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对大鼠运动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周海涛 胡戈 +2 位作者 张静 周绮云 秦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2-370,共9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运动性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7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T组,8只)、白藜芦醇组(RESV组,8只)、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EIKIM组,8只)和白藜芦醇干预的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REIKIM组,8只)。EIKIM和R...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运动性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7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T组,8只)、白藜芦醇组(RESV组,8只)、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EIKIM组,8只)和白藜芦醇干预的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REIKIM组,8只)。EIKIM和REIKIM组大鼠进行跑台训练建立运动性肾损伤模型。4周训练期间,RESV、REIKIM组大鼠在每次训练前1 h根据体重给予剂量和体积分别为150 mg/kg·bw和5 mL/kg的白藜芦醇溶液灌胃,其余大鼠给予等体积溶剂灌胃。末次训练24 h后采集各组大鼠血液和肾样本。通过HE染色评估大鼠肾组织形态。测定大鼠血液中肌酐(creatinine,Cr)和尿素氮(urea nitrogen,UN)水平及肾组织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 2,Nrf2)、NAD(P)H醌脱氢酶1(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磷酸化(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p-Nrf2)蛋白质表达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S移换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H-S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细胞凋亡及B淋巴细胞瘤因子-2(B cell lymphoma-2 protein,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9,Caspase-9)、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经4周大强度跑台训练,与CONT组大鼠比较,EIKIM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血液中Cr和UN水平,肾组织中Kea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MDA和ROS含量,细胞凋亡及Bax、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中Nrf2、NQO1、HO-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SOD、CAT和GSH-ST活性,p-Nrf2和Bcl-2蛋白质表达水平及p-Nrf2/Nrf2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经4周白藜芦醇干预,与EIKIM组大鼠比较,REIKIM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有效改善;血液中Cr和UN水平,肾组织中Kea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MDA和ROS含量,细胞凋亡及Bax、Caspase-9、Caspase-3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肾组织中Nrf2、NQO1、HO-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SOD、CAT和GSH-ST活性,pNrf2和Bcl-2蛋白质表达水平及p-Nrf2/Nrf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激活大强度运动大鼠肾组织中Keap1-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保护肾结构和功能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运动性肾损伤 大鼠 Keap1-Nrf2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formin attenuates angiotensin II induced cardiac fibrosis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production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4
2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84-185,共2页
Aim In diabetic patients, metformin appears to provide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that cannot be attribu- ted only to its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Metformin is also known as th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 Aim In diabetic patients, metformin appears to provide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that cannot be attribu- ted only to its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Metformin is also known as th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ac- tivator. Our previous study suggested that metformin inhibit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production in a mouse heart failure model of pressure overload. TGF-β1 is a key factor in cardiac fibrosis and is usually induced by Angiotensin Ⅱ (Ang Ⅱ ) in the pressure overload mouse model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metformin on cardiac fibrosis and TGF-β production induced by AngII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Methods C57/BL6 wild-type and AMPKα2 knockout mice were used. AngII (3 mg · kg-1 · d-1) was infused subcutaneously into mice for 7 days. Adult mouse cardiac fibroblasts were isolated and treated with AngII ( 1 μmol · L-1) and/or met- formin (1 mmol · L-l). Results In C57/BL6 mice, metformin inhibits AngII-induced cardiac fibrosis. In cardi-ac fibroblasts, metformin inhibits TGF-β1 expression and production induced by AngII. AMPK inhibitor, com- pound C, reversed the effects of metformin. In vivo, AMPKα2 deficiency further increases AngII-induced TGF-β1 production. In cardiac fibroblasts, metformin inhibited AngII induced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4 (HNF4ot protein level increase and HNF4α binding with TGF-β1 promoter using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In vivo, AMPKα2 deficiency further increased AngII-induced HNF4α protein level. Using HNF4α