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ss initialization methods for dynamic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ock mass with high in-situ stress 被引量:30
1
作者 YANG Jia-cai LIU Ke-wei +1 位作者 LI Xu-dong LIU Zhi-x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3149-3162,共14页
In the context of deep rock engineering,the in-situ stress state is of major importance a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ock dynamic response behavior.Thus,stress initialization becomes crucial and is the first step ... In the context of deep rock engineering,the in-situ stress state is of major importance a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ock dynamic response behavior.Thus,stress initialization becomes crucial and is the first step for the dynamic response simulation of rock mass in a high in-situ stress field.In this paper,stress initialization methods,including their principle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reproducing steady in-situ stress state in LS-DYNA,are first introduced.Then the most popular four methods,i.e.,explicit dynamic relaxation(DR)method,implicit-explicit sequence method,Dynain file method and quasi-static method,are exemplified through a case analysis by using the RHT and plastic hardening rock material models to simulate rock blasting under in-situ stress condition.Based on the simulation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ress initialization results obtained by implicit-explicit sequence method and dynain file metho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ock material model,and the explicit DR method has an obvious advantage in solution time when compared to other methods.Besides that,it is recommended to adopt two separate analyses for the whol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ock mass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in-situ stress and dynamic disturb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stress stress initialization method dynamic disturbance numerical simulation rock m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渗流-溶蚀耦合作用下三维岩石裂隙渗透特性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申林方 吕倩文 +3 位作者 刘文连 张家明 杨鸿忠 李泽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8-437,共10页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双分布函数分别模拟渗流速度场与溶质浓度场的演化过程,建立了三维岩石裂隙应力-渗流-溶蚀耦合作用机制的数值计算模型,并讨论了渗流流速、法向应力、溶蚀反应速率等因素对裂隙渗透特性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双分布函数分别模拟渗流速度场与溶质浓度场的演化过程,建立了三维岩石裂隙应力-渗流-溶蚀耦合作用机制的数值计算模型,并讨论了渗流流速、法向应力、溶蚀反应速率等因素对裂隙渗透特性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渗流流速较低时,壁面溶蚀出来的离子得不到及时输运,使得出口处浓度较高溶蚀速度慢,裂隙结构呈“喇叭口”状。增大法向应力会减小裂隙开度,减慢溶质的运移速率,使得裂隙出口处的溶蚀速率显著降低,从而限制了其渗透率的发展。当壁面溶蚀反应速率较小时,裂隙渗透率呈持续缓慢增长的状态;随着溶蚀反应速率增加,出口处的溶蚀量会明显小于入口处,导致出口处壁面发生显著溶蚀之前,裂隙渗透率发展缓慢,此后渗透率便呈急速突变增长趋势。研究成果能够为酸蚀作用下岩石裂隙渗透能力的定量评价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应力-渗流-溶蚀耦合 渗透特性 格子BOLTZMANN方法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地应力影响下水平层状岩体隧道支护结构的爆破振动响应特征
3
