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菜品种中油杂501高产油的氮素需求规律
1
作者 胡文诗 李凯旭 +7 位作者 尹羽丰 常海滨 余小红 黄威 顾炽明 李银水 廖星 秦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442,共8页
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油菜生产发展的目标。为阐明油菜品种中油杂501高产油的氮素需求规律,于2022-2023年在湖北省4个县市布置施氮量大田试验,测定油菜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动态变化,分析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对施氮的响应,明确高产油量目标... 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油菜生产发展的目标。为阐明油菜品种中油杂501高产油的氮素需求规律,于2022-2023年在湖北省4个县市布置施氮量大田试验,测定油菜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动态变化,分析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对施氮的响应,明确高产油量目标下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施氮提高单株角果数是获得高籽粒产量的前提,但高氮素投入降低籽粒含油量3.3%~12.1%。各试点获得最高籽粒产量的氮肥投入为251~285 kg/hm^(2),但获得最大产油量,氮肥投入可降低15%~23%。目标菜籽产量4500 kg/hm^(2)比3000 kg/hm^(2)及以下的植株最大氮素积累量和最大生物量,分别高出7.2%~47.5%和3.7%~49.4%;前者植株生物量的快速增长期明显提前,植株氮素养分在播种36 d后开始迅速积累;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在播种100 d左右(越冬期)分别达到5880 kg/hm^(2)和128.5 kg/hm^(2),比后者分别高出1.8~4.1倍和0.4~4.1倍。综上,中油杂501品种高产油的适宜氮肥施用量为191~257 kg/hm^(2),越冬生物量达到5880 kg/hm^(2)保障籽粒高产。生产中为保证高籽粒产油量,要协调氮肥投入与菜籽含油量的关系,适当降低氮肥总投入量以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含油量 目标产量 氮素积累量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土陆相页岩实验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子辉 张居和 +4 位作者 邵红梅 霍秋立 金玮 贾忠伟 苏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7,共13页
页岩储层“四性”实验评价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及核心。现有实验技术存在页岩含油量检测不准、微纳米孔隙测量视域小及代表性差、流动性直接测量参数缺乏等难题,不适应古龙页岩油生产需求。通过研发实验装备、确定实验条件,建立... 页岩储层“四性”实验评价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及核心。现有实验技术存在页岩含油量检测不准、微纳米孔隙测量视域小及代表性差、流动性直接测量参数缺乏等难题,不适应古龙页岩油生产需求。通过研发实验装备、确定实验条件,建立基于保压密闭岩心“四性”实验技术及流程。结果表明:古龙高成熟和成熟页岩含油量测定较国标法可减少损失71%和50%,应用新建不同成熟度页岩含油量恢复模型,恢复了国标法现场录井页岩含油量数据;高成熟与低成熟阶段页岩中干酪根有机质、不同赋存状态油和水定量特征差别明显,受干酪根有机质向页岩油转化及演化程度的控制;页岩孔缝组合构成规模储集空间及流动网络通道,储集空间分为2大类7亚类12种类型,总孔隙度高于粉砂质岩、灰质岩、云质岩;确定页岩油上部、中部、下部油层组含油性与流动性特征,圆柱状页岩样品驱替油率为16%~43%,同一地层温度(100℃)不同驱替压力(10~50 MPa)下的超临界CO_(2)驱替使孔隙度增加4.51百分点、渗透率增加0.53×10^(-3)μm^(2)。研究成果为页岩油规模增储和效益上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土陆相页岩 “四性”实验技术 古龙页岩油 保压密闭岩心 含油量 孔缝组合 驱替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7个油橄榄品种综合品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子桂才 李庆华 +4 位作者 陈玉平 赵丽芳 仇乐川 谷丽军 程昊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90,共5页
为了对我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本试验以云南丽江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引种的7个油橄榄品种鲜果为试验材料,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归一化法检测油橄榄鲜果中的蛋白质、脂肪和脂肪酸含量及鲜果表型性状和经济性状综合... 为了对我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本试验以云南丽江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引种的7个油橄榄品种鲜果为试验材料,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归一化法检测油橄榄鲜果中的蛋白质、脂肪和脂肪酸含量及鲜果表型性状和经济性状综合值。