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actice-based Research on Popularity of Tea Culture in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 and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Humanism Spirit
1
作者 Zhao YH Han YY +3 位作者 Shang AQ Zhang XM Wen J Song YS 《茶叶》 2013年第4期507-514,共8页
In this paper,questionnaires about college tea culture and humanism spirit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undergraduates of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ern China.After analyzing the survey... In this paper,questionnaires about college tea culture and humanism spirit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undergraduates of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ern China.After analyzing the survey results and the causes,the author made references and gave recommendations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bout the tea culture and humanism spirit cul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茶文化 大学生 北部山区 基础 人气 河北农业大学 北方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泽坤 史明昌 +2 位作者 杨润泽 王奋忠 王世雷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1,共9页
[目的]探究暴雨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可对科学制定高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托北京密云区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7个径流小区,选取了2010—2021年20场自然暴雨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 [目的]探究暴雨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可对科学制定高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托北京密云区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7个径流小区,选取了2010—2021年20场自然暴雨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产流产沙和面源污染的影响,并分析了降雨、土壤、植被因子与产流产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在2010—2021年研究区年降雨总量相对平缓,但年降雨频率有所增加、暴雨发生次数呈现出上升趋势。(2)在20次暴雨条件样本中,荆条的减流率和减沙率分别为94.13%和99.76%,减流减沙效益优于刺槐+侧柏+鱼鳞坑、玉米+梯田等其他组合。荆条、刺槐+侧柏+鱼鳞坑对面源污染的防治效果较好,污染指标显著低于平均水平。(3)降雨因子、植被因子与径流泥沙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平均雨强、I30、I60与径流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73,0.7;平均雨强、I60与泥沙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5;植物盖度与径流量、泥沙量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58。[结论]综合考虑暴雨条件下的径流泥沙数据,我们认为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推荐该地区采用荆条作为优先水土保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暴雨 产流产沙 水土保持效益 北方土石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山”理论的秦岭北麓乡村空间营建策略研究
3
作者 屈雯 李倩 +3 位作者 雷振东 马琰 吴雷 郄海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381,共8页
空间营建是秦岭北麓乡村地区“两山”实践的重要保障.研究提出在乡村“资源-资产-资本”的转化过程中,应构建“两环节、三层次、多主体”的“两山”转化空间营建路径:以生态基础培育和多元增值开发为两大空间营建环节,构建“区域→单元... 空间营建是秦岭北麓乡村地区“两山”实践的重要保障.研究提出在乡村“资源-资产-资本”的转化过程中,应构建“两环节、三层次、多主体”的“两山”转化空间营建路径:以生态基础培育和多元增值开发为两大空间营建环节,构建“区域→单元→地块”三层次营建体系,建立多主体参与共赢的营建机制.研究以西安鄠邑区为例,梳理其在大都市圈发展背景下“两山”转化的乡村空间营建问题,提出“要素统筹、生境修复、产居转型、有序共建”四方面空间营建策略,形成地域适宜性的绿色共建模式,以期为地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论 秦岭北麓 乡村地区 空间营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土石山区坡面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子君 刘家圆 王海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揭示北方土石山区坡面水土流失规律,为山区土壤侵蚀防治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88—1991年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坡面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坡面径流深度、... [目的]揭示北方土石山区坡面水土流失规律,为山区土壤侵蚀防治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88—1991年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坡面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坡面径流深度、土壤侵蚀模数、土壤入渗率与有效降雨量、平均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等级的关系。