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paration of non-denatured proteins using semi-crosslinked polyacrylamide capillary gel electrophoresis
1
作者 XU Jian-dong HU Ding-yu +2 位作者 BAKTUR Rena GENG Li-na DENG Yu-lin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This work presents an approach to build a high-performance, low-viscous and replaceable separation matrix, semi-crosslinked polyacrylamide (semi-CPA) capillary gel electrophoresis. Non- denatured basic proteins, suc... This work presents an approach to build a high-performance, low-viscous and replaceable separation matrix, semi-crosslinked polyacrylamide (semi-CPA) capillary gel electrophoresis. Non- denatured basic proteins, such as lysozyme, cytochrome C, ribonuclease A and trypsin were separa- ted. The impacts of monomer and cross-linker concentrations on protein separation were studied, and the ability of dynamic capillary inner wall coating was demonstrated. The UV absorption interfer- ence by semi-CPA gel matrix was successfully overcome by a partial filling technique, which results in sensitivity 20 times higher than other protein separation method. The excellent separation ability, reproducibility and dynamic coating ability made semi-CPA an ideal separation media in both capillar- y electrophoresis and microfluidic chip separation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illary gel electrophoresis semi-crosslinked polyacrylamide (semi-CPA) non-dena-tured protein sepa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堡茶茶褐素中酚类化合物及蛋白质组分分析
2
作者 王寅竹 滕建文 +2 位作者 黄丽 夏宁 韦保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7-133,共7页
本研究通过甲醇提取茶褐素,将其分为可提取部分(记为FTB)和不可提取部分(记为BTB),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印迹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方法开展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茶褐素为多羟基的... 本研究通过甲醇提取茶褐素,将其分为可提取部分(记为FTB)和不可提取部分(记为BTB),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印迹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方法开展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茶褐素为多羟基的芳香族物质,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和肽等含氮化合物;在蛋白质分子质量63~75 kDa附近具有条带,总体为弥散型的长条且可能被多酚等物质修饰;非靶向代谢组学共鉴定出297种化合物,以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2或FC<0.5和P<0.05为标准进行筛选,发现BTB与FTB之间有137种化合物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为酚类化合物(37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获得了FTB与BTB的5种酚类化合物(儿茶素、2,3-二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4-羟基香豆素和咖啡酸),它们不仅可以区分FTB和BTB,还有可能是茶褐素的主要不可提取酚类。本研究解析了六堡茶茶褐素的多酚谱及其特征性多酚,提出了蛋白质-多酚复合物的推论,有助于丰富黑茶茶褐素中蛋白质的相关研究,推动黑茶茶褐素的物质组成及功能活性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褐素 酚类 蛋白质 非靶向代谢组学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精油对调理牛排优势腐败菌的抑菌性
3
作者 冉涔晨 崔皓天 +3 位作者 刘雅芝 杨毅 牟俊臣 王庆玲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为明确调理牛排的优势腐败菌并筛选出抑菌性、专一性强的植物精油,通过传统培养基法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调理牛排的优势腐败菌,并通过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及细菌生长曲线,从丁香精油、豆蔻精... 为明确调理牛排的优势腐败菌并筛选出抑菌性、专一性强的植物精油,通过传统培养基法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调理牛排的优势腐败菌,并通过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及细菌生长曲线,从丁香精油、豆蔻精油、黑胡椒精油中选出抑菌性最强的植物精油。结果表明:优势腐败菌为深蓝紫色杆菌(Janthinobacterium lividum)、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和热杀索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丁香精油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2~4μL/mL的精油添加量就能明显抑制优势腐败菌的生长繁殖;豆蔻精油抑菌性稍弱;黑胡椒精油对3株优势腐败菌均无明显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牛排 优势腐败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植物精油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状窖泥的细菌群落结构与酸酯含量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袁玉菊 张倩颖 +1 位作者 曾丽云 张文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了解不同性状窖泥细菌群落结构及酸酯代谢的差异,分别选取新窖泥、趋老熟窖泥和老熟窖泥,对其细菌16S r DNA的V3区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和同源性比较,并结合窖泥主要有机酸及有机酸酯含量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老熟窖泥... 为了解不同性状窖泥细菌群落结构及酸酯代谢的差异,分别选取新窖泥、趋老熟窖泥和老熟窖泥,对其细菌16S r DNA的V3区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和同源性比较,并结合窖泥主要有机酸及有机酸酯含量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老熟窖泥的细菌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高于新窖泥和趋老熟窖泥,得到的39个优势条带,进行细菌DNA测序可分为14类;Clostridium XIVa、Aminobacterium均只在老熟窖泥中检测到;新窖泥和趋老熟窖泥与Lactococcus、Lactobacillus、乳酸、乳酸乙酯含量正相关,老熟窖泥与Clostridiales、己酸、己酸乙酯和丁酸含量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细菌群落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el gradient electrophoresis DGGE) 酸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赵勇 李武 +3 位作者 周志华 张晓君 潘迎捷 赵立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4-1118,共5页