作者 于建新 刘文金 +1 位作者 张馨 张浩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10,共11页
目的为分析水平层状岩体隧道爆破开挖下的围岩稳定性,开展初始地应力影响下水平层状岩体隧道支护结构的爆破振动研究。方法采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3种不同地应力和3种不同爆破参数下的数值模型,计算并分析隧道支护结构典型位置... 目的为分析水平层状岩体隧道爆破开挖下的围岩稳定性,开展初始地应力影响下水平层状岩体隧道支护结构的爆破振动研究。方法采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3种不同地应力和3种不同爆破参数下的数值模型,计算并分析隧道支护结构典型位置处的动态应力分布特征和振动速度响应规律。结果结果表明:水平层状岩体隧道爆破开挖下,掌子面后方一定距离内的围岩会随着地应力和炮孔类型的变化出现峰值振速增大现象;掏槽孔爆破掌子面后方10 m处,峰值振速最大增幅1.86倍,辅助孔爆破掌子面后方15 m处,峰值振速最大增幅1.83倍;掌子面处拱肩峰值振速掏槽孔爆破时,最大是辅助孔的4.61倍,是周边孔的41.17倍;随着地应力增大,支护结构不同部位横向和竖向压应力差值逐渐增大,30 MPa地应力下隧道爆破支护结构最大产生186.55 MPa的横向压应力和176.39 MPa的竖向压应力;水平层状围岩掌子面掏槽孔爆破时拱顶和拱肩峰值振速最大,周边孔爆破时峰值振速最小;锚杆动态拉应力在掌子面不同爆破参数下具有近线性的变化规律,掏槽爆破峰值14.21 MPa,辅助爆破峰值5.88 MPa,周边爆破峰值1.36 MPa,呈现递减规律。结论水平层状岩体隧道开挖中地应力增加会引起支护结构的峰值应力增加,不同爆破参数下掏槽爆破引起的爆破振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隧道爆破 地应力 爆破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应力系数的河谷区域应力表达方法研究
4
作者 张占荣 崔岚 +3 位作者 冷先伦 王川 杨闯 李时亮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1,38,共10页
河谷区域地应力分布规律是开展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亦是控制边坡破坏形态与模式的关键因素。为研究河谷区域地应力分布特征和表达方法,收集了15个已有河谷边坡应力钻孔实测数据,分析河谷应力场的分布与分区特征,进而结合河谷区域的地... 河谷区域地应力分布规律是开展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亦是控制边坡破坏形态与模式的关键因素。为研究河谷区域地应力分布特征和表达方法,收集了15个已有河谷边坡应力钻孔实测数据,分析河谷应力场的分布与分区特征,进而结合河谷区域的地质演化过程,提出河谷应力的表达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义地形应力系数、坡高谷宽比、埋深坡高比共3个无量纲量,提出基于地形应力系数的河谷应力三点表述方法;进而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开展25组河谷应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给出基于地形应力系数的河谷应力表达式拟合求解方法;最后开展工程案例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地形应力系数的河谷应力表达方法能有效识别应力的分布规律、分区特征和快速估算应力量值,当坡高谷宽比为4、坡角为80°时,最大地形应力系数约为0.91、埋深坡高比约为0.59、对应的应力量值约为1.91倍的自重应力;(2)当坡高谷宽比相同时,地形应力系数与坡角存在三角函数关系,即在应力降低区和增高区上升段的斜率与坡角余切值呈线性关系、应力增高区的地形应力系数最大值与坡角正弦值呈线性关系、地形应力系数最大值对应的埋深坡高比与坡角余弦值呈线性关系、应力增高区下降段的地形应力系数与埋深坡高比呈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应力 地形应力系数 应力表达方法 数值模拟 拟合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早子沟金矿区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杨剑 张卫雄 +5 位作者 陈爱兵 翟向华 张元 姜鑫 胡杨 李永恒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6-362,共17页
甘肃早子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是西秦岭成矿带中的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该文通过矿区构造地质特征研究,以断裂构造、节理、擦痕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早子沟金矿床控矿构造演化序列及主应力方向,... 甘肃早子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是西秦岭成矿带中的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该文通过矿区构造地质特征研究,以断裂构造、节理、擦痕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早子沟金矿床控矿构造演化序列及主应力方向,认为早子沟金矿控矿构造演化经历了三期六个阶段。为了了解矿区构造应力场分布趋势及展布范围,以构造应力场分析为基础,基于岩石力学实验,测定岩石的力学参数,建立合理的地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FEM)对早子沟金矿区地质构造进行二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并对成矿有利的部位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构造应力场分布受断裂控制,各个时期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值分布基本处于断裂周缘,应力强度是决定构造活动强度的主要因素。应力高值区域构造活动强烈,岩石破碎,为成矿提供了通道和赋存部位。据此推测近南北向断裂两端及东北向断裂与西北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构造应力场 有限元法 数值模拟 早子沟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高地应力条件下光面爆破围岩损伤规律研究
