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corrosion behavior of heat exchanger in water source heat pump
1
作者 刘作华 龙洋 +2 位作者 李百战 丁勇 周小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95-698,共4页
Water source heat pump is a new kind of energy saving process.One of the most common problems for water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is the corrosion of the copper in heat exchanger.The quality of water is the key factor.T... Water source heat pump is a new kind of energy saving process.One of the most common problems for water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is the corrosion of the copper in heat exchanger.The quality of water is the key factor.The river water collected in six different plac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Jialing River in Chongqing were analyzed.Various parameters(pH,coexisted ions,and hardness value)were investigated.It showed that the Yangtze River and Jialing River water was suitable for developing water source heat pump technology.Further more,aimed at the temperature and pH of the raw water's variation range in a year,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copper material was studied by controlling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Corrosion rate of copper is accelerated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lower pH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source heat pump water quality RIVER water corro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热泵回灌中大肠杆菌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赵军 徐加禄 彭鹏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8,共6页
针对水源热泵回灌中的地面沉降问题,有必要对微生物堵塞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砂层淤堵装置、玻璃珠和不同孔隙率的砂砾颗粒,分别研究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的浓度沉积特性、突破曲线和渗透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分层位置处大肠杆菌累积显著... 针对水源热泵回灌中的地面沉降问题,有必要对微生物堵塞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砂层淤堵装置、玻璃珠和不同孔隙率的砂砾颗粒,分别研究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的浓度沉积特性、突破曲线和渗透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分层位置处大肠杆菌累积显著,在回灌过程中,增加流速可使得堆积的大肠杆菌进入剥离状态,其运移路径数量增加,从而提升回灌效果;在不同流速条件下,大肠杆菌在两种不同介质中呈现出不同的“浓度-时间”关系变化曲线,玻璃珠孔隙的均匀性和表面的光滑性不利于大肠杆菌的沉积,相反,砂砾的内部咬合力有利于大肠杆菌的沉积。通过COMSOL对特征单元体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试验现象和过程,发现两者的吻合度较好。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增加流速达到回扬的目的;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主要分为3个过程:堵塞、迁移、沉积稳定。当渗透系数减小时,末端流出液的大肠杆菌浓度较小,反之较大。研究成果对水源热泵长期稳定运行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大肠杆菌 沉积特性 渗透系数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蓄热耦合太阳能驱动有机朗肯循环供热系统优化
3
作者 于静梅 王一琦 蔡曜阳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8,共6页
