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0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Literary Psychology Evolution of Denial Novels of the Qing Dynasty
1
作者 Guo Huiyu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4-258,共5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nial of the popular novels of the Qing Dynasty,and based on such introduction,it furth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literary works represented by popular novels in the Qing Dynasty were deni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nial of the popular novels of the Qing Dynasty,and based on such introduction,it furth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literary works represented by popular novels in the Qing Dynasty were denied and the influence upo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denial.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instream cultural statu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it explores the guidance function of literary psychology evolution,showing that the Chinese novels,as literary works,have the rational and responsibl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清代 演变 心态 文学作品 文化交流 文化地位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的道德载体:明清商人墓碑文中的价值观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立杰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5,160,共11页
商人墓碑文作为明清时期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商人个体和家族的意志,也反映当时社会对商人角色和地位的认知与态度。墓碑文的书写通常生动直接,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这些墓碑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当时商人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以... 商人墓碑文作为明清时期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商人个体和家族的意志,也反映当时社会对商人角色和地位的认知与态度。墓碑文的书写通常生动直接,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这些墓碑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当时商人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以及对家族和社会的贡献与意义;揭示他们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对儒家伦理的坚守;显示商人阶层在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微妙平衡,反映商人的价值取向,同时也突显士人对商人地位的审视与期待;塑造商人们既具有经济实力又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典范形象。这种从现实到文本、再从文本到现实的互动关系,突显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的交融及其对商人身份和价值观的传承与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商人墓碑文 儒家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傣族国家向心力强化研究
3
作者 吴云 胡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傣族的国家向心力在元明清大一统时期得到了明显强化,其国家向心力的增强是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经营与治理、傣族对国家治理自下而上回应与调适、边疆与内地双向凝聚的结果。中央王朝通过强化政治管理、辅以军事打击、促进经济发展、扩大... 傣族的国家向心力在元明清大一统时期得到了明显强化,其国家向心力的增强是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经营与治理、傣族对国家治理自下而上回应与调适、边疆与内地双向凝聚的结果。中央王朝通过强化政治管理、辅以军事打击、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儒学教育等方式不断加强对边疆傣族的治理和一体化进程。在中央王朝的积极治理下,傣族土司通过朝贡纳赋、立功护印、模仿王朝礼仪等行动表达对王朝国家的臣服与忠心,傣族人民通过使用汉族姓氏、同源共祖情结、仰慕中原文化等方式表达对华夏的归化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傣族 国家向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世情小说梦境插图的图像隐喻与文学功能