6
作者 黄永辉 占宇飞 +2 位作者 张洪波 李清林 阮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2,共9页
针对深埋隧道开挖过程中存在极高地应力的情况,为研究地应力对光面爆破围岩损伤产生的影响,采用基于ANSYS/LS-DYNA软件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结构化网格-有限元-粒子流耦合算法(structured mesh-finite element-particle flow coupling al... 针对深埋隧道开挖过程中存在极高地应力的情况,为研究地应力对光面爆破围岩损伤产生的影响,采用基于ANSYS/LS-DYNA软件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结构化网格-有限元-粒子流耦合算法(structured mesh-finite element-particle flow coupling algorithm,S-FEM-SPH)进行三维模拟。研究在双向等值地应力0~40 MPa条件下的光面爆破围岩损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边帮和顶板处的围岩损伤度根据爆心距的变化分为水平直线阶段和反“S”型曲线下降阶段;在反“S”型曲线下降阶段,距离爆心距中间位置的围岩,损伤度随爆心距的下降速率大;地应力对边帮和顶板处的围岩损伤均有影响,但对边帮处围岩损伤的影响大于顶板处,当地应力大于20 MPa时影响更加明显;通过对比边帮和顶板处有效塑性应变和围岩损伤深度随地应力的变化规律,从而验证了围岩损伤深度随地应力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变化规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光面爆破 极高地应力 围岩损伤 S-FEM-SPH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分段地应力特征及裂缝分布预测
7
作者 黄超 郭宏辉 +3 位作者 张生龙 朱林涛 冯建伟 杜赫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发育背景为基础,利用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地应力状态、断裂周缘裂缝系统及单井产能特征。根据纵横波测井与岩石力学实验获得的储集层力学条件,构建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并基于弹塑性...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发育背景为基础,利用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地应力状态、断裂周缘裂缝系统及单井产能特征。根据纵横波测井与岩石力学实验获得的储集层力学条件,构建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并基于弹塑性理论,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走滑断控模式下目的层裂缝发育特征。研究表明,断裂带各段地应力模式不同;地质单元结构差异控制地应力分布,裂缝高密度区多呈条带状分布于断裂两侧或断裂之间;在安德森Ⅰa型、Ⅲ型地应力模式下,裂缝高密度区油气井具高产特征。明确了顺北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的地应力条件、裂缝发育特征及单井油气高产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地区 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 地应力 裂缝预测 构造分段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量分配的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裂缝竞争扩展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景华 朱海燕 +6 位作者 赵鹏 陈世杰 佘朝毅 郑马嘉 王大江 陆朝辉 唐煊赫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1,共7页
大港油田沧东凹陷孔二段储层岩性复杂多变,非均质性强,在进行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时,裂缝之间存在竞争扩展现象,储层改造效果不佳。针对此问题,文中建立了可靠的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数值模型,对不同施工工艺下裂缝竞争扩展规律进行了系统... 大港油田沧东凹陷孔二段储层岩性复杂多变,非均质性强,在进行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时,裂缝之间存在竞争扩展现象,储层改造效果不佳。针对此问题,文中建立了可靠的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数值模型,对不同施工工艺下裂缝竞争扩展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施工参数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考虑压裂液分配差异,对影响多裂缝竞争扩展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注液量的增大会抑制中间裂缝的发育,增大泵注排量和簇间距会促进裂缝均衡扩展;增大压裂液黏度会加剧裂缝之间的竞争扩展;减小段间距会加剧段间应力干扰,压裂段2和压裂段3的HF1压裂液进液受到抑制,中间裂缝受到的应力干扰减小。研究为水平井分段多簇裂缝扩展形态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 应力干扰 位移不连续法 竞争扩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偶应力理论的无网格Galerkin方法及尺度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敦福 朱维申 李术才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8-632,共5页