adenovirus, overexpress- ing HNF4α led to a 1.5-fold increase in TGF-β1 mRNA expression. HNF4a siRNA blocked AngII induced TGF- β1 production. Luciferase reporter with deleted HNF4a binding sites showed decreased TGFbl transcriptional activ- ity induced by AngII. In AMPK or2-/- heart, the inhibition of metformin on HNF4a protein was attenuated. Con- clusion Metformin inhibits AngII induced cardiac fibrosis and TGF-β1 production through AMPK activatio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that AMPK activation inhibits AngII induced HNF4α and then decreases TGF-β1 expres- 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FORMIN fibrosis ANGIOTENSIN II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多糖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改善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肠道损伤
3
作者 王静 吴铭 王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4-991,共8页
目的 探究铁皮石斛多糖(DOP)对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改善作用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60只7 d龄C57BL/6J小鼠分为四组:对照(CTRL)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组、DOP低剂量治疗(DOPL+NEC)组以及DOP高剂量治疗(DOPH+... 目的 探究铁皮石斛多糖(DOP)对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改善作用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60只7 d龄C57BL/6J小鼠分为四组:对照(CTRL)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组、DOP低剂量治疗(DOPL+NEC)组以及DOP高剂量治疗(DOPH+NEC)组。采用低氧、冷刺激、高渗喂养以及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法建立NEC模型,实验结束后取小肠组织。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整理分析小鼠体质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小肠组织钙黏蛋白E(E-cadherin)、闭锁蛋白(Occludin)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TRL组相比,NEC组小鼠体质量下降、HE病理评分增加(P<0.01或P<0.001);E-cadherin、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减少(P<0.01或P<0.001);TNF-α、IL-1β、IL-6浓度升高,IL-10浓度降低(P<0.01);MDA、LDH含量升高,GSH、SOD含量减少(P<0.01);Nrf2、HO-1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而DOP干预后,与NEC组相比,小鼠体质量增加、HE评分降低(P<0.05或P<0.01);E-cadherin、Occludin、Claudin-1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或P<0.001);TNF-α、IL-1β、IL-6浓度降低(P<0.05或P<0.01),IL-10浓度升高(P<0.01);MDA、LDH含量减少,GSH、SOD含量增加(P<0.05或P<0.01);Nrf2、HO-1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P<0.05或P<0.01)。结论 DOP可以改善NEC小鼠的肠道病理损伤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NEC小鼠氧化应激损伤和肠道炎症,其作用可能与DOP激活Nrf2/HO-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属 多糖 小肠结肠炎 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合酶1 紧密连接蛋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转录因子YY1协同驱动CEMIP表达促进肝细胞癌侵袭
4
作者 涂丽 刘洋 +3 位作者 于滢 欧阳诗琪 王曾丽 唐小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994-2011,共18页
目的揭示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nuclea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nEGFR)通过与转录因子YY1形成复合物协同调控细胞迁移诱导蛋白(cell migration-inducing protein,CEMIP)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并探究nEGFR-YY1-CEMIP信号轴在肝细... 目的揭示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nuclea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nEGFR)通过与转录因子YY1形成复合物协同调控细胞迁移诱导蛋白(cell migration-inducing protein,CEMIP)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并探究nEGFR-YY1-CEMIP信号轴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侵袭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将血清饥饿24 h的HCC细胞用100 ng/mL EGF进行处理,设置对照组和不同时间点的EGF处理组,通过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EGFR的核内表达和定位变化。为明确nEGFR与YY1的相互作用,设置对照组及EGF处理组,采用IF观察核内共定位情况,并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验证二者是否存在相互作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检测细胞基因组转录水平差异,结合GO功能富集分析和JASPAR数据库预测,最终锁定候选靶基因CEMIP,为验证调控机制构建YY1的siRNA后,联合EGF处理,分为:Control组、EGF组、siYY1组、siYY1+EGF组,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CEMIP蛋白及mRNA水平。为明确nEGFR/YY1结合CEMIP启动子的分子机制,设置对照组和EGF处理组,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定量PCR(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qPCR,ChIP-qPCR)实验检测CEMIP启动子区的富集情况。通过转染野生型EGFR(EGFR-WT)、核定位缺陷突变体(EGFR-dNLS)、YY1过表达质粒(YY1-OE)及功能缺失突变体(YY1-DN),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启动子活性变化。通过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采用ELISA实验检测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的含量,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含量,评估nEGFR/YY1-CEMIP轴对HCC细胞迁移侵袭的调控作用。通过分析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公共数据库中HCC患者的CEMIP表达谱,验证其与肿瘤转移风险的潜在关联。结果Western blot和IF检测显示EGF处理可显著诱导EGFR的核易位,并在30 min达到峰值(P<0.001)。Co-IP和IF证明了nEGFR和YY1存在相互作用,且在细胞核内共定位。RNA-seq分析显示,CEMIP表现为差异显著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CEMIP主要富集于细胞促侵袭等生物学功能。JASPAR预测发现CEMIP启动子区存在YY1的潜在结合区域。Western blot和RT-qPCR实验进一步证实EGF处理可上调CEMIP蛋白和mRNA的水平,而敲低YY1则显著抑制CEMIP的表达,外源性补充EGF能够恢复YY1缺陷细胞的CEMIP表达(P<0.05)。ChIP-qPCR显示nEGFR/YY1复合物特异性富集于CEMIP启动子区域且EGF刺激可以显著增强其结合强度(P<0.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nEGFR/YY1可以增强CEMIP的启动子活性(P<0.01),而EGFR-dNLS或YY1-DN则无此效应。功能表型实验证明nEGFR/YY1-CEMIP轴通过促进HA分解和上调MMP2/9表达,显著增强HCC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P<0.05)。基于NCBI数据库分析显示,CEMIP在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且CEMIP高表达的HCC患者具有更高的转移风险(P<0.001)。结论nEGFR通过与YY1形成转录因子复合物协同激活CEMIP表达促进HCC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YY1 细胞迁移诱导蛋白 肝细胞癌 肿瘤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胶通过Akt1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链脲佐菌素引起INS-1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5