结果表明,7个油橄榄品种鲜果中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均较高,比例适中,蛋白质含量为0.61%~4.31%,脂肪含量为15.2%~24.8%,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为66.6%~87.6%,与本地主栽品种‘小苹果’相比,‘阿尔波萨纳’‘坦彩’‘巴尼亚’等3个油橄榄品种果实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均较为丰富;7个油橄榄品种间鲜果含油率及表型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根据各品种鲜果含油率和表型性状分析,‘巴尼亚’‘卡达什’‘坦彩’为油果兼用优良品种,‘小苹果’‘米扎’为果用优良品种;7个油橄榄品种经济性状及综合值评价结果为‘坦彩’>‘小苹果’>‘阿尔波萨纳’>‘米扎’>‘切姆拉尔’>‘巴尼亚’>‘卡达什’。综合评价表明,‘坦彩’‘小苹果’和‘阿尔波萨纳’等3个品种经济性状及综合值最优,主成分排列亦在前,产业发展中适宜推广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含油率 脂肪酸 综合品质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配方对油茶果实性状及品质动态发育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智 丁志刚 +4 位作者 邹英武 杜洋文 刘晓武 江迎春 肖新意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3-26,71,共5页
为促进油茶丰产稳产,通过对油茶林地合理施肥,提高油茶经济性状及果实品质。采用L_(9)(3^(4))四因素三水平9处理正交试验设计,在2022年7月、9月和10月中旬分别采取各处理油茶鲜果样品,分别测定其单果鲜质量、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找... 为促进油茶丰产稳产,通过对油茶林地合理施肥,提高油茶经济性状及果实品质。采用L_(9)(3^(4))四因素三水平9处理正交试验设计,在2022年7月、9月和10月中旬分别采取各处理油茶鲜果样品,分别测定其单果鲜质量、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找出对油茶果实单果质量、含油率、脂肪酸组分含量动态发育影响因素主次,以及对提高油茶经济性状及果实品质的适宜施肥配方。结果表明:对油茶单果鲜质量大小影响主次为有机肥>复合肥>施肥深度>缓释肥,以配方3配施后,单果质量较大;对油茶果实种仁含油率高低影响因素主次为复合肥>缓释肥>施肥深度>有机肥,以配方7、配方3和配方5配施后较高;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影响因素主次为缓释肥>有机肥>施肥深度>复合肥,以配方1、配方2、配方3和配方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综合得出,对油茶经济性状及果实品质影响因素主次为缓释肥>复合肥>施肥深度>有机肥,施肥最优配方为施肥深度40 cm+缓释肥0.5 kg+复合肥0.75 kg+有机肥7.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施肥配方 果实性状 含油率 脂肪酸组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贮藏时间对紫苏种子发芽与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袁婷婷 杨航 +3 位作者 向依 潘金卫 李慧琳 于二汝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93-100,共8页
【目的】探明低温贮藏不同时间紫苏种子活力与品质的变化规律,为紫苏种质保存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0份紫苏种子为材料,在-15℃低温贮藏条件下,于贮藏1年、2年和3年时间定期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品质,分析紫苏种子活力与品质的变化... 【目的】探明低温贮藏不同时间紫苏种子活力与品质的变化规律,为紫苏种质保存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0份紫苏种子为材料,在-15℃低温贮藏条件下,于贮藏1年、2年和3年时间定期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品质,分析紫苏种子活力与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对照(贮藏前种子)比较,紫苏种子在-15℃低温贮藏1年时,平均发芽率提高9.99%,贮藏2年和3年降低约30%。种子含油量、亚麻酸含量随贮藏时间增加呈增加趋势,蛋白质、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含量随贮藏时间增加呈降低趋势。亚油酸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紫苏种子发芽率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蛋白质、亚油酸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15℃低温条件下,贮藏1年紫苏种子发芽率较高,宜用作种质资源保存繁殖或田间种植;贮藏2~3年紫苏种子品质相对较好,适宜进行食品加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贮藏 种子活力 发芽率 品质 含油率 蛋白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摘时间对武陵山北部地区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春霖 顿春垚 +3 位作者 姚小华 单丹丹 陈伟 万松胜 《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7-21,共5页