Cosserat介质理论又称为偶应力理论,它较传统连续介质力学更精确,在研究具有微结构介质的力学行为时具有优势。文中将偶应力理论和无网格方法结合在一起,建立基于偶应力理论的无网格方法的基本算法,导出离散模型的计算列式。首先以圆孔... Cosserat介质理论又称为偶应力理论,它较传统连续介质力学更精确,在研究具有微结构介质的力学行为时具有优势。文中将偶应力理论和无网格方法结合在一起,建立基于偶应力理论的无网格方法的基本算法,导出离散模型的计算列式。首先以圆孔孔边应力集中问题和薄梁的弯曲问题为例,确定这一方法的基本参数,解决算法实施的关键技术。进而研究平面裂隙破裂问题,结果表明,裂隙破裂的尺度效应明显,偶应力对裂隙始裂的破裂方向、破裂步长和破裂载荷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应力理论 无网格方法 裂隙破裂 尺度效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巷道围岩应力变化规律及支护技术
10
作者 王胜开 刘家明 +4 位作者 朱志根 余一松 方旭刚 李华华 刘立波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以云南某矿山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埋深1 500 m巷道围岩破坏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巷道围岩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埋深1 500 m近矿体段主运输巷道及沿脉运输巷道围岩基本属于Ⅰ、Ⅱ类围岩;巷道地层... 以云南某矿山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埋深1 500 m巷道围岩破坏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巷道围岩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埋深1 500 m近矿体段主运输巷道及沿脉运输巷道围岩基本属于Ⅰ、Ⅱ类围岩;巷道地层稳定性对松动圈的影响大于巷道断面尺寸对松动圈的影响;在围岩应力、采动应力、爆破荷载等扰动作用下,巷道拱角围岩应力大于侧帮围岩应力。基于巷道围岩破坏模式,提出了锚杆+钢筋网+喷砼支护方式,3DEC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支护后,巷道两帮、拱顶、底板塑性区深度分别减小了0.5、0.8、0.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巷道 塑性区 围岩 围岩应力 支护方式 数值模拟 破坏模式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压裂斜井段累积塑性应变数值模拟研究
11
作者 李韵竹 魏占军 +2 位作者 陈鹏羽 程木伟 席岩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101,共8页
多级压裂过程中交变载荷导致的水泥环界面累积塑性应变是微环隙产生的主要原因,斜井段因地应力偏转、套管不居中导致应力环境复杂,水泥环累积塑性应变发展规律鲜有研究。为此,考虑斜井段交变载荷、套管不居中及地应力偏转,结合水泥环损... 多级压裂过程中交变载荷导致的水泥环界面累积塑性应变是微环隙产生的主要原因,斜井段因地应力偏转、套管不居中导致应力环境复杂,水泥环累积塑性应变发展规律鲜有研究。为此,考虑斜井段交变载荷、套管不居中及地应力偏转,结合水泥环损伤本构模型,建立了交变载荷作用下斜井段累积塑性应变发展数值模型,分析了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套管-水泥环界面处累积塑性应变变化规律,研究了套管居中度、交变载荷幅值及水泥环力学参数对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规律,评价了交变载荷作用下斜井段累积塑性应变沿程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斜井段地应力偏转会导致塑性应变增量增加,套管不居中会导致初始塑性应变增加,进而增大井筒气体泄漏的风险;套管内压越大,水泥环产生的累积塑性应变越大;同等力学条件下,提高套管居中度、降低水泥环弹性模量有利于减小累积塑性应变,保障水泥环密封的完整性;同等交变载荷次数条件下,斜井段累积塑性应变随着井深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最大累积塑性应变出现在井斜角60°处,最小累积塑性应变出现在造斜点处。研究结果可为斜井段水泥环密封完整性的保护以及钻井液类型的优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压裂 斜井段 累积塑性应变 交变载荷 数值模拟 密封完整性 地应力偏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增材制造残余应力与变形调控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璇 陈勇 +1 位作者 陈辉 熊俊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5,共11页