针对中国供热系统低碳化转型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设计一套耦合相变蓄热箱、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和水源热泵的低碳供热系统,减少太阳能利用成本。使用TRNSYS软件搭建供热系统模型,以呼和浩特市某员工宿舍为研究对象,费用年值、[火... 针对中国供热系统低碳化转型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设计一套耦合相变蓄热箱、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和水源热泵的低碳供热系统,减少太阳能利用成本。使用TRNSYS软件搭建供热系统模型,以呼和浩特市某员工宿舍为研究对象,费用年值、[火用]效率和电能自给率为目标函数,集热器面积等系统关键参数作为决策变量,采用NSGA-Ⅱ算法对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和TOPSIS方法寻找最优解。优化结果表明:在集热器面积为912 m^(2)、热泵额定制热量为109 kW、使用相变材料体积为8.25 m^(3)、地埋管孔数为24、启动集热器时的辐照强度为121 W/m^(2)、集热器配给流量为54 kg/(m^(2)·h)时,系统达到最优,此时系统费用年值为15.06万元,电能自给率为52.8%,[火用]效率为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热 太阳能 水源热泵 有机朗肯循环 NSGA-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光热三联供系统运行性能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岳涵 徐梓彭 +2 位作者 王娜 张衡 陈海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5,134,共9页
为消除太阳能随机性与不稳定性对建筑供能的不利影响,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基于TRNSYS建立PV/T耦合水源热泵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三联供系统模型。以天津市某学生宿舍的太阳能三联供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系统全年运行特性,以系统[火用]效率... 为消除太阳能随机性与不稳定性对建筑供能的不利影响,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基于TRNSYS建立PV/T耦合水源热泵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三联供系统模型。以天津市某学生宿舍的太阳能三联供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系统全年运行特性,以系统[火用]效率与投资回收周期为目标函数,以系统关键设备参数与运行参数作为决策变量,通过Grasshopper调用超体积估计算法(HypE)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建筑负荷,采用PV/T与水源热泵耦合能够同时提升两者性能,PV/T产电能覆盖系统大部分能耗。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系统的[火用]效率为20.10%,投资回收周期为8.02年。PV/T耦合水源热泵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系统能够达到更好的能效与经济性。研究结果可为太阳能三联供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 水源热泵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TRNSYS 性能研究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厌氧消化的多能耦合供热系统的性能研究
5
作者 周燕南 孙立 +1 位作者 陈振乾 施娟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5-242,共8页
为提高厌氧消化产沼的稳定性和节能性,提出基于太阳能、污水余热和水源热泵的多能耦合供热系统。基于TRNSYS仿真平台,研究光伏光热一体化(PV/T)组件等设备的动态运行特性,从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性的角度评估系统的全年运行特性并研究... 为提高厌氧消化产沼的稳定性和节能性,提出基于太阳能、污水余热和水源热泵的多能耦合供热系统。基于TRNSYS仿真平台,研究光伏光热一体化(PV/T)组件等设备的动态运行特性,从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性的角度评估系统的全年运行特性并研究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PV/T组件的逐月平均电效率在1月份达到最大值17.9%,热效率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10.2%;蓄热水箱全年逐月平均温度均高于10℃;水源热泵逐月平均COP在6月份达到最高值3.8。系统全年平均综合能效比为12.5,全年可再生能源贡献率达81.2%,效率在1月份达到最大值66.7%。系统全生命周期平准化能量成本为0.159元/kWh,其经济效益相对单一污水源热泵系统和太阳能-电加热器系统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太阳能 余热回收 水源热泵 供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源热泵的水下螺旋盘管性能测试
6
作者 陈于飞 蔡文剑 +1 位作者 蔡慧 黄瑶瑶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51,88,共7页
针对地表水源热泵的水下螺旋盘管换热器在不同实际工况下的换热性能优化问题,搭建了基于PLC和Wincc上位机的测试平台,模拟出换热器和地表水源热泵联合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工况,并提出一种基于换热环境温差的测试方法,得到在实际工... 针对地表水源热泵的水下螺旋盘管换热器在不同实际工况下的换热性能优化问题,搭建了基于PLC和Wincc上位机的测试平台,模拟出换热器和地表水源热泵联合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工况,并提出一种基于换热环境温差的测试方法,得到在实际工况下换热器与环境温差不同时的换热效率。将每个长100 m的管道作为研究对象,测试螺旋盘管内不同流速下的流体与环境的温差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得到在最佳的总传热系数下的管道水体流速和换热环境温差分别为0.8 m/s以及7℃,并结合水泵的实时功耗得到了最佳节能平衡点,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该实验方法也可以测试不同类型的水下换热器性能,为今后大规模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源热泵 传热系数 换热环境温差 水下螺旋盘管 管道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OW HEAT的地下水源热泵一抽多灌井群优化布置数值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强 王楠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4-127,共4页