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小麦秸秆粉和油菜秸秆粉的还土试验,结合常规的分析手段和基于DNA的分子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测序技术),初步研究了秸秆粉还田后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60d后,秸秆还田土壤的肥... 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小麦秸秆粉和油菜秸秆粉的还土试验,结合常规的分析手段和基于DNA的分子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测序技术),初步研究了秸秆粉还田后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60d后,秸秆还田土壤的肥力明显提高,其纤维素酶活性明显增强。DGGE图谱表明,对照土壤(S)以及处理土壤(SW和SR),在培养过程中,β-Proteobacteria类细菌组成都在发生变化。对其中一个样品的DGGE条带进行了割胶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大部分条带代表的微生物是未培养的或不可培养的。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技术,从秸秆还田土壤中分离了2株纤维素降解菌。以上结果说明,秸秆还田具有良好的土壤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纤维素酶活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β-Proteobacteria 纤维素降解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DGGE技术解析白酒大曲细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25
6
作者 孟镇 熊正河 +1 位作者 钟其顶 白志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9-162,共4页
应用DGGE技术分析不同批次的大曲细菌群落结构,采用SDS+酶法提取大曲基因组DNA,以细菌通用引物进行16SrRNA基因V3高变异区PCR扩增,将产物进行DGGE分离,获得表征大曲细菌群落结构的DGGE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批次的大曲细菌群落结构组... 应用DGGE技术分析不同批次的大曲细菌群落结构,采用SDS+酶法提取大曲基因组DNA,以细菌通用引物进行16SrRNA基因V3高变异区PCR扩增,将产物进行DGGE分离,获得表征大曲细菌群落结构的DGGE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批次的大曲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类似,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大曲中细菌主要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包括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和放线菌科(Thermoactino-mycetaceae)等。另外在大曲中除了存在酒醅中多有发现的细菌外,还存在着不可培养的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变性凝胶电泳 大曲 群落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寡糖对肉仔鸡肠道微生物区系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温若竹 江芸 +4 位作者 刘泽兴 程灵豪 邓宇 高峰 周光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90,共8页
利用PCR-DGGE技术对肠道细菌16S rDNA的V6-V8可变区进行分析,研究肉仔鸡生长过程中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发育规律,并重点探讨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肉仔鸡肠道菌群稳定性及多样性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92羽,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对照... 利用PCR-DGGE技术对肠道细菌16S rDNA的V6-V8可变区进行分析,研究肉仔鸡生长过程中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发育规律,并重点探讨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肉仔鸡肠道菌群稳定性及多样性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92羽,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甘露寡糖(MOS)组(1~21 d:饲喂基础日粮+0.2%MOS;22~42 d:饲喂基础日粮+0.1%MOS),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4羽.结果表明:肉鸡肠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主要优势菌群,并且随着日龄变化各消化道的优势菌群发生相应改变;盲肠内菌群的多样性在各日龄段的表现最为丰富,且越接近消化道远端,各日龄间菌群的相似性就越低;日粮中添加MOS增加了肠道中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并可抑制梭菌属等有害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健康;同时还发现空白组各日龄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菌群相似性最高分别可达77%、68%、72%、49%和63%,MOS组相应的分别为76%、84%、72%、49%和63%,这说明日粮中添加MOS会对肉鸡肠道菌群产生影响,但日龄的变化仍是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肠道 甘露寡糖 微生物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GGE分析的大鼠粪便及肠道细菌DNA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郑刚 陈己任 +2 位作者 胡博文 陈彦斌 赵国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15-218,共4页
为获得高质量肠道细菌总DNA用于研究膳食纤维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实验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灌胃番茄皮膳食纤维,收集大鼠粪便及盲肠,-70℃冰箱保存。分别采用Tiangen细菌基因组试剂盒法、蛋白酶K-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和溶... 为获得高质量肠道细菌总DNA用于研究膳食纤维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实验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灌胃番茄皮膳食纤维,收集大鼠粪便及盲肠,-70℃冰箱保存。分别采用Tiangen细菌基因组试剂盒法、蛋白酶K-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和溶菌酶法提取粪便和肠道中的细菌总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细菌通用引物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对提取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将溶菌酶法进行改进后,可以获得满意效果。改进后的溶菌酶法与另外两种方法比较,具有成本低、时间短、DNA得率高和多样性好等特点;该方法获得的DNA样品适合于用DGGE技术分析大鼠粪便及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提取 大鼠 粪便 肠道菌群 DGGE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DGGE分析东北传统发酵酸菜中乳酸菌多样性 被引量:28