4
作者 曾礼军 刘宇颂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9,共16页
梦境插图与明清世情小说有着密切的关联,不仅梦境插图集中在世情小说当中,而且图像表达也呈现出独特的“世情化”特征。梦境插图以世情小说文本为依据进行构图和绘刻,表现婚恋情感、人生命运和善恶道德等世情内涵。梦境插图又具有图像... 梦境插图与明清世情小说有着密切的关联,不仅梦境插图集中在世情小说当中,而且图像表达也呈现出独特的“世情化”特征。梦境插图以世情小说文本为依据进行构图和绘刻,表现婚恋情感、人生命运和善恶道德等世情内涵。梦境插图又具有图像阐释的能动性,聚焦于世情人物和世情场景的绘刻和再创作,通过“梦里”与“梦外”的双重图像形态来再现、深化和拓展小说中的世情主题。梦境插图作为世情小说的副文本,还对小说文本的阅读和传播具有突出的辅助作用,进一步凸显和强化了世情叙事和世情主题。梦境插图的这种“世情化”现象的形成,是梦文化意识的民族累积、梦境图像绘制的繁荣与明清尚情文化思潮合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世情小说 梦境插图 图像隐喻 文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散曲“嘲体”考论
5
作者 黎国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共12页
元明清散曲中尚存“嘲体”作品300余首,它们渊源于古代以诗、偈、词等韵语作“嘲”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样式,经历了元代初创、明代全盛、清代衰亡的发展过程。就内容而论,“嘲体”散曲可分嘲人之作、嘲物之作、嘲事之作、杂嘲之作四个大类... 元明清散曲中尚存“嘲体”作品300余首,它们渊源于古代以诗、偈、词等韵语作“嘲”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样式,经历了元代初创、明代全盛、清代衰亡的发展过程。就内容而论,“嘲体”散曲可分嘲人之作、嘲物之作、嘲事之作、杂嘲之作四个大类;就风格而论,主要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语言俚俗,调笑滑稽,讽刺辛辣,此外亦有雅致、清丽、洒脱、狂放、沉郁之辞;就作家而论,贡献较大者则有曾瑞、赵彦晖、汤式、陈铎、陈所闻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散曲 嘲体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反理学思潮与《狂人日记》的诞生
6
作者 孙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狂人日记》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革新力量与西方现代文化充分融汇化合的结果。尤其是明清反理学传统,构成了催生新文化的内在动因,其内部丰富复杂的狂人思想资源,孕育着现代狂人的出现。在明清理学框约的正统文体之外,日记成... 《狂人日记》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革新力量与西方现代文化充分融汇化合的结果。尤其是明清反理学传统,构成了催生新文化的内在动因,其内部丰富复杂的狂人思想资源,孕育着现代狂人的出现。在明清理学框约的正统文体之外,日记成为士人发展自我精神空间和形成新的认知的重要文体,并以边缘反抗正统的形式,为新文学文体的产生奠定了内在基础。明清反理学脉络中的思想和文体资源,成为接纳和消化西方现代思想和文学的载体,它一方面充分发挥与之相契合的部分,创造了具有现代思想和形式的中国新文学的典型;另一方面,深远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多元复杂的现实境遇,又使得中国新文学富有思想递嬗过程中不同文明进行激烈博弈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理学 明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的发展——以历史通俗演义为中心
7
作者 王齐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7,共13页
《三国演义》在明代流行所引发的小说家们对正统史书和通俗演义关系的思考,不仅完成了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理论建构,也推动了明代通俗小说的迅猛发展。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前中期与明代后期有显著差别,具体表现为由强调资治和教化转向重... 《三国演义》在明代流行所引发的小说家们对正统史书和通俗演义关系的思考,不仅完成了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理论建构,也推动了明代通俗小说的迅猛发展。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前中期与明代后期有显著差别,具体表现为由强调资治和教化转向重视通俗和娱情,即从要求通俗演义“羽翼信史”到肯定通俗演义与正史“并传不朽”,从要求通俗演义“裨益风教”到鼓吹通俗演义为“疗俗圣药”,从强调通俗演义征实到鼓动通俗演义虚构,最后归结为要在通俗演义中塑造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典型人物形象。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成熟改变了中国小说观念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小说观念 历史演义 明代 《三国演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南英译明清小说的国际传播效果与当代启示
