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nd deposit-detect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odel test of sand flow 被引量:2
1
作者 黎伟 房营光 +2 位作者 莫海鸿 谷任国 陈俊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2840-2848,共9页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sand-flow found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 of Guangzhou Zhoutouzui variable cross-section immersed tunnel, a kind of sand deposit-detecting method was devised on the basis of full-scale m...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sand-flow found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 of Guangzhou Zhoutouzui variable cross-section immersed tunnel, a kind of sand deposit-detecting method was devised on the basis of full-scale model test of sand-flow method. The real-time data of sand-deposit height and radius were obtained by the self-developed sand-deposit detector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cting method is simple and has high precision. In the use of sand-flow method, the sand-carrying capability of fluid is limited, and sand particles are all transported to the sand-deposit periphery through crater, gap and chutes after the sand deposit formed. The diffusion range of the particles outside the sand-deposit does not exceed 2.0 m. Severe sorting of sand particles is not observed because of the unique oblique-layered depositing proces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gap and chutes directly affect the sand-deposit expansion, and the expansion trend of the average sand-deposit radius accords with quadratic time-history cu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ersed tube TUNNEL FOUNDATION treatment model test of sand-flow method SAND DEPOSIT detect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and-depos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时步求解格式的感知边界外流场重构方法
2
作者 张海丽 张耀东 +3 位作者 邱海云 陈千寻 许宇阳 周领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2-1285,共14页
在涉及深埋长隧洞段的长距离输水工程中,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传感器难以实现全线部署,导致输水隧洞存在众多不容忽视的“盲段”,使得水力安全监测的范围受限且难度增大.文章基于特征线法,提出一种利用传感数据重构全局流场的跨时步... 在涉及深埋长隧洞段的长距离输水工程中,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传感器难以实现全线部署,导致输水隧洞存在众多不容忽视的“盲段”,使得水力安全监测的范围受限且难度增大.文章基于特征线法,提出一种利用传感数据重构全局流场的跨时步求解格式.该求解格式利用前一时步与后一时步的已知数据重构待求时步的水力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证实该方法的实用性和精确性,证明跨时步求解格式能够从传感数据中提取关键的物理信息,例如管道的摩擦阻力和水力特性,并据此重构出实际管道的流场分布.考虑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噪声影响,并根据对3种滤波方法的比较给出一种推荐方法.此外,还探讨了网格尺寸对流场重构结果的影响,并通过一个变管径的案例验证了该方法在管径变化系统中的适用性.最后,通过对初始流量和恒定摩阻系数的干扰进行分析,评估了该方法的抗干扰性能.敏感性分析结果揭示,该求解格式对于初始流量和恒定摩阻系数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流 特征线法 跨时步积分 流场重构 水力安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转角度表与计算机辅助联合设计超声速风洞喷管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洪悦 吕旸 +1 位作者 郭永博 弓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0-557,共8页