9
作者 丛敏 李欣蔚 +1 位作者 武俊瑞 岳喜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8-82,共5页
以传统自然发酵的酸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监测酸菜发酵过程中细菌的动态变化,计算不同发酵时间细菌的多样性指数,并对图... 以传统自然发酵的酸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监测酸菜发酵过程中细菌的动态变化,计算不同发酵时间细菌的多样性指数,并对图谱特异性条带进行克隆、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酸菜发酵第40天多样性指数达最高值,说明此时细菌种群多样性最高;发酵过程中含丰富的乳酸菌,主要的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属,包括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棒状乳杆菌、戊糖乳杆菌、唾液乳杆菌以及Iwatensis乳杆菌。其中发酵前期的优势菌群为乳酸乳球菌和戊糖乳杆菌,而植物乳杆菌为发酵中后期的优势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菜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多样性指数 乳酸菌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菌菌种筛分与除磷特性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焦中志 李相昆 +2 位作者 张立成 史富丽 张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540,共6页
目的研究反硝化聚磷菌除磷特性,筛分同时具有反硝化和吸磷能力的菌种.方法采用平板分离和DGGE技术相结合,对实验室反硝化除磷系统菌种进行分纯和菌种鉴定,并对富集培养后的每株单菌分别进行反硝化吸磷效果试验.结果最终共得到15株单菌.... 目的研究反硝化聚磷菌除磷特性,筛分同时具有反硝化和吸磷能力的菌种.方法采用平板分离和DGGE技术相结合,对实验室反硝化除磷系统菌种进行分纯和菌种鉴定,并对富集培养后的每株单菌分别进行反硝化吸磷效果试验.结果最终共得到15株单菌.结果表明有11株菌均具有不同程度反硝化吸磷能力,其中假单胞菌属的JB2和产碱菌属的JB3脱氮除磷效果最好,8 h后磷的去除量分别为13.76 mg/L和11.85 mg/L.DGGE试验结果表明,系统中反硝化聚磷菌优势种群可主要分为7个群,分别是Anaerolineae,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TM7,α-proteobacteria,δ-proteobacteria和γ-proteobacteria菌群.结论Actinobacteria中的LB9号菌和γ-proteobacteria中的JB2号菌为反硝化除磷系统中占优势的反硝化聚磷菌.试验结果同时证明同一菌种可以同步完成反硝化和吸磷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菌 聚磷菌 平板分离 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川毛霉型豆豉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总量与区系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索化夷 赵欣 +4 位作者 骞宇 陈娟 李键 张玉 阚建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24-131,共8页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配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永川豆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生态演化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永川豆豉在制曲过程中霉菌和细菌呈对数增长,进入后发酵阶段菌落总数快速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永川豆豉在制曲前期有多...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配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永川豆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生态演化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永川豆豉在制曲过程中霉菌和细菌呈对数增长,进入后发酵阶段菌落总数快速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永川豆豉在制曲前期有多种乳酸菌生长,后期乳酸菌受霉菌增长抑制,种类减少。在后发酵阶段奥德赛芽孢杆菌(Bacillus odysseyi)、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oligofermentans)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lindneri)是优势菌群。同时在制曲初期也发现了费格森埃希菌(Escherichia fergusonii)等杂菌生长。永川豆豉制曲阶段优势霉菌是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同时伴有有性根霉(Rhizopus sexualis)、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大孢联轭霉(Syzygites megalocarpus)、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的生长,后发酵阶段有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sp.)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川豆豉 微生物区系 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限毛竹林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演变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何冬华 沈秋兰 +4 位作者 徐秋芳 陈俊辉 程敏 毛新伟 李永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4-942,共9页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 PCR)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限毛竹林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p H、有机质、有效磷、...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 PCR)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限毛竹林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p 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含量在马尾松林改造成毛竹林5 a后明显提高,而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和nif H基因丰度也呈现相似的趋势。条带测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固氮菌均为不可培养的固氮菌,与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sp.)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年限毛竹林地土壤固氮菌群落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期栽培毛竹林引起的土壤养分变化对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NIFH基因 多样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汤子玉米面团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乌日娜 张颖 +4 位作者 张红萧 陶冬冰 孙慧君 岳媛媛 武俊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26,共6页
