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0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linear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被引量:2
1
作者 于荣泽 卞亚南 +3 位作者 周舒 王楷军 吕琦 陈朝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980-1987,共8页
A nonlinear flow reservoir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The well-grid equations were deduced and the dimensionles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was intr... A nonlinear flow reservoir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The well-grid equations were deduced and the dimensionles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was introduced to describe the permeability variation of nonlinear flow.The nonlinear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program was compiled based on black-oil model.A quarter of five-spot well unit was simula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onlinear flow on the exploitation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The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Darcy flow,quasi-linear flow and nonlinear flow were provided.The dimensionles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distribution was gained to describe the nonlinear flow degree.The result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Darcy flow,when considering nonlinear flow,the oil production is low,and production decline is rapid.The fluid flow in reservoir consumes more driving energy,which reduces the water flooding efficiency.Darcy flow model overstates the reservoir flow capability,and quasi-linear flow model overstates the reservoir flow resistance.The flow ability of the formation near the well and artificial fracture is strong while the flow ability of the formation far away from the main streamline is weak.The nonlinear flow area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quasi-linear flow during the fluid flow in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The water propelling speed of nonlinear flow is greatly slower than that of Darcy flow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artificial fracture,and the nonlinear flow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well pattern arrangement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nonlinear flow mathematical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n hard-thick roof inducing rock burst in coal mine 被引量:13
2
作者 HE J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314-2320,共7页
In order to reveal the dynamic process of hard-thick roof inducing rock burst,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strongest dynamic disasters in coal min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dynamic loading ef... In order to reveal the dynamic process of hard-thick roof inducing rock burst,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strongest dynamic disasters in coal min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dynamic loading effect of roof vibration on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s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st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 