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氮覆膜对晋南旱地小麦产量及农田碳足迹的影响
1
作者 陈新茹 吴仪涵 +8 位作者 罗云琪 喻航 曹蒙茹 伍展翔 李孟华 段成娇 李廷亮 曹寒冰 谢钧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2-1541,共10页
【目的】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足迹角度,研究监控施肥技术结合不同覆膜方式的减排和增产效果,为旱地小麦绿色增产提供参考。【方法】施肥与覆膜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山西省洪洞县,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夏休闲,设有不施肥、农户施肥、监控施... 【目的】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足迹角度,研究监控施肥技术结合不同覆膜方式的减排和增产效果,为旱地小麦绿色增产提供参考。【方法】施肥与覆膜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山西省洪洞县,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夏休闲,设有不施肥、农户施肥、监控施肥、监控施肥+垄膜沟播和监控施肥+平膜穴播5个处理。于2018—2020年两个小麦季,测定分析小麦产量、经济效益,采用生命周期法估算麦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温室气体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并计算麦田土壤碳足迹。【结果】与农户施肥处理相比,监控施肥处理的氮肥施用量减少了32.6%,小麦产量无显著差异;监控施肥处理显著降低了24.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而监控施肥+垄膜沟播和监控施肥+平膜穴播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2.0%和44.6%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氮肥的生产、运输和使用贡献了20.3%~57.9%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监控施肥+垄膜沟播和监控施肥+平膜穴播处理下的薄膜生产和使用是仅次于氮肥的第二大排放源,分别贡献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0.6%和56.5%。与农户施肥相比,监控施肥处理还显著降低了碳足迹,降幅为16.2%,监控施肥+垄膜沟播和监控施肥+平膜穴播处理对碳足迹则无显著影响;监控施肥、监控施肥+垄膜沟播和监控施肥+平膜穴播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幅分别为38.5%、53.1%和63.6%。与监控施肥处理相比,监控施肥+垄膜沟播和监控施肥+平膜穴播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3.2%和69.7%,籽粒收入分别显著增加了33.2%和69.7%,纯收入分别增加了59.4%和135.8%。监控施肥+平膜穴播处理的产量和收益还显著高于监控施肥+垄膜沟播处理。此外,监控施肥+垄膜沟播和监控施肥+平膜穴播处理显著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幅分别为32.0%和49.2%。【结论】在监控施肥的基础上进行覆膜,进一步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监控施肥+平膜穴播处理由于土地利用率高,增产增收效益更加显著,且相对垄作没有显著增加碳足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显著低于不覆膜的监控施肥处理。因此,监控施肥+平膜穴播是该区域实现作物绿色高产稳产的最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产量 监控施肥 垄膜沟播 平膜穴播 经济效益 碳足迹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抛式谷物流量测产装置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童浩 魏新华 +3 位作者 姜娅 吴抒航 臧崇全 胡聪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08,共7页
为改进现有的基于科氏力测量原理的旋抛式谷物流量检测装置中存在的抛洒圆盘倾斜所带来的测产精度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旋抛式的谷物质量流量检测方法,由旋抛式谷物流量测产装置、姿态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传输与存储展示模块组成... 为改进现有的基于科氏力测量原理的旋抛式谷物流量检测装置中存在的抛洒圆盘倾斜所带来的测产精度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旋抛式的谷物质量流量检测方法,由旋抛式谷物流量测产装置、姿态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传输与存储展示模块组成。根据推导的谷物质量流量与圆盘转矩间的数学模型,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线性数学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引入姿态传感器校正测产装置误差,并通过台架试验分析圆盘倾角对谷物质量流量监测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转盘倾斜角度显著增大时,对传感器所采集到的谷物流量值有显著影响,当倾斜角度大于15°时,测量误差约为10%。对旋抛式谷物质量流量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谷物流量测产误差在5%以内,能够满足联合收割机实际测产需求,可为后续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联合收割机 产量监测 旋抛式 产量传感器 精准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
3
作者 蒙继华 王亚楠 +1 位作者 林圳鑫 方慧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27,共16页