作者 陈程 李警耀 +2 位作者 胡万祥 刘东慧 陈志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0-598,共9页
目的:探讨丝胶对链脲佐菌素(STZ)致损伤INS-1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含0、0.1、0.3、1.0、3.0和10.0μmol·L^(-1)Akt1抑制剂A-674563... 目的:探讨丝胶对链脲佐菌素(STZ)致损伤INS-1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含0、0.1、0.3、1.0、3.0和10.0μmol·L^(-1)Akt1抑制剂A-674563及10 mmol·L^(-1)STZ及600 mg·L^(-1)丝胶的完全培养基培养INS-1细胞,分为0、0.1、0.3、1.0、3.0和10.0μmol·L^(-1)A-674563组,另设置对照组(不含药物的完全培养基),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法检测INS-1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筛选A-674563最佳抑制浓度,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将INS-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完全培养基)、模型组(10 mmol·L^(-1)STZ+完全培养基)、低、中和高剂量丝胶组(10 mmol·L^(-1)STZ+150 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10 mmol·L^(-1)STZ+300 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和10mmol·L^(-1)STZ+600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存活率,筛选丝胶最佳作用浓度。另将INS-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完全培养基)、模型组(10 mmol·L^(-1)STZ+完全培养基)、丝胶组(10 mmol·L^(-1)STZ+600 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和A-674563组(10 mmol·L^(-1)STZ+600 mg·L^(-1)丝胶+0.3μmol·L^(-1)A-674563+完全培养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INS-1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中Akt1、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磷酸化Akt1 (p-Akt1)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对照组INS-1细胞存活率为100.00%±0.00%,0、0.1、0.3、1.0、3.0和10.0μmol·L^(-1)A-674563+10 mmol·L^(-1)STZ+600 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共同作用后INS-1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2.50%±2.28%、69.47%±1.94%、51.51%±1.74%、38.94%±1.57%、24.79%±1.14%和19.85%±1.03%。A-674563对INS-1细胞的IC50值为0.3μmol·L^(-1),选择0.3μmol·L^(-1)A-674563作用INS-1细胞。与0μmol·L^(-1)A-674563比较,0.3μmol·L^(-1)A-674563+10 mmol·L^(-1)STZ+600 mg·L^(-1)丝胶+完全培养基共同作用下,INS-1细胞中p-Ak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CK-8法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低和中剂量丝胶组比较,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因此选择600 mg·L^(-1)丝胶作用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丝胶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与丝胶组比较,A-674563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丝胶组INS-1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丝胶组比较,A-674563组INS-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RT-qPCR法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中Akt1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中Akt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低和中剂量丝胶组比较,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中Ak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中NF-κB、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丝胶组INS-1细胞中NF-κB、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丝胶组比较,A-674563组INS-1细胞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中p-Ak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中p-Ak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低和中剂量丝胶组比较,高剂量丝胶组INS-1细胞中p-Ak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丝胶组INS-1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丝胶组比较,A-674563组INS-1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ELISA法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S-1细胞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丝胶组INS-1细胞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丝胶组比较,A-674563组INS-1细胞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丝胶通过靶向Akt1减轻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对STZ引起的INS-1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 INS-1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合欢素调节Sirt1/AMPK/Nrf2信号通路对糖尿病白内障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元元 曹静洁 +3 位作者 王海营 封传 唐陶富 胡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金合欢素对糖尿病白内障(DC)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其对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金合欢素低剂量组、金合欢素... 