one hand, hard-thick roof will result in high stress concentration on mining surrounding rocks; on the other hand, the breaking of hard-thick roof will lead to mining seismicity, causing dynamic loading effect on coal and rock mass. High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dynamic loading combination reaches to the mechanical conditi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rock burst, which will induce rock burst. The mining induced seismic events occurring in the roof breaking act on the mining surrounding rocks in the form of stress wave. The stress wave then has a reflection on the free surface of roadway and the tensile stress will be generated around the free surface. Horizontal vibration of roadway surrounding particles will cause instant changes of horizontal stress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s;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horizontal stress but i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vertical stress; the increase of horizontal stress of roadway near surface surrounding rocks and the release of elastic deformation energy of deep surrounding coal and rock mass are immanent causes that lead to the impact instability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s. The most significant measures for rock burst prevention are controlling of horizontal stress and vibration strength.Key wo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thick roof rock burst numerical simulation horizontal stress stress wa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网地浸采铀溶浸范围井储耦合和粒子示踪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蕴 左海啸 +5 位作者 李召坤 张宇 常勇 祝晓彬 吴剑锋 吴吉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3-512,共10页
为探索水平井技术在我国砂岩型铀矿地浸采铀领域的可行性,解析水平井网地浸采铀水动力过程和定量刻画溶浸范围是科学评判的基础和前提。水平井网地浸模式下地下水动力过程涉及井筒流与储层达西流的耦合(井储耦合),通过研发井储耦合数值... 为探索水平井技术在我国砂岩型铀矿地浸采铀领域的可行性,解析水平井网地浸采铀水动力过程和定量刻画溶浸范围是科学评判的基础和前提。水平井网地浸模式下地下水动力过程涉及井筒流与储层达西流的耦合(井储耦合),通过研发井储耦合数值模拟技术,构建水平井网地浸采铀地下水动力学模型,开发基于MODPATH粒子示踪模拟和Alpha-shape算法的溶浸范围自动提取技术,基于理想模型和实际场地模型的应用验证,实现地浸开采过程中溶浸液流动状态和溶浸范围的模拟刻画。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MODFLOW模型,井储耦合模型可刻画水平井注液过程中井储交互流量及变化,且交互流量值与储层渗透系数K值变化呈正相关;在井储耦合渗流模拟的基础上,可自动提取模拟时段内被抽液井有效捕捉的粒子迹线所包络的范围,识别抽液井不同捕获流量贡献率对应的溶浸范围,95%流量贡献率对应的溶浸范围为100%流量贡献率对应范围体积的40%,表明溶浸液从水平井注入储层至浸出液被竖井抽出,地浸开采前期流量交互主要集中于溶浸范围内部,而外部迹线的流速低,对抽液流量的贡献率低且浸出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水平井网 水动力 溶浸范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层型陆相页岩油储层压裂裂缝扩展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柴妮娜 李嘉瑞 +3 位作者 张力文 王俊杰 刘亚鹏 朱伦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0,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了一套泥页岩及细粒砂质岩,具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勘探开发评估资源量合计达十几亿吨。但页岩油储层可动性差、地层埋深浅,水平段层理、断缝、断层发育,裂缝扩展形态未知,体积压裂改造难度大。针对长7段井下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了一套泥页岩及细粒砂质岩,具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勘探开发评估资源量合计达十几亿吨。但页岩油储层可动性差、地层埋深浅,水平段层理、断缝、断层发育,裂缝扩展形态未知,体积压裂改造难度大。