电弧增材制造(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WAAM)以电弧为载能束逐层熔化金属丝材,适合中大尺寸复杂金属构件的快速制造,因其成形效率高、制造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等优势,在航空航天、国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残余应力与变... 电弧增材制造(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WAAM)以电弧为载能束逐层熔化金属丝材,适合中大尺寸复杂金属构件的快速制造,因其成形效率高、制造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等优势,在航空航天、国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残余应力与变形调控是推进金属构件WAAM高效、高质量发展与应用必须解决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难题。本文探讨了WAAM残余应力与变形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对比了残余应力与变形的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方法,并对WAAM沉积前、中、后不同阶段控制残余应力与变形的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最后指出数值模拟、机器学习、现场诊断及控制是未来WAAM残余应力与变形调控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残余应力 变形 测量技术 数值模拟 调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方法对锈蚀钢筋混凝土黏结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3
作者 吴洁琼 张子建 +1 位作者 金浏 杜修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83,共14页
为探究不同试验方法对锈蚀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对拉拔试验和梁式试验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建立对应的拉拔模型和梁模型,分析受拉钢筋非均匀锈蚀和约束条件(厚径比和箍筋约束情况)对黏结性能的影响。在数值模型中,通过对受拉筋... 为探究不同试验方法对锈蚀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对拉拔试验和梁式试验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建立对应的拉拔模型和梁模型,分析受拉钢筋非均匀锈蚀和约束条件(厚径比和箍筋约束情况)对黏结性能的影响。在数值模型中,通过对受拉筋及其周围混凝土的精细化建模来模拟机械咬合力,通过面面接触来反映摩擦力,忽略化学胶结力,考虑到受拉钢筋横截面的锈蚀非均质性,采用两阶段数值分析方法,即先通过施加强制位移模拟锈蚀对钢筋混凝土界面的影响,然后再分析锈蚀试件的黏结性能。研究表明:试验方法对锈蚀试件的破坏模式和黏结应力-滑移曲线有显著影响。梁模型和拉拔模型在发生黏结破坏时均会加深和加宽原有锈胀裂缝,但梁模型还会产生贯穿黏结区的斜向裂缝;拉拔模型的黏结强度和下降段斜率明显大于梁模型;箍筋约束情况对梁模型和拉拔模型黏结强度的影响差别不大,而厚径比由2.0增加到3.5,3%锈蚀率时梁模型和拉拔模型黏结强度分别增加了16%和32%。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证明了上述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并进一步建立了不同试验方式下黏结强度归一化模型。黏结强度归一化模型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所提出归一化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方式 梁模型 拉拔模型 破坏模式 黏结应力-滑移曲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本构模型下地应力对爆破效果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缪广红 张旭 +1 位作者 孙伟波 孙文翔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9,共7页
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不同地应力下的HJC本构模型和RHT本构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本构模型中爆破对模型有效应力、岩石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HJC本构模型的有效应力变化更贴近实际情况,而RHT本构模型的岩石损伤更贴近实际情况;地应力... 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不同地应力下的HJC本构模型和RHT本构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本构模型中爆破对模型有效应力、岩石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HJC本构模型的有效应力变化更贴近实际情况,而RHT本构模型的岩石损伤更贴近实际情况;地应力对距离炮孔较近区域有效应力的影响较小,而对距离炮孔较远区域有效应力的影响较大;地应力对HJC本构模型的岩石损伤影响较小,对RHT本构模型的损伤变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 地应力 爆破效果 数值模拟 损伤变量 有效应力 岩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监测与数值模拟方法的斜坡稳定性与管道失效风险评估
15
作者 王兴鲁 向斌 +1 位作者 胡益铭 王仁超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2-663,共12页