目的探讨金合欢素对糖尿病白内障(DC)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其对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金合欢素低剂量组、金合欢素高剂量组、金合欢素+Sirt1抑制剂(EX527)组,除对照组以外均构建DC大鼠模型,其中,金合欢素低剂量组、金合欢素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经颈部皮下注射10 mg·kg^(-1)、20 mg·kg^(-1)的金合欢素,金合欢素+EX527组大鼠经颈部皮下注射20 mg·kg^(-1)金合欢素,均为每天2次,同时金合欢素+EX527组大鼠经皮下埋入渗透微型泵每天泵入3.5 mg·kg^(-1)EX527,其余组别均泵入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持续4周。给药结束后,测量血压和空腹血糖(FBG),裂隙灯照射法观察大鼠晶状体混浊状况,HE染色观察晶状体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白细胞介素(IL)-6、IL-1β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Sirt1、p-AMPK、AMPK、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呈片状、条索状,发生迁移性聚集,收缩压、FBG、晶状体混浊评分、MDA、IL-6、IL-1β水平均升高,SOD、GSH-Px含量及Sirt1、p-AMPK/AMPK、Nrf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合欢素低、高剂量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性聚集现象改善,收缩压、FBG、晶状体混浊评分、MDA、IL-6、IL-1β水平均降低,SOD、GSH-Px含量及Sirt1、p-AMPK/AMPK、Nrf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与金合欢素高剂量组比较,金合欢素+EX527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形态改变和聚集现象加重,收缩压、FBG、晶状体混浊评分、MDA、IL-6、IL-1β水平均升高,SOD、GSH-Px含量及Sirt1、p-AMPK/AMPK、Nrf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金合欢素可能通过激活Sirt1/AMPK/Nrf2通路保护DC大鼠免受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合欢素 糖尿病白内障 氧化应激损伤 沉默调节蛋白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F99通过TAK1/NF-κB信号通路参与泛素化与脓毒症性休克的潜在联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弛 胡赛 +3 位作者 王静 夏凤强 程晓英 甘泽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5-620,626,共7页
目的 探讨环指蛋白99(RNF99)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参与泛素化与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潜在联系。方法 进行质粒和siRNA转染以过表达或敲低小鼠肺泡上皮细胞(MLE12)中RNF99,分析磷酸p6... 目的 探讨环指蛋白99(RNF99)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参与泛素化与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潜在联系。方法 进行质粒和siRNA转染以过表达或敲低小鼠肺泡上皮细胞(MLE12)中RNF99,分析磷酸p65和p65蛋白表达。免疫沉淀分析RNF99与TRAF6和TAK1的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WT+PBS、WT+LPS、RNF99特异性表达(TG)+PBS和TG+LPS组,每组10只。通过腹膜内注射30 mg/kg LPS诱导脓毒症。结果 与Vector组相比,RNF99组MLE12细胞中TRAF6和TAK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泛素化TRAF6蛋白在RNF99敲低的MLE12细胞中增加。与LPS+Vector组相比,在LPS+RNF99组MLE12细胞中p65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 <0.05)。与si-NC组相比,si-RNF99组MLE12细胞中RNF99、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与LPS+si-NC组相比,在LPS+si-RNF99组MLE12细胞中p65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 <0.05)。TG+LPS组小鼠肺组织中CD68巨噬细胞染色百分比较WT+LPS组显著降低(P <0.05)。TG+LPS组小鼠肺组织中p65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WT+LPS组小鼠(P <0.05)。结论 RNF99通过与NF-κB信号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TRAF6/TAK1)相互作用来调节NF-κB信号通路,并改善小鼠腹腔注射LPS后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指蛋白99 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 核因子-ΚB 脂多糖 肺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抗氧化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鄂晓迪 赵晓南 +1 位作者 赵金标 胡友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80-2889,共10页
黄酮类化合物属于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中,具备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有益于畜牧生产。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Keap1-Nrf2/ARE)是... 黄酮类化合物属于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中,具备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有益于畜牧生产。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Keap1-Nrf2/ARE)是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关键信号通路,参与抵抗外界氧化应激。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调控Keap1-Nrf2/ARE通路,激活上下游关键因子,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畜禽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和机体免疫力。作者通过综述Keap1-Nrf2/ARE分子结构和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机制,以及黄酮类化合物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NGPTL3、NFATc1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付子娟 李茜 +1 位作者 鲁琳 李永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07-1411,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与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唐山工人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与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唐山工人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68),中度组(n=76),重度组(n=36);根据患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17)和预后不良组(n=63);另选取18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ANGPTL3、NFATc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ANGPTL3、NFATc1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血清ANGPTL3、NFATc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ANGPTL3、NFATc1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白细胞计数、ANGPTL3、NFATc1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体积、白细胞计数、ANGPTL3、NFATc1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ANGPTL3、NFATc1二者联合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效能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联合检测-ANGPTL3=3.345、Z联合检测-NFATc1=2.898,P=0.001、0.004)。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ANGPTL3、NFATc1水平显著升高,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二者联合对脑梗死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素样蛋白-3 活化T细胞核因子c1 脑梗死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结构域受体1通过调控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