为研究一抽多灌井群的最佳布置方式,基于FLOW HEAT软件,将抽水井附近的灌水井群采用集中环绕型、直线型等8种不同布置方式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抽水井水温变化规律、温度和渗流场及最佳井距。结果表明,采用以抽水井为中心回灌井环绕布置方... 为研究一抽多灌井群的最佳布置方式,基于FLOW HEAT软件,将抽水井附近的灌水井群采用集中环绕型、直线型等8种不同布置方式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抽水井水温变化规律、温度和渗流场及最佳井距。结果表明,采用以抽水井为中心回灌井环绕布置方式时井群影响范围较小,渗流效果也较好,但抽水井水温较高易发生热贯通现象;采用直线型布置方式时抽水井水温变化较慢、井群渗流效果一般;井群水温随井距的增加逐渐降低。综合考虑,抽水井在回灌井中间的直线型布置且井距为51.63m为最佳布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一抽多灌 井距 FLOW heat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小型数据中心余热供暖的水源热泵系统负荷特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峰 宋宇 +1 位作者 马国远 晏祥慧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4,共12页
随着数据中心绿色发展及日趋严格的电能使用效率限值,小型液冷装置已逐渐成为小型高密度数据中心散热的新选择,同时为余热利用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在小型数据中心余热负荷范围内,对3种水源热泵系统在余热工况下的能效特性进行对比分析... 随着数据中心绿色发展及日趋严格的电能使用效率限值,小型液冷装置已逐渐成为小型高密度数据中心散热的新选择,同时为余热利用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在小型数据中心余热负荷范围内,对3种水源热泵系统在余热工况下的能效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源侧提升、输配侧提升、用户侧提升水源热泵系统能效分别分布于5~7、5~6、4.5~6.5;当用户侧热负荷需求在0~1750 kW和2500~3200 kW时,源侧提升水源热泵系统能效最高,在1750~2500 kW时,源侧提升与输配侧提升水源热泵系统能效相近;最后得到用户侧热负荷需求与数据中心余热负荷间的耦合匹配关系QN=kQS,k的取值范围为1.1962~1.36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余热利用 水源热泵 能效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热泵回灌中大肠杆菌阻塞迁移沉积特性参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军 汪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5-419,共5页
以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大肠杆菌堵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发的砂层颗粒迁移-沉积试验系统观察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孔隙孔道内的运移、沉积。以3种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开展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里的运移沉积规律,通过试验得出:1)石英... 以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大肠杆菌堵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发的砂层颗粒迁移-沉积试验系统观察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孔隙孔道内的运移、沉积。以3种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开展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里的运移沉积规律,通过试验得出:1)石英石颗粒内部的内摩擦力有利于大肠杆菌的沉积,流动速度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微生物堵塞起到关键作用:2)3种(60、80、100 cm)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在流速作用下以100和80 cm为对象,其沉积率提高了57.1%;以80和60 cm为对比对象,其沉积率提高了27.3%;3)大肠杆菌的恢复率与流体速度也成正相关作用,其堵塞原理类似沉积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大肠杆菌 多孔介质 沉积特性 迁移沉积 试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源热泵回灌中大肠杆菌阻塞试验研究
10
作者 赵军 田嘉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5,共6页