作物生长模型由最初的作物生长发育模型发展到农业决策支持模型,在科学研究、农业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作物生长模型的发展过程,并按照模型主要驱动因子,将作物生长模型分为土壤因子、光合作用... 作物生长模型由最初的作物生长发育模型发展到农业决策支持模型,在科学研究、农业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作物生长模型的发展过程,并按照模型主要驱动因子,将作物生长模型分为土壤因子、光合作用因子和人为因子驱动3类并分别进行了归纳阐述;然后对典型的模型分别从模型模块、时空尺度、可模拟的作物类型等方面进行列表式对比;并对作物生长模型在气候变化评估、生产管理决策支持、资源管理优化等方面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极端条件、复杂农业景观和模型复杂度等挑战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认为遥感数据同化和孪生农场是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模型 长势监测 作物估产 驱动因子 遥感 孪生农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有水气藏氮气钻井井筒流动模型与现场应用
4
作者 肖东 刘亚川 +3 位作者 靖润昌 李皋 何龙 肖洪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15427-15436,共10页
氮气钻井因其独特优势,成为开发致密砂岩气藏有效的方式之一。钻井中地层出水风险,会限制氮气钻井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因此,如何准确预测或监测地层出水,成为氮气钻井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综合考虑地层产气与出水,耦合井筒压力场、温度... 氮气钻井因其独特优势,成为开发致密砂岩气藏有效的方式之一。钻井中地层出水风险,会限制氮气钻井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因此,如何准确预测或监测地层出水,成为氮气钻井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综合考虑地层产气与出水,耦合井筒压力场、温度场,建立全井筒相对湿度分布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结合氮气钻井随钻监测系统,实现对井下压力、温度及湿度等重点参数快速定量评价。在川西DY105井须家河组氮气钻井施工中对地层出水工况进行判断,指导现场施工。所建相对湿度分布模型对保障致密砂岩有水气藏储层氮气钻井安全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氮气钻井 地层出水量 随钻监测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联合收获机智能测产系统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树人 张漫 汪懋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99,共3页
对谷物联合收获机智能测产系统基本组成、主要工作过程、主要传感器进行了分析 ;利用单位时间小区谷物产量计算模型和专用产量图生成软件绘制了一块小麦产量数据点图、栅格图和等值线图。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谷物产量 小麦产量 利用 工作过程 应用 等值线图 单位时间 系统设计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M的数字农业远程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3
6
作者 周国祥 周俊 +1 位作者 苗玉彬 刘成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91,共5页
应用无线网络技术可实现农机作业过程和农田水利设施等的远程监控,为作物生长过程与产量、农业气象等信息的实时采集提供保障。探讨了基于GSM无线技术的数字农业远程测控系统组成结构,阐述了系统监控端软件的实现。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 应用无线网络技术可实现农机作业过程和农田水利设施等的远程监控,为作物生长过程与产量、农业气象等信息的实时采集提供保障。探讨了基于GSM无线技术的数字农业远程测控系统组成结构,阐述了系统监控端软件的实现。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GSM远程通信控制器,开发了智能测产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和相应软件开发。在测产试验中对现场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GSM无线通信技术能满足农业远程监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远程监控 数据采集 GSM 在线测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联合收获机智能测产系统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赵丽清 李瑞川 +3 位作者 龚丽农 高连兴 郭森 殷元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87,共6页
为解决花生收获过程中产量监测问题,结合4HBLZ-2型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设计了一种智能测产系统。硬件部分包括北斗导航车载接收系统、单片微处理器及重量传感器、德国麦希欧接触式在线水分传感器,通过CAN总线接口与上位机连接。将定量... 为解决花生收获过程中产量监测问题,结合4HBLZ-2型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设计了一种智能测产系统。硬件部分包括北斗导航车载接收系统、单片微处理器及重量传感器、德国麦希欧接触式在线水分传感器,通过CAN总线接口与上位机连接。将定量称重与网格细分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收获机测产领域,相较于冲量式测产系统,极大地降低了收获机振动引起的产量累积误差。软件采用跨平台应用程序Qt完成了各传感器数据的实时接收、存储,以及对任意划定地块产量数据的查询,并且能够实现查询产量数据的平面及3D立体渐变色显示。在5种不同工况下对该测产系统进行试验,测试花生收获机工作状态下测产系统的稳定性。在发动机大油门、开动夹持输送装置工况下,产量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2%,在田间试验情况下产量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收获 测产系统 产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产量分布图生成系统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树人 胡鹏 +1 位作者 胡均万 杨洪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2-184,共3页