10
作者 赵为陈 何春远 +4 位作者 赵宗彪 张峰森 夏一淼 王法财 李婷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5-2332,共8页
目的 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VECs),首先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诱导组(hi... 目的 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VECs),首先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诱导组(high glucose,HG),采用33 mmol·L^(-1) D-glucose处理48 h构建HUVECs功能障碍。碘化丙啶染色(PI)检测细胞焦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IL-1β、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DR1、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随后,实验分为C ontrol组、HG组、HG+DDR1 NC组、HG+DDR1 siRNA组。转染DDR1 siRNA 24 h后观察HG对HUV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ELISA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LDH、IL-1β、IL-18水平;PI检测细胞焦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DDR1、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G组细胞eNOS含量降低,VCAM-1、ICAM-1含量升高,细胞活力及迁移能力降低,DDR1、p-NF-κB、NLRP3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且LDH、IL-1β、IL-18水平及细胞焦亡率均增加(P<0.05)。与HG组相比,DDR1siRNA能够促进eNOS分泌,降低VCAM-1、ICAM-1、LDH、IL-1β、IL-18水平,增加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降低p-NF-κB、NLRP3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HU VECs焦亡(P<0.05)。结论基因沉默DDR1能够改善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其机制与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内皮功能障碍 高糖 盘状结构域受体1 细胞焦亡 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苁蓉多糖对THP-1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1
作者 马新月 徐慧 +2 位作者 刁佳雯 金爱花 全吉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9-1511,共13页
目的:探讨草苁蓉多糖(BRP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采用LPS诱导THP-1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00、200、500、1000和2000μg&#... 目的:探讨草苁蓉多糖(BRP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采用LPS诱导THP-1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00、200、500、1000和2000μg·L^(-1))LPS及不同浓度(0、12.5、25.0、50.0、100.0和200.0 mg·L^(-1))BRPS处理后THP-1巨噬细胞存活率,选取后续实验药物浓度。将THP-1巨噬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BRPS组(25.0 mg·L^(-1)BRPS)、中剂量BRPS组(50.0 mg·L^(-1)BRPS)和高剂量BRPS组(100.0 mg·L^(-1)BRPS)。采用P38抑制剂SB203580、ERK抑制剂U0126、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和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BAY11-7082对THP-1细胞进行验证。另取THP-1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抑制剂组、100.0 mg·L^(-1)BRPS组和抑制剂+100.0 mg·L^(-1)BRPS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THP-1巨噬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THP-1巨噬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Hoechst33342/PI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THP-1巨噬细胞膜损伤情况,JC-1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THP-1巨噬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THP-1巨噬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消皮素D(GSDMD)-N、IL-1β、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NF-κB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LPS浓度为100~2000μg·L^(-1)时,THP-1巨噬细胞存活率均>90%;与0μg·L^(-1)LPS组比较,100、200、500、1000和2000μg·L^(-1)LPS组THP-1巨噬细胞培养液中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提示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明显增强,因此选用100μg·L^(-1)LPS构建炎症模型;12.5、25.0、50.0、100.0和200.0 mg·L^(-1)BRPS处理THP-1巨噬细胞,THP-1巨噬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1.2%、93.8%、91.4%、90.6%和91.8%,选取25.0、50.0和100.0 mg·L^(-1)BRPS作为后续实验中低、中和高剂量BRPS组药物浓度。ELISA法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HP-1巨噬细胞培养液中IL-6、TNF-α和IL-1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BRPS组THP-1巨噬细胞培养液中IL-6、TNF-α和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HP-1巨噬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BRPS组THP-1巨噬细胞中RO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oechst33342/PI荧光染色法观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HP-1巨噬细胞膜损伤程度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BRPS组THP-1巨噬细胞膜损伤程度明显减少。JC-1荧光染色法观察,空白组THP-1巨噬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较高;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HP-1巨噬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BRPS组THP-1巨噬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逐渐升高。