8
作者 朱斌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8,共12页
韩南的翻译能力、权威身份和出版机构的名望是其译本在专业读者中产生影响的关键,但文本形态和传播媒介的相对单一又使得其译本在普通读者中的影响力有限。中国古典小说的国际传播不仅应深化与海外汉学家的合作,推动中国古典小说的深度... 韩南的翻译能力、权威身份和出版机构的名望是其译本在专业读者中产生影响的关键,但文本形态和传播媒介的相对单一又使得其译本在普通读者中的影响力有限。中国古典小说的国际传播不仅应深化与海外汉学家的合作,推动中国古典小说的深度传播,也需要重视跨媒介叙事规律,提升中国古典小说国际传播的分众化表达,扩大受众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南 明清小说翻译 国际传播 跨媒介叙事 海外汉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北京地方志割股行为研究
9
作者 张晗 陈卓 +3 位作者 张静 赵欣韧 吴娇 孙灵芝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76,共4页
以北京地方志为基础,对明清时期百姓的割股现象、割股原因进行研究。展现明清时期割股行为普遍,贫困、显贵之家均有发生,尤其对妇女的影响最大。民间存在的庸医促使这一行为的传播。割股除了是百姓在家人病重时的心理寄托外,更多是对中... 以北京地方志为基础,对明清时期百姓的割股现象、割股原因进行研究。展现明清时期割股行为普遍,贫困、显贵之家均有发生,尤其对妇女的影响最大。民间存在的庸医促使这一行为的传播。割股除了是百姓在家人病重时的心理寄托外,更多是对中医本草人部药的一种盲目的实践与扩展,政府对于割股者的旌表,使得割股疗亲带有更多的道德政治意味,已远远超过治疗本身,并与祭祀等神秘事件相结合,带有强烈的民间性。现今我们更应辩证看待割股这一行为,对于人部入药的正确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地方志 割股 人部入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紫砂壶花塑器造型设计及演变研究
10
作者 王祯 王强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1,共9页
本文旨在分析明清时期紫砂壶花塑器(以下简称为花塑器)的造型特征。通过运用文献、考古两重证据法与分型图谱法,依据茶事行为与茶具的发展脉络对花塑器进行历史溯源,选取明清时期120把花塑器建立三型十三式的造型图谱,梳理明清时期名家... 本文旨在分析明清时期紫砂壶花塑器(以下简称为花塑器)的造型特征。通过运用文献、考古两重证据法与分型图谱法,依据茶事行为与茶具的发展脉络对花塑器进行历史溯源,选取明清时期120把花塑器建立三型十三式的造型图谱,梳理明清时期名家名壶对花塑器进行演变概述,进而按照时间演进顺序归纳各型花塑器的演变规律。由明代中晚期发展至清代的花塑器,其造型取象由植物型发端、后由以器物型为主转向以植物型为主,设计风格由具体繁复的写实转向概括凝练的写意,呈现出渐进式、意象化的演变特征,对于紫砂设计的守正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花塑器 明清时期 两重证据 分型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柔内刚,鲠直持正,秉持气节——明清江南士大夫人文精神的一个面相
11
作者 范金民 张彭欣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2,共11页
人们心目中的江南士大夫形象,无论峨冠博带的饱学之士,擅长鸿篇巨制的文学侍从之臣,还是娴熟典故参赞朝政的藻饰能手,能言善辩的博雅君子,似乎儒雅有之而缺乏胆气,温婉有之而少阳刚之气,小心谨慎有余而开拓进取殊少,驰骋疆场斩将搴旗者... 人们心目中的江南士大夫形象,无论峨冠博带的饱学之士,擅长鸿篇巨制的文学侍从之臣,还是娴熟典故参赞朝政的藻饰能手,能言善辩的博雅君子,似乎儒雅有之而缺乏胆气,温婉有之而少阳刚之气,小心谨慎有余而开拓进取殊少,驰骋疆场斩将搴旗者更加罕见。这其实只是江南士大夫治国理政、行为出入的一个面相,远非江南士大夫人文精神的基本面貌。江南士大夫外表貌似柔弱,内心实无比强大,态度似乎和顺,意志则极为坚定,往往是外柔内刚,力重千钧。他们学养丰厚,恂恂儒雅,其实是非分明,原则问题绝不退让;其谈吐多温文尔雅,少见其过激举动,但事关国家兴亡和社稷安危等大事,则虽九死而不悔,多能置生死利害而不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江南士大夫 人文面相 外柔内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清社会小说的历史发生与时代关怀
12
作者 晋海学 李绥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8,共7页