以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大肠杆菌堵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发的砂层颗粒迁移-沉积试验系统观察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孔隙孔道内的运移、沉积。分别以石英石、玻璃珠作为多孔介质做对比性试验,通过试验得出:石英石颗粒不均匀,级配不良... 以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大肠杆菌堵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发的砂层颗粒迁移-沉积试验系统观察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孔隙孔道内的运移、沉积。分别以石英石、玻璃珠作为多孔介质做对比性试验,通过试验得出:石英石颗粒不均匀,级配不良,颗粒间的咬合力为大肠杆菌的沉积提供了“温床”,进而孔隙水压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稳定的状态;但玻璃珠颗粒粒径均匀,同时颗粒之间光滑,咬合力小,不利于大肠杆菌的沉积,孔隙水压力呈现陡减的现象。建立大肠杆菌渗透率衰减数学模型,将理论值和室内试验值进行数据拟合,从验证的结果看,所提渗透率衰减模型对预见微生物的迁移和沉积所引起的孔隙率减小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大肠杆菌 堵塞 回灌系统 绿色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源热泵地埋管侧水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鹏旭 许波 +1 位作者 陈振乾 陈翔燕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本文基于江苏无锡某典型厂房土壤源热泵空调项目的实测数据,以地源侧系统总能耗最低为目标,构建设备模型对地源水泵运行工况进行优化,并与两种传统控制策略的运行效果进行对比,据此提出进一步的优化建议。结果表明:基于负荷的优化控制策... 本文基于江苏无锡某典型厂房土壤源热泵空调项目的实测数据,以地源侧系统总能耗最低为目标,构建设备模型对地源水泵运行工况进行优化,并与两种传统控制策略的运行效果进行对比,据此提出进一步的优化建议。结果表明:基于负荷的优化控制策略,其节能效果要明显优于定频控制策略,冬夏季典型测试日平均节能率分别为28.33%和13.27%,相比于5℃温差变频策略节能了3.61%和2.21%。适当增大地埋管的埋管深度或管径,可以进一步提升该优化控制策略的节能效果。传统的定温差控制策略在负荷率大于60%时,可在5℃基础上将温差增加1~5℃以提升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变流量 供回水温差 节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协调下负荷密集区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康利改 袁小雪 +3 位作者 曹紫霖 高晓霞 沈仁东 赵军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5,共9页
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是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的一种配套技术。因此,针对负荷密集区冷热电负荷供需矛盾问题,提出储能协调下的负荷密集区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并构建数学模型。其次,确立考虑系统经济、能耗、环境... 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是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的一种配套技术。因此,针对负荷密集区冷热电负荷供需矛盾问题,提出储能协调下的负荷密集区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并构建数学模型。其次,确立考虑系统经济、能耗、环境性能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优化指标之间的权重关系。建立由住宅、办公、酒店、商场四类建筑组成的负荷密集区建筑模型,分别对四类建筑全年的逐时冷热电负荷进行模拟。最后,对比分析四类建筑分别单独设置供能系统和考虑四类建筑负荷耦合互补设置一套供能系统时的系统容量配置优化以及在相关政策影响下的系统性能。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加入储能系统,考虑四类建筑负荷耦合互补设置一套供能系统时的系统性能优于四类建筑分别单独设置供能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 江水源热泵 光伏 储能系统 能耗模拟 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气液调配蒸发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温学诚 陈健勇 +4 位作者 陈颖 罗向龙 梁颖宗 何嘉城 杨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29,144,共8页
气液调配蒸发器通过调整干度和质量流速实现传热性能提升。分别将两个管程布置为4-2-4-6-4(蒸发器1)和5-4-3-4-4(蒸发器2)的气液调配蒸发器用于热泵热水器中(分别为系统A和系统B)进行实验,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蒸发器1,蒸... 气液调配蒸发器通过调整干度和质量流速实现传热性能提升。分别将两个管程布置为4-2-4-6-4(蒸发器1)和5-4-3-4-4(蒸发器2)的气液调配蒸发器用于热泵热水器中(分别为系统A和系统B)进行实验,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蒸发器1,蒸发器2制冷剂分布更均匀,且蒸发器侧压降减小了10.91%。在名义工况下,相比于系统A,系统B制热量减少1.69%,功率也减少1.45%,两个系统COP基本相同。系统B的排气压力比系统A小26.35~84.78 kPa,更有利于压缩机的安全运行;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系统B的压缩机功耗均小于系统A,当环境温度为30℃时,系统B的性能比系统A提高了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蒸发器管程布置 压降 制冷剂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蓄/放热装置的多曲面聚光集热空气源热泵系统实验研究