[结果](1)在5°08′~24°08′坡度范围内,坡面径流深度随坡度增加逐渐减小,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入渗率随坡度增加逐渐增大;(2)在2.18~33.19 m坡长范围内,坡面径流深度随坡长增加逐渐减小,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入渗率随坡长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存在临界坡长;(3)随着植被覆盖度增加,坡面径流深度、土壤侵蚀模数迅速减小,土壤入渗率逐渐增加;裸地的坡面径流深度和土壤侵蚀模数显著高于30%植被覆盖度坡面,但植被覆盖度由30%增加到60%,90%时,坡面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差异并不明显,说明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临界植被覆盖度;(4)坡面径流深度、土壤侵蚀模数主要受到有效降雨量和平均降雨强度影响,且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入渗率主要受到平均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影响,与平均降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降雨历时呈显著负相关;随降雨等级的增加,坡面径流深度和土壤侵蚀模数呈增加趋势而土壤入渗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下垫面条件和降雨因素对北方土石山区坡面水土流失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未来应结合室内试验和模型模拟,进一步加强该区域不同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坡面水土流失过程和影响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条件 降雨 径流深度 土壤侵蚀模数 土壤入渗率 北方土石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安塞山地苹果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铭雨 刘敏 +4 位作者 王俊 郑恩 陈暮浩 冯淑 张永旺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9-55,共7页
为揭示陕北黄土区不同生育期山地苹果树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陕北黄土区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山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热扩散式探针法(TDP)和自动气象站对陕北黄土区山地苹果树干液流速率和环境因... 为揭示陕北黄土区不同生育期山地苹果树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陕北黄土区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山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热扩散式探针法(TDP)和自动气象站对陕北黄土区山地苹果树干液流速率和环境因子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分析山地苹果液流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辐射、气温和大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山地苹果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总体上呈“几”字型曲线,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有微弱的夜间液流产生;不同生育期山地苹果树干液流日累积量表现为果实膨大期(14.396 kg·d^(-1))>幼果期(14.10 kg·d^(-1))>果实成熟期(9.682 kg·d^(-1))>开花期(6.49 kg·d^(-1))>着色期(4.104 kg·d^(-1));晴天山地苹果树干液流速率高于多云和阴雨天气;构建了山地苹果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回归模型,各方程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生育期方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81,拟合良好。陕北黄土区夏季果实膨大期蒸腾耗水量最大,应及时于日落前或日出后进行补水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苹果 树干液流速率 环境因子 陕北安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滨海山地公园雨洪管理策略的水文成本效益分析
6
作者 孙喆 杜玥 王思思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05,共7页
【目的】针对北方滨海山地区域雨洪管理快排模式导致下游易发洪涝灾害且难以滞蓄雨水资源等问题,探索具有水文成本效益优势的蓄用结合导向的雨洪管理策略。【方法】以烟台市岱王山公园为研究区域,提出“源头削减、过程截流、末端蓄用”... 【目的】针对北方滨海山地区域雨洪管理快排模式导致下游易发洪涝灾害且难以滞蓄雨水资源等问题,探索具有水文成本效益优势的蓄用结合导向的雨洪管理策略。【方法】以烟台市岱王山公园为研究区域,提出“源头削减、过程截流、末端蓄用”的山地水文调控策略,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标、滞留调蓄设施容积相等的约束条件下,比较从侧重源头到侧重末端,再到二者结合的多种雨洪管控方案,通过SWMM模型评估水文成本效益。【结果】模拟显示:1)渗透滞留效能受降雨强度和雨水管控设施布局的共同作用,对源头改造方案可提升雨水径流总量管控效能,对末端改造方案可促进峰值流量的管控;2)储蓄利用效能受季节性降水规律与雨洪管控景观设施体系的综合影响,夏季降雨量大、径流利用率高,其他季节降雨量低、径流利用率低,从源头到末端的综合改造方案储蓄利用效能最大;3)水文成本效益由水文管控效能及全生命周期成本决定,从源头到末端的综合改造方案充分利用了场地的滞蓄空间,可大幅削峰,促进雨水滞蓄入渗,以最小成本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水文成本效益最佳。【结论】构建了山地公园的水文成本效益分析框架,提出了兼具经济性和有效性的山地公园适宜性雨洪管理策略,为烟台及相近自然条件下的山地公园规划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水文成本效益 雨水调控 蓄用结合 北方滨海地区 山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区沙地人工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究