针对长7段井下储层获取的全直径致密砂泥岩岩心和页岩岩心,利用水泥包裹岩心方法开展真三轴室内压裂物模实验,获取水力裂缝形态,揭示弱应力场下页岩油储层水力裂缝扩展机理。实验发现,页岩油储层层状结构较密集,岩石颗粒之间胶结性较弱,压裂液容易沿着层理渗滤,在垂向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差小于2 MPa时,水力裂缝形态多为水平缝,压裂液主要沿层理或水平的天然裂缝渗滤;垂向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差增加到7 MPa时,会出现垂向穿层缝,形成局部台阶,最后被弱胶结层理面捕获后,沿层理渗滤延展。因此,压裂施工时,优选垂向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值较大的区域进行施工(井口位于山顶),有利于水力裂缝垂向延展,增加储层的体积压裂效果,提高页岩油产量和增大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型页岩油储层 水力压裂实验 最大水平主应力 水力裂缝形态 天然裂缝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储层大斜度井密切割多簇压裂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时贤 葛晓鑫 +4 位作者 张博涛 许洪星 殷乐宇 郭天魁 张腾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中国陆上页岩油储层具有多层甜点叠置特征显著、单层厚度小和应力隔夹层多等特点,传统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纵向穿层效果有限,为此提出采用大斜度井进行陆上页岩油的压裂开发.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实现多层叠置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和... 中国陆上页岩油储层具有多层甜点叠置特征显著、单层厚度小和应力隔夹层多等特点,传统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纵向穿层效果有限,为此提出采用大斜度井进行陆上页岩油的压裂开发.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实现多层叠置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和地质力学耦合建模,进行大斜度井裂缝起裂与扩展-流动一体化数值模拟,并开展敏感性分析明确影响压裂效果的主控因素.针对工区地质力学特点,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大斜度井分段体积压裂密切割采用簇间距12 m进行压裂可以对多层叠置页岩油储层获得较好的储层改造效果,当施工液量为1.3×10^(3)~1.5×10^(3)m^(3)/段、施工排量为7 m^(3)/min及加砂强度为2.5 m^(3)/m时,存在较好的裂缝改造体积和压后产量.通过微地震和现场生产数据对压后改造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单井入液量和加砂量同微地震检测效果呈现正相关性,验证了数值模拟压裂设计方案的可靠性.通过合理大斜度井密切割压裂设计和针对性“低砂比、缓增幅组合泵注工艺优化”加砂策略,现场的大斜度井压裂改造没有出现砂堵现象,实现了安全加砂.研究成果对于陆上页岩油储层进行大位移井体积压裂设计和参数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储层改造 大斜度井 页岩油 多层叠置 地质工程一体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注气改善稠油火驱效果的机理及应用
6
作者 袁士宝 辛文宾 +5 位作者 杨凤祥 孙新革 蒋海岩 展宏洋 任梓寒 李海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342-9348,共7页
火驱作为接替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开采方式之一,在开发稠油时存在波及效率低、见效时间晚等问题。针对稠油油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脉冲注气的火驱方式,该方式通过调整注气井的工作制度,以改善火驱的燃烧波及效果。在新疆红浅1稠油... 火驱作为接替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开采方式之一,在开发稠油时存在波及效率低、见效时间晚等问题。针对稠油油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脉冲注气的火驱方式,该方式通过调整注气井的工作制度,以改善火驱的燃烧波及效果。在新疆红浅1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揭示了脉冲注气的可行性和作用机理,研究了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对脉冲注气开发效果的影响,最后应用于火驱矿场。结果表明:脉冲注气通过脉冲的峰值与谷值对燃烧前缘进行调控,加速了燃烧前缘的均匀推进,从而提高了驱油效率。脉冲注气可使见效时间提前600 d左右,燃烧波及增加30%以上。脉冲注气适用于储层纵向渗透率级差小于15、原油黏度为2000~10000 mPa·s的中等非均质储层,最佳的脉冲振幅为1.5~2、步长为30 d。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新疆红浅1火驱工业区后,井组日产油增加0.5~2.8 t,空气油比降低34%,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驱 脉冲注气 非均质储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水库心墙坝连溃过程数值模拟
7
作者 王建中 孙万光 +1 位作者 李晓军 张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3,共7页