针对超声速喷管设计中传统特征线法计算过程冗长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偏转角度表的改进方法。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偏转角度表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联合设计喷管型线的方法,设计了适用于马赫数1~4工作范围的风... 针对超声速喷管设计中传统特征线法计算过程冗长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偏转角度表的改进方法。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偏转角度表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联合设计喷管型线的方法,设计了适用于马赫数1~4工作范围的风洞喷管型线(测试区面积为1.4 m×1.4 m)。采用面积-马赫数理论公式对所设计的喷管型线进行了初步验证,并通过Matlab代码对设计喷管型线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偏转角度表,本文有效简化了特征线法的计算过程,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计算时间缩短了80%以上。在相同的设计步骤下,采用偏转角度表与计算机辅助联合设计的喷管型线精度更高,且较代码设计的喷管型线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缺陷,各喷管型线的误差均小于1%。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而且确保了喷管型线的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线法 偏转角度表 超声速流动 风洞喷管 普朗特-迈耶函数 计算机辅助设计 喷管型线 变马赫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线法的A-Line模型的误差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欣 王志峰 梁贵书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9,共8页
传输线模型是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的研究中提出了几种新的模型,其中A-Line模型是一种基于特征线法的双诺顿模型,相比于J.Marti和ULM模型,由于其计算过程中不需要对传播常数进行拟合,使架空线暂态计算更为简单。然... 传输线模型是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的研究中提出了几种新的模型,其中A-Line模型是一种基于特征线法的双诺顿模型,相比于J.Marti和ULM模型,由于其计算过程中不需要对传播常数进行拟合,使架空线暂态计算更为简单。然而,该模型在处理频变参数的时域卷积计算中,采用端口电流代替沿线电流,将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且该误差与线路参数密切相关,然而现有文献并没有对该模型进行详细的误差分析和适用范围研究。通过对A-Line模型进行特征阻抗和传播常数误差公式推导及线路参数对特征阻抗和传播常数影响的讨论,对A-Line模型的误差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所得分析结论的正确性,为该模型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线 A-line模型 特征线法 卷积计算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补偿的双端直流配电网电压就地协调控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强钢 宋佳航 +2 位作者 廖建权 周念成 许晓龙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7-287,共11页
双端直流配电网是一种双端电源供电的网络结构,可为直流负荷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电源电压。然而,负荷的功率波动和不平衡使线路电压跌落增大,可能导致直流负荷的电压不平衡度和电压偏差指标越限,影响直流负荷的正常运行。文中基于电压... 双端直流配电网是一种双端电源供电的网络结构,可为直流负荷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电源电压。然而,负荷的功率波动和不平衡使线路电压跌落增大,可能导致直流负荷的电压不平衡度和电压偏差指标越限,影响直流负荷的正常运行。文中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VSC)外环电压控制,考虑中线电压补偿,提出基于电压补偿等效模型的直流配电网电压偏差及不平衡度联合抑制策略,实现直流配电网电压就地协调控制。首先,建立双端直流配电网潮流模型,将VSC电压下垂控制引入潮流模型,分析不同控制策略下的电压偏差和不平衡度的特性。其次,在此基础上,以电压最低点为分点获得双端电源供电回路压降的简化等效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实现等效阻抗参数辨识,构建双端直流配电网的电压补偿等效模型。以参数辨识结果作为电压外环控制输入,提出考虑中线电压补偿的双端直流配电网电压就地协调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双端直流配电网潮流模型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中线电压补偿 下垂控制 最小二乘法 潮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网格6DOF模型的框架式流速仪水力特性数值模拟与明渠测流速率常数预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渊 申丽霞 +3 位作者 吴建华 张玉胜 成一雄 胥云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1-381,共11页