7
作者 王辉 郭敬丽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5期22-25,44,共5页
为提高沙地人工造林成活率,开展了不同的整地方式、苗木类型、保水措施对冀北山区沙地人工造林成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冀北山区沙地植被恢复中采用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提前开沟整地,栽植后覆膜保水效果明显,成活率较高。结合分析结... 为提高沙地人工造林成活率,开展了不同的整地方式、苗木类型、保水措施对冀北山区沙地人工造林成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冀北山区沙地植被恢复中采用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提前开沟整地,栽植后覆膜保水效果明显,成活率较高。结合分析结果,构建了成活率与苗木类型、整地方式、保水措施等三项的回归模型,有效解释成活率的88.9%变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区 沙地造林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土壤水分物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鲁绍伟 杨新兵 +2 位作者 谷建才 赵云霞 张锁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7-220,共4页
通过对华北土石山区人工油松林和侧柏栎类混交林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研究可知,由于阴坡油松林比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有较好的有机质含量、黏粒含量、比表面及孔性等。油松林的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都小于侧柏栎类混交林,最大... 通过对华北土石山区人工油松林和侧柏栎类混交林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研究可知,由于阴坡油松林比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有较好的有机质含量、黏粒含量、比表面及孔性等。油松林的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都小于侧柏栎类混交林,最大蓄水量、毛管蓄水量和最小蓄水量都大于侧柏栎类混交林林地;阴坡油松林的持水力显著大于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在同样的水势下,Cθ达10-2数量级时,油松林的土壤水势为-1.0×10^5Pa;侧柏栎类混交林的土壤水势为-0.5×10^5Pa,土壤释水性能为前者优于后两者;潜在土壤有效水含量排序为:阴坡油松林〉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表明油松林林地土壤水分状况较好,从而能及时为林木生长提供所需的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土壤水分 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坡面产流产沙与降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江青龙 谢永生 +1 位作者 赵婷 张应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207,共6页
针对京津地区重要水源地的冀北山区区位的特殊性,以及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于河北围场县曹家沟布设土地利用分别为乔木林地、疏林地、天然草地的三个径流小区,通过对降雨特征及其对产流产沙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针对京津地区重要水源地的冀北山区区位的特殊性,以及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于河北围场县曹家沟布设土地利用分别为乔木林地、疏林地、天然草地的三个径流小区,通过对降雨特征及其对产流产沙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引起产流的次降雨以中雨和大雨为主,平均次降雨强度为5.83 mm/h;乔木林、疏林地、天然草地的次径流量与降雨量和降雨历时乘积呈显著相关;产沙模数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乘积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587、0.501和0.613;天然草地和疏林地的产沙模数与径流深度都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而乔木林的相关性不显著;三种坡面的拦沙蓄水能力大小依次为乔木林>天然草地>疏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降雨特征 产流产沙 冀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麓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的时空特征探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丽萍 郭鹏 +1 位作者 刘琳 王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6-321,共6页