与单一水库相比,梯级水库连溃灾害影响更大、致灾因素更加复杂,然而梯级水库心墙坝连溃过程数值模拟仍面临较大困难。提出了梯级水库连溃过程数值模拟方法:采用DLBreach模拟溃坝洪水过程,采用天然河道一维水动力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模拟... 与单一水库相比,梯级水库连溃灾害影响更大、致灾因素更加复杂,然而梯级水库心墙坝连溃过程数值模拟仍面临较大困难。提出了梯级水库连溃过程数值模拟方法:采用DLBreach模拟溃坝洪水过程,采用天然河道一维水动力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模拟溃坝洪水演进过程,基于C#语言开发了梯级水库连溃数值模拟程序,采用文本交互数据方式将溃坝模型和洪水演进模型连接。实例研究表明:DLBreach模型模拟射月沟水库溃坝洪水洪峰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仅为1.8%,峰现时间仅相差1.2min,模拟精度较高;溃坝洪水演进方面,方法与HEC-RAS(FVM)模拟洪峰流量相对误差仅为1%,洪水演进过程接近,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天然河道溃坝洪水演进模拟。本文方法计算精度、计算效率均较高,实现了梯级水库心墙坝连溃快速、高精度数值模拟,为突发洪水事件及其后果的快速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 心墙坝 连溃 数值模拟 DLBrea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页岩储层压裂裂缝扩展均匀性研究
8
作者 胡景宏 廖松泽 +1 位作者 蔡益栋 芦俊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1-482,共12页
深部页岩气资源量巨大,加快深部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密切割水力压裂是实现深部页岩气规模开发的重要增产措施。但在密集布缝的同时可能出现部分射孔簇扩展受限的现象。因此确定合理的布缝间距形成均匀... 深部页岩气资源量巨大,加快深部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密切割水力压裂是实现深部页岩气规模开发的重要增产措施。但在密集布缝的同时可能出现部分射孔簇扩展受限的现象。因此确定合理的布缝间距形成均匀且密集的裂缝对提高油气产量、降低成本尤为重要。为探究深部裂缝性页岩储层压裂裂缝扩展的均匀性,结合位移不连续法和拟三维裂缝模型建立了考虑天然裂缝影响的多层水力压裂模型,并引入Broyden迭代计算方法提出了流固耦合多裂缝模型高效解法。模拟分析了水平应力差和施工参数对多簇裂缝形态和裂缝扩展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royden迭代比牛顿迭代计算效率更高。深部页岩储层在高应力差(10 MPa)条件下,水力裂缝难以发生转向;簇间距并非越密越好,当簇间距增加至8 m时可显著提升各簇裂缝进液均匀性;适当提升压裂液黏度(>20 mPa·s)和施工排量(>16 m 3/min)有利于裂缝密集且均匀地扩展。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深部页岩压裂工艺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页岩 裂缝性储层 密切割压裂 裂缝均匀性 裂缝形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底水油藏底部注水方法及应用
9
作者 宋鹏 张心罡 +4 位作者 杨卫国 王楠 石坚 谢启超 段文豪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5-381,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底水油藏天然能量不足、压力系数低、渗透率低、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采用常规注水开发含水率上升快、采收率低,为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效果,提出了底部注水理念。从底水能量、渗透率各向异性、隔层渗透率、夹层频率和沉积韵...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底水油藏天然能量不足、压力系数低、渗透率低、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采用常规注水开发含水率上升快、采收率低,为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效果,提出了底部注水理念。从底水能量、渗透率各向异性、隔层渗透率、夹层频率和沉积韵律5个影响底水油藏开发效果的因素入手,采用油藏数值模拟,对比油层注水和底部注水采收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底部注水开发可有效增大底水能量,实现油水界面均匀抬升,大幅延长中—低含水采油期,较油层注水最终采收率提高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侏罗系 低渗透底水油藏 数值模拟 注水部位 底部注水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4号断裂带断控体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规律
10
作者 江山 唐永建 +3 位作者 焦霞蓉 李文亮 黄成 王泽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4,共11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4号断裂带奥陶系断控体碳酸盐岩凝析气藏采出程度低,地层压力下降快。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顺北油田4号断裂带奥陶系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并总结了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顺北油田...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4号断裂带奥陶系断控体碳酸盐岩凝析气藏采出程度低,地层压力下降快。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顺北油田4号断裂带奥陶系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并总结了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顺北油田发育各种各样的小尺度走滑断裂带,走滑断裂形成了断控型储层,埋深较大,有效储集空间以断层空腔、裂缝等为主。断控体储层沿走滑断裂带呈条带状分布,垂直断裂带方向发育由基岩-裂缝带-洞穴带-裂缝带-基岩带有序排列构成的多组缝洞集合体,即栅簇结构。