为分析明渠内框架式流速仪流场特性与运动姿态,同时对流速仪倍常数K和摩阻系数C进行率定,根据不可压缩流体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结合VOF多相流模型,建立动态网格下的6自由度(6DOF)刚体动力学耦合数值仿真模型,对... 为分析明渠内框架式流速仪流场特性与运动姿态,同时对流速仪倍常数K和摩阻系数C进行率定,根据不可压缩流体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结合VOF多相流模型,建立动态网格下的6自由度(6DOF)刚体动力学耦合数值仿真模型,对水冲击流速仪旋桨使之被动旋转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流速仪在不同位置对流速仪倍常数K和摩阻系数C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动网格6DOF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框架式流速仪在明渠的流动状态,仿真结果可靠性较高;通过对不同时刻转速与流速拟合曲线分析可知,流速仪位置不同会影响流速仪摩阻系数C,对流速仪倍常数K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框架式流速仪优化和不同含沙水流条件下对流速仪的磨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测流 水力特性 框架式流速仪法 动网格6DOF仿真模型 速率常数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体偏心沉割槽对滑阀阀芯径向不平衡力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石红 董小倩 +2 位作者 钱锦远 金志江 林振浩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6-1414,共9页
滑阀流道呈现一种非对称且变化的复杂流道,阀内形成湍流流动,致使阀芯表面受到不均匀压力作用,形成不平衡力,导致阀芯出现倾斜,增加阀芯卡滞的风险,影响滑阀正常工作。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了阀体偏心沉割槽对滑阀阀芯径向不平衡力的影响... 滑阀流道呈现一种非对称且变化的复杂流道,阀内形成湍流流动,致使阀芯表面受到不均匀压力作用,形成不平衡力,导致阀芯出现倾斜,增加阀芯卡滞的风险,影响滑阀正常工作。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了阀体偏心沉割槽对滑阀阀芯径向不平衡力的影响。首先,简化了滑阀流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滑阀瞬态流动分析模型;然后,基于伯努利效应,分析了不同偏心沉割槽时阀芯表面不均匀压力分布规律;最后,获取了不平衡力计算公式,研究了不同沉割槽偏心距对阀内流动特性、阀芯表面受力及径向不平衡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偏心沉割槽结构减缓了出口段阀芯下表面区域的湍流程度,有效降低了阀芯径向不平衡力的大小;沉割槽偏心距为1.92 mm时,阀芯受到的不平衡力最小,相对于无偏心沉割槽,径向不平衡力在开度为0.5 mm时减小了77.63%,开度为1.5 mm时减小了50.18%,有效减缓了阀芯的倾斜程度。该研究结果对阀体沉割槽设计及阀芯不平衡力抑制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阀阀芯 滑阀流道模型 数值模拟方法 偏心沉割槽 径向不平衡力 阀内流动特性 沉割槽偏心距 阀芯表面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能源系统建模与能流计算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飞雄 颜熙颖 +3 位作者 邵振国 李壹民 郑翔昊 张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6-1391,共16页
围绕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流计算问题,从网络模型及求解、不确定性能流分析方法2个层面综述了各类能流计算方法。首先,在综合能源系统网络特性建模方面,讨论了偏微分方程模型、动态特性模型和稳态特性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其次,归纳了应对系... 围绕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流计算问题,从网络模型及求解、不确定性能流分析方法2个层面综述了各类能流计算方法。首先,在综合能源系统网络特性建模方面,讨论了偏微分方程模型、动态特性模型和稳态特性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其次,归纳了应对系统外部输入不确定性的概率和区间2类传统能流分析方法,以及概率-区间混合不确定性能流分析方法。最后,从工程应用角度分析当前综合能源系统能流计算的难点与热点,进而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网络特性模型 能流计算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概率-区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400 km高速铁路隧道衬砌表面气动载荷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梁争龙 杨旸 +2 位作者 魏康 杜云超 梅元贵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5-1476,共12页
为研究隧道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时隧道内中央处和洞口内压力波动机制和特征,隧道内各测点气动载荷最大正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沿隧道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隧道长度对隧道气动载荷最值的影响,列车速度对气动载荷最值大小、位... 为研究隧道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时隧道内中央处和洞口内压力波动机制和特征,隧道内各测点气动载荷最大正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沿隧道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隧道长度对隧道气动载荷最值的影响,列车速度对气动载荷最值大小、位置和幅值频次的影响,以及基于隧道内最大压力峰峰值的最不利隧道长度的分布特征,采用一维非定常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数值模拟方法和雨流计数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交会的隧道相同位置测点压力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同;列车驶出隧道后,压力波形周期重复,与压缩波/膨胀波在隧道内传播的周期相同。2)在3种速度和0.5~10 km隧道长度范围内,单列车通过时,隧道内最大正压值在距离隧道入口200~600 m的位置;速度增加,部分长度隧道的最大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位置由隧道中央近进口端内一侧变为隧道中央近出口端内一侧。3)当时速为400 km时,单列车通过基于不同隧道压力最值的最不利长度相同,为1.3 km;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依次是1.4、0.94、1.2 km。4)隧道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的最高幅值等级分别可达到4800~5200 Pa和10000~10400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气动载荷 压力衰减 一维流动模型特征线方法 雨流计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水力过渡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洪振国 潘忠华 李建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4-173,共10页