立足于国产谷物测产系统的需求,开发谷物产量数据处理和产量分布图生成系统。确立了该系统主要功能和系统层次结构,选用了距离反比加权空间产量数据插值(Inverse Distance to Power)算法,采用值过滤和3σ法则滤除粗大产量数据,研究了等... 立足于国产谷物测产系统的需求,开发谷物产量数据处理和产量分布图生成系统。确立了该系统主要功能和系统层次结构,选用了距离反比加权空间产量数据插值(Inverse Distance to Power)算法,采用值过滤和3σ法则滤除粗大产量数据,研究了等值线产量图生成方法,开发了具有空间数据插值、误差产量数据过滤、产量数据统计分布、原始产量点图、栅格图和等值线图的谷物产量图生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农业 测产 产量图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斗/GPS的谷物收割机作业综合管理系统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碧贞 黄华 +1 位作者 祝诗平 向必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4-210,共7页
针对在谷物产量测量作业中收割机采用单一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进行定位时定位信息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利用具有定位和双向通信功能的北斗/GPS双模用户机,其内部采用北斗(BJ-54)和GPS(WGS-84)2种混合定位方式,将... 针对在谷物产量测量作业中收割机采用单一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进行定位时定位信息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利用具有定位和双向通信功能的北斗/GPS双模用户机,其内部采用北斗(BJ-54)和GPS(WGS-84)2种混合定位方式,将这2种定位方式互补使用,可以解决当使用单一定位情况下定位信息不稳定的问题。利用北斗/GPS双模用户机的定位信息实现谷物收割机行走线路图的测绘;利用北斗卫星的报文通信功能代替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短信息服务,实现谷物收割机作业数据的远程传输功能。谷物收割机作业综合管理系统包括作业管理中心和车载子系统两部分。车载子系统实现收割机的地理位置、收割面积和谷物质量等数据的采集,然后将采集的数据通过北斗卫星传输给作业管理中心。作业管理中心利用这些数据可以绘制出收割机作业轨迹图和产量分布图,同时作业管理中心也可以向收割机发送作业指令,并通过文本语音转换模块将文本内容转换成语音信号输出,实现作业的综合管理与调度。田间产量测量试验表明,系统测量谷物收割面积相对误差为2.9%,谷物产量相对误差为3.47%,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该系统可为南方丘陵山区谷物收割机跨区作业的产量测量、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割机 农业 数据处理 谷物产量测量 北斗卫星 产量分布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北黑土区耕地施肥和玉米产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10
作者 高静 马常宝 +3 位作者 徐明岗 徐志强 张淑香 孙楠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31,56,共5页
根据1988-2006年东北黑土地区12个土壤肥力监测点的结果,统计分析了黑土区耕地施肥量、施肥结构和玉米产量的变化,阐明了黑土区19年玉米产量的演变趋势及施肥效果,为黑土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条件下耕作19年后,黑土... 根据1988-2006年东北黑土地区12个土壤肥力监测点的结果,统计分析了黑土区耕地施肥量、施肥结构和玉米产量的变化,阐明了黑土区19年玉米产量的演变趋势及施肥效果,为黑土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条件下耕作19年后,黑土区肥料总施用量(氮磷钾养分量)明显下降,从1988年的年均500 kg/hm2下降到2006年的91 kg/hm2。其中有机肥总养分量下降更明显,从1988年的269 kg/hm2降至2006年的零投入;化肥总养分多年施用量变化不明显,年平均为247 kg/hm2。不同监测点不施肥的玉米产量(基础地力)有较大的差异,基础地力高的土壤其相应的玉米施肥处理产量也较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lt;0.01)。1988-1996年,黑土地区玉米增产率呈增加趋势,而基础地力贡献率由1988年的79%下降到1996年的42%;1997后变化不大,基础地力贡献率平均为63%。东北黑土地区较高的基础地力保证了玉米的高产和稳产,而施肥量的减少,特别是有机肥用量的减少降低了施肥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监测 产量 施肥 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棉机测产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彦娥 张漫 +1 位作者 张文革 李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5-98,共4页
收获过程中自动实时采集产量数据,并通过应用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产量数据分布图是精细农业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介绍进口采棉机自动测产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以及棉花测产系统在实际收获中的试验方法。
关键词 测产系统 数据采集与处理 采棉机 试验研究 实时采集 收获过程 基础工作 精细农业 应用软件 基本原理 试验方法 分布图 行处理 产量 自动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国外作物长势监测与产量趋势估计 被引量:39
12
作者 钱永兰 侯英雨 +3 位作者 延昊 毛留喜 吴门新 何延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66-171,I0006,I0007,共8页