(2)研究区利用单井开发的储集体剩余气具有零星分布特征:当储集体2个断裂面不连通时,一块断裂面凝析气被动用,另一块断裂面则形成剩余气;当储集体为多个孤立的断控体时,剩余气呈块状分布;当储集体受底水影响强烈时,剩余气被底水封堵,分布于储集体顶部。多井开发的储集体剩余气具有成片分布特征:当储集体存在明显气驱高速通道时,通道侧缘存在大量滞留型剩余气;当注采井之间连通性较好时,注入气呈活塞式推进,剩余气连片分布于生产井周围。单井开发的剩余气分布主要受地质因素及水动力控制,多井开发的剩余气分布则主要受注采条件及地质因素控制。(3)研究区断控型凝析气藏剩余气分布具有两大类7种模式,分别为单井类的孤立型、构造控制型、致密封堵型、底水封堵型和多井类的孤立型、气驱通道附近滞留型、注采控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凝析气藏 剩余气 断控体 奥陶系 顺北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流体对致密储层破裂压力的影响
11
作者 赖枫鹏 张浩楠 +3 位作者 曹龙涛 刘开元 赵千慧 苗丽丽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3,共7页
针对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领域中,在降低破裂压力以提升压裂效率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运用机理分析、数值模拟、综合对比等方法,对优选出的氯化铵与亚硝酸钠(NH 4Cl-NaNO 2)反应放热体系展开研究,明确该放热体系在致密砂岩岩心中产生的温度... 针对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领域中,在降低破裂压力以提升压裂效率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运用机理分析、数值模拟、综合对比等方法,对优选出的氯化铵与亚硝酸钠(NH 4Cl-NaNO 2)反应放热体系展开研究,明确该放热体系在致密砂岩岩心中产生的温度与压力变化规律及其对岩石力学参数的影响,并对比了该体系和常规水力压裂对破裂压力及裂缝起缝的影响。结果表明:NH 4Cl-NaNO 2放热体系在岩心中最高可产生133℃的高温和11 MPa的高压,模拟结果与室内实验相符,该体系能有效增加致密砂岩杨氏模量并降低泊松比,其岩石破裂压力与常规水力压裂相比降低23.76%。该研究对推动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提升热化学流体压裂技术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流体 致密储层 破裂压力 岩石力学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呼图壁地区超深超高压致密气藏压裂扩展模拟及优化设计
12
作者 张芮菡 熊卓航 +3 位作者 赵传凯 石磊 闫利恒 仇鹏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8,共14页
呼图壁地区HT1井区储层埋深较大,低孔低渗透且致密,高温高压和天然裂缝发育条件下的裂缝扩展规律尚不明确,压裂施工存在挑战。针对此问题,首先对目的层岩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三轴压缩实验,获取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分布特征;然后... 呼图壁地区HT1井区储层埋深较大,低孔低渗透且致密,高温高压和天然裂缝发育条件下的裂缝扩展规律尚不明确,压裂施工存在挑战。针对此问题,首先对目的层岩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三轴压缩实验,获取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分布特征;然后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方法,综合利用相关实验数据、岩心、测井及地震解释等资料,建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最后以地质力学模型为约束,开展考虑天然裂缝的直井压裂扩展模拟、施工参数优化设计以及生产历史拟合及预测。结果表明:(1)目标区块杨氏模量平均值为37.5GPa,泊松比平均值为0.25,最大水平主应力平均值为220MPa,最小水平主应力平均值为180MPa,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值远大于常规气藏(普遍小于100MPa);(2)基于停泵压降的裂缝参数反演,通过设置小尺度天然裂缝参数长度为70m,间距为150m,拟合了压裂缝长;(3)排量8m^(3)/min,射孔长度8~10m,加液量910m^(3),砂比10%~16%为最优参数;(4)压裂投产下,稳产时间延长8年,累计产气量增加16.13×10^(8)m^(3),压裂效果改善明显,为相关区块开发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致密气藏 地质工程一体化 压裂参数优化 天然裂缝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非均质超稠油油藏SAGD直井辅助筛选数模研究
13
作者 王青 刘佳 +3 位作者 高雨 刘仕杰 高亮 李鑫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4,共7页
强非均质性超稠油油藏主体开发技术SAGD部分井组存在蒸汽腔发育不均衡、横向扩展缓慢等问题。直井辅助SAGD技术可明显改善此类问题,目前辅助直井的筛选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以强非均质超稠油典型井区风城油田Z01井区为例,从油层厚度、三... 强非均质性超稠油油藏主体开发技术SAGD部分井组存在蒸汽腔发育不均衡、横向扩展缓慢等问题。直井辅助SAGD技术可明显改善此类问题,目前辅助直井的筛选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以强非均质超稠油典型井区风城油田Z01井区为例,从油层厚度、三类蒸汽腔的平面垂距、直井之间的距离、直井的排列方式、地层倾角5个方面明确了辅助直井的筛选条件,其中在讨论距离时针对蒸汽腔发育的大小给出了详细的距离界限,解决了直井辅助首要的选井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直井筛选条件为油层厚度大于10 m,I、Ⅱ、Ⅲ类蒸汽腔平面垂距为35~45 m、25~40 m、15~35m,直井之间的距离为100 m,排列方式为交错式,优选下倾方向的直井。采用筛选直井辅助后油汽比提高0.02,采收率提高6.0%,对直井辅助SAGD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非均质超稠油油藏 直井辅助SAGD 数值模拟 平面垂距 选井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藏智能综合生产优化技术