为确保水电站安全运行,开展水电站水力过渡过程计算分析至关重要.采用特征线法建立水力瞬变模型,分析了有压引水系统水压、调压井水位、导叶开度、机组转速的水力过渡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 3台机组同时在甩负荷条件下,机组飞逸转速升... 为确保水电站安全运行,开展水电站水力过渡过程计算分析至关重要.采用特征线法建立水力瞬变模型,分析了有压引水系统水压、调压井水位、导叶开度、机组转速的水力过渡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 3台机组同时在甩负荷条件下,机组飞逸转速升高率最大为0.40,蜗壳水压升高率最大为0.28;机组最大飞逸转速发生在水库死水位工况,蜗壳最大水头为99.5 m,调压井最高水位为1 116.3 m,发生在水库校核洪水位.(2) 3台机组同时从空载增至满负荷,蜗壳水压降低率大于-0.19,蜗壳最小水头为57.2 m,调压井最低水位为1 076.3 m;水轮机上游引水系统中最小水头均大于15 m,调压井最低水位高于隧洞顶7 m以上,不会将空气带入隧洞和压力钢管中.(3)水轮机导叶关闭及开启情况下,机组飞逸转速、管道水压、调压井水位波动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特征线法 瞬变模型 水力过渡 调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模水动力噪声及孔腔激励载荷试验与计算对比分析
11
作者 漆琼芳 邓海华 +2 位作者 苗天丞 谷雨 施小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88-293,310,共7页
开展某远洋客船光体船模水下噪声测试及带孔腔船模的水动力激励载荷测试,并进行孔腔处稳态和瞬态流场计算,孔腔处脉动压力频谱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孔腔脉动压力线谱频率测试值与经验公式频率计算值对比良好,说明该公式在一定... 开展某远洋客船光体船模水下噪声测试及带孔腔船模的水动力激励载荷测试,并进行孔腔处稳态和瞬态流场计算,孔腔处脉动压力频谱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孔腔脉动压力线谱频率测试值与经验公式频率计算值对比良好,说明该公式在一定情况下适用于船体条形格栅孔腔线谱频率的预估。采用统计能量法分析法计算光体船模中高频流激噪声,将流体激励以频率-波数功率谱的形式施加,可大大减少流场计算工作量,适合于工程快速预估。在工程一般范围内,阻尼损耗因子取值可导致噪声结果相差5.5 dB,说明阻尼损耗因子的取值会较大影响计算结果,有必要形成材料损耗因子随频率变化的数据库,为船舶噪声快速计算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模型 频率波数谱 孔腔线谱 流激噪声 统计能量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级涡轮动叶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数值研究
12
作者 何振鹏 杨成全 +3 位作者 黎柏春 姚连峥 赵福星 蔡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为探究端壁造型对涡轮动叶气动性能及流场特性的影响,分析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涡轮转子叶片的压差作用,开展基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的理论研究,提出一种涡轮动叶轮毂上凸、下凹的造型方案,研究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涡轮流场二次流损失的影响... 为探究端壁造型对涡轮动叶气动性能及流场特性的影响,分析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涡轮转子叶片的压差作用,开展基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的理论研究,提出一种涡轮动叶轮毂上凸、下凹的造型方案,研究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涡轮流场二次流损失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减小横向压差具有重要作用,在动叶轮毂鞍点处进行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比在通道内造型效果更好;涡轮动叶下端壁不同区间造型可有效降低涡轮动叶通道内的二次流流动损失,使用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方法可有效地减小动叶出口总压损失系数0.1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动叶 非轴对称端壁 造型方法 总压损失系数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湾外底层延绳式养鲍系统水动力特性
13
作者 康慧楠 蔡卓君 +2 位作者 扈喆 张晓莹 郭军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7,共10页