斜坡移动对埋地油气管道的结构完整性产生威胁,为了降低管道拉伸破坏发生灾害的概率,需要对管道的安全性进行定量评估。尽管在管道斜坡灾害的调查和预防中取得有益的成果,但只是对于斜坡灾害提出发生概率的大小,并没有对灾害发生提出准... 斜坡移动对埋地油气管道的结构完整性产生威胁,为了降低管道拉伸破坏发生灾害的概率,需要对管道的安全性进行定量评估。尽管在管道斜坡灾害的调查和预防中取得有益的成果,但只是对于斜坡灾害提出发生概率的大小,并没有对灾害发生提出准确预测。本研究基于云南输油管道YC027-35边坡案例,采用ABAQUS结合数字高程数据与现场勘察的岩土体信息,建立管道和土壤非线性接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降雨工况下分析管道的拉应力、应变响应,并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斜坡稳定性,结合危险性判别因子对斜坡稳定性做出评价,最后基于管道应变失效准则并结合现场原位监测对管道失效风险做出评估。结果表明,在降雨荷载下,斜坡稳定性系数为F_(r)=1.02,处于欠稳定状态,与综合指标数值分析法结果一致;当斜坡滑动位移0.4 m时,管道拉应力达到屈服应力,当斜坡滑动位移为0.75 m时,管道应变值达到容许拉应变1%,此时管道失效。管道在斜坡作用下的应力先到达极限值,其次才发生应变屈服。本文所采用的原位监测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够对斜坡稳定性和管道失效定量分析,该研究为管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斜坡 原位监测 数值模拟 强度折减法 失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焊接残余应力的轮廓法定量测试与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汤联生 王芳 +6 位作者 林星 陈永生 高伟 蔡文昕 杨文彬 张世伟 张朱武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9-105,共7页
采用轮廓法对P91管道焊接接头沿厚度方向的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定量测试,并确定了弯矩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机理,对轮廓法测试的环向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重构修正,使得测试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建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有限元模型,... 采用轮廓法对P91管道焊接接头沿厚度方向的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定量测试,并确定了弯矩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机理,对轮廓法测试的环向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重构修正,使得测试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建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有限元模型,明确了管道焊接残余应力沿厚度方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焊缝中心沿厚度方向,环向焊接残余应力由外表面至内表面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分布趋势,且均为拉应力分布,内、外表面的环向焊接残余应力明显大于厚度中心处的环向焊接残余应力,最小环向焊接残余应力出现在厚度中心处。轴向焊接残余应力由外表面至内表面呈现出压应力逐渐减小转变为拉应力的分布趋势,在厚度中心拉应力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法 焊接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不同辐射传热模型模拟氧化镓单晶生长热场的对比研究
17
作者 殷长帅 孟标 +3 位作者 梁康 崔翰文 刘胜 张召富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6-395,共10页
采用导模法(EFG法)生长高质量的氧化镓单晶时,炉内的辐射传热对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温场分布、应力分布等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采用Rosseland方法、P1近似方法、离散坐标法(DOM)等3种不同辐射模型,对生长氧化镓单晶的三维热场分布进行有限... 采用导模法(EFG法)生长高质量的氧化镓单晶时,炉内的辐射传热对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温场分布、应力分布等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采用Rosseland方法、P1近似方法、离散坐标法(DOM)等3种不同辐射模型,对生长氧化镓单晶的三维热场分布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热弹性应力模型分析求解晶体在不同热通量下的应力分布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辐射模型计算的热场存在明显差异:在相同的加热功率下,Rosseland辐射模型的固液界面温度梯度最小,DOM方法具有最大的温度梯度;在相同热通量下,DOM辐射模型在冷却初期表现出最高的热应力,而Rosseland模型在冷却的最后阶段热应力最高;在不同的热通量条件下,Rosseland辐射模型的应力和温度变化最显著。该研究工作为氧化镓和其他相关单晶材料的生长热场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模法 氧化镓 辐射模型 热场 数值模拟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GR2井现今地应力特征及断层稳定性分析
18
作者 陈东方 杨跃辉 +5 位作者 牛兆轩 王红伟 金显鹏 李振宇 吴海东 刘东林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437,共13页