蛋白印迹法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HP-1巨噬细胞中COX-2、HMGB1、NLRP3、Caspase-1、GSDMD-N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及p-P38/P38、p-ERK/ERK、p-JNK/JNK和p-NF-κB/NF-κB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和高剂量BRPS组THP-1巨噬细胞中HMGB1、NLRP3、Caspase-1、GSDMD-N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及p-P38/P38、p-ERK/ERK、p-JNK/JNK和p-NF-κB/NF-κB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BRPS组THP-1巨噬细胞中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BRPS组THP-1巨噬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THP-1巨噬细胞p-P38/P38、p-ERK/ERK、p-JNK/JNK和p-NF-κB/NF-κB比值及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抑制剂组、100 mg·L^(-1)BRPS组和抑制剂+100 mg·L^(-1)BRPS组THP-1巨噬细胞中p-P38/P38、p-ERK/ERK、p-JNK/JNK和p-NF-κB/NF-κB比值及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抑制剂+100 mg·L^(-1)BRPS组THP-1巨噬细胞p-P38/P38、p-ERK/ERK、p-JNK/JNK和p-NF-κB/NF-κB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BRPS抑制THP-1细胞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BRPS调控MAPK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苁蓉多糖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总黄酮对醋酸铅诱导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及对Keap1/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玥欣 来永巍 +5 位作者 王艳春 徐博 路倩 安英 任旷 范红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0-325,共6页
目的:观察苦参总黄酮(SF)对醋酸铅(LA)诱导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及其对KELCH状ECH相关蛋白1(Keap1)/细胞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SF改善由LA诱导的TM3细胞氧化应激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利用... 目的:观察苦参总黄酮(SF)对醋酸铅(LA)诱导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及其对KELCH状ECH相关蛋白1(Keap1)/细胞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SF改善由LA诱导的TM3细胞氧化应激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0、20、50和80µmol·L^(-1))LA和不同浓度(0、12.5、25.0、50.0和80.0 mg·L^(-1))SF分别干预24 h后的TM3细胞存活率;将TM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A组、LA+低剂量SF组、LA+中剂量SF组和LA+高剂量SF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50µmol·L^(-1)LA诱导TM3细胞24 h建立TM3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其中LA+低剂量SF组、LA+中剂量SF组和LA+高剂量SF组TM3细胞再分别给予12.5、25.0和50.0 mg·L^(-1)SF。利用MTT法检测TM3细胞存活率;WST-1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TM3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rf2、Keap1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检测,与0µmol·L^(-1)LA组比较,10、20、50和80µmol·L^(-1)LA组TM3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0 mg·L^(-1)SF组比较,12.5、25.0、50.0和80.0 mg·L^(-1)SF组TM3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LA组比较,LA+低剂量SF组、LA+中剂量SF组和LA+高剂量SF组TM3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WST-1法和TBA法检测,与LA组比较,LA+低剂量SF组、LA+中剂量SF组和LA+高剂量SF组TM3细胞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LA组比较,LA+低剂量SF组、LA+中剂量SF组和LA+高剂量SF组TM3细胞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Keap1和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SF对LA诱导TM3细胞氧化应激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并可降低TM3细胞中Kea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M3细胞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总黄酮 醋酸铅 睾丸间质细胞 氧化应激 KELCH状ECH相关蛋白1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3通过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细胞损伤的影响
13
作者 王之仕 李桂凌 +1 位作者 陈劲果 王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375-2380,共6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223(miR-223)通过调控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培养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且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下调miR-223组、上调miR... 目的探究微小RNA-223(miR-223)通过调控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培养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且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下调miR-223组、上调miR-223组。探究miR-223表达、细胞增殖率、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凋亡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下调miR-223组的细胞侵袭数、细胞迁移数、24、48、72 h细胞增殖率、Nrf2、ARE表达上升,miR-223、Keap1、凋亡率表达降低(P<0.05);与下调miR-223组比较,上调miR-223组的24、48、72 h细胞增殖率、细胞侵袭数、细胞迁移数、ARE、Nrf2表达下降,miR-223、凋亡率、Keap1表达升高(P<0.05)。结论调节miR-223可有效改善前列腺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微小RNA-223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 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柱五加中4个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研究
14
作者 卢茂芳 吴剑 +5 位作者 蒋诗琴 鲁曼霞 陆昌洙 李建昊 戴玲 刘向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9-1266,1330,共9页