湾外底层延绳式养鲍系统是一种新型养殖设施,利用波浪在水下的衰减效应,实现较好的抗风浪性能,为了确保养鲍系统的存活率和结构安全性,研究延绳式养鲍系统的动力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相似准则,在波流水槽实验室开展了模型试验;基于集... 湾外底层延绳式养鲍系统是一种新型养殖设施,利用波浪在水下的衰减效应,实现较好的抗风浪性能,为了确保养鲍系统的存活率和结构安全性,研究延绳式养鲍系统的动力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相似准则,在波流水槽实验室开展了模型试验;基于集中质量模型,建立了底层延绳式养鲍系统动力响应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针对福建省罗源湾外实际海况,在不同的波浪及海流作用下,对底层延绳式养鲍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波高、流速及流向对养鲍系统受力情况及运动轨迹的影响。结果显示:梗绳和锚绳的受力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最大受力段不在锚绳上,而是位于梗绳中部区域;波高与系统最大受力和鲍鱼笼的运动幅值近似呈线性关系;当流速增大时,迎流侧锚绳的张力出现非线性陡增,背流侧锚绳的张力明显减小;当流向角度增大时,系统前部梗绳的张力减小,支绳张力基本保持相对稳定。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底层延绳式养鲍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延绳式养鲍系统 集中质量法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水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气井完井管柱系统的轴向流固耦合振动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宇 樊洪海 +2 位作者 张丽萍 杨行 冯广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207,共6页
目前针对石油完井管柱的研究没有考虑瞬变流诱发的管柱运动,而实际的管柱与管内流体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完井管柱系统流固耦合振动响应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给出了适用于气井完井管柱流固耦合分析的数学模型,提供了采用特征线... 目前针对石油完井管柱的研究没有考虑瞬变流诱发的管柱运动,而实际的管柱与管内流体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完井管柱系统流固耦合振动响应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给出了适用于气井完井管柱流固耦合分析的数学模型,提供了采用特征线法对耦合模型进行解耦以及采用插值方法进行数值求解的具体过程,并以现场数据为例,预测分析了天然气不稳定流动引起的流体压力、管柱应力、管柱振动速度的耦合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不稳定流动使管柱处于交变应力状态,并诱发管柱往复运动,这将加剧完井管柱结构的疲劳破坏与磨损破坏。该结果对预防完井管柱先期实效有实际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井 完井管柱 流固耦合 特征线法 不稳定流动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运动领域流畅状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5
作者 刘微娜 季浏 Watson ⅡJack C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2-78,共7页
流畅状态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在体育运动领域也被称之为个体从事活动的最佳体验。由于其可以为个体提供良好的心境状态,有助于促进个体对活动的内部动机,提高个体的活动效率,所以,流畅状态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运动心理学的... 流畅状态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在体育运动领域也被称之为个体从事活动的最佳体验。由于其可以为个体提供良好的心境状态,有助于促进个体对活动的内部动机,提高个体的活动效率,所以,流畅状态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运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拟对体育运动情境中流畅状态的心理特征、模型构建及研究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相关的研究成果加以评述,如流畅状态的跨文化普遍性,体育运动中流畅体验的倾向性差异,流畅-运动技能表现间的关系,影响流畅状态的因素及其相应的调控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本领域的未来发展应拓展对流畅状态心理特征的研究,即以那些处于非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下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背景的跨文化对比研究;同时,对流畅模型的进一步改进,以充实流畅状态的理论架构,也应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焦点;此外,通过目标设置等心理干预手段以促进运动员流畅状态的发生,以及为流畅状态与运动技能建立明确的中介模型,从而应用于运动技能提升的实践情境中也将是未来研究的新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流畅状态 心理特征 流畅模型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防决口封堵的水力学特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火坤 曾智超 +2 位作者 邓冰梅 张利荣 李宜忠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5,共8页