酸汤子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民族传统食品,深受满族及东北人民的喜爱。多样的微生物在酸汤子玉米面团的营养品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满族传统发酵食品酸汤子面团中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 酸汤子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民族传统食品,深受满族及东北人民的喜爱。多样的微生物在酸汤子玉米面团的营养品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满族传统发酵食品酸汤子面团中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仍不明确。以不同地区采集的酸汤子玉米面团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探究了酸汤子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在9份酸汤子面团中共鉴定出14种真菌,分别为Saccharomyces castellii、Geotrichun candidum、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Rhizochaete sulphurosa、Guehomyces pullulans、Debaryomyces hansenii、Fusarium culmorum、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Oryza lonqistaminata、Geotrichun fraqrans、Galactomyces candidum、G.geotrichum、Geotrichum sp.和Galactomyces sp.。鉴于S.castellii在多数样品中被检测,推测其为酸汤样品中真菌的优势发酵菌种。鉴定出4种细菌,分别是Bacillus pumilu、Lactobacillus tucceti、L.plantarum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由于W.paramesenteroides在多数样品中被检测出,推测其为酸汤样品细菌的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汤子 自然发酵 PCR-DGGE 微生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聚糖酶对肉仔鸡后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俊勤 江芸 +3 位作者 张耀 高峰 周光宏 朱伟云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104-110,共7页
主要研究了小麦基础日粮添加木聚糖酶对肉仔鸡后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将120只7日龄肉仔鸡分成2组,日粮分别添加0,0.1%木聚糖酶,饲喂至21日龄,研究木聚糖酶对肉仔鸡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酶未使回肠和盲肠乳酸杆菌、双歧... 主要研究了小麦基础日粮添加木聚糖酶对肉仔鸡后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将120只7日龄肉仔鸡分成2组,日粮分别添加0,0.1%木聚糖酶,饲喂至21日龄,研究木聚糖酶对肉仔鸡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酶未使回肠和盲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发生显著变化。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木聚糖酶对肉仔鸡后肠细菌群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酶组回肠和盲肠的图谱比对照组条带相对较多,但差异不显著;组内个体间的图谱相似性比组间的相似性相对较大。木聚糖酶影响肉仔鸡后肠微生物数量和种群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肉仔鸡 微生物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DGGE技术检测发酵食品和饲料中真菌菌群 被引量:14
15
作者 许爱清 李宗军 +1 位作者 王远亮 文杰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17-322,共6页
PCR-DGGE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开展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工具。本文介绍了PCR-DGGE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背景,总结了应用PCR-DGGE研究发酵食品和饲料中真菌菌群时所设计或选择的PCR引物,图示了获得DGGE图谱中DNA条带序列信息的实验... PCR-DGGE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开展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工具。本文介绍了PCR-DGGE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背景,总结了应用PCR-DGGE研究发酵食品和饲料中真菌菌群时所设计或选择的PCR引物,图示了获得DGGE图谱中DNA条带序列信息的实验流程,并列举了DGGE技术的一些局限性和优化策略。综述结果有助于建立可行的PCR-DGGE技术方案用于发酵过程或产品中真菌群落结构和演替规律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发酵食品 真菌菌群 PCR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DGGE分析不同品牌郫县豆瓣酱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14
16
作者 朱永清 李治华 +3 位作者 李华佳 王雪涛 董玲 黄巧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以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免培养技术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真菌菌群结构,并对典型条带进行测序,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郫县豆瓣酱真菌菌群种类较丰富,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真菌菌群既... 以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免培养技术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真菌菌群结构,并对典型条带进行测序,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郫县豆瓣酱真菌菌群种类较丰富,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真菌菌群既包含共有菌群又存在一定差异。假丝酵母(Candida sp.)、曲霉(Aspergillus)、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奥默柯达酵母菌(Kodamaea ohmeri)是优势种群,尤其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共有10个条带,占整个测序条带32.25%,表明郫县豆瓣酱的生产应特别注意防控黄曲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 真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7
作者 牛俊玲 高军侠 +1 位作者 李彦明 李国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85-189,共5页