14
作者 李志永 孙梦 +2 位作者 马兴龙 王维胜 苑翔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6-893,共8页
为了实现北方农村地区清洁供暖,文章构建了基于自动蓄/放热装置和多曲面聚光集热器的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供水温度下,随着蒸发器进口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升高,热泵COP均逐渐升高。集热器及热泵联合运行时,蓄... 为了实现北方农村地区清洁供暖,文章构建了基于自动蓄/放热装置和多曲面聚光集热器的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供水温度下,随着蒸发器进口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升高,热泵COP均逐渐升高。集热器及热泵联合运行时,蓄热装置可自动蓄热并对进入蒸发器的空气进行自动补热,空气温升为2~4℃,实验日系统集热量和制热量分别为2.29 MJ/m^(2),27.99 MJ/m^(2),系统能效比(SEER)为1.84,日平均太阳能贡献率为41.2%。空气源热泵单独运行时,实验日热泵制热量为8.75 MJ/m^(2),SEER为1.79。上述结果表明,文章构建的太阳能子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系统的蓄热量及向蒸发器的补热量,提高了系统的能效比,降低了运行、维护难度,在农村地区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多曲面聚光 空气源热泵 自动蓄/放热 实验研究 农村清洁供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流量水源热泵系统频率与阀开度联合调控策略
15
作者 章轻歌 陶乐仁 +1 位作者 程哲铭 丁夏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1,94,共6页
为提高变流量水源热泵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运行性能,分别进行恒定压缩机频率变膨胀阀开度和恒定阀开度变频率实验,提出一种频率-阀开度联合调控的策略并进行协同控制实验,研究该策略对于水源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仅使用电子膨胀... 为提高变流量水源热泵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运行性能,分别进行恒定压缩机频率变膨胀阀开度和恒定阀开度变频率实验,提出一种频率-阀开度联合调控的策略并进行协同控制实验,研究该策略对于水源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仅使用电子膨胀阀或压缩机频率调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较低频率下电子膨胀阀的调节区间减小,适当增加冷冻水温度可以扩大其调控范围,最高制热量和最优性能系数C_(OP)对应的阀开度相同;频率为45—55 Hz时,调控区间较小,改变冷冻水进水温度对频率的调节特性影响不大,制热量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升高,C_(OP)随着频率的升高而降低,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选择较优的频率值;频率-阀开度的联合调控策略使系统在2个工况下的最高C_(OP)比仅使用阀开度调节提高了10%和9.9%,比使用频率调节提高了6.5%和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压缩机 电子膨胀阀 联合调控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况下双热源热泵供热性能研究及除霜实验
16
作者 高昊天 苑翔 季轩昂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7-242,共6页
以空气、水为热源,实验研究双热源热泵水冷蒸发器不同水温、水量占比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通过温控器将水温分为20、30℃两档,通过阀门控制水冷蒸发器水量占比在0%、67%、100%三档,共设置4组不同工况对制热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 以空气、水为热源,实验研究双热源热泵水冷蒸发器不同水温、水量占比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通过温控器将水温分为20、30℃两档,通过阀门控制水冷蒸发器水量占比在0%、67%、100%三档,共设置4组不同工况对制热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工况下水冷蒸发器进出口温度、制热量变化,研究双热源热泵和单空气源热泵在除霜期的制热量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水源的补热作用可提升系统制热性能,相较于单空气源系统,其他3种工况下双热源系统运行期间平均能效比分别为2.26、2.61、2.54,相较于单空气源系统提升31.4%、51.7%、47.7%,其中工况2、工况3的系统能效比最高值可达3.04、3.44。温度高、水量占比大的水冷蒸发器对系统的补热作用明显,相同水量下,水温高的系统能效比提升效果好。同时水源的补热作用可改善系统的结霜问题,单空气源系统相较于双热源系统除霜时间长、效果差,在强制除霜的作用下会消耗掉部分系统制热量,导致其能效比低于双热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系统 性能系数 除霜 双热源 水量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井水源热泵抽灌井布置及参数敏感度的研究