研究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AGS)中4个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这些化合物包括impressic acid(1)、3α,11α-dihydroxy-23-oxo-lup-20(29)-en-28-oic acid(2)、3α,11α,23-trihyd... 研究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AGS)中4个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这些化合物包括impressic acid(1)、3α,11α-dihydroxy-23-oxo-lup-20(29)-en-28-oic acid(2)、3α,11α,23-tri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3)、3α-hydroxy-lup-20(29)-en-23,28-dioic acid(4)。以脂多糖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使用EZ4U检测法检测4个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对RAW 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TNF-α、IL-1β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化合物1、4可明显抑制NO、TNF-α、IL-1β的释放,化合物2可抑制NO、IL-1β产生,化合物1、2、4抑制细胞分泌HMGB1,化合物1、4对LPS诱导的TNF-α的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1、2、4会显著降低LPS刺激的RAW 264.7细胞中NF-κB的活性(均P<0.05)。综上所述,化合物1、2、4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及下游炎症介质的转录表达,抑制HMGB1的分泌,缓解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柱五加 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化合物 抗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介导的NFBD1表达沉默对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卜友泉 杨正梅 +3 位作者 兰欢 镇磊 刘革力 宋方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43-949,共7页
NFBD1,也称MDC1,是1个参与细胞内DNA损伤后细胞应答反应的重要分子.为探讨NFBD1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及其作为分子靶点用于肿瘤治疗的潜在价值,本研究采用siRNA技术抑制NFBD1的表达,并观察了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增殖和细胞凋... NFBD1,也称MDC1,是1个参与细胞内DNA损伤后细胞应答反应的重要分子.为探讨NFBD1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及其作为分子靶点用于肿瘤治疗的潜在价值,本研究采用siRNA技术抑制NFBD1的表达,并观察了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半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到的短链NFBD1 siRNA能有效抑制内源NFBD1的表达,抑制程度约100%.细胞生长曲线分析结果表明,siRNA介导的NFBD1表达沉默导致HeLa细胞生长增殖的显著抑制.FACS分析结果表明,NFBD1表达抑制导致sub-G1峰的出现,同时蛋白质印迹分析观察到了caspase 3和PARP(poly-ADP-ribose polymerase)的剪接激活,表明NFBD1表达抑制诱发了细胞凋亡.在该凋亡过程中,P53及其下游靶分子Bax和Puma的表达水平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Noxa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显著上调,强烈提示该凋亡过程很可能是1个不依赖P53的凋亡途径,且Noxa的转录激活在该凋亡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结果表明,NFBD1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调节,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BD1 SIRNA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酪氨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NF-κB、MCP-1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许兆忠 王明 +5 位作者 王艳靖 牛红心 李小云 周伟东 朱艳 龙海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6-350,共5页
目的观察硝基酪氨酸(NT)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核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 目的观察硝基酪氨酸(NT)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核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3组:DN模型组、DN+NT组和DN+NT+Ebselen组(NT抑制剂),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干预8周后,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脏组织NF-κB、MCP-1及TGF-β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NF-κB、MCP-1及TGF-β1 mRNA表达,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DN模型组比较,DN+NT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肾脏组织中NF-κB、MCP-1和TGF-β1的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著增加,肾脏病理改变加重;NT抑制剂Ebselen可明显减轻这些变化。结论硝基酪氨酸可上调DN大鼠肾脏组织NF-κB、MCP-1及TGF-β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加重炎性反应,促进DN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酪氨酸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核因子-κB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与孤儿核受体SF1相互作用位点的鉴定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彬 陈敏 +2 位作者 陈健 李渝萍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了阐明核受体辅活化子 (proline richnuclearreceptorcoactivatorprotein ,PNRC)在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 1(steroidogenicfactor1,SF1)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采用酵母双杂合分析、缺失突变技术和瞬时转染等研究方法鉴定了PNRC与... 为了阐明核受体辅活化子 (proline richnuclearreceptorcoactivatorprotein ,PNRC)在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 1(steroidogenicfactor1,SF1)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采用酵母双杂合分析、缺失突变技术和瞬时转染等研究方法鉴定了PNRC与SF1的相互作用位点 .结果显示 ,PNRC中氨基酸 2 78~ 30 0区域是与SF1相互作用的位点 .该区域富含脯氨酸 ,其中有 1个SH3结合模体 (motif) ,单独的SH3模体不足以与SF1产生有效的相互作用 .瞬时转染分析表明 ,PNRC 2 70 32 7对野生型PNRC的辅激活功能具有负显性抑制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 ,含SH3结合模体的PNRC 2 78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受体辅活化子 PNRC 类固醇生成因子1 相互作用位点 孤儿核受体S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茸多肽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调节Keap1/Nrf2/HO-1信号通路的机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黄晓巍 刘玥欣 +5 位作者 王晋冀 许佳明 唐秋竹 林贺 任吉祥 兰天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5-1220,共6页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VAP)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KELCH状ECH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清洁级Wistar...