研究天山北麓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中的土地退化现象,有利于监测新垦绿洲的环境演变过程。采用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和LUCC动态变化趋势指数4个指标,并结合转移... 研究天山北麓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中的土地退化现象,有利于监测新垦绿洲的环境演变过程。采用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和LUCC动态变化趋势指数4个指标,并结合转移矩阵,对该地区20a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特征及土地退化现象进行综合分析。1990—2010年,研究区耕地和城乡居民工矿用地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分别增加了91.05%和60.19%。草地和冰川/永久积雪面积则大幅减少,分别下降了15.45%和28.97%。通过转移矩阵发现,草地和永久冰川退化成荒漠的趋势明显。各土地利用类型中以草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指数最高,达-0.5056%,耕地次之,为0.409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间主要转移方向为:草地和冰川/永久积雪转化为荒漠,荒漠和草地转化为耕地,荒漠与草地间相互转化,盐碱地面积得到控制,但向荒漠转化的趋势凸显,永久冰川的消融明显加剧,草地持续退化,研究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地退化 天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山地绿洲荒漠植物群落种群多样性研究Ⅰ生态地理及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41
11
作者 王国宏 任继周 张自和 《草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12,共12页
河西山地绿洲荒漠区包括祁连山北坡中段森林草原区、张掖荒漠绿洲区和东大山森林草原区等 3个地理地段 ,海拔在 1450~ 4 2 0 0 m之间。近 50年气候的变化趋势是 2 0世纪 6 0年代冬冷夏热春雨多 ;70年代冬暖夏冷 ,夏秋雨多 ;80年代至本... 河西山地绿洲荒漠区包括祁连山北坡中段森林草原区、张掖荒漠绿洲区和东大山森林草原区等 3个地理地段 ,海拔在 1450~ 4 2 0 0 m之间。近 50年气候的变化趋势是 2 0世纪 6 0年代冬冷夏热春雨多 ;70年代冬暖夏冷 ,夏秋雨多 ;80年代至本世纪末 ,年平均气温偏低 ,降水量增加。相应地 ,祁连山发育的现代冰川今后将出现稳定乃至前进现象。黑河流量动态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主要植被类型有红砂荒漠、山地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寒温性针叶林、高山灌丛及高山流石滩植被等。祁连山北坡产高等植物 10 6 4种。植物区系从区系特征上可以分为两个区系小区 ,即祁连山北坡中段、东大山森林草原区和河西荒漠区。东大山与祁连山北坡中段属于同一个植物区系类型 ,是一个年轻衍生的温带植物区系 ,区系发生在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河西荒漠区是一个古老的植物区系。维管植物生活型谱组成中 ,地面芽植物占优势 ,其次是高位芽植物、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 ,分别占 6 0 %、17.6 %、11%、6 .5%和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北坡 荒漠绿洲区 种群多样性 植物群落类型 河西走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贫困测度的贫困精准识别及精准扶贫对策——以粤北山区为例 被引量:60
12
作者 陈辉 张全红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71,共8页
贫困家庭的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从多维视角识别和分析贫困更能挖掘贫困的本质,为政府制定反贫困对策提供更为精准的科学依据。基于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模型,以粤北山区农村家庭为例,多维度定量测算出主要贫困地... 贫困家庭的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从多维视角识别和分析贫困更能挖掘贫困的本质,为政府制定反贫困对策提供更为精准的科学依据。基于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模型,以粤北山区农村家庭为例,多维度定量测算出主要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维度和贫困家庭,并提出按贫困维度施策、按地区贫困和家庭贫困的程度决定扶贫资金的使用、建立以能力扶贫为导向的扶贫机制和提高基层干部扶贫管理能力等精准扶贫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精准识别 贫困测度 多维贫困测度 Alkire-Foster模型 粤北山区 粤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鲁绍伟 杨新兵 +2 位作者 白永福 赵云霞 张锁成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0,共4页
通过对华北土石山区阴坡油松林、阴坡裸地和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土壤水分研究可知,阴坡光照时间和强度较阳坡小,相应的林地蒸发散减少,有利于林地的蓄水,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不同月份含水量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阴坡油松林地〉阴坡裸... 通过对华北土石山区阴坡油松林、阴坡裸地和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土壤水分研究可知,阴坡光照时间和强度较阳坡小,相应的林地蒸发散减少,有利于林地的蓄水,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不同月份含水量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阴坡油松林地〉阴坡裸地〉阳坡侧柏栎类混交林地;试验地的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季内总的变化趋势和降雨的趋势一致,都是先上升后下降,8月份达到最大;阳坡针阔混交林和油松林的土壤垂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层0~40cm的土壤含水量差别不大,主要是7月份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比较大。从土壤含水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距可以看出,阳坡针阔混交林土壤含水量的差距最大为27.75%,变化最剧烈,阴坡油松林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差距最小,为13.07%,含水量变化不明显。年内与平均值的差距是裸地最大,阳坡针阔混交林林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土壤水分 季节变化 垂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棉花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只娟 张山清 +1 位作者 徐文修 田彦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45-1052,共8页
