出了种群保护建议。结果表明:1)在种群年龄结构中Ⅰ龄级竹株数量最多(占比32.9%),... 柔毛筇竹(Chimonobambusa puberula)为贵州特有方竹属竹种,分布于贵州省六枝特区关寨镇。该研究调查了野生条件下的柔毛筇竹种群结构特征及生存现状,并提出了种群保护建议。结果表明:1)在种群年龄结构中Ⅰ龄级竹株数量最多(占比32.9%),其次依次为Ⅲ龄级(31.6%)、Ⅳ龄级(22.4%)、Ⅱ龄级(13.2%),总体上表现为增长型种群;种群地径(D)大多集中在Ⅱ级(1 cm<D≤2 cm),其株数占比为65.8%,其次为Ⅲ级(2 cm<D≤3 cm),株数占比为27.6%;种群高度(H)主要分布在Ⅱ级(2 m<H≤4 m),其株数占比为53.9%,其次为Ⅲ级(4 m<H≤6 m),株数占比为28.9%。2)柔毛筇竹野生种群存在过度采笋现象,导致竹林更新困难。3)柔毛筇竹种群保护应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及时掌握种群结构及竹林内伴生植物的动态变化,同时增强竹农的保护意识,实现竹林的永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毛筇竹 种群结构 保护策略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23年湖北省用水结构演变分析
15
作者 杨家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5,84,共5页
为探究湖北省用水结构演变规律,基于2003~2023年各类用水数据,采用信息墒、均衡度、洛伦兹曲线对用水结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2003~2023年湖北省用水量持续增长,用水结构信息墒和均衡度均呈上升趋势,近10年上升更快,... 为探究湖北省用水结构演变规律,基于2003~2023年各类用水数据,采用信息墒、均衡度、洛伦兹曲线对用水结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2003~2023年湖北省用水量持续增长,用水结构信息墒和均衡度均呈上升趋势,近10年上升更快,各类用水整体趋向均衡。在空间尺度上,17个地级行政区的用水结构信息墒、均衡度存在较大差异,且发展趋势不尽相同。从洛伦兹曲线来看,农业用水空间分布较均匀,且相对稳定;工业用水空间分布在波动中趋向集中;生活用水空间分布差异呈增大趋势;生态用水空间分布差异最大,且变化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湖北省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增强人水和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结构 信息墒 均衡度 洛伦兹曲线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Kaya恒等式扩展与LMDI指数分解方法
16
作者 张晓娇 毛昭庆 +1 位作者 万思琦 董晓波 《农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01-108,共8页
运用IPCC经典碳排放计算理论,从农用物资投入、土壤氮排放、水稻种植和禽畜养殖4个方面对2005—2021年云南省农业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并运用LMDI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云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波动式上升状态,... 运用IPCC经典碳排放计算理论,从农用物资投入、土壤氮排放、水稻种植和禽畜养殖4个方面对2005—2021年云南省农业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并运用LMDI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云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波动式上升状态,可分为“波动下降—持续上升—波动下降”3个不同阶段,2021年碳排放量比2005年增加了22.38%,年均增长率为1.27%。(2)2021年云南省农业碳排放构成要素中,占比按高低排序为禽畜养殖(73.19%)、农用物资投入(14.42%)和农作物生长(12.39%)。(3)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经济水平和城镇化是导致云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农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农村人口对农业碳减排起到促进作用。据此,应坚定不移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驱动因素 云南省 LMDI模型 区域差异 禽畜养殖 农业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黄河流域用水结构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
17
作者 蒋亚 李华云 焦红波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6,共6页
为了协调黄河流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2008—2022年山东省黄河流域用水现状数据,采用信息熵和均衡度、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等,分析山东省黄河流域用水结构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山东省黄河流域农业用水不... 为了协调黄河流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2008—2022年山东省黄河流域用水现状数据,采用信息熵和均衡度、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等,分析山东省黄河流域用水结构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山东省黄河流域农业用水不再具备单一的绝对优势,水资源分配正向多目标转化;信息熵和均衡度呈同步上升趋势,表明各类用水量的分布向均匀性发展;2008—2022年山东省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的空间均衡度明显下降,工业用水的空间均衡度略微上升,生活用水的空间均衡状态未出现较大变化,生态用水的空间均衡度明显提升;2008—2022年山东省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的空间分布由明显均衡状态变为比较均衡状态,工业和生活用水的空间分布一直为比较均衡状态,生态用水的空间分布由均衡较差状态变为比较均衡状态;德州的农业用水量占比最高,淄博的工业用水量占比明显超过其他区域,济南的生活用水量占比最高且缓慢上升,2018年济南生态用水量占比最高,德州生态用水量占比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结构 信息熵 均衡度 洛伦茨曲线 基尼系数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治理结构对碳排放治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8