国外重点产粮区的作物长势和产量增长趋势信息对于中国政府决策和制订合理的粮食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地域的限制、生产方式的差异以及国外可获取的气象资料有限,气象模型和农学模型在国外估产方面尚存在不足,遥感以其便捷、快速、... 国外重点产粮区的作物长势和产量增长趋势信息对于中国政府决策和制订合理的粮食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地域的限制、生产方式的差异以及国外可获取的气象资料有限,气象模型和农学模型在国外估产方面尚存在不足,遥感以其便捷、快速、客观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地采用进行国外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估计。该文以美国玉米和印度水稻为例,探讨了基于1kmSPOT-VGT遥感资料进行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趋势估计的方法,并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经检验,利用该方法得到的长势状况及空间分布与实际基本一致,产量增长趋势预测准确率为100%;在作物生长旺盛季节,植株覆盖密度较大时,EVI比NDVI能更真实地反映作物的长势状况。该研究可为国外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与产量估算业务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监测 NDVI EVI 长势 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M的远程通信控制器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周国祥 周俊 +1 位作者 刘成良 JayLee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203-205,共3页
为了满足现场数据采集和设备远程控制的要求,研制了一种基于GSM的多功能远程通信控制器ReMoC。介绍了ReMoC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开发了相应的监控程序,可实现对各种现场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智能设备的远程监控。最后,将此控制器应用... 为了满足现场数据采集和设备远程控制的要求,研制了一种基于GSM的多功能远程通信控制器ReMoC。介绍了ReMoC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开发了相应的监控程序,可实现对各种现场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智能设备的远程监控。最后,将此控制器应用于智能测产过程的数据远程传输。实践表明,该控制器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监控 数据传输 GSM 智能测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S的冬小麦产量分布图生成技术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树人 张漫 李民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70,共3页
研究了美国CASEIH公司AFS谷物测产系统的基本组成,对AgLeader公司SMSbasic3.0农田空间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分析和介绍,其基本功能有:数据处理,文件输入、输出,产量图绘制,文档图表显示等。对AFS系统使用过程中的设置与标定作了描述,... 研究了美国CASEIH公司AFS谷物测产系统的基本组成,对AgLeader公司SMSbasic3.0农田空间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分析和介绍,其基本功能有:数据处理,文件输入、输出,产量图绘制,文档图表显示等。对AFS系统使用过程中的设置与标定作了描述,并利用SMS生成了一块具有空间分布的冬小麦产量图、含水率分布图和地块高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农业 产量图 冬小麦 AFS谷物测产系统 SMS 谷物联合收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状玉米测产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2
15
作者 齐江涛 张书慧 +2 位作者 牛序堂 王薇 徐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1-185,共5页
设计了由产量监视器、速度传感器、产量传感器、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割台高度传感器、升运器转速传感器和玉米果穗导向装置组成的穗状玉米测产系统,并应用该系统进行田间测产试验。收获作业前抽样测量玉米果穗的粒穗比和含水率;玉... 设计了由产量监视器、速度传感器、产量传感器、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割台高度传感器、升运器转速传感器和玉米果穗导向装置组成的穗状玉米测产系统,并应用该系统进行田间测产试验。收获作业前抽样测量玉米果穗的粒穗比和含水率;玉米收获机工作时,以割台高度传感器作为逻辑开关,割台收获玉米果穗,通过导向装置使玉米果穗以相同速度冲击产量传感器;产量传感器将冲量转化为电信号,并传给产量监视器;产量监视器融合产量、速度、升运器转速及DGPS信息计算出当前小区产量并存储在扩展名为."vld"的文件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农业空间信息采集与应用系统(DCAS)可绘制收获产量图。2009年秋季应用该系统进行田间玉米收获实时测产,田间试验数据表明该系统测产平均相对误差为1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农业 穗状玉米 测产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梁冲量式谷物质量流量传感器田间实验 被引量:27
16
作者 周俊 苗玉彬 +1 位作者 张凤传 刘成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105,共4页
设计了平行梁冲量式谷物质量流量传感器,以该传感器为核心部件构建了测产系统。针对小麦、水稻两种不同谷物品种,不同联合收获机机型以及不同田间地面状况,于2004年夏秋两季分别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和上海五四农场做了... 设计了平行梁冲量式谷物质量流量传感器,以该传感器为核心部件构建了测产系统。针对小麦、水稻两种不同谷物品种,不同联合收获机机型以及不同田间地面状况,于2004年夏秋两季分别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和上海五四农场做了精准收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测产系统可以在正常农田地面状况下可靠地工作,单产和总产测量误差均小于10%,且对联合收获机机型以及谷物品种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农业 测产 谷物质量流量传感器 联合收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区育种的收获机智能测产系统(英文)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丽清 尚书旗 +2 位作者 王延耀 白皓然 岳丹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72-178,共7页