14
作者 李勇 张立侠 +5 位作者 陈一航 胡丹丹 马瑞程 王舒 李茜瑶 刘达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691,共15页
针对目前闭环油藏管理中生产优化偏经验性、精度和效率较低、约束优化问题求解困难等问题,分析常用生产优化方法(模型)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一种兼顾效率和精度、综合考虑实时性与长期性、多种优化模型交互协同的水驱油藏智能综合生产优... 针对目前闭环油藏管理中生产优化偏经验性、精度和效率较低、约束优化问题求解困难等问题,分析常用生产优化方法(模型)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一种兼顾效率和精度、综合考虑实时性与长期性、多种优化模型交互协同的水驱油藏智能综合生产优化方法。该方法整合了油藏动态认识、简化物理模型和油藏数值模型等多种优化方法(模型),将不同模型的结果和认识相互耦合,以加速模型构建与拟合。采用现场实例对该方法进行解释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应用场景,存在不同的最佳生产优化模型,简化物理模型更适用于短期实时优化,基于模拟器的代理优化和流线模拟优化方法更适用于长期优化策略的制定,二者均需在油藏工程视角的合理约束下进行优化才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优化 油藏管理 简化物理模型 代理优化 流线模拟 数值模拟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空多级压裂工具串冲蚀磨损成因分析
15
作者 刘巨保 许靖扬 +3 位作者 刘玉喜 杨明 刘欢 黄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1,共8页
针对水平井连续管环空多级压裂中,喷枪及其上部工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冲蚀磨损和失效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依据ø139.7 mm(5.5 in)套管内连续管环空压裂工艺和工具结构参数,建立了压裂液颗粒流和工具冲蚀的数值模型及计算方法;通... 针对水平井连续管环空多级压裂中,喷枪及其上部工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冲蚀磨损和失效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依据ø139.7 mm(5.5 in)套管内连续管环空压裂工艺和工具结构参数,建立了压裂液颗粒流和工具冲蚀的数值模型及计算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了工具串窜动、管内流速、环空流速、含砂体积分数以及地层破裂压力5因素5水平的25种计算工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喷枪上部工具出现冲蚀磨损的主要因素是工具串窜动,在工具串未窜动时最大冲蚀速率出现在喷嘴下方附近,在工具串窜动时最大冲蚀速率出现在距离喷嘴约为窜动位移的上部工具区域;未窜动时的最大冲蚀速率值明显高于窜动时的结果,并随着环空流道间隙的减小而增大。所得结果可为工具串的冲蚀磨损分析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 压裂工具 冲蚀磨损 数值模拟 工具串窜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簇压裂裂缝竞争扩展与支撑剂铺置数值模拟
16
作者 李力 曾冀 +3 位作者 陈伟华 郭天魁 罗志林 张亚暄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1,I0007-I0010,共13页
压裂过程中,裂缝的有效支撑是影响水平井分段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提高致密油气压裂开采的效果,需要明确多簇裂缝扩展过程中支撑剂的运移和铺置规律.通过建立平面三维裂缝模型与支撑剂运移一体化计算模型,模拟水平井多簇裂缝竞争扩展状... 压裂过程中,裂缝的有效支撑是影响水平井分段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提高致密油气压裂开采的效果,需要明确多簇裂缝扩展过程中支撑剂的运移和铺置规律.通过建立平面三维裂缝模型与支撑剂运移一体化计算模型,模拟水平井多簇裂缝竞争扩展状态,并对比分析不同施工参数对缝内支撑剂铺置的影响规律以进一步优化压裂施工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受到缝宽影响,支撑剂易在缝宽较小处堆积;受缝间应力影响,当排量、液体黏度和簇间距增大时,中间裂缝受到挤压,穿透能力增强,面积增大;阶梯加砂方式下支撑剂在缝内呈楔形分布,支撑剂浓度与缝宽的变化规律相同,沿缝长均逐渐减小,所以,近井支撑效果较好;受缝间应力影响,采用高注入排量,配合低黏度压裂液与低密度支撑剂组合注入方式,可有效提高裂缝的支撑面积及支撑效果.研究可为明确水平井多裂缝扩展规律及现场施工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水平井压裂 支撑剂分布 支撑剂运移 裂缝扩展 施工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CO_(2)驱提高致密砂岩气藏采收率实验及数值模拟
17