作者 杨巨声 蒋影 +1 位作者 管智超 胡国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40,共14页
碳减排的本质是公共物品供给的调整,厘清碳排放的根源、实现“双碳”目标亟须关注内生于治理结构的政府行为。该研究以“省直管县”(PMC)改革为切入点,在搭建“政府治理结构-激励约束机制-碳排放强度”的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 碳减排的本质是公共物品供给的调整,厘清碳排放的根源、实现“双碳”目标亟须关注内生于治理结构的政府行为。该研究以“省直管县”(PMC)改革为切入点,在搭建“政府治理结构-激励约束机制-碳排放强度”的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9年区县级和1998—2014年工业企业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验证PMC改革对碳排放的影响,并从政企激励约束层面阐述该影响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1)PMC改革抑制了试点区县的碳排放,该效应经过事件分析、安慰剂检验、工具变量估计、交叠DID模型等检验后依然稳健。改革对碳排放的抑制效应可进一步溯及辖区内的工业企业。(2)PMC改革的“财政分权”特性改变工业企业面临的税收和补贴激励,补贴的正向激励覆盖税收的负向激励,最终优化企业生产行为并推动绿色创新,降低企业碳排放;PMC改革的“扁平化”特性改变了监管幅度及规制力度,规制力度强化了对企业的约束,并最终消解了监管幅度扩大带来的监管缺失,使PMC改革抑制粗放生产并倒逼绿色创新,促进企业的低碳行为。(3)宏观地区层面,PMC改革对试点碳排放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为东南部抑制,西部和东北部加剧;在时间上呈现为早期波动,中期加剧,后期抑制。微观企业层面,PMC改革的碳减排作用对于处在经济较为发达和市场环境相对完善的地区的企业、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较低的企业以及非国有性质的企业更为明显。该研究结论有助于回应环境联邦主义对“逐顶竞争”与“逐底竞争”的理论纷争,同时能够启发如何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组合发力以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治理结构 “省直管县”改革 政企关系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足迹的云南省热带地区种植结构优化
19
作者 华春莉 邓雯 +1 位作者 唐怡 吴霞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4,共6页
针对热带地区种植结构的多样性,在用水总量控制和农业“两区”建设约束条件下,以云南省热带地区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三县(市)的水稻、玉米、水果、甘蔗4种典型作物种植结构为基础,基于水足迹理论构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 针对热带地区种植结构的多样性,在用水总量控制和农业“两区”建设约束条件下,以云南省热带地区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三县(市)的水稻、玉米、水果、甘蔗4种典型作物种植结构为基础,基于水足迹理论构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NSGA-Ⅱ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提出单方水经济净效益最优和产生灰水足迹最少的生态效益最优2组方案,并通过耦合熵权法和TOPSIS评价法得到三县(市)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方案。优化方案显示,西双版纳州降低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水果种植面积18.8%~57.4%,对减少灰水足迹和提高单方水经济净效益均起到积极作用;勐海县和勐腊县增加水稻种植面积13.6%~67.7%,单方水经济净效益未降低;在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的基础上,可在景洪市和勐腊县适当增加甘蔗播种面积;种植结构优化后的方案可使单方水经济净效益提高13.0%~62.0%,灰水足迹减少1.9%~2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结构 多目标优化 作物水足迹 TOPSIS评价法 热带地区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2011—2021年用水结构变化及区域特征研究
20
作者 邹凯波 杨智 +1 位作者 鲁菁 刘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89-193,共5页
以云南省2011—2021年用水结构数据为基础,采用区域差异模型对全省用水结构及空间差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用水结构中仍以农业用水为主,生活用水次之,两者占用水总量的比例分别在69%和17%以上,且“十三五”时期净增减量较... 以云南省2011—2021年用水结构数据为基础,采用区域差异模型对全省用水结构及空间差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用水结构中仍以农业用水为主,生活用水次之,两者占用水总量的比例分别在69%和17%以上,且“十三五”时期净增减量较“十二五”时期更为明显。从用水结构的空间变化来看,位于滇中地区的昆明和曲靖工业与生活用水量最大,而位于滇西北地区的怒江和迪庆由于受到地理条件限制,各类用水量最少,九大高原湖泊涉湖州(市)生态用水量最大。从用水结构空间差异特征分析来看,生态用水的空间变化差异最大;用水总量、农业用水与工业用水的空间变化差异次之。建议加大用水结构调整力度,即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设施农业、探索区域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研究等促进农业节水工作;多措并举鼓励城镇再生水回用于工业、市政杂用、景观绿化等;严格控制生活用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人水和谐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结构 区域特征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