17
作者 张志强 黄体士 +3 位作者 张文科 黄峰 王科荀 马雪晴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0-759,共10页
废弃矿井中储存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文章以采空区矿井水为研究对象,为保证采暖季抽水温度的稳定,对废弃矿井水源热泵抽灌井布置及参数敏感度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达西定律及多孔介质传热理论,建立了废弃矿井水源热泵抽灌井的多物理场耦... 废弃矿井中储存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文章以采空区矿井水为研究对象,为保证采暖季抽水温度的稳定,对废弃矿井水源热泵抽灌井布置及参数敏感度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达西定律及多孔介质传热理论,建立了废弃矿井水源热泵抽灌井的多物理场耦合的二维数值计算模型;其次,基于理论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模拟了14种不同抽灌井布置形式下的抽水温度变化,并根据“热贯通”发生程度,选取最为合理的抽灌井布置方案;最后,根据选取的抽灌井布置方案,研究了不同回灌温度、抽灌流量、井间距、水力坡度、含水层厚度、孔隙率等因素对抽水温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三角4的布井方式在系统运行末期抽水温度仅下降了0.148 K,“热贯通”发生程度最小,布井方式最合理;含水层“热贯通”的现象对抽灌流量、井间距、水力坡度、含水层厚度等参数变化较为敏感,而对回灌温度及孔隙率的敏感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水源热泵 抽回灌井 热贯通 合理布置 参数敏感度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膨胀式太阳能多功能热泵单独制热水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阳季春 季杰 +2 位作者 裴刚 蒋爱国 何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8-683,共6页
简要介绍了间接膨胀式太阳能多功能热泵(IESA-MDHP)系统的功能模式。在冷凝侧采用强制循环和自然循环两种运行模式,对系统在冬季工况下利用中低温水源单独制热水性能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运行模式下热泵COP_(hp)、系统COP_... 简要介绍了间接膨胀式太阳能多功能热泵(IESA-MDHP)系统的功能模式。在冷凝侧采用强制循环和自然循环两种运行模式,对系统在冬季工况下利用中低温水源单独制热水性能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运行模式下热泵COP_(hp)、系统COP_(sys)及(?)性能系数COP_(EX)都明显高于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实验同时对不同初始水温下IESA-MDHP系统单独制热水性能进行对比,发现初始水温对热泵COP_(hp)、系统COP_(sys)影响不大,而对(?)性能系数COP_(EX)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 太阳能热泵 制热水 水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源热泵研究现状 被引量:45
19
作者 王芳 范晓伟 +1 位作者 周光辉 连之伟 《流体机械》 CSCD 2003年第4期57-59,共3页
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水源热泵的发展动态 ,对应用较多的地下水水源热泵、地热水水源热泵等的研究状况进行了重点论述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我国水源热泵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有待深入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 水源热泵 地下水水源热泵 地热水水源热泵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平衡模型的温室地表水源热泵系统供暖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教料 胥芳 +2 位作者 张立彬 杨将新 艾青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7-231,共5页
为降低长江三角洲温室冬季供暖能耗,提出一种采用温室运行热负荷预测技术进行开放式温室地表水源热泵供暖系统(surface water-source heathump system,SWSHPS)的供暖设计方法。结合温室的工程运行实际和各种环境因素,建立了温室热平衡... 为降低长江三角洲温室冬季供暖能耗,提出一种采用温室运行热负荷预测技术进行开放式温室地表水源热泵供暖系统(surface water-source heathump system,SWSHPS)的供暖设计方法。结合温室的工程运行实际和各种环境因素,建立了温室热平衡预测模型。并采用MATLAB/SIMULINK模块进行了8种温室环境条件下的能量数值模拟,计算了温室不同覆盖材料和保温幕状态的能耗,当室外空气温度为0℃时,纳米掺锑二氧化锡涂膜玻璃温室比普通浮法玻璃温室可减少能耗23%,夜间开启保温幕比收拢可减少能耗22%。最后进行了温室冬季供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温度垂直分布较均匀,能够满足设计要求,1月份系统平均制热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值为2.3。基于热平衡预测模型设计的温室地表水水源热泵供暖系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热泵系统 模型 热平衡 地表水源 制热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