作者 廖海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地层压力下降快、稳产难度大、采收率较低等问题,利用长岩心驱替实验、可视化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从提高气藏采收率方面对注CO_(2)的驱替特征和扩散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层中的超临界CO_(2)不是与天然气大范围...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地层压力下降快、稳产难度大、采收率较低等问题,利用长岩心驱替实验、可视化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从提高气藏采收率方面对注CO_(2)的驱替特征和扩散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层中的超临界CO_(2)不是与天然气大范围地互溶,而是“部分互溶”;由于重力分异作用,CO_(2)在沉降过程中驱替天然气向上运移并被采出;CO_(2)驱替天然气可提高采收率17.8百分点。研究成果可为下一步致密砂岩气藏CO_(2)驱矿场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致密气藏 砂岩气藏 可视化实验 提高采收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排沙装置排沙效率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18
作者 王昱 王哲辉 +4 位作者 张宝泉 雒天峰 张晓龙 任伟龙 王玉昆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8,46,共8页
为提高水库中排沙洞的排沙效率,研发了一种新型旋流排沙装置。利用数值模拟试验和水工模型试验两种方法,研究了旋流排沙装置中叶轮组合、旋流场的流速分布特征、旋流排沙装置对排沙洞口泥沙的冲淤特性和排沙效率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 为提高水库中排沙洞的排沙效率,研发了一种新型旋流排沙装置。利用数值模拟试验和水工模型试验两种方法,研究了旋流排沙装置中叶轮组合、旋流场的流速分布特征、旋流排沙装置对排沙洞口泥沙的冲淤特性和排沙效率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流排沙装置中单叶轮的流场范围随转速的增大而扩大,但当叶轮转速增加至20r/s时流场范围不再增加;旋流排沙装置中组合旋流场范围取决于叶轮的转速及其布置方式,当以三角形方式布置时,组合流场范围也随叶轮转速的增加而扩大,但叶轮间距布置过小会导致能量耗散过高,叶轮间距布置过大则不能形成有效的组合流场,旋流排沙装置的最优运行状态为叶轮距离为70mm、转速为20r/s。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旋流排沙装置可有效增大排沙洞的排沙效率和冲淤范围,当库区水位较深形成冲沙漏斗时,旋流排沙装置可使排沙洞的排沙效率提高71.5%;当库区水位较浅形成冲沙廊道时,旋流排沙装置能使排沙洞的排沙量增加4.02kg,说明该装置对库区水深较浅的淤积泥沙具有较好的排出效果,对解决甘肃河西水少沙多型水库内的泥沙淤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水工模型试验 库区排沙 旋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地生成气水分离膜气井控水数值模拟
19
作者 贾虎 周子力 +1 位作者 张雨菲 黎棚武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7,共8页
针对气井产水问题,文中提出了就地生成气水分离膜控水方法。基于气水分离膜形成过程与作用原理,建立了考虑气水分离膜蒸发与析出过程的生成模型和考虑气水分离膜在不同渗透率下拟残余阻力系数的堵水模型。基于不同尺度网格模型验证了该... 针对气井产水问题,文中提出了就地生成气水分离膜控水方法。基于气水分离膜形成过程与作用原理,建立了考虑气水分离膜蒸发与析出过程的生成模型和考虑气水分离膜在不同渗透率下拟残余阻力系数的堵水模型。基于不同尺度网格模型验证了该方法不受网格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岩心尺度下非均质性对膜分布的影响:非均质性较弱时,膜分布较均匀;非均质性较强时,膜分布受孔隙大小影响,孔隙越小的网格膜浓度越高。以典型裂缝性底水产水气藏为例,分析了气水分离膜对控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堵水时机越晚,底水连通性越好,裂缝渗透率越高,储层越薄,水淹程度越高,气水分离膜浓度就越高,堵水效果越好;对采出程度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气层厚度、裂缝渗透率、底水连通性、堵水时机。研究成果可为气水分离膜控水先导性试验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分离膜 气井控水 底水气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水层CO_(2)封存稳定性评价指标建立及储层优选
20
作者 崔传智 李安慧 +2 位作者 李惊鸿 王俊康 马思源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
盐水层中CO_(2)封存被认为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而CO_(2)长期封存的稳定性受储层和注入参数的影响,目前评价盐水层CO_(2)长期封存稳定性仍缺乏统一的指标.为实现盐水层CO_(2)长期封存稳定性评价,优选能够实现CO_(2)稳定封存的储层... 盐水层中CO_(2)封存被认为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而CO_(2)长期封存的稳定性受储层和注入参数的影响,目前评价盐水层CO_(2)长期封存稳定性仍缺乏统一的指标.为实现盐水层CO_(2)长期封存稳定性评价,优选能够实现CO_(2)稳定封存的储层和注气强度,提出将封存量和转化速率(或封存速率)作为CO_(2)长期封存稳定性的因素指标.考虑主控因素,基于数值模拟和非线性多元回归分析,结合变异系数法,建立CO_(2)不同封存方式长期封存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利用专家赋权法确定构造、残余、溶解和矿化4种封存方式的权重,建立综合考虑4种封存方式的CO_(2)长期封存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并对CO_(2)封存评价指标划分为较稳定、稳定和不稳定3个等级,实现矿场特定储层及注气强度下的CO_(2)封存稳定性评价.同时,建立储层参数及注入参数影响下的CO_(2)长期封存稳定性评价指标图版,对优选适合CO_(2)长期稳定封存的盐水层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科学与工程 CO_(2)封存 盐水层 数值模拟 稳定性 评价指标 储层优选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