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VAP)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KELCH状ECH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I组、吡拉西坦组、低剂量VAP组和高剂量VAP组,每组10只,其中吡拉西坦组灌胃500 mg·kg^(-1)吡拉西坦,低剂量VAP组大鼠灌胃200 mg·kg^(-1)VAP,高剂量VAP组大鼠灌胃300 mg·kg^(-1)VAP,灌胃给药共18 d,第18天给药2 h后,采用腹腔中注射东莨菪碱诱导并复制MCI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HE染色观察活性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表现,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Keap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CI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行为路径明显延长(P<0.01),穿过平台位置次数和有效区停留时间明显降低(P<0.01);与MCI组比较,吡拉西坦组、低剂量VAP组和高剂量VAP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降低(P<0.01),吡拉西坦组和高剂量VAP组大鼠行为路径明显缩短(P<0.01),吡拉西坦组、低剂量VAP组和高剂量VAP组大鼠穿过平台位置次数和有效区停留时间明显升高(P<0.05或P<0.01)。HE染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CI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排列方式由有序变为相对混乱;与MCI组比较,吡拉西坦组和高剂量VAP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排列较整齐,形态略规则。ELISA法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CI组大鼠血清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CI组比较,吡拉西坦组和高剂量VAP组大鼠血清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CI组大鼠海马组织中Kea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MCI组比较,吡拉西坦组、低剂量VAP组和高剂量VAP组大鼠海马组织中Kea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VAP能够改善腹腔注射东莨菪碱诱导并复制的MCI模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Keap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进而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东莨菪碱 KELCH状ECH相关蛋白1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合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BD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邱志利 曾泉 +1 位作者 刘学良 胡国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研究NFBD1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NPC组织及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NFBD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4例NPC组织和23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NFBD1 mRNA的表达... 目的:研究NFBD1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NPC组织及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NFBD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4例NPC组织和23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NFBD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NPC组织中NFBD1在蛋白水平(χ2=9.600,P=0.002)和mRNA水平(t=3.206,P=0.002)表达均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NFBD1在mRNA水平的表达高低与患者的性别(t=0.937,P=0.356)、年龄(t=0.382,P=0.698)及是否伴有临床颈淋巴结转移(t=1.037,P=0.322)、临床分期(t=0.293,P=0.771)均没有相关性。结论:NFBD1可能参与了NPC的发生,但其与NPC的侵袭转移没有明显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BD1 鼻咽癌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κB/NLRP3/caspase-1通路研究白及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邱波 曾永鸿 +2 位作者 刘金海 袁志臻 刘荟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23-1627,1632,共6页
目的:探究白及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核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酶-1(caspase-1)通路蛋白表达及对肠道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UC模型,并将SD大鼠随机... 目的:探究白及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核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酶-1(caspase-1)通路蛋白表达及对肠道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UC模型,并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白及多糖低(100 mg/kg)、中(200 mg/kg)、高(400 mg/kg)剂量组、柳氮磺胺吡啶阳性组(0.67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UC模型。白及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白及多糖和柳氮磺胺吡啶,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各组大鼠连续给药2周,1次/d。末次给药12 h后,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并对大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取大鼠结肠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ELISA检测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炎症因子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指标二胺氧化酶(DAO)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通路蛋白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形体消瘦、大便稀溏、结肠组织可见黏膜溃疡、充血、扩张及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DAI评分、结肠组织MPO、IL-1β及TNF-α含量、p-NF-κB p65/NF-κB p65、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DAO和i-FABP含量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及多糖各剂量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MPO、IL-1β及TNF-α含量、p-NF-κB p65/NF-κB p65、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DAO和i-FABP含量均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白及多糖改善效果与柳氮磺胺吡啶相近(P>0.05)。结论:白及多糖可抑制NF-κB/NLRP3/caspase-1通路激活,降低炎症反应和肠屏障损伤,改善UC症状和肠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多糖 溃疡性结肠炎 核因子-κB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半胱天冬酶-1 肠道屏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