油茶采摘时间的确定是保证种植加工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为弄清不同品种油茶在武陵山北部地区的油脂转化规律,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等4个良种油茶果实为研究对象,在10月初至11月初分4次采集其果实... 油茶采摘时间的确定是保证种植加工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为弄清不同品种油茶在武陵山北部地区的油脂转化规律,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等4个良种油茶果实为研究对象,在10月初至11月初分4次采集其果实进行经济性状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10月18日之后,‘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53号’三个品种油茶鲜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等经济指标变化趋于平稳,10月18日之后,四个油茶品种果油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采摘时间 果油率 动态变化 干仁含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丝绵含油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兵 盛家镛 +1 位作者 史常春 沈卫德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47,共2页
为了准确测定家蚕丝绵含油率,采用索氏萃取法,研究水浴温度、丝绵取样干重对丝绵含油率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浴温度在72~73℃、丝绵取样干重在(3.004±0.003)g时,测得的含油率较其他条件下的测定值高。
关键词 蚕丝被 丝绵含油率 索氏萃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含油率关键气候影响因子及模型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蒋元华 廖玉芳 +1 位作者 彭嘉栋 黄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8-595,共8页
为找到影响主产区油茶含油率的关键物候期和关键气候因子,利用湖南省多地区2009-2017年共120项油茶样本鲜果含油率数据及临近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油茶生长各阶段气候因子与鲜果含油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 为找到影响主产区油茶含油率的关键物候期和关键气候因子,利用湖南省多地区2009-2017年共120项油茶样本鲜果含油率数据及临近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油茶生长各阶段气候因子与鲜果含油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与鲜果含油率相关系数最高的气候因子分别为:全年的极端最高气温、果实膨大高峰期的日最高气温≥37℃天数、采后处理期的日降水量≥1mm天数、果实成熟期的最长连续无雨日数、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的极端最高气温和果实第一次膨大期的平均最小相对湿度。基于420项气候因子构建的油茶鲜果含油率的模型精度最高。综合分析得出,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是影响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关键物候期,极端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20℃的积温和最长连续无日照天数是影响鲜果含油率的关键气候因子。其中鲜果含油率与极端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日平均气温≥20℃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长连续无日照天数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油脂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日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L.) 含油率 相关分析 逐步回归 物候期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黄籽油菜高油品系下胚轴再生体系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俊生 范小芳 +1 位作者 谭光轩 李成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为获得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双低恢复系,育成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杂交种,以2个不同甘蓝型黄籽油菜高油双低品系(GY1、GY2)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基中2,4-D和6-BA质量浓度、预培养时间、分化培养基中NAA和6-BA质量浓度组... 为获得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双低恢复系,育成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杂交种,以2个不同甘蓝型黄籽油菜高油双低品系(GY1、GY2)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基中2,4-D和6-BA质量浓度、预培养时间、分化培养基中NAA和6-BA质量浓度组合以及AgNO3质量浓度5种不同因素对其下胚轴芽苗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AgNO3质量浓度外,其他4种因素对2个油菜品系下胚轴芽苗再生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2个油菜品系间和不同处理间的芽苗再生频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油菜品系与处理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4d苗龄,在MS+6-BA 0.5mg/L+2,4-D 0.5mg/L预培养基上预培养3d后,在添加NAA 0.05mg/L+6-BA 2.0mg/L的分化培养基中芽苗再生频率最高,GY1和GY2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分别为45.2%和41.7%。初步建立了甘蓝型油菜高油品系的下胚轴再生体系,为高含油量油菜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籽油菜 高含油量 下胚轴 芽再生频率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居群山桐子的果实含油率与脂肪酸含量 被引量:44