堤防决口抢险需以水流水力学特性为依据,封堵方法亦直接影响其封堵效率。首先对决口水流遇障碍物的洪水演进过程进行模拟,将水深计算结果与Biscarini等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准确性。以上饶市某一... 堤防决口抢险需以水流水力学特性为依据,封堵方法亦直接影响其封堵效率。首先对决口水流遇障碍物的洪水演进过程进行模拟,将水深计算结果与Biscarini等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准确性。以上饶市某一河道为例,基于FLOW-3D软件建立了堤防决口水流模拟的三维数值模型,对立堵法、平堵法封堵决口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封堵过程中决口附近水位场和流速场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堤防决口进口附近立堵法、平堵法块石前水位壅高明显,流速增大,最大水深分布在决口靠右位置,最大流速分布在决口靠左位置。根据决口附近流速分布规律,封堵时建议先对左侧决口堤脚进行裹头处理,而后可考虑采用大粒径块石单体抛投以降低流速,再采取群体抛投方式进占合龙。所用模拟方法和数值模型可为堤防抢险及制定堤防决口封堵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决口 封堵方法 水力学特性 flow-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发生器系统吸附响应时间的确定 被引量:14
17
作者 姚朝晖 何枫 陈远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真空发生器是一种重要的真空发生装置 ,广泛地应用于自动化生成领域。本文的目的是确定真空发生器系统的吸附响应时间以实现过程的精密控制。文中根据瞬变流理论和真空发生器的流量特性 ,建立了用于计算真空发生器吸附系统真空度时间变... 真空发生器是一种重要的真空发生装置 ,广泛地应用于自动化生成领域。本文的目的是确定真空发生器系统的吸附响应时间以实现过程的精密控制。文中根据瞬变流理论和真空发生器的流量特性 ,建立了用于计算真空发生器吸附系统真空度时间变化以及吸附响应时间的数学模型 ,利用特征线方法进行了数值求解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得相当好 ,从而证明了所建立的真空发生器系统吸附响应时间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发生器 流量特性 吸附响应时间 特征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头压力及管道特性对水击波速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彭新民 穆祥鹏 +1 位作者 万五一 张东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4-86,共3页
 把Pearsall提出的可变波速公式引入特征线法中,对二相流的水击波速在发生水击时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水中含有气泡的管路在水击时管道初始水头及管道特性等敏感因素对水击波速变化的影响,指出上游水头降低、相对管壁厚增加...  把Pearsall提出的可变波速公式引入特征线法中,对二相流的水击波速在发生水击时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水中含有气泡的管路在水击时管道初始水头及管道特性等敏感因素对水击波速变化的影响,指出上游水头降低、相对管壁厚增加、管材弹性模量增加都会引起水击波速变化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击 非恒定流 水击波速 特征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天然气输送管道断裂过程中气体减压波速的计算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福来 帅健 +1 位作者 冯耀荣 庄传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0-135,共6页
管道断裂过程中减压波速的计算是输气管道断裂控制的关键问题。考虑到小直径管道非等熵效应较为显著,分别建立了求解减压波速的等熵理论模型和非等熵理论模型,通过推导将求解流体参数的偏微分方程组转化为全微分方程组。基于P-R状态方程... 管道断裂过程中减压波速的计算是输气管道断裂控制的关键问题。考虑到小直径管道非等熵效应较为显著,分别建立了求解减压波速的等熵理论模型和非等熵理论模型,通过推导将求解流体参数的偏微分方程组转化为全微分方程组。基于P-R状态方程,推导了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公式。应用三特征线法求解气体减压波速,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分析了起始压力、起始温度、不同气体介质和管径对气体减压波速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力学参数计算公式计算的比热容比、压缩因子与试验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0.617%,0.555%;程序计算的多组分气体减压波速与全尺寸爆破试验测量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断裂 理论模型 减压波速 三特征线法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消除Deutsch假设的高精度迭代特征线方法求解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 被引量:17
20
作者 乔骥 徐志威 +1 位作者 邹军 袁建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419-4425,共7页
通量线法是求解直流线路离子流问题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其计算误差主要来自Deutsch假设。该文基于通量线(或称特征线)基本理论,提出一种高精度迭代特征线法。通过迭代计算,在每一步采用新的电场分布重新绘制特征线,逐步修正特征线的方向... 通量线法是求解直流线路离子流问题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其计算误差主要来自Deutsch假设。该文基于通量线(或称特征线)基本理论,提出一种高精度迭代特征线法。通过迭代计算,在每一步采用新的电场分布重新绘制特征线,逐步修正特征线的方向,从而使特征线法不再依赖于Deutsch假设。结果表明,与传统通量线法相比,迭代特征线方法在求解地面电场与离子、空间离子流分布、通量守恒性及电晕损耗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另外,还对两种传统通量线法边界条件的施加方式进行了误差比较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流 合成电场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Deutsch假设 迭代特征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