社会小说是晚清“小说界革命”的产物,是小说家们基于“救世”而进行的文学叙事。社会小说在晚清的发生分别与人们对英文词汇“society”的接受、小说家对社会与小说结合的期待,以及众多小说家们的身体力行等要素有关。社会小说对时代... 社会小说是晚清“小说界革命”的产物,是小说家们基于“救世”而进行的文学叙事。社会小说在晚清的发生分别与人们对英文词汇“society”的接受、小说家对社会与小说结合的期待,以及众多小说家们的身体力行等要素有关。社会小说对时代的关怀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以谴责为主,它们或揭示儒家伦理在晚清“破碎”之后的社会世相,或展示知识者在推崇西学过程中进行欺世盗名的“奇形”与“怪象”;其二,以救世为主,它们或期望做循序渐进的社会改良,或倡导革命才是拯救危机的唯一之路,或仰望融中学与西学于一体的“文明境界”。整体而言,晚清社会小说以其对社会特有的理解和叙述,不仅充分展示了小说家们对改良社会这一历史实践的关切之心,而且真实呈现出了他们因关切而介入其中的救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社会小说 发生 谴责 救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福建的柑橘生产及其影响
13
作者 吴忱恬 李昕升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中国重要柑橘产区福建,至迟在三国时期已有柑橘生产,唐代、宋代逐渐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传统社会最高峰。这一时期,福建柑橘品种丰富、名称繁多,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品种资源。漳州作为福建柑橘重要产区,为明清时期全国著名产地,规模大... 中国重要柑橘产区福建,至迟在三国时期已有柑橘生产,唐代、宋代逐渐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传统社会最高峰。这一时期,福建柑橘品种丰富、名称繁多,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品种资源。漳州作为福建柑橘重要产区,为明清时期全国著名产地,规模大、品种多、质量高,所产果实上贡皇室。明清时期福建柑橘的兴盛,原因有自然条件适宜、小冰期气候与商品经济发展等。而柑橘作为果品、药品、商品以及富有祈福寓意的吉祥物品,在当时福建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生活以及岁时民俗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福建 柑橘 生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牙税的衍变、治理与改革
14
作者 陈士银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从非法的牙钱,到合法的牙税、牙帖税,明清牙税经历课程化与扩大化的衍变。牙税收入的分配多种多样,包括解送户部统一划拨,充作军饷和赏军费用,供养藩王、笼络藩部,用于地方州县官吏开销,冲抵其他税费,或者用作办学经费等。从中央到地方... 从非法的牙钱,到合法的牙税、牙帖税,明清牙税经历课程化与扩大化的衍变。牙税收入的分配多种多样,包括解送户部统一划拨,充作军饷和赏军费用,供养藩王、笼络藩部,用于地方州县官吏开销,冲抵其他税费,或者用作办学经费等。从中央到地方,明清政府多次减免牙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商民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针对牙税的偷漏与腐败问题,明清政府打击豪强市棍,严禁擅立牙行,处理牙税贪腐要案,完善牙帖管理制度,起到一定的整肃作用。受制于内外困局,清末牙税向现代印花税等方向的改革未克成功,而仿效西方国家借助牙帖、牙税改革刺激工商创新的构想也未能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税 牙帖 明清 印花税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武陵地区书院教育与国家认同研究
15
作者 朱薇 陈晨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0,共9页
明清时期武陵地区书院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演变深受王朝政策影响,呈现出初创、鼎盛、衰退三个阶段。在武陵地区书院教育的历程中,通过提升区域社会文化水平,实现了多民族聚居区民众对国家认同的目标,具体表现为:依托教育内容... 明清时期武陵地区书院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演变深受王朝政策影响,呈现出初创、鼎盛、衰退三个阶段。在武陵地区书院教育的历程中,通过提升区域社会文化水平,实现了多民族聚居区民众对国家认同的目标,具体表现为:依托教育内容形塑主流意识,深化文化认同;利用祭祀仪式凝聚精神信仰,促进情感认同;基于藏书刻书传承民族文化,助推历史认同;经由规章制度维护中央王权,构建政治认同。研究表明,历史上经由国家主导的教育方式是传播主流文化,促进民众形成国家观念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教育 国家认同 武陵地区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岭南山区的寺产与地域社会研究——以南华寺为中心
16
作者 李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155,共12页
明清时期的寺产问题需要在地域社会的历史脉络中理解。明代前期,大量移民涌入岭南山区开垦、落籍,韶州府山区田地开始被编入里甲组织,当地土豪借机将南华寺附近土地入籍。寺僧赎回四天王岭内田产后,将其编入地方里甲。寺产成为王朝体制... 明清时期的寺产问题需要在地域社会的历史脉络中理解。明代前期,大量移民涌入岭南山区开垦、落籍,韶州府山区田地开始被编入里甲组织,当地土豪借机将南华寺附近土地入籍。寺僧赎回四天王岭内田产后,将其编入地方里甲。寺产成为王朝体制中的合法产业,但面临繁重的赋役负担。明代中期,大批流民再次涌入岭南山区,大量寺产流失。南华寺多次强调四天王界址,意在保护田产。晚明以降,一条鞭法实施后,南华寺徭役沉重的问题不再凸显。然而,地域社会内部的山场纠纷开始显现,曹溪四至演变为相关的林权、坟权、矿权等权利界址。寺院持续确权、勘界,四至界址的内涵更加丰富,空间更为清晰。曹溪寺产问题既与明清两代赋役制度的推行、变革相关,也牵涉到地域社会土著、流民等群体,还涉及山场的开发、确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南华寺 寺产 地域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粮食长途贩运与运量研究——以河南为例的考察