10
作者 祝志勇 王强 +4 位作者 阮晓 李兆慧 薛军 江浩 卢翔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6-180,共5页
随着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加快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以推进能源替代,被认为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最理想途径之一(唐红英,2008)。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源利... 随着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加快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以推进能源替代,被认为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最理想途径之一(唐红英,2008)。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以保障能源安全,实现CO2减排,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Holdren,1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果实含油率 脂肪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对油茶关键生长过程的调节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玉玲 胡冬南 +3 位作者 王伟峰 龚丽娜 张慧 郭晓敏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37,共6页
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长林53品系油茶,采用L27(313)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和芸苔素内酯(BRs),研究植物激素对油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IAA是影响产量和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关键因子... 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长林53品系油茶,采用L27(313)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和芸苔素内酯(BRs),研究植物激素对油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IAA是影响产量和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关键因子,GA是影响叶片钾含量的关键因子,IAA与GA交互作用是影响籽出仁率和仁出油率的关键因子,影响花提前开放的关键因子是GA和CTK互作,IAA、GA和CTK互作是影响干物质积累的关键因子,IAA和BRs是影响叶片磷的关键因子,CTK和BRs互作是影响叶片含氮关键因子;②在5月和10月喷施10 mg/L IAA、10 mg/L GA、10 mg/L CTK和0.001 mg/L BRs,长林53号油茶最早开花;5月和9月喷施10 mg/L IAA、0.1 mg/L GA、0.1 mg/L CTK和0.001mg/L BRs,叶片SPAD值最高;5月和9月喷施0.1 mg/L IAA、0.1 mg/L GA、10 mg/L CTK和0.001 mg/L BRs,有最高的干物质积累;5月和10月喷施1 mg/L IAA、1 mg/L GA、10 mg/L CTK和0.01 mg/L BRs,叶片含磷最高;5月和9月喷施1 mg/L IAA、1 mg/LGA、10 mg/L CTK和0.1 mg/LBRs,叶片含氮量最高;③籽出仁率、仁出油率、叶片钾含量及产量最佳组合分别是5月和10月喷施0.1 mg/LIAA、0.1 mg/L GA、10 mg/L CTK和0.1mg/L BRs、5月和10月喷施10 mg/L IAA、1 mg/L GA、1mg/L CTK和0.01mg/L BRs、5月和9月喷施1 mg/L IAA、0.1mg/L GA、1 mg/L CTK和0.001 mg/L BRs、5月和10月喷施0.1mg/L IAA、10 mg/L GA、1mg/L CTK和0.01 mg/L BRs;④叶片干物质和钾的含量对开花生理贡献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生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 指标 测定 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 出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小桐子种仁含油率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光辉 曾德贤 +3 位作者 吴子欢 范林元 韩迪 刘飞虎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47,55,共5页