探索气候变化对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棉花种植区划的影响,对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61—201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棉区11个代表站的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法和IDW插值等方法,同时以≥10℃积温... 探索气候变化对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棉花种植区划的影响,对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61—2010年天山北坡经济带棉区11个代表站的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法和IDW插值等方法,同时以≥10℃积温、7月平均气温和无霜期3个气候要素作为衡量棉花气候区划的指标,通过GIS技术研究各年代棉花种植区划的风险棉区、次宜棉区和宜棉区的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7月平均气温、无霜期和≥l0℃积温,分别以0.05℃?10a?1、2.9 d?10a?1和64.6℃?d?10a?1的速率升高、延长和增多。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天山北坡经济带棉花区划总体呈现风险棉区向东缩小并南移、次宜棉区向东缩小和宜棉区南移并东西双向扩展的变化特征。21世纪前10年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风险棉区从石河子市站点附近以及呼图壁县以东广大地区缩小至乌鲁木齐市站点附近,面积缩小98.4%,减少至3.6×102 km2;次宜棉区从原来的呼图壁县以西的大部分县市缩小至乌鲁木齐市站点以南的地区,面积缩小88.0%,减少至8.6×103 km2;宜棉区面积则增加18.4倍,达9.2×104 km2,占天山北坡经济带棉花总分区的91.2%。随着气候变化天山北坡经济带适宜种植棉花的潜在区域不断扩大,21世纪之后宜棉区已成为天山北坡经济带棉区的主体,有利于当地棉花产业的合理布局,对促进天山北坡经济带棉花产业的稳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经济带 棉花 气候区划 GIS 种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13种灌木树种蒸腾耗水特性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尹振海 丁杰 杨新兵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树木的蒸腾耗水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盆栽苗木称重法对华北土石山区13种灌木树种耗水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或双峰型,峰值出现在9∶00-11∶00或13∶00-15∶0... 研究树木的蒸腾耗水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盆栽苗木称重法对华北土石山区13种灌木树种耗水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或双峰型,峰值出现在9∶00-11∶00或13∶00-15∶00。树种蒸腾速率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强度和叶片气孔阻力的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在7∶00、17∶00时较高,WUE日均值依次为花木蓝(7.20μmol CO_2/mmol H_2O)、紫穗槐(4.95μmol CO_2/mmol H_2O)、蚂蚱腿子(4.40μmol CO_2/mmol H_2O)、孩儿拳头(4.10μmol CO_2/mmol H_2O)、三裂绣线菊(3.95μmol CO_2/mmol H_2O)、丁香(3. 92μmol CO_2/mmol H_2O)、黄栌(3. 85μmol CO_2/mmol H_2O)、胡枝子(3. 70μmol CO_2/mmol H_2O)、鼠李(3. 64μmol CO_2/mmol H_2O)、荆条(3. 32μmol CO_2/mmol H_2O)、平榛(3. 31μmol CO_2/mmol H_2O)、雀儿舌头(3. 09μmol CO_2/mmol H_2O)、溲疏(2.63μmol CO_2/mmol H_2O)。溲疏、荆条、孩儿拳头、雀儿舌头、鼠李、黄栌为高耗水植物,平榛为中耗水植物,蚂蚱腿子、三裂绣线菊、胡枝子、紫穗槐、丁香、花木蓝为低耗水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灌木树种 蒸腾耗水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江涛 周金龙 +1 位作者 高业新 李巧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1-1028,共8页
地下水是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依据2011年77个地下水样的pH值、总溶解固体(TDS)、总硬度、氨氮、NO2-、NO3-、高锰酸盐指数、F-、Cl-、SO42-检测结果,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统... 地下水是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依据2011年77个地下水样的pH值、总溶解固体(TDS)、总硬度、氨氮、NO2-、NO3-、高锰酸盐指数、F-、Cl-、SO42-检测结果,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统计了各地各评价指标在不同水质级别所占的比例;采用化学组分浓度对比法对同一监测井2003年和2011年的18组水样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分析了水质变化趋势和地下水污染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潜水和承压水中Ⅳ类和Ⅴ类水质所占比例之和分别为40.0%和47.6%;潜水水质类别基本呈现变好的趋势,而承压水水质类别呈现变差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 地下水质量评价 地下水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泉根灌下陕北山地苹果作物系数确定与蒸散量估算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哲 费良军 +4 位作者 尹永乐 李中杰 刘腾 郝琨 彭有亮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15,共7页