【研究目的】地应力大小和方向是干热岩开发中井位部署、压裂设计和储层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基础数据,研究储层应力状态对干热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根据区域地质构造演化、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节理裂隙统计、原地应力实... 【研究目的】地应力大小和方向是干热岩开发中井位部署、压裂设计和储层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基础数据,研究储层应力状态对干热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根据区域地质构造演化、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节理裂隙统计、原地应力实测数据分析了共和盆地区域应力场的特征,结合共和GR2地热井储层构造、地层岩性特点建立三维模型,利用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本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获取了共和盆地GR2井的三维地应力数据,探讨了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干热岩注水开发与断层稳定性。【研究结果】①模拟所得地应力分布与理论值吻合,满足初始位移精度要求,最终预估了井中地应力场分布特征;②在500~4500 m深度范围内,三向主应力总体表现为σv>σH>σh,表明该区域应力结构有利于正断层活动;③青海共和盆地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整体上呈北东(NE)向挤压变形作用为主,有利于花岗岩岩体具有低的流体渗透率、低的热流传导。④在统一的区域地应力场作用下,研究区3900~4500 m干热岩注水开发过程中,当地面持续注入压力达到或超过约19.9 MPa时,可能引起场区内断层的滑动失稳,导致中小地震的发生,在干热岩开发利用中需注意防范。【结论】研究结果对共和盆地地球动力学研究及干热岩安全开发利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开发 地应力 三维数值模拟 断层活动性 地质调查工程 共和盆地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散岩堆体地层下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法及合理进尺
19
作者 舒志勇 谭昌荣 李向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2,共6页
以洞口段穿越松散岩堆体地层的雅康高速公路日地1号隧道为依托工程,通过数值模拟了开挖过程,分析两台阶法、三台阶法、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4种工法下隧道洞口段围岩应力和变形特征,综合比选出最适宜隧道洞口段施工的工... 以洞口段穿越松散岩堆体地层的雅康高速公路日地1号隧道为依托工程,通过数值模拟了开挖过程,分析两台阶法、三台阶法、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4种工法下隧道洞口段围岩应力和变形特征,综合比选出最适宜隧道洞口段施工的工法,并给出了合理开挖进尺。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段开挖时掌子面前方拱顶和拱肩的变形最明显;4种工法中,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对拱顶沉降和洞周收敛的效果较好,建议开挖进尺取1.2 m。基于数值模拟结果,依托工程采用了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开挖进尺为1.2 m。经现场监测,隧道变形控制良好。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松散岩堆体地层 施工方法 数值模拟 围岩变形 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 开挖进尺 初期支护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hino精准曲面建模的常村煤矿原岩地应力场反演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祝凌甫 伊丙鼎 +1 位作者 曲秋扬 胡滨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37,42,共6页
选取潞安矿区常村煤矿+470 m水平煤岩层为模拟研究对象,基于Rhino精准曲面建模软件构建三维地质曲面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进行了常村煤矿原岩地应力场的计算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Rhino建模软件可以比较精确地对煤... 选取潞安矿区常村煤矿+470 m水平煤岩层为模拟研究对象,基于Rhino精准曲面建模软件构建三维地质曲面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进行了常村煤矿原岩地应力场的计算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Rhino建模软件可以比较精确地对煤矿区的地质模型进行构建,以曲面代替岩层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煤矿井下地层的实际分布情况,褶曲等地质构造可以被真实体现,原岩地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反演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大型地质构造区域原岩地应力场与其他区域有较大的差异,向斜轴部原岩地应力场集中程度最大,从断层中部到断层端部再到远离断层区域地应力场呈现"小—大—原"的分布规律。通过对比常村煤矿现场实测的17个地应力测点量值与地应力反演量值,两者均显示,常村煤矿+470 m水平煤岩层内部最大主应力稳定在12 MPa左右,最小主应力稳定在6 MPa左右,垂直主应力稳定在9 MPa左右,属于走滑型应力状态,地应力实测和地应力反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地质构造 地应力反演 Rhino建模 FLAC^(3D)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