通过收集云南省小桐子主要分布区23个县(市)的资源,分析小桐子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和种仁含油率与海拔、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及坡向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小桐子在海拔400~1900 m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海拔800~1700 m;分布纬度21&... 通过收集云南省小桐子主要分布区23个县(市)的资源,分析小桐子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和种仁含油率与海拔、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及坡向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小桐子在海拔400~1900 m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海拔800~1700 m;分布纬度21°57'—26°59'N、经度98°49'—103°7'E,在纬度24°13'—26°9'N、经度100°1'—102°13'E区域分布较集中。海拔1401~1600 m的小桐子含油率显著高于其他海拔;不同类型土壤的小桐子含油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耕作土的小桐子含油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而不同坡向、不同土层厚度对小桐子含油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桐子 含油率 环境因子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处理对油菜籽储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伟 张美玲 +2 位作者 谢同平 张瑞 马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57-260,共4页
探讨经过臭氧处理的油菜籽品质变化。将当年新收获的油菜籽储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定时对油菜籽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处理,每10d对油菜籽的发芽率、含油量和菌落总数等品质指标进行1次检测。结果表明:臭氧质量浓度为0μg/mL(对照)时,发... 探讨经过臭氧处理的油菜籽品质变化。将当年新收获的油菜籽储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定时对油菜籽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处理,每10d对油菜籽的发芽率、含油量和菌落总数等品质指标进行1次检测。结果表明:臭氧质量浓度为0μg/mL(对照)时,发芽率降低最为明显,温度、时间和臭氧质量浓度对发芽率影响极显著(P<0.01),且交互作用明显;不同储藏因素对油菜籽含油量影响大小顺序为储藏时间>储藏温度>臭氧质量浓度;不同质量浓度臭氧处理均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的增长,且在高温条件下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 臭氧 发芽率 含油量 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油田注水伤害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丽丽 侯吉瑞 +2 位作者 赵凤兰 张钧溢 梁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0,162,共5页
苏丹3/7油区采用降压开采,随着地层压力逐渐降低,需要通过注水保持地层能量,而避免注水对储层造成伤害是高效开发的关键。本文采用室内岩心模拟实验,研究注入流速和注水水质及压力等对苏丹3/7油区储层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流... 苏丹3/7油区采用降压开采,随着地层压力逐渐降低,需要通过注水保持地层能量,而避免注水对储层造成伤害是高效开发的关键。本文采用室内岩心模拟实验,研究注入流速和注水水质及压力等对苏丹3/7油区储层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流速、悬浮颗粒粒径、含油量是引起储层伤害的主要原因。建议注入流速小于2 mL/min,注入水的矿化度不小于5070 mg/L,含油量低于40 mg/L,固体悬浮颗粒粒径小于1.6μm,降压开采时压力保持在11 MP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储层伤害 注入流速 乳化油 悬浮颗粒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油含水率在线检测方法的发展与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中合 杨昆 +1 位作者 田松峰 丁常富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4-37,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汽轮机油微水率检测方法的现状 ,提出了采用微波谐振腔微扰法连续测量汽轮机油含水率的方法 ,并设计出可实时测量的谐振器及测量系统 ,其系统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测量精度高。
关键词 汽轮机油 含水率 检测 在线检测 谐振腔微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弹高保暖丝绵的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志红 朱良均 +2 位作者 闵思佳 蔡杰 吕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25,共4页
采用碱液、超高温和自制柔软剂处理研制高性能丝绵.通过碱液浓度、柔软剂浓度、超高温处理时间和柔软剂处理时间的正交试验设计,对相关指标进行DPS数据分析,发现4因素对丝绵的弹性回复率没有显著的影响,而柔软剂对弹性压缩率和含油率均... 采用碱液、超高温和自制柔软剂处理研制高性能丝绵.通过碱液浓度、柔软剂浓度、超高温处理时间和柔软剂处理时间的正交试验设计,对相关指标进行DPS数据分析,发现4因素对丝绵的弹性回复率没有显著的影响,而柔软剂对弹性压缩率和含油率均有显著影响.丝绵的弹性回复率为92.37%~97.66%,弹性压缩率为59.21%~66.77%,均优于行业标准蚕丝绵被特级品的规定.丝绵的含油率为0.28%~1.39%,均优于行业标准蚕丝绵被一级品的规定.丝绵的平均保温率在81.91%~85.24%之间,传热系数的平均值在21.37~27.13 W/(m^2·℃)之间.超高温蒸汽处理有利于增加丝绵的弹性和蓬松性.提出了丝绵加工比较适宜的工艺条件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绵 弹性回复率 弹性压缩率 含油率 保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麻疯树籽种仁化学成分测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敖新宇 刘守庆 +1 位作者 赵宁 陈玉惠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90-92,共3页