为探明涌泉根灌下陕北山地苹果的蒸散量与作物系数规律,通过设定高水H_(1)((85%~100%)θ_(f),θ_(f)为田间持水量)、中水H_(2)((70%~85%)θ_(f))和低水H_(3)((55%~70%)θ_(f))3个灌水水平,研究亏缺灌溉对陕北山地苹果蒸散量和作物系数... 为探明涌泉根灌下陕北山地苹果的蒸散量与作物系数规律,通过设定高水H_(1)((85%~100%)θ_(f),θ_(f)为田间持水量)、中水H_(2)((70%~85%)θ_(f))和低水H_(3)((55%~70%)θ_(f))3个灌水水平,研究亏缺灌溉对陕北山地苹果蒸散量和作物系数的影响,并建立蒸散量关于叶面积指数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陕北山地苹果全物候期耗水范围为483.03~540.10 mm,作物系数在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与果实成熟期的范围分别为0.35~0.38、0.28~0.31、0.70~0.83和0.48~0.57,不同灌水处理的蒸散量及作物系数在果实膨大期差异显著,任一时期亏缺灌水均会减小该时期陕北山地苹果的作物系数和蒸散强度。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之间可以用指数回归较好地描述,由此建立了果树蒸腾蒸发量的估算模型。该研究结果可为制定陕北山地苹果涌泉根灌灌溉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苹果 涌泉根灌 蒸散量 作物系数 叶面积指数 陕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A的农户行为与水土流失耦合关系研究——以粤北岩溶山区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世发 刘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4-258,共5页
农户行为是农村水土流失产生的主体,也是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的主体。通过参与式农户访谈法(PRA)对粤北岩溶山区典型农户进行调查,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其农户行为与水土流失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农户行为与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农户行为是农村水土流失产生的主体,也是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的主体。通过参与式农户访谈法(PRA)对粤北岩溶山区典型农户进行调查,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其农户行为与水土流失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农户行为与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存在耦合关系;(2)土地利用不合理、坡耕地比重大与植被破坏等农户行为是水土流失的主因;(3)农户植树种草、梯田和耕作措施等行为利于水土流失的控制和治理,是粤北岩溶山区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行为 粤北 水土流失 岩溶山区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低山丘陵区典型性森林土壤健康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淑芬 于法展 李保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4-269,共6页
以苏北低山丘陵区6种典型性森林植被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在系统调查和分析土壤形态、物理、化学、酶活性特征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运用土壤学知识和专家经验,构建了适合苏北山丘区森林土壤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应... 以苏北低山丘陵区6种典型性森林植被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在系统调查和分析土壤形态、物理、化学、酶活性特征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运用土壤学知识和专家经验,构建了适合苏北山丘区森林土壤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不同类型的评分函数方程,对各评价指标数值进行隶属度处理,并基于SPSS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分析,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加权综合法,建立森林土壤健康指数,对该地区不同林分下土壤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低山丘陵区 林分类型 土壤功能 森林土壤健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北部山区荒溪灾害活动性的灰色预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礼先 文科军 +3 位作者 谢宝元 于志民 林敦臻 蔡永茂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2-38,共7页
通过对北京北部山区荒溪灾害活动性的实地调查,在统计、归类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北京北部山区荒溪灾害活动时期和荒溪灾害活动强度的灰色预测模型,由此得到了北京北部山区未来两次荒溪灾害强烈活动期的发生时间和强度.模型的预... 通过对北京北部山区荒溪灾害活动性的实地调查,在统计、归类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北京北部山区荒溪灾害活动时期和荒溪灾害活动强度的灰色预测模型,由此得到了北京北部山区未来两次荒溪灾害强烈活动期的发生时间和强度.模型的预测精度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荒溪灾害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