17
作者 胡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0,共10页
明代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发展促使区域农业生产专业化趋势加强,江南等传统粮食生产中心粮食供给失衡加剧,全国性的差异化粮食供给格局促使粮食长途贩运兴起。而明清时期快速崛起的晋商、徽商以及产粮区本地商人资本参与到跨区域的长途贩运... 明代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发展促使区域农业生产专业化趋势加强,江南等传统粮食生产中心粮食供给失衡加剧,全国性的差异化粮食供给格局促使粮食长途贩运兴起。而明清时期快速崛起的晋商、徽商以及产粮区本地商人资本参与到跨区域的长途贩运中,形成了从农民到集市,再到市镇和中心城市的粮食市场结构。长途贩运的粮食通过内河水运和驿路陆运体系,融入全国性的粮食市场中。本文以明清时期粮食长途贩运快速兴起的河南为例,厘清明清时期粮食长途贩运兴起的动因以及跨区域粮食长途贩运的市场结构,并展开运量估算,以探究明清时期长途贩运对南粮北运格局下区域粮食供给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粮食 长途贩运 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冀西北地区的稻作变迁
18
作者 孙杰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8,共10页
通过全面查阅方志等资料,本文对明清时期冀西北的稻作变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明代前中期由于外来人口不断涌入,水稻随之进入宣府镇境内,本阶段稻作规模小,且多以占种地形式分散在各路牧地,发展十分缓慢。隆庆、万历年间宣府镇东路地... 通过全面查阅方志等资料,本文对明清时期冀西北的稻作变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明代前中期由于外来人口不断涌入,水稻随之进入宣府镇境内,本阶段稻作规模小,且多以占种地形式分散在各路牧地,发展十分缓慢。隆庆、万历年间宣府镇东路地区迎来一轮稻作发展的热潮,胡思伸等地方官员相继在保安、怀来、延庆等地进行大规模开渠营稻,总规模达数千顷。清初冀西北稻作即陷入严重衰退状态,明代为宣府镇东路的产稻区此时均大幅萎缩。虽然如此,清代本地区仍出现许多新的稻作地点,一些河流的支流及燕山地区均开始种稻。明清冀西北稻作受到自然环境、社会背景、稻租政策以及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冀西北 水稻: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经济学视域下明清苏杭地区名茶现象探微
19
作者 卢勇 杨源禾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23,共12页
明清时期苏杭地区茶品众多、名茶荟萃,涌现出龙井、碧螺春、天池等众多驰名中外、享誉古今的名茶。本文尝试从自然与人文的双重视角去解构明清时期苏杭地区茶品的空间分布与名茶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研究发现:名茶虽受惠于水土、山泉、... 明清时期苏杭地区茶品众多、名茶荟萃,涌现出龙井、碧螺春、天池等众多驰名中外、享誉古今的名茶。本文尝试从自然与人文的双重视角去解构明清时期苏杭地区茶品的空间分布与名茶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研究发现:名茶虽受惠于水土、山泉、气候等自然禀赋,但关键在于帝王偏好、名士品评、禅僧实践以及器物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引领与加持。这一现象深刻揭示了彼时苏杭地区的茶业发展以文化价值赋能经济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印证了人文因素与经济繁荣的交织互动,为理解当下的人文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明清时期 苏杭地区 名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宜兴均陶堆花装饰的演变特征
20
作者 宁丽娟 唐宇婷 曹春生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97,103,共8页
均陶堆花装饰作为宜兴“陶都三绝”之一,以生动质朴的语言在精致富丽的明清瓷绘艺术之外开辟了独特的陶胎装饰手法。通过对明清时期大量传世作品装饰风格的比较研究,可见宜兴均陶堆花装饰经历了由内容的具象因循到情景叙事、布局的图案... 均陶堆花装饰作为宜兴“陶都三绝”之一,以生动质朴的语言在精致富丽的明清瓷绘艺术之外开辟了独特的陶胎装饰手法。通过对明清时期大量传世作品装饰风格的比较研究,可见宜兴均陶堆花装饰经历了由内容的具象因循到情景叙事、布局的图案性到书画意趣、色彩的本色堆塑到多色融合、工艺的厚堆静态写实到薄贴动态写意的一系列发展演变历程,通过梳理其演变特征管窥明清江南地区民间陶瓷艺术的审美旨趣与创作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宜兴均陶 堆花装饰 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