测定云南不同产地麻疯树籽种仁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地不同,麻疯树种子中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差异,种仁中油脂含量为46%~58%,粗蛋白含量为20%~28%,总糖含量为1.6%~2.9%,灰分含量为4.1%~4.9%;微量... 测定云南不同产地麻疯树籽种仁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地不同,麻疯树种子中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差异,种仁中油脂含量为46%~58%,粗蛋白含量为20%~28%,总糖含量为1.6%~2.9%,灰分含量为4.1%~4.9%;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样地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华坪地区种子中各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其他样地。综合来看:潞江地区的种子含油率最高,是制备生物柴油的优质种植基地;云南地区麻疯树籽的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去脂脱毒后有望成为动物饲料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籽 含油率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介质中石油类含量测定的改进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西来 梁春 +2 位作者 张俊杰 岳峰 刘建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5,共4页
通过引入油烘干损失系数λ,推导并建立含水介质中石油类含量的新计算公式,并据此对传统测量方法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测定方法可准确测定石油污染含水介质的干固体质量和石油含量;λ值因石油的种类、含水介质的类型而异,柴油在... 通过引入油烘干损失系数λ,推导并建立含水介质中石油类含量的新计算公式,并据此对传统测量方法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测定方法可准确测定石油污染含水介质的干固体质量和石油含量;λ值因石油的种类、含水介质的类型而异,柴油在粗砂中的烘干损失系数约为0.66,测量误差仅约为0.4%,远低于现有方法测量误差,且不受石油挥发性和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介质 石油含量 油烘干损失率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40稠油破乳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戴明 王春霞 +4 位作者 彭伟 古丽加纳提 怀升拜 李旭宏 冯全兴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6-438,共3页
红浅稠油开发区稠油乳状液综合含水约70%。原有的化学破乳剂XJ-936、XJ-420的破乳脱水效果欠佳,外交油含水和污水含油上升。因此,用高分子酚醛树脂、异氰酸酯、胺醇、氢氧化钾合成了破乳剂U-40。与其他3种破乳剂相比,U-40破乳剂的加药... 红浅稠油开发区稠油乳状液综合含水约70%。原有的化学破乳剂XJ-936、XJ-420的破乳脱水效果欠佳,外交油含水和污水含油上升。因此,用高分子酚醛树脂、异氰酸酯、胺醇、氢氧化钾合成了破乳剂U-40。与其他3种破乳剂相比,U-40破乳剂的加药浓度小,脱水速度快,30min和90min的脱水率分别为51.7%和75.9%。在红浅1-1区、红浅1-4区的现场应用表明,加药浓度减少,脱水温度降低,两区块每日外排污水含油分别为24472、16646mg/L,油线含水分别为15.7%、10.7%。U-40破乳剂与反相破乳剂配伍性较好,加药浓度为90~120mg/L、脱水温度75℃时,10个月的净化油含水小于0.49%,平均值为0.28%,外排污水含油平均值为20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稠油 油水乳状液 污水含油 脱水率 反相破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燃烧微库仑法检测抗燃油氯含量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明菊兰 潘芝瑛 周飞梅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0-33,44,共5页
介绍采用高温燃烧微库仑法检测抗燃油氯含量的原理,并进行了检测条件优化试验,得出转化率与主要影响因素如温度、增益、取样电阻、载气流速、氧气流速、偏压、进样量等的关系。在优化试验得出的最佳试验条件下对高温燃烧微库仑法进行了... 介绍采用高温燃烧微库仑法检测抗燃油氯含量的原理,并进行了检测条件优化试验,得出转化率与主要影响因素如温度、增益、取样电阻、载气流速、氧气流速、偏压、进样量等的关系。在优化试验得出的最佳试验条件下对高温燃烧微库仑法进行了重复性测试和回收率测试,结果表明高温燃烧微库仑法检测抗燃油氯含量具有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干扰少、仪器设备费用少、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燃烧微库仑法 抗燃油 氯含量检测 回收率 精密度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