堆肥是由群落结构演替非常迅速的多个微生物群体共同作用而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的动态过程。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从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有机物降解菌的选育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 堆肥是由群落结构演替非常迅速的多个微生物群体共同作用而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的动态过程。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从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有机物降解菌的选育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在堆肥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现代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研究的进展及存在问题,并且指出堆肥过程中微生物菌系组成变化复杂和实验手段有限是限制本研究的主要因素,今后应重视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微生物的研究工作,并根据微生物之间的协同关系有目的地构建降解多种有机废弃物的高效稳定复合菌系,以适应复杂的堆肥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微生物 有机物降解 纤维素降解菌 有机污染物降解菌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在肉鸡肠道内的分布及对肠道菌群、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汤江武 孙宏 +2 位作者 姚晓红 吴逸飞 王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9-325,共7页
考察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在AA肉鸡肠道内的分布和随粪便的排出规律,及对肠道内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和肠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240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相同的无抗生素基础日粮饲养3 d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 考察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在AA肉鸡肠道内的分布和随粪便的排出规律,及对肠道内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和肠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240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相同的无抗生素基础日粮饲养3 d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一次性灌喂无菌水或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1.5×108CFU?mL-1)各0.5 mL;在不同时间采样进行计数和酶活性测定,同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分析此过程肉鸡粪便中细菌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灌喂的芽孢在十二指肠内开始萌发,以空肠的营养体数量最高,盲肠内则以芽孢为主;粪便中的芽孢数量在24 h时最高,达到7.9×104CFU?g-1,而后逐渐降低,在72 h后基本无法检出.PCR-DGGE结合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对照组与试验组鸡粪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试验组中肠道有益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sp.)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同时,灌喂芽孢12 h后,十二指肠内淀粉酶、胰蛋白酶和总蛋白酶活性,空肠内的脂肪酶活性和盲肠内的总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证实芽孢能在AA肉鸡肠道内萌发并停留超过72 h,并对提高肠道内消化酶活性和改善菌落结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肉鸡 肠道菌群 消化酶活性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涛涛 李冬 +3 位作者 邱文新 曾辉平 刘涛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0,共5页
为了解低温(15.0~16.5℃)稳定运行的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微生物特征,利用扫描电镜(SEM)、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和克隆测序等方法,对低温稳定运行的两个上流式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SEM结果显示,陶粒填料反应... 为了解低温(15.0~16.5℃)稳定运行的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微生物特征,利用扫描电镜(SEM)、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和克隆测序等方法,对低温稳定运行的两个上流式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SEM结果显示,陶粒填料反应器(B1)内丝状菌较多,球形细菌分布密度较低,而火山岩填料反应器(B2)没有发现丝状菌,球形细菌分布密集.DGGE结果表明,B1与B2反应器微生物种类有所差别,种群相似性为68.1%,B2反应器内细菌丰度更高,但两反应器内厌氧氨氧化细菌种类相同.通过细菌及ANAMMOX菌16S rRNA克隆测序,鉴定反应器内厌氧氨氧化细菌为Candidatus Kueneniastuttgartiensis.采用火山岩填料生物滤池反应器形式,并富集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tiensis,有助于厌氧氨氧化工艺在较低温度(15.0~16.5℃)条件下稳定运行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生物滤池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提取物对CCl_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抗氧化酶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峰 王晓炜 +2 位作者 陶明煊 张超英 程光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63-268,共6页
目的:研究大球盖菇提取物(SRE)对小鼠肝和主要脏器的抗氧化酶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方法:小鼠连续30d给予低(100mg/(kgbw·d))、中(200mg/(kgbw·d))、高(400mg/(kgbw·d))剂量SRE后,灌胃给予CCl4(80mg/(kgbw·d))建立... 目的:研究大球盖菇提取物(SRE)对小鼠肝和主要脏器的抗氧化酶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方法:小鼠连续30d给予低(100mg/(kgbw·d))、中(200mg/(kgbw·d))、高(400mg/(kgbw·d))剂量SRE后,灌胃给予CCl4(80mg/(kgbw·d))建立动物急性肝损伤模型,动物处死后取肝及主要脏器测定抗氧化酶活性,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析CAT和SOD同工酶。结果:与模型组比,高剂量SRE能显著提高肝总SOD、Mn-SOD、CuZn-SOD及CAT、GPx活性。主要脏器抗氧化酶活性测定表明,给予SRE后,心和肾SOD、CAT、GPx活性比模型组显著提高;造模后肾Mn-SOD表现出代偿性增高,给予SRE后能使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各脏器CAT同工酶都为1条,在造模后酶带染色密度明显降低,在给予SRE后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肝有1条Mn-SOD带和3条CuZn-SOD带,在给予SRE后能使这些酶蛋白含量达到或高于正常水平;心、肾有1条Mn-SOD带和4条CuZn-SOD带,SRE能增加心、肾CuZn-SOD酶蛋白染色密度。结论:SRE能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和同工酶酶蛋白含量,有效预防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和主要脏器的氧化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提取物 急性肝损伤 抗氧化酶 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浓度梯度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