目前,中国境内大部分育种单位产量测试主要采用人工抽检方式完成,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测试数据的质量与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测产系统相距甚远。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设计研制了一种基于小区育种的收获机测产系统。该测产系统包括上位机... 目前,中国境内大部分育种单位产量测试主要采用人工抽检方式完成,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测试数据的质量与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测产系统相距甚远。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设计研制了一种基于小区育种的收获机测产系统。该测产系统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下位机采用美国 TI 公司的 MSP430 单片机,通过粮食水分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环境温湿度传感器,GPS 模块,获取收获机的产量、粮食水分含量、环境温湿度及 GPS 地理位置等信息。上位机采用能够运行 MCGS组态软件的嵌入式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下上位机通过 RS-232 串口及 Modbus 协议实现通讯,完成数据的传输。该系统可以自动实现地块号与产量相关数据的准确对应关系,并利用 U 盘实现海量数据的导入、导出等数据管理功能。并利用虚拟试验验证了该收获机测产系统方案正确和可行,并且可明显提高育种测产的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机 单片机 监测 产量 育种 触摸屏 通信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联合收获机自动测产系统产量模型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新成 孙茂真 +3 位作者 李民赞 郑立华 张漫 王锡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96,共6页
为了提高谷物联合收获机自动测产系统的测产精度,在研究了谷物联合收获机田间工作状态和升运器速度变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谷物的运动学原理及其对冲量传感器作用的力学原理,建立了电压/升运器速度产量模型。为进一步消除收获机作业时的... 为了提高谷物联合收获机自动测产系统的测产精度,在研究了谷物联合收获机田间工作状态和升运器速度变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谷物的运动学原理及其对冲量传感器作用的力学原理,建立了电压/升运器速度产量模型。为进一步消除收获机作业时的噪声干扰,在测产原始数据预处理时,先采用回归差分法降低振动噪声,然后采用双阈值滤波以及阈值取代法、前值取代法2种插值方法以消除差分电压中的奇异值,结果显示前值取代法效果较佳。此外,还提出了升运器速度归一化方法和冲量电压标准化方法以消除量纲影响并简化计算。田间测产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电压/升运器速度模型比传统的质量-电压模型更能准确表征谷物运动实际情况,测产精度高,验证均方根误差为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测产系统 产量模型 数据预处理 速度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联合收获机测产系统性能试验 被引量:10
19
作者 武佳 李民赞 +2 位作者 郑立华 安晓飞 张亚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95-99,105,共6页
引进Ag Leader谷物测产系统,在国产中小型谷物联合收获机平台上开展了测产系统性能试验。谷物测产系统主要由包括流量传感器等在内的多路传感装置、终端显示及控制平台和GPS系统构成。首先进行了系统传感器的标定试验,然后进行了田间小... 引进Ag Leader谷物测产系统,在国产中小型谷物联合收获机平台上开展了测产系统性能试验。谷物测产系统主要由包括流量传感器等在内的多路传感装置、终端显示及控制平台和GPS系统构成。首先进行了系统传感器的标定试验,然后进行了田间小麦的收获试验。将试验获得的产量数据进一步进行了处理,通过产量数据点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发现,产量值采样点在20 m范围内的的相互依赖程度较高;半方差分析表明,测产区域的产量分布空间变异明显,呈现空间聚集分布的特点。克里格插值后的产量分布图呈现斑状分布的趋势,也直观反映了聚集分布的特征,可以为精细农业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测产系统 精细农业 半方差分析 产量分布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水稻长势遥感监测及估产模型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可群 张晓阳 黄进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82-487,共6页
以江汉平原监利县为例,探讨利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NOAA-AVHRR)监测水稻长势以及建立水稻估产模型.通过对样点资料的分析表明:①利用水稻垂直植被指数(PVI)能推算水稻叶面积指数,并有利于从混合象元中提取其它水稻... 以江汉平原监利县为例,探讨利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NOAA-AVHRR)监测水稻长势以及建立水稻估产模型.通过对样点资料的分析表明:①利用水稻垂直植被指数(PVI)能推算水稻叶面积指数,并有利于从混合象元中提取其它水稻信息;②水稻叶面积指数随有效积温呈规律性变化,将NOAA-AVHRR资料与有效积温结合可以大范围的监测水稻长势;③水稻叶面积时间累积量是反映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有效指数,用它预报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江汉平原 估产模型 长势监测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